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鸡养殖喂什么

藏鸡的喂食一般根据周龄和气候等因素,搭配一定比例的矿物质饲料、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来喂养,也可以让藏鸡自由的在野外觅食天然的食物。藏鸡能很好的适应高原天气,虽然体重较轻,但是肉质很好,且营养丰富。

藏鸡的喂养方式简单,一般是喂养颗粒状的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各种饲料具体的配比需要根据藏鸡的大小和当时的气候变化来决定。藏鸡的放养型模式,也让其能很好的在野外觅食虫,草或其他食物。藏雏鸡喂养需要少量多次,每隔半个月左右减少一次喂养次数,成年藏鸡一天只需要喂养三次。

藏鸡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一般是散养或者庭院式养殖,因此养殖规模也不大。高原地区一年四季昼夜温差大,天气恶劣多变,气候严寒,而藏鸡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天气环境。

藏鸡的体型较小,体重较轻,成年健壮的藏鸡体重也只有三斤,一般的藏鸡体重是两斤左右。藏鸡性格活泼,争强好胜,而且羽翼比较发达,很善于短途飞翔,所以鸡肉紧致发达,食用起来口感很好,有嚼劲,富含营养。

相关推荐

石斑鱼养殖喂什么


养殖石斑鱼需要喂食新鲜的小杂鱼,并且要将小杂鱼切成合适的大小后再投喂。但是由于新鲜的食物供应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可以喂食人工合成的软颗粒饲料,饲料颗粒的大小最好不小于6mm,否则影响成鱼的食欲。

石斑鱼是肉食性的鱼类,主要是投喂比较新鲜的小杂鱼,可以根据石斑鱼的大小将小杂鱼用切鱼机切成合适的大小后再进行喂养。投喂系数会因为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波动,波动范围在5-12左右,一般眼镜鱼的投喂系数是较高的,而蓝圆鱼的投喂系数比较低。

石斑鱼网箱养殖业发展迅速,用来喂食石斑鱼的饲料鱼供不应求,因此需要结合人工饲料进行喂养。根据一系列的实践行动表明,石斑鱼喜欢吃颜色浅而且鲜亮的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有吐食的现象出现,相比较而言,软颗粒饲料比较合适。并且颗粒饲料的每一粒的直径不能太小,太小了会影响食欲,不能低于6mm。

如果将从喂食小杂鱼改到喂食人工合成饲料,还需要一段很的长时间来进行驯化。在人工合成饲料中如果适当的提高了脂肪含量,则可以使鱼体生长需要的蛋白质吸收的更好,而不是作为能源消耗掉。

1、青石斑鱼人工合成的饲料中脂肪含量大概为9.87%,蛋白质含量为51%-55%左右最为合适。

2、赤点石斑鱼人工合成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大概为40%-50%最合适,脂肪含量和青石斑鱼的含量相同。

3、硅石斑鱼小鱼和鱼苗的喂养饲料应该是以蛋白质含量在40%-50%或者54%的鱼粉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最为合适,更加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4、成鲑石斑鱼的人工合成饲料蛋白质含量50%最佳,以鱼粉和酪蛋白作为蛋白原制作成干性的饲料喂养。

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6摩尔/升、10摩尔/升~9.9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这可能与它们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它们生存于底层岩礁间,因此导致视觉机能退化,但是它的嗅觉机能相对发达,因此有利于嗅觉诱食剂的研究和发展。

井研三江镇阮光荣养殖藏鸡有前景


每天清晨,在井研县三江镇新胜村十四组,村民阮光荣都会准时抛洒黄谷喂鸡。两年前,他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圈地建舍,发展林下特色养鸡产业。通过实践和摸索,终于让他走出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竹产业,栽种了不少栾树和竹子,阮光荣就想到利用这样的环境搞生态养殖。在当地镇、村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开始饲养土鸡。我从前年开始放养土鸡,这些鸡当中有一种特殊的鸡种,那就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藏鸡。阮光荣说起藏鸡,表现得很兴奋,我年龄大了,总想养点鸡赚些小钱,我儿子说本地鸡价格偏低,专程从西藏给我运回一批高原藏鸡让我试养,没想到还养出了规模。

