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普查与防治措施

结核病、布病均属于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分别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和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干咳、易疲劳、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顽固下痢、消瘦、流产、空胎、关节炎等,可引起肉、奶等畜产品质量、产量下降,使奶牛免疫力、繁殖力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养牛业发展。此外,这两种病还会交叉感染人,危害人体健康,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对某市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牛结核病的材料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1.2牛布鲁氏菌病的材料
家畜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家畜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0.5%苯酚生理盐水。
1.3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样品
对某市所有被检奶牛尾根静脉进行采血并编号,常规分离后的血清,即为样品。
1.4设备、仪器
DK-600型电热恒温水槽,试管和试管架若干,卡尺,5ml一次性注射器,酒精棉球,工作服,口罩,记录表等。
1.5结核病的检验步骤
稀释结核菌素:用10ml灭菌生理盐水将冻干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为10IU/ml。于侧中上1/3处剪毛,直径约10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术部,用2.5ml的皮内注射器吸取稀释好的结核菌素,每只牛皮内注射0.2ml。72h后观测并记录术部皮皱厚度,对两次的皮皱厚度进行比较,进行结果判定。对结果判定为可疑的牛,在术部对侧进行第二次检疫,72h后观测并进行结果判定。
1.6布鲁氏菌病的检疫步骤
1.6.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先取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0.03ml于凝集板,再取被检血清0.03ml与其混匀,在室温下(20℃)经4~10min,记录反应结果。同时,取阴性和阳性布鲁氏菌病血清与抗原混匀,()做对照。
1.6.2标准试管凝集试验
抗原稀释:取抗原与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按1∶20的浓度稀释,长霉或出现凝集块的抗原不能应用。被检血清稀释度: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疫一般采用1∶25、1∶50、1:100、1∶200这4个稀释度,当然,在大规模检疫时,只用2个稀释度,即用1∶50、1∶100,根据程序依次操作。阴性血清对照:操作步骤与被检血清相同。比浊管对照:每次试验须制备比浊管,以作为结果的依据,配制方法即以当时使用的已稀释抗原(1∶20)加等量稀释液,稀释为1∶40的抗原,全部试管充分振荡后,置37~38℃温箱中22~24h,取出并用比浊管对照检查记录结果。
2结果
2.1结核病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4mm,记录为阳性(+);可疑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在2.0~4.0mm,记录为可疑();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记录为阴性(-)。被判定为可疑的牛,经复检后72h,观测结果仍为可疑的判为阳性。
2.2布鲁氏菌病判定标准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在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试验结果正确的对照下,被检血清出现任何程度的凝集现象均判为阳性,完全不产生凝集现象的判为阴性,无可疑反应。试管凝集试验:牛血清凝集价在1∶100以上为阳性,1∶50为可疑。
2.3检疫结果
据以上方法,我们对江阴市万余头奶牛进行了两病的检疫,结果为:布病阳性0头,阳性率为0.00%;结核病共检出阳性牛8头,阳性率为0.08%。
3小结与讨论
我们对江阴市各大奶牛场进行两病检疫,结核病受检头数共9653头,检出阳性牛8头,布病共检测4672头,检出阳性0头。
(1)根据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如东县每年养奶牛的头数不断增加,但总的发病率没有随着奶牛的增多而增加,整体状况比较好,布病阳性率一直为0,但仍有个别牛场有结核阳性牛。
(2)对于出现的个别结核阳性牛有以下原因。对于散户来说,由于管理的不严格,而且奶牛来源比较复杂,较容易发病。在结核菌素的选择方面,牛型结核菌素(PPD)与老结核菌素和合成结核菌素相比,还必须注意结核菌素是否过期、是否按要求保存和运输、瓶盖有无松动、提纯冻干菌素是否出现潮解和干缩、溶解后有无异物等,此外,结核菌素开瓶使用后,必须当日用完。虽然提纯结核菌素使用说明书规定了判定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牛的反应不明显,导致难以判定,这就要求检疫人员不能简单的依照说明书进行,而要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和判定。主要根据其局部炎性反应程度来判定,而且要考虑到多测的皮厚有一个误差值。被检出反应的牛,不一定在剖解时能见到病变或分离出结核菌。而另一方面,在结核污染较严重的牛群中,有些老龄病牛体质瘦弱时亦呈阴性反应。
参考文献
蔡宝祥.实用家畜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李佑民.家畜传染病学.北京:蓝天出版社,1993.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6-77.

