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和青蛙的区别

【常见问题】林蛙和青蛙有什么区别?

【专家解答】林蛙是主要营陆地生活的一类蛙种,而青蛙(虎纹蛙、黑斑蛙等)一般都是水栖性蛙类。

在中国,有13个种类的林蛙分布在我国各地。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林蛙。注意这不是指东北的林蛙,这里所提的东北林蛙是一个物种名。

东北林蛙这个物种生活在长城以北地区尤其是在我国的东北三省,其中更以长白山区(注意不是长白山脉)、小兴安岭为主要核心分布区。基本上是我国独有的物种(除日本对马岛、俄罗斯远东和朝鲜仅有少量分布)。

东北林蛙之所以珍稀,不仅是因为数量不多,更重要的是它自古就是著名的集食用、药用、滋补、美容功效为一身的珍贵物种。是与人参、鹿茸并列的中药滋补类三大天王级药材源动物。而青蛙在用途上基本就是肉用型蛙。

因此,林蛙和青蛙一定要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大约就是人参和萝卜的区别了。

【小编补充】林蛙它不是青蛙,虽然它们属于同科动物,但是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它们供给人们的养份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俗你哈士蟆,黄蛤蟆,油哈蟆,红肚田鸡.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知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蛤蟆油.林蛙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 青蛙:背部有一条绿色的线或者整个身体绿色.M.YZ023.coM

林蛙: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背部是黑色的肚皮是红色的成点状。尤其是雌蛙的生殖系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面前人工饲养以开发出很多的产品。特性:夏天上山吃昆虫,冬天在水里过冬小编汤姆为探索林蛙和青蛙的区别的你整理了《林蛙和青蛙的区别》。

扩展阅读

养殖林蛙的孵化和变态


3月中旬苏州地区水温一般在915~C左右,受精卵经5天左右时间孵化出蝌蚪,孵化率在85%左右,影响受精卵孵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温低于6~C,孵化速度和孵化率都明显降低。光照本身对受精卵的孵化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光照可通过提高水温来影响孵化。我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团受精卵分为两半,半团卵放在水温11吧左右,氧气充足,没有任何光照的黑暗环境中,另外半团卵放在相同温度,氧气充足,有光照的环境中,经5天的孵化,孵化率分别为89%和85%,可见孵化率无明显差别。

蝌蚪孵化出来以后在水温726~C的条件下大约25天左右长出后肢,33天左右长出前肢,39天左右完成变态,变态率在90%以上。蝌蚪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和食物关系密切,在水温10-20~C时蝌蚪取食活跃,超过23~C、低于8~C蝌蚪取食活动明显减少。刚孵化出的蝌蚪主要吃卵胶膜,在后肢长出前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后肢长出以后主要取食动物性食物,蝌蚪一般在变态前7天左右取食明显减少。蝌蚪四肢长出来以后,尾巴吸收以前不取食,主要依靠吸收尾巴的营养生存,此时中国林蛙多在水源附近活动,遇到紧急情况即返回水中。

蟾蜍和青蛙有什么区别 蟾蜍是蛙类吗


大家都知道蛙类有很多种,但是你分的清楚哪些是蛙类吗?蟾蜍和青长得有积分相似,那么蟾蜍是青蛙吗?

蟾蜍不是青蛙。蟾蜍是蟾蜍科的,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蛙是蛙科的,没有毒腺。

蟾蜍和青蛙的差别

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蛙和蟾蜍这两个词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划分,从狭义上说二者分别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员,但是无尾目远不止这两个科,而其成员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称呼,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实际上有些科同时具有这两类成员,在描述无尾目的成员时,多数可以统称为蛙。

无尾目包括现代两栖动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也是两栖动物中唯一分布广泛的一类。无尾目的成员体型大体相似,而与其它动物均相差甚远,仅从外形上就不会与其它动物混淆。无尾目幼体和成体则区别甚大,幼体即蝌蚪有尾无足,成体无尾而具四肢,后肢长于前肢,不少种类善于跳跃。

