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冉堌镇刘凤玲的蛋鸡养殖致富经

在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提起刘凤玲,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乡亲们口中总会传来赞许声。今年52岁的她一人兼任多职,是区人大代表、村女专职,也是凤凰飞舞演艺社的理事长,还是带领村民养殖蛋鸡走上致富路的领头人。

“找准路子,摸清行情,带头致富”

在蛋鸡养殖场,笔者看到两栋宽敞的养殖房,坐北朝南,通风透光,很适合搞养殖业,每栋养鸡房约80米长、10米宽。经过消毒后,笔者随工作人员进入养鸡场。蛋鸡正产完蛋在一旁休息,刚产下的鸡蛋热乎乎的,散落在架子上,十分壮观。此时,笔者见到了正在忙碌装鸡蛋的女强人刘凤玲,穿着简单的工作服,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提到养殖场的发展历程,刘凤玲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酸甜苦辣,“8年前村里认为农村要想富,光发展种植业是不行的,还是要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多模式发展助增收,才能整体实现脱贫,因此我们想到了发展养殖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办法,为了让群众能够勇敢的踏出这一步,身为村干部,我带头养殖蛋鸡,让群众可以看到这是能致富的。“

于是刘凤玲便开始学养蛋鸡。村里邀请了北京科技大的宁中华教授做了指导,学蛋鸡养殖技术,期间她还私费订阅了《致富指南》、《蛋鸡养殖》报刊杂志给自己“充电”。2007年,建设了一处占地1700平方米的养殖场,她的养殖事业也从此迈上了第一步。了解到农大三号品种的蛋鸡吃得少、产蛋高,更适合养殖,2008年2月,她到郓城购买了雏鸡1万只,养殖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养成后鸡的产蛋率高达90%以上,平均每天能产蛋9000多枚,销售周边地区以及徐州、安徽、河南等地,每年淘汰下来的成鸡每只售卖10元一只,一年下来蛋鸡养殖场大概能净赚至少20万元。村里群众看到刘凤玲的成功,纷纷效仿她,找她咨询养殖的经验,她言无不尽的把经验传授给别人,销售渠道也一起分享,带动了胡付长等25户村民共同养殖致富。

“技术跟上,人有恒心,才能长远”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刘凤玲不忘学习新的养鸡知识和饲养技术。通过学习交流,她引进了自动化喂养蛋鸡的设备,这套设备从饲料加工完成后就开始工作,通过饲料输送带,从饲料加工车间直接把饲料输送到每间鸡舍,然后通过喂养设备来回作业,投放到每只蛋鸡面前,这一科技设备不仅省时省力,更能保证蛋鸡的饲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建立养殖场,除了加强饲养和防疫灭病外,搞好环境控制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刘凤玲如数家珍地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蛋鸡粪便处理尤为重要。为此,她修建1个沼气池,沼气免费供附近农户使用,沼液作为肥料也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多年的饲养过程中,刘凤玲对蛋鸡养殖有一套独特的经验,她告诉笔者,蛋鸡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勤照看、多观察,及时做好防疫、防治。再有一点就是坚持,即便是鸡蛋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刘凤玲也从未想过放弃,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保证长年为客户供应鸡蛋,从而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共同发展,脱贫致富,走向幸福”

近年来,因为刘凤玲的养殖技术过硬,在加上独特的无公害饲养方法,产出的蛋圆滑透亮,蛋黄凝结富有弹性,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已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

目前,在蛋鸡产业的引领下,陆续有村民加入到养殖行业里来。当问到蛋鸡养殖场发展,刘凤玲满怀信心。提出今后,将引导村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相信随着蛋鸡产业的兴起,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带动全镇更多农民养鸡致富,走向幸福之路。

相关阅读

岑宝兴 :饲养蛋鸡“生下”致富经


星胜蛋鸡养殖场蛋鸡

岑宝兴在捡鸡蛋

创业之路从来都是艰辛与收获并存的。西林县打工返乡创业者——星胜蛋鸡养殖场创办人岑宝兴,他敢为人先,不辞辛劳,通过自己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坚定的创业信念,创办了西林县唯一一家禽蛋生产基地,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利润。2014年,该养殖场销售利润达30多万元。目前,他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取得致富经的他还不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养蛋鸡,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近日,在坐落在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的星胜蛋鸡养殖场,岑宝兴正给鸡舍里的鸡喂食。相比一年多前刚创办蛋鸡养殖场时不同的是,现在的鸡舍已经换成钢架棚,鸡笼、蛋鸡数量都增加了许多。据岑宝兴介绍,他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因为目前养殖场每天产蛋12000多枚,对于市场还是供不应求。

