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草鱼养殖不赚钱 老养殖户及时调整思路

 
养大规格鱼 增大混养鱼密度

广州潮胜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潮胜是个老水产人,他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品种与思路。黎潮胜的塘是鱼猪混养塘,水质管理压力比较大。20xx年3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黎潮胜在两个鱼种养殖塘中做“三才星”酵素菌调水效果的对比试验后发现,有调水的鱼塘鱼长得快,而且鱼苗的应激少了很多,更加“滑身”,捕捞时也几乎没见到“红身”。发现有这样的效果,20xx年,黎潮胜在所有的塘中都使用“三才星”酵素菌,水质普遍好了很多。

罗非鱼草鱼陷困境

外出考察收获大

水质好,让黎潮胜的养殖与标粗成功率都提高不少,但这只能解决养殖问题,经营效益还跟品种选择与经营思路有密切关系。

多年来,增城一直都是罗非鱼主产区。但20xx-20xx年,罗非鱼价格波动太多,链球菌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又很高,养殖户积极性非常低。20xx年,不少养殖户转养草鱼或者提高草鱼养殖密度,当年6月份又遭遇了近年来少有的低价,而且持续了1年半时间。行情如此低迷,养殖户也非常迷茫。

“这样下去肯定不好,就去了南海、顺德、中山等养殖技术比较高的地方参观考察,看看人家怎么养鱼。”那是20xx年年底与20xx年年初,黎潮胜认为,守着传统的四大家鱼与罗非鱼肯定没有出路,就安排儿子黎柳靖外出考察。

南海、顺德与增城并不远,但考察还是让黎柳靖大开眼界。他对顺德杏坛某养殖户的模式印象很深。该养殖户采取鲫鱼、缩骨大头与鲮鱼混养方式,其中鲫鱼放500-600尾/亩(2两/尾以上),缩骨大头放200-300尾/亩(11朝/尾),鲮鱼放300-400尾/亩(3两/尾)。

黎柳靖认为,这个放养模式跟增城有很大区别。他们当地不可能将大头放那么高密度,鲫鱼与鲮鱼也不会放那么大规格。“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给大头喂料,这是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卖鱼之际,效益就体现出来了,鲫鱼都卖1.2斤/尾以上的,价格很好。缩骨大头价格也不错,与常规大头差不多规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0元/斤。养殖户用围网捕鱼,随时都能卖,感觉鱼塘就像个批发市场。

缩骨大头要投料

鲫鱼“快大”得标粗

这次考察后,黎潮胜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他还提出要走“优质苗、大规格与中高档次”的路子,也就是要保证苗种优质前提下,引导客户养大规格鱼,养中高档鱼。为了让客户也认同这个方向,黎潮胜还多次组织客户外出参观。

从20xx年起,他重点推缩骨大头苗与鲫鱼苗,并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模式,主要思路就是在传统草鱼或者罗非鱼主养塘中,增加鲫鱼与大头养殖密度,甚至主养鲫鱼或者大头。

缩骨大头方面,黎潮胜建议养殖户放到200-300尾/亩。很多养殖户都认为大头放养密度超过80尾/亩很难长大。黎潮胜希望养殖户能够投喂鱼种料,这样能够加快生长速度。

鲫鱼方面,黎潮胜希望养殖户也能像鲮鱼一样标粗。以往,当地好多养殖户都会买回鲮鱼水花后标粗再放塘。“现在这些标粗塘正好可以给鲫鱼标粗用。”黎潮胜表示,鲫鱼长得慢,要想加快速度,就必须标粗。他建议养殖户5、6月份买回朝苗后就标粗到年底1-2两/尾,然后过塘,到2-3两/尾就开始全程投料饲料。这样一来,5-6个月能够将鲫鱼养至1斤/尾。

标粗过程中鲫鱼发病率会比较高,尤其容易发生孢子虫病。黎潮胜建议养殖户坚持用“三才星”酵素菌调水,每1-1.5个月杀一次虫,再拌喂一些中药预防。


相关知识

养殖户如何让罗非鱼顺利越冬



文/海泰水产技术服务部齐同俊

据笔者的观察,越冬期间罗非鱼的冻伤和水霉病,基本都是由于浮头和伤口真菌的感染引起,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浮头和真菌感染呢?