蛙科是无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余属650余种。蛙科的分布比其它任何两栖动物都要广泛,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可达到北极圈。蛙科在非洲最为繁盛,光是特有的属就有18个,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岛就有3个以上的特有属,而蛙科也是无尾目的最大成员巨蛙Conruagoliath(右图)也分布于非洲。蛙科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也比较丰富,如我国常见的黑斑蛙和各种林蛙。但欧洲和美洲的蛙科则只有蛙属Rana的成员,其中在南美洲只见于北部地区。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极北部才有,而在临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岛屿上却能见到,而这些地方几乎没有其它的两栖动物,蛙科成员在这里则占据了不同的生态地位。在斐济岛有两种扁手蛙Platymantis,分别为路栖和树栖,其中树栖扁手蛙看起来与树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员非常相似,树栖扁手蛙有多种色型,看起来好像不同的种。扁手蛙的其它种类也均局限于亚太地区的海岛上,其中包括不少树栖的成员。扁手蛙在卵中完成变态,孵化出来的就是小蛙。

蟾蜍科有24~31属340~360种,分布广泛,遍布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可以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我国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大概也要属蟾蜍了。蜍属的成员体型差别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长达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蟾蜍虽然大小差别很大,但是相貌和习性均比较相似,都是些行动缓慢不擅跳跃的路栖动物,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使得蟾蜍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制成蟾酥。蟾蜍非常贪食,人们用其来消灭害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灾害。澳洲引进了海蟾蜍来防治蔗田的害虫,但是海蟾蜍却对当地生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海蟾蜍排挤本土的龟蟾类,捕食当地的小动物,其分泌的毒素又对想捕食它们的当地的捕食者造成了威胁,海蟾也被引进了其它很多种植甘蔗的热带地区,大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蟾蜍科的其它属多只有少数成员,有些外表和习性与蟾蜍属有一定差距,比如东南亚的浆蟾Pedostibes是树栖的蟾蜍,身体轻盈纤细,与地栖的粗壮笨拙的蟾蜍属略有不同。

以上就是蟾蜍和青蛙的差别啦,蟾蜍不是青蛙,也不是蛙类,第一农经小编整理的关于蟾蜍和青蛙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林蛙怎么养 林蛙养殖技术


说到林蛙,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解,因为林蛙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经济蛙种。林蛙不仅药用价值极高,可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同时它的食用价值也特别高,具有润肺养阴、健脑益智的功效。那么大家知道林蛙要如何养殖吗?下面与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林蛙怎么养

蝌蚪经过50天左右的喂养就变成幼蛙,登陆上岸,变成幼蛙以后就要吃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虫,每天用小黄粉虫或蛆虫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蛙场四周的地面上。实际养殖中,一般采用繁育黄粉虫或蝇蛆来喂养幼蛙及成蛙,黄粉虫用稻壳繁养,蝇蛆可用1份猪、牛、羊血(任意一种)兑4050份水加入少量稻壳或玉米面放到室外的缸、盆、水泥池、土池中,35天自然产出大量的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来得快,数量大。

林蛙养殖技术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悄毒,蚌;蚓变态后,及时引人森林。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温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温,使温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人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秤、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另一种是窑内冬眠。越冬土害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窑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害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轩,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害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窑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林蛙养殖注意事项

入蜇适应期。正式越冬的前期,秋尾冬初气候不稳定,这一时期中国林蛙由肺呼吸向皮呼吸转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受气候变化影响林蛙在不断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气温降低时林蛙入水,气温升高时林蛙出水,如此往复多次,最后逐步适应全部皮呼吸,从而进入越冬期。如果将林蛙强行入水越冬,林蛙很难适应自身生理机能的转变,必然会因窒息而死亡。

出蜇适应期。这是林蛙从解除休眠至陆地生活的适应过程。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昼夜温差较大,林蛙出蜇时,要适应温度变化,低温时,找隐敝遮盖物。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与其他蛙类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它的年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水生生活期是潜藏在较深的水体中进入冬眠状态,以躲避寒冷冬季,度过休眠期。在此期间,林蛙不进食,活动停止,体内新陈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水中生活期结束后,林蛙离开越冬水体,到沼泽地带完成生殖活动后,在产卵场周围土壤中或枯枝落叶下经过短暂的生殖休眠即进入森林,开始陆栖生活。这是一年中活动最旺盛的时候。林蛙摄食大量的食物,以满足其对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为冬眠和来年春季的繁殖做好物质贮备。

林蛙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随着林蛙的好处被大家所了解,越来越多人开始捕捉野生林蛙来牟利,导致林蛙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险境。而养殖林蛙也逐渐变多,是一门前景比较广阔的养殖项目哦!