通过摸索,阮光荣逐渐掌握了藏鸡的养殖技术。去年,他投入资金购置了孵化机并拓宽放养的林地范围。现在放养的鸡除了100多只土鸡,其余的都是藏鸡,它们以觅食草籽和昆虫为主,另外以黄谷作为辅料补充,藏鸡体形轻小、胸腿发达,野外生存能力强,集土山鸡、乌骨鸡和珍珠鸡的特点于一体,完全不愁销路。据阮光荣介绍,藏鸡肉质好,价格高,我去年卖的150元一只,母鸡两斤多,公鸡也只有3斤左右,我们从3年前的10只鸡繁殖到现在的400多只,估计今年销售这批商品鸡至少可以赚4万多元。

为了让群众林竹收益最大化,镇上提出林下养鸡、鹅、羊等一系列养殖项目,这种藏鸡加土鸡的养殖大概占地10亩,我们打算在各个村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发展一到两户林下养殖户,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与。三江镇镇长罗卉表示,以禽促林、以林养禽,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既节省养鸡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草,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循环。

目前,阮光荣的特色养殖成为当地林下养殖的典范。三江镇作为现代林业万亩林竹示范基地,今年又新增以绵竹套种栾树为主的林竹面积1100余亩,全镇林竹面积达4500亩。下一步,该镇计划将以有特色、效益好、适度规模为前提,积极引导更多村民发展低密度林下养殖,以增加收入。

甘孜藏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甘孜藏牛主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半农半牧区县,包括康定、九龙、雅江、炉霍、甘孜、新龙、巴塘、稻城、泸定、丹巴、乡城、得荣等,遍布全州18个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500m以上。甘孜州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无霜期短,降水少,干雨季分明,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多,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下降,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复杂,由森林、灌丛植被、草甸植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甘孜州交通封闭,甘孜藏牛处于封闭式自群繁衍状态。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了黄牛和牦牛杂交生产犏牛的记载,说明甘孜藏牛饲养历史悠久。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甘孜藏牛1985年存栏31万头,1995年存栏38万头;2005年存栏43万头,其中公牛19.05万头、母牛24.01万头,全群公、母牛比例为1:1.26。存栏能繁母牛16.47万头,占全群比例38.22%。半农半牧县存栏33.95万头,占全州的79%,5个纯牧业县存栏甘孜藏牛9.16万头,占全州的21%。由于近亲交配及甘孜藏牛用于挤奶等原因,牛只个体逐渐变小,生产性能下降。目前甘孜藏牛的部分产区开始应用西门塔尔牛及娟姗牛冻精进行杂交改良。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甘孜藏牛的基础毛色主要为黑色和黄褐色,鼻镜颜色为黑褐色和粉色,眼睑、乳房颜色为粉色。蹄色主要为黑褐色,其次为蜡黄色,角色多为黑褐色,少数为蜡黄色。被毛为贴身短毛。体型矮小,发育匀称,四肢长短适中。头短而宽,耳平伸,耳壳较薄,耳端尖。角形多样,有芋头角、羊叉角、倒八字角、小圆环角等。肩峰小。公牛颈垂较大,母牛颈垂小,公、母牛胸垂均较小,脐垂小。尻部短而斜,尾长至后管下部,尾帚较小。

2.体重和体尺据2006年10月对泸定县4个乡镇农户饲养的成年牛进行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据2006年10月对泸定县4个乡镇农户饲养的9头公牛和50头母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产奶性能甘孜藏牛180天泌乳250kg,乳脂率4.1%。

3.役用性能甘孜藏牛在特定土壤条件下日耕耙工作量:成年公牛5~8h,可耕翻砂壤土1亩。特定路况下挽曳工作量:能连续驮运15~20天,驮载、骑乘劳役一般日行25~30km。

4.繁殖性能甘孜藏牛性成熟年龄公牛20~30月龄,母牛15~20月龄;初配年龄公牛42月龄,母牛36月龄。繁殖季节为5~10月份,母牛发情周期20天,妊娠期280天左右。初生重公犊10.21kg,母犊11.82kg;断奶重公犊60kg,母犊55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19kg,母犊0.17kg;犊牛成活率86.8%。

