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啄癖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鸡群饲养密度过大,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舍内温度过高,没有安装必要的降温设备,舍内光照强度过大或者分布不均匀,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通风透气较差而导致舍内蓄积过多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等),没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食槽,以上因素都容易导致鸡群发生啄癖。另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或者受到外界惊扰也往往会导致啄癖。由于雏鸡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好奇,转群到新的饲养环境,也往往会引起自啄、互啄现象,尤其是鸡群从密闭式鸡舍转变成开放式鸡舍饲养,非常容易发生啄癖。Yz023.coM

日粮因素: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没有合理搭配日粮,特别是部分养鸡场没有根据肉鸡品种和不同饲养阶段及时对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导致机体摄取的影响无法满足其在该阶段所需的营养,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不平衡,尤其是缺少足够的硫氨基酸,粗纤维水平过低,含有较少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或者比例失调,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都能够引起啄癖。此外,鸡只采取饥饿法进行强制换羽过程中,也往往会以自啄的方式解痒或者由于饥饿而彼此啄斗。

疾病因素:当鸡只体表寄生有大量的寄生虫时,会使其狂躁不安,从而会自啄羽毛解痒,也会引起其他鸡只一起啄咬;当鸡只体内存在寄生虫时,会使其出现啄肛。另外,鸡只感染某些细菌而引起腹膜炎、子宫炎症等疾病,导致输卵管收缩能力减弱,引起脱肛、啄肛现象,导致鸡群发生啄癖。

生理因素:鸡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以及饲养方式的改变,都能够使其发生啄癖,通常是刚出壳不久的雏鸡、笼养、换羽期的初期、刚开产的种鸡和产蛋期种鸡容易由于生理阶段发生改变而出现啄癖。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少数病鸡会主动啄食其他鸡只背部、翅膀或者尾部羽毛,而被啄鸡会由于非常痛苦而发出大声的呜叫,整个鸡群往往会受到惊吓而随处乱跑;发病后期,整个鸡群可能会出现彼此追赶、啄斗的现象,导致鸡群不安,减少采食。症状较轻时,会导致翅膀、尾基被啄伤,引起流血,造成伤残,体表多处羽毛被啄落,皮肤发生出血、溃烂,且肛门被啄伤,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症状严重时,可能有鸡只的腹腔被啄穿,流出内脏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适时断喙:预防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适时进行断喙。大多数情况下,鸡群选择在7日龄左右进行第一次断喙,在10周龄左右再进行一次修喙。鸡群采取断喙过程要尤其加强止血,且控制烧烙时间,通常只需要2min即可,且鸡群断喙前2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持续到断喙当天。断喙时,还要注意将强弱鸡只分开进行,断喙后也要分群饲喂。

加强饲养管理:配制全价且品质优良的日粮,确保机体在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都能够被满足,尤其要注意供给足够的胱氨酸、蛋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如果气候过于干燥,可在舍内地面上喷洒适量的凉水,如果条件允许还可放置大电扇,或者安装空调,增加散热,形成对流空气,防止形成高温环境而导致鸡群燥热不安。工作人员要定期清扫鸡舍,确保舍内整齐、干净,产生的垃圾和粪便要及时进行清理,注意及时隔离病残鸡只,如有需要还要采取掩埋或者屠杀处理,防止可能感染的病毒、细菌蔓延而导致大面积被传染。尤其是气候炎热的夏季,鸡群饲养密度可适当降低,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食槽和水槽的数量适当增加,确保鸡群既处于良好的环境中,也能够获取足够的新鲜饲料和饮水,且舍内要保持安静,禁止其他人员随意进入,确保鸡群能够得到充足的时间休息。在容易发生啄癖的季节或者日龄,或者发生较强应激时,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缓解应激的药物。鸡群尽可能选择在晚上进行转群、防疫,且抓鸡时确保轻抓轻放,饲养人员穿着颜色固定的工作服,禁止鸟类、野鼠等侵入鸡舍。同时,鸡群要加强日常观察,只要发现存在发生啄癖的趋势,则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避免蔓延至全群。

