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场建设

甲鱼养殖场需要建设4个池子,分别是亲甲鱼池、成甲鱼池、幼甲鱼池、稚甲鱼池。建池可以选择安静的地方,地势高一些,亲甲鱼池需要建设产卵房,稚甲鱼池建在室内的话,水深应达到40cm,面积为50㎡,室外建池需要水深达到30cm,面积为80㎡。

1、亲代甲鱼池

亲代甲鱼池需要建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并且对地势的要求要稍微的高一些,最好是选择在坐北朝南的方向为最好。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在产卵的地方砌沙堆,数量差不多在5个左右即可,厚度的话,可以在20厘米的样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它的产卵场建设在产卵房里面,这个面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但是房顶最好是选择玻璃的。产卵池里面需要留小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方便甲鱼的进出。

2、成年甲鱼池

这个甲鱼池其实在建设的时候,和亲代甲鱼池是差不多的,但是它不需要产卵,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将产卵场去掉就可以了。

3、幼年甲鱼池

其实这个在建设的时候,原则上和上面的两者是一样的,不过在建设幼年甲鱼池的时候,可以在面积上稍微小一些,这样也能节约成本。

4、稚甲鱼池

稚甲鱼池在建设的时候,可以选择室内水泥池或者是室外水泥池。室内的话,建设的面积差不多在50平方米的样子,水的深度需要在40厘米左右,池子的话,可以稍微高一些,在9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它的池底,可以铺上一些沙土,然后需要建设一些供休息的地方,面积大小视情况而定。室外的话,面积可以稍微大一些,在80平方米的样子,水深可以浅一些,在30厘米的样子即可,池子的话,稍微高一些,一米左右即可,休息面积要稍微小一些,比例为1:10的样子。

在选择养殖场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来养殖,甲鱼喜欢晒太阳,这样会更利于它的生长。并且周围最好是比较安静,毕竟甲鱼是怕生活在吵闹的地方的。然后附近有干净水源,水质要好,这样需要换水的话,也会比较方便一些。还需要有丰富的饵料,因为甲鱼喜欢吃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相关推荐

俄罗斯鲟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为了发展鲟鱼养殖,充分利用鲟鱼这一宝贵物种资源,及较高的经济价值优势,建立现代化人工养鲟场是可行的。拟建鲟鱼养殖场要有长远规划,并考虑是否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不应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鲟鱼场址的选择

对拟建鲟鱼人工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水源水质

水量充沛、水质未受污染的水源是选择鲟鱼养殖场场址最基本的条件。良好的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泉水及地下井水均可作为鲟鱼养殖用水。鲟鱼养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丰富在6毫克/升以上。以水量丰富且能自动流入鱼池为佳,水源的水温也是鱼场选择场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北方需考虑冬季提升水温问题。温泉水或温流水水源水温不宜超过26℃,超过26℃水温并低于28℃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鲟鱼的生长。尽管鲟鱼是一种广温性鱼类,但其在水温18~24℃间有一良好的生长速度。尤其是在苗种培育阶段,水温对其很重要,太低(<13℃)或太高(>26℃)均影响鲟鱼正常生长发育。

2.交通运输

鱼场场地应先选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交通方便,有利于鲟鱼苗种、商品鱼及饲料的运输。

3.利用已兴建的养殖场

国内有许多空闲虹鳟养殖场和鳗鱼养殖场等,其中大多数是工厂化养殖场,设备齐全,用来发展鲟鱼养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综合因素

鱼场地处经济中心(附近)或距鲟鱼销售市场距离近而且鱼场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均是建场选址的重要指标。依靠水库、湖泊可发展鲟鱼网箱养殖。

二、鲟鱼养殖场建场规划与建设

1.鲟鱼养殖场规划

拟建一鲟鱼养殖场,需建苗种培育车间,鲟鱼养殖车间,饵料培育池,饲料生产车间,有必要可建蓄水塔、净化处理蓄水池,还要准备兴建后备亲鱼培育池。

2.鱼池系统

鲟鱼养殖池分苗种培育池、商品鱼养殖池和亲鱼培育池。

(1)苗种培育池

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其结构有水泥混凝土构造和玻璃钢制两种,面积一般为3~6平方米,可注水深0.8米,水位可控制。以喷淋注水和溢排水为好。

