蛋鸡补光五注意 蛋鸡补光的技巧

光照影响鸡群产蛋率的原因。初春日照时间缩短,光线对鸡体的作用减少,使鸡脑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分泌量降低,从而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适当的光照可刺激蛋鸡雌性激素的分泌,加快卵子的形成与排出,提高其生产性能。随着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的明显变短,加强人工光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补光五注意蛋鸡补光的技巧。

1.光照控制。蛋鸡每天的光照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7小时。时间过长既耗电,又容易使鸡群出现疲劳,蛋的破损率也会增高。无论光照时间怎样安排,必须保证蛋鸡有8小时的黑暗环境

2.开关灯要规律。补充光照时,开灯与关灯的时间要有规律,不可随便改变,以免打乱鸡的生活习惯,引起不安,甚至惊群。蛋鸡光照应逐渐延长,不能缩短,否则会出现产蛋下降。光照增加时间过快时,发育差的鸡会过早开产,或在生理上承受不起负担,在产蛋早期死亡。

3.增加光照与饲喂制度要有机结合。单补光照、不喂给饲料会使鸡群出现疲劳反应。尤其是在冬季,鸡群在光照条件下无料可吃,又不断活动,能量消耗会更多,应加以注意。

4.视产蛋率的升降程度调节光照。产蛋率自然上升时光照增加时间宜缓慢,产蛋率上升慢或不上升时再增加光照时间。光照亮度不可过强过弱,光照过强既会造成浪费,还易引发啄癖,过弱则起不到补光应有的作用。

5.日龄一致。同一幢鸡舍中不能饲养不同日龄的鸡,否则无法执行正确的光照制度。鸡的品种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不同品种各有不同的饲养管理指南,应结合各鸡场的具体条件灵活运用。●

蛋鸡补光的技巧:
提供人工光照的方法。一般从自然光照少于12小时时开始提供人工光照,补足到每天光照时间14小时左右。补充光照,采用每天两次开灯照明的方法较好,即在每天早晨6点开灯至天亮,晚上天黑开灯至20点,每天开关灯时间不必变动。补充光照时,电源供应要稳定,舍内每平方米以3瓦左右光照为宜,灯距地面约2米,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舍内光线照射要均匀,食槽与饮水器应放置在灯泡下面。
鸡群适宜的光照时间。鸡群开产后,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应是14~16小时,照度以10勒克司左右为宜(相当于离地高2米,每037平方米有1瓦光照)。光照时间不可随意变更,特别在产蛋后期,更不宜降低光照强度或缩短光照时间,也就是说,光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会大幅度降低产蛋率。
注意事项。对于健康状况不良、发育较差、体重较轻、以及不足6个月龄的鸡群,一般不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或推迟一段时间再予补充,否则达不到提高产蛋率的目的,即使一时的提高,也会很快早衰,反而使全年的产蛋率有所减少。


相关推荐

光石蛏


中文名称光石蛏


拉丁名称Lithophaga teres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贻贝目

拉丁目名Mytiloida

中文科名贻贝科

拉丁科名Mytilidae

中文属名石蛏属

拉丁属名Lithophag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暖水性种。广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如北自日本本州以南,至马来西亚,加罗林;西自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东至澳大利亚等地极普遍。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南部沿海。垂直分布自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20米的浅海底。

形态特征
贝壳稍大,一般壳长105.0毫米,高21.6毫米,宽20.0毫米。壳质较薄,壳形细长,多呈圆柱形。壳顶圆,近前端。壳面较凸,呈深紫褐色,光滑具光泽。生长纹细密,不规则。自壳顶至后腹缘的三角形平面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细垂线。壳内面多呈灰蓝色或近白色,一般肌痕不明显;铰合部无齿;韧带细长,褐色。外套缘无触手,水管稍发达。前闭壳肌细长形;后闭壳肌较小,椭圆形。足丝细软,不发达。