相关推荐

奶牛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两者都对奶牛养殖业危害极大,严重威胁到生产工人、奶牛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修文县自2004年4月开始引进300头奶牛进行饲养,奶牛数量已增到7000头左右。饲养奶牛解决了修文县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变了人畜争粮的状况,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好事;但是布病导致500多头奶牛被捕杀,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还感染了个别人,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将对奶牛布病和结核病防控介绍一些自己的见解,以与同行交流。
1引种要求
1.1须具备的条件
(1)供种方的选择:①有足够的供种能力;②不在布病疫区;③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④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⑤各种制度建全;⑥有各种制度的执行记录;⑦有法定检疫和检测报告。
(2)输出地的隔离条件:输出地有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的隔离场所。
(3)运输路线:选择不从城镇和疫区通过的线路。
(4)运输:途中要准备足够的应急物资,要配备与运输数量相适宜的兽医押运。
(5)到达地:隔离场所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
1.2牛只的选择
(1)外观:被毛光润,肢体皮肤无异常,外形符合该品种标准。
(2)年龄、胎龄:查阅档案,验齿摸胎与档案相符,达到所需要求。
(3)免疫:有免疫记录,且在有效期内,有近三月内的抗体检测合格报告。
(4)布病、结核检疫:布病、结核检疫呈阴性。
(5)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健康。
1.3产地隔离
在产地进行40d隔离,需要加强免疫的应在隔离的第一周内加强免疫,每天做好临床检查记录和生产记录,发现意外要及时按规定处理。
2运输
对准备调运的奶牛,技术人员在装运前一天要进行逐圈检查,及时挑出患病或有外伤的个体;运输前按规定报检,取得当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检疫合格证明,经临床检查健康方可装运,制定运输途中的补水、补料、防雨、防晒、防寒措施和巡查应急处理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根据路途和运输量从农牧及其相关部门抽调具有一定技术的运输管理人员,做好技术保障工作;运输前要检查运输车辆的动力、制动装置以及冷却循环系统,避免运输途中发生故障。
3到达地隔离
到达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40d,期间每天临床检查1次,搞好生产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隔离30d左右时进行抗体检测和结核、布病检疫,发现阳性牛只立即进行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免疫抗体检测不合格的要进行补免,隔离到期后,经临床检查健康后方能送达指定场饲养。
4搞好个人防护
对饲养员、屠工、畜产品加工人员等相关人员应加强布病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切实强化健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凡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经过消毒并更换工作服、水鞋、戴口罩和手套,出场时更换工作服、换鞋并进行消毒,注意平时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旦发现饲养场工作人员患布病或结核病,要及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并进行隔离治疗,严防人畜间相互传染。
5加强饲养管理
(1)消毒:制定生产区、生活区、圈舍、挤奶厅以及牛体、衣服、用具等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2)无害化处理:制定无害化处理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
(3)疫情报告:制定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制度报告疫情。
(4)免疫:制定免疫程序,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5)检疫:每年对牛只进行2次(半年1次)布病、结核病检疫,检出阳性牛只,一律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抗体检测:根据免疫实际对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在免疫抗体保护率下降后期进行补免。
(7)卫生:保持圈舍和牛体卫生。
(8)牛舍: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9)饮水:供给清洁饮用水,禁给污水和冰水。
(10)草料:给予柔软易消化的草料,禁喂冰冻、霉变草料。
6实例
修文县好一多谷堡、六桶奶牛养殖基地2009年从新西兰引进奶牛6000头,引种时严格检疫和隔离,到达目的地后严格按上述要求加强饲养管理,至今没有检出一例阳性布病和结核病牛只,同时也没有一例人员感染布病。

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出现临床症状,3-岁的奶牛发病最多。奶牛感染副结核病要及时发现,及早淘汰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

1、境内感染情况

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辖区内8个新旧不同的专业化规模奶牛场及1个奶牛小区进行调查。对从智利购入594头育成牛的新建牛场,在2015年8月由某公司对全群牛采血,使用ELISA检测法进行副结核检测,共检测出血清阳性牛60头,疑似牛60头,阳性率10%;据调查另外3个规模奶牛场及1个奶牛小区共检测4000份血清样品,检出血清阳性牛分别为200头、82头、77头、70头,阳性率最高的达19.1%,阳性率低的达2.3%;另通过电话了解另外新建的4个现代牧场,在5000多头奶牛血清样品中,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2%。且该病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临床症状及危害

临床症状:根据现场观察处在潜伏期的血清阳性牛没有明显症状,体态良好,毛色光亮。据现场兽医介绍和有关资料记载,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数月至数年。症状多出现在18月龄以上至2-5岁成母牛,临床表现是从间隙性下痢发展到持续性水样喷射状腹泻,腹泻物恶臭有泡沫。由于长期腹泻,发病牛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下颌、胸垂、腹部水肿,病牛体况不良,被毛干燥,后驱和尾巴及腹部两侧、肋部及臀部沾有稀粪便。产奶量下降明显或停止泌乳,患牛全身衰弱而死亡。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脑回样皱褶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

