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皮肤浸入体内,对药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要慎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小编推荐

黄颡鱼怎么养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黄颡鱼怎么养?

【专家解答】:人工养殖黄颡鱼主要是池塘养殖,那么在池塘养殖黄颡鱼应该怎么养殖呢?

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水温20℃以上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6%。

5、日常管理:掌握适宜水深,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以后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40cm,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调节池塘水质;每半月用生石灰10kg/亩化水泼洒1次,每月定期用杀菌药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1次。每月喂1次药饵料,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四环素0.6g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池配1.54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养殖黄颡鱼的方法了,在养殖黄颡鱼的时候如果根据科学的方法养殖,那么一定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养殖黄颡鱼肠炎病的防治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脓血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及成鱼。这种病很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由于致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致病菌。

(4)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②活体饵料用2%~3%的食盐水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喂。④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每50千克鱼用大蒜头250克,与饲料拌和后投喂。或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⑤投喂磺胺胍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⑥投喂痢特灵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4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

黄颡鱼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内容提要: 黄颡鱼也叫黄骨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是以底栖小动物、小鱼、小虾、水生小昆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为食。黄颡鱼属于温水性鱼

黄颡鱼也叫黄骨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是以底栖小动物、小鱼、小虾、水生小昆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为食。黄颡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目前主要产自我国长江、黄河、珠江以及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一些河流流域。那么现在黄颡鱼常见的养殖模式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黄颡鱼池塘主养

黄颡鱼池塘主养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模式,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养鱼模式。而池塘主养黄颡鱼,水深一般是在一米五以上,池塘底部的淤泥不宜过厚,在放养之前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黄颡鱼放养的规格在十到十五厘米左右。每亩放养黄颡鱼大概是三千到四千五百尾左右,并适量的放养一些鳙鱼、鲈鱼、鲢鱼等,用于调节水质,这样养殖的收益也会更高。

2、黄颡鱼鳖混养

黄颡鱼的鱼鳖混养技术,其实就是利用池塘主养的技术,在养殖的过程中,往池塘中加入能够和黄颡鱼共同生长的鳖类进行养殖。我们一般都是用中华鳖和黄颡鱼进行混养,一般是在水温为二十度左右的时候,放入中华鳖,中华鳖数量大约是两百只左右,而河蟹数量约为六百到八百只,每天需要投喂黄颡鱼两次,同时还需要投喂中华鳖的高蛋白饲料,这样充分的利用了水体,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3、黄颡鱼蟹套养

黄颡鱼的鱼蟹混养模式在目前的经济效益也十分不错的。而我们在进行鱼蟹混养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河蟹和黄颡鱼混养。河蟹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份的时候,按照每亩放养六百到八百只规格为三十到四十克左右的河蟹。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放养五十尾左右的白鲢鱼,在投喂时以投放河蟹的饲料为主,并适量的投喂一些黄颡鱼的饲料即可,这样可以降低养殖的风险,减少养殖成本。

4、稻田套养黄颡鱼

稻田套养技术其实是目前非常实用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像鱼、虾、螃蟹、黄鳝、泥鳅等水产品均可以采用稻田套养的模式。而黄颡鱼的稻田套养也是一样的,但规格一般是以八到十厘米左右的最佳。每亩能放养两千到三千尾黄颡鱼,而且还能收获稻谷,但要注意的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尽量不要使用农药和化肥。

5、黄颡鱼虾混养

黄颡鱼的鱼虾混养技术目前来说是非常赚钱的,因为现在虾的市场价格也是比较高的。一般黄颡鱼的鱼虾混养都是采用青虾或者是南美白对虾,在养殖前要堆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黄颡鱼放养的规格为两三厘米左右的,每亩能放养三千尾。而青虾和南美白对虾放养的数量大约是一厘米左右的六万尾左右。在喂食的时候要注意,先喂虾的饲料,再投喂黄颡鱼的饲料。

以上就是黄颡鱼目前最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其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养殖模式,就是网箱养殖,这种养殖的模式小编有单独进行介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们,或者是给小编留言。

