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警卫员李连庆离休返乡带领村民致富甘当“牛司令”造福乡里

“铛、铛、铛……”广东高要市禄步镇荷路村洒满晚霞的江畔,一位白发老人举起扳手,敲击铁栏,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召唤。随之而来,牛群慢慢向牛栏聚拢。

这位83岁老人名叫李连庆。63年前,他怀着报国之志从军,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一干就是19年。毛主席逝世后,又担任叶剑英元帅卫士长达10年之久。

2008年春节,儿时玩伴到北京叙旧,离休多年的李连庆萌生回老家做点事情的念头。

荷路村97户人家,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留守不足百人,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口垃圾成堆,巷道泥泞不堪……李连庆回到老家,心情既激动又有些黯然。

在李连庆带动下,荷路村渐渐有了变化:全村集中排污,道路不再坑坑洼洼,沟渠的水变清了。李连庆和几名德高望重的村民商议制定村规民约,村中禁赌立竿见影。荷路村成了“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李连庆又带头创办现代化养牛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牛司令”。有一次,女儿李艳来农场探望老父,泪流满面地问老人:“放着北京大房子不住,来这里受罪,您这是何苦?”“回山区办牛场,别人看起来是苦一些,可对我来说吃苦就是享福。你看看,我身体比在北京还要好!”李连庆对女儿说。

靠李连庆带动,十里八乡出现了几十户养牛专业户。眼下,李连庆正计划向有关部门递交商标申请书,将牛肉做成品牌,推向市场。

相关推荐

罗贵云养殖甲鱼带领村民致富


技术员在育苗房内挑选有问题的甲鱼卵

中午12时,笔者一行冒着似火的骄阳赶往双凤镇塘湾村,目的只为一睹甲鱼在塘边晒背的风景。

一到甲鱼基地,笔者便见到一位皮肤黝黑、面容干瘦、干事果敢的男主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罗贵云。当笔者一行说明来意,老罗便带大家来到了种鱼池。透过门缝我们惊喜的看见一大群甲鱼正在塘边悠闲的沐着阳光浴。大家迫不及待的叫老罗打开房门,呵,好家伙,一群刚还整齐划一排在岸边的鱼兵,一溜烟的潜入了水中。

老罗说:这些家伙警惕得很,没人的时候他们悠闲得很,只要一听见开门的声音就会立马跑入水中,你莫看它们警惕,但是它们却没有天敌哦!最怕的就是生病,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甲鱼就很好养。

在老罗的陪同下,大家一起参观了他的甲鱼育苗房,只见几十只育种箱内,一枚枚甲鱼卵想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老罗告诉笔者,他现在养了500只种甲鱼,这种子甲鱼每年要产4次卵,每只每次产卵10多枚到30枚不等。目前,他的甲鱼已经进入第二季产卵期,第一批小甲鱼1000多只已经投放到养鱼池中,每只已经有3到4两重了。现正在产房中孵化的有7000多枚甲鱼卵,预计今年年底,甲鱼苗将达到10000只以上。

当笔者一行来到幼苗池,远远的看见一只只小黑点贴在岸边,饲养员告诉大家,那就是刚下塘才一个多月的幼甲鱼,大只的足足有4两了。

老罗说:我目前养甲鱼,主要是探索仿野生饲养,不喂任何饲料和添加剂,主食为鱼、猪血、猪肺及水中的微生物,这样养殖虽然成本高、见效慢,但甲鱼的品质好,一旦出产,价钱也高。因为,现在大家追求的就是一个健康生活的理念,只要我们的甲鱼品质好,就不怕没人来买。

当笔者询问他经后的打算时,罗贵云说:我目前有6个梯形的甲鱼池,总面积也不过200亩,要说三年内还没问题,但到了后年我的种苗将超过30000只,我一个人饲养起来就有点困难了。我是这么想的:三年之后,我的甲鱼也开始见效益了,周边的村民看到也有信心了,我准备动员他们一起来饲养,我给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他们养出来的甲鱼我负责收购,这样既降低了他们养殖的风险,也为大家增添了收入。我还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大家抗风险的能力,带领全村人致富,让我们这个山弯弯变成名副其实的甲鱼村、富裕村。

