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活框饲养技术1:蜂具蜂箱设备

相关知识:

活框蜂箱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活框饲养蜂箱的原则:坚固耐用;适宜蜜蜂生活;便于生产管理。
①箱身内围尺寸
蜂箱内高=巢框总高度+框上、下蜂路=315+10+10=335毫米
蜂箱内长巢框外长(巢脾的宽度+左右侧梁厚度)+两侧蜂路=300+10+10=320毫米
蜂箱内宽:根据生产需要,设定箱内可放置10张巢脾,因此,其内宽=巢框宽度10+蜂路11+隔板厚=2710+811+12=370毫米
②箱身外围尺寸
蜂箱外高=蜂箱内高+底板厚度=335+15=350毫米
蜂箱外长=蜂箱内长+两侧板厚度=320+20+20=360毫米
蜂箱外宽=蜂箱内宽+两侧板厚度=370+10+10=390毫米
③箱底
底板宽度=蜂箱外宽=390毫米
底板长度=蜂箱外长+箱前起落板=360+20=380毫米
④隔王板
为避免蜜蜂造脾,减少蜂群警戒面,有利于保温,生产时便于繁殖区与生产区的隔离,因此,在蜂箱中间设置一块隔王板或隔王栅。长320毫米,高335毫米,厚12毫米。
⑤隔板
尺寸同巢框。
⑥副盖
长360毫米,宽390毫米,厚10毫米。
⑦箱盖
外围尺寸:长400毫米,宽440毫米,高90毫米。
蜂箱选用杉木为材料,板间无缝隙,四角用凹凸形拼接,在蜂箱前、后壁外侧中央挖取箱耳一对。

相关阅读

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


在高温天气用关巢门的办法运输中蜂,蜂箱内外的空气不流通,即使在中蜂蜂箱的前壁和后壁各开一个相互对称的纱窗,在运蜂途中箱内的工蜂会挤爬在纱窗上,完全堵住箱内外空气的流通。性情暴烈的工蜂因此在箱内吵闹,吵闹时工蜂的呼吸加快,消耗的氧气也多,越闹氧气越少,巢温也随之提高。导致中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箱内的工蜂非机械性损伤,寿命大大缩短,幼虫得不到正常哺育,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容易引发烂子病,群势特别强的中蜂甚至全群死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我们于2012 年自发组织成立中蜂开巢运蜂技术攻关小组,自费开展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决心冲破中蜂不适宜开巢门运蜂的禁区,探索出适宜中蜂使用的全新开巢门运蜂技术。现将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时间
2012 年5 月至2013 年6 月29 日。
二、试验蜂群
试验蜂群都是用意蜂标准蜂箱饲养的中蜂。
三、试验方法与经过
1. 探索中蜂开巢运蜂技术的经过