青蛙卵和蟾蜍卵的区别(图片)


青蛙和蟾蜍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益虫,特别是下雨天气,其活动更加地频繁。青蛙和蟾蜍都是属于无尾目不同科的动物,属于蛙科。见过它们的都知道,这两者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除了外形外,他们在内部结构、胚胎和生态方面都有许多重要区别。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蛙卵和蟾蜍卵的区别吧。

青蛙卵和蟾蜍卵的区别

青蛙的卵和蟾蜍的卵,外面都包有厚的胶膜,单个时不易区分。但蟾蜍的卵产出后,常由胶膜连成带状,带上的卵排成两行或三行。青蛙的卵产出后连成片状或块状。这种卵的不同连接方式,是由它们的不同产卵习性造成的。青蛙产卵的季节从早春到初夏,它的每个卵靠胶膜相互粘连成一大片,浮在水面。

蟾蜍的产卵季节要比青蛙早些,在江南二月底就开始了。蟾蜍的卵由胶质膜围成一条条约有一指宽的线状长带,卵在带内排列成行,称为卵带。卵带缠绕在水草上。蟾蜍在水中繁殖,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繁殖地,会迁徙1,2公里甚至更远,雌蟾蜍一次可产下600-3000个卵,视咱的不同而定。卵在几天之内就能孵出蝌蚪,1-3个月以后就成成体。

此外,青蛙和蟾蜍的蝌蚪的区别也是多方面的。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唇上方有三排角质齿,下排的中断不连续,下唇下方三排角质齿均连续,乳状突仅生在口外侧,喷水孔在腹面中央处。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下唇角质齿中第一排不连续,乳状突从口侧一直延续到下唇角质齿外围,喷水孔在头后左侧。

青蛙卵和蟾蜍卵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区别,青蛙的卵产出后连成片状或块状,而蟾蜍的卵由胶质膜围成一条条约有一指宽的线状长带,卵在带内排列成行,称为卵带。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状。如果有看到的话,用肉眼也比较容易分辨出来。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


【常见问题】青蛙和蟾蜍(癞蛤蟆)有啥区别?

【专家解答】青蛙和蟾蜍区别可以从以下十点来观察:

1、比较皮肤和体色

青蛙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中央有一条浅色纵纹。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

2、观察毒腺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分皮肤腺和耳后腺。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所处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后腺在头侧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针刺破耳后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浆液。青蛙是没有毒腺的。

3、观察声囊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对声囊,发声时口腔内气体压进声囊,使它扩大成球状,雌蛙没有声囊。而蟾蜍无论雌雄都没有声囊。

4、比较齿和舌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在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叫犁骨齿。而蟾蜍的上下颌都没有齿。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观察输尿管和泄殖腔的连结青蛙的2条输尿管分别跟泄殖腔相连,在泄殖腔壁上有2个开口;而蟾蜍的2根输尿管则先合并成一条总输尿管,再进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个开口。

6、观察输卵管跟泄殖腔的连结青蛙的2条输卵管也是分别跟泄殖腔相连的;而蟾蜍则是先合并再跟泄殖腔相通的。

7、比较肩带青蛙的两块上乌喙骨是紧密平行连接而不重叠,不能交错活动,叫做固胸型肩带;而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则彼此重叠,能交错活动,叫做弧胸型肩带。青蛙两锁骨内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还有一半圆形的软骨,这是上胸骨。而蟾蜍是没有这两骨的。