网箱养殖黄颡鱼之黄颡鱼的日常管理


网箱饲养黄颡鱼的日常管理有网箱检查、鱼体生长检查、网箱箱体清洗及病害防治等内容。

一)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有网箱箱体检查和箱内鱼体生长检查等。

1.网箱箱体检查网箱箱体检查有放鱼种前后的检查和饲养过程中的检查,这两种检查都非常重要。鱼种放养后,每天早晚各检查箱体1次,看网衣是否有破损情况。检查的方法是将网箱的四角依次慢慢提起,仔细察看网衣是否破损,网目是否被水老鼠等咬破,是否被背、胸刺刺破,在操作中是否损坏箱体等。发现问题,及时修补。为防止破网逃鱼,一般采用双层网箱的形式,检查时,先检查内层网箱,再检查外层网箱。

2.箱内鱼体生长检查由于网箱养殖黄颡鱼要分级饲养,而分级饲养的重要依据是鱼体生长是否到一定阶段。只有通过定期检查鱼体,才能掌握鱼类的生长情况,不仅为投饲提供了实际依据,也为产量估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生长检查一般要求前期每5~7天、后期每半个月检查1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检查鱼体生长情况的方法一般是用抄网从网箱中捞起箱内的黄颡鱼,放入小盆、小桶中,再用尺子对鱼体进行测量。同时要观察鱼的肥满度,以及时调整喂养。

二)箱体污物的清洗

一般来说,网箱下水后的3~5天,就会附着大量污物,以后又会附上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类等着生藻类(亦称附着藻类),堵塞网目,从而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不利于黄颡鱼的养殖。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清除,目前国内在网箱养鱼中清洗网衣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人工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比较少的时候,可先用手将网衣提起,然后抖落污物,或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刷洗。当附着物过多时,可用硬刷刷洗,或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用竹片拍打,使其抖落。操作要细心,防止伤鱼、破网。

2.机械清洗在网箱规模较大时,可使喷水枪、潜水泵,以强大的水流将网衣上的污物冲落。

3.沉箱法各种丝状绿藻一般在水深1米以下处就难以生长和繁殖。因此,将封闭式网箱下沉到水面以下1米处,就可以减少网衣上附着物的附生。但此法往往会影响到投饵和管理,对鱼的生长不利,所以使用此法要因地制宜,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

4.生物清污法利用鲴鱼(如细鳞斜颌鲴、黄尾鲴)等鱼类喜刮食附生藻类、吞食丝状藻类及有机碎屑的习性,在网箱内适当投放黄尾鲴、细鳞斜颌鲴等鱼类,让它们刮食网箱上附着的生物,一使网衣保持清洁,水流畅通。利用这种生物清污物,既能充分利用网箱内饵料生物,又能增加养殖种类,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灾害天气的管理与做好日志记录

1.灾害天气管理灾害天气主要指大风、暴雨和洪水。大风常伴随暴雨出现,设置在湖泊、大水域内的网箱,有时会使网箱倾翻或被风浪淹没,所以在刮大风前必须检查网箱的框架和支柱是否牢固。固定式网箱要加固绳索,并适当提高网箱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浮式网箱要防止大风期间网箱底部挨着湖底,以防因摩擦而引起断线和破网。洪水可以使网箱设置区的水流加速,冲致使网箱固定桩和使浮式网箱走锚移位,水位升高可使固定式网箱没顶逃鱼,必要时将开口式网箱加盖封顶。无论大风还是暴雨或者洪水,在过后要立即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和抢救。

2.记好饲养日志养殖日志是检查工作、积累经验、制定计划和提高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实行科学养鱼,一定要记好每口网箱的日志,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工作。网箱日志应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放养、捕鱼记录、鱼体成长度记录,投饲种类及数量、鱼类活动情况及防治鱼病措施等项目。根据日志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是顺利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的重要环节。

泥鳅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泥鳅是餐桌上常见美食,但随着大量的捕捉,野生的也是泥鳅越来越少,而人工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业。近些年市场对于泥鳅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上涨,各地养殖泥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随着养殖面积和规模的扩大,它的疾病也随着多发。那么泥鳅养殖是有哪些疾病?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

1、气泡病

气泡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间,是由水体中的氨气、氧气以及其他气体引发,在昼夜温差大情况下,进入泥鳅的血液中,但泥鳅不能吸收,从而出现此病。发病时泥鳅的体表、腮以及鳍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肠道充满气体,导致泥鳅不能正常的游动,常常浮于水面,还易引发其他疾病,病发严重时导致大批量的幼苗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加水时要进行曝气,分解水体中有机物,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差,发病时立即注入新鲜水,再用食盐溶液泼洒全池,在夏季时要注意降温措施,在病发较严重时,可用药物治疗。