第一次探索试验是在2012 年5 月14 日晚上,使用的运蜂车辆是日常使用的电动摩托车(以下简称电摩)。白天,对当晚参加探索试验的3 群中蜂,用通常蜂群转场启运前用蜂箱前后壁上的铁钉钉固巢脾,天黑后,没有关闭,也没有缩小或扩大参试蜂群的巢门。没有照搬西方蜜蜂开巢门运蜂前,对蜂群巢门大量喷烟和适量喷水的办法,在参试中蜂装车前没有对其巢门喷水,直接将参试的①号中蜂群搬到电摩座位后面的行李架上,巢门向右侧,用绳子捆绑固定。在开车前,攻关小组组长涂坚向电摩驾驶员和攻关小组所有成员宣布了运蜂应急预案,在行车途中如果发现参试中蜂群的工蜂大量涌出箱外或其他异常情况及电摩驾驶员被蜇伤,应立即向组长报告,并将运蜂电摩停至公路右侧,运蜂电摩在行驶途中凡遇到损坏严重的水泥公路应适当减速,人为造成运蜂电摩和行李架上的参试中蜂有较强烈震动,又不至于电摩震动得跳起来,以保证电摩和驾驶员的安全。运蜂电摩行驶完颠簸路进入正常水泥路面后,应继续行驶1~2 分钟后,观察参试中蜂群在受到较强烈震动巢门前工蜂的活动情况。小组成员分乘3 辆电摩紧跟在运蜂电摩的右侧和后面,坐在电摩后座上的成员,每人手握一个手电筒,每隔2~3 分钟用闪亮的方法,查看参试中蜂的巢门及其附近工蜂的活动情况。这一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是在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至高湖村的乡村水泥公路上进行。运蜂电摩行驶了大约4 公里就原路返回出发地龙潭镇。经观察,在第一次探索运蜂试验中,捆绑在电摩行李架上的①号中蜂群,虽然没有关闭巢门,但是在电摩运蜂往返行驶的8 公里,历时28 分钟中的运蜂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工蜂往箱外爬或飞行,就是在运蜂电摩经过的损坏严重的水泥公路造成比较强烈震动后,虽然有几只工蜂爬到巢门口,但是运蜂电摩车平坦的水泥公路行驶了几分钟后,这几只工蜂又返回了巢内。蜂箱外面和运蜂电摩上没有一只中蜂。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运蜂电摩分别行驶了12 公里和18 公里,行车路线仍然是在龙潭镇至高湖村的水泥乡村公路上。在这二次试验中,参试的②号和③号中蜂群的反应与第一次试验的①号中蜂群反应一样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2012 年5 月15 日,我们雇用了一部农用汽车,进行第四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白天,对参加探索试验的68 群中蜂按常规完成了运蜂前的巢脾固定工作。天黑后,在没有对参试蜂群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把参试中蜂群搬上汽车,蜂箱按照巢门朝前方的常规装车方法,摆放蜂箱及捆绑固定蜂箱。汽车以30 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在龙潭镇高湖村、梅口村的乡村水泥公路上往返行驶了60 公里,这一次用汽车进行的中蜂开巢门运蜂试验,与前3 次用电摩进行开巢运蜂试验的结果一样,参试中蜂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蜂箱和汽车上没有乱爬的工蜂,蜂群自始至终保持安静。

2012 年5 月28 日,我们利用攻关小组副组长、中蜂饲养大户熊细棍中蜂场318 群中蜂转场去宜丰县黄岗镇采夏季山花的机会,进行了第五次中蜂开巢门运蜂试验。这次试验用的是一辆车厢长达7.2 米的大汽车。这天的气温比前四次试验的时候气温要高一些,气象台天气预报温度为21~31℃,天黑后装车时的气温为 27℃,有少数很强的强群巢门前有乘凉的工蜂(作了记号),装车时我们象前四次试验一样,没有对参试中蜂喷烟喷水,直接将蜂群装车,装完车后,人站在汽车旁,可以听见车上中蜂群内发出的声音。这次试验从高安市村前乡斜桥村出发到宜丰县黄岗镇放蜂场地全程73 公里,据坐在汽车蜂箱上的3 名小组成员汇报,由于在行车对蜂箱与蜂箱之间或多或少有点凉风从其缝隙通过,强群巢门前的乘凉工蜂不仅没有爬到箱身或箱盖外,而且乘凉工蜂还慢慢爬进了箱内,这次运蜂行车途中,停车两次,供攻关小组观察车上参试中蜂群的情况,在中途和到达目的地时,车上开巢门运蜂的中蜂群的巢门前很少有乘凉工蜂。但是在卸车期间,由于时间长达2 小时多,装车前有乘凉蜂的中蜂群的巢门前的乘凉工蜂随着时间延长巢门前及其附近的乘凉工蜂渐渐增加。第二天,我们检查了作了记号的装车前有乘凉工蜂的蜂群,其蜂数未见减少。

在宜丰黄岗夏山花结束的6 月29 日,气温高达 26~36℃。熊细棍中蜂场,又采用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从宜丰黄岗转场去了铜古县棋坪乡采边荷枫,行程64 公里,这一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攻关小组没有去现场。事后,据熊细棍汇报,由于这天气温度太高,装车时绝大多数中蜂群巢门前及附近有乘凉工蜂,群势越强,乘凉工蜂越多。在行车途中停车查看和到达开始卸车时,绝大多数乘凉工蜂都已进入箱内,蜂箱外和车厢上很少有中蜂。

