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蟹人工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花蟹人工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人工捕捞的远海梭子蟹(花蟹)育苗成功,有望实现人工养殖;由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远海梭子蟹工厂化育苗及池塘养殖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近日通过专家验收。

远海梭子蟹俗称花蟹,是海南岛、北部湾主要的海洋经济蟹类,市场供不应求。省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远海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习性,掌握该蟹的人工育苗及池塘养殖技术。该所开展五批次花蟹亲本培育,2011年和2012年开展四批次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获幼蟹20.25万只,获平均壳宽1.03cm的蟹苗共计10.46万只。同时,项目组开展池塘及水泥池养殖实验,养殖壳长6厘米以上的商品蟹1050公斤。初步建立了远海梭子蟹工厂化育苗及池塘养殖技术体系,可为我省海水养殖业增加新品种。

花蟹一般是海中野生人为捕捞的,现在有关部门进行的人工海水养殖。近期,由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花蟹人工育苗试验成功,这意味着花蟹今后可进行规模化繁育养殖了。

记者周俞瑶:观众朋友们,现在的花蟹越来越少,那么花蟹餐桌上的价格也越来越昂贵。我们可以看到我手上拿的这只是由北海市振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人工培育出来的花蟹,那么这意味着今后我们大规模地养殖花蟹就不再是梦了。

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的减少,渔民出海捕捞到的花蟹数量也受到了影响,目前市面上的花蟹均是源于渔民每天在近海捕捞所得,耗费的人力物力也非常大,成本的提高致使这种原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经济蟹类现已成了高价海鲜,大大减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量。

2007年,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科技部门下达的远海梭子蟹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攻关项目。他们目前完成了3个批次育苗,其中第三批育出900万只蚤状幼体,专家查定观察变成大眼幼体存活400万只,存活率44.4%;进一步变态为壳宽0.2-0.4厘米的豆蟹为247.8万只,存活率62%。

我们搞这个花蟹育苗大概需要1月零二十天左右,今年我们从三月份把这个幼苗育出来了,育出来它跟天然的花蟹苗是基本上一样的。它放出来养殖的成本也比养虾要低得多,而且水质什么的也不如虾要求得严格,能比较随便的放水进水,所以推广这个花蟹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市场上对花蟹的需求量也比较多,并且养殖的跟天然的也是基本上一样的。成活率也比较高,大概都有四五成左右。所以一把天然的中苗弄过来以后,养殖户一订购,我们就把它孵化出来。一般养四五个月就能成功养出来了。

今年三月份公司正式将育苗用人工池塘养殖。记者在养殖现场看到,经过四个多月的人工养殖,花蟹已发育得非常成熟,并且由于是直接放在浅海里养殖,生长条件非常好,打捞上来的花蟹个个肥美无比,和天然的花蟹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采访北海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唐德坚:这个花蟹苗培育出来了以后,我们广西的海洋业又出现了一大亮点,整个花蟹都可以用人工池塘来养殖,填补了广西海洋业的一项空白,养殖增大了我们的产量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小编点评】《花蟹人工养殖技术》一文为打算投资花蟹养殖朋友做了一个花蟹养殖知识普及。花蟹的食性较杂。不同的种类食物不同。主要是吃一些浮游生物和藻类,也吃泥土中的有机无。

兰花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花蟹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丰富。

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有抗结核作用,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精选阅读

花鲢鱼怎么养 花鲢鱼养殖技术


花鲢鱼以其头大鲜美的特点而广受大众的青睐,它的鱼头还被作为名菜剁椒鱼头的首选材料,非常具有市场前景。花鲢鱼是一种水产鱼类,很适合在淡水中进行养殖,可以为养殖户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花鲢的养殖方法有哪些呢?很多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花鲢鱼怎么养

1、准备工作:鱼种放养的水域面积要求为4-8亩,水深1.5-2M。放养前应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水中的营养。

2、鱼种放养时间和养殖方式:一般为5-6月份,避开车轮虫高峰期下塘。放养方式一般采用混养,可以充分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可以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日常观察:每天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消除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并对食台、食物进行消毒。

4、预防手段:保持放养塘卫生;定期拉网检查鱼的生长、生病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喂食要求:花鲢鱼种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除放养前施基肥外,夏季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并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营养均衡。人工投饲要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花鲢鱼养殖技术

1、建立鱼塘

想大量养殖花鲢鱼,必须要建立合适的鱼塘,这种鱼要求鱼塘面积比较大,最好在4到8亩之间,水深要超过两米,而且在放养鱼苗以前要施用有机肥进行培养,有机肥可以选择敷熟的动物粪便或者饼肥,但是肥料要适量,不能浓度过大。