2、腐皮、烂身病

此病也是水质较差引发的,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状况,会导致泥鳅在遭受外伤后受病菌感染此病。发病初期体表发黑,食欲减弱,体表某些位置出现出血性病灶,到了中期时病灶为开始溃烂、坏死,到病情后期,溃烂的深度扩大,导致泥鳅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使用惠金碘消毒,一旦水质变差要及时更换,发病时可全池泼洒惠金碘,一般每亩泼洒四分之一瓶,再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安泰素和10%爱福灭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3、肠炎

肠炎时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在水质差、水体溶氧低、饵料变质等情况下,会导致泥鳅体质变差,从而爆发此病。病发时食欲减弱或不进食,而尾部肛门部位红肿,这时按压其腹部有血水会黄色液体流出。

防治方法:同样加强水质管理,增加水体溶氧,投喂时的饵料一定要保持新鲜性,残饵好及时捞出处理,定期消毒,抑制细菌繁殖。发病时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10%阿莫西林+惠得力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4、水霉病

水霉病是有水霉病菌感染的一种疾病,是水生动物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菌会在5-30度的水温繁殖,一旦泥鳅出现外伤,就会附着在伤口位置,在外伤位置大量繁殖。病发时感染位置一般有一团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导致泥鳅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不便,最后病菌扩散全身,导致泥鳅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发病后用惠金碘泼洒全池灭菌,第二天再用硫醚沙星泼洒全池,再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药物投喂。

养殖豪猪的常见疾病的防治


在豪猪的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豪猪疾病的发生。当发现疾病时,就要及时诊治,豪猪的常见疾病主要有急性肺炎、肠炎、寄生虫病、便秘、腹水、外伤、骨折、异食症等,以下是豪猪这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供同行者参考。

一、急性肺炎

肺炎是一种由病菌感染而以肺部炎症为主要病状的急性传染病,此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与豪猪养殖房内长期湿度太大有关。

1、病因由于豪猪养殖房内湿度长期太大,或豪猪经过长途运输,体质虚弱等,此时,豪猪的抗病力突然下降,而窝藏在豪猪呼吸道内或豪猪养殖池内引起肺炎的病菌(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入侵呼吸道,并趁机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毒害肺部,使豪猪发生肺炎.

2、症状染病豪猪由于肺部发生炎症,肺部渗出物增加,引起呼吸机能障碍而出现各种病状:食欲减退或废绝,不采食,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呼吸困难,鼻孔中常流出黏性鼻水,鼻孔周围粘有杂物,呼吸极度困难,最后窒息而亡。剖检病死豪猪,可见呼吸道红肿,膜有出血点,气管中充满脱落的黏膜和黏液,堵塞气管;肺部充血或萎缩,或局部坏死;消化道黏膜充血,大肠内积存干粪便。

3、治疗(1)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因为肺炎由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为了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通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分开注射的方法,以便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剂量可掌握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国际单位F千克(依据病情轻重),首次治疗不妨加大剂量,因此病能否早一点控制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每日早晚各注射1次,一般连续用药1周以上,个别重者多达3周左右。此病必须一次性治好,杜绝再次复发。

(2)注射头孢唑琳钠

用水稀释后,按0.03克/千克的剂量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直至完全恢复。若患病豪猪口内有黏痰块或呼吸伴有严重的杂音,可另行注射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该药对扩张气管、滋润平滑肌、迫使痰顺利排出有独特疗效。用药剂量掌握在0.02一-0.04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重者每日注2次,连用7一10天为宜。

4、预防如豪猪养殖房内湿度太大,可采用生石灰等除湿。豪猪经过长途运输后,要给它一个安静的环境,并供应充足的食物和洁净的饮用水,保持适合的温、湿度,并搞好养殖房的通风透气,杜绝此病的发生及蔓延。

二、肠炎肠炎又称黏液性下痢,是幼豪猪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传染快,幼豪猪(尤其是哺乳期的仔豪猪)死亡率高,成为幼豪猪生长中的一大病害,必须认真对待。肠炎多由豪猪栖息环境不卫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所引起。

