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YZ023.COM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

【病因】由真菌水霉、绵霉寄生在鱼类的体表及卵上引起的一种鱼类疾病。受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几乎所有水产动物都有可能感染该病,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常因受伤、鳞片脱落、水温剧烈变化引起抵抗力下降,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而感染该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在20℃以下最常见)。

【症状】水霉菌动孢子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色或青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丝。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常与固体摩擦,患处肌肉腐烂,最后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防治】

预防:
①拉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晚冬、早春要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水位,避免鱼体冻伤;放养密度要合理;如条件允许,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做好保温、升温工作;
②投放鱼苗时,用3~4%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5~10分钟。

控制:
①先用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亩)稀释后全池泼洒;
②病鱼用五倍子(2~3ppm)溶液浸浴;或用1%的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次。同时按每千克鱼体重用0.1克五倍子拌料投喂,每3天,连用5~7天。

相关阅读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小瓜虫病的发生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多子小瓜虫的成虫卵呈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型大核。该病危害各类鱼种,而且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水质底质恶化时更易发生。适宜繁殖水温15~25℃,流行于春末、晚秋和初冬(每年3~5月和8~11月是流行期),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者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才不会发生此病。

【症状】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在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又称白点病;严重寄生时,体表布满白点,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黏液增多,表皮糜烂、脱落,甚至伴有蛀鳍、瞎眼等病变。该病传染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治疗:①有条件时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结合药物治疗;②病鱼用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③每亩.米用辣椒粉660克和生姜1300克,加水煮沸30分钟,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④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斜管虫病的发生



【斜管虫病】

【病因】因斜管虫寄生于鱼鳃及皮肤上而致病。该病主要危害淡水鱼鱼苗、鱼种,水温12~18℃时,斜管虫最为活跃,初冬、春、秋季最为流行。

【症状】虫体寄生在淡水鱼体表和鳃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黏液层,鳃丝红肿,组织损伤,鱼呼吸困难;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反应迟钝,生长缓慢,此病危害极大,严重时能在3天~5天使鱼大量死亡。

【防治】
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清塘要彻底,杀灭和分解底泥中的虫体,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②鱼苗、鱼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治疗:①可用45ppm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在发病季节,每15天1次;同时病鱼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②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7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