据介绍,1996年岑宝兴毕业于广西农职校养殖专业,十多年的打工生涯,换了好多工作。怀揣创业梦想的他,不甘为别人打工,2013年,毅然返回家乡,自筹了30多万元建起了现在的养殖场。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建立蛋鸡养殖场岑宝兴也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养鸡对选址方面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气候适宜,光照合理,资金短缺更是大难题。但是一心想自己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岑宝兴,最后还是排除了万难,把养殖场办起来。

该养殖场主要饲养白羽鹤兰红,因为养殖技术过硬,在加上独特的饲养方法,产出的蛋圆滑透亮,蛋黄凝结富有弹性,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4年7月份,获得致富经的岑宝兴还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采取自己提供养殖技术和鸡苗,回收蛋品的运行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饲养蛋鸡,这样的经营模式降低了社员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了8家,岑宝兴的养殖场也从刚开始创办的2000只鸡发展到现在的15000多只。近期,他还要扩大的30000只。

目前,岑宝兴饲养的蛋鸡所产的蛋主要销往各大超市和批发市场,目前已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他也成为家乡创业致富的带头和表率人物。

80后“猪倌”的致富经


“你家的猪啥时出栏?先说好了,至少得给我留10头。”得知生猪即将出栏,山河农场80后“猪倌”狄奇凯的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打电话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28岁的狄奇凯,5年前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养猪接力棒。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对养猪驾轻就熟的他,还是遭受到了养猪以来最大的危机。

2012年4月,大庆一家屠宰场前来收猪,由于一时疏忽,运输车辆没经过消毒直接进入了猪舍,3天后,猪瘟和猪蓝耳病毒在狄奇凯的猪舍里混合暴发并迅速蔓延。几天之内,猪舍里的60多头育肥猪和10多头种猪就先后染病死亡,就连之后陆续出生的180多头仔猪也没能幸免。这场疫病使狄奇凯共损失500多头猪,经济损失高达25万元。

认真总结惨痛教训的狄奇凯把防疫灭病作为养殖的重中之重,改扩建猪舍,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免疫注射,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严格出入猪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防疫。经过近半年的休养生息,狄奇凯的猪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保证生猪品质,狄奇凯特意引进并精心繁育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吃得少、出栏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并加强了母猪的饲养管理,为仔猪、妊娠猪、瘦弱母猪补给适量的精料用于恢复体质。由于猪肉品质好,肉质鲜美,狄奇凯养的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去年春节,赶上我家的母猪难产,偏偏兽医又了去外地,病急乱投医的我,试着给狄奇凯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立马赶了过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助产,母猪顺利地生下了12头小猪,忙活完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我,有事给他打电话,看他把过年刚上身的新衣服都弄脏了,我这心里真过意不去。”养殖户杨小波说。虽然不是兽医,可养殖户哪家的猪有毛病了,都习惯找狄奇凯,他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帮助养猪户排忧解难。

狄奇凯还牵头成立了养殖协会,对入会的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管理,还指导养殖户对饲料、水质、污粪处理等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针对生猪市场低迷的实际,狄奇凯另辟蹊径,把养殖重心放在改良野猪养殖和市场营销上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他改良的野猪仔猪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二代野猪瘦肉较多,口感好,吃的也不像家猪精草细料,出栏时间短,成本底,价格贵,使野猪养殖成了优势产业。

山河农场工会、团委按照“带动青年共同创业”的工作思路,为狄奇凯的养殖场和所在的管理区联建了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由他担任站点管理教员。九三管理局工会还邀请养猪小有名气的狄奇凯登上了管理局职工养殖培训班的讲台,传授介绍养殖经验。如今,狄奇凯的猪场已经发展到猪舍面积2500平方米、年出栏1700多头的千头猪场规模。80后“猪倌”狄奇凯正朝着“养猪大王”的目标阔步前行。

孔繁喜:蛋鸡“生”出致富经


提起孔繁喜,乡亲们口中总会传来赞许声。47岁的孔繁喜,是磐石市弘晟生态产业协会会长、磐石市弘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凭借他的蛋鸡养殖事业,带领周边很多农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为何选择了蛋鸡养殖产业?面对记者的提问,孔繁喜打开了话匣子。