山西武加元:“土专家”带领村民养猪致富的故事


在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曹生村,只要一提起村委会主任武加元,村民们总会自豪地说:他是我们村有名的养殖户,也是我们走向富裕的领路人。
虽然是村委会主任,可村民们在称呼武加元时,更喜欢叫他专家。近日,笔者带着好奇心来到了武加元的家。
武加元今年49岁,初见笔者一脸的紧张,当说起村民送他专家称号时,这位管辖着一千多户村民的村委会主任满脸通红,笑呵呵地说:这是大家在跟我开玩笑,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周到。
武加元是曹生村乃至广胜寺镇最大的肉猪养殖专业户,养殖规模近千头,他着重培育优良母猪,这意味着随时可以将自己的养殖规模扩大。
我养猪已经有十来年时间,2003年以前,我只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工,后来借钱开办养殖场,一开始就赔了个精光。武加元说。
他刚开始养猪时,先后遇上非典和畜禽病流行,血本无归,借的钱还不了,房子也差点抵押了。
初战失败,但武加元并没有放弃养殖。他重新考察市场,还跑到县城参加了科技养猪培训班,然后带着学到的新本领回到了曹生村,开始新一轮的征战。养猪不能乱养,喂猪、清便、选崽,这些都需要科学知识,很多养殖户只知道猪吃饱了就能长膘,却不知道一些微小的病菌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几十头猪全部置于死地。武加元说。
第二次创业,他在科技方面增加了投资,引进了新品种,盖了新猪舍,从十几头养起,慢慢发展,直到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户。
自己富裕了,武加元开始思考如何将大家带动起来,但要想让农民拿出几万、十几万块钱出来搞养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猪后来卖到了河南,可每次河南的厂商都抱怨说我的猪太少,如果我们村能再多一些养殖户就好了。武加元说。
市场是现成的,有了厂商的保证,他开始说服村民养猪,但如同自己当初预料的,很多人都拒绝了。
我后来在村里开办了几期养殖学习班,邀请村里有能力搞养殖的人过来听课,()还将厂商领到他们中间,告诉村民们外面的市场很大,如果把养殖搞好,一定会有好的收益。武加元说。
经过耐心说服,村里终于站出来几个人愿意搞养殖,于是,武加元对这几个人进行了全方位地帮助:饲料无偿供给、指导疫苗注射、设计猪舍轮廓。一番辛苦过后,村民看到了希望,大家约定向武加元看齐,来年扩大养殖,一起致富。
武加元带领村民养猪致富的行动被曹生村村民看到眼里,记在心间,大家推选他担任村委会主任。他说:我不太爱说话,没有什么大魄力,可大家还是将我推到了村委会主任这个位置上。我知道村民的意思,是希望我继续带领大家致富。
在他的带动下,曹生村目前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养殖专业户,武加元决心带领更多的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把曹生村建成一个具有每年万头生猪出栏能力的规模养殖村。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陈木珠创办养猪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水果野猪致富



1月10日一大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奎四村的陈贵珍就来到陈木珠的野猪养殖场。她加入了陈木珠组织的奎峰野猪养殖合作社,在这里看上了3只野猪仔,此行是来付钱的。

俺就是咱合作社的技术员,猪有个疫病的时候找我。陈贵珍临走时,陈木珠的话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陈木珠可不是说大话,今年67岁的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野猪养殖户,有一手过硬的野猪养殖技术。

2009年参加完农民创业培训班,陈木珠便开始养殖野猪。这次培训,不光给他带来了野猪养殖技术,还带来了新的养殖理念。

他坚持有机养殖,不给猪打针、喂药,野猪除了正餐外,每天还加一顿以南瓜、大青叶为主的水果餐,使野猪精神气十足。这样的养殖模式,让陈木珠的水果野猪声名远播,野猪肉供不应求。

2010年,先富起来的陈木珠创办了合作社,带领附近农民养殖野猪。他为入社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营销支持,陈贵珍就是今年刚刚加入合作社中的一员。目前,合作社农户达到26户,野猪存栏量800余头,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陈木珠的事例在淄川区颇具代表性。目前,淄川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有249家,其中170余位合作社的带头人免费参加过区里的农民培训班,为1.6万余名合作社员提供技术、营销服务,把他们带上了致富路。

小小胚胎蛋年赚几百万 高唐农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鸡蛋,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提起鸡蛋我们首先想到食用,但是小小鸡蛋却蕴藏着大学问,家住高唐县姜店镇前屯村的杨海亮,通过与制药厂联姻,把胚胎蛋送进了制药厂生产疫苗,在为当地养鸡户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自己的鸡蛋生意也实现了凤凰涅槃。

小小胚胎蛋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是爱读书的杨海亮从书中汲取而来,2007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在读书时,偶然发现疫苗这个产业,以后通过多方考察,他了解到胚胎蛋可以用来提取禽流感疫苗,并且论个卖,发展前景非常好。于是,他认真钻研胚胎蛋受精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2008年,他与妻子从小做起,第一批5000枚种蛋发出,让他俩捞得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胚胎蛋鸡养殖户越来越多,杨海亮收购的胚胎蛋也越来越多,平均一枚给养殖户增值2毛,本着吃亏是福的他,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他一年平均出售1亿枚胚胎蛋。并且还自己上了36台孵化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40多名工人几乎都是周边村子的村民,普通擦蛋工的工资都达到两千多,极大的带动了村民致富。

杨海亮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养殖量比较多比较密集,所以说我们收蛋也比较方便,给药厂提供保质保量的种蛋,主要是做人用苗和流感苗、禽流感苗。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广,以后能带动很多闲杂妇女,很多养鸡户也能致富,一年给养鸡户创造的收入也不少。”

王少文:村民致富路上的“领头牛”


3月18日,中午时分,阳光热辣。

天等县龙茗镇三北村那造屯的赵宣敏依然在为扩建养牛场忙碌着。

稍稍缓了缓手中的活计,赵宣敏说,“建好后,打算再引进20头牛。有他的带领,我们对发家致富充满了信心。”