哺乳期的仔豪猪患肠炎,多因母豪猪营养不良,引起繁殖性能下降,从而引起仔豪猪抗病能力下降。豪猪患肠炎后,多见神态呆滞,外观消瘦,不爱活动,排白色、黄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的稀粪便,进食少或不进食,发病严重时导致病豪猪死亡。

1、病因由于肠道内的细菌大量滋生,致使豪猪产生消化不良引起的肠道性疾病。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投喂了腐败变质的食物,致使肠胃抗病力急剧下降,幼豪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及各种肠道细菌产生各种毒素,毒害了豪猪的神经系统,扰乱了肠道的正常活动,改变了肠道中菌丛的平衡而发生本病。再通过粪便污染了水沟、水池中的水,污染了饲养池或用具等扩大传播,因而短期内可在全饲养场发生本病。

2、症状主要的病状为腹泻下痢。由于细菌产生的大量毒素刺激肠壁因而使肠的蠕动加快,致使豪猪产生腹泻。接着,肠壁受毒害的程度加大、加深,肠膜脱落,肠壁中毛细血管受损,肠壁肌肉溃烂,因而导致下痢,拉出恶臭、带血液、带坏死组织的粪便。一般经过3一5天病豪猪虚脱而死。剖检死兽,可见豪猪体极度消瘦,皮包骨,棘刺无光泽、松动。胃内充满残食,肠内充满坏死组织、腐败食糜,充满液和血块,胃肠壁溃烂。

3、治疗(1)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经化验后得知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肠炎,可首选庆大霉素予以肌肉注射,按10万国际单位/千克的剂量,一般3一5天可愈。由大肠杆菌导致的豪猪肠炎,经治愈后不易再复发。

(2)注射硫酸链霉素取病豪猪的平行针注部位,按8万国际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

(3)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按3万一4万国际单位/千克的剂量予以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此外,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粘杆菌素、氯霉素等药物均对豪猪肠炎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将上述药物中的片剂加入豪猪的饮用水中任其饮用,以此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培养数量,促其尽快康复。

4、预防保证食物和清洁饮水,以及养殖场的清洁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必须保持卫生养殖池干燥通风与清洁卫生。

三、寄生虫病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寄生虫病也会传染,尽管该病的死亡率低,但寄生虫会影响豪猪的生长和繁殖,亦不可忽视。

1、病因豪猪感染寄生虫主要是因为豪猪吃了含有寄生虫虫卵污染的饮水、饲料而引起的。能够在豪猪体内寄生的寄生虫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棒线虫、圆线虫、绦虫、钩虫、蛔虫等。这些寄生虫在豪猪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豪猪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死亡。

2、症状寄生虫一旦寄生在豪猪体内,便会掠夺豪猪机体的营养物质,致使豪猪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消瘦,产仔减少,使抗病力减弱,易感染其他疾病,造成豪猪身体内某些器官的阻塞。如大量蛔虫寄生时,会造成肠阻塞;如鞭节舌虫寄生时,会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豪猪死亡。

3、治疗若从经济和实用两方面看,用盐酸左旋注射液为好,不仅可以内服,而且肌肉注射的吸收效果快且安全。盐酸左旋咪唑使用剂量按10毫升/l千克豪猪体重计(注意:处于怀孕期和泌乳期的母豪猪及幼豪猪严禁使用)。因使用剂量较小,对豪猪(宜深部肌注)无局部性的刺激,其用量仅为驱虫净的一半,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范围,用药后2一6小时即发生作用,可间隔1周再用1次;也可每年驱虫2次,多在春秋两季进行。

(1)驱虫原则

在给豪猪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另外,在对大批豪猪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以少数豪猪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药品,严防出现不测。

(2)驱虫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驱虫药要对虫下药,即驱什么虫用什么药,不能盲目用药驱虫,这样不但收不到效果,而且还会带来不良的副作用。

②决定用药驱虫时,应进行驱虫实验,即先选择中等体重的豪猪做服药实验,当证实安全有效时,再进行大批豪猪的驱虫。

③用药量要准确,用量少了,驱不出虫,而用药量多了,会发生中毒。

④要反复驱虫,目前使用的驱虫药,杀灭成虫的效果极好,但杀灭幼虫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在第一次驱虫7一10天后再驱虫1次,从杀灭幼虫变成的成虫,做到彻底驱虫,确保豪猪的健康。

4、预防一要清理、处理好豪猪粪便;

二要搞好豪猪栖息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要注意饮水和食物的清洁;

三要定期消毒.