8、比较椎体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

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蟾蜍的跳跃能力远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免于被食肉动物吞食,这类器官是保护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对声囊,是发声的共鸣器。青蛙上颌齿都是同型齿,这些齿没有咀嚼机能,只有防止小动物从口中滑脱的作用。齿的有无及着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带和椎体的类型,都是无尾两栖动物的分类依据。对于青蛙和蟾蜍的输尿管和输卵管跟泄殖腔联结方式上的差异,常常是解剖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不同点。

9、卵的鉴别

养殖林蛙的繁殖技术


林蛙的繁殖技术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环节,繁殖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工养殖林蛙的效益,封沟养蛙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产卵、孵化及饲养等。

种卵及种蛙

目前养蛙生产主要是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买。1.种卵的采集与运输,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农民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性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因为林蛙产卵高峰期在早上58点,因此捞取蛙卵的最佳时间在早上611点。种卵的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

2.种蛙的采集、运输与选择1.春季采集。林蛙一般在每年四月初至四月中旬出河,四月中旬到四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2.秋季采集。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捕捉种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的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

3.收买。目前许多养蛙户采取收买种卵、种蛙的方法,此法是解诀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但应注意春季收买种蛙时要掌握好时间,排卵后的雌蛙,准备翌年产卵,因回捕率低,所以成效不大。

4.种蛙的运输。不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必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在笼内加盖稻草等覆盖物,并经常洒水,保持湿度;中途必须用干净河水冲洗,避免蛙体干燥造成死亡。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春季运输时要掌握好运输时间,不能长途运输,如果超过56天,种蛙就会不经抱对而排未受精卵。

5.种蛙的挑选。目前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色比较好。

产卵方法

人工修建的产卵场与天然产卵场有较大的区别,而且人工繁殖种蛙密度大,林蛙不愿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产卵的方法可用笼式产卵法和圈式产卵法。

1.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笼子,将好的种蛙按雌雄1:1比例放入其中,然后把笼子放到产卵池中,适当调节水的深度使笼内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产卵笼应放在静水区,远离出水口和入水口,种蛙配对后,在水温10℃左右时,78个小时便可产卵。要注意准确掌握时间,及时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并把产卵后的种蛙取出送往休眠场。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选择中上游的几个池子做为产卵池。

2.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铁丝网围住。塑料膜或铁丝网高11.5米,向内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内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压实。按雌雄1:1比例投放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为宜。为了提高配对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产卵后也应及时移送卵团和种蛙,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将整个繁殖场围起来,便于管理,极其方便可行。

三、孵化方法

实践证明,采用自然孵化法比较好。自然孵化是蛙卵依靠自然水温孵化、与天然野生蛙孵化方法基本相似,即:将卵按每平方米15团的数量放在孵化中,任其自然孵化、生长。孵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孵化时,要将卵团放在浅水区,待卵团膨胀后再移到深水区,如果直接放到深水区,由于卵团未膨胀,浮力小易沉底,受污染,加上深水区水温低,孵化速度慢,蛙卵易损废。二是在孵化初期要采取同侧入水,出水和封闭(半封闭)式灌水法,以保持水面的稳定和水的温度。池内水深在20厘米30厘米左右,夜间因气温较低要覆盖。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以蒿秸、枝条等在池面上搭成小方格,将卵团控制在一定的区域,避免漂浮到池边被污染。四是要注意防止天敌侵害,要及时驱逐家禽,特别是家鸭和青蛙等天敌。五是孵化期注意保持环境宁静,避免振动池埂,不可搅动孵化池内的蓄水。六是孵化期水温应控制在1015℃左右,经专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水温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养殖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1.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蝌蚪期是林蛙个体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时期,一般历时40~50天。人工大棚是饲养蝌蚪的一种良好设施。

⑴蝌蚪期的饲养:蝌蚪为杂食性,主要采食对象有水藻类、杂草、野菜、蔬菜、各种动物肉及内脏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培育高质量的幼蛙群,应投饲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具体方法如下:

