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青蛙人工养殖的好前景

农田卫士,滋补美味,随街跳的药房

青蛙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分布广,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因其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素有水鸡、田鸡的美称。青蛙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咸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青蛙又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如1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害虫7O多只,故称为农田卫士。

过度捕杀,数量陡降,生存状况堪忧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蛙因为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市场需求迅速上升。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武汉夜市每天10万斤左右。

过度地非法捕食导致野生青蛙的数量直线下降,加之滥施农药,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十分令人堪忧。同时,自然界中的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极易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合理利用这一经济两栖动物资源,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M.yZ023.COM

高额利润,庞大需求,人工驯养遇阻

诸多种类的食用蛙中,野生青蛙由于肉质甜美、质地紧实其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其它品种。加上数量稀少和法律保护,售价长期居高不下的野生青蛙每斤可卖到20-40元,高额的利润让很多有远见的人看准了野生青蛙养殖这一致富项目。然而,野生青蛙野性强,人工驯养难度高,活性饵料的问题难以解决,不少实力有限经验欠缺的养殖户血本无归。

多方合作,养殖成功,前景一片大好

江西科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诸家科研机构,通过多年的理论实践摸索,结合国际最先进的两栖动物养殖技术,不仅使青蛙的产量由起初的亩产几百斤达到现在的3000多斤,还总结出一整套科学养殖方法。能够让养殖青蛙有效适应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大幅地提高野生青蛙的养殖成功率,增加养殖收益。

相关阅读

石蛙人工繁养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称棘蛙,石鸡、石蛤蟆、石怪等,为棘蛙属动物,大型野生蛙类,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名贵山珍,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少量石蛙基本靠上山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笔者通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总结了提高石蛙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的一整套人工繁养技术,且拟每年提留约2万只幼蛙放归大自然,以此起到保护珍稀物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一,石蛙繁养中存在的问题

1.石蛙养殖存在四低问题一是产卵率低,石蛙的自然产卵和人工繁殖多是年产卵1次一2次,产卵次数和产卵个数均较少。二是孵化率低,蛙卯自然孵化率在 10%一20%,人工繁育场的孵化率为30%~40%,都不理想。三是变态率低,石蛙蝌蚪自然变态率为5%一20%,人工繁育变态率在20%一30%。四是成活率低,石蛙蝌蚪成活率一般在20%~30%,幼蛙、成蛙的成活率一般在30%一40%。

2.石蛙生长环境差温度是石蛙生长繁殖的最基本条件。自然生长的石蛙多数在山涧和深潭,一般水温较低。石蛙虽属变温两栖类动物,但其产卵、孵化、变态、生长等对水温要求都比较严格,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四率的提高。石蛙一般生长在山涧、水沟,生长的水环境差,水质相差也较大,而石蛙生长需要有优质的水环境,水的酸碱度、水质污染等对其生长繁殖十分不利。急流和水草对石蛙生长繁殖也十分重要,水体流速的确定和水草的选择对行蛙产卵和孵化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中水体流速和水草都是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石蛙生长。

3.饲料营养水平低石蛙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要有较高蛋白含量的动物性饵料,且喜食活饵。自然环境和人工养殖都很难满足石蛙的营养需求,特别是自然生长的石蛙,其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更难得到提高。

石蛙人工繁养技术

1.种蛙的选择与培育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健康、强壮、成熟的种蛙,才能达到增加产卵量、提高四率的目的,为人工养殖提供优质蛙苗打下基础。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无伤残、健壮而不肥胖、体重在2009以上、人工培育的石蛙作为种蛙,雌雄比例为2:l,成熟度差异不能过大。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雄蛙前肢十分粗壮,胸部及前肢内侧具有十分明显的黑色棘状体,而雌蛙胸腹平滑,后肢粗壮发达,腹部较大。石蛙从冬眠后便开始进入繁殖期,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由上一年的营养和冬季营养状况决定。要达到多产卵、孵化率高的效果,种蛙的上一年后半期的培育和冬季喂养十分关键,一般认为石蛙冬季进入冬眠,不摄食,实际生产中石蛙在冬季水温降低到l 5℃时开始停止摄食,适应一段时间后还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包括整个冬季只要水温达到12℃石蛙也会间断性地摄食,因此冬季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证石蛙性腺的良好发育。到春季,一旦气温适宜种蛙产卵,可以提前1个月~2个月产卵,使石蛙由原来的年产卵1次可提高到年产卵6次一7次。冬季喂养以蚯蚓和黄粉虫为主,多选择在有太阳的中午喂食。种蛙产卵后,投喂的活饵(蚯蚓,黄粉虫)增加2%~3%,使种蛙快速恢复体能,在15天一20天内再次产卵。