蛋鸡养殖门槛低、投资不大、规模可大可小。孔繁喜说,当时,也是结合驿马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尝试。他先后多次赴北京、武汉、沈阳等地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蛋鸡养殖技术,边学边干,第一年,养了1000只鸡,纯收入1万多元。

谈起第一桶金,孔繁喜眼中闪着初创业时的欣喜。有了第一年的成功,我胆子大了,养殖规模也大了。

2006年,孔繁喜创办了总投资额达14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弘晟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化鸡舍7栋,基地养殖的海兰褐蛋鸡当年出栏达12万只,年收入达50万元。为了达到生产的标准化、科技化,基地还先后引进自动消毒、控温、照明、清粪等设备。

规模大了,对科技的要求更高了。孔繁喜介绍。

眼看着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小日子越过越甜,孔繁喜的目光又落在了乡亲们的身上。

让他们跟我一起做养殖吧!

没有技术?教!没有资金?借!

有些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对科学养殖更是一窍不通,孔繁喜就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结合驿马镇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蛋鸡科学养殖手册》、《蛋鸡饲养管理一本通》、《蛋鸡疾病诊断快速指南》、《观鸡识病小常识》等实用小册子,制作技术光碟,供养殖户参考和查阅。

有些农户,家境贫寒,没有启动资金,孔繁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措施。对特别困难的农户,吸收为协会会员,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种苗。对资金不足的农户,协会积极与银行联系,以低息或贴息贷款的形式贷款给他们。几年来,孔繁喜为困难会员协调提供贷款300多万元。通过协会扶植、会员带动等模式,使大批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入门了,怎样才能壮大?这是孔繁喜的又一次思索。

2007年,孔繁喜注册了弘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种植养殖科学化结合发展的新篇章。他开发了鲜鸡粪处理项目,通过发酵鸡粪种植蔬菜;在基地内种植了5公顷的五味子、30公顷林下参;还投资234万元建设鸡场贮存发酵池7个,太阳能发酵池1个,建设成品储存库1000平方米。整合后的公司,效益可观。

小生产始终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做,就做大、做强,用科技的力量取胜。

2010年11月18日,孔繁喜组织成立了全镇第一个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协会。从此,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纳入科学化、标准化的产业链,自产自销的个体户纳入联合蛋鸡养殖的大产业。

如今,在孔繁喜的带动下,已有5个乡镇、30个村、110户农户加入到科学养殖产业中,年创产值约5千万元,养殖户年均纯收入增加5万元。孔繁喜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吉林市劳动模范、磐石市创业先锋、磐石市科协的科普带头人等荣誉,前不久,又被评为2014年度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

羊倌田广虎的致富经


2月27日,明媚的阳光让大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在沙坡头区兴仁镇团结村养殖大户田广虎家的羊圈里,年前入栏的200多只育肥羊正在那吃着草料,个个膘肥体壮。

“这些羊入栏的平均价格是400块钱一只,现在能卖到500块钱左右,喂上一个月,一只羊能净赚50块钱左右。”田广虎颇为自豪地说。

田广虎一家去年养羊的毛收入超过了4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同村不少村民依着老田的路子,依靠扶贫贷款也搞起了养殖。村口超过2万平方米的“养殖示范场”是移民村农户发家致富的最好例子。

看似简单的“一进一出”,却需要流动资金为保障。2016年,沙坡头区共发放各类产业扶贫贷款1904笔8173万元。田广虎一家赶上了好机遇,通过村互助基金和移民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的落地,加上政府提供的养殖技术指导,让自家羊圈里的羊越来越多,一年下来要出栏育肥羊一万多只,最多的时候,一天出栏800多只羊。

团结村村委会主任李治海说:“田广虎一户搞养殖,带动了20多户,这些人的生活如今都过得红红火火。”

“能有这样的发展,一个是政策得力,还有就是领导和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如果今年政府再能给一些好的优惠政策的话,我们村打算养到4000只左右,最好一个月就养到4000只,一年出栏个4万只,这是我们的理想目标。”田广虎说。

兴仁镇团结村是一个纯移民村,2011年由海原县蒿川乡整体搬迁而来。起初村民靠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1000多元,如今,借力精准扶贫政策,让田广虎这样的能人依靠精准扶贫政策和各类资金帮扶致富,养殖示范、劳务输出和货运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6年,团结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955元,成功实现了脱贫销号。

王兆辉的养鸡致富经


王兆辉养了20年的鸡,做梦也没想到,他在而立之年竟发达了:不仅拥有了50多万的固定资产,还搬进了新楼房,买了2辆私家车。助他致富的就是蛋鸡养殖。近两年,由于畜禽养殖行情好,养鸡户也翻了身,养鸡致富路越走越宽。

