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为什么会失败的四个重要因素

1、猪场管理不科学

饲养管理好的猪场,可以节约饲料,避免饲料浪费,使投入的饲料大限度转化为猪的增重;饲养管理好的猪场,猪病发生的少,既可以节省疫苗购置费用,又可以节约预防用药费用和治疗用药费用等。

2、养猪品种没选好

品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

3、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料是养殖生猪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所以怎样合理地选择,利用,开发饲料,提高饲料报酬率,降低耗料率,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猪病防治不到位

养猪业者总是把注意力盯在猪价上,认为猪价是猪场能否盈利的决定因素,其实不对。如果具体到一个存栏500头母猪、月均出栏800头商品猪的猪场,冬季的一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40万元;而猪肉价格如果每千克降1元月均损失8万元,仅相当于流行性腹泻造成损失的五分之一。

相关阅读

能确保猪场建设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随着养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养猪业本身对硬件的要求水准也开始升高。一个猪场想要赚钱,首先就要设计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那么:能确保猪场建设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具体来了解一下:

第一、消毒设施
在养猪成本恒定的情况下,提高养猪利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猪场疫病。猪场疫病少了,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用药成本,猪的育肥也会更加顺利。想要控制好猪场的疫病,最不可或缺地就是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了。所以一个科学的猪场应当配备有完善的消毒设施,并设计出合理的消毒程序去严格执行。
第二、饮水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特别是到了夏天这个炎热的季节,只有猪群能够获得足够的清洁饮水,才能保证它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正常食欲。所以一个科学的猪场离不开完善的饮水设施,而且最好猪场的饮水设施能够控制水温,这样当冬季的时候可以给猪饮用加热后的温水,更加有利于猪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速度。
第三、降温系统
夏季到来,气温不断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一种猪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过高的温度会会影响到种猪的繁育率,以及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更严重的若是发生热应激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伤亡。所以一个科学的猪场,在夏季的时候是离不开降温系统的。比如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就是很好的选择。
第四、通风性好
猪舍在设计之前,就应该专门考虑其通风性,有利于空气对流。在厂址不得风的情况下,那你就要选择好用的通风设备,来保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在选择通风设备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功率小、直径大的通风机,因为这样的通风机比较耐用也比较省电节能,而且噪音也要小一些,对猪群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影响。
第五、排污系统
由于国家现在对养猪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造猪舍之前也要设计好猪舍的排污系统。猪舍的设计不止要方便粪污的清扫,同时还要考虑到粪污的后期处理。选择科学实用的漏粪板,建造沉淀池来沉淀粪污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猪场离居民区的距离不够远的话,甚至需要备好除臭剂来消除粪污的异味。

深度分析新猪场建设需具备的最关键要素有哪些?
建设一个新的猪场,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猪场建设、气候条件变化、猪场选址、饲料配方和法律法规方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建设时尽可能减少变数。

在规划设计一个新的大型养猪场的初期,需要考虑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而其中最让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则是:能确保猪场建设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这个问题与建造养猪场密切相关,在诸多因素当中,适当的建设和气候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十年来,大多数养猪场在规划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惊讶地发现,即便在一些新建的农场中,也有很多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尽管可以将其归结为预算不足,但建造时的妥协可能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本文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亚洲的气候条件变化多端
亚洲气候多变,经历着各种自然条件变化。冬天北部寒冷干燥,夏天南部炎热潮湿;有些区域还会出现严重的暴风雨和台风,这些都会影响对猪舍建设和气候系统的选择。
新建的农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合格的员工却越来越难找;即便是选用高性能遗传基因的品种,也可能会对极端的气候条件比较敏感;在炎热的季节,采食量、生育能力、饲料转化率和热应激等因素都会受到影响,而理想的猪舍建设和气候系统则可以缓解这些生产变动因素。保暖良好的猪舍建设和完善管理的通风系统有助于节约热能并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
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
如果猪舍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在最好的情况下能保持温度稳定,但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空气流通性差、有害气体增加、湿度加大,进而增加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保暖效果差或者漏风的猪舍内的冷却系统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功效。
要知道,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需求较为严格,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相当小,这就是所谓的热中性域,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才能表现出最佳的生产性能,而这也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引起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几个重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量占整个产蛋期产蛋量的65%以上,产蛋重量占总重量的63%以上。所以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从而使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现简单介绍引起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几个重要因素及针对这些原因的一些解决方法。