鲟鱼苗种阶段要求池壁光滑,因而水泥池应进行压光处理或贴瓷砖。

(2)商品鲟鱼养殖池

工厂化鲟鱼商品鱼养殖池一般为水泥池,以长方形为多,面积为20~40平方米,池底呈坡降。高处一端有注水口,低处有排水口。

(3)附属设备

增氧设施是鲟鱼养殖池最主要的附属设备,一般采用空气压缩机充气增氧,池内投放若干散气石,使空气在水体中均匀散发出去以达到增氧的目的。

另外一个附属设备,就是遮光设施。鲟鱼为底层鱼类,视觉较差依靠触、臭觉进行捕食,对光线有较强的趋避性,趋弱光、避强光,强烈的光线影响其摄食活动。

3.水质净化处理池

目前有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但价格昂贵。生产上一般采取曝气、沉淀、生物过滤等方式净化水质,以达到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1)曝气池

鱼池排出的水流入曝气池,经过压缩空气曝气法或机械喷淋曝气法,进行水体气体交换,使水体增加氧量,氧化有机质。一般曝气池深度为1.5~4米,池面积根据养鱼用水量大小或流量大小而定。

(2)沉淀池

沉淀池要求能够使有机碎屑或颗粒尽可能多地沉淀下来,并使已沉淀的物质不致被水流冲起。一般采用底部进水,上渔排的方式。水池长与宽比例为4,深度为2~3米。沉降区底有排污管,污物在底部直接排出池外。

(3)生物滤池

利用生物滤池内的生物膜过滤池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滤池排出的净水经水泵提到养鱼蓄水池(塔)循环使用。在生物滤池底部也配有排污口,定期排出沉淀污物。

4.后备亲鱼培育池

后备亲鱼培育他选用可流水的池塘,池面积2公顷为宜,水深应在2.5米。池底以沙石底为宜。

5.水温控制车间

水温控制车间具有调节水温的功能。该车间有升温和制冷设备,当养鱼用水水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鲟鱼生长时,使水经过水温控制车间进行水温的调整。

6.饵料生产车间

在养殖场修建人工配合饲料生产车间和水蚤、水蚯蚓等活饵培育池。

7.管理

对鲟鱼养殖实行监控和记录簿制度。对每日的水质、水温、鱼活动摄食等情况进行监控并记录。

甲鱼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



1、养鳖场的选择
(1)避风向阳无噪音干扰:鳖是肺呼吸,需间断性地浮出水而呼吸空气,如噪音大,鳖因胆小而不能进行日光浴,长期匿居水底泥土中,鳖体会附着苔及其病菌,感染疾病。同时噪音对鳖的中枢神经刺激很大,会造成大脑皮层兴奋及抑制的平衡失调,新陈代谢规律打乱,心脏机能、消化机能、生殖机能都会受到影响。
(2)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鳖池的水源切忌含氨和被污染的水流入,池水要求新鲜、流动、温暖。一般江河、池沼、湖泊、水库水都可作为养鳖水源。如果夏季气温高,为防止污染水质,可定期更换新水。理想的养鳖场对水源的要求应该是灌得进排得出。
(3)饵料丰富:供应方便鳖对饵料要求比较严格,特别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饵料。因此,养殖场最好选择在肉联厂、饭店附进。饵料房要专用,不能与化肥、农药及其它用房合一。
2、养鳖场的设计:各龄鳖所需饵料不同,它们所需的水温、水质也较特殊,加之鳖性凶猛,相互争食,好斗,所以必须分级饲养。建造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稚鳖池。此外,还应建立病鳖隔离池。
(1)亲鳖池:亲鳖产卵需要稳定、安静,因此,亲鳖池应在灌排方便、地势稍高、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方修建。鳖池面积大小因地制宜,座北朝南、向阳避风,产卵场地在墙内设砂堆3~5个,厚20厘米左右,砂堆大小根据放养数量定。产卵场附近要长一些杂草或高杆叶茂作物,为亲鳖产卵提供良好的两栖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将产卵场围建在产卵房内,面积5平方米,高1.5米,玻璃房顶。产卵场靠池水面一侧留一小洞口作进出口。产卵房后墙开一小门,人可以自由进入房内管理。
(2)成鳖池:成鳖池除产卵场外,其余设施和原理和亲鳖池相同。
(3)幼鳖池:经过越冬后的稚鳖进入幼鳖生长期,幼鳖池和成鳖池基本相同,面积略小于成鳖池。
(4)稚鳖池:刚出壳的稚鳖因内部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对饵料要求比较高,若无适宜的稚鳖池和科学的管理措施,会造成越冬期间稚鳖伤亡。稚鳖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室内水泥池,面积为10~50平方米,池深60~80厘米,水深20~40厘米,底砂层厚15~20厘米,休息台面积比例为1:6,要求通风透光;另一种是室外水泥池或土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40~60厘米,底砂层厚20~30厘米,休息台面积比例为1:10,要求向阳避风。