对症治疗:由于营养性因素而引发生啄癖,要立即对日粮结构进行调整,如育成鸡发生啄癖后要减少能量饲料的喂量,增加蛋白质添加量;如果缺乏粗纤维,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青绿饲料或者麸皮的添加量,确保粗纤维水平达到5%左右;如果缺乏矿物质,则要选择添加相应的物质进行补充,如骨粉、硫酸亚铁、磷酸氢钙、硫酸锰、贝壳、亚硒酸钠、石粉、硫酸锌或硫酸铜等,确保比例平衡;如果是由于缺盐而导致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的食盐,连续使用3~4天;如果缺乏硫,则可在饲料中添加1%硫酸钠,连续使用4天,有所改善后则改成O.1%的常规添加量。如果病鸡是由于患有体表性寄生虫病而引起啄癖,可用在饲料中添加1%~2%的硫磺或者1%的敌敌畏进行虫体清除,并定期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白痢、球虫病,减少发生病害。

相关推荐

奶牛异食癖的病因分析 奶牛异食癖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奶牛异食癖是一种顽固性味觉错乱性疾病,是由于代谢机能失调而导致味觉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舔食啃咬现象,主要特征是采食异物。该病通常是冬季和早春采取舍饲的奶牛容易发生。该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造成病程持续很长时间,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异食癖的病因分析奶牛异食癖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营养不足。奶牛饲喂单一品种的饲料,使其无法摄取全面营养。尤其是农村散养奶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采取舍饲后,没有根据不同阶段生长发育规定的营养标准来调配日粮,而是随意饲喂,往往以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以玉米面为精饲料,由于饲料品种单一而导致营养不全面,往往会缺乏某些蛋白质和氨基酸,从而引起发病。饲料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或者各种矿物质之间比例不合理,也能够引起发病。例如,在配制饲料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矿物质元素,使其长时间缺乏某些元素,如钙、磷、锰、铜、铁、钠、钴、碘等,尤其是摄取较少的钠盐,会促使机体舔食带碱性的物质。另外,尽管能够满足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但部分矿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如钙、磷比例不当等,也能够引发异食癖。

环境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并发生冲突,往往会由于争夺饮水、采食以及休息位置而彼此攻击角斗,往往容易形成恶癖,从而可能发生异食。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闷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以及滋生大量蚊蝇等,再加上舍内含有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使机体烦躁不安,从而可导致异食。

患有某些疾病。奶牛患有软骨病、佝偻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以及某些寄生虫病(如蛔虫病、囊虫病、球虫病)等,尽管以上疾病自身不会引起异食,但其能够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成为诱发异食癖的因素。

2、临床症状

奶牛发生异食癖时,通常先是出现消化不良,接着导致味觉异常、发生异食。病牛会啃咬、舔食、吞咽污染有粪便的饲草或者垫料,舔食食槽、墙皮、污水、泥土,啃咬石头、瓦块、砖头、煤渣、纸屑、塑料、酒瓶、铁片、破布、鞋底、毛发以及油漆等异物。往往在垃圾堆、垃圾站等处聚集,并会停止饮水或者啃食异物。初期容易出现惊恐,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之后会反应迟钝。一般会伴有被毛松乱失去光泽,皮肤干燥、弹力减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虚弱乏力,磨齿、弓腰、畏寒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口腔比较干燥,初期会发生便秘,后期发生下痢,或者交替发生下痢、便秘;贫血,机体日渐消瘦,食欲不断减退,症状加重,甚至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泌乳期产奶量减少,推迟发情,妊娠期会发生流产。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处理。一般先是进行驱虫,常选择使用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接着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胃肠环境,即对饲料中不同营养物质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全面且均衡,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要重点补充,特别是矿物性微量元素。例如,使用氯化钴治疗,犊牛用量为10~25mg,青年奶牛和成年奶牛用量为35~45mg;在干草上喷洒适量食盐水;在饲草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贝壳粉、铁粉、木炭粉以及酒曲混饲;也可直接服用30~40g钙粉、60~120g小苏打、170g人工盐,每天1次,连续使用7~9天。

中药治疗。取25g肉桂、20g炙半夏、25g枳壳、25g赤石脂、25g升麻、25g泽泻、25g当归、25g炒白术、25g菖蒲、30g生姜、15g甘草;也可取30g苍术、45g山楂、60g神曲、45g麦芽、30g枳壳、30g陈皮、30g厚朴、20g青皮、15g甘草,药物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

