鮸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在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日益增大,这是水产养殖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遏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业产量,必须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对鮸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案例进行分析,对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综述水泥池内人工养殖娩鱼常见的疾病,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分别描述各类疾病的病原、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提出人工养殖鮸鱼时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鮸鱼;人工养殖;疾病防治

鮸鱼(Miichthysmiiuy)俗称米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鮸属。体色发暗,灰褐带有紫绿色,腹部为白色。鮸鱼为近海暖温性底层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朝鲜和日本。鮸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其鳔俗称“鱼肚”,为高级滋补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鮸鱼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优良种类,纷纷被各地开发利用。

鮸鱼为肉食性鱼类,饵料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鮸鱼成体一般通常体长50cm,重2kg左右,大者可达5kg,体长80cm。鮸鱼栖息于水深15~75m,底质为泥或者泥沙区域,喜欢在夜间上浮,小股分散活动。鮸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产卵季节临近,鱼群较为集中。主要产于东海舟山洋面。以农历6—8月为渔汛期,7月为旺汛,每逢大潮汛,渔船出海作业。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的严重恶化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捞,导致近海鮸鱼产量逐年下降。在2003年,提出鮸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

在鮸鱼的苗种繁育和养殖过程中,随之而来便是病害,增大养殖难度,严重者更是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鮸鱼室内人工养殖,主要发现以下5种病例较为频发,并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盾纤毛虫病,现将这些病例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疾病及其防治

按病原种类,鱼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类和寄生虫类四大类。其中病毒、细菌、真菌均为微生物病原,此类疾病发病速度快、来势猛、死亡率高。而寄生虫为侵袭生物,主要指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此类疾病直接致死率较低,通常引起继发性感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对鱼苗及成鱼造成较大威胁。

现阶段室内人工养殖鮸鱼共发现五种病例,其中香鱼假单胞菌病为细菌性疾病,另外四种均属于寄生虫类疾病,目前对这五种病例的高发季节及温度范围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1香鱼假单胞菌病

1.1.1病因该病病原为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腐烂变质、不新鲜的饵料是引发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1.2病症病鱼通常表现为食量减少,摄食不活跃或者停止进食,游动缓慢,体表并无明显病征,解剖可见脾脏、肾脏等器官有大量白点,白点大小1~2mm,因此也称之为“内脏白点病”。

1.1.3流行情况爆发该病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水温15~20℃,自然状态下死亡率可达70%~80%。

1.1.4防治措施一般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烂鳃肠炎宁,按每100kg饵料加100g药物拌料,投喂5~6d对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注意施药5d后应停止施药,如病情并无好转,应在正常投喂3~5d后再重新施药。

使用抗生素投喂治疗时,辅佐添加免疫多糖及保肝护肝类药物,可以一定程度提升患病鱼免疫力。

1.2淀粉卵甲藻病

1.2.1病因该病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之前归于植物界的甲藻门,现在将其分于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类,也叫淀粉卵涡鞭虫。

1.2.2病症该病原主要寄生于鱼鳃上,严重时也能在皮肤和鳍等处发现病原体。病鱼最初的症状表现为摄食减少,游动异常,呼吸加快,鳃盖开闭没有规律,鳃丝充血等。严重时,病鱼停止摄食,体表和鳍在水中可见有很多小白点,体表粘液增多。剪取鳃丝或从体表刮取粘液,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1.2.3流行情况一般流行于夏秋之间,水温范围在20~30℃。该病在亲鱼养殖及苗种繁育过程中多有发生,并逐渐有上升趋势。该病感染迅速,且传播快、死亡率高,往往造成较大伤害和经济损失,防治不及时,可导致50%~100%的死亡率,造成巨大损失。

1.2.4防控措施苗种放养、亲鱼人池前应当对其进行检疫操作,若发现病原,可用淡水浸泡法,浸2~5min(视当时病鱼状态而定),病鱼应及时捞出,对其隔离治疗,已无药可救的鱼及死鱼要立即捞出,防止传染。亲鱼暂养时发生此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7:3)合剂,浓度1mg/L,严重时可用1.2mg/L,待24h后换水,连续施药3~4次,即可见效。

1.3双阴道吸虫病

1.3.1病因病原为双阴道吸虫。该寄生虫虫体扁平,呈长柳叶形,通常大小为(3~7.9)mm×(0.2~0.54)mm,吸食血液为生。

1.3.2病症虫体吸食鱼血,大量寄生时,鱼体贫血,鳃丝发白,肝、肾色泽变淡,体表粘液增多,病鱼离群独游,头部左右摆动,时而会蹦出水面或间接性快速游动,食欲锐减,最终呼吸困难而死。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发现数条双阴道吸虫活体即可确诊。