四、腹水1、病因腹水是因脉管系统血压增高,引起门静脉的淤血,致使液体渗出,蓄积于腹腔内。腹水都是由于肝脏病变、结核病、寄生虫病引起,也可发生于因静脉血管受压引起的疾病。另外,蛋白质缺乏以及使血液稀薄的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贫血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2、症状有病的豪猪消瘦,被毛粗乱,缺乏光泽,可视黏膜苍白或发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围增大,手触腹部有波动感。本病多呈慢性过程,预后不良。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腹部状态即可确诊。

4、治疗确诊后应控制原发病,消除病原,一般采取控制饮水,加强蛋白质饲料,口服利尿剂和维生素C。

五、便秘便秘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使肠道运动机能紊乱,粪便停滞在某肠段而发生阻塞的一种急性腹痛病,以结肠便秘为多。

1、病因便秘是因饲料搭配不当,脂肪含量不足,或因饲料质量低劣,不易消化,或因饮水不足或缺乏运动,致使肠道运动障碍和分泌紊乱,引起肠管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本病多发生于新捕进的豪猪中,因豪猪刚从野生环境迁入小饲养池内,饲养环境改变,活动量减少,代谢机能下降,很容易产生便秘。

2、症状豪猪病初食欲尚可,但神态不安,口干舌燥,舌有黄苔,口色发红,口臭,食欲减退或废绝,腹胀,病初排粪少量且干硬,随之不断呈现排粪姿势,但不见粪便排出;当直肠黏膜破损时,排出的少量干硬粪球表面附有鲜红的血液。

3、治疗往豪猪直肠内滴入数滴植物油,或石蜡油和温皂水。灌服5硫酸钠或硫酸镁,或石蜡油、植物油等。饮用5%的人工盐水。

可内服果导片。用9%葡萄糖盐水灌肠,使粪便软化再助以腹下按摩加压,粪便即可排出。此外,也可用肥皂液灌肠,或喂服人工盐2.5毫克,疗效也较好。可据病情轻重施行外科手术。

4、预防精心饲养,加强管理,给予充分饮水,做适量运动,喂易消化的优质食物。

六、外伤1、病因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捕捉或运输豪猪时难免会给豪猪造成一些外伤,如果创面受到细菌感染而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特别从野外捕捉的豪猪,由于使用的捕捉工具和方法不当,常常造成豪猪外伤。

2、症状病初外伤部皮肤红肿、出血,进而伤口处化脓、溃烂,流出脓水,并有恶臭味,此时病豪猪既不饮水也不采食。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发生脓肿败血症而中毒死亡。

3、治疗治疗时先用消毒液冲洗一下伤口,然后用龙胆紫药水涂抹患处,或用1%一2%的碘酊涂抹,每日2次或3次,直至痊愈。若发现伤处已经化脓,可将研碎成末的土霉素或麦迪霉素撒于患处,并用手压一下,让药粉粘在伤口上,避免脱落。如果有的伤口溃烂较深,或者断腿的,则给予清创伤口后,要进行包扎。

4、预防在人工饲养状况下,捕捉豪猪或运输豪猪时不能使用利器,捕捉豪猪的动作要轻,避免外伤;肌肉注射时要进行严格消毒;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陌生豪猪在合笼时,要注意观察,以防止发生撕咬打斗而引起外伤,这些都是预防外伤的重要措施。

七、骨折1.病因主要发生在新引进的豪猪中。是由于猎户采用铁夹捕捉造成。多见腿骨有不同程度的骨折。

2.症状发生部位多在前肢,有的在腕部,有的在下桡骨,甚至肱骨断裂。由于长途运输,得不到及时治疗,以致断裂部位因感染细菌而腐烂化脓,严重的甚至有恶臭,骨端显露,病豪猪精神状态极差,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甚至发生脱水。

3、治疗患病豪猪一般不宜立即进行截肢手术,可先肌注抗生素控制炎症,做一般外科处理。如有食欲,喂以喜爱的食物。待体质好转后,即可进行手术。手术时的麻醉采用肌注氯氨酮,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一-12毫克,1次肌注。3一5分钟后倒下,麻醉持续时间可维护1一1.5小时。手术完后,可适当追加1/2剂量,以延长麻醉时间。

