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抗灾减灾技术措施

罗非鱼保温技术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米~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图1)。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1地桩2支撑桩3钢丝4塑料薄膜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图2、图3),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①钢丝两端固定、拉紧作上纲
②钢丝缝入彩条布内或扎紧布边
③缝直径10厘米~20厘米管袋,灌满细沙作沉子
④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⑤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⑥放置增氧机,以防止鱼类聚集引起的缺氧


①打入池底的桩
②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③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当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④从深井抽地下温水注入池塘
⑤放置增氧机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10ppm。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咨询专家:杨弘研究员
联系电话:13812502987


相关知识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补种注意事项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申学华程咸立龚珞军刘定柱
今年1月以来,罕见的雨雪冰冻低温天气,对湖北省的河蟹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冬季投放的河蟹苗种遭受了较大损失。当前做好河蟹苗种的及时补充,是灾后恢复河蟹养殖生产的关键措施,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蟹苗种损失评估
养殖户要对苗种受灾损失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的方法:(1)池塘。冬季投放蟹种的池塘,我省历来自然越冬死亡率为5%左右,但这次雪灾造成的死亡率一般在30-40%。如果池塘水浅,冰冻严重,死亡率一般都在70%以上,严重的几乎100%。(2)湖泊放流和围网。冬季投放蟹种的,我省历来自然死亡率达3%左右,这次雪灾造成的死亡率达10%左右。
二、及时补种
适时放养河蟹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雪灾造成的损失需要补苗的,结合湖北省历年气温、水温情况,最好在3月20xx我省养殖情况,最好是第一次放养的同步蟹种。池塘精养蟹种投放规格为每公斤160只以内;大水面为每公斤300只以内。
3.密度。根据我省历年放养的蟹苗情况及雪灾冰冻对蟹种造成的死亡率进行补种。补种后一般池塘精养的每亩不应超过800只,最好在500只以内;大水面混养和粗养的一般每亩放养100—200只。
4.运输。为了提高成活率,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12小时以内。蟹种用网袋或蟹苗箱盛放,运途中防止挤压和失水。运到后,应在放养池的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如此反复2-3次,让蟹的鳃吸足水份,然后让其自行爬入养殖水中。
5.蟹体消毒。扣蟹放养前,将经浸水处理后的扣蟹放入每公斤水用高锰酸钾50毫克配置的药液中,浸泡消毒3-5分钟。或用新洁尔灭药浴(泡):通常商品含5%新洁尔灭,用水配成含新洁尔灭万分之一浓度溶液,将扣蟹浸泡15分钟,可杀灭各类致病菌和寄生的原虫。
四、适当混养搭配
为了提高养殖者效益,补蟹种时,可适当搭配混养其它养殖鱼类。在池塘补种达到每亩500只扣蟹,可混养20尾花白鲢、3—5斤2厘米长的青虾、50尾鲫鱼、50尾黄颡鱼、100—200尾细鳞斜颌鲴。

罗非鱼养殖之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

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2米左右。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定期调节好水质

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天气情况不好时(闷热、雨天等)在夜晚要增开增氧机,一般从半夜开机到天明

3、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对象损失;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在持续阴雨天时要加厚迎风面的薄膜,并加长大棚的基柱。

4、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防止因鱼群密度较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5、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

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5℃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6、尽量减少操作

除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尽量减少生产作业。在严寒期间,暂停捕捞作业,尽量避免对鱼种池、亲鱼池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鱼体损伤。

7、加强病害防治

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水霉病)、和寄生虫(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锚头蚤)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低温寒潮期罗非鱼防冻技术措施


一、保温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简易棚架式挡风棚,棚上用0.3-0.5mm白色塑料薄膜铺盖,或棚顶覆盖0.2-0.3米厚稻草,以阻挡寒冷北风直接吹到池塘水表面,减少冷空气直接吹刮池塘水、对流散热,从而减慢池水降温程度。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培育亲鱼、越冬鱼种的池塘,可采用全池搭建覆盖有白色塑料薄膜简易大棚方法。池中每2-3亩安置1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稻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局部区域形成水温较高的“暖窝”,有利于鱼类聚集“暖窝”越冬。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越冬鱼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采取分隔和建保温设施,使鱼类聚集越冬。

