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罗非鱼发病,很多情况是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染侵袭所致。因此,要及时采取综合的防病措施:

(1)池塘和越冬池的水,首先要符合饲养水的标准。利用地下深井水和温泉水,事先要进行水质分析,因深井水溶氧低或含铁、硫量过高。使用前应采取增氧和除铁措施(氧化、沉淀和过滤等)。

(2)用作繁殖的亲鱼和留作翌年放养的鱼种,进越冬池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受伤的鱼一律不能留用。

(3)越冬期易发生水霉病,这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水霉侵袭所致,故捕捞和运输一定要小心细致。此外,越冬池水温不宜低于16℃。

(4)无论是养殖池塘还是越冬池,进鱼前都要消毒。养殖池塘可用生石灰清塘。越冬池则排干池水,清除污物,用1~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亲鱼和鱼种入池前,要用0.4%的食盐溶液药浴10~15分钟。每隔1个月左右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5)规范管理,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养鱼知识,责任心强。严格按操作、管理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相关知识

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淡水白鲳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大陆饲养的淡水养殖鱼种。由于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2、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防治:养鱼过程勿使鱼体损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2·5克金霉素或用25克土霉素浸浴病鱼30分钟。
3、腐皮病。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失去平衡,游动缓慢,不久即死亡。防治:在鱼种进池和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病发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4、水霉病。病鱼体表有簇状菌丝,行动迟缓,组织坏死,不久失去平衡而死。防治:越冬池水温度控制在24℃—27℃,防止鱼体受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浸浴20—30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5、车轮虫病。只有在鱼体被大量的轮虫寄生后患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冬季淡水白鲳常会有一些常见病出现,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①对越冬池底清池消毒,消灭椎实螺和剑水蚤及其他有害生物和病虫害。
②防止草鱼混入淡水鲳的越冬池。因草鱼极易被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道中,排出的虫卵孵化成为钩球蚴,它的中间寄主就是剑水蚤。淡水鲳吃食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就可能大量寄生在淡水鲳的胃肠,造成死亡。
③淡水鲳进入越冬池之前,要用0.2mg/l的亚甲基蓝药浴10分钟~15分钟,不能让淡水鲳带病进入越冬池。
④在越冬池的四角,经常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g。特别是在食物附近要挂袋。
⑤若水温只能控制在20℃以下的越冬池,最好的办法是,每周使用一种药物预防一次,基本上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漂白粉(含氯量为20%以上)每次的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1.0mg/l,全池遍洒。
硝酸亚汞,每次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0.1mg/l全池遍洒。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一、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中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是预防鳅病、提高泥鳅养殖成活率的必要措施。池塘清整时,将池水排干,修补池埂,清除杂草,堵塞漏洞,挖去过多的淤泥,曝晒数日,能疏松池底表层土壤,促进底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盐类,同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清塘时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及茶籽饼等,其中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体和敌害生物,而且还具有改良底质、调节水质和施肥等作用,但新建池塘不宜使用;漂白粉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较强,但易分解和潮解;氨水具有杀菌、施肥的作用;茶籽饼能杀死塘中野杂鱼、螺、蛙及部分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具有增肥作用,但杀菌防病效果差,生产中应根据各清塘药物的特点及清塘要求选择应用。

二、泥鳅苗种的选择和消毒

苗种的优劣是决定泥鳅能否健康生长的前提和基础,质量好的鳅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有光泽、体形匀称肥满、游动活泼、大小均匀。鳅苗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杀灭体表细菌和病原体的同时使泥鳅处于应激状态,体表分泌黏液,在下池后能有效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低,浪费水体资源,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高,鱼体生存空间竞争大,互相争食,影响正常的生长速度,造成个体大小悬殊;同时水体负荷大,水环境容易恶化,鱼体对疾病的低抗力下降,易致泥鳅生病。一般泥鳅开口苗的放养密度为50万尾/亩,体长75px左右的寸苗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实际生产中要结合鳅苗规格、池塘养殖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四、加强投饵管理

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投饵,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体质和抗病力,对泥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定质:投喂的饲料要确保新鲜清洁、营养全面,动、植物性饵料配比合理,适口性好。动物性饵料不宜单独投喂,以防泥鳅因贪食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胀气”而亡,且在投饲前要对动物性饵料进行消毒处理:洗净后在沸水中烫置3~5min,或在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用清水漂洗后再投饲。腐烂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易使泥鳅患肠炎等疾病。定量:水温在22℃以下时,日投饵量占塘鱼体重的2%~5%;水温22℃~28℃时,是泥鳅生长旺盛期,日投饲量达5%~10%;水温在30℃以上或10℃以下时则不投或少投,实际生产中每天投喂量要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调整,尽量避免产生残饵,浪费饵料,破坏水质。定时: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水温不高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定位:饵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使泥鳅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便于观察其吃食、生长及活动等情况。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食台及其附近水域的清洁消毒工作:残饵要及时清除,食台要经常清洗、曝晒或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每周用漂白粉溶液或其他消毒剂泼洒食场一次,定期在食场周围挂药袋或药篓。