1、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分析

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蛋鸡的体重。在蛋鸡群体中如果体型瘦小,或者过于肥胖的个体过多,就会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因体重与蛋鸡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代表鸡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蛋鸡的体重对其产蛋高峰期的长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8周龄前的体重,如果体重不达标则会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造成影响。

饲料因素。营养全面且配比合理的饲料是保证蛋鸡产蛋率的首要条件。如果饲料的营养水平偏低,如长期提供低蛋白、低能量、钙磷比例失调或者不足、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供应不足的饲料时就会导致蛋的生殖机能低下,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如果饲料的质量不佳,发生腐败变质,饲料原料的含量较高,质量不达标等会造成鸡群的体重不达标,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易发生应激反应等,这些都是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另外,饲料的供应没有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及时的更换,如开产前蛋鸡对钙磷和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钙磷和蛋白质,或者更换饲料时没有过渡都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管理因素。对蛋鸡群的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无产蛋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育雏期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蛋鸡在育成期的生长发育不整齐,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从而使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影响了鸡群的整齐度,从而影响产蛋高峰期的到来。饲养密度过大还会使鸡群的抗病能力下降,体质不佳,也会使蛋鸡达不到高峰期。鸡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温度和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当舍内氧气的含量低于16%以后就会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发育,如果通风不良,则不能将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舍内,就必然会造成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易患病,体重不达标,从而使蛋鸡无产蛋高峰期,产蛋性能下降。对蛋鸡的光照管理不良,如光照时间过短,光照强度弱,或者不严格的按照光照程序来操作,使开、关灯的时间没有规律,而鸡的生殖系统对光照的变化表现的较为敏感,因此,不良的光照管理会导致蛋鸡的产蛋高峰上升缓慢。鸡易发生应激反应,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蛋鸡出现应激反应,如喂料时间发生改变、换料时没有过渡、突然的停水、停电、气温突变、受到电惊吓等都会导致蛋鸡发生应激反应,而使产蛋无产蛋高峰期。鸡易患病,如果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对产蛋鸡用药不当,如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金霉素等,这些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损伤到生殖系统。

疾病因素。当蛋鸡患有一些疾病后不但会影响其健康,还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当蛋鸡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时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会造成生殖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或者会导致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而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期的到来;另外,当蛋鸡患有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等生殖系统疾病时也会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期出现。

2、解决方法

提供适宜的营养,保证饲料的质量。根据蛋鸡各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和产蛋的需求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在产蛋前就要适当提高日粮中钙的含量,以满足产蛋的需求。做好育成期蛋鸡的体重控制工作,提供适宜的营养,以保持合适的体况,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就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蛋鸡的体重情况,合理的提供饲料,确定最佳的饲喂量。要注意在产蛋高峰期要提供高营养的日粮才可满足机能对营养的需求。另外,在产蛋高峰期到来前还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以避免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蛋鸡排卵数减少。

加强管理。育雏阶段要做好分群的工作,加强蛋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育成期主要做好蛋鸡的体重控制工作,以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对于偏瘦或偏肥的蛋鸡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饲养,以将体重调整到标准围。及时根据蛋鸡的实际情况更换饲料,要注意换料时要逐渐的过渡,以免产生换料应激。做好蛋鸡的光照管理工作,一般要求在产蛋期要全天保持16-17h的光照,不可随意的改变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尽量避免出现停电的现象,开关灯的时间也要有规律。做好饲养环境的管理工作,包括保持舍内的环境卫生,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定期对鸡舍、工具等进行消毒。在疾病流行时期还要进行带鸡消毒。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对鸡群做好保健工作,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合理的用药,不可使用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或者影响产蛋高峰期的药物。