1、防风:对于面积小的罗非鱼苗种塘,可以搭棚挡风。

2、加深水位:保持2~2.5米水深,减缓寒冻对水温的影响。

3、营养保健:越冬前饲料的品质要好,能量不要太高,不要投喂过量,以免引起内脏疾病(如肠炎、肝胆综合症和内脏脂肪含量过高),内服胆汁酸、维生素和中草药,保肝护胆增强鱼体抵抗力。

4、防虫:对寄生虫要重视,越冬过程中可能因为水温低,细菌性疾病不易发现,但越冬后,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会导致大面积死鱼,所以越冬期间需要例行杀虫。

5、改良底质:首先使用具有氧化和消毒性质的底改产品氧化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杀死有害菌,3天后使用海泰特肥(枯草芽孢杆菌)分解塘底的大分子有机物(鱼粪等),在越冬前提前减少这些耗氧因子,还可以避免因为底部缺氧产生的沼气和硫化氢,减轻对鱼类的毒害。

6、改良水体:使用海泰活力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培养合适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群,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能力。

7、水体解毒:抽地下水保温的鱼塘,因地下水中亚铁和氨氮比较高,其中亚铁在氧化成三价铁的过程中耗氧,同时也有毒性,可以泼洒有机酸解霸(柠檬酸)或优水葆(Na2S2O3)解毒,同时增强鱼体的抗应激力,另外使用康洁底净(过氧硫酸氢钾)加快亚铁的氧化沉淀。

8、降低放养密度:合理的密度,可以避免鱼体缺氧上浮引起的冻伤。

9、增氧增温:气温高的晴天中午开增氧机,把表层富氧水和高温水和底层水混合,增加底层水的含氧量和提高底层水温,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水温时则不要开增氧机。

地下水质好并且充沛的,可以把加水设施准备好;有些区域因为地下水不够,加水保温的过程中断水,地下水中亚铁离子在被氧化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缺氧的地下水加入后后导致整个水体严重缺氧。同时鱼因缺氧上浮到水面后不能再潜入水体,表层水冷冻引起更多的死鱼,这种地下水缺乏的区域最好不要开水泵。

在严寒季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使用在鱼塘底部利用管道排气的充气式增氧泵。在最寒冻的几天,可以干洒粒粒氧(颗粒型增氧剂),增加底部溶氧,避免底部缺氧后鱼上浮。

10、减少拉网:以免拉网后引起鱼体机械损伤,感染水霉,干塘出鱼的例外。

11、防水霉病:最好使用五倍子末或水杨酸例行消毒,预防水霉的发生,并且对鱼不造成强烈应激。


开春后草鱼养殖户驯化的重要性


起捕的时候很多池塘出现饵料系数偏高,规格不整齐,尾苗率高,影响全年的养殖收益,最主要的原因是驯化不到位!

草鱼养殖这样的情况不太明显,主要是因为草鱼起售规格较其他养殖鱼类高,但是对于中型经济鱼类(如鳊鱼),小型经济鱼类(如黄颡鱼),放苗后的驯化就格外重要。

现在开春了温度逐渐升高,各个品种的鱼类怎样驯化更好呢?

1、提前加深水位

很多养殖朋友在放苗后为了提升水温,经验性的加水过浅,虽然驯化投喂比较顺利,但是浅水位稳定性差,变天或者气温变化过快,会影响鱼类吃料,甚至会因为水温变化幅度大而使驯化重新开始。在早期深水位就意味着稳定,养殖过程中稳定大于一切。

提前加深水位

2、适当肥水

深水位后肥水更容易,持久性也会提高,肥水后藻类种类和数量变多并且稳定,为鱼类提供了高且稳定的溶氧,对促进上台吃料有很大帮助。

3、驯化前安装增氧机,并且坚持使用

放苗后及时安装增氧机,并坚持使用,不仅增加溶氧稳定水质,而且能加大水流,这些都利于驯化投饵的顺利进行。如果溶氧不稳定,投食量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吃料较好的鱼类发生肠炎,耽误驯化进程。

