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饲养雏鸡

(1)配合饲料:

1~2日龄的幼雏,由于体内存在的卵黄能暂时提供所需的营养,因而在2日龄以内的雏鸡不一定给予全价饲料。以后由于卵黄逐日被吸收,同时雏鸡的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在这期间要提供充足的适合雏鸡营养需要的全价料。雏鸡的反应十分敏感,如果饲料质量低劣,缺乏某种营养成分,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者成批死亡。根据蛋鸡的饲养标准,考虑饲料资源等因素,要配合全价的饲料配方。

(2)饲喂:

雏鸡适时开食时间是出壳后16~24小时。由于从雏鸡出壳后到转到育雏室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5小时左右,所以雏鸡在运到育雏室休息片刻后,先饮水,饮水后2~3小时开食。长途运输时,开食时间离出壳不要超过36小时,以防脱水死亡。

雏鸡料最好是干粉料,头几天每隔3小时喂一次,以后夜间不喂,每隔4小时喂一次。每次喂料前,要将塑料布上的粪便和吃剩下的饲料打扫干净。若使用料盘喂料,吃完后随时把料盘拣起来,可防止粪便进入盘内污染饲料,传播疾病。前期每次喂食不宜过饱,幼雏贪吃,容易采食过量,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造成消化道疾病。

(3)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室以后首先要给水。雏鸡饮水最好用温开水,饮水温度与舍温要基本一致。在1周龄以内,饮水中可加0、01%高锰酸钾、5%糖水或复合维生素B溶液,这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饮水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水质应清洁,要定时更换。

二是防止把垫料弄湿,方法是在饮水器底下放置2块砖,雏鸡饮水时口流下来的水掉在砖头上,,这样能保持饮水器下垫料的干燥。

三是禁止使用水盆,以免淹死雏鸡。四是强迫饮水,特别是头2天。为保证每只鸡都要饮足水,可用手握住雏鸡头部,使其嘴插入水盘中饮水。五是防止给水时雏鸡因缺水而抢水喝,弄湿羽毛,寒冷打颤,打堆,从而造成死亡损失。

相关推荐

雏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从出壳开始到6周龄,这一生长阶段的鸡称为雏鸡,雏鸡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育雏率,而且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以及开产后生产性能的发挥。育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彻底冲洗、消毒育雏室及育雏笼、食槽、饮水器等。育雏室消毒可采取封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28毫升福尔马林+1克高锰酸钾,舍温20℃熏蒸24~48小时。熏蒸完毕开窗通风12小时以上,然后封闭待用。

2.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调控温湿度时,要做到育雏室温湿度平稳、均匀,高低适宜,且随着日龄增加温度可逐渐降低,切忌忽高忽低。出生后前3天34℃,第4~7天33~30℃,从第2周开始,每周下降2℃,也就是每3天下降1℃,直到常温。温度是否合适,除看育雏室温度计外,还要经常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做到看雏施温。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鸡扎堆,靠近热源,并发出尖叫声,严重时雏鸡因受凉还会挤压打堆。

相对湿度的一般要求为:1周龄65%,2周龄60%,3周龄55%左右。如果湿度过大,则腹内余留蛋黄不易吸收,且易引起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说,初期湿度应达60%~65%,以后应达50%~55%。

3.适宜的密度

进雏数量应根据鸡舍的面积确定,适宜的密度是:0~6周龄平均每平方米20~24只,6~18周龄10~14只,18~20周龄8~10只。

4.适当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需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量都较大,粪便分解还会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舍内通风不良,会造成有害气体在鸡舍内含量较高,诱发雏鸡呼吸系统疾病,甚至使雏鸡失明。通风时应注意,要在舍温升高后再通风,以避免贼风的侵袭。

5.适时断喙

断喙一般在6~10日龄进行,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断喙部位为上嘴从嘴尖到鼻孔1/2处,下嘴剪断1/3,俗称地包天。断喙注意事项:①部位准确,动作迅速,同时防止大量流血。②体质瘦弱或有病的鸡不要急于断喙。③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止血药物。④断喙1周内,增加料槽内的饲料厚度,防止雏鸡因啄空槽而使伤口疼痛或感染。断喙后,短期内给鸡投服药物。

