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肌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明显可见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体表发炎充血显著,头、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肿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流行季节与温度

此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至11月,水温在9℃~36℃之间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37℃最为严重。6月~10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从鱼种到成鱼均易受到伤害,发病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8%,发病严重时可达100%;死亡率为52%~100%。发病类型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病罗非鱼多在7d之内死亡,慢性发病的罗非鱼则在14d甚至60d后出现死亡。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气温急骤升高,水体环境恶化,更易暴发此病。各种养殖方式的水域均有发病。

防治措施

(1)挖除过多淤泥,彻底清塘消毒,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
(2)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用量为0.5~0.67kg/hm2,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3)鱼发病时全池泼洒灭毒王,隔天泼洒1次,连续用2~3次;
(4)每千克鱼体重用沙拉沙星10~20mg,拌饲料投喂,连用3~5d;
(5)用漂白粉(含氯量30%),进行全池泼洒,浓度为0.3~0.4ppm,每3d泼1次,连用3次。


相关推荐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以病牛的头、颈、上下颌和舌发生放线菌肿为主要病理特征,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本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牛咀嚼困难、营养不良后才被发现,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牛最为常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临诊病理特征主要为病牛头部硬组织(骨)和软组织形成放线菌肿。该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骨体增厚甚至出现咀嚼困难时才被发现,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

本病可由多种细菌引起,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他细菌如衣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也参与致病作用。

1.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其形态和染色特性随生长环境而异,在培养基上为杆状或棒状,而在病变组织中则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如别针头、外观似硫磺颗粒、颜色呈黄白色的小菌块,质地柔软或坚硬。菌块镜检呈菊花状,中心部为菌丝体,呈丝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外围为放射状的棒状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2.林氏放线杆菌主要侵害软组织器官,在组织中菌块的结构和牛放线菌相似,但中心不呈丝球状,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大小和巴氏杆菌接近;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棒状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

上述两种细菌虽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变相似。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2-5岁幼龄牛,呈散发。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或寄生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有时也会存在于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青稞等)的穗芒上,使牛在采食时因芒刺扎破口腔和齿龈黏膜而感染。因此,放牧于低湿地的动物较易感染本病,而且病变常见于口腔周围的组织器官。

三、临床症状

病变常见于颌骨、口腔、头部皮肤与皮下等。

1.侵害牛颌骨时,多在第三、四臼齿处,出现硬固的、界限明显的、不能移动的肿胀,初期热痛,后期无痛感。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上下颌骨逐渐增大,甚至头部变形、咀嚼出现困难时才被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病牛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吞咽和咀嚼都感到困难,营养受到影响而迅速消瘦。

2.侵害软组织时,多见于颌下、头、颈等部位,表现为组织内部发生不热不痛的硬结。舌和咽部组织变硬时,表现为木舌或形成蘑菇状新生物,病牛流涎,咀嚼困难。乳房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灶性硬结,乳汁黏稠混有脓液。

3.放线菌肿中可发生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进一步形成脓肿,并通过瘘管向外排脓,外界各种细菌也可从瘘管入侵组织,从而使化脓、坏死过程增强。在增生组织或结节中,均有灰白或灰黄色软化灶,软化灶和浓汁中有硫磺颗粒。

四、治疗方法

1.病牛的硬结较大时,可用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形成,要连同瘘管同时摘除。切除后的新创腔,可撒入灭菌磺胺粉,并用碘酊纱布填塞,隔天更换1次。伤口周围组织注射10%碘仿醚,同时内服碘化钾,成牛每次4-6克,犊牛1-2克,每日两次,连服至肿胀消失为止。

重症可静注10%碘化钠,每日50-100毫升,隔日1次,共用3-5次。

2.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碘中毒,即表现出皮肤发疹、脱毛、流泪、消瘦和食欲不振等现象时,应暂停用药一星期。

3.为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也可长期应用抗生素,牛放线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林氏放线杆菌对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在无法确切区分病原菌时,青霉素链霉素合用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五、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应避免在低湿地放牧,舍饲时坚硬饲料最好软化后再饲喂,避免皮肤、黏膜发生损伤。一旦出现伤口要及时处置,发现病畜要立即隔离治疗,严重者及时淘汰。