年挣20万搬新楼

王兆辉是郊区义井镇南庄沟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37岁,老父亲以前就靠养鸡养家糊口,在他儿时的记忆,家里的鸡也不过400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4年,他初中毕业后无所事事便开始从事养鸡,由于不懂养鸡技术,为了减少养殖风险,王兆辉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养鸡生涯。

养蛋鸡可不容易,对饲料的要求很高,一年光玉米就吃进去几万块,一个250平方米的鸡舍,可养鸡2000只左右。目前,我有四间鸡舍,平均每日就产蛋近500公斤,如果是外人上门取蛋是每斤4.7元,要是自己送货出门的话就是每斤5元,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王兆辉高兴地对记者说,由于这两年鸡蛋行情好,他的年收入增加了3万到5万元,如今,新家安进了燕竹花园的新楼房,还买了2辆小汽车。

风雨过后阳光来

说起养鸡,王兆辉感慨万千:前几年,禽流感肆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蛋鸡养殖进入了十分的艰难处境。

2006年,附近的泊里鸡场发现禽流感疫情,相关部门要求附近三公里内的养殖基地一个月内禁止出售肉鸡和鸡蛋。眼看着库房里每天近1000斤的鸡蛋运不出去,王兆辉心急如焚。

半个月下来,王兆辉的库房、车库,就连办公室都堆满了鸡蛋,每天的饲料钱催得很紧,可鸡蛋卖不出去难以回笼资金,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这时的王兆辉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这时的王兆辉开始四处借钱,可亲戚朋友跑了一遍,才借到5000元。万般无奈之下,王兆辉想到了向父母求助,年迈的老父亲拿着6万元的存折满面含泪,儿啊,这是你老爹的棺材本,可要珍惜啊!

在多方面的帮助下,王兆辉苦苦支撑了28天,库存的鸡蛋以每斤1.2元价格全部贱卖,在风雨飘摇中逐渐走上了正轨。

消毒防疫是关键

经历了禽流感后,王兆辉把心思都放在了蛋鸡消毒、防疫工作上。

王兆辉说,为了防止细菌滋生,他定期为鸡舍消毒。每隔三年,他还要把鸡舍内所有的鸡全部处理掉,将鸡舍空置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虽然这段时间无法盈利,却能够彻底杀灭一些很难去除的病菌,只要鸡不发病,就能够保证稳赚不赔。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干事业就应该做大做强,然而王兆辉却没有这样的想法。

王兆辉说:虽然自己的养殖规模小,但船小好调头,每次清理鸡舍、闲置设备的费用不高。你想啊,价值几千万的设备闲置半年,这是多么巨大的亏损?

说罢,王兆辉直了直腰,脸上充满了微笑,知足者常乐亦是如此吧。

吕善明的养猪致富经


“老吕,你这的高山黑猪肉口感好,味道纯,我再来挑几头,拉回去分给朋友和亲戚。”11月30日,市城区一位私营企业负责人盛爱明,在今年第三次买老吕的高山黑猪时说。

养高山黑猪的老吕名叫吕善明,家住茅箭区茅塔乡岩屋村。岩屋村是茅箭区南部山区偏远村之一,南与房县接壤,海拔580多米,山高人稀。吕善明既是岩屋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该村的养猪致富带头人。

当初返乡支援家乡建设时,吕善明认为养高山黑猪前景广阔,便筹资建起养猪场。由于一段时间养猪业不景气,一些养猪户转为发展其它行业,但吕善明坚信黑猪市场有潜力,自己又有经验和技术,只要坚持,一定能出成绩。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实践,他摸索出了饲料配比、防疫等一整套养猪方法。可是在圈养过程中,他发现猪总生病不长膘。而散养后,猪长得快多了,也不生病了。于是吕善明决定到山上放养猪,致力把无公害的生态黑猪肉送上餐桌。目前,他存栏生猪80多头,能繁母猪达16头。今年上半年,他出栏生猪200多头,获得纯利润5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吕善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毫无保留地把养猪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村民,支持村民养猪。去年,岩屋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目前,岩屋村养猪户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20多户。下一步,吕善明打算带领村里的养猪户成立养殖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猪倌”吴录保的致富经


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却一直追逐着自己致富的养猪梦想,掌握了一套独到的养猪技术,当上了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就是麦积区琥珀镇马家坡村村民吴录保。