1~7日龄:主要吃卵胶膜,不用人工饲料。

8~14日龄:吃植物性饲料,以豆浆和煮熟的羊蹄叶、山芝麻等嫩叶为主。每日投喂1次,投量为250克/平方米。

15~29日龄:吃幼嫩的椴、榆树叶,羊蹄叶,蒿草等,结合喂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鱼粉:骨肉粉为1:1:0.5:0.5)或用营养价值相当的鱼饲料。日投1~2次,精料投量为500~1000克/平方米。

30日龄:变态期停食,停用人工饲料。

蝌蚪的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精、粗饲料的比例约为1:2,可将饲料直接投放到饲养池水边或水中的采食板上。

⑵蝌蚪期的管理:

①密度调节。人工饲养蝌蚪的密度在10日龄左右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00~5000只;至15~20日龄时,将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25~30日龄时,每平方米水面应放养1500~2000只。

②同池蝌蚪的日龄一致性原则。人工养殖蝌蚪时,密度高,易造成蝌蚪间相互残食现象,一般为大吃小。蝌蚪开食后对后期的卵团危害极大,它们可以很快地咬破未孵化的卵膜,造成卵大量死亡。因此,必须同期的卵团放在同一孵化池内,以确保同池蝌蚪日龄的一致。

③饲喂。饲喂蝌蚪要定时、定点,同时饲料要保质、保量。料量不足,则蝌蚪相互残杀,一般是大的咬住小的,或者是几只蝌蚪围攻1只蝌蚪,直至将其吃掉。料量过剩,则严重污染水质,引起池水溶氧量降低,易造成蝌蚪大量死亡。

④池水管理。池水管理蝌蚪期管理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和水温。

蝌蚪期要保证充足的水源,随时排灌。池水面要求平稳,注水要平缓。在蝌蚪生长初期,通过灌水调节水温,在每天下午的14~15时进行。一般白天、晴天要浅灌水,夜间或阴雨天要深灌。在蝌蚪生长后期,当水温达到24℃以上时,要加大灌水量,以降低水温。

另外,要经常检查池中的水位,及时清理沉积物,确保饲养池不断水、不臭水,严防污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池水的pH值应为6.5~7.0。每周要把池水彻底更换1次。

2.变态期的管理

当蝌蚪长至25~29日龄时,即蝌蚪全长为4.3~5厘米,躯体部长1.2~1.5厘米,呈扁圆形,直径0.9~1厘米,尾长3.2~3.5厘米,后腿发育基本完整,长1~1.5厘米,前腿处生出两个小突起,开始向变态期过度。蝌蚪进入变态期的特征是,体侧前肢处出现突起,腹部收缩变瘦,体形变小并停止进食。

蝌蚪发育至变态期时,如果幼蛙饲养圈内设有蓄水池(面积2~4平方米),可将变态期的蝌蚪直接捞取并转运到饲养圈的蓄水池中,令其自然完成变态,直接进圈饲养。

若饲养圈内没有蓄水池,则须等幼蛙变态完毕,及时将其捕捉送到饲养圈内饲养。捕捉时最好用手操网,而不直接用手,以免损伤幼蛙。

在蝌蚪变态期到来之前,要预选用塑料布将变态池围起,并要求围栏严实无缝隙,以防幼蛙逃跑。

蝌蚪变态期要防止某些鸟类的侵害啄食。

养殖林蛙越冬和出河期的管理


1.越冬期管理

每年到达10月份以后,气温降至15℃以下,林蛙纷纷下山。其间除了商品蛙被采收外,剩下的种蛙及幼蛙均下到沟溪边,准备选择越冬地进行冬眠。

封沟养蛙场林蛙的越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借助沟溪或水库自然越冬;二是越冬池越冬。前者林蛙场沟溪较宽、水源充足,有越大水面的小水库,这些可作为林蛙的天然越冬场所。越冬池越冬是在林蛙集中下山的地方修建越冬池的,令其在池中越冬。

越冬期的管理要点是:

⑴调整水位,防止断水或冰化。要保持足够深的水位,一般不低于1.5米。防止严冬断水,保证冰层下有1米深水层,且要处于流动状态。在河道冬眠的,还要注意检查河道的淹冰状况,发现淹冰,要及时设法疏通河道,以防干涸断流,冻死林蛙。