危害:据某良种奶牛场总经理介绍目前副结核是该牧场淘汰牛最主要的原因,每年淘汰病牛80-90头,牧场因此损失近百万元。最早发现该病是在2011年,每次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在20%左右,最高时可达23%,新建奶牛场由于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牛,因此危害表现不明显。另据资料,感染牛终身产奶量比ELISA检测阴性牛低4000kg;ELISA检测阳性牛,跛行发病率比阴性牛高5倍;乳房炎发病率比阴性牛高2倍;消化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比阴性牛高1.8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

3、小结

通过对8个牧场和1个奶牛小区奶牛副结核病现状的初步调查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牛场感染率和危害程度比新牛场要严重;二是规模奶牛场及小区感染率和危害程度比散养户要严重;三是血清学检测阳性中育成牛鲜见临床症状,成年牛及产奶牛可见临床症状,符合该病的发病特点。究其原因,副结核病虽是二类动物疫病,由于不是人畜共患病过去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治力度不够。对该病的持续性腹泻有的牛场当成习惯性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反复几次不能治愈就将牛淘汰了,这个过程又造成污染面扩大和同群牛的不断感染。有的牛场对此病有认识,但采取的防治措施有限,隔离措施很难到位,没有特效药物,缺少有效的疫苗,防治有一定困难。加之,近几年全省规模化、现代化牧场建设的推进,奶牛场规模和密度的加大,防范不严也助推了该病的发展。该病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

4、目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针对该病笔者请教了国家有关权威部门专家、学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目前国内没有合法有效的疫苗,国家也没有批准引进国外的疫苗防治该病。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对有临床症状的成母牛,副结核菌素或血清学检测阳性的要及时淘汰,肉尸和内脏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高温处理。目前国家对该病还没有补贴,现只能通过在保险公司参保方式给予一定赔偿。

对血清学检测阳性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牛进行标记,注意观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要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淘汰措施;加强平时的消毒工作,对发病牛的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据有关资料1头牛的排泄物可以污染50头牛),用3%火碱水进行清理消毒,避免污染环境及饲草饲料;培养阴性后备牛群,4月龄以下犊牛严格与成母牛隔离饲养,产后初乳不能喂犊牛,常乳也要经过消毒或发酵才能喂犊牛。副结核分支杆菌易在酸性土壤环境下存活和繁殖,因此改变牧场土壤的酸性环境,尽量将其维持在偏碱性水平。牧场要进行灭鼠工作,因为老鼠可以通过污染饲草饲料传播该病。已经污染的牧场有条件的每年春秋检疫时可以同时进行结核和副结核的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剔除阳性牛;对牧场15月龄以上牛用ELISA方法进行体检筛查,检出阳性进行标记,连续检测2次均为阳性并有临床症状的牛必须淘汰处理。