四、饲养管理

甘孜藏牛的饲养方式为圈养和季节性放牧。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一般组群10~20头,公牛、母牛、阉牛混群放牧。白天放牧在稍远的草山草坡或灌丛林间草地,收牧后晚间与羊、马混群关圈,有简陋的棚圈。分布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和海拔2000m左右地区的甘孜藏牛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舍饲期间以作物秸秆为主,同时也刈割青草饲喂。在农耕季节和越冬度春期间补饲一定量的玉米、豌豆等混合精饲料。甘孜藏牛适应性极强,耐粗饲、温驯,易于管理。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甘孜藏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

六、品种评价

甘孜藏牛是甘孜州仅次于牦牛、绵羊、山羊的重要畜种,为该州农牧民提供了大量的肉、奶及役力。甘孜藏牛适应性极强、遗传性能稳定、耐粗放、温驯,易于管理,难产和流产极少。但甘孜藏牛的个体偏小、生产性能较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保持其现有优良特性。可引进小型乳、肉品种牛进行杂交改良,培育适合山区饲养的小型乳肉兼用品种。

藏[鱼妟]


[学名]: Exostoma labiatum (McClelland)
[资源名称]: 藏[鱼妟]
[外文名]: Zang yan
 
[形态特征]:
 
背缘平缓拱形,腹面平直。头中等大,前端楔形。吻端扁圆。口下位,横裂。具齿带。须4对。胸腹面光滑,无明显乳突。侧线平直,不甚明显。背部淡灰略带黄色,腹部灰白色。牙齿特殊。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保山市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栖息环境为多石的溪流、小河中。

五个优质地方特色鸡种:藏鸡、河田鸡、桃源鸡、寿光鸡、固始鸡


寿光鸡

寿光鸡原产于山东省寿光县稻田乡一带,以慈家村、伦家村饲养的鸡最好,所以又称慈伦鸡。该鸡的特点是体型硕大、蛋大,属肉蛋兼用的优良地方鸡种。寿光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其售价高出普通鸡2~3倍,成为高档宾馆、酒店、全鸡店和婚宴上的抢手货。

寿光鸡有大型和中型两种,还有少数小型。大型寿光鸡外貌雄伟,体躯高大,体型近似方形。成年鸡全身羽毛黑色,有的部位呈深黑色并闪绿色光泽。单冠,公鸡冠大而直立,母鸡冠型有大小之分。颈、趾灰黑色,皮肤白色。初生重为42.4克;大型成年鸡体重公鸡为3609克,母鸡为3305克;中型成年鸡公鸡为2875克,母鸡为2335克。

据测定,寿光鸡公鸡半净膛为82.5%,全净膛为77.1%;母鸡半净膛为85.4%,全净膛为80.7%。开产日龄大型鸡240天以上,中型鸡145天;产蛋量大型鸡年产蛋117.5枚、中型鸡122.5枚;大型鸡蛋重为65~75克,中型鸡为60克。

寿光鸡是我国的地方良种之一,遗传性较为稳定,外貌特征比较一致,体型硕大,蛋重大,就巢性弱。寿光鸡存在早期生长慢、成熟晚、产蛋量少等缺点。今后应加强品种选育,保存优良基因,在本品种内培育具有不同特点的品系,进行品系杂交,以进一步优化其生产性能。

藏鸡

藏鸡主产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内海拔2200~3800米的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巴塘、稻城、九龙、新龙、黑水、茂汶、若尔盖、九塞沟、阿坝、甘孜、德格等县。藏鸡体型轻小,善于飞翔,是高原藏区的主要鸡种。

藏鸡外形呈U字形,小巧匀称、紧凑,翼羽和尾羽特别发达,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厘米。头部清秀,红色单冠,公鸡冠大、直立,母鸡冠小、稍扭曲;耳多为白色,少数为红白相间;喙、胫多黑色,少数为肉色;母鸡羽色复杂,主要有黄麻、黑麻、褐麻,纯白、纯黑较少;公鸡羽毛色鲜艳,其主、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镰羽均为黑色,梳羽、蓑羽均为红色或金黄色镶边的黑羽。鸡体其他部位黑羽居多者称黑公鸡,红羽居多者称红公鸡。成年公鸡体重1.4~1.6公斤,母鸡体重1.1公斤左右。

