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症状、冶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呈现发热,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症状;仔猪表现出异常呼吸困难症状和高死亡率。现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

2006年8月至2008年底,我县畜牧管理站门诊部临床共诊疗(包括尸体剖检)猪病857例,其中养猪场63例,散养户794例。据统汁:发病率通常以母猪、仔猪较高,肥育猪较少;死亡率以仔猪最高,其次为母猪和育肥猪;90%以上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胎并继发不孕。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临床症状

(1)妊娠母猪初期精神倦怠,厌食,体温升高至41~42℃,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眼结膜发红,鼻镜干燥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母猪后期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全身发绀,而后衰竭死亡。妊娠后期流产、早产和死胎,产出弱仔数明显增多,产后无乳,6周后出现重新发情的现象,但造成母猪不育,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2)仔猪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明显,早产仔猪在出生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被毛粗乱,精神沉郁,体温高达42℃,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四肢麻痹,共济失调,有的仔猪耳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便秘。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出现肺炎症状。

3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出现在呼吸系统和淋巴组织。肺脏呈红褐色花斑状,不塌陷。显微镜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弥漫性肺炎,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增宽,肺泡及肺泡膈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在感染病毒后48、60、72小时剖检猪,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发生水肿,子宫颈淋巴结、胸腔前上侧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中度到重度水肿,并呈褐色。部分肺与胸膜粘连。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壁变薄。部分病死猪肝脏肿大,表面有少量出血点或坏死斑点,有的黄染,质地较脆。脾脏肿大、坏死,边缘呈锯齿状。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斑点。剖检大化县某养猪场一经产母猪发现,胸腔有大量黄色或黄褐色水样分泌物渗出,腹膜炎,腹膜与肠粘连,腹腔有大量黄色腹水,卵巢炎,子宫钙化,输卵管炎。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诊断

根据荷兰提出的简易诊断方法:20%以上的胎儿死产,80%以上母猪流产,断奶前有26%以上的仔猪死亡,三项中有两项符合即可得出初步诊断。或另一指标作初步诊断:发病14天内死亡数在20%,仔猪出生后第1周发病死亡率大于25%,母猪流产或早产率大于8%。另根据急性病猪在临床显现期和濒死期出现五大病理变化作为初诊依据:(1)急性败血症;(2)全身性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肿大、活化或增生;(3)间质性肺炎;(4)广泛性的微循环障碍;(5)非化脓性脑炎。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4.1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分离是诊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最确切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易感细胞分离法。目前用于分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细胞主要有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CL~2621细胞、MA104细胞系的克隆株Marc~145。采集病猪的血清和肺组织分离成功率最高。将猪的肺、死胎儿的肠和腹水、胎儿的血清、母猪血液、鼻拭子和粪便等进行病毒分离。病料经处理后,再经0.45nm滤膜过滤,取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5天后,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染色,检查肺泡巨噬细胞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抗原。

4.2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ELISA可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抗体,方法是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接种PAM培养作已知阳性抗原,并用相同方法制备模拟抗原,当阳性抗原孔的OD值与模拟抗原孔的OD值之比大于1.5时,即可判样品为阳性。

4.3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抗原,血清抗体滴度ge;1∶20时判为阳性,血清抗体滴度ge;1∶64作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活动性感染标志。

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防治措施

5.1预防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清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这项工作应反复进行。

5.1.1建立健康猪群坚持自繁自养,不从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史的猪场引进猪只,减少健康猪同病毒接触。因生产需要从外引种时,须先对预购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猪后应隔离观察1个月,同时进行严格检疫,确认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方可混群,杜绝带毒猪引入易感猪群。在此基础上再配合严格的日常消毒措施,以建立健康猪群。

5.1.2坚持全进全出制度,严格管理早期断奶,不同日龄的仔猪分别饲养在不同场区。肥育猪应实行全进全出,每批猪进出前后猪舍都要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控制啮卤类动物在猪舍进出、繁殖,防止猪与野生动物、禽类接触。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合理安排猪群密度。原种猪场和规模化猪场在未查清病因前不能使用疫苗,以免干扰诊断和检疫。搞好检疫,及时淘汰凼lsquo;清学阳性猪,是减少或杜绝该病流行的根本途径。哺乳猪舍的净化是防止本病在哺乳猪群中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将所有断奶仔猪移至其他猪舍育肥后出售。空圈后彻底清洁3次,然后用甲醛制剂、过氧乙酸等彻底消毒,14天后再进猪饲养。

5.1.3加强日常消毒种猪场或规模化猪场应严格执行综合防治措施及消毒制度,防止来访人员随意入场,必须入场人员应消毒洗手、更衣换鞋,车辆用具均应消毒。清除猪舍内外废弃物,用10g/L次氯酸钠彻底消毒1次。然后每周定期带猪消毒2次。种猪、仔猪、育成猪转群时消毒1次。配种区、妊娠区、运动场、育肥舍每周定期带猪消毒1次,周围环境每月定期用50g/L次氯酸钠彻底消毒1次。空闲猪舍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5.1.4免疫接种本病具有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在猪群中长期持续感染等多种特点,使用疫苗是目前有效可行的控制办法,国内外已研制了多种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对无病的猪场及养猪户,在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苗,配种前1个月接种疫苗是防止胎盘感染,配种后1个月接种疫苗是使仔猪产生母源抗体,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1次,每年3次。对发病猪场及养猪户,在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其产仔猪断奶后1天和1个月各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1次弱毒疫苗,每年接种3次。发病猪场及养猪户使用弱毒疫苗比使用灭活苗好,但弱毒苗不安全,在一般情况下不用弱毒苗,控制不了疫情时才用弱毒苗。

5.1.5隔离淘汰病猪和消毒猪舍发病猪场应采取紧急封锁、隔离并注意保持猪舍的通风、干燥。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及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用具用0.5%过氧乙酸和4%甲醛溶液消毒,全场猪舍用火焰喷射消毒,均为每天2次,连用3天。病死猪的垫草及粪便等污物堆积焚烧。

5.1.6定期驱虫体内外寄生虫消耗猪体营养,使猪群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还会加重呼吸道症状,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剂进行驱虫。

5.2药物治疗治疗本病要标本兼治:退热、抗菌、净化病毒、病后机体的恢复。两年多来,笔者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使用了几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一:头孢畜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齐鲁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每250kg体重的猪用1g(1瓶),疫安欣(复方细胞转移因子,德国默克middot;金制药公司比利时生化分厂)每250kg体重的猪用50mg(1瓶),链血清(广西北斗星)每100kg体重的猪用10ml(1支),混合肌肉注射;胆王咖食因(广西北斗星)每100kg体重的猪用10ml(1支)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连翘、金银花、黄芩、鱼腥草、龙胆草、石膏、白头翁、大青叶、神曲、麦芽、甘草煎水喂服5~7天,可增强猪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死亡。用此方法在临床上治疗275例,治愈234例,治愈率达85%。