蛋鸡无产蛋高峰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有的蛋鸡在产蛋过程中没有集中产蛋的时期即产蛋高峰,造成蛋鸡没有产蛋高峰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搜牧小编就给大家分析分析蛋鸡没有产蛋高峰期的原因:
鸡群开产日龄滞后,开产后产蛋率上升缓慢。27~28周龄才达到80%,以后的最高峰值也达不到90%。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蛋鸡没有产蛋高峰期。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品种不纯。使用商品蛋鸡受精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后代,品种退化。产蛋率维持在70%左右。采取什么措施也不会提高产蛋率。
对策:认真选好种鸡苗,到正规大些的种鸡厂购雏鸡。
2.后备鸡培育得不好。育成阶段饲养管理不好或天热等造成后备鸡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12周龄之前的阶段内,对饲养管理不重视,营养不好,体重没有达到品种标准,鸡群体重大小参差不齐,均匀度不好。到开产周龄体重仍然不达标,大小参差不齐,胫骨很短。换上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饲料进行饲喂,产蛋率仍然升不上去。过肥、过瘦的母鸡都不产蛋,只有发育正常的母鸡才产蛋。
对策:
搞好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特别是要重视育成阶段。适当限饲,经常称体重,根据体重是否达到标准或超重而调整配方,使育成鸡开产时,体重80%以上达到开产体重,胫骨长度也达到该品种长度。这样的鸡群才能高产,产蛋率上升快,容易达到高峰。
3.饲料品质不好,有钱买药,舍不得喂好饲料。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不用好的预混料或大量加脱毒不好的棉籽饼、菜籽饼、花生饼等,甚至饲料原料掺假,特别是豆粕、鱼粉、氨基酸等蛋白原料的掺假,直接影响产蛋率。或者自配料,饲料配方不合理,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同样影响产蛋率,直至没有产蛋高峰期。
对策:使用营养全面、质量可靠的饲料。在选料上,不要单纯追求便宜(价格低),要选择好原料,不掺假、不发霉、无毒的原料。在使用中要看一下,给你带来多大效益。一定要算一下料蛋比,哪一种更合算。饲料营养除保障生存维持生命的营养之外,多余的营养才变成鸡蛋,多余的太多是浪费,多余的少,产蛋率不高。
4.鸡开产后气候不好。如果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是炎热的夏季,天热,鸡采食量减少,管理跟不上,鸡群很难产蛋率达高峰。
对策:注意随时随地的气候变化,尽量减少因气候所造成应激的减蛋。经常搞好鸡舍环境控制,空气流通。
5.没有搞好转群管理。转群管理不及时,或虽转入产蛋鸡舍,但没有及时更换饲料或是产蛋率达5%时仍使用育成鸡料,没有及时更换成高峰期用的饲料。
对策:
①及时转群并更换饲料。转群一般在18~20周龄进行,转群前注意对鸡舍、设备、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注意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安装齐备,是否合乎使用要求。转群要根据季节选择晴天进行,同时要严格挑选,注意把体重不够标准及病弱鸡剔除,把发育期相同的鸡安排在同排笼子里,便于生产管理。
②饲料及时更换。母鸡刚转入产蛋鸡时,仍喂育成鸡饲料,待鸡产蛋达5%时要及时更换蛋鸡饲料。
③严格进行补光。产蛋鸡从19周龄起每天需要光照13~14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时,一直加到17小时,以此维持产蛋高峰。当准备淘汰整群鸡时,可以在最后一个半月左右将每日光照提高到18小时。每平方米使用一个25瓦的灯泡,距地高度1.8~2米。产蛋鸡补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等。
④环境控制到位。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鸡舍相对湿度以55%左右为宜。鸡舍还要保持空气新鲜,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都会损害鸡的健康,从而造成鸡群产蛋率下降。因此,在不同季节里,要根据气温和气候状况,在基本保证鸡舍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通风换气,冬季要保暖通风,夏季防暑降温,加大通风量。