藏鸡为速生羽型品种。6月龄公鸡平均体重1235克,全净膛屠宰率为71.4%,母鸡为1085克,屠宰率69.6%;成年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78.8%和66.6%。藏鸡胸肌特别发达,胸腿肌占胴体重比例公、母鸡分别高达42.0%和42.5%。母鸡产蛋不多,一般年产蛋40~100枚,500日龄产蛋为42.4枚。蛋壳为褐色或浅褐色,受精率为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9%。

藏鸡对高寒恶劣多变气候和粗放饲养有极强的适应性,是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养鸡业重要的品种资源。

河田鸡

河田鸡是产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我国优良肉用型地方鸡种。该品种体型优美,具有皮薄骨细、肉质细嫩、口感香鲜嫩滑的独特肉质风味,是典型的珍味型优质黄羽肉鸡品种,也是我国家禽业的珍贵种质资源。河田鸡自1964年以来长期出口香港、澳门,是福建省出口香港的名贵鸡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港、澳、台享有崇高声誉和广泛的市场基础。

河田鸡体近方形,有大架子(大型)与小架子(小型)之分。雏鸡的绒羽为深黄色,喙、胫均为黄色。成年鸡外貌较一致,单冠直立,冠叶后部分裂成叉状冠尾。皮肤和肉白色或黄色,胫黄色。公鸡喙尖呈浅黄色。头部梳羽呈浅褐色,背、胸、腹羽呈浅黄色,蓑羽呈鲜艳的浅黄色,尾羽、镰羽黑色有光泽,但镰羽不发达。主翼羽黑色,有浅黄色镶边。母鸡羽毛以黄色为主,颈羽的边缘呈黑色,似颈圈。成年体重公鸡为1725.0103.26克,母鸡为1207.035.82克,初生重公鸡为30.7克,母鸡为29.6克。120日龄屠宰测定:公鸡半净膛为85.8%、全净膛为68.64%,母鸡半净膛为87.08%、全净膛为70.53%。母鸡开产日龄180天左右,年产蛋100枚左右,平均蛋重为42.89克,蛋壳以浅褐色为主,少数灰白色。

桃源鸡

桃源鸡原产湖南桃源县三阳巷和深水港一带,属肉用型鸡种。桃源鸡体型大,单冠,青脚,羽色金黄或麻黄色,羽毛蓬松,呈长方形。公鸡姿态雄伟,勇猛好斗,头颈高昂,尾羽上翘;母鸡体稍高,生性温顺,活泼好动,后躯浑圆,近似方形。该鸡体重较大,成年公鸡平均体重3.34千克,母鸡2.94千克。

桃源鸡开产日龄平均为195天,年产蛋100至120个,平均蛋重51克,蛋壳浅褐色。公母比例一般为1比10至12,种蛋受精率百分之83.93,受精蛋孵化率百分之83.81。

固始鸡

固始鸡原产于河南省固始县。该品种个体中等,外观清秀灵活,体型细致紧凑,结构匀称,羽毛丰满。全身羽色分浅黄、少数黑羽和白羽。固始鸡冠型分为单冠与豆冠两种,以单冠者居多,冠直立,冠后缘冠叶分叉,喙短略弯曲,青黄色,胫呈靛青色,四趾,无胫羽,尾羽型分为佛手状尾和直尾两种。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7千克,母鸡1.78千克。

平均开产日龄170天,年平均产蛋量为150.5枚,平均蛋重50.5克,蛋壳质量很好。母鸡就巢性能强。繁殖种群公母配比1比12至13,平均种蛋受精率百分之90.4,受精蛋孵化率百分之83.9。

养黑鱼喂什么食物


黑鱼既可以吃水蚤、动物内脏、小鱼虾、鸡肠,蛸和泛白膘的猪皮等,也可以吃鱼虾肉糜等人工配合饵料。一般养殖黑鱼主要是先给它们投喂天然饵料,在天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再适当添加人工配合饵料。

动物内脏和各种小鱼虾、亮饵、鸡肠、蛸和泛白膘的猪皮等都可作为投喂黑鱼的饲料,若是想降低养殖饲料成本,养殖者可以自己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等作为黑鱼的饵料。