治疗方案二:赛福龙(河北远征)每200kg体重的猪用1g(1瓶),疫百特(85%多聚~反义寡核苷肽)每100kg体重的猪用1g(1瓶),疫毒黄金甲(广西北斗星)每100kg体重的猪用10ml(1支),混合肌肉注射;胃动力(美国亚卫)每100kg体重的猪用10ml(1支)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加喂氨基酸电解多维有利于机体的迅速康复,能迅速增加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供给量,连喂3~5天,可重复使用。用此方法在临床上治疗了228例,治愈185例,治愈率达81%。

治疗方案三:阿莫西林钠(北赛孚)每100kg体重的猪用1g(1瓶),培罗欣(植物血凝素,美国雅培制药公司澳大利亚公司)每200kg体重的猪用10mg(1瓶),链血清,混合肌肉注射;无名高热康(河北远征)每100kg体重的猪用10ml(1瓶)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配合复方香菇多糖拌料饲喂,连喂3~5天,可重复使用。复方香菇多糖与植物血凝素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快速诱生干扰素,全面抵抗各种病毒感染。用此方法在临床上治疗了354例,治愈304例,治愈率达86%。

6小结与体会

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造成猪发病与死亡,还造成免疫抑制,导致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免疫失败,所以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治,能够有效地防止其他疫病的发生。

目前国内已有正规的批准文号的灭活疫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各种营养补充剂、免疫增强剂对症及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延伸阅读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其在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只上均有发病,其中以仔猪和妊娠母猪发病最多,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是患呼吸道疾病,呼吸比较困难,母猪发病主要特征是流产和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该病最初由外国流行传染至我国,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危害,现在尚未有特效的药物可以医治,因此只有做好防控工作,才能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体为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SSV)。

PRRS毒血症:感染PRRSV后早在第1天就可检查到毒血症,其持续时间不定。感染猪几乎都可在感染后1天就能分离到病毒,此后则与检验的动物和采样的时间有关。

精液中病毒的来源:感染公猪即使在没有毒血症或者存在有中和抗体的情况下精液中仍可排出病毒,说明病毒可在生殖道的不同部位增殖,然后从精液中排出。感染后病毒多存在于睾丸和附睾的巨噬细胞中,此外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曲细精管的多核巨细胞中也存在有病毒。PRRSV进入生殖细胞的可能是含有病毒的巨噬细胞通过血液进入睾丸或附睾,进而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进入生殖细胞。

2、临床症状

猪感染PRRS后,往往因为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而出现多种程度不同的症状。一般可将其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3种。种猪群和生产猪群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和胎儿干尸化;公猪精子质量降低,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精子增多。急性型的主要特征为病猪的耳朵、阴门、尾巴、腹部和鼻端发绀;随后母猪发生早产、流产及胎儿干尸化增多,仔猪哺乳前死亡率增高,后期则繁殖功能逐渐恢复,仔猪和育肥猪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症状。慢性型常由于继发感染及病毒侵害呼吸系统而表现呼吸道症状。亚临床型所占的比例很大,这可能和毒株的毒力差异、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等有关。PRRS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弥散性肺炎。

从该病的临床表现来看,主要包括生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病症。如果母猪在妊娠初期感染,可使妊娠率降低,妊娠中期病毒直接接种胎儿,可出现病毒增殖,但在接种母猪病毒一般不通过胎盘,所以中期一般不感染胎儿。妊娠后期病毒接种母猪,可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热等。异常多发生在妊娠107~112天,异常胎儿一般个体较大。根据母猪发病情况不同,同窝胎儿中异常率为0~100%不等。

母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食欲不振,发热,可持续7~10天,在猪群常呈波浪状出现。有规律及无规律返情。阴道出现分泌物。产后乏情、流产,提早产仔、死产和胎儿干尸化,泌乳性能降低。突然死亡。公猪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精液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可长达13星期。小母猪的主要症状是衰弱,眼睛肿胀,有呼吸道症状,跛行,断奶前后死亡率升高。

猪只在感染本病后10天开始表现临床症状,之后主要表现为繁殖功能障碍,主要特点为临近分娩的猪表现为流产或早产,出生的仔猪断奶后的死亡率很高。妊娠后期感染的猪如果未发生流产,则死产的比例很高。感染的第2个月,干尸化胎儿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发病3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3年后其血清学反应仍呈阳性。

公猪感染PRRSV后2星期即可影响精液质量,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顶体异常增加,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精子的日产量降低。据相关报道,感染后可引起射精量减少。

3、诊断要点

血清学和病毒学方法进行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过氧化物单层细胞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ELISA等。用于分离病毒的细胞有PAM、CL2621和Marc145。RT-PCR能够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PRRS。

分离病毒时可利用感染猪及胎儿的血清、扁桃体、肺、淋巴结等材料,还可利用肺泡巨嗜细胞建立的细胞株分离培养本病毒。

4、防治措施

PRRS可以在短期内感染猪场内所有的猪,因此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和有效疫苗推广之前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第一,清理持续感染猪群。应用血清学方法查出所有存在持续感染的猪群,把所有猪从猪舍中迁出,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然后将猪舍闲置数天,最后重新布置新舍,开始饲养仔猪。第二,限制交叉寄养。仔猪出生后应停止交叉哺乳,限制代哺,避免交叉感染,减少PRRS从感染猪传染到未感染猪。第三,实行全进全出和母仔早期隔离断奶。第四,加强后备母猪管理,对新进的种用小母猪要进行隔离和检疫。第五,疫苗接种。美国和加拿大于1994年开始使用PRRS活疫苗,现在已经有弱毒苗投放市场。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致病机理

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该病毒首先侵入猪肺泡巨噬细胞,在入侵2d后即可危害猪肺部,7d即可将全部肺尖叶损伤至呈多中心病状,导致猪只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该病毒在细胞内可以不断增殖,导致巨噬细胞破裂、溶解最终崩溃,这样就减少了猪体内的巨噬细胞数量;同时还为其他细菌和病毒危害猪肺泡巨噬细胞提供便利。另外,该病毒的毒株还可以发生变异,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避开抗体作用,轻易和其他疾病并发或者继发,导致猪只的病情复杂,难以诊断,增加其死亡几率。

2、主要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其中,水平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精液,垂直传播主要通过生殖道。其主要传染源是感染猪只以及康复猪只,由于其排毒时间比较长,因此病毒可以在猪群中反复地传播,很难根治。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大量死亡,其中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和产死胎、弱胎以及滞产、不发情、假发情等,需延迟1个发情周期才能对其进行配种。该病还可以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导致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不达标,容易与猪瘟混合感染,或者诱发喘气病、传染性胸膜炎、流行性感冒、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一旦感染该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防控措施