1.3.3流行情况主要发病于春、冬两季,2—5月份较为常见,危害当年鱼种及成鱼。

1.3.4防控措施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浓度为0.3~0.5mg/L左右,重复用药2~3次,基本可以治愈。如鱼体外表有损伤,配合聚维酮碘液消毒使用。不同水温及不同鱼种大小对敌百虫耐受性不同,使用前注意进行药物耐受性试验。1.4车轮虫病

1.4.1病因病原体主要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虫体呈帽子状,螺旋转动行进。

1.4.2病症病鱼体表及鳃部分泌大量粘液,鱼体消瘦,体色变黑,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最后导致死亡,死鱼鳃盖张开,刮取粘液或剪取鳃丝,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车轮虫活体,即可确诊。

1.4.3流行情况车轮虫适宜水温为20~28℃,主要流行于4—7月份,可侵害各种海水鱼类。

1.4.4防控措施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7:3)合剂,浓度1~1.2mg/L,完全溶解后,全池泼洒,用药前进行耐受性试验,注意安全用药。

1.5盾纤毛虫病

1.5.1病因病原通常是盾纤类纤毛虫,喙部凸出,虫体呈瓜子形,大小为20~50μm,内质不透明,虫体的前半部稍向内侧弯曲,体披纤毛,后端有一根较长的尾毛,大核位于身体的中央,小核一个,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1.5.2病症病鱼表现为摄食量减少,在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不安地狂动、狂游,体色发黑或发红,眼球凸出,多数病鱼鳃盖和吻端出血,严重者体表以及鳍的基部糜烂,鳃丝苍白。刮取腐烂处粘液,显微镜下可发现大量葵花籽状活泼游动,全身被覆纤毛的虫体,即能确诊。

1.5.3流行情况养殖过程中,腐败变质的饵料与恶劣水质为主要发病原因,一年均有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份的高温季节。

1.5.4防控措施发现有明显病症的鱼,应及时捞出隔离。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溶液,浓度为0.3~0.5mg/L,可减缓病情。发病期间,发现表皮轻微擦伤出现血红色的鱼也应捞出隔离,外部伤口最容易感染。日常照料应勤换水,保持良好水质,对于投喂饵料严格把关,避免病原体通过饵料侵害鱼体。

2鮸鱼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1改善养殖环境

首先,要改良水质,因为水是养殖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病原体侵入养殖鱼类的主要途径,因此水的理化指标必须要符合养殖鱼类的生存条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不断更换池内不动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尽量一天内更换两次水,并定期往池中投入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其次,进行严格检疫。对养殖苗种的传染病原生物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阻断传染性病原的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对池体、工具、苗种、饵料等各方面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定期进行消毒。在养殖室附近不可造成特别大的动静以惊吓鱼群,鱼体若应激反应长时间的持续或强度过大,会增加鱼体的能量消耗,降低鱼类免疫力,为传染性病原的侵入创造条件,不利鱼类健康生长。

2.2饵料安全

投喂优质的饵料可提高鱼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根据水温、水质与鱼的实际生长状况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投饵量要适宜,一般控制在七八分饱即可。在投饵中还要避免长时间单一投喂一种饵料,不然鱼会出现摄食不活跃等现象。在投喂配合饵料过程中,偶尔喂以活虾、小杂鱼等生物饵料,具体视鱼体大小而定。可定期往饵料中拌入维C或大蒜素等,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有良好的效果,维C也可一定程度提高鱼体食欲以及缓解应激反应。

2.3针对性预防

除了对鱼池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外,还需投入辅助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使鱼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对于传染性鱼病,一般可采用聚维酮碘液等消毒剂投入鱼池进行消毒。

对于侵蚀性病原体,可用低浓度(通常为O.7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7:3),完全溶解后全池泼洒。对于非寄生物类鱼病,一般在养殖过程中,每1~2周对养殖鱼进行倒池,对用过的池子用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液进行全池消毒,降低鱼病发病率。

3总结

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部分,掌握各类鱼病,做好防治措施,对于水产养殖有不可估量的效益。