手术应根据受伤部位进行,如骨折在掌骨近端,需作肘关节截除手术,如发生在桡骨中远端,则可作尺桡骨剪断术。手术前应在截除上方做结扎,并做常规剪毛消毒。

肘关节截断术,可在离关节下方3一4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并向上剥离至能露出肘突为止。此时在关节上方剥离臂三头肌和臂二头肌,结扎臂动脉和臂静脉,然后沿肘关节割下患肢,清理创面,敷上消炎药,将皮肤作结节缝合,消毒创面后包扎。腕关节截除术,先将皮肤作环形切开后,在腕关节上方结扎骨间背动脉,在腹侧结扎掌心浅动脉,并沿尺、骨近侧腕骨之间切除,缝合后包扎。

手术后连续肌注抗生素7一15天,如创面湿润,可用0.2%雷夫诺尔(最好用精鱼肝油配制)喷雾,每天3一4次。手术中应注意:

①手术部位应选在骨折上方1一2厘米健康骨骼处,有利日后愈合。

②皮肤环切线应选在截骨向下2一4厘米处,以利缝合。

③缝合前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④缝合时,不可用肌肉包囊骨端。

⑤术后加强管理,笼舍保持干燥,有利于创面愈合.

八、异食症1.病因豪猪日粮营养成分中蛋白质水平含量过低,是造成豪猪异食症的主要原因。

2.症状患有本病的豪猪通常啮咬同池中其他豪猪身上的棘刺,甚至啮咬自身的棘刺,致使豪猪身上的棘刺成片成片地只留下半截。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4.治疗对豪猪这种特殊的异食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5.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豪猪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保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能够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养殖黄颡鱼车轮虫病的防治


[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Trichodina)及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以直接接触传播或离开鱼体车轮虫于水中自由游动转移宿主。

[症状]病原体主要寄生于黄颡鱼鳃及体表皮肤、鳍。少量寄生时,黄颡鱼摄食及活动正常,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皮肤黏液增生,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具出血小点,食欲下降,投饵时鱼体集中于饵料台下游,不上台摄食或上台摄食易散群。鱼体体色加深,鱼体消瘦喜于池边或池底磨擦。一般不导致死亡。

[流行及危害]4~7月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车轮虫的适宜繁殖温度是20~28度。该病的主要危害对象是鱼苗和鱼种。当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时,极易发病并流行,可引起鱼的大量死亡。

[诊断]刮取黄颡鱼体表、鳍或取鳃制作水封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量车轮虫可确诊。

[预防]①放养进行清塘,并保持好水质。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②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

[治疗]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和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3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防治该病。

黄颡鱼养殖周期


内容提要: 黄颡鱼是又叫黄骨鱼,是味道鲜美的淡水鱼,野生的资源目前很稀少了,主要是依靠人工养殖。养殖黄颡鱼要养多久才可以达到正常食用体重,养殖

黄颡鱼是又叫黄骨鱼,是味道鲜美的淡水鱼,野生的资源目前很稀少了,主要是依靠人工养殖。养殖黄颡鱼要养多久才可以达到正常食用体重,养殖多久小鱼才能长大发育成熟。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应该会关心这个问题,以及黄颡鱼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管理问题。今天文章主要就是介绍这些相关内容。1、养殖周期

通常整个养殖期就是12到13个月左右,环境温度会影响到养殖时间,比如温暖地区可能是12个月,冷一点的地方是13个月左右。不同的养殖种类时间不一样,比如全雄黄颡鱼大概10到11个月就可以养殖完成生长期。直接影响黄颡鱼生长速度的是喂食的饲料,喂食的饲料蛋白高的生长更快,蛋白质低的,生长相对慢一些。2、温度

一般在11度以下的温度下就很少进食了,最适合进食的温度是25到28度之间,但是常见的15度到20多度都是能正常进食的。如果遇到高温30度以上进食很少,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通常在零度左右到38的样子的水温都是能生存的,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最好要保持正常温度,或者是正常水温,一般外面温度跟水中不一样。3、喂食

野生黄颡鱼常常吃植物作为食物,养殖时为了生长的更好更快,可以养殖一些其他鱼类做为黄颡鱼的食物,比如,鲢鱼,提供一些食草的鱼做为它的食物,因为食草鱼长的快。黄颡鱼是肉食1为主的杂食性 鱼类,一般主要还可以喂食小鱼虾,这些也是它平时喜欢捕捉的食物。喂食的时候可以切碎混合湿面粉一起喂食。4、饲喂方式