2.选择在安静环境下的场地建养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5In26m2,池高lm,池内水深0.1m~0.15m,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在80%,形成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孵化池面积一般为1m:,池高0.8m,池内水深0.1m~0.15m,水质清新,pH为68,溶解氧含量充足即可,也可用长椭圆形的大盆代替。蝌蚪池面积为3m2~4m2,池高0.8m,池内水深3cm-10cm,水质清新,pH为67,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l,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相同规格的蝌蚪为好。幼蛙池面积一般为 4m26m2,池高O.8m,池内水深0.1m0.15m,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1,池内铺设3cm一5cm厚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清新,pH为67.5。

3.饲养条件备有无污染的、充足的、流动的活水源,pH在6.58之间l具有活饵(蚯蚓、黄粉虫)和蝌蚪配合饲料,具备取卵用的小塑料片、捞斗、孵化框等工具,具有消毒液(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和维生素添加剂。具有水草、青菜。

4.种蛙管理技术一是温度控制,夏季蛙场气温要保持在35℃以下,水温要保持在20℃~28℃,使种蛙能正常产卵,在23℃~28℃条件下孵化率达95%。二是保证水源,水质要清澈无污染,池内水流速度缓慢,溶解氧充足,用流水增氧或增压泵增氧。三是蛙卵管理,当天的卵一定要当天取出,取出的蛙卵必须消毒后放入木制孵化框内孵化,孵化框浮在水面上,每平方米孵化框放蛙卵 2000粒一3000粒。四是种蛙池和孵化池要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可提高石蛙蝌蚪成活率达到98%。五是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防止虫害和天敌,注意水温变化。六是蝌蚪定期消毒,每平方米放养蝌蚪不超过100尾。

5.蝌蚪管理蝌蚪变态前,清理池子,全面消毒,蝌蚪变态后,要慢慢减少饲料投喂量,防止吃撑;蝌蚪长齐四脚后,要避免惊动,变态池内要放水草,避免刚变态的幼蛙到水深处淹死,刚变态的幼蛙要慎重喂食,饲喂的小黄粉虫长度必须在0.5cm以内,始终保持水质清新;进池操作或清池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避免意外损耗;严防个体大的蛙或天敌侵入,变态率可达到90%以上。

6.幼蛙与成蛙管理根据各年龄段的蛙,投喂最适的饵料生物,并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根据各年龄段的蛙,分类、分池养殖;做好防逃、防天敌、防病措施,加强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养殖责任心。加强管理后,幼蛙成活率可达9 5%。

7.病虫害和天敌在石蛙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有寄生虫病、红腿病、烂皮病、肠胃病、歪头病。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防治措施是:注意水质和饲料卫生,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蛇类、鸟类、鼠类和猫等是石蛙的主要天敌,要做好保护石蛙的相关设施,防止天敌人侵。

三,小结

1.石蛙产业化开发的核心技术是人工繁殖技术,是指从种蛙产卵开始,进行卵的孵化,孵化后蝌蚪的培育,以及从蝌蚪变成幼蛙的整个过程,指标包括种蛙产卵率、卵孵化率、蝌蚪成活率和幼蛙成活率,采用网片孵化法可使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2.石蛙的自然生长速度较慢,从种蛙产卵、孵化成幼蛙到幼蛙的先期喂养需要8个月时间,从幼蛙生长到体重 l 509左右的商品蛙需要8个月时间。由于石蛙属冷血动物,有冬眠期,可通过采用大棚加温的方式消除冬眠,有效缩短生长周期。