3.1加强管理

规模养殖场宜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或商品猪时,应慎重选择,严禁在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区引种。引进后,首先要进行逾30d的隔离,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混入猪群中养殖。保持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时清理猪的粪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适时进行带猪消毒,以每周4~6次为宜,场区每周至少消毒1次;注意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加强免疫,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进行免疫,主要针对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等病。对于病死猪和患病母猪产的胎衣、胎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采取深埋、焚烧和消毒方式。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严禁病死猪流动,并保证运输工具的消毒工作及时到位。

3.2加强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发生时,应采取措施尽快确诊。对全部猪群进行检疫,对病猪实行隔离饲养,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在未发病的地区和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地区,母猪和公猪要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按照基础免疫程序采取肌注方式,免疫2次,每次份量为4mL/头,间隔21d,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即可;一般哺乳猪、育肥猪和保育猪无须免疫。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地区及其周围,母猪和公猪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免疫;3~10周龄的仔猪可以接种弱毒疫苗1mL/头;10~18周龄的仔猪可以肌注弱毒疫苗2mL/头。

3.3对症治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时,容易继发猪链球菌、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因此在治疗时,要对症诊治,以抗病毒、防继发、重保健为原则。针对比较常见的细菌病,要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免疫和药物预防工作,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添加电解多维,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健康。抗病毒方面,暂未发现特效药,目前主要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如干扰素、聚能核肽、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等抑制病毒的复制。防继发和退热方面,可以采用青霉素+柴胡+复合维生素B混合肌注;或头孢噻呋钠+复方氨基比林;或清宁(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康(复方氟苯尼考)等配方,按照疗程进行用药。重保健方面,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疫病进一步蔓延;在饲喂上,可向饲料中加入瑞特奇1~2kg/t+维多利0.5~1.0kg/t,或热毒清(黄连+黄苓+黄柏)+电解多维;在饮水方面,可向猪只饮水中加入葡萄糖250g/L+食盐5g/L。

猪繁殖与呼吸道系统综合征的防冶


(一)综述

又称蓝耳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病原为莱利斯塔德(Lelystad)病毒(LV)

特征为妊娠母猪厌食、发热、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猪至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

仅感染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繁殖母猪和仔猪较易感。

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妊娠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二)临床症状

哺rǔ仔猪:严重的呼吸困难,四肢划动,呕吐,外翻腿卧地,腹泻,肌肉颤抖,耳发紫,皮下有斑块,1周内仔猪死亡率达25%以上。

妊娠母猪:食欲不好,嗜睡,打喷嚔,咳嗽,呼吸急促,四肢、耳、腹等皮肤红斑,发紫,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增多。泌rǔ减少,发情不规则,生产能力下降,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公猪和育肥猪症状轻微。

(三)病理

缺少肉眼病变,以心脏肿大尤为特出,另外肺脏也有一些炎症变化。

(四)防治

母猪:阿斯匹林,8克/头/天拌料,7天(妊娠后期);支原净+阿莫西林+金霉素拌料,7天。

免疫: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灭活苗,仔猪20~25日龄,皮下注射2ml;母猪配种前10~15天1次,4ml。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美国首先报道了一种在猪群中发生的新灾难性疾病(Keffaber,1989,Loula,1991)。其临床表现为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断奶猪普遍发生肺炎、生长迟缓以及死亡率增加的症状(Hill,1990)。当时该病病因不明,人们通常称其为“神秘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急性型。母猪发病后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温升高,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105-107天感染的母猪会发生早产、流产、木乃伊胎、死胎以及弱仔,其中流产率能够达到50%-70%,木乃伊胎率能够达到25%,死胎率能够超过35%,个别母猪分娩后还具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胎衣停滞及无乳现象。所产新生仔猪中,有些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轻度瘫痪以及运动失调等症状,且产后1周内的死亡率急剧升高,可达到40%-80%。1月龄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即呼吸困难,有时呈现腹式呼吸,体温明显升高超过40℃,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被毛粗乱,眼睑水肿,腹泻,共济失调,机体日渐消瘦。少数患病仔猪的体表、耳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能够高达80%-100%,断奶后增重减少,日增重能够降低50%-75%。仔猪即使耐过也会生长缓慢,且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慢性型。该类型是规模化猪场发生该病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会导致猪群的生产性能降低,生长发育速度减缓,母猪群繁殖性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性或者细菌性疾病。猪群更容易发生其他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

2、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这是诊断该病最准确的一种方法,通常采取细胞分离,能够用于病毒分离的样品主要包括血浆、血清、骨髓、外周血白细胞、扁桃体、淋巴结、胸腺、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脑、睾丸以及精液等。一般选择使用死胎或者活产仔猪的血浆、血清、白细胞、脾脏、肺脏、脑等组织匀浆的混合物。目前,主要使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特定的非洲绿猴肾细胞HS2H、CL2621以及Mare-14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以上细胞接种病料后都会导致细胞发生病变。其中PAM分离病毒最敏感的一种细胞,Mare-145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也非常高,能够用于分离多种毒株。PAM接种后,通常经过1-4天细胞会发生病变,主要是细胞圆缩、不断聚集、脱落且快速发生崩解。Mare-145细胞接种后,通常经过4-7天细胞会呈现灶状变圆,膨大后逐渐皱缩脱落,最终形成灶状空洞。HS2H细胞接种后,通常经过24h就会导致单层细胞的折光性增强,少量细胞会集聚成丛,在单层细胞表面突出;经过48h细胞会发生更加明显的病变,即细胞圆缩,且大量集聚;经过3-4天,约有75%的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表现出溶解、脱落,体积比较膨大,细胞单层变得松动,彼此之间存在空隙。

血清学诊断。该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主要包括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其中ELISA对试验条件要求低,便于操作,容易进行,且操作过程以及结果判断能够标准化,具有敏感、经济、快速以及适合大量样品操作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大面积使用。

3、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灭活苗,要先给少数猪注射,经过3-4天的观察,主要是注意与正常疫苗反应的区分以及异常现象。如果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除分娩后7天内的母猪以及重胎母猪外,其他猪都进行注射。一般一直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猪群要求进行2次注射,每次间隔4周;哺乳仔猪最好选择在7-15日龄进行首先,这是由于此时母源干扰较小;后备猪在配种前要进行2次接种,之后每4个月接种1次;种公、母猪要进行2次免疫,之后每4个月进行1次接种。