2、放养鱼苗

养殖花鲢鱼应该在每年夏天进行放养,放养可以分为单养或混养两种,惠阳,也就是再放入花鲢鱼鱼苗的时候,再放入其它种类的鱼苗,这样能维持鱼塘中生态环境平衡,利于各种鱼类生长,而且也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花鲢鱼最适合和鲤鱼白鲢等鱼类一起养殖。

3、日常管理

花鲢鱼这种动物平时以鱼塘中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所以在养殖期间一定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沃,浮游生物数量较多,这样才能为花鲢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另外在养殖花鲢鱼期间,人工投入饲料时,一定要保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饣饲料的利用率。

4、越冬管理

秋末冬初气温明显下降,这时花莲鱼的活动量就会减少,在温度降到十度以下时,花鲢鱼几乎不会在进食,这是必须要把池塘中的花莲鱼取出,集中放养在比较深的鱼塘中,如果没有条件,则需要把所有花鲢鱼全部清空以后出售,在来年天气温暖以后重新放养鱼苗。

花鲢和白鲢的区别

1、水位区别

白鲢:白鲢栖息在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花鲢: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

2、鱼头区别

白鲢:白鲢的鱼头相对来说比花鲢小。

花鲢:花鲢的鱼头可占身体的1/2甚至更多。

3、体色区别

花鲢:花鲢身上有淡黑色斑点。

白鲢:白鲢身上全白鳞,无黑色斑点。

4、腹部区别

白鲢:白鲢腹部有棱,即腹部的中央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

花鲢:花鲢腹部平滑,无折痕。

5、肉质区别

白鲢:白鲢肉质略微松散,鲜味不如花鲢鱼,而且小刺较多,不方便吃。

花鲢:花鲢肉质细腻,鱼头富含胶质蛋白,最适合做剁椒鱼头、蒜香鱼头等。

鲢鱼吃什么食物

1、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2、鲢鱼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故有一草养三鲢之说。

3、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目前花鲢鱼的养殖还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有经验的养殖户可以考虑一下,说不定可以带来比较丰厚的经济效益。不过养殖行业毕竟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大家在养殖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

花蛤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花蛤养殖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场地: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盐度: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最好。

【小编点评】《花蛤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花蛤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如果是小伙伴希望在家里养文蛤,可以在洗脸盆放满水,倒入5克左右食盐或海盐,搅拌均匀,将花蛤放入,水量以刚刚没过花蛤为好。这样放到阴凉地方,如果能放入冰箱冷藏更好,可以放2~3天。

鳌花鱼养殖技术


内容提要: 鳌花鱼是肉食性鱼类,又叫鳜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之一,肉质鲜美,是名贵的鱼类。这种鱼的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补五脏

鳌花鱼是肉食性鱼类,又叫鳜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之一,肉质鲜美,是名贵的鱼类。这种鱼的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补五脏是保健鱼类,鱼的品种也比较多,最初都是野生的鱼类,后来野生数量减少,也开始有人工养殖,到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文章今天也主要是想给大家讲鳌花鱼的养殖具体的过程、方法。1、培育育苗

雌鱼受精产卵孵化后,育苗还需要单独细心培养一段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放养成活率。一般先在可以流水的保温孵化缸种孵化出苗,5天后差不多出苗齐。之后在卵黄消失厚后就可以第一次喂食,投喂一些细粉状精饲料。再大一点喂食小鱼苗,吃的下小鱼苗就表示成活无忧。一周后每天可以喂食10多条小鱼苗。2、准备

池塘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排干水后再消毒,不要带水消毒。池底淤泥腐殖质含量高的可以不施基肥,但一般施一些家畜粪肥,创造好的生态环境,给鱼提供微生物饵料。消毒后一天就可注水,水进出口要用网拦截。3、放养

放养水深要到2.5米左右,放养时池中可以种植一些水草。放养要跟其他鳌花鱼喜欢吃的鱼一起放养,这可以供它捕食,不然可能会自相残食,性格凶猛。放养池塘,大概一亩池塘放养1000尾左右鱼苗,这样密度稀疏一些,生长更好。4、投喂

还要投放一些其他鱼苗做饲料,先投大概500尾,后期再定时投喂一定数量,投放鱼最好是草食鱼,这样不冲突。不会反别咬食。如果听到池中追赶的声音很大,说明饲料鱼数量减少要及时投喂。 如果没什么动静可能还是足够食用的。喂养的饲料鱼要只有鳌花鱼三分之一大,方便食用。5、管理

水要是常年流动的水,不能是死水。水中缺氧,要使用一亩250毫升双氧水增加氧气,还可以捕捞售出一些,增加活动空间。防止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使用甲醛兑水喷洒。以上就是关于鳌花鱼的详细养殖技术,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但是,还有一些是细节内容要细化操作。实际生产养殖要注意在从现实出发,参考别人的养殖经验,这样才是最好的养殖方法。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花龟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花龟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野生栖息环境:流速缓慢的溪流、沼泽、池塘、湖泊,以及低海拔地区的河流。