石蛙人工繁殖技术


1. 人工催产的设备与器材

(1)苗房建造苗房四周用砖砌水泥抹面,墙高为1.5米,顶高为3.0米,上盖白色玻璃钢瓦,以保持充足的光线,育苗室要用水泥铺地,以利于流水操作,建房面积按生产规模而定,一般每1平方米面积可生产2万尾小蝌蚪苗。(2)育苗架木质结构,高为70厘米,宽为40厘米,长度视苗房大小、形状而定。(3)育苗盘白色硬塑盘,规格为39.5厘米57.5厘米11.5厘米(内径)。(4)孵化筛自制木框架,内拉紧一张尼龙纱窗布(规格为80~100目/平方厘米),框架规格为31.5厘米51.5厘米3.0厘米。(5)自动控温电热棒控温范围为16~32℃,每个育苗盘需配备1把。(6)授精皿(圆形)直径为5厘米,或用搪瓷小碟子(白色)代替,直径为8厘米。(7)注射器注射用针为6~7号针头,以小针为宜,各备若干套。(8)镊子要求尖细、弹性强的不锈钢小镊子,长度不超过15厘米。(9)沉淀、蓄水两用池砖砌水泥结构,水容量为1~2吨。(10)其他温度表、吸管、拉污布、精液处理布、激素药品等。 2. 人工催产的药物 蛙类常用催产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蛙脑垂体。 催产药物的使用分为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单一使用时。一般按每1000克体重的雌蛙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00国际单位,或注射促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5~30微克,或15~20个蛙脑垂体。雄蛙的脑垂体催产效力比雌蛙的差。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若希望尽快产卵,则脑垂体用量应多些:反之,则应少些。混合使用时,则采用6~8个脑垂体,并加LRH-A25微克或HCG600国际单位混合进行注射。一般混合注射效果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由于雄蛙精巢内常年有成熟的精子,一般不需要注射激素,但为了使雌雄蛙同步抱对,可给雄蛙注射雌蛙一半的剂量。 3. 催产药物的稀释液(1)任氏液的配制氯化钠6.5克,氯化钾0.4克,氯化钙0.12克,碳酸氢钠0.2克,磷酸二氢钠0.01克,葡萄糖2克,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氯化钙先配成10%或20%的溶液后,再按需要量加入已制备好的生理盐水溶液中,以免产生不溶解的磷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混浊。葡萄糖可不用,因为加入葡萄糖的任氏液不能久贮。(2)生理盐水的配制取6~7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再加蒸馏水到1000毫升,搅匀即可使用,所用蒸馏水要清新且pH值在7.2~7.8。 4. 蛙脑垂体的摘取及脑垂体混悬液的制作(1)蛙脑垂体的摘取脑垂体位于蛙脑的底部,隐藏于蝶骨的蝶鞍中,须认真细致方能取出完整的脑垂体。先用尖剪子从蛙颚骨插进嘴里,将嘴两边分别剪至鼓膜后面,再横着将蛙头剪下,随即把口腔上颚的皮肤翻起,用小剪子从枕骨大孔向眼窝前侧斜剪两刀。将斜剪成的三角骨片翻折。用镊子将骨片提起,即可在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见到有一堆白色的东西,其中有一粉红色、约半粒芝麻大的颗粒(有时黏附在翻起来的骨片上),这就是脑垂体。可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整个脑垂体备用,或放在冰箱(温度在4℃左右)保存,如果放在丙酮中,可保持1年以上。(2)脑垂体混悬液的制作将所需数量的脑垂体,放入盛有任氏液或生理盐水(0.7%)的玻璃皿中。先用注射器(不套针头)将脑垂体和水一起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套上中号针头,把注射器内的脑垂体挤出,即可使脑垂体破碎。再换上口径更小的针头,把垂体碎片和水吸入后又挤出来,如此反复多次,就制成脑垂体混悬液,可供注射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制作脑垂体混悬液比较简便易行。如果需要量大,也可用组织匀浆器研磨。 5. 注射方法与部位 石蛙人工催产注射部位,主要在亲蛙臂部肌内、腹腔和腹部皮下等部位。注射器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注射用的针头以小号的为好,用注射器吸取注射液,然后进行皮下注射或腿部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难度较大,进针深度不要刺得很深,以免剌伤内脏。最好是针头从大腿腹面的肌肉刺入,再伸向腹腔,这样一般不会刺伤内脏,同时,在针头拔出后,药液也不至于从注射孔倒流至体外。 (1)腿部肌肉注射用镊子夹住大腿背部内侧肌肉厚实处,以45度角入针0.6~0.8厘米,然后慢慢推针,毕后拔针时,要用手轻轻揉擦针尖入口处,以免药液溢出。由于大腿皮肤较容易愈合,不易引起感染。因此,采取这种注射法效果比较理想。(2)腹部皮下注射操作时须两人合作:一人捉住亲蛙,使其腹部朝上;另一人用镊子夹住腹部表皮向上轻提,另一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朝向头部,与蛙腹面呈30度角进针,深度以不刺入腹部肌肉为宜。(3)腹腔注射一人捉住亲蛙使腹部朝上,另一人在腹部中线偏左或偏右1厘米处呈45度角斜插进针,以刚穿过腹部肌肉为宜,注意不能刺伤内脏。注射完毕用手捏住针孔处皮肤慢慢拔出针头,并轻轻揉搓针孔,以免药液溢出。 人工催产注射时间,通常选择在15︰00~17︰00进行。亲蛙注射后,要暂放桶中片刻,然后按雌雄比例1︰1投放到准备好的产卵池内让其自行发情产卵。当水温为18~22℃时,注射后14~18个小时,亲蛙便开始抱对产卵,这种情况与自然产卵的时间基本一致。但也有亲蛙由于性腺发育不一,因而药物反应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亲蛙注射后2~3天仍有抱对现象。出现这种异常是由于亲蛙性腺发育程度较差,卵粒在短时期内难以成熟产出。这类卵子即使产出,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往往都比较低,但这并不影响人工催产繁殖的总体效果。 亲蛙注射后经48个小时如不见抱对产卵,可用手挤压腹部,要是泄殖腔仍无卵粒流出,则需做第二次注射,但药物用量应酌情减少。备注《石蛙高效养殖新技术与实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8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