手术治疗。如果病牛食入过多的异物,使用药物治疗没有效果,且机体状态允许的状况下可采取瘤胃切开术,将积聚在瘤胃内异物团块取出。外科常规处理术部,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一般选择在左侧髋结节与最后肋骨水平联线的中点,以及腰椎横突下方6cm位置,用手术到垂直向下切开,切口长度适宜控制在25cm左右。按照瘤胃切开术将手术通路打开,可见瘤胃内存在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异物,如果不能够直接取出则可用手术剪将缠绕处剪开,然后逐一取出。一般病牛在术后第2天就能够采食,且出现反刍,瘤胃也能够蠕动,体温恢复正常。手术后的前3天,病牛要静脉注射适量的青霉素,并配合进行强心补液,经过4~10天可肌肉注射适量的青霉素,检查一切正常后即可拆除缝合线。

改善饲养管理。根据奶牛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补充适量的添加剂,一般按每产1kg牛奶需要补喂4.5g钙、3g磷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充足的盐。另外,饲喂要确保定饲养员、定时、定量,禁止饲喂霉败或者冰冻的饲料。奶牛饲喂青贮饲料时,可配合增加饲喂一些青干草。同时,要根据牛场的饲养环境,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保持卫生良好,及时清除废品,如破塑料、绳头、破烂布、铁片、铁丝等。加强寄生虫病的预防,定期进行驱虫,避免由于感染寄生虫而引起异食癖。

犊牛硒缺乏症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硒是牛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果牛的饲料、饮水中含有较少的硒就容易使其发生硒缺乏症。尤其是犊牛因快速生长发育,更容易急性发病。该病是一种是新陈代谢病,主要特征是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坏死,且肌肉颜色变淡,外观类似煮肉样或者鱼肉样,也叫做白肌病,应加防治。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硒缺乏症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发病机理

动物体内的肌肉、肝脏、肾脏以及全部细胞中都含有硒,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生殖器官,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过氧化物分解;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过氧化物损伤组织,即二者保护脂膜和细胞结构,使其免受破坏,确保膜保持完整性,维持肠道抵御细菌的侵袭。另外,硒在机体生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严重缺硒就会抑制胰酯酶合成,导致机体无法吸收维生素E和脂肪,且硒无法促使组织通过血液摄取维生素E。硒和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即缺硒会导致机体无法吸收和利用维生素E,而缺乏维生素E会影响机体生成过氧化物酶,也就是说二者都只有在对方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够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机体组织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时,就会失去抵抗过氧化物损害的作用,使心肌、骨骼肌、血管内皮组织、肝细胞等在过氧化物的影响下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2、病因分析

原发性硒缺乏症,是指由于土壤、饲草料中含有过少的硒而引起,如每千克土壤中含有0.5mg以下的硒,每千克饲草料干物质中含有0.1mg以下的硒,都会导致犊牛出现发病。继发性硒缺乏症,是指饲喂生长在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土壤中(主要是因施用硫肥料引起)的饲草料,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而由于硒与硫之间为拮抗作用,必然会影响机体吸收和利用饲草料中所含的硒,从而引起硒缺乏症。另外,牛群突然特别是犊牛群运动过量,长距离运输,以及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都能够诱发该病。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是10~12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病,通常会突然出现发病,心搏动亢进,心跳加快,能够达到140次/min左右,但节律不齐、心音微弱;共济失调,无法站立,往往只能够卧地不起。大部分病牛在短时间内(一般为6~18h)就会由于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死亡率基本上能够达到100%。亚急性型,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行走缓慢,后躯摇晃,背腰发硬,病程后期往往卧地不起,臀部发生肿胀,触感硬固,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超过120次/min,且心律不齐,通常在6—12h内发生死亡。慢性型,病牛表现出生长发育停滞,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由于消化不良出现腹泻,机体消瘦,脊柱明显弯曲,全身无力,往往卧地,拒绝站起。

对病死犊牛进行剖检,发现尸体都明显消瘦,被毛粗硬,肌肉颜色变淡,部分类似煮肉样,肌肉间存在黄白色条纹,特别是背最长肌、臀肌非常明显,部分存在出血点,且断面存在白色斑点或者条纹;心包腔、腹腔、胸腔存在较多的清亮液体;肺脏发生水肿,支气管和气管内会流出泡沫状液体;心脏横径有所增大,心内外膜存在少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冠脂肪发生胶胨样浸润,心肌质地变软,且切开后可见灰白色条纹;肝脏表面存在灰白色或者灰黄色斑点,边缘钝圆,切面明显外翻,且黄白相间;脾脏呈灰白色,被膜增厚,边缘锐;肾脏被膜易于剥离,边界清楚。瘤胃内含有大量的气体,只存在较少的稀薄内容物。肠黏膜发生轻度充血,肠道空虚,含有少量稀薄内容物。