人工饲养环境:花龟很喜欢晒背,白天常常会花上大部分的时间来晒太阳。长期室内饲养要配备加热棒和UVB。如果是养在室外的池塘里,它们也能经受住稍冷的气温。建议让它们在室内越冬,但并不推荐冬眠。花龟成体的水性都不错,水可以深一点。(池养要有岸缸养要有攀爬物)

食物:幼体可以喂昆虫、血虫、虾皮、龟食和鱼虾肉。成体更趋向于植食性,可投喂生菜、水莴苣、浮萍和其它水生植物以及像蒲公英、羽叶甘蓝之类各式各样的绿叶蔬菜。可以让水箱里始终保持有绿叶蔬菜和水生植物,然后再向成龟每周投喂两到三次龟食,量不宜多。

【小编点评】《花龟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花龟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值得注意的是,花龟虽然适应性较强,但它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昼夜温度变化大时龟易发病。特别是对幼体,温度应全天保持22C以上。以防龟感冒或进食后不能正常消化而引起肠胃炎。水位对幼体应在10CM以下,成体可在20CM以上。换水一定要注意温差变化,不要用井水和溪水、山水之类,以免温差太大让龟感冒。换水应在中午进行,一天中不应多次换水。花龟都是温和的龟类,最好不要和巴西等性情差异较大的品种混养,免遭侵害。

稻花鱼养殖技术


内容提要: 稻花鱼其实不是一种鱼的品种,而是利用稻田养殖出来的鲤鱼、草鱼等鱼。稻花鱼能够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等为食,而且鱼产生的排泄物又能够成

稻花鱼其实不是一种鱼的品种,而是利用稻田养殖出来的鲤鱼、草鱼等鱼。稻花鱼能够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等为食,而且鱼产生的排泄物又能够成为水稻的肥料。所以稻花鱼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食物,养殖成本也非常低。那么稻花鱼该怎么养殖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稻花鱼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选苗放养

南方的水稻播种时间一般都是在3-4月,然后在4月底进行移栽工作。我们在放养鱼苗的时候要注意在插秧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因此鱼苗的下田时间应在5月底左右。在选择鱼苗的时候要注意鱼苗的质量,不可选择劣质鱼苗,避免成活率导致养殖失败。然后要注意控制好放养数量,因为是稻鱼共生,所以鱼苗放养数量不宜过多,一般要控制在300尾左右。最后就是水位了,水位的控制是很关键的,既要保证鱼能够自由游动,又要防止水位超出秧苗生长范围。

2、合理喂养

养稻花鱼的时候要注意舍弃池塘养鱼的喂养方法,因为既要满足鱼的营养需求,又要防止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通常稻花鱼的饵料以沼气渣及绿色有机物为主。很多人农户在养殖的时候,觉得水质肥力越大越好。直接将未腐熟的农家肥倒入田中,以为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又为水稻提供了生长营养。其实这样不仅会影响鱼的生长,未腐熟的肥料还会烧坏水稻,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

3、杀虫剂使用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病害的危害,所以喷洒杀虫杀菌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养了鱼,所以我们还需要控制好水稻的杀虫杀菌时间,如果鱼吃了带有农药的杂草害虫,生长在这样的水质中的话。那么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就算没死也基本上失去了食用价值。所以我们在投放鱼苗前一周时候要做好除草剂的喷洒工作,施入适量化肥。如果虫害发生严重的话,那么也要注意杀虫剂的使用,不可使用含有剧毒的杀虫剂。

4、日常管理

刚刚也说了,水位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养殖时,可以在稻田地势低的地方挖一个水坑。当稻田水位降低或者是水变少时,鱼可以游到水坑中防止太阳暴晒,进行补水。然后就是要做好饵料的投喂工作,虽然鱼能够以稻田中的杂草等物质为食。但是想要保证鱼健康生长的话,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定期投放一些鱼饵料。然后每天要定时观察鱼的生长情况,防止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便于其实处理。

以上就是稻花鱼养殖技术的简单介绍了。相对于池塘养殖来说,稻花鱼的养殖是比较麻烦的。但是成本比较低,因此其效益也就会有所上升。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青蟹养殖:青蟹养殖技术


图:青蟹

蟹有很多种,其中大闸蟹是消费者最喜欢之一,但是青蟹不亚于大闸蟹,青蟹的养殖也是很受消费者和水产养殖户的欢迎,那么对于养殖青蟹有什么方法呢?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看看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根据不同生产阶段,主要分为精养模式和蟹虾贝混养生态养殖模式两种。 (一)蟹种来源及选择

苗种有人工培育蟹苗和天然捕捞蟹苗。外购苗种需进行检疫。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进行放养。