在日常照料中,应不断提高鱼病的防治技术,加强鱼病防治工作,掌握技术要点,改善水质;合理投喂,提高鱼的免疫力;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治工作,为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为此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蟹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是预防疾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1、饲料投喂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使用饲料,不仅能满足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能提高蟹的防病抗病能力。养蟹常用的饵料种类有配合饵料、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蟹喜食的植物性饲料有豆饼、浸泡的大豆、花生饼、玉米、小麦、麸皮、南瓜、山芋、各种水草、草叶等。喜食的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虾等、螺蚌肉和动物内脏等。配合饲料应根据河蟹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求营养全面、成本低、饵料系数低、使用方便、诱食性、不污染水质。
2、投喂饲料要根据四看、四定的原则
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四看——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河蟹摄食情况。
3、投喂方法:
投喂在浅水或岸边。
成蟹饲料一般不用加工,但是黄豆和玉米要煮熟。
“两头精,中间青”刚放苗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后期多投动物性饲料。
疾病爆发的季节一般投饲平时的80%左右。
二、日常管理
1、六查六勤
此外,不要过多的干扰蟹的摄食、蜕壳过程以提高蟹的成活率。做好管理记录。
2、水质底质调控
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和正常繁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整个养殖期间水质底质改良应采用四条措施
(1)解毒:解除藻毒素和氨氮、亚盐毒性用绿水解毒安;雨季预防农药残留用氨基酸解霸;使用硫酸铜等重金属解毒用鱼虾解毒安;抗生素和养护肝脏用低聚糖863。
(2)调水
换水:养殖前期,五至七天注水一次,十至十五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六至九厘米,三至五天换水一次。
水位:水位与水质的控制有一定的关系,按照养殖生产经验掌握:春浅、夏满、秋勤、冬深有利于蟹的生长发育。
管理水草:防伊乐草出水面灼伤死亡,在6月前割完水草用富草素,同时多改底防止草根腐烂。
调水色:使用利生素、强效EM、速调107、光合细菌等保持蟹池的水质清爽及改良不良水质。如果底热或池底缺乏菌相水浑可用絮凝或吸附类产品处理后,肥水精华素加利生素肥草。如果野杂鱼过多水浑可放鳜鱼,河蟹摄食活动活跃导致的水浑和雨后水浑可以不用刻意处理。
调优水化学指标:水草过盛导致的pH过高可拉水沟、平时多使用强效EM。氨氮、亚盐高,首先控制pH不要过高降低氨氮的毒性,多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有效降低氨氮。配合氧化型底改和注意底部增氧,硝诺按说明使用可以降低亚盐,降亚盐不可追求过快。
(3)改底:化学改底和生物改底交替进行,根据池塘情况选择改底产品。
生物性底改:底巧、底改、生物底爽。
氧化性底改:底速安。
增氧性底改:底生氧。
消毒性底改:爽底安。
(4)消毒:水体和底部消毒
生物消毒:菌克27、强力噬菌王。
化学消毒:特立灭。
底部消毒:爽底安。
三、内服保健方案
宝来利来一直在疾病防控上坚持的内服的理念:营养+促消化吸收+免疫增强剂
营养类:速调速补、电解活性多维、宝来多维
促消化吸收类:产酶益生素、生命激活酶
增强免疫类:激安C、低聚糖863、免疫多糖518等。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钙的补充:离子钙、钙加加、生物活性钙补。
四、疾病防治方案:
(1)增加免疫能力。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制剂制成药饵投喂,如:大蒜素、保肝灵、菌毒双克等。
(2)杜绝病原体。定期泼洒杀虫、灭菌药物。高温季节,每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先杀虫、后灭菌消毒,破坏病原体的生存环境。主要使用药物为硫酸锌、特立灭、菌克27等。同时定期对养蟹工具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对症下药。发现病死蟹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另外要注意蜕壳期间的用药安全。
(4)加强巡塘通过巡塘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发现病死蟹、青苔等要立即捞取,对病死蟹要作深埋;在降水较多时,防止池埂的渗、塌及河蟹逃跑;同时防止青蛙、水蛇、老鼠等敌害的入侵。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黄颡鱼8种常见疾病症状及具体防治措施
1、水霉病
1.1主要症状
水霉菌早期寄生鱼体时肉眼看不出异常,当发展到肉眼能看到异状时,霉菌已侵袭鱼体伤口,并向外长出灰白色和白色的棉絮状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出蛋白质分解酶,鱼体受刺激后产生大量黏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鱼显得焦躁不安,主动与池边和池底其它固定物发生摩擦,鱼体负担加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因体质瘦弱、肌肉腐烂而导致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鱼种入池前应用10mL/m3的高聚碘(主要成份:碘、特种表面活性剂、天然中草药萃取物;规格:5%)溶液浸泡消毒10min左右,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二是泼洒卫克(主要成份:52%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强效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等),预防1m水深用量为50~70g/667㎡,每半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125g/667㎡。
三是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份:硫醚沙星;规格:45%),1m水深用量为100g/667㎡。
四是泼洒水霉灵(主要成份:丙烯基二、三硫醚等),1m水深用量为200mL/667㎡,每日1次,连用2次。
2、肠炎病
2.1主要症状
病鱼离群靠岸独游,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腹部肿胀有积水。发病早期,肠道内壁发红,局部充血发炎,黏液较多无食;发病后期,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血液溢出。
2.2防治措施
一是拌料投喂大蒜素(主要成份:主要成份中三硫二丙烯的含量为60%),每100㎏饲料用量为30~50g,每日2次,连喂3~5天。
二是拌料投喂肠炎灵(主要成份: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10%),每100㎏饲料用量为100g,每天2次,连喂3~5天。
三是泼洒漂白粉(主要成份: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30%),1m水深用量为700~800g/667㎡。
四是泼洒碘王(主要成份:聚维酮碘;规格10%),1m水深用量为100~130mL/667㎡。
3、烂鳃病
3.1主要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体形并无异常,但鳃部黏液较多,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3.2防治措施
一是拌料投喂氟尔康(主要成份: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每100㎏饲料用量为50g,每日2次,连喂5~7天。
二是泼洒二氧化氯(主要成份:二氧化氯,稳定剂,活化剂),预防1m水深用量为80~100g/667㎡,每半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100~150g/667㎡。病情严重时,隔日再用1次。
三是泼洒聚维酮碘(主要成份:聚维酮碘,规格10%),预防1m水深用量为300mL/667㎡,每半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400~500mL/667㎡,隔日1次,连用2次。
四是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份: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20%),1m水深用量为100mL/667㎡。病情严重时,隔日再用1次。