1、奶牛副结核的症状
本病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体温正常,与其它腹泻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不易区分,经对症治疗后或者妊娠时可以短期控制症状,但当遇到产犊、气候剧变、饲草饲料改变等应激反应情况时又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经几次反复发作后,变为顽固性的腹泻,2~3周的间歇性下痢很快恶化成持续性下痢,在下痢粪中含有明显的血液、气泡、粘液并伴有恶臭味,严重者呈喷射状下痢,对药物治疗不再敏感。症状也逐渐加重,被毛脱色、颌下和腹部出现水肿。常见下颌及胸垂处水肿,被毛脱落,增重慢,并出现明显消瘦,泌乳量和乳汁质量下降或泌乳停止,空怀期延长。眼球下陷,有一定的饮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不爱吃精料,重度消瘦至“皮包骨”,出现间歇热,肌肉萎缩、流泪、和血液红血钾、血钙、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最后不食,不能站立。染疫群体死亡率每年可达成10%。
2、奶牛副结核病的预防
本病重点在于预防,在引进奶牛时,进行副结核病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引入,对本地感染的病牛进行及时检出、及时淘汰,对新生犊牛进行疫苗免疫注射等。
2.1全部奶牛进行检疫,及时淘汰感染病牛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易与其它腹泻疾病相混淆,因此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时诊断。以便于发现病畜,尽早对其淘汰处理,不使其排出的细菌感染其它健康牛。因此每年至少要对全体奶牛进行两次副结核免疫。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细菌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我们较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变态反应诊断方法。
(1)材料:剪毛剪、游标卡尺、5毫升注射器及针头、75%酒精棉球、记录本等。
(2)药品:副结核菌素,由中国兽药监察所制造。
(3)操作方法:将被检动物编号,在颈侧1/3处中部的皮肤剪毛,直径约10厘米,用卡尺测量原皮厚,并作好记录,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将副结核菌素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5毫克/毫升,皮内注射0.1毫升,如注至皮下或溢出,应于离原注射点8厘米以外远处补注一针。
(4)结果判定:注射后72小时观察反应,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热、肿、痛等炎症,并以卡尺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阴性反应:注射部位迟发型过敏反应时间或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0毫米。
阳性反应:局部有炎性反应,皮厚差≥2毫米判为阳性;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1-3.9毫米,可视情况在3个月后复检,于注射部位对侧的相应部位进行相同的操作,72小时后皮厚差仍≥2毫米,则判为阳性,应立即淘汰处理。
如考虑有感染结核病的可能,可以在做副结核变态反应的颈部另一侧做结核菌素的变态反应试验,72小时后判定结果,皮差较大的变态反应侧为病牛所患疫病,即副结核变态反应颈侧皮差较大则此病畜感染的是副结核病。
一旦检疫出副结核奶牛,应及时淘汰,对现场及该牛粪便、牛舍、饲槽、用具、及运动场等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
2.2犊牛注射免疫疫苗
奶牛副结核防治的核心主要是防止新生犊牛感染。因此对牛场新生犊牛要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方法:在犊牛出生后一周内,于胸垂部剪毛消毒后,皮下注射一头份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外,还应予以以下辅助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尤其是对幼年牛更要给予足够的营养;对疑似动物进行粪便检菌;及时清理畜舍;分娩后立刻把犊牛同患病母牛分开并隔离饲养;不喂给病牛牛奶,喂健康牛奶或经灭菌的牛奶。

肉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牛型结核分支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消耗性、慢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病变是多个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结节,发生干酪样坏死以及钙化.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是舍饲肉牛更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恶劣、过度疲劳以及挤乳操作不正确等引发,应注意加强防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短杆菌,具有多种形态,部分呈球杆状,部分呈短棒状,往往呈纵对排列,菌体没有鞭毛,不能够自行运动,且不会形成荚膜和芽孢,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经过抗酸染色也呈阳性。该菌是一种需氧菌,适宜生长在37.5℃的温度下,pH适宜控制在6.8~7.2。该菌具有生长缓慢的特性,往往很难进行原代分离,需要在接种的培养基内添加适量的草分枝杆菌素抽提物,通常培养6~8星期才能长出小菌落。

易感动物。反刍动物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如牛、山羊、绵羊、骆驼以及鹿等都会该菌具有易感性,且通常母牛容易感染,特别是处于妊娠期或者泌乳期的母牛最容易感染。

流行特征。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春秋两季更容易发生。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能够达到6~12个月或者更长,往往呈散发,有时也会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肉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传染病,病牛主要特征是体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发生顽固性下痢,体质明显消瘦。发病早期,病牛体温基本正常,发生间歇性腹泻,时重时轻,排出稀薄粪便,散发恶臭味,并混杂黏液块和气泡,在临床症状上较难同其他类型的腹泻疾病进行区分,如果此时采取对症治疗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逐渐出现顽固性下痢,发生几次反复的腹泻后,对药物治疗敏感性减弱,严重缺乏营养,最终由于全身衰弱而发生死亡。发病后期,病牛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眼窝下陷,被毛粗乱,拒绝走动,卧地不起,伴有慢性、卡他性肠炎,且长时间呈现循环性腹泻,体质逐渐衰弱,并发生脱水等,机体严重消瘦,但体温依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3、实验室诊断

活体取样检查。检查者带上一支塑料长臂手套进行直肠检查,即将手伸入到直肠内,手指弯曲后掏空存在于直肠内的粪便,接着用手指在肠黏膜表面略微用力刮蹭,然后将手臂退出,立即将长臂手套翻过来,确保刮取到的肠内容物处于手套内,接着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于病死牛,可取回盲瓣附近的肠黏膜或者回肠末端以及附近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实验室检查。

