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白细胞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住白细胞虫病又名住白虫病、白细胞孢子病或嗜白细胞体病,它是由西氏住白细胞原虫侵入鹅只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病状本病的潜伏期为6~10天。雏鹅发病后,病情急,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消失,渴感增加,体重下降,虚弱,瀛涎,贫血。下痢,粪便呈淡黄绿色。运动共济失调,两脚轻瘫,走路困难,摇摆不稳,常伏卧地上。呼吸急促,流泪,流鼻液,眼睑粘连。

二、病理变化死鹅尸体消瘦,肌肉苍白。肝、脾肿大,呈淡黄色,暗淡无光。消化道黏膜充血。心包积液,心肌松弛,色苍白。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并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的小结节。

三、流行特点本病原的传播媒介是蚋一金毛真蚋。病愈鹅体内可以长期带虫,当有蚋出现时,就能在鹅群中传播疫病。本病多发生于7月份,雏鹅易感,多呈急性经过,24小时内死亡,死亡率达35%,成鹅呈慢性,症状轻,死亡率低。

本病流行地区鹅的发病率可高达20%。小鹅的死亡率高达70%,在产蛋期的鹅有80%可出现虫血症。

四、病原诊断本病的病原是西氏住白细胞虫。这种虫在鹅的内脏器官(肝、脾、肺、心等)内进行裂殖生殖,产生裂殖子和多核体。一些裂殖子进入肝的实质细胞,进行新的裂殖生殖;另一些则进入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并发育为配子体。这时的白细胞呈纺锤形,当吸血昆虫蚋叮咬鹅只吸血时,同时也吸进配子体。西氏住白细胞虫的孢子生殖在蚋体内经3~4天内完成发育。大配子体受精后发育成合子,继而成为动合子,在蚋的胃内形成卵囊,产生子孢子。子孢子从卵囊逸出后,进入蚋的唾液腺,当蚋再叮咬健康的鹅时,传播子孢子,使鹅致病。

防治策略

一、预防(1)本病的预防措施中,设法消灭中间宿主蚋类吸血昆虫,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可用0.2%敌百虫或0.5%~1%有机磷杀虫剂喷洒鹅舍,每隔6~7天喷洒一次。

(2)避免幼鹅和成年鹅混养。

(3)在流行季节,可用乙胺嘧啶拌料,每千克饲料中均匀加入2.5毫克;或用磺胺喹嗯啉,每千克饲料均匀加入50毫克,有预防作用。

二、治疗药物治疗应及时用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若能在疾病即将流行前或在流行初期用药,更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磺胺二甲基嘧啶:预防量为2.510-5~7.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治疗量用510-4,混入饮水,连用2天。

百乐君:按每千克体重用0.15克,每天日服1次,连用3天。

复方新诺明:每只每天用0.125克口服,以后减半,连用3~5天。

为了防止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可交替使用上述药物。

相关阅读

兔住肉孢子虫病(兔)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住肉孢子虫病(Sarcosporidiosis)

兔住肉孢子虫病是由兔住肉孢子虫(Sarcocoystiscuniculi)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兔住肉孢子虫属孢子虫纲,真球虫目、住肉孢子虫科、住肉孢子虫属。它是由德国的Mauz在1867年首次发现的,直到1913年Brumpt报道欧溯野兔有一种原虫,并命名为兔佳肉孢子虫(S.cuniculi).1914年Grawley报道在美国棉尾兔(cottantailrabbits)有一种住肉孢子虫,并命名为S.leporum。Levine认为寄生于家兔和野兔的住肉孢子虫只有一个种,即S.cuniculi。

家兔的住肉孢子虫病比较少见,但在白尾灰兔则经常发生。

病原体

住肉孢子虫寄生在宿主的肌肉中形成包裹.在兔体内,包囊长达5cm,外围有囊壁,内有许多中隔,其同充满滋养体。滋养体呈香蕉形,一端稍尖,大小为1213m45m,在用姬姆萨氏染色的抹片上,可见到细胞核位于钝端,核周围有许多糖原颗粒。