今年48岁的他,10多年前只身前往河北省大城县开始打工生涯,从干猪场饲养员开始,一直干到负责猪场生产的全面工作。经过6年的学习积淀,他不仅掌握了养猪的技术,还对猪市的行情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具备生猪养殖和猪场管理的能力。2011年10月,他回到老家,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贷款,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干起了养猪。2011年11月,吴录保投资2万元购进6头母猪、1头种猪,第二年就发展到40多头,到第三年发展到200多头,养猪场由小到大,自繁自养,走上了滚雪球式的良性发展之路。

然而,到了2013年,当吴录保养的猪达到200多头,他准备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时,不料肉价骤降、饲料价格上扬、猪肉销售缓慢,整个猪市遭遇“寒流”,万般无奈之下,他将肥猪卖了。面对大起大落的猪市,吴录保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养殖事业。

去年的好收成给了他致富奔小康无比的信心,今年他购进了一批母猪。2月25日,记者在麦积区琥珀镇采访,在马家坡吴录保的猪舍见到了“猪倌”吴录保,他正忙碌着察看一小猪仔的长势情况,原来,今年除夕之夜,一母猪顺利产下19只猪仔。

如今的吴录保将养殖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目前,养殖场有母猪10头、仔猪60头、育肥猪15头,预计今年出栏量将达到300头,创收入10多万元。”吴录保对今年的收入充满期待。

好学敢闯不畏难——娃娃鱼养殖户刘荣益的致富经


养娃娃鱼挣钱在农村并不稀奇,可敢在缺水干旱的大石山区养殖,并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并不多见,忻城县北更乡北更村村民刘荣益就是其中之一。

“你在家打理一切就行了,干嘛要冒那个风险?”刘荣益的丈夫第一个投了反对票,亲戚朋友中也是一片质疑声。

“看准了就不放手”的刘荣益知道,如今市场环境良好、养殖技术成熟,在北更村养殖娃娃鱼不是难事。经过前期调查,刘荣益了解到娃娃鱼“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生活习性,针对这一点,她首先从改造养殖环境入手。家中的地下室是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在刘荣益的坚持下,丈夫让了一步,把地下室清理出来,当作刘荣益养殖娃娃鱼的“实验田”。改造好地下室后,刘荣益首先投入10万元买来109对娃娃鱼开始饲养。

由于县里没有人养殖过娃娃鱼,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后期的养殖方法只能靠摸索。刘荣益托人买来相关资料和光盘,一边养一边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电话请教专家,还自费到外地考察学习,不断总结完善养殖方法。娃娃鱼比较娇贵,对环境、温度要求很高,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最适合娃娃鱼生长,尽管她家的地下室气温较低,但是到了夏天,气温也有28摄氏度左右,为了能让娃娃鱼更好地生长,她在地下室安装了一台空调,以此调节室内温度;娃娃鱼不能生活在死水环境中,而自来水又含有氯等物质,不适合饲养娃娃鱼,于是她又买来抽水泵,随时抽水输送到养殖池中,形成了活水养殖。

不断摸索中,也不断得到新的惊喜。经过4个月的精心照顾,买来的109对娃娃鱼开始产卵了。为了照顾好刚产出的幼苗,她比以前更忙了,每天要几次到地下室观察室温、空气流通状况,并及时打捞池中娃娃鱼的粪便,以保持水质的干净。8个月后,产出的幼苗长势良好,进入了成熟期,这时,外地的客商主动上门跟她预定。第一批卖出了1000余对,她仔细一算,除去成本,净赚将近10万元。

“挣得比我还多!看来以后我得和你一起干了。”丈夫喜出望外,几个月下来,爱人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按捺不住喜悦,嘴上还不忘几句鼓励人的话,“刘荣益啊,刘荣益,真是做什么都‘容易’。”

尝到甜头的刘荣益今年开始考虑扩大养殖规模,筹建娃娃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养-管-销”一条龙平台,吸收养殖农户入社,将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按社员入股比例分成。“养殖娃娃鱼‘钱’途好,我还要带动周围群众跟我一起发财!”提及今后的打算,刘荣益充满信心。

三联群众念獭兔致富经


钟军和他的獭兔

3月10日,位于海晏县三角城镇三联村的一处獭兔养殖场,负责人钟军正清扫着兔棚。钟军说:“只要肯干,就不愁没钱花,獭兔不光肉能卖钱,这兔皮更值钱啊!”