赵宣敏口中的“他”,指的是三北村那造屯致富能手、三北村北泥湾生态养殖场场主王少文。

记者见到王少文时,他正在牛舍旁例行查看牛的进食情况。

谈起关于牛的话题,健谈的王少文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多年前,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王少文也像家乡其他年轻人一样,背上简单的行囊,告别家乡,来到了繁华广州,加入了打工一族。凭着吃苦耐劳,王少文在厂里学到了精湛的技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担任管理工作。2010年,他已从最初的车间工变成了办公室“白领”,年薪十几万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少文发现近年来牛肉市场行情特别好,牛肉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于是,他多次到山东、山西等地考察学习,且更加坚信这是一个创业的好项目。

于是,王少文毅然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着手肉牛养殖的事宜。

“春季,牛容易拉肚子,要注意在饲料中拌入适当的糖和盐;夏季,要注意清除附着在牛身上的寄生虫……”经过近两年的摸索,王少文熟练掌握了一套“养牛真经”。

王少文还实行科学管理,做到定槽位、定牛只、定饲料种类、定饲喂和饮水时间、定管理日程。同时,还根据牛只增重情况,调整日粮配方和饲喂量。

王少文给记者算了一笔“牛账”:从引进3个月龄大约250斤的牛开始,喂养6个月后增到1000斤左右,就可出栏。2014年共存栏108头,岀栏近100头,主要销往广东、湛江、海南等地,总收入约180万元。

“前几天刚出栏一批30头,目前还存栏30多头。现在,我们正在联系,准备再引进一批。”王少文说。

目前,三北村北泥湾生态养殖场被确定为天等县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王少文也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农技推广补助示范县科技示范户”称号。

那造屯共有150多户,380多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甘蔗、辣椒、芋头、生姜等。近两年来,全屯人均收入仅4800多元。

致富不忘众乡亲。看到乡亲们生活水平还不高,王少文决定带领乡亲们一起养牛,共同发家致富。

“面对缺钱又缺技术的村民,王少文很慷慨。没技术,他免费培训,并积极上门帮忙解决各类难题;没钱,他提供启动资金,甚至同意村民赊养。”谈及王少文,那造屯村民黄建福赞不绝口。

黄建福之前生活困难,去年,他从王少文处赊养了18头牛,年底出售了,盈利一万多元。

赵宣敏去年养了10头,今年春节前卖了5头。目前,他正在扩建牛舍,打算增加引进20头。

为了增强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在王少文的争取下,三北村北泥湾生态养殖场通过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并逐步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销售”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规模化、规范化养殖。

那造屯由最初的2户养殖到现在的30多户一起养殖,渐渐形成了规模。目前,全屯共存栏300多头牛。

“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引进适合圈养的波尔黑山羊,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现在,已经有10多户群众有这个意向了。”王少文充满信心地说。

贾里海返乡养鸡带动乡邻致富


利用山地放养不仅成本低,而且鸡肉和鸡蛋的质量好,销售供不应求。在石楼乡租了60亩荒山林地扩大养鸡规模,加上桃园乡的养鸡场,有近100亩,年出栏达到2.5万只,收入30多万元。11月13日,嘉陵区石楼乡二灵山村的养鸡大户贾里海高兴地说。

贾里海不仅是养鸡能手,而且懂经营、会管理。每天,他都要张罗养鸡场的大小事情,建鸡舍、买饲料、联系商家当问及他做这些累不累时,他笑着说:看着养鸡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邻腰包鼓起来,累点也值得。

2011年,在深圳打工的贾里海放弃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工作,返乡回家,在嘉陵区桃园乡修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雏鸡室,从安徽淮南买来3000多只雏鸡,开始了养鸡生涯。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养鸡场第一年出栏了1.5万只鸡,收入近20万元。

捞到第一桶金的贾里海有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群众致富的念头。2012年4月,他在妻子的老家石楼乡租用60多亩荒山林地做养殖场。

为了保证鸡种的纯度,降低感染瘟疫的风险,贾里海不走自繁自养的道路,他每月定期从安徽引进3000多只雏鸡,自己养一个月后,拿出1000只,以每只10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养殖户,剩下的2000只自己养。

有很多乡邻看到我养鸡有赚头,养鸡的积极性高涨,却苦于没有养殖经验,不敢贸然行动。贾里海告诉记者,当我了解到乡邻的想法后,对愿意养鸡的,我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在贾里海的带动下,石楼和桃园的养殖户以滚雪球的速度增长,到现在已经达到300多户。

二灵山村村民韩国平因脚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他的妻子离家出走已有好几年,至今杳无音讯。没有经济收入的他找到了贾里海。

我每个月花1000多元从贾里海手里拿100多只雏鸡,4个月出栏,我以每只近70元的价格零售,除去成本,一只鸡要赚30多元,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韩国平告诉记者:这样,我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接下来,我要在市区建立直营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谈到将来的计划,贾海里说:争取在两年内注册品牌,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4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