6.做好免疫接种及消毒

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不同日龄接种不同的疫苗,对相应的病才会有好的免疫效果。舍内外每天都要清扫,饮水器每次换水时都要洗刷,并用不同的消毒剂交替消毒。

7.雏鸡的饲料与营养

雏鸡生长发育快,消化机能不健全。因此,要根据各品种的饲养标准,合理地制定饲料配方,以配合出全价、高效、低耗、易消化的饲料,维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雏鸡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1.饮水。饮水对于刚出壳雏鸡发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在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囊内的卵黄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雏鸡发育。做好饮水工作,可有效促进卵黄内物质被吸收利用。其次,雏鸡运输过程中,会导致雏鸡部分水分流失,而及时补充水源,对于雏鸡维持机体正常发育也非常重要。最后,当雏鸡进入育雏舍内,一般舍内温度较高、气候较为干燥,加上雏鸡排泄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因此非常有必要、有目的地补充水分,维持机体平衡,预防脱水症的发生。
及时补充水分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待雏鸡运输到目的地之后,可先将其放在育雏舍内休息,10分钟后清点数量,均匀放置在育雏笼内。雏鸡第1次饮水非常重要,俗称为开饮。开饮初期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口服液盐,保证每千克水中有3.5克氯化钠、2.5克碳酸钠、1.5克氯化钾、17.5克葡萄糖。此外,严格控制水温,最好用15~18℃凉开水。所用饮水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及时更换。初饮时,至少要保证每100只鸡有1个2~3升的饮水器。饮水量要严格控制,一般为采食量的2倍。同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饮水量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期间饮水量突然发生变化,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前兆。饮水增加、采食减少,可能是球虫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腹泻性疾病;也可能是由于盐分、温度过高引起,此时一定要严格排查病因,积极处理。
2.开食。开食为雏鸡第1次饮食,一般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大部分雏鸡有啄食的表现,此时应该抓住时机,及时开食。开食不能过早,否则会影响卵黄吸收;不能过晚,过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给,雏鸡虚弱、生长迟缓,无形中会增加死亡的数量。
3.饲喂方法。第1周用浅型料盘或硬纸板放在笼内(),将饲料均匀散在盘内或纸上(2~3天即可用外挂料槽)。当第1只鸡开始啄食后,其他鸡会相互模仿。为了使初生雏鸡容易看见并接触到饲料,室内应增加光照强度并提高温度,放置的饲料应均匀。开食第1次可用碎米或碎玉米粒,每100只雏鸡加1只煮熟的鸡蛋,将其捣烂之后与饲料混匀即可饲喂。这样有助于防止饲料粘嘴和因蛋白质过高使尿酸盐沉积,进而糊住肛门。第2次饲喂即可改为全价配合饲料,食槽分布要均匀,与水槽相间而放。
4.饲喂时间。一般喂6~7次/天,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1周后可减少到5~6次/天。喂料要定时,每次喂料时间间隔要均匀,喂料量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供参考的喂料量(以每天计算):1周龄料量10克/只;2周龄料量18克/只;3周龄料量26克/只;4周龄料量33克/只;5周龄料量40克/只;6周龄料量47克/只;7周龄料量52克/只;8周龄料量57克/只;9周龄料量60克/只;10周龄料量64克/只;15周龄料量70克/只;20周龄料量77克/只。
5.饲料选择。雏鸡饲料要求严格,必须新鲜且达到相关营养配置标准。通常情况下,第1周饲料中的粗蛋白至少要达到20%的比例,必须使用大豆、鱼粉等高营养、易吸收的蛋白饲料,因为此时雏鸡生长发育较为迅速。除了按照标准要求配置之外,建议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等,满足鸡体发育要求。
6.病死鸡处理。雏鸡阶段,生命力较脆弱,出现病死情况较为多见。一旦有病死病例出现,应立即查明病因,积极诊治。同时,及时上报上级兽医部门,积极配合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采取净化措施;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要在官方兽医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及相关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在家怎样饲养田螺