(二)放养密度

大眼幼体培育至仔蟹I期、II期,3000~3500只/㎡;仔蟹I期、II期培育至V期、VI期蟹种,45~60只/米2;养成池单养时,以放养V期、VI期蟹种计,精养池为10000?12000只/公顷;作为辅养品种时,放养密度为2250?5500只/公顷。

图:青蟹

(三)饲养管理

1.水质控制

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仔蟹中间培育期间,应保证每天换水10厘米;成蟹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在大潮期间换水2?3次,日换水量20%~30%。高温或低温季节,应提高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应不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2.饲料投喂

以低值贝类和海捕小杂鱼虾及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中间培育期间,日投饲量以放养蟹苗个体质量的100%~200%投喂,每次脱壳后增加50%;养成阶段投喂鲜杂鱼虾、低值贝类。不同生长阶段,其投饲率不同:仔蟹V期、VI期(规格:300~6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50%~100%;仔蟹VII期、VIII期(规格:170-3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30%~50%;仔蟹VI期、X期(规格:80~17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15%~30%;仔蟹X期以上日投饲率为10%~15%。通过放置池内的饲料观察网,随时调整投饲量,水温低于18T、高于32$时减少投饲量,水温在12℃以下停止投喂。投饲地点选择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上。中间培育期间,每天投喂3~4次;养成期间,早晚各投喂1次,傍晚占总投饲量的60%-70%。

3.日常管理

养成期间坚持早晚巡池,检査闸门、堤坝、防逃设施是否完好;观察水色、水位、青蟹活动、摄食情况;定期测量水温、盐度、pH值以及青蟹的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数值;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应做好养殖日志。

总结:在水产养殖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水质问题还有就是池塘的增氧问题,解决好这两块问题加上科学的日常管理一定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

金蝉人工养殖技术


准备场地:选择在柳树林、榆树林等土壤湿润的地方养殖。卵枝采集培养:可收集一些附着有蝉卵的树枝,然后进行孵化培养,并填沙土覆盖树枝。养殖管理:期间要保持适宜湿度,孵化后可将其移植到种植林,后期可对树进行多次施肥,并及时清除蚂蚁窝,防止大型生物进入树林踩踏等。采收:一般成熟后的金蝉可多次进行采收。

一、准备场地

1、养金蝉前需要找好育蝉场地,可选择果园的一些果树,也可选择柳树林、榆树林之类的地方,树种的皮要比较薄,并且树皮的枝叶也要比较丰富,以及树枝要比较细小方便附着。

2、养殖地的土壤不宜过于干燥,要相对比较湿润,这样方便管理冒土时的金蝉种幼苗,比较合适的地方,是沿着河谷分布的肥沃土壤。

二、卵枝采集培养

1、可以前往野外收集一些附着有蝉卵的树枝,然后再进行孵化培养,也可自己进行收购,孵化的时候,要将含卵的树枝捆绑在一起,并填埋沙土覆盖树枝。

2、在这期间要保持好湿度,可少量多次喷洒水滴,一般当沙土表面呈现湿润即可,金蝉种在土里面会慢慢开始孵化。

3、在检查的时候,如果有发现一些类似蚂蚁一样的东西,就可以将其移植到种植林。

三、养殖管理

1、把培养的树枝连同沙土,一起放入准备好的树根部位,坑不宜太深,入土30cm左右即可,可以要离树根近一些,这样就不会导致金蝉种幼苗受损,也方便幼蝉对树根汁液的吸取。

2、后期可对树进行多次施肥,以确保树种生长让幼蝉吸收足够的养分。

3、经常巡视树林,看到蚂蚁窝或老鼠之类的,要及时进行清除,防止对金蝉造成伤害,平时还要防止牛等大型生物进入树林踩踏,而且对于幼蝉的埋放地点要记录下来,以方便管理采收。

四、采收

1、金蝉成熟后,会慢慢的从土里冒出来,并顺着树干往上爬,为了方便后期采收,因此可在树干离土30-50cm处做出隔离带,带子宽度控制在10cm左右,表面要光滑,这样金蝉就爬不上去。

2、金蝉冒土的时间,一般都是在雨后,雨水会妨碍金蝉在土壤里面的活动。

3、一般金蝉足够强壮了才会开始冒土,对于干旱时间较长的,可以人工进行淋雨催金蝉冒土。

4、金蝉种可以收获很多次,因此在收获的时候,不要收1次就不再采收了,采收时间可以维持近30天左右,或者更长。

野兔人工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野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

【专家解答】对于野兔,多年来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人工驯养探索。根据了解,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国内有些报道存在一些误区:

(1)关于野兔妊娠期的描述,国内报道很不一致。有的说28~35天,有的说31~35天,也有的说65天左右。根据笔者调查研究,野兔妊娠期一般40~42天。由于产仔数和营养状况的不同,可能有一些差异。但是不会有28天到65天的变异幅度。