血清治疗。选择本场淘汰的健康母猪或者育肥猪,在无菌条件下取新鲜淋巴结、肺脏、脾脏等组织,高速捣碎后按1:10比例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再添加o.3%甲醛使所含病毒彻底失活,接着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即为组织灭活苗。猪第一次分点肌肉注射20-30mg疫苗,经过8天进行第二次注射,用量为40-60mg,促使体内生成充足的抗体。第二次免疫后的10天,停止饲喂8h,此时只供给饮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对动脉进行放血,分离得到血清后添加适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即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其要储存在18℃下。病猪每头第一次肌肉注射10-15mg血清,经过14天即使恢复健康还要每头肌肉注射3-4mg血清,且每头每次可配合注射3-4mg黄芪多糖针剂,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1-0.2mg黄芪多糖、5-10mg清开灵,O.lmg氟苯尼考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复方制剂,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60g白术,紫苏叶、栀子各40g,取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各100g,柴胡、连翘各50g,全部研成粉末,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0g,15天混饲,连续使用7-15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体为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型,直径为55~60纳米。病毒有2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分离到的毒株为美洲型。病毒对酸、碱都较敏感,尤其很不耐碱,一般的消毒剂对其都有作用,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
传播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病猪、带毒猪和患病母猪所产的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都是重要的传染源。此病在仔猪中传播比在成猪中传播更容易。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都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老鼠可能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临症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发病后大多表现有呼吸困难症状,但具体症状不尽相同。
母猪染病后,初期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少部分(2%)感染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并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个别母猪拉稀,后期则出现四肢瘫痪等症状,一般持续1~3周,最后可能因为衰竭而死亡。怀孕前期的母猪流产,怀孕中期的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弱胎、畸形胎,哺乳母猪产后无乳,乳猪多被饿死。
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
生长肥育猪和断奶仔猪染病后,主要表现为厌食、嗜睡、咳嗽、呼吸困难,有些猪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有些断奶仔猪表现下痢、关节炎、耳朵变红、皮肤有斑点。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
哺乳期仔猪染病后,多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绀,有的有出血倾向,皮下有斑块,出现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有一点需要注意:血清学调查证明,猪群中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率高达40%~50%,但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过10%,目前对这种亚临床感染的认识仍显不足。
剖检特点
剖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死猪,主要眼观病变是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肺水肿,在腹膜以及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处发生水肿。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消失,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泡化。
诊断要点
根据病原、传播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症状相似的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相鉴别,如流感、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性传染病,确诊必须进行血清学鉴定或病毒分离鉴定。
有关专家提供了一个直观判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基本原则,可以供临床参考使用,如果猪场在14天内出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1.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
2.死产占产仔数20%;
3.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综合防制
如前所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病,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加以控制。
1.对于体温升高的病猪,可以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20~30毫升,地塞米松25毫克,青霉素320~480万单位,链霉素2克,一次肌注,每日2次;或者每公斤体重用黄金1号0.1毫升、安妥注射液0.1毫升、安布注射液0.1毫升,分点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
2.对于食欲不振的病猪,使用胃复安1毫克/公斤体重,维生素B120毫升,1次肌注,每天1次;对于食欲废绝但呼吸平稳的病猪,可以使用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病毒唑20毫升、VB10毫升,加入头孢5号25~35毫克/公斤体重,混合静注,另外肌注VC10毫升。
3.对于产后无乳的母猪,选用洁霉素180万单位、50%葡萄糖50~100毫升静脉注射,也可注射催产素3~5支。
4.对于继发支原体肺炎的仔猪,可使用壮观霉素或利高霉素15毫克/公斤肌注1~2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
5.对于继发胸膜肺炎的仔猪,可采用速解灵2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注3天。
另外,对病猪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疗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可用10%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配合使用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同时,还要加强猪舍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加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为减少应激反应,可在猪日粮中加入平安康,用量是每500公斤饲料添加1公斤,连用1周。
预防
1.及时注射疫苗。一般情况下,种猪接种灭活苗,而育肥猪接种弱毒苗。因为母猪若在妊娠期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接种活苗,疫苗病毒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公猪接种活苗后,可能通过精液传播疫苗病毒。弱毒苗的免疫期为4个月以上,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灭活苗安全,但免疫效果略差,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每次每头肌注4毫升,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毫升。
什么时候接种疫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但若猪场存在病毒,在使用疫苗前,最好先对全场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每天一次,连续5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方磺胺嘧啶、金霉素400摩尔/升、阿莫西林200摩尔/升,连喂5天,使猪群体内毒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注射疫苗。
2.受疫情威胁的猪场,应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方法是:产前1周和产后1周,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毫克/公斤加土霉素或金霉素300毫克/公斤,也可添加SMZ,产后肌肉注射阿莫西林。仔猪在断奶后1个月,用支原净50毫克/公斤加土霉素或金霉素150毫克/公斤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毫克/升饮水。
3.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猪舍(如热水清洗、空栏消毒),严密封锁发病猪场,对死胎、木乃伊胎、胎衣、死猪等,应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及时扑杀、销毁患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因生产需要不得不从外地引种时,应严格检疫,避免引入带毒猪。
4.加强饲养管理,调整好猪的日粮,把矿物质(Fe、Ca、Zn、Se、Mn等)提高5%~10%,维生素含量提高5%~10%,其中VE提高100%,生物素提高50%,平衡好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都能有效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另外,在母猪分娩前20天,每天每头母猪投喂阿司匹林8克,直到产前一周停止,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和预防冶疗


(一)综述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呈隐形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rǔ仔猪出现脑脊髓炎(神经症状)和败血症症状(发热),最后死亡。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的冬季发病较多,哺rǔ仔猪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和带毒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rǔ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二)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常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后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稍长出现后肢麻痹。

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早产(妊娠中后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有时可见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过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复。

母猪返情率高,公猪配种能力下降。

(三)猪伪狂犬病的病理

缺少肉眼病变,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产胎儿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四)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抗菌素防继发感染。

免疫: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ml;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ml;种公猪2次/年,2ml/次。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猪皮炎肾炎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并日益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猪舍内形成湿热环境,且通风较差,而外界温度较低时,猪舍内形成潮湿、阴冷环境;猪群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积聚大量的氨气;饲喂营养不全面或者发生霉变的饲料等,都有可能使其发生猪皮炎肾病综合症。

应激因素。猪群经过长距离运输,加之明显饥渴而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猪在混群时发生撕咬、斗殴,也能够使其发生猪皮炎肾病综合症。另外,猪群进行免疫注射时往往会产生非常强的应激。例如,仔猪在进行阉割时,还未免疫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者猪五号病疫苗,通常就会使其感染猪圆环病毒而出现发病。

其他疾病诱发。猪感染其他病毒或者细菌时,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链球菌等,都能够诱发引起猪皮炎肾病综合症。