黄鳝养殖安全越冬的四个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不少养殖户将黄鳝囤积至春节前后出售。下面介绍几种黄鳝越冬方法。

一、水中越冬法

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黄鳝就停止摄食,入穴冬眠。为了让黄鳝安全越冬,用土池养鳝越冬的,池体建成长方形,南北向,池埂北高南低,有条件的可将北面池埂建成1.5米以上的挡风墙。9月中旬养殖池的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后期换水而不改变水位,同时池内土层的厚度不低于50厘米,便于黄鳝筑洞越冬,确保池底水温在0℃以上。当气温0℃以下,水面结冰时,必须把冰块打碎并捞走浮冰,以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黄鳝缺氧死亡。而网箱养鳝越冬时在黄鳝停食后将箱底腐烂的水草清理干净,同时保证箱内有充足的浮草供黄鳝攀附。水中越冬法操作简单易行,但在冬季起捕比较麻烦,而且成活率较低,特别是网箱养鳝越冬死亡率较大。

二、泥中越冬法

水温低于12℃时逐步排干池水,使池底表层泥土保持湿润,黄鳝停食后不要随意搅拌池底泥土或改变表层形状。可在泥土表面覆盖1层厚10~20厘米的稻草或草帘,注意草层下预留空隙,池的四周应清沟沥水,这样可起到透气防寒的作用。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黄鳝成活率高,体重消耗较小;缺点是平时需专人看管,起捕较麻烦,不能及时出售,适合鳝苗越冬。

三、室内越冬法

水温降到10℃以下时将池塘中的黄鳝起捕洗净,存放入室内水泥池中养殖,水泥池面积以3~8平方米为宜,水深不超过50厘米,用水为干净的外塘水或井水,进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黄鳝和水的比例以1︰2为宜。前3天每天换水1次,以后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时都应清理干净水底的代谢物,同时保证室内温度在2~5℃。该方法暂养黄鳝较安全,成活率高,行情好时可随时出售;缺点是平时管理操作麻烦,黄鳝体重消耗较大,适合成鳝越冬。

四、大棚越冬法

水温低于15℃时将黄鳝转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棚内池水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并放置水花生,投放量占水面的1/3。水温12℃以上时需适量投喂,直至停食为止,并注意调节水质,防止大量代谢物耗氧。保持棚内气温2~8℃。晴天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注意揭膜通风。发现大量黄鳝将头伸出水面时,应注意增氧。该方法有利于延长黄鳝的生长时间,增加体重,提高成活率,而且便于起捕出售;缺点是成本太高,管理操作较繁琐。

怎样保存兔毛的四个方法要点


兔毛保存要做好四防兔毛易缠结、易受潮、易受虫蛀,太阳暴晒后又易变脆,保存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兔毛的质量。在兔毛保存过程中,必须做好四防,即防压、防潮、防晒和防虫蛀。

1.防压。兔毛在潮湿、温热和压力的影响下,容易相互缠结。因此,剪下的兔毛应装入专用的木柜或纸箱中,避免重压或用力揉搓,以免兔毛缠结。为了保持兔毛的光洁度,最好用油光纸衬住存放兔毛箱柜的内壁及箱底。

2.防潮。兔毛的吸湿性很强,阴雨季节和潮湿地区一定要注意防潮,因为兔毛吸湿返潮后,易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使兔毛变色、变质。所以,除了对盛放兔毛的箱、柜等用具进行密闭外,也不能将它们着地或靠墙存放,在墙角、地面可撒一些生石灰以利于吸收水分,还应尽量做到室内通风干燥。

