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怎么越冬

河蟹在8℃以下减少摄食,在5℃以下进入冬眠。为了让河蟹安全越冬,可建造越冬池,降低池底的淤泥化程度,越冬期要在条件允许的水域中注水2-3次,避免水位因结冰而下降,由于冬季浮游植物的数量大大减少,所以需要提前种植一些适应低温的浮萍种类。

一、河蟹怎么越冬

1、水温在8℃以下的时候,河蟹就会蛰伏在池底或者池梗处,减少摄食。在5℃以下的时候,它就会利用腮部进行溶氧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和简单的基础代谢,进入冬眠。当水温上升到8℃以上的时候,河蟹就会逐渐活跃,进行摄食。由于冬季比较漫长,能量消耗较大,而且河蟹的体质比较差,在天气寒冷干旱和水中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会容易死亡。

2、冬季的时候天气干旱,而且处于枯水期,水源不足。结冰之后,没有结冰的水位会根据土质而渗透流失变动,加上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冰的厚度,导致水位下降。为了保证一定的水位,越冬期时期在条件允许的水域中,应该要注水2-3次。

3、水体的表面封冰之后,水体的温度很低,如果受到天气和阳光的影响,将会出现垂直分层的现象,深层的水温保持在4℃左右,如采取了循环增加氧气的措施的话,底层的水温可以低至0.2℃。结冰后的水面,将会隔绝没有结冰的水层与大气层的气体交换,因此冰封时期和明水时期水中的气体组成部分有很大的区别。

4、封冰时期水中与河蟹生活密切相关的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溶解氧的这几种气体,在水中的含量比例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在冰封期间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逐渐累积增加,氧气也会减少或者增多,由于水中的水溶解碳酸的增加,会导致水的PH值也会降低,由弱碱性降低为中性或者弱酸性。

5、不同的水体中气体的含量状况是不一样的。水体较深、淤泥和有机物少的水中气体状况会比较好,越冬的效果就会更好。水体较浅、淤泥和有机物多的水体气体情况就会较差,越冬的效果就会更差。越冬期水域的底质会对水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结冰之后,底质对水质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6、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PH值和水中的气体情况上。底质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需要消耗氧气,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改变了水中的气体组成,也降低了PH值。

水底的二氧化碳和淤泥的多少成正比增长,淤泥越多,二氧化碳就越多,水体的PH值下降的越快,河蟹越冬就更加危险,因此降低池底的淤泥化程度才能为河蟹创造出安全的越冬池。黄河以北的地区由于冬季比较寒冷,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比较明显。

7、冰封时期,水中除了少部分的鱼类和河蟹之外,还有少量的水生昆虫。水中的芦苇或者蒲棒等挺水性植物大部分都已经枯死,浮游动物中只有桡足类比较常见到,而其他种类很少或者没有了,浮游植物比如蓝藻等喜欢在温暖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也都死亡了,只有一些适应低温的种类暂且存在。

越冬池浮游植物的数量一般都会比夏季和秋季的要少,常见的浮游植物有绿藻,金藻,硅藻,隐藻等,这些藻类除隐藻外,其他的藻类在冰下的光合作用下生产氧气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

二、室外越冬土池的准备工作

目前很多地区普遍采用的越冬方式是室外越冬池。室外土池的存储量大,成本低而且见效很快。而且必须在10月份中旬提前做好以下越冬池的处理工作:

1、越冬池的池塘面积应该以1-5亩最为合适,过大则不利于起捕;而且要离水源和电源较近,进排水需要方便,堤坝结实没有漏洞,池坝清洁没有杂草,池底有5-10厘米的淤泥,如果池底底部太硬则会容易引起河蟹出现掉爪的情况,从而降低越冬成活率,成蟹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2、池塘里要安装好防逃墙,防逃墙主要是用竹竿为骨,细聚乙烯绳进行缠绕,然后将防老化蟹模用订书钉钉上,将防逃墙底部埋入地下并踩实。因山地平原等地域不同,竹竿间距为0.7--1.0m不等。围好的防逃墙上的蟹膜没有漏洞,而且高度大概为0.5m右。

3、越冬池的电力设备配套要齐全,要配备相应的泵站及潜水泵,方便每个池塘用电,以便于及时处理池塘低氧情况和保证足够供应越冬水。

4、池塘进水需要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之后才能进水,用150目的网袋即上水线主管和各池进水管各套一层网袋进行双层过滤,以防止桡足类、杂虾枝角类等浮游动物进入越冬池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一般情况水深1.3--1.8m,但是最适宜水深为1.5-1.6m。如果水太浅,将会导致封冰后冰下的水体较少,容易缺氧;如果水位太深,太阳光线不能充分的照射水体,将造成溶氧分层,容易导致底部缺氧。