2012 年9 月10 日,熊细棍中蜂场又采用开巢门运蜂的办法转场去修水县采盐肤木花和柃,行程115 公里,也没有发现不良现象,效果很好。

2. 中蜂开巢门运蜂与关巢门运蜂的对比试验

2013 年5 月,我们利用熊细棍中蜂场去宜丰县黄岗镇采夏季山花的机会,进行了中蜂开巢门运蜂和关巢门运蜂效果的对比试验。5 月18~19 日,我们对该场的287 群中蜂全部进行了蜂量评估,并用随机抽号的方法,确定了其中的20 群中蜂为关巢门运蜂组,即对照组,其余的267 群中蜂为开巢门运蜂组,即试验组。5 月19 日晚上装车时,先装试验组的中蜂,最后装已关巢门组的20 群对照组的中蜂装在车厢顶部。到达场地卸车后,关巢门运蜂组和开巢门运蜂组的中蜂分别放在相距120 米左右的树林中。

结果与讨论

1. 通过2012 年的5 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和2013 年5 月19 日至6 月29 日的中蜂开巢门运蜂与关巢门运蜂的对比试验及熊细棍中蜂场和周边的一些中蜂场2013 年度2014 年对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应用,我们坚信高温季节中蜂在晚上实行开巢门运蜂是切实可行的,是安全的。中蜂在晚上开巢门运蜂可以在不增加投资和设施及劳动力的情况下,与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对比,在江西省宜丰县夏季山花期间,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34.9%。

2. 开巢门运蜂的中蜂比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在养蜂生产中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有以下原因,一是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在封闭的蜂箱内运输转场,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是不舒服的,同时关巢门前受到浓烟的刺激,工蜂发生长时间的吵闹,其工蜂寿命肯定是会缩短的,而开巢门运蜂的中蜂,不仅没有受浓烟的刺激,在车辆运蜂的过程中还有凉风和氧气经巢门进入箱内,工蜂生活在舒适而且可以自动活动的环境中,其寿命肯定不会缩短。二是关巢门运蜂的中蜂离脾,其幼虫得不到工蜂的正常哺育,孵化出的工蜂体质和采集能力下降,寿命也会缩短。至于关巢门运蜂的中蜂比开巢门运蜂的工蜂寿命缩短几天和关巢门运蜂的中蜂群哺育的工蜂的寿命问题,目前由于没有经费,无法做实验。

3. 在我们对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探索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中蜂晚上未关巢门的中蜂在没有受到浓烟的刺激的情况下,受到震动时,工蜂不仅不会飞出或爬出巢门外,在巢门外乘凉的工蜂还会自动进入蜂箱内。

4.如果需要转场去800 至1000 公里左右,天亮之前肯定到不了场地,天亮之后,中蜂见到阳光后,一定会有很多工蜂飞离蜂巢,造成损失。我们考虑可以用市场上卖的塑料纱窗缝一个罩可以将运蜂车的整个车厢和车上所有蜂箱蜂群罩住。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中蜂群内的工蜂对无家可归的中蜂不堵拦,不与之搏斗。根据这一现象推理,从开巢门运蜂的中蜂群内飞出的留在纱窗罩内的中蜂更应属于无家的中蜂。进蜂的中蜂群内的工蜂也不会去堵拦它们进箱。总的来说,个人认为中蜂不仅可以在晚上也可以在白天实行开巢门运蜂。当然只是推理,结果必须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检验。有关部门支持我们完成中蜂白天开巢门运蜂的试验,进一步完善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

中蜂 - 中华蜜蜂


来源或产地:

中华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我国,饲养已有3千多年历史。分布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及印度、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

形态特征:

中蜂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l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生物学特点: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善于逃避胡蜂和其他敌害的捕杀;比较耐寒,在气温9℃时仍能安全采集,能较好地利用各季蜜源。抗蜂螨力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应定地饲养;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盗性强,分蜂性强,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中蜂节省饲料,这一可贵的优良特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蛰居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中蜂结团紧密,越冬期内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结团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围,蜂团集中而紧密。消耗少量饲料,少量运动产生微热,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动,保持群体所需要的生存温度,这也是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族生命延续的生活习性。

中蜂泌蜡能力强,经常毁弃自己苦心营造的巢脾,而不厌其烦地重新泌蜡造脾。这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习性,能随时应付在环境突变、天敌入侵时,迁居后及时营造新居,只有具备这种特性,才能保持在万变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自己。客观上也起到精理蜂巢、减少细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虫的虫卵,保持群体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发育。能使蜂王始终在新巢房产卵,卵虫在宽大的巢房里发育成长,培育出健壮的新个体,具有优生优育的客观效应。