4、越冬期不要拉网捕捞鱼类,以免操作不当碰伤鱼体引发水霉病发生。

二、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春鱼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洒,使池水PH值保持在6.5—7.0之间。

4、加强日常巡塘管理,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主要成分中草药的“水霉净”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使用量0.3-0.5ppm。或者全池泼洒一次浓度为0.4ppm甲基蓝。

高温季节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技术措施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降雨量减少,罗非鱼的采食量逐渐增加,进入旺食快速生长期,池塘负载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池塘水体自身自净能力非常有限,高温季节内促使罗非鱼尽快达到上市规格,更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调节好水体环境。

华南较多罗非鱼养殖户选择立体养殖,比如鱼鸭、鱼猪混养等,利用鸭粪、猪粪肥塘。这样的池塘水体更容易出现pH值偏高、氨氮超标等情况。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高温季节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1、氨氮

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含量高于0.2毫克/升以上,将对罗非鱼的生长十分不利,同时亦会导致饵料系数偏高。水体中氨氮主要是由于残饵、肥料、粪便等有机物经过细菌分解产生。

2、亚硝酸盐

它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高于0.05毫克/升时,对罗非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当池塘水体溶氧充足时,亚硝酸盐可转化为对罗非鱼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

3、pH

罗非鱼适合生长于pH值为7.5~8.5的水体环境中。但pH值越高,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对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就越强。因此,要保持水体呈略偏碱性。当pH值略高于8.5时,可每亩施用醋1~2公斤;高于9时,可选用醋酸或硅酸等弱酸,根据酸碱平衡来确定用量;pH低于7时,每亩可用10公斤生石灰,一方面可提高水体pH值,另一方面还可用来对水体消毒。

为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水位,注意排入新水

高温季节要提高养殖水位,增加养殖水体容量,池塘水位应保持在2~3米,并随时加注新水,以防水位下降。一般要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使池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果发现水质变坏,如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及时换水,可先将塘水排掉1/3~1/2,再放进新水,直到水质变好为止。

2、微生物制剂调水

广东地区池塘多为土塘,进排水不方便。就算进排水方便,随着现在大江大河水质污染严重,换水也不能完全解决水质问题。因此,可考虑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且调水成本并不高。当水体环境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时,可选用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使用时要注意技巧。先将粉剂用水浸泡,加入红糖或豆浆,阳光下发酵2~3小时,让有益细菌迅速繁殖,然后全池均匀泼洒,如此使用效果更佳。

3、保持溶氧,合理使用增氧机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为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高温季节,有机耗氧增加、天气变化、气压低或载鱼量大时仍有可能出现罗非鱼严重浮头现象。晴天中午1点增氧机可开2~3个小时,使池塘水体形成对流,将上层的溶氧打入下层;一切生物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需消耗大量溶氧,此时池塘溶氧低,夜间凌晨2点半时可开增氧机至天亮。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气突变、气压低时,要提前开增氧机,防止浮头。