罗非鱼养殖技术之假单孢菌病防治方法




症状: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

治疗:一、全池泼洒“博灭”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

(一)博灭(名优鱼类,甲鱼,河蟹,蛙专用),本品为含碘消毒剂,与一般消毒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杀菌力强,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达二周;

2.作用范围广,对病毒、细菌、霉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

3.改良池塘水质,控制藻类,有效防止水体恶变。

适应症:品种病症

鱼类烂鳃,烂身,烂尾,赤皮,赤鳍,竖鳞,水霉以及鱼类病毒性疾病。

甲鱼腐皮,红底板,穿孔,红脖子,白底板,白点病,鳃腺炎。

河蟹水肿,黑鳃,烂鳃,甲壳病。

蛙红腿,出血,瞎眼,烂皮,肿腿病。

用法:将本品100倍稀释后全池泼洒。

用量:治疗:250一330毫升/亩?米,连用两天;预防:130一200毫升/亩?米,每半月一次,空池消毒:500毫升/亩?米。

贮存:存于阴凉避光处,保质期3年:

备注:1.用药期间,配合使用我厂生产的内服药[鱼能生、强克99、鳖必康、蛙必康等],疗效更佳;

2.甲鱼用量可适当增加,鳜鱼用量勿超过330毫升/亩?米;

3.禁止与生石灰等碱性物质同时使用。

(二)鱼菌清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消毒剂,对水中细菌、真菌、病毒等鱼类致病菌有杀灭作用,具有低毒、安全、杀菌速度快、药效长等特点。与我厂生产的内服药,对各种养殖鱼类的肠炎、烂鳃、出血、赤皮、打印、白头白嘴、水霉等多种常发的细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用法:用少量水溶解,1000倍稀释后全池泼洒。

用量:治疗:5市两/亩?米(0.38ppm),每天一次,连用两天;预防:2.8市两/亩?米(O.21ppm),每半月一次.

贮存:存于阴凉避光处,保质期2年。

备注:1.用药期间,配合使用我厂生产的内服药,疗效更佳;

2.用非金属容器装水溶解泼洒;

3.禁止在鱼浮头或浮头刚消失及中午前后阳光直射时使用;

4.准确计算池塘面积与水深,切勿擅自加大药量。

二、投喂“鱼疾宁3型”、“强克99”或“农福3型”。

(一)鱼疾宁3型是一种广谱抗菌特效药,尤其适用于名优鱼类和四大家鱼,疗效显著。

适应症:加州鲈、鳗鱼、斑点叉尾鮰、塘虱、罗非鱼,以及四大家鱼出现的溃疡病、赤鳍病、爱德华氏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

[性状]:白色粉末、无副作用、使用安全。

用法与用量:本品已含粘合剂,可直接与各种饲料粘合后投喂。

1、预防;每1000市斤鱼每天用药半包,每月1-2次,连服3天。

2、治疗:每1000市斤鱼每天用药一包,可分上、下午两次投喂,第2—5天药量可减半。

备注:1、上市前15天停止使用;2、结合泼洒“鱼博灭”系列消毒剂,疗效更佳。

贮藏:置于干燥阴凉处。

(二)强克99是根据科研成果而精心研制的内服抗菌特效药。

用途:用于防治鱼类细菌性出血,烂身,烂鳍,烂鳃、白皮、白头白嘴,肠炎、肝肾肿大,腹水等疾病。

用法:把饲料喷洒少量水,与药物拌匀后投喂。

用量:预防:每1000公斤鱼每次用药500克,每月2次。治疗:每500公斤鱼每天用药500克,连续3—5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备注:1.上市前15天停止使用;2.结合泼洒“鱼菌清”系列消毒剂,疗效更佳。

贮存: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二年。

(三)农福3型是根据科研成果而精心研制的内服中西复方抗菌药物,具抗菌力强,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特点。

用途:用于防治鱼类细菌性出血,烂鳃、白皮、白头白嘴,肠炎、腹水等疾病。

用法:把饲料喷洒少量水,与药物拌匀后投喂。

用量:预防:每1000公斤鱼每次用药500克,每月2次。治疗:每500公斤鱼每天用药500克,连续3-5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备注:1.上市前15天停止使用;2.结合泼洒“鱼菌清”系列消毒剂,疗效更佳。

贮存: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二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