中蜂个体小,吻较短,采集力虽然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奋,抗寒能力较强,早出晚归,在9℃时就能正常采集活动,弥补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强,维持的群势比西蜂小,群体增长数量多,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生存机率大,这也是与生存斗争的另一种表现。

中蜂定向力较差,容易迷巢,这种习性是和长期在广阔的野外生活、群体间距大、接触机会少有关。这一习性对人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产卵现象,虽然是生存斗争中一种特殊现象,但必然`无法使该群体生命得到延续。

生产应用:

中蜂因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特别在南方山区,具有其他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四川养蜂生产中,应用中蜂(含阿坝中华黑蜂)约占30%。

“浙农大1号”意蜂


浙农大1号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意蜂品种,该品种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浙江省科委鉴定。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地意蜂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浙农大1号”意蜂。

品种来源:“浙农大1号”意蜂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由原浙江农业大学等九个单位的专家在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杭州、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地区王浆高产蜂群作为育种素材,运用太湖岛屿隔离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连续多代选择,形成生产性能优越、遗传稳定的意蜂新品种。
该品种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鉴定。2009年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浙农大1号”意蜂进行了复核,认定为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系(相当于其他畜禽的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土意蜂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蜂王浆中10-HDA含量在1993年鉴定时为2.27%,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对三个省一级种蜂场的王浆中10-HDA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浙农大1号”意蜂为2.07%,超过蜂王浆国标1.8%的要求。
产量表现:该品种与本土意蜂相比,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能生产王浆100克以上,1995年创下群年产王浆7.7公斤的高产纪录,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土意蜂提高20%和40%,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
该品种已推广到除西藏藏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养殖。

产量表现
该品种与本地意蜂相比,王浆产量提高2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72小时)生产王浆100克以上,1995年创下群年产王浆7.7千克的高产纪录,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意提高两成和四成,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
养殖要点
①选用蜂王浆优质高产蜂种;
②在蜜粉源条件优越季节生产蜂王浆;
③饲养强群;
④双王繁殖复壮;
⑤注意培育优质蜂王;
⑥保证群内充足的贮蜜存粉;
⑦无蜂螨和疾病危害;
⑧多王群提供量多适龄的蜜蜂幼虫。
适宜区域
该蜂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西藏除外),已经推广种蜂王18000多只,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得到广大用户的充分肯定。
品种性能: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繁殖力强。分蜂性较弱,在蜂脾相称的情况下,群势小于8足框(1足框=0.35kg)时,一般见不到王台,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强盛阶段的群势一般能保持在10足框(3.5kg的工蜂)以上。在对浙江农业大学1号意蜂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其王浆产量比浙江本意高出146.8%,采蜜量比浙江本意高23.1%,采粉量比浙江本意高45.1%,最高群采粉量每天可达500g以上,采胶力一般。抗逆性较强,最高气温35℃时,繁殖仍然正常,气温38℃时还有蜜蜂出巢,1.5~2.0足框的蜂群不加外保温,寒冷的初春繁殖基本正常。清巢能力较强,箱底较干净,不易发生孢子虫病和白垩病。护脾性好,夏季气温30℃以上,每个巢脾上仍有2000只左右的工蜂;泌蜡能力强,造脾速度快;性情温驯,查蜂时一般不带蜂帽。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盗能力中等。

综合评价: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意相比,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72h)生产王浆100g以上,创造了群年产王浆7.7kg的国内外最高记录(陈盛禄,1995),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意提高两成和四成,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该蜂种已推广到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生产用王先后九次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和法国,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得到广大用户的充分肯定。该品种荣获199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与本意相比,浙农大1号意蜂在外部形态、解剖学形态、细胞学、同工酶基因型、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中蜂饲料配方


春饲料配方:将4份大豆粉炒熟后粉碎,加入4份蜂花粉和2份白糖,然后每公斤的料加入酵母片2-3片以及土霉素片1-2片。夏饲料配方:2份蜂花粉、6份大豆粉、2份白糖,一般不用加入药物。其他:可使用白糖、糖浆、糖饼来替代饲料喂中蜂。