4、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病牛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mg/kg亚硒酸钠,每5天使用1次,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维生素E。另外,还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其他维生素(即维生素A、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及微量元素制剂。对于少数症状严重的患病犊牛,要在该基础上进行对症疗法,即注射适量的10%的樟脑磺酸钠用于减轻心力衰竭,以及消炎收敛的药物用于减轻腹泻等。需要注意的是,犊牛补硒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量添加,如果补充过多会导致中毒,急性中毒会表现出体温升高、腹泻、脉搏增数、组织大面积水肿和出血以及严重衰竭,最终由于呼吸困难而发生死亡;慢性中毒会表现出贫血、机体消瘦、被毛脱落、肌肉衰退、关节僵直、行为紊乱、视力变差、繁殖性能降低等。另外,发病初期患病犊牛不适合使用强心剂,避免心脏神经过于兴奋,使其快速出现心衰而发生死亡。只有当病牛表现出慢性心衰时才能够使用适量的安钠咖或者樟脑磺酸钠,但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合理补硒。对于妊娠母牛,适宜在分娩前1~2个月,每天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0.1~0.2mg/kg亚硒酸钠和750~1000mg/kg维生素E,混合均匀后饲喂;或者在分娩前每间隔2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要求含有50~60mg硒)和维生素E注射液(有效成分为100~200mg)。如果大群母牛注射时,要先给少数使用,确保一切正常后才能够整群使用。对于新生犊牛,可皮下注射有亚硒酸钠注射液(有效成分为3~5mg)和维生素E注射液(有效成分为50~150mg)的混合溶液,经过2周再使用1次。

肉鸡气囊炎的病因分析 肉鸡气囊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肉鸡气囊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气囊炎。病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有哕音,咳嗽。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临床治疗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很难奏效。肉鸡气囊炎近几年发生较为普遍,在一些养殖密集地区甚至呈现集中发病的现象,鸡群一旦发病就呈现发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难治疗的特点,特别是15日龄至出栏阶段的鸡群比较常见,秋末冬初至翌年春天是该病的多发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鸡气囊炎的病因分析肉鸡气囊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1、发病原因

结构特殊。肉鸡体内有9个气囊,这些气囊由支气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大部分与骨骼内腔相通,使骨骼成为含气骨。因为气囊实际上是肺脏的延伸部分,所以,临床上引起肺脏炎症的疾病,都可以引起气囊炎。另外,肉鸡没有膈肌,胸腔、腹腔通过气囊间接隔开,消化道发生疾病后,很容易造成气囊感染。以上是造成肉鸡气囊炎多发的主要原因。

环境因素。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调节养殖环境,肉鸡饲养密度过大,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通常出栏一批肉鸡后,留出的消毒隔离期不足,消毒不够彻底,导致下一批肉鸡大批发病。很多养殖户不重视养殖场通风.气囊炎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

病原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气囊炎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仅仅是某些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用药困难。肉鸡的气囊壁很薄,内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仅在开口处为纤毛柱状上皮,外层是与浆膜相连续的单层扁平上皮,两层上皮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含有弹性纤维,不但结构薄,而且血管很少。

2、临床与剖检变化

气囊炎只是一个症状,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目前,不少兽医在临床诊断时往往把发生气囊炎后的疾病简单的以气囊炎命名,说明对气囊炎本质认识有欠缺。发生气囊炎时,鸡群呼吸急促、皮肤及可视黏膜呈瘀血变化,外观发红、发紫,精神下降或沉郁,甚至张口呼吸,死亡率上升。剖检可见气囊混浊、增厚、气囊上的血管变粗、气囊呈云雾状、泡沫样,严重的干酪样物质渗出,剖检中还可见一些严重病例的气囊变成一个外观看似实体器官的瘤状物,打开可以见到干酪样物质充满其中。气囊炎发病早期,气囊浑浊,肺脏出现渗出,气管无黏液,要注意与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进行鉴别诊断;发病中期,气囊浑浊,发生心包炎、肺炎,肺脏上出现白色渗出物,或局部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要注意与疱疹病毒混合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发病后期,出现明显的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要注意与大肠杆菌、禽流感、法氏囊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3、治疗