2、临床症状

病猪最明显的症状是皮肤发生病变,通常在耳、腹部、背部、前肢、后腿以及臀部等部位大面积出现不同大小的圆形斑点、红斑以及小丘疹,病灶呈紫色或者红色,而中央呈黑色,且呈无规则的隆起。症状较轻时,病猪体温、食欲、活动都比较正常,往往能够自行恢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猪,皮肤上的病灶会逐渐融合形成斑块状或者带状红疹,特别是在耳廓、后躯、下腹部等出比较严重。病猪往往拥挤在一起,被毛粗乱,食欲不振,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5℃左右,机体日渐消瘦,呼吸加速,发生结膜炎,部分会排出水样的黄色稀粪,从而使其体重急剧下降或者停止生长发育。有时可见眼睑周围和四肢发生水肿,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往往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猪即使耐过,也会长时间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容易形成僵猪。

3、鉴别诊断

猪痘。该病通常是4~6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而成年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仔猪感染该病后,只会在少毛或者无毛处(如眼睑、鼻吻、腹部、乳头、四肢内侧)出现红色的小斑点、小丘疹,但皮炎肾病综合症主要是导致病猪的躯体两侧、背部以及臀部出现散在性丘疹,且丘疹中央存在一个黑色的坏死痂点。

猪疥癣。该病会导致猪出现严重的痒感,由于不断摩擦患处会使其发生出血、脱毛、结痂,导致该处皮肤明显增厚,往往会形成皱褶,并发生龟裂,及时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就能够恢复健康。

猪丹毒。该病主要特征是导致体表皮肤出现无规则的疹块,并伴有关节炎,但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良好,这是其与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主要区别之处。

渗出性皮炎。该病是由于感染葡萄球菌而导致,通常是5~6月龄的哺乳仔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经由创伤感染。患病仔猪会在耳廓、眼睛周围以及腹部出现红斑、水泡,当水泡发生破裂会有棕黄色的水泡液流出,类似香油样,当其干燥后会形成棕灰色的鳞片状结痂,存在痒感,痂皮脱落后会出现鲜红色的创面。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该病可使用猪圆环病毒Ⅱ型灭活疫苗(SH株)进行预防,健康仔猪可在7日龄或者14~21日龄采取颈部皮下或者肌肉注射,每次用量为2mL,或者第一次接种1mL,经过2周每头再接种1mL进行1次加强免疫。另外,要适时加强对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萎缩性鼻炎等疾病进行免疫接种,促使整个猪群的免疫水平提高。

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应激,如果在环境闷热、仔猪阉割、断奶、猪群转栏以及免疫时,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维,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发生应激,特别要注意温湿度、通风以及饲料品质等变化。饲料中可合理搭配使用黄芪多糖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适时加入抗病毒药,尤其在容易发生该病的时候以及湿度大的季节或者雨季,要及时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避免产生霉菌毒素而影响机体健康。

药物防治。病猪症状较轻,能够采食时可采取混饲给药,即在每500kg饲料中添加500g水溶性阿莫西林和1袋抗病毒散剂(主要由黄芪提取物组成),连续使用1周。病猪症状比较严重时,可注射地塞米松、长效强力霉素或者头孢噻呋等针剂进行治疗。例如,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15mg强效阿莫西林,每头使用5~10mL鱼腥草以及5~12mg地塞米松,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皮肤发生明显病变,可对患处进行药浴的方式进行消毒治疗,如使用复合醛类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圆环病毒Ⅱ型病毒,每天1-2次,连续使用5~7天。

流行特点
过去:一般认为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侵害生长猪和育肥猪,多发生于体重20~65千克的猪,尤其是10~15周龄的猪多见。造成猪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还能导致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增加对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少发。
现在:
(1)发病日龄提前产房内未断奶的仔猪和45日龄左右的仔猪也可发生该病。
(2)发病形式趋于温和一窝猪内可能只有个别发病,而同窝的其他猪却不发病。或者产房内某一窝仔猪感染,而其他相邻的仔猪却未见异常。
(3)三率有所降低三率分别指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药物,特别是黄芪多糖及其他多糖类物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抗菌素减少或减轻了继发感染所致。实践证明:饲料中添加中药多糖类物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机体损伤程度与后期育肥增重呈负相关。据跟踪调查发现,感染过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仔猪或保育猪,育肥阶段在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日增重等指标方面,低于正常育肥猪。
临诊表现
过去: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病变,常被误认为是蚊、蝇、螨虫叮咬皮肤所致。可见耳、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隆起的小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轻的食欲、体温、活动均正常,常自动恢复。严重的,病猪食欲丧失,被毛粗乱,体温升高至41.5℃,皮下水肿,严重下痢和呼吸困难。体重迅速减轻或生长停滞。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猪消瘦、衰竭死亡。耐过猪长期生长不良,形成僵猪。
临诊表现
(1)皮肤病变出现的部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有的病猪在生殖器附近、耳后等部位出现病变较多,而其他部位较少。
(2)皮肤有溃烂现象。很容易让兽医人员误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但按该病治疗效果不佳。
(3)部分病猪体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能是侵害机体时间较短的原因。
(4)弓腰程度不明显。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脏被侵害后往往会出现弓腰的表现,但在实际生产中,表现程度不一。
病理变化
PDN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过去:肾脏呈现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部分猪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有点状出血或淤血点。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倍。有时可见黄色胸水或心包积液。脾脏轻微肿大,有出血点。肝脏呈桔黄色,心肌肥大。偶见胃溃疡。
现在:尚有大肠和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肺出血。膀胱、输尿管积尿。细菌感染时,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变。且常与肺炎支原体、PRRS、猪瘟等并发感染,导致病变复杂多样。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表现、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临诊要点
(1)发病对象: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及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
(2)特征性临诊表现有三:一是耳、背、腹部、后躯等皮肤出现红斑、斑点、丘疹及黑色或深褐色坏死痂;二是部分病猪有不同程度的弓腰现象,按压之后更加明显,有怕痛、躲闪反应。三是体表淋巴结肿大。以上三个表现出现机率和程度因有个体差异。
(3)剖检:肾脏苍白、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与猪疥癣、猪痘、蚊虫叮咬、猪瘟、猪丹毒、渗出性皮炎、湿疹、皮肤真菌病、锌缺乏症等相似,应注意区分。
(1)猪疥癣
大小猪均发,以5月龄以下幼猪易感,多发于冬季;皮肤剧痒;由于摩擦,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猪体消瘦。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治疗有效。内脏无病变。
(2)猪痘
多见于4~6周仔猪及断奶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四季均发,但多见于春末、秋初季节;在无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头等部位出现红色小斑点、丘疹、脓疱、结痂,脱落愈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
(3)蚊虫叮咬
发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至7月份蚊虫活动猖獗的季节,特别是傍晚。有痒感。其他无异常。
(4)猪瘟
高热稽留,皮肤出血,指压不褪色,包皮积尿,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剖检以败血症为主,脾脏出血性梗死,麻雀卵肾,肠道纽扣状溃疡,胃肠出血,淋巴结大理石样。
(5)猪丹毒
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急性败血症,皮肤有出血点,指压退色。高热稽留,死亡率高80%;全身症状明显;慢性以皮肤疹块和关节炎、心内膜炎为主。肾淤血、肿大,紫红色;脾脏肿大,紫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胃底粘膜及小肠出血性炎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6)渗出性皮炎
由葡萄球感染引起,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通过创伤感染。在眼睛周围、耳廓、腹部等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溃后水疱液呈棕黄色,如香油样,干燥后形成鳞片状、棕灰色的结痂,有痒感。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
(7)湿疹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夏秋季节发病较重。腹下或大腿内侧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溃疡。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8)皮肤真菌病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无季节性,但以秋冬季多见;头、颈、肩等部位皮肤斑块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等。局部奇痒。内脏器官一般无病变。
(9)锌缺乏症
大小猪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表皮,慢性、无热、非炎性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皮肤痂皮增生和皱裂。有轻微的痒感,常继发皮下脓肿。如果日粮中及时补充锌,可在两个星期之内得到缓解。
治疗试验
对暂时不能确诊的疾病,利用药物进行治疗试验也是目前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细菌性和外科性的皮肤病,如皮肤真菌病、渗出性皮炎、湿疹、猪丹毒等可以使用抗菌素和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都有一定效果;对于锌缺乏症,补锌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而对于病毒性和中毒性皮肤病,使用抗菌素基本无效。