(2)关于年产仔胎数和产仔数的报道。有的说年产6~8胎,每胎产仔5~9只;有的说年产4~5胎,窝产仔5~8只;还有的说年产5~10胎,胎产8~12只。根据笔者调查研究,野兔年产一般1~2胎,胎产仔数一般1~4只。但是,由于环境条件、营养状况、野兔种类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胎产仔数和年产胎数达到家兔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3)关于仔兔的描述。野兔不同于穴兔,其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出生仔兔布满被毛,睁眼开耳,很快站立和跑动,并采食植物性饲料。但有的报道说12~14天后野兔开眼,20天后能找食吃。

【小编点评】《野兔人工养殖技术》一文为打算投资野兔养殖朋友做了一个野兔养殖知识普及。近年来,关于野兔人工驯化和人工养殖的报道很多,有的传授养殖技术,有的介绍致富经验,有的大呼养殖前景广阔等等。对于养殖野兔的可行性及市场前景,提供以上专家的解答,以供参考。

花尾榛鸡可以人工养殖吗 花尾榛鸡养殖怎么办理许可证


花尾榛鸡目前暂时无法人工养殖,除了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它在繁殖过程中的低繁殖率也是影响无法规模化人工养殖的主要原因。注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花尾榛鸡均为违法行为。

花尾榛鸡是国外的一种动物,长期生活在非室内,生活的地方比较艰苦,也增加了人类去考察它的欲望,那么花尾榛鸡可以人工养殖吗?小编还真的不知道啊,只是在电视上面看到过,那么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花尾榛鸡可不可以人工养殖吧。

花尾榛鸡可以人工养殖吗

1、花尾榛鸡目前暂时无法人工养殖,除了它是国家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它在繁殖过程中的低繁殖率也是影响规模化人工养殖的原因。

2、花尾榛鸡它原本是东北地区着名的猎鸟。由于其美味的肉类和丰富的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其肉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滋补作用,有扶正固本,有强化身体强壮的效果。

3、它的头部有一个波峰,从脸颊延伸到颈后部,喉黑,缘以白羽。飞羽灰褐,具一系列白斑。下体暗褐或棕褐色,羽端的灰白色组成细纹。尾羽青灰,具黑褐色横斑。雌性喉部淡棕黄,体羽较雄性稍暗。花尾榛鸡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并可通过在90天人工饲养322克体重进行营销。

花尾榛鸡养殖怎么办理许可证

花尾榛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由各省林业部门处理。野生分布山东无分布,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花尾榛鸡均为违法行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成型的养殖场,即使有想法,种原引种问题也是无法解决的,繁殖过程中的低繁殖率也影响种群的发育。

花尾棒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不稳定,所以需要依靠适当的恒温环境;其消化机能不健全,不善于消化非动物性蛋白食物;初生雏体重仅10克左右,绒毛稀疏不耐寒,抗逆性差,所以在育雏期间必须保证温度。

2、同时,喂养花尾榛鸡设备简单,管理粗放(关键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总体而言是比较容易饲养的珍禽。育雏笼舍的准备育雏室内外和用具在进雏前先彻底清扫、刷洗、消毒,然后喷洒育雏墙并用2%氢氧化钠或0.3%毒性溶液研磨。

看了上述的介绍,小编觉得人工养殖花尾榛鸡还是挺麻烦的,有这点钱,还不如买个花尾榛鸡吃呢,而且现在申请养殖许可证也越来越麻烦了,除非有特殊背景可以耗时间的人,普通老百姓还是算了吧。

青蟹养殖: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丰富,肉质鲜美,市场稳定,那么养殖青蟹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想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是要有一些方法的,那么养殖青蟹有什么方法呢?

青蟹喂食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青蟹的栖息环境

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

青蟹的繁殖习性

青蟹的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一般一年达性成熟,一般甲壳宽8厘米,体重150克以上的雌蟹就能进行交配。交配前,雌蟹先行生殖脱壳,在其新壳尚未硬化之前雄蟹与其交配,交配时间可持续1~2天。交配期间青蟹没有食欲,即使投饵也不进食。交配后精子贮存于雌蟹纳精囊内,存活达数月之久。雌蟹多在水面宽阔、水清流缓之处产卵,产卵量约为200万粒左右,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迁海中产卵。孵出的幼体随潮流到近岸,尔后在潮间带,沼泽地觅食生长。

青蟹的脱壳生长

青蟹的生长是不连续的,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一生共脱壳13次,最后一次(第13次)脱壳与青蟹的交配、生殖密切相关,称生殖脱壳。刚脱壳的蟹体呈柔软状态,称软壳蟹,横卧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体舒张开来,一般6~7小时开始变硬,在18~19小时内个体显著扩大,增重。脱壳后,壳长增加30~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总结:上面方法就是第一农经为你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啦,如果科学的养殖定能给你带来好的效益。