细菌直接涂片检查。病牛排出的粪便中如果含有黏液,可以直接使用载玻片制成触片,接着经过抗酸染色进行镜检,通常能够发现病菌。如果病牛排出的粪便中不含有黏液,则需要采取粪便集菌,即取15~20g待检粪样,添加3倍量左右的0.5%氢氧化钠液,混合均匀后置于55℃水浴中进行30min乳化,然后取上清液以1000r/min的转速下进行5min的离心,取上清液再以3000r/min的转速进行30min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进行涂片,经过火焰固定后进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方法。取火焰固定后的涂片,用石炭酸复红液覆盖,置于酒精灯上进行5min的加热染色,即产生蒸汽但没有沸腾,然后适当降温,弃去染色液,使用清水洗涤,然后滴加碱性美蓝液进行5min染色,经过水洗、干燥后进行镜检。通常放在10×100倍油镜下进行检查,若存在病菌,会看到呈红色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长度在0.5~1.5μm,宽度在0.3~0.5μm,往往在视野中呈栅栏样丛状或者成堆状,但如果存在少量病原菌时,通常需要对多个视野进行镜检才能够发现病菌。因此,有时经过一次镜检无法发现病菌,此时不能说明没有发生该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镜检。

4、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该病还没有特效药物用于治疗,通常采取对症疗法。如果病牛发生严重腹泻,可采取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静脉注射2000~3000mL。为抑制腹泻,可内服适量的鞣酸、次硝酸铋等,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为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注射500~1000mL5%碳酸氢钠液或者50~100mL40%乌洛托品。另外,病牛要采取单独饲养,饲喂品质优良的干草,且骨粉添加量要适当增加,用于改善体况,减轻腹泻。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则要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牛,且对于引进的牛必须采取临床检查以及变态反应检查,如果疑似患病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或者直接淘汰,避免环境及用具等污染有粪便等排泄物,当对全部进行检测,且呈阴性结果后才能够混群饲养。同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圈舍、粪尿以及污染的垫料和饲草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另外,牛群也可采取疫苗免疫,目前常选择使用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但接种疫苗后无法得到完全的保护,还会导致个别牛由于接种弱毒苗而感染病菌,并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干扰,应更加注意。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和监测防治


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也是牛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大促进了奶牛产业的发展,各地区奶牛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这两种严重疫病的广泛流行,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净化,会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发展,也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和监测防治。

1、奶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牛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尤其是奶牛,为了防止牛群中发生本病或疾病不断散播,奶牛场每年要定期用结核菌素对牛做变态反应试验,查出结核病牛,以杜绝传染。

奶牛100%进行结核病监测,每年进行1次监测(《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规定),而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12号)规定)。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1次监测。我国现行的奶牛结核病检疫规程规定:用牛型做的结核菌素,在同一个时间内以皮内注射和点眼2种方法对同一头牛进行检测。每次检测还应重复1次。第一,先用卡尺测量牛颈一侧中部1/3处的皮肤厚度,并做记录;同时检查牛的双眼应无任何炎症表现,方可进行检测。第二,对测过厚度的皮肤,以0.2mL的结核菌素注入皮内。第三,小牛的注入部位在肩胛部。注入前也应先检测该处皮肤的厚度,并做记录1岁以下的小牛结核菌素的注入量为0.15ml.;3个月以上的小牛为0.ImL。第四,在皮内注入结核菌素的同时,将3~5滴的结核菌素滴人该牛的左眼内。第五,皮内注入结核菌素后于72和120h分别作2次观察和记录。眼内滴注结核菌素后,在3、6、9和24h进行观察和记录。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家畜。必须引进奶牛时,新购进牛进场前应先隔离观察,待结核病检疫合格后方可人群。每年定期对牛群进行多次检疫,掌握牛群健康状况,确保奶牛结核病的早发现,一旦发现结核阳性牛,一律作淘汰处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防护,进行定期体检,防止人畜互相感染。

2、奶牛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临床特征是生殖系统受到侵害,母牛表现为流产和不孕,公牛表现为睾丸炎,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需要至少1年检疫1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由于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会在人畜间交叉感染,因此需要加强养殖场内的人员管理。动物饲养者应有健康证,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由于各种活疫苗对人有不同程度的残余毒力,防疫过程中应注意自身防护;禁止在养殖场内屠宰动物、烹饪动物产品;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尽量避免与饲养者无关的人员进入养殖舍内。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

布氏杆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阳光直射数分钟,最长4h即可杀死该菌。布氏杆菌对热非常敏感,湿热60℃15~30min即可杀死该菌。在0.1%新洁尔灭和2%来苏儿中可存活时间为30s和1~3min。布氏杆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和土霉素。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由公牛与病母牛或病公牛与母牛配种,或在人工助产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以及人工输精使生殖道损伤而造成的感染发病尤为常见。人类主要是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进行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乳而感染,具有全身性感染和处于菌血症期的病畜,其肉及内脏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使加工人员受到感染。

布病监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筛选检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BPT)、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或补体结合试验(CFT)进行复核。有条件奶牛场可进行用补体结合试验复检确诊。