⑵要防止和减少人为干扰,主要为防止破冰捕鱼。

⑶预防天敌侵害,冬眠期间的主要敌害为鼠类和水耗子及肉食性鱼类,其预防方法是投放鼠夹或鼠药等。

2.出河期管理

春季林蛙从冬眠中醒来,离开冬眠场所来到繁殖场,此过程叫出蛰,又叫出河。封沟养蛙,一般让其自然出河,即让在越冬池内越冬的林蛙自然出池上岸,人们在岸上捕捉收集种蛙,并将其送到繁殖场去。

出河期各地不一致,因气温回升快慢不同而不同,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处理。

林蛙能吃吗


众所周知,林蛙最有名的副产品就是林蛙油,林蛙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其实除了林蛙油之外,林蛙肉也能够食用,食用价值也很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林蛙油的功效。

具体功效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滋补强身、抗疲劳、抗衰老的神气功效。是风行海内外的上等保健补品。中国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由于其营养价值高,俗称大补品。因其专摄取昆虫类食物又称纯绿色食品,是延缓衰老、滋补强壮、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佳进补良药。林蛙油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滋补强壮剂,可补虚强精壮阳,养肺滋肾益肝。可治疗肾亏劳损、神经衰弱、心慌失眠、溢汗不止、身体虚弱等一切消耗性疾病。

其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和健康强壮诸方面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林蛙油经充分溶胀后释放出的胶原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醇等物质,可促进人体特别是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保持肌肤光洁、细腻,保持肌体的年轻态、健康态。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与人体皮肤有较好的亲和力,极易被皮肤吸收,对防止手足皱裂、保湿、晒后修复、除皱、止痒、淡化色斑、头发护理以及促进伤口愈合都有较好的功效。

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和抗应激能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并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年感冒次数及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病率,使人远离亚健康状态。

调节改善冠心病

增强性功能

增强性功能,提高和延长性兴奋期,对性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对于调节更年期综合症有较好的效果。

改善病症

可改善精血不足、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乳汁不足等症。

清理血垢:林蛙卵油中的作用成分林蛙磷脂,可清理血液中的垃圾,溶解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增加其流动性和渗透性。

降低血脂:林蛙卵油特有功效成分亚油酸、亚麻酸,可分解血液中的垃圾,分离血管壁上的有害附着物,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使血液清新正常。

畅通血脉:林蛙卵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液垃圾自然排出体外,恢复血液流速,让心、脑、肝、肾等部位不缺血、不缺氧、不缺营养,俗称血管清道夫。

复血管:林蛙卵油内的DHA,具有疏通、软化、修复血管内壁损伤及健脑益智的功效,使血管恢复张力与弹性,更有脑黄金的美誉。

林蛙油其实比林蛙肉的功效大得多,所以市场上卖林蛙油的居多。以上内容由小编整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林蛙如何养殖


林蛙又被称为哈士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林蛙主要分为两种,长白山林蛙和东北林蛙,这两种林蛙所出的林蛙油才是真正的林蛙油,其余的都是伪油。由于林蛙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养殖前景十分的好。那么林蛙要如何养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蛙的养殖技术吧。

养殖场建设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水深1.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选择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变态后及时上山。

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1。

养殖管理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鳅鲜变态后,及时引入森林。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另一种是窖内冬眠。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虽然林蛙的养殖前景很好,但是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很多的技术要求,难度比较大,成功的案例较少,这也是为何市场供应量少的主要原因。以上就是对林蛙养殖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林蛙如何繁殖


林蛙又被叫做哈士膜,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长白山林蛙,一类是东北林蛙。由于林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因而养殖前景十分的好。那么林蛙是如何繁育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蛙的繁育技术。

林蛙的繁殖技术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环节,繁殖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工养殖林蛙的效益,封沟养蛙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产卵、孵化及饲养等。

种卵及种蛙

养蛙生产主要是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买。

1.种卵的采集与运输,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农民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性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因为林蛙产卵高峰期在早上58点,因此捞取蛙卵的最佳时间在早上611点。种卵的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2.种蛙的采集、运输与选择