饲养投喂注意事项

1、饲料种类

冰冻、新鲜小杂鱼,轮虫,水蚤等都可以作为投喂黑鱼的饵料,但必须保证投喂的饲料未变质。投喂的饲料需切成小块,若是冰冻的,需要先解冻等温度与池水水温差不多时再投喂。

2、投喂要求

每日饲料的投喂量应在鱼群总重量的3%-10%,如果天然饵料不足时,养殖者要添加投喂人工饵料,一般日龄15天左右的鱼苗食量会加倍,这时候早晚都可以投喂一些大型甲壳类和切碎的蚯蚓,仔鱼20天后可以投喂剁碎的低质杂鱼肉,具体投喂饲料可根据情况改变,一般鱼群不再上食台吃食就是已经吃饱了。

3、及时分养

黑鱼若是饵料不足,会发生互相残杀的情况,为防止饲料不足时小鱼被大鱼吃掉,一般体长可达到3-4cm的日龄在20天左右的幼鱼需与大鱼分开饲养,最迟也要在幼鱼5-6cm时分开饲养。

4、人工饵料投喂

一般如果黑鱼的自然饵料不足时,需要添加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一般人工饵料每天投喂2次,投喂饲料的重量约在鱼群总体重的5%-7%。人工配合饵料的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等5%。

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需在仔鱼时就进行训练,投喂初期可以将蚯蚓或是鱼虾肉糜放在食台上,然后将食台吊起在水面大约20cm处,引诱鱼苗自主摄食,等到鱼苗养成上食台摄食的习惯后,再逐渐增加其他的配合饵料,但在进行摄食训练期间,不要给鱼苗投喂活饵,以免打乱鱼苗的摄食习惯。

养殖黑鱼的场地选择

1、水源水质:河水、地下井水、水库水等都可以作为养殖黑鱼的水源,水质除了保持清澈外,酸碱度最好是中性或弱碱性。

2、池塘面积:为方便养殖者后期对鱼群的繁殖生产和销售管理,养鱼的池塘面积不需要太大,一般在1亩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过2亩,面积太大会增加管理难度。

3、池塘建设要求:池塘最好选择土池塘或是建设水泥池塘,池塘内要设有灌排水口,以便控制水质,定期更换注入新水,水深最好在1-2米左右,为防止黑鱼逃跑,池塘周围要设置40-60cm的围栏。池内种植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同时还可以供黑鱼隐蔽、防暑防晒,但种植面积不能过大,一般控制在鱼池面积的2%即可。放养鱼苗之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工作,为黑鱼提供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所。

养罗非鱼喂什么好


小麦、玉米、豆饼、豆渣、米糠、鱼粉、蚯蚓、面包虫、红虫、花生饼、酒糟等都可以投喂给罗非鱼吃,它们的消化能力很强,胃部的消化酶可以消化其他鱼类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规格较大的鱼只还可以投喂小鱼小虾。投喂的饲料数量要根据鱼只不同生长阶段和规格调整,蛋白质含量也要达到要求。

人工养殖的罗非鱼,除了摄食水中的天然饵料,在投放进养殖池内3天后便可以投喂米糠、小麦、豆饼、玉米、豆渣、鱼粉等人工饲料了,罗非鱼体内有胃,消化能力很强,它们胃部特殊的消化酶可以消化其他鱼类难以消化利用的藻类,例如微囊藻属可达到平均70%左右的消化利用率,项圈藻属可达到平均75%左右的消化利用率。

投喂罗非鱼的饲料

面包虫便于保存,而且也是罗非鱼爱吃的饲料之一,蚯蚓、红虫、线鱼食等不便于保存的饲料也是罗非鱼爱吃的,价格低廉、便于保存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颗粒型鱼饲料也使投喂罗非鱼的好选择,规格较大的罗非鱼还可投喂小鱼和小虾,另外,米糠、麦麸、花生饼、小麦、玉米、菜饼、酒糟等也都是投喂给罗非鱼食用的饲料好选择。

投喂注意事项

1、每天投喂的饲料总重要在鱼群总重的3%-5%,饲料中要含有32-35%的蛋白质。

2、当鱼只规格达到200g左右时,饲料的投喂量可以适当调整到鱼群总重的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有27%-29%。