在家里养田螺要注意成长环境,在家里不适合用鱼缸养殖,也不宜与其他鱼类同时养,因为田螺身上有很多细菌和寄生虫,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它繁殖的比较快,需要适当的进行清理,以免田螺太多太密集。田螺喜欢夜间摄食,可为其准备一些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有机碎屑等食物,温度保持在20℃-27℃最佳。

目前人们经常食用的田螺主要是野生的,但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养殖户在家里养殖田螺。田螺的身上携带了很多的寄生虫和细菌,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因此不适合与其他的鱼类一起养,而且它的繁殖速度很快,为了避免螺多为患,因此要及时的清理。

要为田螺准备水质清新、饵料丰富的水域,田螺喜欢冬暖夏凉,喜欢聚集在水流动的地方,田螺喜欢在夜间摄食,喜欢吃水生植物、有机碎屑等物质,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0℃-27℃。

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属于腹足类软体动物,大多栖息于溪流、池塘、沼泽地、田间和流水缓慢的小水沟中,喜欢生活于土质松软潮湿、饵料丰富、冬暖夏凉的环境中。

在干旱季节,它会将身体的软体部分都缩入壳里,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冬季的时候,它会钻入泥土中,不吃不喝不动,处于冬眠状态;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它会将头足伸出壳外,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来在水底摄食生长,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7度,田螺喜欢在晚上出来活动找食,主要是吃水生植物的嫩茎叶以及有机碎屑、青苔等。

田螺的繁殖习性

田螺是卵胎生,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繁殖,直到9月结束,7-8月达到繁殖的旺盛时期。1-2龄的雌田螺每次可以产下20-30个仔田螺,4龄以上的雌田螺则可以产40-50个仔田螺。仔田螺出生后生长速度很快,一年性成熟,然后又可以产仔。

田螺是我们餐桌上一道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的好坏,避免受到污染,吃的时候也要注意,如果大便没有排干净,很有可能有寄生虫。除此之外,田螺还是保健食品,它的营养丰富,具有消肿、治狐臭的功效。随着野生的田螺数量减少,加上市场需求庞大,所以有很多养殖户进行人工养殖。

怎样正确有效饲养成鳖



成鳖对饲料要求和投喂方法基本上和幼鳖相同。为了保证投喂适量的鲜活饲料,可在池中繁殖泥鳅、螺蛳等。一般在入春后,加深水位30~40厘米,施肥培育好水质,然后每0.07公顷投放5~10千克泥鳅和50~100千克螺蛳,待其产卵繁殖后,再放入成鳖,并逐渐加深水位。这样能较长期、稳定地为成鳖提供一部分天然饲料。此外,也可人工养殖蚯蚓和福寿螺,作为成鳖的动物蛋白源。

成鳖的摄食量大,粪便多,容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要加强对水质管理。饲料一是要投于食台(或池边斜坡)上,不能乱投,这样可及时清除残余饲料,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同时,每10天要加水一次。此外,每月每0.07公顷泼洒生石灰1.5千克(浆水),以调节水质和杀灭病菌。

为了保持适宜水温,在不同季节调节不同水位。春季保持50~80厘米,有利于水温提高,使成鳖早开食;夏季加深水位,起降温防暑作用;秋季要保持高水位,减缓水温下降,利于越冬时的保暖。

成鳖对饲料要求和投喂方法基本上和幼鳖相同。为了保证投喂适量的鲜活饲料,可在池中繁殖泥鳅、螺蛳等。一般在入春后,加深水位30~40厘米,施肥培育好水质,然后每0.07公顷投放5~10千克泥鳅和50~100千克螺蛳,待其产卵繁殖后,再放入成鳖,并逐渐加深水位。这样能较长期、稳定地为成鳖提供一部分天然饲料。此外,也可人工养殖蚯蚓和福寿螺,作为成鳖的动物蛋白源。