春季采集。林蛙一般在每年四月初至四月中旬出河,四月中旬到四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秋季采集。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捕捉种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的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

收买。许多养蛙户采取收买种卵、种蛙的方法,此法是解诀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但应注意春季收买种蛙时要掌握好时间,排卵后的雌蛙,准备翌年产卵,因回捕率低,所以成效不大。

种蛙的运输。不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必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在笼内加盖稻草等覆盖物,并经常洒水,保持湿度;中途必须用干净河水冲洗,避免蛙体干燥造成死亡。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春季运输时要掌握好运输时间,不能长途运输,如果超过56天,种蛙就会不经抱对而排未受精卵。

种蛙的挑选。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色比较好。

产卵方法

人工修建的产卵场与天然产卵场有较大的区别,而且人工繁殖种蛙密度大,林蛙不愿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产卵的方法可用笼式产卵法和圈式产卵法。

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笼子,将好的种蛙按雌雄1:1比例放入其中,然后把笼子放到产卵池中,适当调节水的深度使笼内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产卵笼应放在静水区,远离出水口和入水口,种蛙配对后,在水温10℃左右时,78个小时便可产卵。要注意准确掌握时间,及时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并把产卵后的种蛙取出送往休眠场。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选择中上游的几个池子做为产卵池。

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铁丝网围住。塑料膜或铁丝网高11.5米,向内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内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压实。按雌雄1:1比例投放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为宜。为了提高配对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产卵后也应及时移送卵团和种蛙,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将整个繁殖场围起来,便于管理,极其方便可行。

实践证明,采用自然孵化法比较好。自然孵化是蛙卵依靠自然水温孵化、与天然野生蛙孵化方法基本相似,即:将卵按每平方米15团的数量放在孵化中,任其自然孵化、生长。孵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孵化时,要将卵团放在浅水区,待卵团膨胀后再移到深水区,如果直接放到深水区,由于卵团未膨胀,浮力小易沉底,受污染,加上深水区水温低,孵化速度慢,蛙卵易损废。二是在孵化初期要采取同侧入水,出水和封闭(半封闭)式灌水法,以保持水面的稳定和水的温度。池内水深在20厘米30厘米左右,夜间因气温较低要覆盖。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以蒿秸、枝条等在池面上搭成小方格,将卵团控制在一定的区域,避免漂浮到池边被污染。四是要注意防止天敌侵害,要及时驱逐家禽,特别是家鸭和青蛙等天敌。五是孵化期注意保持环境宁静,避免振动池埂,不可搅动孵化池内的蓄水。六是孵化期水温应控制在1015℃左右,经专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水温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林蛙越来越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现在市场上的林蛙大多是由人工养殖的。以上就是对林蛙繁育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林蛙怎么繁殖


林蛙,又名哈士蟆、山狗子、雪蛤等,为蛙科林蛙属蛙类。林蛙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养殖项目,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深受市场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养殖前景,属于致富性的特种养殖项目。而在林蛙的养殖过程中,做好繁殖工作是基础,直接影响到林蛙养殖的成功率。那么,林蛙怎么繁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林蛙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种蛙的选择

种蛙的选择是人工养玩林蛙成败关键的一环,选种蛙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林蛙已解除冬眠,气温逐渐回升时进行,选择年龄在3-4龄、体型较大、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皮肤光泽、无外伤无病者作种,以腹部红黄、背部黑竭、体背有人字形黑斑者为上品,这种蛙产卵量多,孵化率高。

二、雌雄搭配

种蛙雌雄搭配比便以4:1为好。雌蛙过多或雄蛙过多,都会引起相互间的争斗,影响受精率、孵化率。鉴别林蛙雌雄的方法有多种,一是看颌下皮肤色,黑褐色者为雄,灰白色者为雌;二是看鼓膜的大小,明显磊于眼睛者为雄,等于或稍大于眼睛者为雄;三是看前肢第一批,发达有肉瘤即婚配瘤(婚垫)为雄蛙,不发达且无瘤者为雌;四看体型,体型较小,身体瘦长,腹部较瘪,下半部较尖者为雄,反之为雌;还有雄蛙鸣叫声宏亮,雌蛙鸣声低微。