五、加强水质和水温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促进泥鳅健康生长、防控鱼病发生的关键要素。养殖泥鳅的池水要求PH值为7~7.5,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625px左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养殖期间,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保持池水活、爽,为泥鳅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养殖池中可种植适量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增加池水溶氧,遮阴蔽阳,净化水质。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及泥鳅摄食和活动是否有异常等情况,适时、适量换注新水,调节水温和水质,夏季水温要控制在30℃以内。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换水过少起不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过多会降低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注水时,温差不宜超过3℃,避免因水温突变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疾病。

六、使用微生物制剂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能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蔓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鱼病的预防发挥积极的作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要长期使用,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减少或阻碍病原菌定居,达到预防鱼病的效果。不同微生物制剂调水的作用不一样,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池塘水质较瘦时,适合用光合细菌进行调节;池水较肥时,应选用硝化细菌;水体藻相不佳,底质恶化严重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调节的效果较好。

七、养殖水体及养殖用具消毒

做好养殖水体消毒工作是防治鳅病的重要措施,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池水现状及鱼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做到按需消毒,避免过度用药。常用的消毒药物是生石灰,一般用量为20mg/L,但新建的鳅池不宜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会造成池水pH值偏高,水质偏瘦,且难培肥水,可选用1mg/L的漂白粉溶液或0.3mg/L的三氯异氰尿酸等其他消毒剂对鳅池消毒。

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用具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将其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5%的食盐水或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min。发病池的用具必须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用。



野生鲶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野生鲶抗病力强,在野生情况下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池塘精养条件下易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以及一些寄生虫鱼病和营养性鱼病。

1.出血病。症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眼眶出血,眼球突出,鳍末端稍腐烂,鳃丝黏液增多,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或无食物。此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漂白粉1~1.2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

2.肠炎病。症状:病鱼初期肛门发炎红肿。病鱼喜欢靠边集群不动或独自漫游,体色变暗,投饵后一般不抢食。死鱼大部或全部肠道充血。防治方法:不喂变质饲料,盛夏期间在饲料中加0.05%~0.1%的生大蒜汁。发病后每公斤饵料拌痢特灵8~10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2天,同时对饵料台要坚持消毒清洗。

3.白头白嘴病。症状:主要是细菌侵袭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和吻边前缘、各鳍末端等部位发炎。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定期用低浓度药物预防,或每7~15天用25~3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泼洒nczfj.com/。用1~1.5毫克/升强氯精或2~2.5毫克/升漂白粉加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次,连用2天。

4.烂鳃病。症状:早期病鱼鳃丝腐烂,食量减少,体色变暗。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1.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内服鱼菌灵、鱼用杀菌灵药物效果较好,每天投喂1~2次,连服3~5天。

5.绦虫病。症状:病原为鲶华丽绦虫。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许多淡黄色黏液,绦虫就寄生在肠内。危害鱼时感染率在60%左右。危害成鱼时虫体寄生于中肠,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克进行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

6.营养综合征。症状:病鱼肝脏发白或发黄、萎缩,肝汁变黑,主要危害成鱼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用10公斤饲料加鱼状粉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每10公斤饲料加鲶鱼乐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越冬期间罗非鱼的两种常见病害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入,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种和亲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很容易发生体表溃疡病,严重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1)预防

越冬池严格消毒。原池越冬者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菌消毒;非原池越冬者,在清淤后注水15~20厘米,全池遍洒0.3克/米3水体“富氯”和0.4克/米3水体“鱼虫清2号”,杀灭池底细菌和寄生虫,注满水后再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灭水源中的病原微生物。

越冬鱼入池前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浴5分钟,杀灭体表病原微生物,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加强越冬期间的饲养管理。水温保持在20℃,投饵宜少而精,及时捞出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泼洒“富氯”消毒。

(2)治疗

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用“鱼健康1号”以1.5%的添加量加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三天,或至死鱼不再增加为止。

二、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

车轮虫病是由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引起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鳃。病鱼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粘液增多,有时可见寄生部位组织变白。鳃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鳃丝肿胀或遭破坏,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可通过镜检鳃和体表黏液有无车轮虫及其数量而作出诊断。

车轮虫病是罗非鱼养殖中的常见病,流行区域较广泛。发病时间多在初春、初夏及越冬期。大量寄生可引起鱼类死亡,因此当发现鱼体感染车轮虫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杀虫治疗。

经常注意观察鱼类在水体的活动情况,定期镜检掌握病情,发现病鱼及时治疗。

防治方法:
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全池泼洒
4、用“鱼虫清2号”0.3~0.5克/米3水体或“鱼虫清2号-2000”0.1~0.2克/米3水体全池泼洒,一次即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5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