鹅结核病


疾病名称鹅结核病

疾病类型 细菌性传染病
动物种类 鹅
疾病概述 禽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在种鹅中发生和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 鸡最易感,火鸡、鸭、鹅均可感染,但并不严重。其他鸟类,如麻雀、乌鸦、斑鸠、孔雀、天鹅及猫头鹰等,有发病的报道。禽结核杆菌也能感染猪、牛,但尚无感染发病的报道。本病多发生和流行于种鹅群。传染源为感染了结核病的病禽,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结核杆菌,排出后污染土壤、垫草、用具、饲料和饮水,当健康禽摄食后,病菌侵入消化道而感染,该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内外环境的诱发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结核病的潜伏期很长,约2~12个月。疾病的发展很慢,早期感染多看不见明显症状。由于鹅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比鸡、鸭强,患病后较难察觉。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鹅上喙部鼻孔周围有疮节状隆起,从内外渐渐发展,最后使角质层、真皮层也隆起,使喙表面溃破,溃疡面呈火山口状,内有干酪物,上喙内侧也向下隆起。病鹅表现离群独处,喜卧厌动,步态不稳,叫声嘶哑,胸肌萎缩,龙骨如刀,精神萎顿,羽毛蓬松无光,食欲减退,但喜食米糠之类精料,消瘦。病程可达数月,最后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有的鹅在水中因头颈无力高举而垂入水中淹死。剖检可见:肝、脾、肠及肺等脏器表面有灰白色或黄色小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小的针尖样,大的绿豆及至蚕豆般。将结节切开,外面包一层纤维组织性的包膜,里面充满一种乳白色干酪样物质,通常并不钙化。肺有部分肿胀,剖开也有许多结核结节,似珍珠嵌在蚌肉上。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不易作出诊断,如可疑,可选症状明显的剖检,发现特征性结核结节,可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取病鹅肝、脾组织,制成涂片,火焰固定后用石炭酸复红作抗酸染色,如涂片中找到染成红色的结核杆菌,即可确诊。也可取病料接种于含蛋黄和甘油的培养基土,在40℃温度下培养30天,出现圆形、光滑、湿润、有闪光的灰黄色菌落。然后再作涂片染色镜检。

预防 种鹅患结核病,药物治疗没有实际价值,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淘汰,宜烧毁或深埋。同时,对于鹅舍、用具等也应彻底清洗消毒。运动场应铲去20厘米厚的一层表土,让日光晒后,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铺一层净沙土。最好换新场地,建立无结核病健康鹅群。

牛蛙结核病


疾病名称结核病

病原 分枝杆菌

症状 由于牛蛙喜湿润,皮肤上无处不有存在。这种菌与人类的结核病菌相类似。病菌的感染多发生在虚弱或有损伤的牛蛙身上,健康的牛蛙可抵抗这种菌的感染。感染途径多是病菌由皮肤外伤进入蛙体内的淋巴液,然后再扩展到内脏,特别是肾,最终导致病蛙的气管和肺出现结核病灶。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蛙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注意水体与饵料卫生,防止机械性创伤。

(2)在10千克水中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国际单位浸泡病蛙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在外用药的同时用硫酸卡那霉素按0.01%的比例添加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病蛙,连喂3-4天。

蜂王浆能防治结核病吗?


结核病正在全球蔓延,已成为传染病中的最大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有结核病人达2000万,每年还有约900万新结核病人发生,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感染人数已超过3.3亿,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高达25万,为其他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的2倍。

临床实践表明,蜂王浆对结核病有较好的疗效。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谭先福(2002)用蜂王浆花粉蜜配合抗痨药物治疗结核病100例(肺结核60例,结核性胸膜炎15例,淋巴结核10例,骨结核5例,睾丸结核4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对照组100例,按常规方法用抗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8个月痊愈57例,显效43例;治疗14个月痊愈9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8个月痊愈40例,显效55例,无效5例;治疗14个月痊愈70例,显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蜂王浆花粉蜜配合药物治疗比对照组疗程短,疗效显著,使抗痨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减轻。临床实践还表明,单纯用蜂王浆对结核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鸭伪结核病


症状和病变 急性病例,经常看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体质衰弱,两腿发软,行走困难,缩颈蹲卧,垂头合眼,流泪,呼吸困难,常有 腹泻或便秘,最后常因体质极度衰竭消瘦而死。

病变 主要见于肝、脾和肺的肿胀,表面有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其他可见有严重的 肠炎变化,肠壁增厚, 膜充血或有出血。气囊增厚,常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心内膜出血,心包积 液,腹腔内也常有多量液体。