三、求偶、抱对

在清明节前后,林蛙就开始寻找配偶,一般是在前半夜,特别在大雨过后。先是雄蛙跑到有水草或漂浮物的浅水处,占草为巢,同时大声鸣叫,吸引雌蛙,对另一雄蛙到来争斗不止,排斥同性。雌蛙闻雌蛙鸣叫,随后鸣叫着向雄蛙处奔来,与雄蛙依恋不舍,相互挑逗。然后雄蛙跃起,骑在雌蛙背上,利用前肢第一指的婚瘤紧紧地抱住雌蛙的腑下,即为抱对。抱对时间一般为3-6小时,多的也有1-2天者。雄蛙在雌蛙背上通过有节奏的松紧作用刺激雌蛙排卵。抱对后3-5小时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零点至早上8点,其中5-8时为产卵的高峰期。先是雌蛙的后肢伸展呈八字形,通过腹部有节奏的收缩而把卵子连续排出体外水中,此时雄蛙也将精液射出,精子与卵子就在水中进行受精。受精卵外面包裹着一囊状胶状物,即卵胶膜,它使受精卵互相粘边在一起成为一团薄片状的卵块,附着于水草上,浮上水面。一般3龄雌蛙每次产卵平均为1500粒,4-5龄蛙产卵约2500粒。

四、人工催产

当亲蛙已达到3-4龄,性腺发育已经成熟,因其自身或环境条件限制而不能如期产卵时,则应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主要催产药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激素(HC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成蛙的脑垂体。用成蛙的脑垂体催情时,先将脑垂体研磨成粉末,加入0.9%的生理盐水,搅拌均匀,静置15分钟,取上清液待用,使用剂量为:每公斤蛙重用用脑垂体20-40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00-600ul/kg蛙重。绒毛膜激素4000-6000国际单位/kg蛙重。混合用药时,每公斤雌蛙体重用LRH-A20ug或HCG600国际单位,加上6个成蛙脑垂体。雄蛙用药量减半。药物用注射用水溶解稀释,配制的药液量,每只蛙注射1ml。采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选择在臂部两侧肌肉丰厚处,45度角进针,深1cm。可以一次注完,也可采用二次注射法,间隔10-12小时进行,注射后的蛙放入种蛙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

五、人工孵化

在繁殖季节应经常巡池发现有卵块之后及时采集、防止被鱼、虾、蛇、蛙等动物吃掉,或者沉入水底,而使孵化率降低,采集卵块一般在产卵后2-5小时为宜,过迟,则卵块受到孵化酶的作用,卵胶膜逐渐变软,失去弹性,浮性减少,容易沉到水底。林蛙多在清晨产卵,一般在上午8-9点采集卵块。采集时既不能用手去抓,也不能用网去捞,而要将与卵块粘连的水草剪断,把水草和卵块慢慢移进脸盆。采集得卵块后,要转入孵化池,放卵的时候动作要轻,落差要小,试验表明,如果从60cm的高度将卵块倒下,孵化率公仅有20%,因此应将脸盆放入孵化池后缓缓将卵块倒出。孵化池水要清,不能搅浑水,否则水中悬浮物就会与卵粘结,使卵沉入不底。在同一个池内所孵化的几窝孵所产时间大致相同,相差不超过3天,这样有利于管理,不致于蝌蚪吃卵。孵化密度以每平方米约6000粒为宜。如果条件好,环境安静,水很清或有微流水,有增氧设备的话每一方米可放10000粒。孵化过程要注意控制水温,将水温保持在18℃左右,5天左右可孵出小蝌蚪。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温的变化,水温不能高于25℃。水温过高,要及时灌入清新水源,气温然下降时,池面要加盖保温。

【小编结语】做好林蛙的繁殖工作,是林蛙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林蛙养殖的经济效益。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林蛙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林蛙和青蛙的区别》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和蛙”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0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