3.防晒。兔毛在日光暴晒或高温条件下,其毛纤维中的角质蛋白会发生变化,使兔毛变色、变脆,纺织性能降低。因此,兔毛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即使在兔毛受潮或霉变时,也只能在阳光下晾晒1~2小时,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装箱。

4.防虫蛀。兔毛是由角质蛋白构成的天然纤维,易受虫蛀。为了防止兔毛被虫蛀,可在箱柜内放置适量的樟脑丸。樟脑丸宜用纱布袋分装,在存放兔毛的纸箱柜四角及中心各放1袋,但切忌防虫剂(樟脑丸等)与兔毛直接接触。兔毛装箱保存后,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湖南苏媛媛)

水蚯蚓养殖成功的四个关键点


水蚯蚓又称为赤线虫,以往常在一些臭水沟中可以发现这种生物,后因为水蚯蚓深受龟鳖、鱼类以及黄鳝之类的养殖动物喜爱且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很多养殖户或者垂钓爱好者会选择使用水蚯蚓作为饲料或者饵料,这也带动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小编就水蚯蚓的养殖要点和大家说说,让我们看看吧。

一、建立养殖场所

水蚯蚓因为习性的原因,一般比较喜欢生活在躲避阳光的肥沃淤泥当中,对于这种生活地址,小编比较推荐像田间的水田当中,因为田间的水田一般都是土地肥沃,适合水蚯蚓的生长,但注意对于对于水蚯蚓天敌的预防,可以在水面设置一些网格阻止天敌。

其次,如果水田不是很肥沃,那么可以使用一些甘蔗渣、粪便以及一些河底的淤泥进行混合一段时间然后再去作为养殖场所,同样是可以的。

二、引种和投放

对于水蚯蚓的引种种源一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臭水沟、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的排水沟,这些地方的种源往往都是比较适合的。

而对于这些种源的投放最好可以选择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因为水蚯蚓最佳生存温度在22~32°左右,而夏天和春天的时候刚好可以达到。

三、饲料喂养

对于水蚯蚓的投食管理,小编认为直接可以投放一些禽畜的粪便或者是一些屠宰场的下脚料为主要食物,其次水蚯蚓还喜好以甜酸味的饲料,因此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喂一些玉米粉、米糠等一些植物发酵之后进行喂养也是可以的。