生活习性
营穴居生活,多穴居于珊瑚礁、石灰石及较大的贝壳中。它以壳前方的外套腺分泌一种酸液腐蚀石灰质,不断增大洞穴而穴居其中,水管伸出洞口摄食和排泄。

海水/咸水生。

光唇鳗


中文名称光唇鳗

拉丁名称Xyrias revulsu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蛇鳗科

拉丁科名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光唇鳗属

拉丁属名Xyr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日本。

形态特征
各部齿同大,两颌齿4-5行,齿尖,排列不甚规则,呈宽带状。口裂大,延伸至眼后,口大,吻短,体淡褐色,有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光鳞鲨


中文名称光鳞鲨

拉丁名称Nebrius macrurus (German)

英文名称tawny nurse shark

异名Nebrius ferrugineus (Lesson, 183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须鲨目

拉丁目名Orectolobiformes

中文科名须鲨科

拉丁科名Orectolobidae

中文属名光鳞鲨属

拉丁属名Neb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我国南海,及印度洋、红海和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具鼻口沟和鼻须,齿具数齿尖,几等大,齿无较大的中锋,仅1-2行在使用。喷水孔小、底栖。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光唇蛇鮈


中文名称 光唇蛇鮈
拉丁名称 S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
英文名称 smoothlip longnose gudgeon
地方名称 船钉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蛇鮈属
拉丁属名 Saurogobio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42~48;下咽齿1行,5~5,顶端呈钩状,鳃把不发达,呈乳头状突,内侧14~16;脊椎骨37。体长为体高的5.0~6.5倍,为头长的4.8~5.4倍,为尾柄长的6.2~7.6倍,为见柄高的12.6~15.4倍。头长为吻长的2.5~3.0倍,为眼径的3.7~4.0倍,为眼间距的3.9~4.9倍,为尾柄长的1.2~1.5倍,为尾柄高的2.4~2.9倍。体细长,略呈圆筒形,腹部画而稍外突。头长一般大于体高。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唇薄,上下唇无明显的乳头状突起,下唇沟中断。吻圆钝。两鼻孔间隔处无凹陷。目须1对,长度略小于眼径。眼中等大。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距离比至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后缘较整齐。臀鳍短,起点至肛门的距离与至尾鳍基的距离约相等。胸部无鳞。侧线直。鳔2室,前室包于圆形骨囊内,后室小,露于囊外。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中轴从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并有不清晰的黑色斑点。各鳍为灰白色。

长钻光鱼


中文名称长钻光鱼

拉丁名称Gonostoma elongatum Gunther

英文名称longtooth anglemouth, elongata poathole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钻光鱼科

拉丁科名Gonostomatidae

中文属名钻光鱼属

拉丁属名Gonost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各大洋,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头较大,口大,伪鳃如存在,也不大发达。上颌骨上有细长的牙齿,其间夹有一些小的牙齿;腭骨、翼骨有齿;舌齿有或无。鳞如存在,易脱落。具尾上腺和尾下腺。臀鳍起点与背鳍相对,或稍前于背鳍起点,背脂鳍有或无,肛门位置较接近臀鳍。腹鳍起点明显位于背鳍起点的前方,峡部发光器有或无,有颏区发光器及前下侧发光器。鳃盖发光器2-3;有时还有一些次发生器。前下侧发光器13-15,脊椎骨37-40。有脂鳍,每一颏部发光器和围眶发光器都围有发光腺体,前躯下腹发光器14-16,围眶发光器1,颏部发光器3,鳃盖条发光器8-9,后躯下腹发光器4-6,臀尾下腹发光器21-23,下腹发光器41-43,尾上腺1-2,尾下腺1;背鳍12-15,臀鳍起点前于背鳍起点,有鳍条28-32,胸鳍下侧位,10-13鳍条,腹鳍腹位,7-8鳍条;鳃耙18-21;体黑色,体侧微带银色,鳍深色,有一些小黑斑,尾鱼等于头与躯干部合长。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乳猪如何补料