防治 本病预防可采取一般常规防疫消毒措施。治疗时宜选用敏感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可用以下庆大霉素注射液,本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药量40毫克,可供10~20只病鸭肌内注射,每天治疗 1-2次,连续治疗2~3天。

对于慢性无治疗价值的病鸭,应及时淘汰处理。

肉牛结核病的发病原因 肉牛结核病的肉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肉牛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导致.病牛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或者持续顽固性腹泻,同时体质呈现进行性消瘦,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增生性肠炎.在大部分区域,无论是奶牛还是肉牛发生该病,都会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日常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结核病的发病原因肉牛结核病的肉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呈略带弯曲的细长状杆菌,呈单个或者分枝状排列,没有鞭毛,不能够自行运动,无法形成荚膜和芽胞,是一种革兰阳性菌。该病菌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脂质,可占干重的60%左右,且存在蜡质膜,使用普通的苯胺染料进行染色无法着色,只有在染料中团结媒染物质才能够使其着色。该菌是具有较轻的抗酸性,一般采取抗酸染色法。正是由于该菌含有较多的蜡质和类脂,其具有加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如其在粪便、冰点温度、干痰及污水中能够生存数月,且具有较强的耐受酸、碱、消毒剂的能力。

传染来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菌畜,通常反刍动物容易感染结核型分枝杆菌,尤其是肉牛比较容易感染。近几年,由于野生狐狸和獾等动物发生结核病,导致牛结核病更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患病野生动物经由排泄物排出病菌,对饮水、饲料和饲草等造成污染,牛采食后就会感染病菌,从而引起该病。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经由呼吸道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呼人污染有病菌的飞沫或者媒介,一般只要非常少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就会引起发病。有些会经由消化道感染,如采食污染有病菌的其他食物,基本不会通过胎盘或者皮肤传播。

易感动物。牛容易感染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奶牛最容易感染,水牛也比较容易感染,牦牛和黄牛次之。另外,猪、猴、鹿也能够感染,而山羊、绵羊、马比较少见。此外,人也能够感染,且能够与牛之间相互传染。

2、临床症状

肉牛结核病具有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通常在10~45天,长时能够达到数月乃至数年。一般呈慢性经过,发病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是精神较差,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体质消瘦,被毛粗糙,失去光泽,体温基本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另外,病牛有时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

牛型结核分支杆菌通常会侵害牛的肺、肠、淋巴结以及乳房等器官,因此临床上分成以下四种类型。①肺结核,病牛初期容易疲劳,往往会出现短且干的咳嗽,特别是在其运动、吸入冷空气和站起时容易出现,体质渐进性消瘦,并逐渐变成湿性咳嗽。听诊肺部存在湿性或者干性哕音,叩诊存在实音区,并伴有痛感。②肠结核,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主要表现出消化不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交替发生下痢和便秘,或者发生顽固性下痢。③淋巴结核,通常是病牛体表淋巴结发生病变,如颌下、肩前、腹股沟、股前、咽及颈淋巴结,导致局部发生肿硬、变形,但没有热痛感。有时发生破溃,出现较难愈合的溃疡。④乳房结核,病牛乳房淋巴结发生肿大,乳房肿胀,质地较硬,但没有热痛感,减少泌乳或者完全停止,且分泌稀薄乳汁,有时混杂脓块。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牛的病灶、粪便、尿液、痰液、乳汁以及其他分泌物,经过消化浓缩化处理后进行萋一尼氏抗酸染色,然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呈细长平直或者弯曲状的杆菌。如果条件允许,可制成涂片进行荧光抗体检测,能够准确、迅速检测,且检出率高。

动物接种试验。兔和豚鼠对该病菌比较敏感,如果配合进行涂片、镜检和培养,能够更好的确诊。

提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诊断法。对牛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稀释,使每毫升含10万IU,然后每头牛皮内注射0.1mL,72h之后进行判定,认真观察局部是否存在肿胀、热痛等炎性症状,并使用卡尺对皮皱厚度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对于疑似反应的牛,要及时在另一侧皮内注射相同机理的同一批菌素,经过72h再次进行观察。如果局部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等于或者超过4mm,则为阳性反应;对于进出口牛的检疫,只要皮厚差到达2mm以上,就判定为阳性反应。如果局部没有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为2.1~3.9mm,则为疑似反应。如果没有发生炎性反应,皮厚差小于2mm,则为阴性反应。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目前,正在研发和使用的牛结核病疫苗有多种类型,主要是传统及改造型BCG疫苗、亚单位疫苗、新型M.bovis减毒活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以及能区分被感染和被免疫动物的疫苗等。