四、日常管理和采收

对于水蚯蚓的管理主要是集中在水田上面,其中包括有控制水深不超过3cm、控制水田流速避免水蚯蚓卵被冲走以及放水、翻田等,这些行为能够帮助水蚯蚓更好生长。

其次,一般水蚯蚓的寿命只有80天左右,但是产卵却有100万~400万左右,这是非常恐怖的,因此为了可持续性发展,要做好对于这些卵的采集。

调节甲鱼池水温的四个方法



适宜的水温是养鳖丰收的关键。水温30℃时,鳖生长速度最快、吃食最旺盛;28℃~32℃时,适宜生长;如果水温长期处于25℃左右,鳖生长缓慢;长期处于20℃~22℃时,鳖不仅生长慢,还百病丛生。这里介绍几种鳖池调温的方法。
一、用水色深浅、水位高低来调节水温
 浮游生物丰富的深色水吸收太阳光热能力强,水温易升高。反之,颜色浅的水体,反光能力强,吸收太阳光热能力差,制氧能力差,水温难升高。因此,在水温低于30℃的养殖季节,要重视培肥水质,借水色的深浅吸收太阳光热以调节水温。
 太阳光能使池水升温,但若水体太深、水量太大,此法就难以奏效了。这时要降低水位,如将1米以上的水位降到50~80厘米。如果水温太高,超过了31℃,这时应升高水位至1~2米,使水体底层温度不易超过31℃,鳖的生长速度不会受影响。升高水位时要注意鳖的大小差异。养大鳖的池子,水位可升高一点;养小鳖的池子,水位升高要适可而止,水深0.8~1米即可。
二、利用自然条件防暑降温
 自然界有许多防暑降温的方法可以帮助调节鳖池水温。例如:水库水温就比池塘水温低几度,特别是炎夏,若鳖池小而浅,水温很容易超过31℃,此时可引水库中层水入鳖池,使池水降温。山泉水、阴坡山涧水的水温低,也可引入鳖池降低水温。水井中水的温度通常远低于30℃,可将井水抽入鳖池,降低水温。
 此外,还可在池边栽树、栽花、种草降温。在池塘西边栽种杨、柳或移栽大树,树下可设晒背台,让鳖上午晒背,下午乘凉。在不挡风的情况下,可给鳖搭凉篷,凉篷上面为白色,反光能力强;朝池水一面为绿色或天蓝色,给鳖以凉爽感觉。鳖池四周种花草或豆科植物也可降温。种花草树木还能招引昆虫,晚上装上黑光灯可诱虫喂鳖,一举两得。
三、人工流水调节水温
 春末夏初,水温不够高,这时可将养殖池水位降低,经常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这样既促使浮游植物供氧,又能使水色变深,有效利用太阳光使水温升高。
 盛夏时,可将水位升高,大鳖池水升到2~2.5米,小鳖池水升到1米,少施肥,提高水体透明度至30厘米。这样太阳难以将池水底部晒热,以保持水底凉爽。在盛夏闷热天气,如无水加入池中,可抽原池水,绕鳖池周围阴沟一圈,再冲击入池,使水流动以降温、增氧。阴沟在夏末秋初天转凉时,可改为明沟,将低温池水抽上沟晒水,再入池,可提高水温、增氧。
 秋天,在水温降到15℃以前,将混养的底层鱼类如罗非鱼、鲫、鲤等全部捕起,增肥水质,使透明度为25厘米,并放满池水,使水深保持2.5~3米,让鳖在泥中冬眠。如果水位不断自然降低,甚至低到几十厘米,只要水面不结冰或结薄冰,水底泥的温度在4℃以上,鳖就不会被冻死。
 
 四、修塑膜大棚温室保水温
 修塑膜大棚温室养鳖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在气温低的地方除修塑膜大棚保温外,室内还要安装供热导管,以便给池水增温,使水温保持在30℃左右,这样可以延长鳖的养殖(生长)期。
 塑膜大棚建造的方式:①半圆形屋顶或大棚。适用于风少的地区,因为这种大棚使用面积大,跨度大,在大风区容易被吹坏。②斜坡屋顶式大棚。棚上盖塑料薄膜,白天透光增温,晚上气温低时加盖草席保温,风大时亦加盖草席保温。有的大棚盖两层塑料薄膜,甚至还加盖塑料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虽然温度保住了,但把阳光遮住了,养殖池内浮游生物难以生长,浮游植物无法制氧,加上温室内水温高,鳖粪、残饵等有机物分解快,耗氧大,造成水质容易变坏,反而不利于养殖。
 温室养鳖,从减少开支的角度看,采用两头加温法最好。具体办法:秋天气温、水温下降后,为避免鳖食量减少,可用管道给池水加温至30℃,以延长养殖期。待气温再下降,耗煤量过大时,可徐徐停火,使池水慢慢降温,让鳖自行冬眠。第二年开春后,气温不断上升、水温随之上升,这时可对温室徐徐加温,让池水温度逐渐升高到30℃,提前进行喂养活动,当室外水温达25℃时,室内就开始减少加煤,逐渐揭去塑料盖膜,徐徐降温,当室内、外水温一致时就可转池,让温室鳖转入大池养殖。切忌在室内30℃水温时突然停火,将鳖转入水温低几度或十几度的露天大池放养,以免鳖突然受凉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1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