消毒用信合精碘(1:1500稀释),每天对养殖场地喷雾消毒一次,连用7d,消毒效果好。每天打扫鸡舍粪便,并保持适当湿度,以免病原体通过浮尘进入鸡体呼吸道。加强管理,如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避免使用霉变饲料等。病死鸡要焚烧或深埋,防止其成为传染源。

气囊炎发生后,通过注射、饮水、拌料后,药物的吸收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气囊上的微生物很难杀死,因此效果不很可靠。因此,对治疗气囊炎的药物选择应该选用组织穿透能力强、血液浓度高、敏感程度高的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如阿奇霉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强力霉素等。

气雾法用药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对气囊上的微生物予以直接杀灭。但气雾法用药应使用能调节雾滴粒子大小的专门的气雾机来进行,适宜大小的雾滴能够穿透肺脏而直到气囊。喷雾用药:中仁利喉宝(主要成分为阿奇霉素、复合中药提取液)1瓶十新霉素lOg+强力霉素lOg,供20日龄1000只蓝马鸡一次用量,连用3~5d,用药3~Sd后效果明显。

早期(10~15日龄)发病的肉鸡,可使用4%莫西沙星,每天1000只用50~80g;5%利福布丁,每天80~lOOg;也可使用5%克拉霉素十盐酸溴乙新口服液,或氟苯尼考十强力霉素十利福平组方。肉鸡在中期(20--30日龄)发病时,可选择莫西沙星十盐酸溴乙新口服液,也可选择克拉霉素饮水,每天1000只用10~15g。饲养后期的肉鸡(30~40日龄)发病时,对大群肉鸡可使用克拉霉素饮水,每1000只肉鸡用10~15g,配合盐酸溴乙新口服液,效果更好;单个肉鸡可采用注射法治疗,用阿米卡星注射5000~lOoOOU]只。

一引起气囊和肺部疾病的病原的感染方式及其主要症状
1、支原体
呼吸道侵入,靠其特殊病原顶端鞭毛结构吸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发病,遇到冷热和疫苗应激时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眶下窦炎,喉头充血、水肿、有多量黏液性物质、鼻腔有粘液,气管、支气管充血,气囊浑浊增厚,有珠状、泡沫状渗出物,气囊内蓄积粘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慢性感染气囊腔充满大量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2、大肠杆菌
典型的“三炎”,经上呼吸道侵入,粘着于气管粘膜,病因是冷热和疫苗应激造成气管损伤时,粘膜免疫受到抑制,大肠杆菌利用粘附素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之后向呼吸道深入,至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向全身扩散,导致败血症。引起典型“三炎”症状,表现气囊浑浊,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圆形灰白色湿性斑点,心包膜浑浊增厚、积液,有大量绒毛状或片状纤维素性物附着,肝周炎。
3、衣原体
经呼吸道吸入感染,表现肺充血、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外膜和气囊增厚,覆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黏膜及肠系膜充血,也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黄褐色,肝周炎,脾肿大紫红色,有时会有灰白色的小点,卡他性肠炎,排黄绿色或胶冻状粪便。感染雏鸡死亡率较大。
4、霍乱
肠道入侵,表现纤维素性肺炎、肺出血,渗出性结膜炎,全身充血,腹腔脏器静脉淤血,心外膜下和浆膜下出血,腹部脂肪和肠粘膜出血,成点状或斑状。
5、霉菌
多由呼吸道入侵,多因大量抗菌素应用导致二重感染,表现气囊增厚,表面有白色毛状菌生长物,胸气囊和颈气囊内有圆盘状黄色干酪样物,还可见炎性渗出物及菌丝团块,有时气囊还会有黄白色结节病灶,肺部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节。
6、传喉
呼吸道入侵,温和型可引起眶下窦炎,结膜炎,粘液性气管炎,严重时整个呼吸道出血,在气管内形成血条,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充满整个喉气管腔,有时形成栓塞,炎症可扩散到肺和气囊。
7、传支
呼吸道入侵,表现气管和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有浆液性、卡他性干酪样物渗出物,成灰白色或灰黄色,有时气管后段和支气管可见黄白色栓子,眶下窦因渗出物聚集而肿大,气囊为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气囊壁浑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
8、禽流感
呼吸道入侵,表现鼻窦卡他性、纤维素性炎症,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偶而出血,出现纤维素性及脓性渗出多为细菌并发,伴有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感染会有纤维素性或脓性支气管炎。腹腔出现卡他性到纤维蛋白性炎症和卵黄性腹膜炎,从腹部扩散到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细胞。胰腺变硬并有白色斑点或出血,肾脏肿胀或有内脏尿酸盐沉积。内脏浆膜黏膜出血,软组织坏死灶。腺胃、肌胃黏膜出血,肺脏中部肺炎,充血、出血,或水肿重症出现弥散性肺炎或毛细血管肿大。
上述疾病在混合感染时会出现严重的气囊炎症状,所以在诊断和治疗时应注意区分,避免盲目下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气囊炎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
1、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侵入,炎症首先发生在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破坏和影响黏膜正常分泌(如黏液、溶菌酶、SIgA、干扰素)引起支气管炎,然后顺管腔蔓延到肺泡引起肺组织和气囊炎症,造成气囊增厚、浑浊附有黄色泡沫或干酪物,肺淤血、坏死或纤维素性渗出。
2、异常分泌的粘液或炎性渗出物阻塞气道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造成呼吸功能障碍,使肺泡异常增厚或纤维化,影响气体交换。
3、气体交换在肺部不能充分进行,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引起严重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并且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心脏活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力收缩下降,心率失常,导致右心肥大和衰竭,最终死亡。