斑鸠要怎么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斑鸠技术


斑鸠是比较受市场欢迎的一种禽类,它的肉质很细嫩,营养也十分的丰富,食用价值非常高。斑鸠形体似鸽,羽毛光滑,性情温顺,观赏价值高。作为一种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禽类,吸引了很多养殖户进行养殖。人工养殖的成本很低,斑鸠一般饲养4到5周左右就可以作为商品鸟进行出售,经济效益也很高。那么斑鸠要怎么人工养殖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建立场地: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架设高空网箱,面积40~60平方米,高度2.5~3米,用竹竿搭架,围以塑料网。网箱内搭一个6平方米的鸟棚避雨遮阳。种鸟场网箱高出地面1.5~2米,用竹子或树枝做成假树,搭人工鸟巢供斑鸠产卵。

2、挑选种鸟:选取体大、健壮、无病的10月龄成鸟作种鸟,单独饲养。种鸟饲料要求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及钙,以利于繁殖。

3、繁殖:斑鸠4月龄性成熟,野生种鸟一般春秋季节交配产卵。人工饲养可以采取给雌鸟注射雌性激素的方法促进发情,使雌鸟每月都产卵。产下的卵最好收集起来,放入孵化箱内进行人工孵化。孵化过程中调节好温度和相对湿度,确保出雏率在98%以上。

4、育雏:雏鸟刚孵出时注意保暖,及时饮水,选用万分之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饮用水,每4小时更换一次。雏鸟出壳后6~8小时开始有觅食行为,最好喂给谷子、碎米等细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使用雏鸡颗粒饲料。1周龄后在饲料中加入20%的稗籽、稻谷等,2周龄后投喂稗籽、稻谷等多种植物种子。

5、防病:做好网箱内的卫生工作,定期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定期进行防疫。发现病鸟及时隔离治疗,死鸟应深埋或烧掉,并对网箱内所有的鸟进行消毒处理。

6、出售:斑鸠生长期很短,雏鸟4~5周龄便可上市出售。

以上就是有关斑鸠人工养殖的技术知识介绍。一般人工养殖的主要是山斑鸠,山斑鸠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个斑鸠品种。饲养斑鸠的养殖场应选择通风较好、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在饲养的过程中科院适当添加些蛋白质以及钙等食物,有利于斑鸠的繁殖。小编提醒,斑鸠养殖场要经常消毒及时处理粪便,养殖户们要不定期做防疫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斑鸠的高产。

鳗鲡鱼人工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鳗鲡鱼人工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目前,各地养鳗场的养殖方式大体上分为露天止水式养殖、温止水式养殖、温流水式养殖和加温循环过滤式养殖四个类型。

露天止水式养殖:利用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温的水源,采用露天池塘进行养殖,每天少量换水的方式叫露天止水式养殖。每天一般只换水10%~15%,主要靠繁殖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自然增氧、净化水质以改善养鳗池的环境条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建造池塘的费用较低,节约水电和劳力,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发展大面积生产,但这种养殖方式受当地水温条件的影响。其缺点是:鳗苗培育早期水温低,鳗苗生长慢,病害多,成活率不高,生产周期长等。目前,主要采用加温培育鳗苗的方法来加速生长,提高成活率。广东省的大部分养鳗场属于这种类型。

温止水式养殖:当自然温度较低时,在温室或塑料大棚里,以锅炉加热或利用温泉水、深井水和工厂余热水等进行养殖,每天少量换水的方式叫温止水式养殖。它主要靠增氧机增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常年保持较高水温,鳗苗驯养成活率高,一般在90%以上,且较为稳定。能够早养苗,常年摄食,生长快,缩短生产周期,成鳗年产量每亩一般可达2~4吨。其缺点是:加温要消耗能源,增加成本,且水质管理较为困难,要定期彻底换水,经常注水或换池清洗等。池塘布置和结构基本上和露天池相同,在鳗苗阶段采取这种方式能明显增加产量,一般用它培育鳗种与露天止水式养殖相结合效果较好。

温流水式养殖:利用清洁无毒、无污染,且水量较大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进行流水式养殖的方式叫温流水式养殖。这种方式除了有温止水式养殖的优点外,其放养密度和产量要比止水式养殖高3倍以上,一般成鳗年产量每亩可达4~10吨。但用水量大,夏季高温时要有深井水配套降温。用电量大,成本高。池塘配套比例和止水式池塘相似,但主要用水泥池。成鳗池面积较小,一般为100~500平方米。

加温循环过滤式养殖:采用锅炉加温的养鳗场,为了节约能源,除了采取温室保温外,鳗池中排出的水通过沉淀,生物膜净化过滤,再重复使用,这种养殖方式就叫循环过滤式养殖。这种方式的产量和优点与温流水式养殖大致相同,并且不受外界水质污染的影响。缺点是建池的基建费用甚高,要有一套专门的过滤设备。发现鳗鱼有病害时防治较困难,一旦水质恶化或鳗鱼发病,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全军覆没。因此,必须加强水质变化的监测,以防池水中氨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这种工厂化的鳗鱼养殖方式尽管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养殖方式。其池塘结构、质量和流水式池塘相似。为了便于管理,每个池塘面积以20~100平方米为宜。