实验室诊断
过去: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技术还不太成熟。
现在:可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PCR技术和ELISA等进行诊断。
(1)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出病变组织及细胞中的病毒抗原与分型,检出率达97.14%。
(2)PCR技术可检出组织、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的病毒抗原和分型。在病猪脏器内检测出的阳性率比较高,可以对个体精确诊断。。
(3)ELISA技术可以用猪圆环病毒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检查血清中抗Ⅱ型圆环病毒ORF2蛋白的抗体。
(4)DNA原位杂交方法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感染病料中的PCV。尤其在感染的淋巴结和肺脏组织中经常出现明显的杂交信号。可以长久保存样品做回顾性的诊断。
此外,还有病毒分离及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等。
病理学诊断
当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病灶时,应怀疑本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全身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如在这些细胞中观察到嗜碱性或两性染色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则基本可以确诊。
防治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菌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可试用利巴韦林+黄芪多糖(或板蓝根)+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同时用碘酊或紫药水涂抹,1日2次,连用3~5d,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也可使用山东天宇牧业生产的强力霉素、加力(瘟毒康或清瘟败毒散)饮水或拌料,复合醛消毒剂稀释后喷洒全身。配合头孢噻呋(或强效阿莫西林、长效土霉素)、地米、鱼腥草肌注。严重的注射给药,轻的或有食欲的可饮水或拌料。同时给予免疫增效剂,如左旋咪唑、多糖类物质、植物血凝素、中药免疫增效剂等。
(2)试验表明,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或结合抗生素治疗该病,在成活率、日增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方面优良。
预防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2)加强饲养管理、保温和定期消毒如碘制剂、复合醛等。
(3)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种猪。
(4)做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相关病的免疫接种如HC、PRRS、PR、PPV等。
(5)药物预防母猪产前和产后各1周、仔猪断奶前后和哺乳期间,用支原净、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类、利高霉素或阿莫西林等拌料,并采用脉冲式给药。仔猪可实行三针保健。
(6)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如断奶应激、饲养管理应激等。
(7)减少免疫抑制因素的出现如霉素毒素、外寄生虫、超负荷免疫接种、药物滥用等。
(8)做好驱虫工作驱虫效果最好的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最安全、最有效新型的杀虫剂是氯氰碘柳胺钠。

仔猪免疫程序和猪水肿病的预防冶疗


由于仔猪的自身生理状况,其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在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MH)、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等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因此对这些疾病的免疫应当引起规模化养猪场兽医的重视。

仔猪一般疾病的防疫:

1.口蹄疫:常发区:常规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90日龄,以后每3个月免疫1次;高效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180日龄,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非常发区:常规灭活苗,每年9、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免疫1次;高效灭活苗,每年9月份和次年1月份各免疫1次。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1、3、5周各免1次。

3.猪链球菌病:成年母猪每年春秋各1次,仔猪10日龄首免,60日龄2免,或出生后24小时首免,断奶后2周2免。

另外,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治愈率较低。近些年来,我县仔猪水肿病逐年增加,那么怎样避免大肠杆菌感染呢?仔猪什么时候打疫苗合适?每窝猪都要打吗?

一般情况可根据仔猪兔疫注射程序进行,不过,更重要的是依据当地的猪病病情而变动:

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免,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rǔ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rǔ,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7~15日龄:气喘病苗。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

20日龄:肌注猪瘟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注。

最要更需要注意的是:

1.免疫程序不是通用的、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流性病情况不同、猪场防疫环境不同、猪群健康情况不同等,免疫程序也不同。

2.免疫程序一旦确定,就要在1-2年内相对稳定,要严格执行。

3.大型猪场不提倡季节性免疫,而是按生产流程分猪群分阶段分批次规律性免疫。

4.一旦仔猪发病应尽早用药物治疗。早期,发病可选用硫酸庆大霉素及VB12肌肉注射,2次/天;或选用新药庆福加VB12肌肉注射,2次/天。当病猪出现有叫声嘶哑,眼睑水肿,四肢麻痹症状时,可选用磺胺嘧啶、地塞米松加亚硒酸钠作静脉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结合注射安钠咖。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


猪腹股沟阴囊疝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于部分腹腔脏器被小肠通过鞘膜管钻入鞘膜腔而导致。如果肠管进入阴囊总鞘膜内无法还纳回到鞘膜腔,而是在腹股沟内环处出现嵌闭,就会导致病猪出现停止采食、呕吐、腹痛,如果肠管嵌闭后又出现坏死,就会导致其发生内毒素性休克,最终发生死亡,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

1、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病猪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一侧或者两侧的阴囊有所增大,尤其是在拱腹、撕咬、打架等情况下由于腹内压明显增大而导致疝囊明显增大。对阴囊进行触诊,发现硬度不同,能够触摸到疝的内容物(往往是小肠),如果将其两后肢提起,往往会使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从而使阴囊明显缩小,但将其放下后或者腹压增大时又会恢复成原状。个别病猪甚至会形成嵌闭性疝,肠管与阴囊壁之间发生局部或者广泛性黏连,此时病猪会表现出腹痛,并出现轻度跛行,然后才能够被发现,或者是在疝内容物进入到阴囊内才能够被饲养员注意,耽误治疗。