三防制措施
1、做好药物保健方案,提高鸡群免疫力
雏鸡进入鸡舍便是进入到一个极易受到应激的环境,由于雏鸡的免疫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如果鸡舍条件较差或者发现入舍雏鸡较弱时,建议在开口药物中加入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的生物制剂或中药制剂,并在7目龄免疫前投喂预防支原体的药物,防止支原体感染以保证免疫效果。
肉鸡的每一次免疫都会给鸡群带来或大或小的应激,很多情况下免疫应激会直接导致气囊炎的爆发,因此,保健方案的制定和对鸡群状况的判断尤为重要,每一个鸡场都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保健计划。比如无法控制舍内环境的鸡场,建议应在每次的免疫前后注意对支原体的防治和净化;在疫区的鸡场要注意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同时要严格控制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感染,建议在每次免疫期间使用增强免疫的药物(如纯中药提取物)以增强免疫效果,同时还会降低免疫应激。
2、把握用药时机,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治疗气囊炎最好的时机是早期用药,临床兽医一般是通过肉鸡的呼吸道症状和剖检气囊的细微变化来诊治。气囊炎的致病因素很多,判断病因时应首先考虑养鸡场区外部周边环境是否存有流行病毒性疾病,其次检查厂区内部鸡舍的饲养环境是否合理,然后再结合鸡群自身状态、发病情况和剖检症状,综合分析,首先排除不可能的病因,最后确定一种或两种主要致病因素,并进行治疗。
治疗时应考虑药物的选择和合理搭配,治疗病毒性疾病引起的气囊炎应该注意选择提高机体免疫的抗病毒药物(中药、生物制剂),同时配合使用治疗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感染的药物,防治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混感。如果发病鸡群呼吸困难、痰喘较多,可选择能缓解症状的中药(麻杏石甘汤)配合治疗。治疗支原体混感的气囊炎时选择吸收后在组织液浓度较高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大肠杆菌感染时尽量选择敏感药物,目前市场上有些药物含有甘草次酸,其主要具有平喘、抗炎和清除毒素的作用,比较有利于对气囊炎的防治。
总之,在治疗气囊炎时应做到早判断早治疗,注意不同病因引起相似症状的区分,用药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合理搭配治疗药物并科学利用药物的最佳作用时机,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治疗目的。