投喂饲料的地方要固定起来,喂食时间间隔要确定好,不能随意时间喂食每一个阶段的喂食量要根据鱼的大小来确定好,达到另一个阶段时要更换投喂的饲料量。每天投喂的饲料的用量是鱼的体重的5%,一般一天喂食两次到三次,小鱼喂食 次数多一些,大鱼是两次。下午的喂食量也要比上午多一些。饲料不要投喂过量,容易污染水环境,及时打捞食物残渣。黄颡鱼养殖时间比较长,冬季生长缓慢,要想养殖生长的快一些,主要就是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及就是合理的投喂饲料或者是选择合适的投喂方式,注意投喂有营养的饲料,能够吸收消化。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黄颡鱼混养 黄颡鱼混养的混养方法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很多养殖户为了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养殖户都把黄颡鱼和其他一些鱼进行混养,那么黄颡鱼怎么混养呢?黄颡鱼混养有什么技术方法呢?

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8公斤。

黄颡鱼亲鱼池混养

亲鱼池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鱼类。

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养黄颡40~60尾,规格2~3厘米/尾,可以亩增收黄颡鱼6~10公斤。

黄颡鱼成蟹池混养

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亩放养黄颡鱼30~50尾,规格3~5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5~10公斤。

黄颡鱼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野杂鱼类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一般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2~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6~12公斤。

黄颡鱼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饵。一般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8~15公斤。

混养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五、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以上就是黄颡鱼的混养技术了,在混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殖的方法,还要及时的观察,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的养殖黄颡鱼,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鲈鱼养殖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鲈鱼抗病力较强,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常见鱼病有:

1、肠炎病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主要是投喂不新鲜、变质饲料引起的。治疗上可用土霉素拌饵投喂,每50公斤鱼用药10克,第二天后减半,拌饵连续投喂6天,也可用2克氟哌酸拌饵投喂。

2、烂鳃病

病鱼体色黑暗,离群漫游水面,对外界反应迟钝。打开鳃盖,鳃丝苍白,鳃小片腐烂。发病原因是,大雨后水质变浑浊,易感染此病,特别是网箱养殖在大雨后,上游泥沙流冲击鱼体,鲈鱼极易感染发生此病,损失很大。治疗上可用红霉素投喂,每50公斤鱼用药0.5克,连续拌饵投喂6天,同时,用0.4ppm强氯精对池塘或网箱全池泼洒,连续3天,治疗效果较明显。

3、出血病

病鱼的胸鳍、背鳍基部红肿并充血,病鱼行动迟缓,摄食下降。此病为病毒感染,传染性较强。治疗上可使用病毒灵、抗生素混合投喂,每50公斤鱼用病毒灵0.5克,氟哌酸1克,拌饵投喂,连续6天。同时对池塘用0.4ppm强氯精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我相信很多都喜欢吃吧,这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的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很多人都喜欢吃,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菜市场也随处可见,可是这么多的黄颡鱼到底是怎样养殖出来的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黄颡鱼的养殖!

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2、清塘与肥水: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每亩再使用生物肥水王4~5公斤,以培育鱼苗适口天然饵料,新开池塘可兼施无机肥3~4公斤。

3、鱼苗放养:黄颡鱼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4、鱼苗培育: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游动能力较弱,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以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初期天然饵料培养充足,将大大提高鱼苗存活率。如发现饵料不足,可采用人工投喂轮虫、追加有机肥料、割青草堆沤、早晚两次泼洒黄豆浆等方式促进浮游动物繁殖。随着鱼体长大,鱼苗活动、摄食能力明显增强。此时要逐步提高池塘水位至0.8~1.5米,以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当长至2~3厘米时,池塘中天然饵料已无法满足其摄食需求,可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人工引食驯化。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而定,以吃完为准。

5、日常管理:每日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摄食、活动状况,通过注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杀菌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制剂,提高鱼苗抗病能力,防止鱼病发生。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的习性很有特点,它在野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群居、耐低温、耐低氧、耐污染,对水温适应范围较宽。黄颡鱼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溪涧,都有它的踪影。它是一种小型鱼类,一般只有几两重,超过1斤的极少,但有一种淮颡,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以上。