3、当鱼只规格达到300g时,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为最快的阶段,这时投喂的饲料量应在鱼体总重的1-2%,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5%以上,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

西藏牛(藏牛)


(一)产地与分布

西藏牛是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简称藏牛。主要产区在海拔2300~3800m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500m以下的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据统计,拉萨城关区、堆龙、曲水、尼木、墨竹工卡、林芝、波密、乃东、桑日、朗县、加查、洛扎、错那、昌都、察隅等县所产头数,占全区藏牛总数的53.7%。目前有总数约95万头。

(二)品种形成

藏牛产区年平均气温5.0~13.5℃,年降水量100~794.2mm,年蒸发量1405~2567mm,相对湿度40%~70%,年日照数1883~3223h,无霜期103~150d。

草场大致可分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琉林草场和部分高山草甸草场。山地草原草场一般指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游及所属支流,喜马拉雅山中段兰江流域部分地区,为饲养藏牛头数较多的地区。植被覆盖度为10%~40%,产草量较低,一般为每亩40kg左右。山地疏林草场分布予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兰江流域下流地区,植被覆盖度为60%~80%,产草量120kg/亩。草甸草场在海拔较高地区,植被覆盖度较大可达70%~90%,牧草低矮,但草质好,产草量70kg/亩左右。

藏牛形成历史较早。在《西藏王统记》一书中有口黄牛驮灰囊的记载。可知1900多年前的藏文版本中,就有了有关藏牛的描述。

藏牛的主要产区以半放牧半舍饲饲养为主。除依靠天然草场外,农作物秸秆和部分农副产品亦被用作饲料。母牛一般数头喂养子一个棚圈,公牛多单圈饲养,耕牛因头数较少,与母牛同圈饲养。母牛每日早晚各挤乳一次,先放犊牛吮吸数分钟后,再行人工挤乳,挤乳时同时饲喂草料。一般每天放牧5~7b,晚上补饲秸秆干草,犊牛3个月断乳,断乳后直至成年一般无任何补饲措施,因此育成牛早期生长发育受阻。

产区群众比较注重对母牛的选择。凡亲本产乳量较高的后代均留作种用,质量低劣者则向外出售。一般对公牛不重视选育,又由于公、母混群放牧,近亲繁殖现象亦较严重。

(三)体型外貌

西藏牛(公)

1.外貌特征

头平直而显狭长,角小、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长短适中、但显单薄。公牛具有稍商的肩峰,尻斜,母牛乳房较小,乳头整齐。四肢细长,蹄坚实、呈黑青色。皮薄毛短,头部及腹部静脉明显。据对918头牛的毛色统计,以黑色和黑白花为主,分别占41.4%和31.0%,黄色和黄白花分别占14.1%和5.3%,褐色占4.2%,杂色占3.5%。

2.体尺与体重

据《西藏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组资料,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04.0cm,体重215.3kg,成年母牛平均体高99.9cm,体重197.7kg.成年牛的体尺、体重如表l所示。

西藏牛(母)

表1成年牛的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3.体奄结构

269头成年母牛体尺指数为:体长指数115.3%,胸围指数l36.4%,体躯指数118.2%,管围指数13.3%。藏牛属小型乳用体型。

(四)生长发育

西藏牛生长发育情况如表2。

表2生长发育

(单位:cm、kg)

(五)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据在拉萨附近定点测试,1~6胎19头次的全年泌乳天数平均为267.3(257~271)d,产乳量平均为205.4(148.2~244.1)kg,日产乳量平均为0.77(0.58~0.9)kg,实测出酥油率为4.17%(7月份)o以上数据反映一般饲养管理水平下的性能,如稍加强饲养,产乳量会有较大的提高。

2.产内性能

在农作区一般用老龄阉牛屠宰食用。据测定,7头成年牛(中等膘)平均体重191.2%。

屠宰率42.8%,净肉率34.1%,骨肉比1:4.6,眼肌面积49.6cm2。

3.役用性能

藏牛不拉车,不驮运,仅在少数地区农忙时作辅助畜力。凡作耕畜的藏公牛,4岁左右阉割,随即开始调教和使用。据测定,阉牛2头,使用藏式犁,在青稞休闲地耕作,耕深13.3cm,耕宽23.5cm,耕作3.5h,耕速为5.1m/s,耕作面积平均每头1.61亩,平均每小时耕0.52亩。