4、合理投饵

高温季节是罗非鱼生长旺盛的季节,但由于天气多变,要及时调整投饵量,如气压低、雷雨天气,就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以免浪费饲料,污染水体。科学、合理调节日投饵量,对于高产、高密度养殖塘投饵最好是使用投饵机,特别是使用沉水鱼料饲喂。每日投喂两次,上午在9~10点,下午在4~5点,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40~60分钟左右,投喂时要均匀,以使大部分鱼都能吃到饲料,投喂量可按鱼体重的3%~3.5%来衡量,并根据其生长、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罗非鱼正常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技术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杨兰松王勋伟龚珞军程咸立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黑鳃病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
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率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
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
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3.甲壳溃疡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所引起。发病早期为一些黄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凹陷,呈微红褐色。继而溃疡斑点扩大,并互相联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溃疡,边缘变为黑色。到疾病晚期溃疡中心部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死亡。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防治方法
预防:
1)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
2)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治疗:
1)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
3)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4.烂肢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1)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
2)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
3)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
治疗:
1)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
2)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
3)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陈奇文1龚珞军2程咸立2
(1.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水草既是河蟹的食物之一,也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同时它还具有改善水质,降低高温期间水温的作用。实践证明,养蟹水体种植水草,是提高养蟹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0xx的雪灾,冻死了一些养蟹水体中的水草。因此,抓紧农时,在养蟹水体补种或种植水草是抗灾复产的技术措施之一。现介绍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1.伊乐藻。伊乐藻原产北美洲。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具有速生耐寒,逢节生根,容易成活的特点。伊乐藻的植株可长达1.5米,产量高,每平方米可产草40公斤,可为河蟹早期生长、栖息、蜕壳避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该草易疯长,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0℃易发生烂草现象。
种植和管理技术。清塘10-15天后,将草茎切成15cm长的小段,10株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行距为5-8m,行间可种植其它水草。伊乐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种草20xx11月河蟹捕出后,从湖泊、池塘捞出天然金鱼藻进行全草移栽,每667平方米种草75—100公斤,到4-5月份可获得大量金鱼藻。需要提出的是,金鱼藻再生能力较强,易恶化水质,故适宜湖泊和面积2公顷以上的池塘栽种。
3.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具有耐高温,生命力强,逢节生根,不易败坏水质的特点,是河蟹、草鱼最喜食的水草之一。轮叶黑藻的生长速度比伊乐藻、金鱼藻的慢。
种植和管理技术。
1)芽苞种植。冬季与伊乐藻同时进行。按行株距0.5m×0.5m,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每667平方米用芽苞1公斤。来年4月份可长到15cm,5月份可长到50cm以上。
2)营养体繁殖。在4月份,将轮叶黑藻切成长10cm的茎节,每10根左右为一束,用塘泥裹其一端,按行株距1m×0.5m种植。每667平方米用量为30-5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河蟹喜食轮叶黑藻,因此在轮叶黑藻种植初期,必须采用围拦的方式,将河蟹与轮叶黑藻草隔离开来,到6月再初拆除围网,以免河蟹将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4.苦草。苦草具有易播种,耐高温,生长快,净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叶片表面易沾浮泥;河蟹主要吃白茎,草叶上浮易造成烂草而恶化水质。
种植和管理技术。苦草的种子似长豆荚。水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荚内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池塘水位最好保持在40cm;大水面水深不宜超过1m,以确保苦草苗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每667平方米(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种150克。需要强调的是,苦草与轮叶黑藻一样,要采用围蟹种草的方法。
5.水花生。在沉水水草种植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不要移植水花生。水花生移植的方法是:离池埂3米左右,用塑料绳夹一丛水花生,用竹杆固定,使池周围形成一圈水花生,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作为隐蔽物和饵料,同时有防浪护堤的作用。水花生的移植面积不能超过总水面的10%
种植水草的合理搭配原则。为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养蟹水体水草的覆盖率应保持在50~70%。为扬长避短、注意茬口,在养蟹水体中必须多品种套种。套种原则是:早春以伊乐藻为主,早期覆盖率在30%左右,进入夏天需割茬。生长期:池塘小水体以轮叶黑藻为主,占40-50%;大水体以金鱼藻为主,占40-50%。中后期以苦草为主,占20%。

应对寒潮对罗非鱼产业影响的技术措施


考虑到成本控制及可操作性,对产业不同环节应区别对待,采取相应措施。

一、保种及苗种繁育单位:在池塘北面搭建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已搭建越冬大棚的塘,在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碳、柴等增加温度。有条件时,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在寒流袭击期间,不能因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应激而容易冻死。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尽量不要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同时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对偏酸的地下水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节。

二、各主产区政府部门大力协调,对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尽快联系罗非鱼加工厂收购进行加工,对加工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性鼓励,以便它们尽量多收;对规格较小无法用于加工的商品鱼,应尽可能地组织食品企业收购,用于罐头食品、鱼糜、腊味产品、小食品、调味料等的生产,以尽量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对来不及加工的原料,收购后急冻。不能用于加工的产品可以作为鱼粉的加工原料。本次寒潮也暴露出当前罗非鱼产业的薄弱环节,即目前罗非鱼加工产品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

三、建议罗非鱼苗种繁育场做好亲本越冬期的强化培育工作,提前进行亲本配组繁苗,以应对今年养殖业对灾后苗种需求的扩大。并建议有关部门提前与没有受到寒潮影响的海南省苗种生产场进行联系协商,做好苗种调运的准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7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