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消化机能障碍统称为消化不良,是犊牛哺乳期容易发生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生程度不同的腹泻。犊牛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应立即采取治疗。因此,必须查明引起该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犊牛消化不良通常是在产出后吮食初乳不久或者1~2天之后出现发病,大于3月龄则会逐渐减少发病。通常认为是由于妊娠母牛饲喂营养不全面,导致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这是犊牛发生消化不良的先天性原因。尤其是妊娠后期,饲料中含有较少的营养,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时,会导致机体营养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犊牛产出后必然会存在体质衰弱、发育不良、吮乳反射较晚出现、抵抗力较低的症状,从而非常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不良。另外,妊娠母牛没有进行合理饲养,不仅会导致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还会造成母乳品质变差,特别是初乳的质量。但是,母牛前几个小时分泌的初乳是犊牛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重要来源,如果新生犊牛无法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或者初乳品质较差时,就会导致体内无法形成充足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使机体抗病力减弱,从而非常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如果犊牛吮食不卫生的母乳或者乳具较脏,如饲具、饲槽污秽不干净,舍内卫生较差,导致其容易出现发病。此外,犊牛采取人工哺乳时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原则,或者乳温过低或过高,也会导致消化机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发病。

饲养环境较差。犊牛机体受寒或者牛舍过于潮湿,由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很敏感,无法很好的适应寒冷和潮湿环境,从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以腹泻为特征,初期犊牛精神比较正常,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就开始出现相应的症状。小于15日龄的新生犊牛患病后会排出黄色的稀水样粪,往往混杂奶瓣,并会黏附在肛门周围、尾根,精神较差,但体温基本正常,吮乳减少,往往卧地。大于15日龄的幼犊患病后会排出稀粥样或者水样粪便,呈暗绿色、灰黄色或者黄色,往往黏附在尾部;肠音高朗,并伴有腹痛和鼓气症状;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下降,精神沉郁,减少吮乳或者完全停止,眼结膜发生充血或者轻度充血。如果肠内容物发生腐败,会形成大量毒素,当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中毒性腹泻,机体渐进性消瘦,排出的粪便散发恶臭味,严重时粪便中混杂血液;体温略微升高,眼结膜发生充血;呼吸加快,心跳数增,全身震颤,有时会做出抽搐动作,病程后期耳尖、鼻端、四肢下端冰凉,陷入昏迷,最终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为减轻患病犊牛胃肠负担,可进行1~2天的禁食,此时只供给适量的补液盐即可,一般按每千克喂服50~100mL,并确保其处于温暖、干燥、清洁的舍内。同时,可取5~10g酵母片、2~5g胃蛋白酶,添加适量温开水冲调给病犊一次性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为避免继发肠炎,抑制肠内腐败发酵,可肌肉注射0.5~1g乳酸环丙沙星菌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内服0.2~0.3g痢特灵,每天3次;或者内服1~3g磺胺脒,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3次。为避免发生脱水,初期可给患病犊牛饮用适量的糖盐水或者复方盐水,症状严重时要采取静脉注射补液,即由60mL40%葡萄糖注射液、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l%~3%碳酸氢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液,每日1次。

中药治疗。取25g陈皮、35g连翘、20g知母、25g莅粉、20g地骨皮、25g大黄、25g枳壳、35g生石膏、25g玄参、25g建曲、35g黄芩、25g甘草,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或者饮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3天。也可取25g炒白术、35g当归、35g党参、25g厚朴、30g枳壳、25g砂仁、35g陈皮、25g肉蔻、35g益智仁、30g高良姜、30g木香、25g干姜、25g炙甘草、35g桂心、15枚大枣,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25g白芍、35g大黄、25g黄柏、25g黄芪、25g黄连、35g诃子、35g郁金、25g栀子,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处于妊娠后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要确保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要,并分别在产前20天和7天肌肉注射30~40mL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犊牛产出后,要确保在30min内吮食2kg左右的初乳,每天进行4~6次哺乳,并注意定时、定温、定量,尽可能选择使用奶瓶(壶)进行哺乳,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春夏秋三季要加强防蝇、灭蝇,舍内粪尿要及时清理,并经常更换垫草。犊牛舍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犊牛抢食精料,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粗饲料。日常加强对犊牛的精神、运动和饮食状态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并仔细检查,采取相应的处理。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牛群或者发病旺季,要坚持隔天进行1次带牛消毒。