在钟军的养殖场里,一排排兔舍依次搭建在暖棚里,兔笼整齐地排列着,皮毛雪白的獭兔憨态可掬,一边吃着饲料,一边机警地看着来人。

提起当初为何选择发展獭兔产业,钟军滔滔不绝。以前他一直在新疆一家獭兔养殖场打工,时间久了,对养殖獭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打工期间学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经验,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回到家乡自己搞起了养殖。

对钟军来说,养殖獭兔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当时,他拿出所有的家底,加上从朋友那里借的钱,一开始就投入了30多万元从河北引进了100多只獭兔种兔,开始了獭兔养殖事业。第一次见“回头钱”,是在去年年底,他欢喜地说:“辛苦了一年多,春节前卖了第一批商品兔,毛收入6万多元。”

说话间,钟军从兔舍里抓出一只獭兔乐呵呵地说:“养獭兔不仅仅是卖肉,更在于能形成产业链,其实光卖兔肉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兔皮,这东西贵着呢!一只成年獭兔能长到4公斤左右,我都是整只往外卖,市场价100元左右。”

为了养好兔子,钟军动了很多脑筋。獭兔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能用于毛皮加工的动物,利用率非常高,与养鸡养猪相比,污染少,兔粪还是很好的有机肥,利润空间很大。獭兔属于食草动物,脂肪少、肉鲜嫩滋美,市场销路好。最重要的是,獭兔的繁殖能力很强,两个月生一窝,一年能生五六窝,一窝最少能生6只,4个月就能长成,钟军对于獭兔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这两年,獭兔毛皮行情非常好,养殖成本不高,獭兔皮加工制成的衣帽裙等皮制品,轻柔漂亮,需求旺盛,价位走高,潜力很大。”

两年的獭兔养殖,钟军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养殖经验。打疫苗、配种、消毒不用再请专家,獭兔的成活率达到了95%。如今,钟军的养殖场里獭兔存栏量已经从刚开始的1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只,预计到年底将达到5000只的规模。

周边不少群众慕名而来,有的来学艺引种,有的找他咨询取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采访中笔者还得知,钟军准备发动村民一起养殖獭兔,集群发展。

“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周围的乡亲们都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动员村民们一起养獭兔,将自己知道的养兔经传授给大家,给他们免费提供兔种、发放饲料,指导防疫、管理,等出栏时统一回收,这样一来,规模搞上去的同时大伙还能增收。”钟军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谈起生意经,钟军说得头头是道:“做什么生意都会有风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地干,就没有干不成的活。獭兔投资周期短、见效快,而且养獭兔也比较轻松,只要每天按时加饲料和水,及时打扫兔舍,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干净就行,不需要多大的劳动强度,一般妇女就能干,一个人养几百上千只都没问题!”

三角城镇党委书记杨生杰说,獭兔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对于农牧民增收来说是个新门路,如果发展好了,将在全镇推广。

“鸭爸爸”郭建忠的致富经


在军屯乡戚姬村村头,一块“麻鸭之乡”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戚姬村麻鸭蛋以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黄似红桔流丹著称。提到麻鸭,不得不提起乡里有名的麻鸭养殖大户——郭建忠。他不仅养殖有道,而且不吝传授致富经带领乡亲一起奔小康,当地老百姓都亲切的称他为“鸭爸爸”。

郭建忠在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看到村里几十年不改的村貌和乡亲们一成不变的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暗自琢磨着一定要想法设法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经过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结合戚姬村背靠大汶河,汶河畔都是杨树林的有利环境,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决定养殖麻鸭。打定主意之后,他先去微山湖学习麻鸭养殖技术,回来就承包了村里的20亩杨树林。2007年先后投资15万元建设标准化鸭棚,又拿出4万元引进了5000只鸭苗,从此,郭建忠的希望就寄托在了这一只只小小的麻鸭身上。

依托大汶河的优越条件,郭建忠养殖的麻鸭大多自然捕食河中的鱼虾,鸭蛋纯天然营养价值高,口感更是优于饲料喂养下的麻鸭蛋,刚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尝到甜头之后,郭建忠义务当起了村里的技术顾问,为有意要养殖麻鸭的村民随时随地传授致富经。现在,在他的带领下,上百户村民加入到麻鸭养殖的行列,不仅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土地流转让村集体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郭建忠的创业路越走越宽阔,今年他打算成立麻鸭养殖合作社,吸收农户入股加盟,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按比例分红。“既然乡亲们信任我,我就有责任和信心抱团富起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6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