【鳗鲡人工养殖技术有重大突破】过去只能从天然的幼苗开始养殖的鳗鲡鱼,最近世界上已初步成功地实现了由鱼卵到成鱼的全程养殖。

餐桌上的鳗鲡鱼几乎都是由天然幼苗所培育养殖的。鳗鲡鱼的价格受到鳗苗渔获量之左右。天然鳗苗有因为滥捕而可能灭绝的危机,如果可以达成全程人工养殖的话就可以低价且稳定地供应。

鳗鲡鱼从卵孵化后会变成柳叶般形状透明的幼生,之后体形变化而成鳗苗,再养成成鱼。不过,科技界一直以来对幼生的成长环境、食料等方面仍有许多未曾探索到,过去一直无法实现全程养殖。

田中先生等人在平成11年(公元1999年)已成功地将养殖的日本种鳗鲡鱼取卵进行人工孵化,进而培育为幼生,随后即致力于把幼生培育成鳗苗的技术开发。该研究组开发出混合了鲨鱼卵泥及维他命、矿物质等适合幼生成长物质的饲料。为了要保持水质的清洁,把它放在一个不会残留吃剩的饲料、不会污染水质的圆柱形水槽来培育,结果在孵化后250天开始变成长约55毫米的幼生,约20天后变形成鳗苗。

目前为止已有20尾成功地变形为鳗苗,最大的长成为约20厘米的鳗鲡鱼,预计应该可以顺利长成跟普通成鱼一样的大小。田中先生也表示只要世代重覆地培育,也可能可以改良品种。

引述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冢本胜已教授的话,鳗鲡鱼的全程养殖已经努力了将近40年,这绝对是划时代令人赞许的成果。在渔业及资源管理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是因为能成功地从卵培育成强壮的幼生,并开发了饲料。不过该批幼生的生长时间约比天然的时间要长两倍,大小也稍微较小一点。如要在渔业上实用的话必须把这期间再缩短。假如进一步调查天然鳗鲡鱼的生态的话,应该可以活用到养殖上头。

【日本人工繁殖鳗鲡苗获得成功】鳗鲡的全人工繁殖是世界水产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养殖的日本鳗鲡全部依赖捕捞野生苗,由于捕捞过度,鳗苗资源逐年衰退,至今年4月中下旬为止,亚洲地区日本鳗鲡苗入池量约32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苗量最低的一年。鳗苗,已经成为制约养鳗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0年3月27日,日本水产厅属下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对50尾第一代的亲鳗注射激素催熟后,采集其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获得25万个鳗鲡卵,有70%孵化出体长约3毫米的鳗鲡仔鱼,4月2日开始摄饵(用鲨鱼卵作开口饲料),4月8日存活的10万尾鳗鲡仔鱼体长达8毫米,有趋光反应,4月下旬存活的仔鱼约1万尾。这是该中心继2002年对亲鳗注射激素催熟产卵,孵化鳗苗成功后,第一次完全获得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成功。

日本科学家研究鳗鲡人工繁殖成功的消息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不小的震动。

鳗鲡鱼业资深人士刘兆钧介绍,1960年,日本开始进行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七十年代人工孵化鳗苗成功,但是鳗苗的存活期很短,更无法进行人工繁殖。几十年来从以各种鱼、虾、蟹、海蜇和蛋黄作饵料到1996年以液态鲨鱼卵作饵料,每日给饵五次,此后陆续解决了残饵、水质,水流、温度、盐度、光度等问题,使用圆形的水箱养殖初见成效。

珠江水产研究所谢骏研究员评价说,日本人工鳗苗在1999年养成为商品鳗,但有60%左右的畸形率。2010年,田中秀树等专家培育的第二代亲鳗孵化的鱼苗正常摄食、生长,理论上完成了鳗鲡鱼的全人工繁殖。他认为,这些实验理论上没有脱离鱼类繁育的常规理论,而在繁育技术上的主要成就是鳗鲡鱼苗开口饵料,采用鲨鱼卵及磷脂等,这次的成功主要是工程优化,每个技术环节都比较稳定、成功。

【中国鳗鲡苗繁殖指日可待】日本取得鳗鲡人工繁殖的成功,对国内外鳗鲡鱼的研究与产业会有什么影响呢?刘兆钧说,据业界消息,这次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还存在以下不足:1、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2、从孵化的幼鱼至白仔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3、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0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千日元(人民币几百元)。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要实现规模生产还需要10年左右。短期而言,鳗鲡人工繁殖成功对国内外的鳗鲡鱼产业界都没有实质影响。