黄颡鱼具有底栖肉食性鱼类习性特征,它喜吃小鱼小虾、浮游动物和昆虫。饥饿时也吃某些素食(如烤豆腐干),但并不常吃。它吃饵贪婪凶猛,嗅觉、听觉和触觉均较灵敏,有到处乱钻采食的习性。

黄颡鱼还有怕光的习性,一半白天大都栖息于水底或光线较弱的隐蔽处,傍晚和夜间及清晨出来活动,阴雨天活跃异常。

黄颡鱼的养殖周期

不同地方养殖密度、模式会有差异的,一般东北周期短应该都在5、6月左右。如果在珠三角一带养,一般的养殖密度是5-8公分鱼苗2.5-3万尾/亩,养殖周期12-15个月左右,亩产量3500-5000斤(依照养殖水平、及死亡情况不同)

黄颡鱼养殖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相信大家对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又多了一份了解,其实养鱼也要根据它的特点来调整养殖方法,好的方法才能养出高质量的鱼,小编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所以大家要在平时不断的总结经验,相信大家用心养殖一定有好的经济效益!

网箱如何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在农村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现将其相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网箱养殖黄颡鱼必须达到以下条件:

1.精心制作网箱

网箱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网衣网目一般要求在2.0厘米~3.0厘米,网底网目为1.5厘米,网箱的规格以12米~24米为宜,网箱形状以正方形或长方形为宜,箱深要求2米。

2.合理放置网箱

用楠竹或木条制做框架,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圆柱体的泡沫作浮子,网箱底部用鹅卵石作沉子,使网箱随水位涨落而升降。设置网箱水域的水质要求活爽,溶氧较高。在鱼种放养前一周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网箱壁粘附藻类,减少鱼体的擦伤。网箱之间的距离在2米~3米。阳光强烈的地区,应在网箱上面加遮阳盖。

3.注意水源水质

要求水源充足稳定且无任何污染。设置网箱水域的水深要求在2.5米以上,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并要求水体的交换量不大。

二、鱼种放养

1.鱼种来源

鱼种必须使用正规的苗种场生产的黄颡鱼,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无伤、体格健壮、游动活泼,最好使用人工繁殖的鱼种,这种鱼种成活率高、易驯化。

2.放养时机

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低,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箱前需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

3.放养密度

网箱养殖黄颡鱼密度一般在100尾/米~150尾/米。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和细鳞斜颌鱼固,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黄颡鱼在苗种阶段生长较慢,长到4厘米以上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周年后达到性成熟,且雄性明显比雌性生长快,一般到8月底就可达到200克/尾以上。

三、饵料投喂

黄颡鱼饵料投喂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饵料配制

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近几年多采用自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进口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进行配合制料,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杂鱼粉替代部分进口鱼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无霉变、酸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饲料最好是粉状饲料,投喂时将饲料调成糊状,投在网箱的饲料台上。黄颡鱼喜欢吃软性饲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鱼打成浆再拌粉状饲料投喂。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黄颡鱼的专用饲料,建议用叉尾鱼回饲料代替。

2.驯化投喂

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天~7天驯化,完全可以在白天上浮摄食。在苗种入箱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经耐心驯化5天~7天后即可。经过驯化的苗种,入箱第二天即可正常投喂,投喂方法可采用人工与机械投饵两种形式。

3.合理投喂

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3%~5%;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2%~3%;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具体投喂量以黄颡鱼吃完而不剩为宜。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此外,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因此饵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毫米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毫米以上。采用沉性硬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分钟的稳定性,而使用浮性饵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

四、日常管理要加强

网箱养殖黄颡鱼,日常管理十分很重要。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定期检查

养殖中应操作规范,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网箱养殖日志,记录每天水温、摄食、投喂、死鱼及病害等情况。

2.刷箱

经常刷洗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

3.查箱

经常检查网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

4.调箱

随着水库水位涨落,需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5.适时轮捕

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要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适时起捕上市,尽可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从8月初开始分批起捕销售。

五、鱼病防治要重视

黄颡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很少发生病害。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及时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由于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因此要以防为主,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建议以定期投喂药饵作为预防方法,每月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以及大黄、板蓝根等中药以0.1%~0.4%添加量投喂3天~5天。或用漂白粉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一般每星期更换1次,要在扦捕、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冬季低温季节感染水霉。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青蛙常见疾病”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