生活史

七十年代以前对住肉孢子虫的生活史尚不清楚。自发现弓形虫的发育史以后,对研究住肉孢子虫的生活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经过Fayer(1970)和Heydon(1972)等人的研究,发现住肉孢子虫的发育必须更换宿主。中间宿主是爬虫类、禽类、啮齿类和草食动物等,终宋宿主是肉食动物一猫、犬及人等。终末宿主吞食了中间宿主肌肉内的包囊之后,共间的滋养体,越过裂殖生殖期,直接发育为有性阶段,并进行配子生殖,产生卵囊。卵囊在肠壁上完成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其内备形成4个子孢子。卵囊壁薄而脆弱,常在肠内自行破裂。因此,在粪便中常见的虫体为含有子孢予的孢子囊。孢子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子孢子经血液循环到达各脏器,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进行裂殖生殖,产生裂殖子,再侵入肌纤维内形成包囊(又称米氏囊,因这种包囊是1843年由MieschCr氏首次在家鼠肌肉中发现的,故以此命名)。

关于兔住肉孢予虫生活史的细节尚待进行研究。

症状

轻度和中度感染是无症状的,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跛行、运动障碍等症状。

病理变化

在心肌和骨骼肌,特别是后肢,侧腹和腰部肌肉容易发现病变,严重感染时,肉眼可见大量的顺着肌纤维方向着生的许多白色条纹。显徽镜检有时可见到肌肉中有完整的包囊而不伴有灸性反应,但也可见到包囊破裂,释出的滋养体导致严重的心肌炎和肌炎,共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和钙化。包囊产生的内毒紊称为住肉孢子虫毒素(sarcocytin),其毒力很强,兔对此毒素最为敏感,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05mg/kg,一般认为这种毒素与舰炎有关。诊断

死后诊断比较容易,可根据在肌肉组织中发现包囊而确诊。肉眼可见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带状包囊。制作涂片时可取病变肌肉压碎,在显微镜下检查香蕉状的滋养体,也可用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后再观察。作缎织切片时,可见到住肉孢子虫囊壁上有辐射状棘突,包囊内有中隔。

Arcay-de-Peraza等试用色素试验、补体结合反应、沉淀反应和血凝反应诊断反刍兽的住肉孢子虫病,但上述方法对兔住肉孢子虫病的诊断价值尚待作进一步的研究。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的传播方式目前虽然尚未完全阐明,但应将家兔与白尾灰兔分开饲养。作为住肉孢子虫病肉品卫生评价,应将病变严重的肉作无害化处理之后,方可食用。

兔成肾细胞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成肾细胞瘤(Nephroblastoma)

兔的成肾细胞瘤是较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仅次子兔的子宫腺癌。主要是在剖检时偶然发现的。几乎所有被描述的病例都是良性的。临床上对正常的肾功能无明显的干扰。年轻的(1824个月龄)和老龄的(60-72个月龄)兔都有本病发生。瘤体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一般说来老龄兔的肿瘤(直径2cm)比年轻兔的肿瘤(直径lcm、或更小)体积大。眼观肿瘸呈圆形或结节状突出肾皮质表面(图1),质地均匀,由软到硬,灰白色,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可发生肾脏的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出现于一侧肾,或两侧肾。两侧肾脏的发病几率相等。

棉尾兔(野生)成肾细胞瘤不转移,呈扩展性生长,常常替代整个肾脏。

在组织学上兔的成肾细胞瘤与人、猪的成肾细胞瘤非常相似。基本的组织形态是由圆柱形细胞排列成管状或囊状腺瘤样结构,基质成分是不规则排列的梭彤细胞或圆形细胞。显著的特征性病变是在瘤组织分化较好区域中的管状结构内可见到假肾小球。肿瘤组织出现在肾皮质部,呈放射状膨大,运侧端突出于肾表面,近侧端压迫周围肾组织(图2)。人的成肾细胞瘤可见有肌肉、软骨和其他组织成分,在兔未见类似的病变。

兔成肾细胞瘤通常表现为良性的,其转移性尚不清楚,尽管与人的成肾细胞瘤在组织学上表现非常相似,但是,人的成肾细胞瘤发病总是限制在幼年时期,临床上特征是很快引起人的死亡。由于其他动物的成肾细胞瘤具有更相似于人的成肾细胞瘤生物学特性,所以兔的成肾细胞瘤很少提供作肾瘤模型。有报道免的成肾细胞瘤在实验兔的睾丸或眼前房内移植,可获得20%的成功率.肿瘤在移植部位可以缓慢地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7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