一、中蜂饲料配方

1、春饲料

配方:4份大豆粉,将其炒熟后用普通的面粉机粉碎,4份蜂花粉、2份白糖、每公斤料为酵母片2-3片、每公斤料为土霉素片1-2片。

制作:用白开水把蜂花粉浸泡成糊状待用,将酵母、土霉素片用开水泡溶解,加入蜂花粉内搅均,再加入大豆粉进行拌匀,用手握紧饲料可以散团为宜,再加入干白糖拌均并过滤,然后用袋子装好备用。

2、夏饲料

配方:2份蜂花粉、6份大豆粉、2份白糖,一般不用加入药物。

3、使用白糖代替饲料

可用白糖浆直接喂中蜂,在越冬时,最后一批封盖子的中蜂,在出房前3天要停喂白糖浆,这样能使巢内越冬饲料转化,但越冬适龄中蜂没有参与酿蜜,因此可保持中蜂的活性和能量,从而延长中蜂寿命。

4、使用糖浆代替饲料

由蔗糖加酸煮沸水解或者加酶水解后获得,但是要注意不能加红糖。可用2斤白糖加1/2体积的水,再加以乳酸0.5克煮沸30分钟即可。

5、使用糖饼代替饲料

其制作方法和糖浆相同,用蔗糖酶制成的糖饼比较柔软,保存时间比较长。糖浆和糖饼两种蜂蜜代用品,已将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中蜂能充分地吸收并利用,可用作越冬饲料,而且在喂食时不会引起盗蜂。

二、中蜂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1、蜂螨

蜂螨主要寄生在中蜂身上,待生长其成熟后,会在蜂巢内产下卵子,并吸食幼虫的体液,导致幼蜂出房后,生长发育不佳,从而失去飞行能力,期间可用专用杀螨剂定期进行喷洒。

2、白垩病

白垩病会感染蜂球囊菌,造成幼虫死亡,表面会产生白色的莓丝,然后会变为灰白色的硬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消毒巢脾,然后将旧巢脾用火烧毁,期间可搭配糖浆喂食专业的杀菌剂,同时加强通风和保暖,在大约15左右即可消除。

3、孢子虫病

孢子虫主要寄生在中蜂的肠胃内,从而使中蜂消化能力下降或消失,时间长吃下的糖浆会将肠胃撑大,中蜂无力飞行,然后力竭而死,期间可用灭滴灵加入糖浆喂食。

4、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是属于幼虫感染病,病原体在感染幼虫之后,一般幼虫在室外时,虫头会上翘,外表像一艘船为囊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虫期,因此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将蜂王移出蜂巢,等中蜂将病虫进行清理后,再将蜂巢消毒即可。

5、幼虫腐烂病

欧洲幼虫腐烂病:是由蜂房中蜂球菌感染导致,在幼虫死亡时会呈螺旋形皱缩,并伴有臭味,同样只能清理中蜂死尸,然后进行消毒,但可配合药物治疗。

美洲幼虫腐烂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造成,发病后幼虫死亡呈棕色,有腥味,发现后要及时清理死尸消毒,再配合药物治疗。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是世界上第一个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种。为四川主要推广蜂种之一。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学院蜂学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蜂蜜、蜂王浆双高产意蜂品种,199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经专家鉴定,浙农大1号蜜蜂的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我国饲养的其他蜜蜂品种(品系);春季群势增长率较大,采集、利用花粉较多;产蜜量与意大利蜂其他品系相当,而且在形态上和同功酶方面也产生了变化,是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早春的1千克蜜蜂(4框蜂),在7~8个月的生产期,可生产蜂王浆4千克。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与本地意蜂相比,在工蜂的初生体重等七项外部形态指标有显著差异。分泌王浆的咽下腺小囊数量,比本地意蜂高出14.73%。咽下腺细胞超微结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克带、MDHII区带同工酶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均有显著差异。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该品种具有王浆、蜂蜜、花粉高产的优异性能。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王浆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31.9%,比澳大利亚意蜂F1代高42.5%,比中国普通本地意蜂高146.8%,最高产量达7.7公斤/群/年,王浆质量优良,10HDA的平均含量达2.27%;蜂蜜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43.5%,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的王浆、蜂蜜双高产和王浆质量优良的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已先后推广到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多次出口西欧和东南亚。该成果荣获1994年度浙江省、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蜂的饲养管理