肉牛痢疾的病因分析 肉牛痢疾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痢疾是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后果比较严重的肠道疾病,通常在秋冬季节最容易发生。肉牛只要发生该病,就会导致机体消化和吸收草料的能力明显降低。如果没有及时对病牛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会影响机体健康,使其无法安全越冬,并会影响育肥,严重损害肉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痢疾的病因分析和肉牛痢疾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肉牛发生痢疾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首先是饮水不洁,即在秋冬季节供给不卫生的饮水,甚至使其误饮污水。其次是草料不洁,即肉牛采食经过日晒、水淹且混杂泥土的草料,或者是已经发霉变质的污秽草料。另外,由于秋冬季节温度过低,容易导致机体受寒,使其抵抗力减弱,造成机体各项机能都比较脆弱、敏感,从而容易出现发病。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机体肠胃郁积湿邪热毒而导致其出现痢下赤白、里急后重的现象;而西医根据在病牛粪便中能够检测出冠状病毒,普遍认为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而导致秋冬季节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2~3天的潜伏期。肉牛通常突然出现发病,经过一夜就会导致牛群中大约有20%发生腹泻,经过2~3天就会导致全群80%~90%出现发病。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眼结膜呈红赤色,鼻腔无汗且比较干燥,口腔里面呈红色,明显发热,口涎较少且滑利,舌苔微黄,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脉滑数,低头拱背,四肢无力,拒绝走动,尿液赤黄,往往大量饮水,排出较稀的粪便,且粪便量较少,呈现里急后重,且粪便中一般会混杂牵丝不断的红白色黏膜,散发恶臭味,排粪时由于伴有腹痛而比较痛苦,发出呻吟、吼叫,烦躁不安。症状严重的病牛会还会导致呼吸急促,体表发热,有时肌肉颤抖,最终体表及四肢冰凉,眼睛呈赤紫色,往往会卧地不起。

3、诊断

该病可根据发生季节、临床特征以及发病规律进行初步的诊断。另外,还可采取病牛血液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其中血容压、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色素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机体处于贫血状态,从而能够做出初步的确诊。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还要取病牛排出的粪便进行化验,通过电镜等检测方法判断其中是否含有冠状病毒。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在改善病牛饲养管理的基础上,要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在牛的饮水中添加适量高锰酸钾充分溶解,控制溶液浓度为0.1%~0.4%,每次给病牛饮用1500~2000mL,每天2次;同时,取20~25g磺胺嘧啶、20~25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后给其内服,每天3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病牛出现严重腹泻,可静脉注射由1000~2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mL10%维生素C注射液、80万~160万IU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在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同时,最好配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如果病牛排出混杂白脓的粪便,可取37g白芍、37g党参、38g滑石、17g桔梗、37g黄芪、18g木香、36g桑白、38g白术、36g茯苓、18g干姜、18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再以80g红糖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排出混杂脓血的粪便,可取23g黄连、36g白头翁、37g赤芍、35g山栀、36g香附、36g茯苓、38g槐花、36g当归、70g建曲、Sg侧柏、35g生地、60g滑石、20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以60g青蒿、75g白糖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排出白红混杂粪便,可取36g山栀、24g黄连、35g红曲、36g茯苓、18g枳壳、35g厚朴、35g猪苓、36g陈皮、36g苍术、36g桔梗、35g泽泻、35g白芍、62g白头翁、35g地榆、35g棕皮、35g香附、28g炒吴茱萸、13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以20g乌梅肉为引,添加适量的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长时间没有治愈,可再添加75g青蒿。如果病牛发生湿热毒痢,可取35g槟榔、35g茯苓、36g黄芩、34g黄连、35g地榆、35g枳实、72g滑石、36g山栀、70g大黄、73g山楂、35g白芍、13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排粪时呻吟、吼叫或者腹痛不安,可添加35g香附、36g元胡。如果病牛发生寒痢,可取36g五味、35g白术、72g故纸、35g茯苓、36g豆蔻、36g茱萸、36g党参、13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以80g大枣、75g鲜姜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

加强饲养管理。舍内要保持温度适宜、干燥、清洁,供给清洁饮水,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季节要供给温度适宜的清水。饲草最好经过干燥处理后再进行饲喂,且饲草要贮存在高燥处,并避免经受风吹雨淋。如果从草垛取饲草进行饲喂时,要注意提前检查饲草情况,如果存在轻微霉变的现象,必须经过去霉处理才能够继续饲喂;如果饲草存在结块霉烂的现象,则要及时将其弃去,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同时,进入容易发生该病的秋冬季节,养殖户在饲喂牛群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牛群的动态,只要发现有肉牛存在下痢的症状,就要立即进行仔细检查,并作出诊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