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小瓜虫病的发生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多子小瓜虫的成虫卵呈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型大核。该病危害各类鱼种,而且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水质底质恶化时更易发生。适宜繁殖水温15~25℃,流行于春末、晚秋和初冬(每年3~5月和8~11月是流行期),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者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才不会发生此病。

【症状】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在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又称白点病;严重寄生时,体表布满白点,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黏液增多,表皮糜烂、脱落,甚至伴有蛀鳍、瞎眼等病变。该病传染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治疗:①有条件时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结合药物治疗;②病鱼用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③每亩.米用辣椒粉660克和生姜1300克,加水煮沸30分钟,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④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相关知识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斜管虫病的发生



【斜管虫病】

【病因】因斜管虫寄生于鱼鳃及皮肤上而致病。该病主要危害淡水鱼鱼苗、鱼种,水温12~18℃时,斜管虫最为活跃,初冬、春、秋季最为流行。

【症状】虫体寄生在淡水鱼体表和鳃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黏液层,鳃丝红肿,组织损伤,鱼呼吸困难;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反应迟钝,生长缓慢,此病危害极大,严重时能在3天~5天使鱼大量死亡。

【防治】
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清塘要彻底,杀灭和分解底泥中的虫体,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②鱼苗、鱼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
治疗:①可用45ppm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在发病季节,每15天1次;同时病鱼用3%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20分钟。②晚上10点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混合全池干撒;两天后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全池泼洒,养护底质和水质,防止病菌、虫体滋生。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鱼类寄生虫性疾病

分为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三种。体内有寄生虫时,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解剖后可见肠和胸腔内有成虫,有时还形成硬结性肠梗阻。体外有寄生虫时,使鱼消瘦,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

①寄生虫病害愈演愈烈的根源:
由于平时不注重底质和水质的养护,造成底质、水质恶化,给各种寄生虫创造了滋生和繁殖的优越环境。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杀虫,滥用消毒药和杀虫药,指标不治本,使得寄生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同时破坏了水、底养殖环境,造成鱼应激、中毒,药残严重,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根本在于还原“养鱼先养水”的水产养殖真相,用“养·护”模式取代“消·杀”模式,清塘严把“四关”、健康肥水、放养密度要合理,注重营造健康的池塘养殖环境,例如定期(每10~15天1次)用黑金神(或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护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养护健康底,注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需拌喂鲜活料,须用优质微生物制剂活性蒜宝(按1%)拌冰鲜鱼料投喂,不仅能改善鱼体内微生态环境,促进营养转化吸收,分解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和肠胃健康,还能驱虫、酶解虫卵,达到从源头上根除寄生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
例如海南文昌的卞老板,近三年养殖多造罗非鱼,每造全程都按照“养护”理念操作,在这三年养殖时间里,基本不用消毒、杀虫,罗非鱼不仅没有水霉病,没有寄生虫滋生,而且鱼一直很健康,全程养殖非常轻松、简单、快乐。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

【病因】由真菌水霉、绵霉寄生在鱼类的体表及卵上引起的一种鱼类疾病。受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几乎所有水产动物都有可能感染该病,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常因受伤、鳞片脱落、水温剧烈变化引起抵抗力下降,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而感染该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在20℃以下最常见)。

【症状】水霉菌动孢子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色或青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丝。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常与固体摩擦,患处肌肉腐烂,最后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防治】

预防:
①拉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晚冬、早春要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水位,避免鱼体冻伤;放养密度要合理;如条件允许,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做好保温、升温工作;
②投放鱼苗时,用3~4%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5~10分钟。

控制:
①先用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亩)稀释后全池泼洒;
②病鱼用五倍子(2~3ppm)溶液浸浴;或用1%的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次。同时按每千克鱼体重用0.1克五倍子拌料投喂,每3天,连用5~7天。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1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此病对个体小的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2.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的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9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