成鳖的摄食量大,粪便多,容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要加强对水质管理。饲料一是要投于食台(或池边斜坡)上,不能乱投,这样可及时清除残余饲料,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同时,每10天要加水一次。此外,每月每0.07公顷泼洒生石灰1.5千克(浆水),以调节水质和杀灭病菌。

为了保持适宜水温,在不同季节调节不同水位。春季保持50~80厘米,有利于水温提高,使成鳖早开食;夏季加深水位,起降温防暑作用;秋季要保持高水位,减缓水温下降,利于越冬时的保暖。

怎样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饲养管理


仔猪腹泻是目前仔猪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高温应激反应、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等。仔猪腹泻已成为仔猪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即使是耐过的仔猪,也会发育不良,影响仔猪日后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生产中断奶是重要的一关,要过好断奶关必须加强断奶后第1周的饲养管理。该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必须以预防为主,现将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适时断奶

一般认为断奶越早越好,但在实际生产中,断奶越早仔猪往往越容易发生腹泻,4~5周龄是消化器官发育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仔猪在35日龄断奶较好,避免提前断奶,以免对仔猪生长发育不利。

2早期补料

仔猪从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于仔猪增重,也可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饲料中某些成分对仔猪消化道的刺激。早期补料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饲料的适口性;二是饲料营养全面且易消化。

3合理配制断奶仔猪饲料

3.1适当控制蛋白质水平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组成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势必影响增重。采取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的做法,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3.2合理使用添加剂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其实质是缺少有机酸和消化酶。可以在仔猪饲料中适量添加有机酸化剂、复合酶制剂、益生素、锌以及抗生素等,以提高仔猪消化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3.2.1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无法产生足够的胃酸。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rǔ中rǔ糖发酵产生的rǔ酸维持。断奶后的仔猪胃酸分泌量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因此,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使胃内环境保持一定的酸度,既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rǔ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又可以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繁殖。

3.2.2添加酶制剂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仔猪断奶后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及其活性降低,既能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又能维持仔猪胃肠环境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3.2.3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在肠道内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所以,在仔猪断奶后,饲料中适当添加益生素,既能增强仔猪抗病能力,减少腹泻,又能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目前益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rǔ酸杆菌属如嗜rǔ酸杆菌,链球菌属如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属如枯草杆菌。

3.2.4添加高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高锌可以提高仔猪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并能有效防止其腹泻发生。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3000mg为宜,饲喂高锌料时间不宜过长,以2周为宜。

3.2.5添加抗生素在仔猪开食料及补充料中添加抗生素,一方面可以降低仔猪肠壁厚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仔猪肠道内微生物产生毒素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减少毒物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减轻肠道损伤,防止腹泻发生。

4搞好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4.1合理饲喂

仔猪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仍应饲喂断奶前的饲料,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以免仔猪肠胃不适,诱发其他疾病。另外,此时仔猪消化能力差、胃容积较小,断奶后3~5d最好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每天喂8成饱,5d以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4.2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仔猪刚断奶时对低温非常敏感。一般仔猪体重越小,断奶要求的环境温度越高。在提高舍温的同时,也要保持温度的稳定。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为3.6~5.5kg时,舍温为28℃;体重为5.5~7.7kg时,舍温为27℃;体重为7.7~12.3kg时,舍温为25℃;体重为12.3~18.2kg时,舍温为21℃。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仔猪舍内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

4.3改善饲养环境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注意通风换气。做好免疫、消毒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保持猪舍环境相对安静,减少应激。对患病猪要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并对猪舍周围环境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5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断奶仔猪的生理性因素、病原性因素、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断奶仔猪的腹泻,所以在防制时不能单纯考虑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虽然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最终都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防制断奶仔猪腹泻的诸多措施中,全面提高并规范断奶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规程才是最重要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工作,提供更科学、合理、完善的营养,才能有效地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使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给养猪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7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