药物治疗。牛结核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主要给其服入适量的雷米封,或者是肌肉注射适量的庆大霉素,或者是给其每天服入定量的利福平。其中,雷米封具有非常强的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庆大霉素是全部偏碱性类药物中抗菌性能最强的药物,而利福平能够有效杀死结核菌。

狐狸结核病、白肌病、酮病的症状和预防


狐狸肺结核病的症状和预防: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引起内脏器官干酪化或钙化性结节。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病动物的肉类饲料、病狐狸的分泌物等是重要的传染源。临床上大多数病狐狸表现被毛零乱,咳嗽,很少运动,呼吸困难,有的发生腹泻,便秘,腹部膨胀增大,腹腔积水。实质器官(肝肾等)被侵害时,常无明显症状。

防治方法:(1)雷米封治疗。每千克体重每天10毫克,需3个疗程,1月~2月进行每一疗程,6月~7月进行第二疗程,9月~10月进行第三疗程,每个疗程45天,可使狐狸活到取皮期。(2)严把饲料关。饲喂结核病畜的肉类不能生喂。(3)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必须经巴斯德氏菌消毒或煮沸后饲喂。屠宰前进行结核菌素接种,将结核菌素阳性可疑反应的一律淘汰,留健康幼狐狸作种用。(4)病狐狸要隔离饲养,一直到取皮。对病狐狸住过的笼子要用喷灯2%热苛性钠溶液消毒,地面用漂白粉喷撒消毒。(5)患过结核病的人不能饲养健康狐狸。

狐狸酮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病狐食欲下降或废绝,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活动减少;大多病狐体温、呼吸、心跳均基本正常;尿液呈酸性。本病的发生还表现为幼狐重于成狐,食欲旺盛的个体病情大多较重,蓝狐病情重于银黑狐、发病率高于银黑狐等特点。

该病发病过程一般较长,往往大群发病,且很少出现突然病死现象,一个狐群发病不波及临近狐场。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治疗:对病情严重的病狐,为减少脂肪分解产生更多酮体和促进酮体排除,静脉输入20%葡萄糖;为确保羧化辅酶的正常合成,促进酮体转化,输液时每日加入维生素B10.5毫克;为纠正酸碱平衡,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病情临床表现,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输液时加入抗生素类药物。饲养上要进行饲料调整,加大饮水量。

饲料调整:发病狐群应普遍采取饲料疗法。

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特别要减少富含脂肪的饲料比例,加大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饲料比例和蔬菜在日粮中的配比。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有利于迅速提高狐体血糖水平,减少酮体产生。每日在饲料中加维生素B12毫克~3毫克,可提高动物体的脱羧解毒能力。经过7天~15天的调整,待狐群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正常饲养。

预防:在7月~8月幼狐的生长旺期,应采用高脂肪、中等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类型饲料饲养。在处理三大营养关系时,要以蛋白质为核心,首先确定蛋白质的给量处于一年中中等水平(冬毛生长期最高),然后再在三大营养关系列表中选择相应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并在浮动范围内,脂肪选择上限,而碳水化合物选择较低的水平。

万万不能错把脂肪水平选择不同时期的最高水平,造成脂肪水平过高;也不能选择不同时期碳水化合物的最低水平,造成碳水化合物水平过低,这样由于营养供应失调而导致狐体营养代谢失调,从而引发酮病。

狐系肉食动物,饲料中要注重蔬菜的添加,以满足狐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及促进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注重各种维生素添加剂的添加,满足不同时期维生素的需要。为使狐体保持正常代谢,预防酮病的发生,日粮中应添加维生素B10.4毫克,北极狐还要加大给量。

在炎热的季节应让狐群自由饮水,早饲应适当提前,晚饲要适当后延,中午补饲要快,以减少饲料的氧化酸败;以淡水鱼养狐,要注意熟喂。注意养狐场的通风,在地面上经常洒水降温,避免狐体受到直射阳光照射。

狐狸白肌病的症状和预防:

许多养殖户在狐狸休情期就不再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狐狸从日粮中摄入的维生素E满足不了自身需要,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白肌病的发生。

症状:本病常发生在6月份~7月份的育成子狐狸,食欲好的更容易发生,往往觉察不到,突然死亡,死尸口腔极白,像严重贫血状,鼻镜湿润,被毛蓬松,缺乏光泽,身体潮湿,似泼水样。

防治: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或大麦芽,也可用适量棉子油,效果很好。

治疗:可肌注维生素E针剂,每头每次2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也可用维生素E粉剂,每头每次10毫克。待病情得到控制后,继续添加维生素E粉剂,每头每次5毫克,同时配合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效果更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8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