2、临床诊断

病猪在临床上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基本正常,阴囊表面发生局限性的卵圆形肿胀,患侧阴囊有所增大下垂,用手触摸质地柔软,并出现音响,具有可复性,对阴囊进行听诊能够听到肠蠕动音。如果病猪在仰卧时,脱出的肠管能够自行还纳到腹腔,从外面能够触摸到呈不规则方形的腹股沟外环(疝轮),长度在3cm左右,宽度在2.5cm左右,即表面没有发生肠黏连,从而可判断发生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如果无法自行复位,且触摸具有热痛感,并发生炎症,就可能是肠管.与阴囊之间发生黏连,此时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3、治疗措施

术前准备。病猪术前要进行24h禁食,只供给清洁饮水。然后准备长度超过Im、直径大约为20cm的木桩或者树木,并根据猪大小选择适宜粗细的绳子,一般可准备2根长度在Im左右、直径为1~2cm的保定绳。还要准备1把手术刀,1把止血钳,1把持针钳,三棱针、圆形半弯缝合针各1根,数支可吸收缝合线、药棉、碘酒以及适量青霉素、链霉素,还有1盒破伤风抗毒素。

保定。吊起病猪后肢呈倒立姿势保定,也就是在肢跖骨处用一端打成活结的绳套住,接着将其背部靠在木桩或者树木上,并将绳的另一端在木桩或者树木上缠绕2圈,高度适宜后再将后肢系紧,接着采取相同的方法将两前肢系好,促使手术部位朝向术者。

切开部位。一般选择在病猪病变一侧腹股沟管外环与身体纵轴平行的皮肤作一切口,长度适宜控制在3~5cm。

操作方法。剪去术部被毛,并涂擦适量碘酊进行消毒,同时对手术刀、剪刀、持针钳、缝合针以及术者双手采取常规消毒。操作时,术者要先用左手拇指将腹股沟环按住,避免肠管发生脱出。然后右手以执笔姿势持刀将皮肤切开,并对浅层与深层肌肉进行钝性分离,为避免肠管被损伤可使用刀柄将腹膜倒破,从而找到疝孔。然后将左手食指伸到腹腔检查肠系膜以及肠管内容物之间是否发生黏连,将肠系膜及肠内容物完全回纳到腹腔后,用弯曲的小指、无名指及中指将疝孔堵住,避免在嚎叫时肠管再次发生脱出。之后同时结节缝合腹股沟环口的腹膜和肌肉,尽可能多带肌肉,避免撕坏黏膜,距离适宜控制在1cm左右,并根据腹股沟环口的大小制定适宜的穿针次数,并在缝合过程中经常将食指穿入疝孔进行检查,避免缝合肠系膜、肠以及其他内容物,打结后撒布数支青霉素、链霉素粉用于消炎。最后对外部皮肤进行结节法缝合,并涂擦适量的碘酊进行消毒。

术后护理。病猪术后可肌肉注射240万IU青霉素、5mL安痛定、2mL维生素C,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定期向纱布绷带喷洒适量的医用酒精或者碘酒,确保纱布湿润,一般要进行7~10天,避免术部发生感染而出现复发。病猪在术后7天内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含有全面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饲料,不要饲喂过早或者过饱,进行适当运动,禁止剧烈运动。猪舍及猪体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术部发生感染。

4、预防措施

做好选种、选配工作。如果一窝仔猪中有一头发生该病,为确保配种安全,同窝的其他仔猪最好不作为种用。在公母猪配种时,要加强选种、选配,禁止发生由于近亲交配而导致的腹股沟阴囊疝。另外,如果一窝仔猪中有1~2头发生腹股沟阴囊疝,为避免下一胎出现类似情况,在母猪再次发情、配种时最好换一头新的种公猪。

减少发生应激,避免腹压突然增大。在仔猪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下,如惊吓、争斗、奔跑、捕捉、咳嗽、便秘等,会导致腹压急剧升高,有时会导致腹股沟内外环发生撕裂或者扩大,造成腹腔脏器进入其中,从而引起疝气。因此,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后要避免大声说话,且在饲喂、清除粪便、消毒、检查猪舍时,要确保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产生噪音,防止猪群发生应激或者受到惊吓而出现炸群、骚动。仔猪在进行断尾、剪牙、转群以及免疫注射等而需要抓捕时,必须稳、准、牢,并将其腹部用手托住,避免腹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疝气。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概述
腹股沟阴囊疝是肠管通过腹股沟管进入腹股沟内或进入阴囊的疾病。腹股沟阴囊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诊多见先天性的。腹股沟管位于腹壁内靠近耻骨部,是由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构成的漏斗状裂隙,腹股沟管朝向腹腔面有一椭圆形腹股沟内环,而朝向阴囊面有一裂隙状的腹股沟外环。当腹股沟管内环过大,肠管可通过大的内环进入腹股沟管至阴囊而发病。
临床症状
患侧阴囊肿胀,紧张发亮,触之柔软有弹性,无热痛,有发硬、敏感,听诊有肠蠕动音。提起小猪后肢,可将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但放下后肢或腹压增大疝囊又增大。如果发生嵌闭性阴囊疝,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不愿运动,行走时两后肢分开,阴囊皮肤紧张、浮肿,阴囊皮肤发凉,此时多数肠管与阴囊壁有粘连。严重者肠管、阴囊壁、睾丸坏死。
诊断鉴别
根据临诊症状和对阴囊的检查不难做出诊断。
防制措施
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多数为先天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可自愈。疝孔过大或嵌闭性阴囊疝,宜尽早手术治疗。将患猪倒立保定或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消毒,局部麻醉,从腹股沟的前方连合处开始沿精索切开皮肤和筋膜,而后将总鞘膜剥离出来,用手将鞘膜腔的肠管送回腹腔,从鞘膜囊的顶端沿纵轴捻转,在靠腹股沟环处将精索结扎。若有粘连现象,宜小心剥离,以防剥破肠管,剥离后将其还纳腹腔,在确定内容物全部还纳腹腔后,在总鞘膜和精索上打一双重结,然后切断,撒布消炎药,缝合皮肤,外涂碘酊。对于未去势的公猪,可同时摘除睾丸。术后应加强护理,不宜喂得过饱,应限制剧烈活动,防止腹压过高和感染。

猪应激与咬尾症的关系 猪应激与咬尾症的发生和预防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症。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猪应激与咬尾症的关系猪应激与咬尾症的发生和预防。

1、应激与咬尾症的关系

应激是猪只机体对外界或者是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应激是机体对所有要求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和刺激源关系小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在集约化饲养方式的生产中,影响猪只正常生理活动的应激源越来越多,会导致猪只免疫力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功能增强而合成代谢能力却下降,性机能发生紊乱,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综合症。所以,猪咬尾症其实就是应激综合症的病理表现,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2、诱发猪咬尾症的应激源