把握教槽时间,教槽时间一般在乳猪出生5-7天,最关键的是要掌握母猪的泌乳时间,要在母猪快放奶前开始补料。

选择教槽工具,根据猪的习性木质的料槽最好,它们喜欢啃。其次可选择铁的或者橡胶的。

抓心里,在放入料槽撒上教槽料后,小猪回去料槽里啃啃,偶尔会把饲料吃进嘴里,但如果放置时间太长,小猪会对料槽失去兴趣,,会把料拱出料槽造成浪费,,最后料槽成了厕所和传染源。每天补料5次左右,每次10分钟后,把料槽拿出。

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光唇鱼
[外文名]: Guangchunyu
[别名]: 石斑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胸鳍Ⅰ,14~16;腹鳍Ⅱ,8;臀鳍Ⅲ,5.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0~16.下咽齿3行,235 - 532。侧线鳞39[5.5~6 /(3.5~4.5 -V)]42;背鳍前鳞12~15;围尾柄鳞16。体长为体高的3.2~3.8倍,为头长的3.8~4.4倍,为尾柄长的5.4~6.7倍,为尾柄高的7.5~9.8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倍,为眼径的3.8~5.0倍,为眼间距的2.4~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倍。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平直,或呈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稍向前突出,侧面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吻长一般短于眼后头长.口较宽,下位,口裂近弧形,或前缘平直,两侧弯,上颌末端不达眼前缘垂直线,上颌围在下颌之外,下颌前缘几平直,具锐利角质,完全裸露.上唇比下唇瓣为狭,下唇瓣分为左右两侧,其间距较宽,大于口宽的1/3,一般小鱼间距较狭.唇后沟较短,在颐部中断,间距宽,眼径约为其最小间距的2.4~4.5倍,个体间有差异.须2对,均细长,吻须短,约为颌须的3/5~2/5,颌须长,比眼径稍大.眼中大,上侧位.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之后下方连于峡部.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主列腹面第一枚齿最小,第二枚齿最大,顶端尖而呈钩状.背鳍外缘近于平截,较大雄鱼的背鳍条凸出于膜外;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间隔约为2个鳞片,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或相等,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粗硬,但顶部柔软,后缘有细锯齿,背鳍的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不及头长.胸鳍短于头长,但比腹鳍为长,后伸不达腹鳍,相距约3~4个鳞片.腹鳍起点距肛门比距胸鳍起点为近,后伸不达肛门.臀鳍条长度约与胸鳍相等,其起点约在腹鳍起点和尾鳍基之间,后伸几达尾鳍基.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肛门紧接臀鳍起点之前.鳞中等大,胸部鳞较小,腹鳍基底具一长形腋鳞,背鳍、臀鳍鳞鞘不显著.侧线平直,前半部稍下弯,向后径行于尾柄中轴.脊椎骨4+33~36。鳔2室,前室短而薄,后室圆筒状较厚,约为前室的2倍左右.腹膜黑色.雄鱼在吻端和前眶骨外表都有较大而稀疏的珠星。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长江、钱塘江、闽江水系和台湾  
[水域环境]:淡水  

窄条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stenotaeniatus Chu and Cui in Chu and Chen, 1989
[资源名称]: 窄条光唇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弧度与背缘相当。头中等大,侧扁。吻向前突出,吻长约等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厚,上唇完整,上颌末端伸至鼻孔下方。上下唇连于口角。下唇分左右两瓣,唇后沟不相通,其间距约为口宽的1/3。下颌前部裸露,革质。须2对,口角须较长。眼中等大,侧上位。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部具一狭长腋鳞。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具细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或稍偏前。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宜山市、融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柳江,广西外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流较缓的江河处,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

云南光唇鱼


中文名称 云南光唇鱼
拉丁名称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Regan
地方名称 马鱼,娄虾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 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小,锥形,吻圆钝。口下位。下唇侧瓣较厚,但中部未接触。下颌外露,无角质缘。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背鳍刺发达,后缘具强锯齿。成鱼体侧无斑纹。
生活习性 中下层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5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