蜈蚣养殖场的设计和建设方法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1.室外养殖场的建设

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1)蜈蚣养殖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蜈蚣养殖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_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

平原地区建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场地,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可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2)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

蜈蚣养殖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栅组成。

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图一5)。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4米,地下部分0.6米。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人缝中。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道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一方面是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排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简,盖成半坡形的(图6)。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予0℃。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

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2.蜈蚣养殖场配套设施的建设

(1)饲料昆虫饲养区(室)

养蜈蚣和养蝎子一样,首先要解决饲料昆虫。饲料昆虫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灯诱捕,另一方面是饲养,两方面都不可偏废。夏季晴天的晚上,可以在田野架起灯光诱捕昆虫,方法简单实用,诱捕的昆虫多种多样,给蜈蚣作饲料,营养全价,有利于蜈蚣从饲料中获得丰富的营养。更主要的还是靠蜈蚣养殖场自已饲养饲料昆虫。这样,饲料来源比较稳定,不管刮风下雨或昆虫少的季节,都保证有饲料供应。所以,正规的蜈蚣养殖场都应该有自己的饲料虫饲养区(室)。

为了饲养方便,饲料虫培育区(室)应建在饲养区附近,根据各种饲料昆虫的生活习性,建设培育室,进行大量培养。关于不同昆虫的饲养方法,在饲料开发部分介绍。

(2)管理人员生活区

一个上规模的蜈蚣养殖场要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工人,必须要建办公室、技术室、防疫室、工具室、仓库等,还要有工人宿舍、职工食堂等附属用房。组成工作、生活区。

(3)蜈蚣加工室

大型蜈蚣养殖场都要有自己的加工室,以便对大量的成体蜈蚣进行加工,形成商品。加工室应建有水池、配有灶、煮锅及各种必备的容器、机械等。还要有相应的干燥室、包装室、仓库等。

(4)其他设施

大型蜈蚣养殖场必须配备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及其他必备的设施。

怎么建蜈蚣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1.室外饲养场的建设

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1)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_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农村致富经网//

平原地区建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场地,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可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2)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

饲养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栅组成。

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图一5)。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4米,地下部分0.6米。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人缝中。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道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一方面是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排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简,盖成半坡形的(图6)。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予0℃。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

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特种野猪养殖场建设与投资效益分析


目前,猪肉消费正朝着低脂肪、高蛋白、高瘦肉型方向发展。特种野猪(又称杂交野猪),是选用发育良好的纯种野公猪与优良家猪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它既改变了纯种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难饲养、肉膻的缺点,又保留了野猪瘦肉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和家猪繁殖力强等优势。在当今家猪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情况下,特种野猪正是养家猪转产最好的品种选择。