猪咬尾症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损伤前期,特点是一只猪轻轻地吸吮、咀嚼另一只猪的尾巴,被咀嚼猪只接受并忍受吸吮和咀嚼;然后进入损伤期,猪尾巴被咬伤、出血,被咬猪开始反抗并进行逃避。

同个圈舍内饲养的猪只品种不同或者是品种相同但却在体重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常会引起猪只互咬。个体间存在差异较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以大欺小的情况。

猪舍的环境条件比较差,不符合正常生理机能,会导致猪只产生不适感或者因为休息不好,从而出现啃咬的情况;光照太强会使猪只处于兴奋状态而表现烦燥不安,同样会出现咬尾表现;仔猪特别活泼好动,而如果生活环境单调,就会互相玩弄耳朵或者尾巴,严重时会出现食肉癖。

舍饲饲养方式导致生长猪仅能依靠饲料供给所需要的营养。如果饲料中的营养水平低,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会导致咬尾。

猪群中地位低的猪只得不到槽位;猪群密度太高以及同栏猪数量大,从而导致秩序混乱;槽位及饮水器供给不足,采取地面喂食的方式进行饲喂;猪只进行频繁的活动,不能充分休息,因荷尔蒙的刺激,会使猪只的情绪不稳定;卫生状况差或者并栏饲养,猪群整齐度不佳等,都能诱发咬尾症。

猪只感染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钙、磷、铁等,会引起营养代谢紊乱,诱发猪只互咬。有的猪只尾巴被咬伤以后,会波及整个猪群。猪感染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皮肤受到刺激而烦燥不安,在舍内不断磨擦,会导致耳后、肋部出现渗出物,诱发其他猪出现咬尾表现;猪体内寄生虫病,尤其是猪蛔虫,会刺激患猪攻击其他猪只,发生咬尾现象。

3、预防措施

培育抗应激品种。咬尾情况多出现在长白猪、哈白猪群众,而民猪很少发生。所以,猪只品种不同,对应激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主要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将应激敏感猪只淘汰,建立抗应激猪种群。可以采用氟烷测验,将氟烷阳性个体从猪群中剔除,经过几个世代,应激敏感个体的比例会大大降低。改善饲养管理,满足猪的营养。当猪群出现咬尾现象时,要及时分析饲料的营养成分,及时补充对营养不足的部分,特别是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避免诱发咬尾症。

合理组群,尽量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采食等方面相似的猪进行组群饲养。依照猪舍设备、饲养密度以及方式等因素确定猪群的猪只数量。分群饲养以后,保持猪群的稳定,但是疾病或体重差别大,体质弱而不宜在群内饲养的要加以调整。

仔猪出生当天,就要在距离其尾根大约1cm的位置,用钝口剪钳将其尾巴剪掉,涂上碘酊。或者是在仔猪出生的1~2d内打耳号时,用钢丝钳子在其尾下1/3处连续钳2次,距离大约0.4cm,将尾骨和尾肌钳断,压扁血管和神经,皮肤压成沟,钳后7~10d,尾部下1/3即可自然脱落。这种断尾方法简便,不易出血、不发炎,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的控制咬尾症发生。

除此之外,要将饲养员固定,无关人员不可以参观猪场,禁止猪场有其他动物进入。育肥的杂交仔猪应该去势,不但能够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还能防止发生咬尾。及时在猪群中挑出具有咬尾恶癖的猪只,采取单圈隔离饲养的方式,也可以给其肌肉注射镇静剂。及时隔离被咬伤的猪只,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然后涂上碘酊,避免化脓感染。咬伤严重的猪只,可以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环境条件、寄生虫的种类以及发育规律,定期给猪群进行驱虫工作,避免因为寄生虫而诱发猪只出现咬尾症。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

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h。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确诊须进行实验室检验。取病死猪或剖杀病猪的小肠一段,及其内容物一部分,分别装入青霉素空瓶内,冷冻保存,立即送实验室。分别进行荧光抗体试验和直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如果流行期已过,则可采取病愈猪的血清,检查猪流行性腹泻抗体。

5、鉴别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较为相似,但需通过仔猪接种、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和中和试验,确定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异。

6、预防措施

主要采取“一不”、“四个加强”的管理措施。一不:平时,尤其是冬季要加强防疫工作,防止该病的传人;不从病区购入仔猪和种猪;防止犬、猫等窜入猪场。要严格执行进出猪场的消毒制度,谢绝参观。四个加强:一是要加强对水源、饲料的科学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二是要加强猪舍内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三是要加强猪舍内、外的消毒管理,切断感染链。要做到每周2次(周一、周三)带猪消毒;每10天1次舍外环境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用消毒剂500mL,消毒时不留空地、不留死角。同时,做好灭鼠工作。四是要加强免疫接种力度,实现免疫接种率100%。在猪流行性腹泻常发的地区,要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在每年10月份,做好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免疫接种。

7、发病后就地扑灭措施

①接种。对假定健康猪、受威胁猪群,紧急接种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用法与用量详见该疫苗使用说明书。②对症疗法。对8-13日龄的呕吐、腹泻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滴服,每日4-5次,确保仔猪不脱水。对大于14日龄的哺乳仔猪患病后,可用止痢散500g煮水1000mL,每头滴(灌)服3-5mL,每日2次,连服3天。③干扰素疗法。对发病母猪可用猪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进行治疗。白介素2,肌内注射,每次2.5mL,每日1次,连用2-3次。④防止继发感染,可用痢菌净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5-5mg,每日2次,连用3天;或土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定时注射,连用3天。⑤针灸治疗。主穴:交巢、后三里、带脉。配穴:百会、蹄叉等穴。针法:白针或血针。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病变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3:1。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后2小时。
诊断
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都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并逐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防治预防
加强营养,控制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同时加入高档维生素
提高温度,特别是配怀舍、产房、保育舍。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产房产前第一周为23℃、分娩第一周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小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
定期做猪场保健,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
母猪分娩后的3天保健和对仔猪的3针保健,可选用高热金针先注射液,母猪产仔当天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若有感染者,产后3天再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仔猪3针保健即出生后的3天、7天、21天,分别肌注0.5毫升、0.5毫升、1毫升。
种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
发生呕吐腹泻后立即封锁发病区和产房,尽量做到全部封锁。扑杀10日龄之内呕吐且水样腹泻的仔猪,这是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猪群的做法。
治疗
对8日龄~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次~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
病猪必须严格隔离,不得扩散,同时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推荐方案:高热金针+刀豆素,5天之后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主场中的流行。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①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疫苗,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②白细胞干扰素2000~3000国际单位,每天1~2次,皮下注射。
⑧口服补液盐溶液100-200毫升,一次口服。
④盐酸山莨菪碱,仔猪5毫升,大猪20毫升,每天一次,后海穴注射。
⑤应用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⑥中药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50克,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克。取汁加入白糖200克拌少量饲料喂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7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