4、驯化过程中减少杀虫杀菌

在驯化过程中稳定大于一切。虽然这个时候水温比较低,很多杀虫杀菌药的刺激性比较小,但也会影响藻类的稳定和池塘菌相的平衡,进而影响水体稳定性,同时很多鱼类经历过越冬,转塘,停料,体质比较弱,对药物的敏感度高,这时候杀虫杀菌把握不好,会造成鱼类少量死亡。

5、提前解毒

很多池塘越冬期管理减少,毒素积累较多,虽然不会造成鱼类死亡,但是会影响体质较弱的个体上台吃料和生长,所以提前解毒关系重大。

6、加强内服,恢复体质,促进吃料

越冬期投喂少,鱼类体质比较差,开始驯化后及时的添加维生素,不仅利于鱼体质的恢复,还可以增加饵料的适口性,好的维生素产品具有天然的香味,诱食效果突出。

7、驯化过程不要急,加强观察

驯化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必要的时候需要空开投料机,用手慢慢抛撒饲料,一边观察一边投喂,而且还要适当延长时间,充分观察后再确定是否驯化成功。

驯化时观察鱼吃食的情况

养殖户如何有效祛除罗非鱼的泥腥味



在食用罗非鱼时经常会出现有一股泥腥味,影响了罗非鱼的口味,尽而影响其市场售价。实际上,所有水产品都不同程度存在泥腥味,这是它们的生长环境决定的,不过有些池塘养殖出来的罗非鱼泥腥味太过浓厚。如何去除罗非鱼的腥味?可以从养殖过程和加工方法的两个途径减少或消除。

在养殖罗非鱼过程中消除泥腥味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格,也是消除或降低泥腥味主要环节。

1、彻底清塘:养殖罗非鱼时,清塘要彻底,最好用高压水泵冲掉底部的淤泥、水源清新的池塘,池塘的腐殖质少,罗非鱼的泥腥味自然大大地减少。

2、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少投放粪肥,以高档膨化鱼料为好,有条件的要经常排换池塘底部水质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底(养殖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

3、建议在养殖前使用海大打底方案:108+101+肥水素,有效地改善池塘的环境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4、在养殖过程中注重水质的管理。培养池塘的微生物和有益菌,微生物制剂主要有:海联科101、102、105、海联科108等微生微制和有益菌,可有效地分解池塘的有机质,降解水中过量的氨氮,间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保持水质清爽,从而减少水中的腐败气味,达到减少罗非鱼泥腥味的效果。使用微生物制剂还能起到少菌少病、夺取高产的作用,是目前水产养殖提倡使用的一种成功技术。

5、在养殖后期,注重池塘底质的改善,建议使用海联科202+102或108+102,补充池塘微量元素:3302可提高有效磷、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6、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个小进,曝气效果让池塘底部有害气体得到一定的排除。

7、开膛摘除内脏之后,注意把膛腔内的一层有浓厚腥味的黑色粘膜刮除,使鱼肉白嫩干净,也能消去大部分的泥腥味。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

【病因】由真菌水霉、绵霉寄生在鱼类的体表及卵上引起的一种鱼类疾病。受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几乎所有水产动物都有可能感染该病,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常因受伤、鳞片脱落、水温剧烈变化引起抵抗力下降,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而感染该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在20℃以下最常见)。

【症状】水霉菌动孢子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色或青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丝。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常与固体摩擦,患处肌肉腐烂,最后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防治】

预防:
①拉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晚冬、早春要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水位,避免鱼体冻伤;放养密度要合理;如条件允许,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做好保温、升温工作;
②投放鱼苗时,用3~4%的食盐水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5~10分钟。

控制:
①先用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亩)稀释后全池泼洒;
②病鱼用五倍子(2~3ppm)溶液浸浴;或用1%的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次。同时按每千克鱼体重用0.1克五倍子拌料投喂,每3天,连用5~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