。因蜜蜂是生长在野外,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的昆虫,它从巢门一起飞,就是几米、几十米甚至更远,经常从这块蜜源场地飞到另一块蜜源场地,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首次将蜜蜂搬进温室时,一打开巢门,蜜蜂拼命住外冲,直撞得塑料大棚嘭嘭作响,大部分都被撞死,我们仔细查看死去蜜蜂的尸体,发现死去的蜜蜂都是原先的采集蜂,没有一只幼蜂。因老蜂一生已习惯无拘无束的空中飞翔,其野性很强,不适应在窄小的温室空间中生活,搬入室内拼命想冲出去,直至撞死。为此,蜂群在搬进温室前应该将老蜂脱掉,只保留年轻工蜂。同时要在蜂群搬进室温前喂足饲料和根治蜂螨。

二、诱导蜜蜂授粉 当将蜜蜂搬进温室后,不要马上打开巢门,进行半天左右的幽闭,因为这时温室内的温度比外界高,迫使蜜蜂有飞出去的愿望,再打开巢门,蜜蜂就会重新认巢。幽闭后只开一只蜜蜂能进出的小巢门,避免蜜蜂一出巢门就立即起飞,而使其绕着蜂箱来回飞翔重新认巢,熟宠新的环境。温室内的花朵不象大自然中那么多,有些植物花香不浓,对蜜蜂的吸引力小,为了能使蜜蜂尽快去拜访有关植物的花朵,为之授粉,应及时地喂给含有将要被授粉植物有诱导作用的糖浆,蜜蜂一经吮吸这种糖浆后就会陆续去拜访该种植物的花朵,并为其授粉。实践证明,只要采取上述措施后,蜜蜂持会很快地为有关的植物授粉。

三、管理技术:由于室温内的空间小,小气候特殊,给蜂群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蜂群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养好温室内的蜂群。我们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出一套适合温室特点的饲养技术:

(一)防朝湿 蜜蜂幼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而幼蜂羽化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正常的蜂群(5足框以上的群势)能自行调节巢内的湿度,如果放进温室内的蜂群群势过小,自行调节湿度就有问题,而温室内的相对湿度通常都在90%以上蜂群在这样高的湿度环境中生活,不仅对封盖子的羽化有一定的影响,且群内的饲料蜜也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使之变稀以致变流蜜蜂吃了这种变质的饲料,容易拉痢。所以在温室内不仅应将蜂群放在靠近供热点的干燥处,而且还应经常补充新鲜的饲料。

(二)补充无机盐 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花粉和蜜,还需要无机盐,放在大自然中的蜂群,均可在大自然中获得,而放在温室内的蜂群就无法得到,幼虫发育就将受到影响,所以要及时给蜂群补充所需要的无机盐。

(三)喂水 水不仅对幼虫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而且也是成年工蜂生活所需要的,由于在温室没有合适的水源,蜜蜂只能采由水汽而凝结成的水珠,这种水珠里不仅没有无机盐,而且还含有许多有毒的物质,成年工蜂吃了寿命会缩短,工蜂用这种水来饲喂幼虫,会造成幼虫慢性中毒,有的甚至会发育不良,不能正常羽化,所以必须在巢门口设置喂水器,保证蜜蜂所需要的水。

(四)补充花耕 花粉不仅对幼虫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而且也是幼蜂羽化后所需的食物。温室内虽有一些植物开花,但花粉不足,所以一旦发现群内缺粉时,应及时结蜂群补充备用的新鲜花粉。如果是制种地,不要饲喂制种植物的同种花粉,以免影响种子的质量。

(五)防止蜜蜂外逃 秋季和春夏之交季飞在晴天时,有时温室内的温度高达30℃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对有些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所以必须开窗通气,这时蜜蜂往往会从通气窗飞出,造成损失。为防蜜蜂外飞应在通气窗口罩上尼龙纱。

(六)防药害 由于温室内高温高温适合各种病虫害的生长,必然要进行必要的防治,有些药物会对蜜蜂产生药害,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蜜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所用的药物对蜜蜂为害不太大时,可在施药的当天清晨关闭蜂群的巢门,不让蜜蜂出巢,待施药半天后再打开巢门;如果药物毒性强,应暂时将蜂群撤离温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6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