我国特种野猪需求量高达470万头,而市场年供应量不足80万头。由于市场紧俏,2006年比2005年野猪市价又上升10%,在广东、北京每千克为40元,在上海每千克为48~56元,出口每千克为60元,南宁的野猪每千克毛重为28~30元。预计未来10年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投资1.9万元,在果园、山坡林地或水库边、塘边兴建一个小型生态猪场,农村1~2个劳动力完全手工操作,饲养1公4母5头种野猪,自繁自养,1年出栏特种商品野猪72头,年纯收入7.76万元。以下是特种野猪场建设与投资效益分析。

(一)野猪养殖场猪场建设

饲养1公4母5头种野猪和36头商品野猪的小型猪场,可在果园、山坡林地或水库边、塘边搭盖简易猪舍,实行半圈半放牧饲养。可用旧房改建成猪舍,也可新建。猪舍要求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小型野猪场需建种猪舍、商品肉猪舍、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和宿舍。

1.种猪舍:

采用地面圈养,可利用普通闲置房改建,也可新建。新建种猪舍砖石棉瓦结构5间,按每间6平方米室内面积和9平方米室外活动场设计,要求公、母猪单间饲养。其中公猪舍1间,围栏和室外活动场围墙高1.5米;母猪舍4间,围栏和室外活动场围墙高1.2米。若利用旧房改建猪舍,则窗户面积应比普通住房的加大1倍,或改成半墙敞棚式结构。

2.商品野猪舍:

砖石棉瓦结构4间,按每间12平方米室内面积和18平方米室外活动场设计,活动场围墙高1.2米。

3.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和宿舍:

共4间,每间10平方米,砖石棉瓦结构。

(二)野猪养殖场办场投资概算(2008年数据)

1.猪场建设投资共9840元。

(1)公猪舍:砖石棉瓦结构1间6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共480元。

(2)母猪舍:砖石棉瓦结构4问共24平方米,每平方米70元,共1680元。

(3)商品野猪舍:砖石棉瓦结构4间共48平方米,每平方米60元,共2880元。

(4)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3间共30平方米,每平方米60元,共1800元。

(5)猪场配套设施:

小型饲料粉碎机1台约400元;电动机1台400元;小型饲料手推车1辆约200元;饲料生产用具400元;围活动场的材料800元。共2200元。

(6)简易宿舍:1间,800元。

2.引种费:

野公猪1头1500元;本地良种预备母猪4头,每头体重20千克共80千克,每千克20元,共1600元。合计3100元。

3.水电、工具、防疫和消毒药品共1000元。

4.饲料周转金2500元。

5.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4项的总和15%)共2466元。

以上1~5项合计1.89万元,投资概算取1.9万元。

(三)野猪养殖场经济效益分析(2008年数据仅供参考)

1.全年卖猪收入:

特种野猪出生至6月龄平均每头体重75千克时出售,按最低市价每千克22元计算,72头商品野猪共收人11.88万元。

2.饲养成本支出:

①4头母猪,每头年产2胎,每胎成活9头,共72头。采用生态节粮养殖,补喂人工育虫活体饲料和矿物添加剂,投入商品精饲料很少。自配饲料每千克1.8元。商品肉猪每头体重75千克,72头商品野猪共5400千克//,料肉比按3:1计算,共开支饲料费2.916万元;5头种猪全年饲料4562.5千克,共开支8212.5元;另外,每头仔猪加喂10元乳猪料,共开支720元。饲料费共3.809万元。②活体饲料生产费800元。

③水电1200元。

④工具300元。

⑤防疫和消毒药品共800元。合计支出4.12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可盈利7.76万元。

(四)野猪养殖场办场经营提示

要获得上述经济效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选好野猪品种。必须引进含纯种野猪血缘75%的特种野公猪,确保杂交商品野猪优质优价。

2.繁殖与饲养技术过关,商品野猪6月龄平均每头体重75千克,自配饲料每千克成本控制在1.8元以下。

3.按时出栏并尽量减少销售中间环节。若是卖给猪贩子,利润要减少1/3~1/2。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3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