(六)繁殖性能

初情期平均为20(17~26)月龄,2.5岁开始配种,公牛3.5岁正式参加配种。发情季节,在拉萨地区为4月中旬至8月下旬,拉萨以西地区一般推迟0.5~1个月,拉萨以东地区则提前1个月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7(11~21)d,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2(1.5~3.0)d,妊娠期平均为281.5(265~292)d。母牛一般三年两胎,一年一胎者只占28%左右;l头母牛终生产犊7头左右。

(七)评价与展望

藏牛具有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和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但存在体格小和生产性能低的缺点。因此,除在藏牛集中的产区进行本品种选育外,尚可考虑适当引入外种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其产乳和产肉性能;与此同时,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养小龙虾喂什么


塘养殖克氏螯虾即小龙虾,饲养管理容易,饲料来源广,产量高,是克氏螯虾养殖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吃的越来越讲究,对生活的品质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精致。

养小龙虾喂什么

克氏螯虾食性杂,且比较贪食。饲料投喂上,把握以下三点。

1、按照克氏螯虾同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搞好饲料的组合和投喂。克氏螯虾稚虾、幼虾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为食,成虾阶段则兼食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虾苗、虾种放养后,要适时追施肥料,培肥水质。在8~10月克氏螯虾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麸皮、豆饼以及青绿饲料,适当喂给动物性饲料。11~12月克氏螯虾越冬前,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

2、按照克氏螯虾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投喂。克氏螯虾多在夜里活动觅食,并具有争食、贪食习性。投喂饲料要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为主,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方法,喂足喂匀,保证每只虾都吃饱,避免相互争食。

3、按天气、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情况合理投喂。克氏螯虾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32℃。在8~10月克氏螯虾摄食量大,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虾体重的6%~10%安排,干饲料或配合饲料按2%~4%统筹,并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觅食情况适当增减。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可以少投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投喂,蜕壳后多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投喂。既要让虾吃饱吃好,又要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严,在PH值为5.8~8.2,温度为15℃~40℃,溶氧量不低于1.5毫克/升的水体中都能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PH值为7.5~8.2,溶氧量为3毫克/升,水温为20~30℃。

小龙虾喜温怕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光线强烈时即沉入水体或躲藏到洞穴中,光线微弱或黑暗时开始活动,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并有掘洞的习性,掘的洞穴深度在50~80厘米。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其喜食饵料,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小龙虾比较贪食,饵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

小龙虾饲料配比

一般是植物性饵料占60%左右,动物性饵料占40%左右。植物性饵料中,果实类与草类各占一半,大约30%。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大、中、小(幼虾)的实际情况,要对以上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并作适当的调整。

一、幼虾饲料配方

1、配方1:麦麸37%、鱼粉35%、花生饼25%、蚌壳粉3%,此配方蛋白含量为45%左右。

2、配方2:鱼粉60%、麦麸22%、花生饼15%、矿物质3%和微量元素,此配方粗蛋白含量为50%左右。

3、配方3:鱼粉50%、麦麸20%、豆饼20%和微量元素,此配方粗蛋白含量为45%左右。

二、成虾饲料配方

1、配方1:麦麸50%、蚕蛹30%、豆饼10%、米糠5%、花生饼5%。

2、配方2:麦麸30%、米糠22.5%、鱼粉20%、花生饼20%、蚕蛹7.5%。

3、配方3:麦麸57%、鱼粉35%、花生饼5%、蚌壳粉3%。

总结:小龙虾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对配方饲料及豆饼的使用率大概分别在2.8%和1.2%,小龙虾主要还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要的饲料配方组成部分。

小龙虾的市场前景

目前,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欧美国家是克氏原螯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螯虾量达2万吨。瑞典更是螯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螯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螯虾图案,情景十分隆重,瑞典每年进口克氏原螯虾就达5~10万吨。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克氏原螯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