5、在投放河蟹之前5天,要对越冬池里的水体进行消毒,每亩用25千克的漂白粉彻底消毒。

6、合理的控制放养密度,每亩可放500-800斤的性成熟河蟹,为了防止河蟹在岸边长时间的爬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和遭到日晒而死亡,因此可以直接把河蟹放入水中。

7、为了帮助入池早而导致体质较弱的河蟹顺利越冬,需要暂养育肥,水温在8℃以上时,应按照每天池内河蟹重量的2%适量投喂小鱼虾或者煮熟的玉米小麦等高能的饵料,并且要投放到水岸线的地方,避免气温骤降导致河蟹吃不了饵料而使水体腐败缺氧,8℃以下的时候要停止投喂。

避免越冬池有花盖、溃烂、残缺河蟹和弹簧腿等病蟹进入。

8、封冰后应定期监测越冬池的水深、监测频率为15天一次,主要检查水的透明度以及氨氮含量、PH值和池底溶解氧等,也需要检查浮游动植物的组成情况。1月份进入寒冬期,这时候监测的周期应调整为每10天监测一次。

9、越冬期需要控制的水质理化和生物指标。水中溶解氧应该要大于4mg/L,小于20mg/L。氨氮含量要小于1mg/L,ph值控制在7.0-8.5之间,盐度含量低于5,水深1.2--2.0m左右,水中桡足类和枝角类微生物的总量要小于50个/L。

相关知识

河蟹怎么繁殖?


河蟹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岸中,它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河蟹怎么繁殖?

一、河蟹怎么繁殖?

河蟹是卵生繁殖,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在咸淡水处交配产卵、孵化发育。它的寿命为2-3年,要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黄蟹、绿蟹这几个生长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经历好几次蜕壳,总共需要蜕壳数十次。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了。

二、河蟹吃什么?

河蟹的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

三、蒸河蟹需要多长时间?

河蟹可以蒸着吃,体积小的河蟹一般蒸8分钟左右,体积稍大的河蟹一般蒸10-15分钟左右。如果要想将河蟹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全部杀死,至少要蒸25-30分钟。

罗非鱼越冬池和越冬设备的准备技术



1、越冬池的准备

修建越冬的工程必须在越冬前完成,以保证罗非鱼适时进入越冬池。越冬池应选择在向阳背风、水质较好、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越冬池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池。一般室内静水池最好是水泥池结构,便于换水和排污。越冬池的大小,要根据保种数量、加温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定。利用电或锅炉加温的,一般每个越冬池面积为10~30平方米;利用温泉水、深井水或工厂余热越冬的,面积可以大些,约50~80平方米,如热源充足,温度高,面积可达100~500平方米。池深l~1.5米。越冬池的形状以东西长方形为好。越冬池为水泥池的,池的一端应设进水口,另一端底部设出水口(或排污口),进水口到排污口要有一定坡降,便于排污。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鱼网,防止逃鱼。

越冬池修好后,还要进行消毒。新建的水泥池,在放鱼前要彻底洗刷,并用清水浸泡2~3次,以去除碱性。旧的水泥池在放鱼前3~5天也要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10%的漂白粉泼洒池壁和池底进行消毒。土池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消毒。

越冬池经过消毒,一般静水越冬池在消毒后1星期就可以加水,水深1~1.2米。池水最好用清新的外河水或自来水。如果用池塘水,需要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水。温流水越冬池在消毒后1~2天就可加水。

2、越冬设备的准备

根据不同的越冬方式,对越冬期间所需要的加温、增氧、排污等设备应在越冬前准备好。如加热器、锅炉、控温仪、水泵、增氧机,还有饲料,防病药物等都要事先备妥。


水蛭越冬方法


养殖水蛭,可以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保温越冬。

自然越冬气温降至13℃以下时,水蛭钻入潮湿疏松的靠水面的泥土中越冬,也有少数在水池淤泥中越冬。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池中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为防止温度偏低,冰冻达越冬层,可以在越冬区域内覆盖一层水生植物保暖。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保温越冬可以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增温。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即可移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水蛭在棚内到12月份才停止生长,早春3月份即正常生长,有利于促进水蛭早繁育、多产卵。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100条水蛭,在适温阶段投喂足量饲料,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温度超过32℃时,开启大棚换气调节温度。在有地热水的地方开热水井,用保温管道将热水引入水蛭越冬池。越冬池面积通常在3亩以上,水深保持1米左右。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用塑料大棚保温。