谢骏、长江水产研究所柳凌等认为,日本科学家的成功也增加了国内研究人员的信心。谢骏说,获得相关研究信息后,将有助于国内研究,弥补鳗鲡鱼产业链缺失的种苗环节。而鳗苗的规模化生产可能影响未来市场格局。但他也赞同刘兆钧的观点目前该项技术存在不足,应用还需时间。

【中国鳗鲡养殖研究现状】据介绍,近年来国内研究鳗鲡鱼人工繁殖的科研机构,一是由珠江水产研究所牵头,中山大学等单位参与的项目团队,每年做几百条亲鱼的催熟实验;二是长江水产研究所柳凌研究员等人;三是由集美大学牵头,福建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参与。柳凌说,日本与我国都是从70年代开始鳗鲡鱼人工繁殖研究。鳗鲡鱼人工繁殖的关键是要获得柳叶鳗,现在日本成功人工繁殖鳗鲡鱼,而国内人工鳗苗存活不超二三十天。

谢骏说,国内研究落后除了因为鳗鲡鱼亲本质量下降外,政府对科研项目要求很快出成果,很难维持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科研队伍。田中秀树等人持续研究了一二十年,包括耗资巨大的去太平洋调查鳗鲡鱼繁殖习性、食性等,才有今日的成果。长江所柳凌也认同谢骏的说法。

评点国内研究时刘兆钧坦言,日本科学家研究鳗鲡鱼人工繁殖坚持做了几十年,而国内往往都无疾而终。近年来农业部渔业局拨出1700多万经费,用于鳗鲡专项研究,但其中只有少量用于人工繁殖,有些人做研究不过是作秀。

谢骏说,日本这次的成功,对国内科研界是很大的促进和鼓舞。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日本养的鳗鲡鱼90%是公鱼,前期要转化为母鱼,会影响后代体质、成活率;而国内养的鳗鲡鱼大多是母鱼,不用转性。国内鳗鲡鱼产业比较成熟、有竞争力,只要鳗鲡鱼人工繁殖在技术上成熟,产业化、规模化很容易。他表示,要整理好相关科研材料向政府反映,集中精力和资源研究。

柳凌认为,接下来国内研究要做的工作大概是三个方面:1、完善催熟催产技术;2、产卵受精后,孵化到开口阶段,水体温度、盐度等调控;3、鱼苗开口,饲料搭配、鱼苗自身营养、饵料投喂设备和方式等。国内需要加大对鳗鲡鱼人工繁殖研究的投入,要有耐心和信心。

【小编点评】鳗鲡鱼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水产生物,它出生在海水中,却成长在淡水里,每年淡水湖中即将产卵的雌鳗,都会沿江口或河口进入大海中产卵,产卵结束后,它长久的回游旅行便宣告结束,这也就意味着雌鳗的死亡。而卵在海水中成苗后,则开始逆河进入淡水中成长,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雌鳗究竟在大海中的什么地方产卵。

还有很奇怪就是,到了鳗鲡鱼在海里繁殖完以后,它一定要溯河到海边的河口,溯河到淡水,这个非常多的鳗鲡鱼,溯河小苗,溯河到淡水,通过河流再进湖泊,这些鱼从哪儿来的。

采用卫星,采用雷达遥控,各种方法都做了,可是它最终到一定阶段,这条鱼就在荧屏里就消失了,就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所以鳗鲡这条鱼就在生物界里,增加它很多的神秘感。

那么越这样越奥秘,就越吸引了很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几代人,一代一代的接力棒,来寻找它的产卵场。

虽然有许多前辈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陈惠彬来说,几乎一切还得从头开始。

这个课题在他们也知道,绝不是两年、三年、十年、八年能搞,就得搞一个中年、青年、中青年,如果再叫那些老先生,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时间有限了,这个课题不是一年两年能搞成的,所以他们就不约而同挑了我,我嘛,自己也是跃跃欲试的,非常想去承担这个课题,当时自己对这个课题的难度,完全知道,而且自己也有准备,这个课题我不可能像,搞得国家发明二等奖那个课题,那么快拿到成果。

世界上每年鳗鲡鱼的消费量巨大,被称为水中人参,它富含DHA,维生素E及胶原蛋白。日本是鳗鲡鱼消费大国,由于存在着巨大市场,因此,天然鳗苗身份贵如黄金。

每年到了鳗苗成熟季节,在中国长江口都有大量的渔民来捕捞鳗苗,甚至因此发生过流血冲突。由于无节制大量捕捞,鳗苗的数量急剧减少,在五、六十年代,一艘渔船每天可能捕捞几公斤,而现在只能捕到几百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鳗鲡鱼人工养殖,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单鳗鲡鱼人工方法的你整理了《鳗鲡鱼人工养殖技术》一文。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花蟹人工养殖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人工散养鸭”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0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