近年来,国内克氏原螯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这些大中城市,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克氏原螯虾销售量在1.5万公斤左右。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合肥每晚能卖出150公斤螯虾以上的饭店和排档有30余家;每晚卖50公斤的有100多家;每晚卖10~20公斤的小摊档则数不胜数。南京市每年6~9月份,日消费螯虾达70~80吨。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克氏螯虾缺口极大,发展人工养殖大有钱途。

就我国目前的行情来看,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量少,它的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它不仅在我国国内受到大家的喜欢,国外市场克氏原螯虾的需求量也很多,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川藏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四川藏猪(SichuanTibetanpig)主产于四川省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属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高山区、半高山区和河谷区。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黑水、马尔康、小金、金川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乡城、稻城、雅江、新龙、德格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系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3200m的半山地带,属半农半牧区。气候严寒,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7~12℃,昼夜温差大,多在12℃以上;无霜期110~120天。年降水量660~680mm,空气干燥,日照多。农作物多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以青稞、小麦为主;其次有蚕豆、玉米、马铃薯及莞根等,畜牧业以羊、牛、马为主,其次是猪。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四川藏猪系高原放牧猪种,终年随牛、羊混群或单群放牧。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高寒气候和低劣饲养条件下,受自然影响比较大,形成许多适合高原生态环境的特点。例如,头长、嘴尖,适宜拱土取食;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耳郭面积小;体躯窄,后躯较长、略高;四肢结实、紧凑,利于爬坡,奔走;被毛下着生大量绒毛,保温性能好;心、肺器官发达;沉脂力特强。

四川藏猪视觉发达,听觉、嗅觉灵敏,反应迅速。由于藏猪产地分散,历史上交通不便、极为闭塞,往往在一定范围内自繁自养,形成比较稳定的闭锁群体,因而有的群体间在毛色、耳型等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06年调查,共存栏藏猪约1.4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41万头、种公猪533头。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86年四川省存栏四川藏猪繁殖母猪2万多头。由于产区内曾先后引入内江猪、荣昌猪、长白猪、中约克夏猪等与藏猪进行杂交,纯种藏猪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在公路沿线和养猪较集中的河谷坝区,纯种藏猪已很少见,且数量日趋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四川藏猪体型微小,被毛多为黑色,少数为棕色,也可见四肢、额部有少许白色者,少数仔猪被毛有黄色纵行条纹,但随年龄增加逐渐消失。鬃毛长而密,冬季被毛下有绒毛。额面窄,皱纹少,嘴长而直、呈锥形;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狭,体躯短,背腰平直或微凹,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尻部倾斜。四肢结实,趾关节韧带坚实而有力。乳头多为5对。

2.体重和体尺2003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场内测量了四川藏猪体重和体尺,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2003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保护场内观察四川藏猪的繁殖性能,母猪发情周期17~33天,发情持续期3~7天,妊娠期110~124天;公猪2~3月龄时出现爬跨行为。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2008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保护场内,随机选择8头阉公猪,从2月龄断奶开始测定其育肥性能,其结束体重为(59.680.41)kg,日增重(269.356.93)g,料重比4.300.10,平均(260.176.37)日龄达60kg体重。

对平均宰前活重59.68kg(8头)阉公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见表3。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保护。2001年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确定邓波乡和木拉乡为藏猪保护区,禁止引入外种杂交,开展藏猪的保护工作。2003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从甘孜州稻城县藏猪自然保护区引进10个血缘的纯种藏猪50头,其中公猪12头、母猪38头;2009年再次从四川藏区引进2个血缘纯种藏猪15头,其中公猪4头、母猪11头,进行异地活体保种选育,现已形成10个血缘的藏猪群体128头,其中公猪18头、母猪110头的保种规模,建立了四川藏猪资源保护场。

研究筛选出的杜洛克猪与藏猪杂交组合,生长较快、肉质优良,耐紫外线辐射,是藏区养猪生产的优良杂交组合。

五、品种评价

藏猪体型微小,生长发育缓慢,能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条件,其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优良,可作为优质猪育种的良好材料。藏猪抗逆性强,心血管发达,其不同月龄的内脏器官大小与人不同年龄时段的内脏器官相对应,是培养实验动物的理想素材。今后应在保种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达到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统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2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