而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商品河蟹越冬囤养的六个技术管理要点



随着河蟹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部分地区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将捕捞上来的成蟹进行囤积养殖,待春节前后价格较好时出手,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然而在成蟹囤养过程中,如遇天气变化、水质恶化等情况很容易导致缺氧和应激反应,同时后期池塘水质、底质条件较差,容易滋生大量致病菌,引发多种细菌性疾病,造成大量伤亡,反而影响销售。以下提供成蟹囤养过程中的管理建议,仅供参考:
1.保持水位。成蟹囤养池塘水位不得低于1.5米,水位过浅会导致昼夜水温温差较大,在高密度囤养塘中很容易造成河蟹应激性伤亡。并且要保证池塘进排水方便,以利于后期定期换水。
2.移栽水草。到了后期池塘水草基本消耗殆尽(高温腐烂、虾蟹破坏等),此时可及时移栽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池塘内水草存塘量较多的,可是全池泼洒AA绿源(4亩/桶)促进水草低温生长(尤其是伊乐藻),水草覆盖率必须保持在1/3以上,以维持成蟹正常生理活动
3.控制囤养密度。一般建议每亩囤养量在300-500kg左右,过多容易造成缺氧,败坏水质,同时避免争食、和蚕食现象发生。
4.饵料投喂适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占60%以上),促进长膏育肥,分两次投喂,上午喂40%,傍晚喂60%。入冬前,晴天气温较高时,日投饵量控制在成蟹体重的5%-6%,后期低温(低于10℃)或阴雨天气时减少到3%-4%,气温低于5℃停止喂食。饵每天定时查看吃食情况,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5.防黑底板。由于囤养时间较长,加之许多池塘底泥较深(超过15公分),很容易造成河蟹底板发黄(黄底板)、发黑,严重的导致甲壳溃疡、腐烂,因此建议定期使用卫底(2亩/袋)氧化底部过多有机污染,缓解毒素和脏物对河蟹腹甲的侵蚀,保证经济效益。
6.加强巡塘管理。定期查看河蟹吃食情况,观察水体透明度(35公分以上),若水色过浓,及时排水、换水,水色过瘦,透明度过高时可使用藻肽(2亩/瓶)+藻乐肥(4亩/袋)低温肥水,提高水体肥度,进而保证溶氧和水质稳定。晚上尽量避免池塘灯光照射,成蟹喜光,光照过强过长会引起成蟹活动量增加,躁动不安,进而加大体能消耗,时间一长势必导致体质下降,影响大小规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蜜蜂如何越冬


蜜蜂有自己独特的越冬方法,一全群结成一个椭园形的大蜂团,以度过漫长的冬天。蜂群越冬期在全国各地囚地理位置和气温不同有早有迟,黄河流域至东北地区为9月至第二年3~4月,长江流域从10月开始到第二年1~2月,华南两广地区几乎没有越冬期。对蜂群越冬期间的管理必须认真抓好八防,这样蜂群安全越冬才有保障。

一、防热。蜂群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这时蜂在蜂箱内结团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越冬蜂群长期处在8℃以上时蜜蜂活动量增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看管,影响春繁,推迟了翌年的春繁期。因此,越冬蜂箱温度超过8℃时,可采用通风、洒水等方法降温。

二、防寒。越冬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加大,主要是蜂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量来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了大量饲料,又会造成工蜂老化,缩短寿命。如蜂长时间处于~2℃以下温度中,会冻伤或冻死,所以蜂箱温度低于~2℃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蜂窖的温度。防寒的方法是:填补箱缝和孔洞,夜间箱上盖草帘并把巢门关小,白天多晒大阳。

三、防干燥。在长期干燥的冬季里,要防止蜜蜂口渴,可在蜂场内适当喷水,增加湿度。来缓解蜜蜂燥渴。

四、防潮湿。越冬蜂箱内最佳湿度保持在70~80%。如湿度在80%以上,饲料吸湿变稀,易变质,蜜蜂食后易得大肚病和痢疾。当湿度较大时,为了降低蜂箱内的湿度,应在蜂箱下放一层塑料薄膜,或在蜂箱周围洒些石灰和小灰、干炉渣吸湿,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气,可有计划地让蜜蜂出巢、放飞。

五、防震。蜂群在越冬期间喜欢安静,非常怕震动。尤其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如若受到较大的震动,往往蜂将落脾冻僵死亡。因此,在蜂窖附近不要敲击发出响声的器械,严禁碰撞蜂箱,严禁滚动重物、燃放鞭炮。

六、防光线。室内要保持完全黑暗,因此,离通气孔下30厘米处应挂一块档板,检查蜂群时乎电筒用红布蒙上,以防刺激蜜蜂活动。

七、防饥饿。越冬期的饲料是否质优、量足,是蜜蜂越冬成败的关键。优质饲料,蜜蜂食后大部分消化吸收,蜂群安稳,寿命长,春繁迅速,不春衰。劣质饲料,蜜蜂食后被消化吸收的少,残渣多,粪便在肠内容纳不下,易形成大肚病和下痢。

八、防鼠害。蜂箱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冬季老鼠非常喜欢吃蜂脾,蜂在越冬期间易受鼠害。要经常检查蜂窖内有无老鼠,如发现老鼠在蜂窖内活动,要用毒饵和器械消灭干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9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