4、暴发性出血病
4.1主要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呆滞无力,惊而不动;体表粘液较多。鳃盖、口腔、鳍条严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大量血水从肛门溢出;解剖后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内脏变异,肌肉、肠道严重充血,肠内基本无食。
4.2防治措施
一是泼洒二溴海因(主要成份:二溴海因;规格10%),1m水深用量为150g/667㎡,每日1次,连用2次。
二是泼洒菌毒双杀(主要成份:溴氯海因;规格:24%),预防1m水深用量为30~40g/667㎡,每半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4g~60g/667㎡,每日1次,连用2次。
三是泼洒鱼血康(主要成份:苯扎溴铵,溴化二甲基苄基烃铵;规格:5%),1m水深用量为1500~2000mL/667㎡,隔日1次,连用2次。
四是泼洒出血停(主要成份:苯扎溴铵、活性止血因子;规格:20%),预防1m水深用量为25~30mL/667㎡,每半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30~35mL/667㎡。
5、“一点红”病
5.1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临床表现,仔细观察可见病鱼体色变淡,背部有轻微浮肿。发病中后期,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头顶向上隆起形成脓包、头部皮肤溃烂,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甚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的空洞,露出脑组织。严重的还有鱼鳍发红等症状,死亡前失去平衡,呈现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面的特殊姿势,并伴有旋转性侧游、打转等症状。
5.2防治措施
一是坚持用100~150㎏/667㎡的生石灰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用10mL/m3的高聚碘(主要成份:碘、特种表面活性剂、天然中草药萃取物;规格:5%)溶液浸泡消毒10min左右,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二是拌料投喂氟苯尼考(主要成份:水溶氟苯尼考;规格:50%),每100㎏饲料用量为25~30g,每日2次,连用5~7天。
三是泼洒金碘(主要成份:季铵盐络合碘;规格:40%),预防1m水深用量为120mL/667㎡,每10天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150~200mL/667㎡,隔日1次,连用2次。
四是使用红点暴头灵(主要成份:磺胺甲唑、甲氧苄啶、阿奇霉素、增效剂等;规格:磺胺甲唑8.33%、甲氧苄啶1.67%),内服每100㎏饲料用量为200g,每日2次,连用3~5天;外用1m水深用量为200g/667㎡。
6、车轮虫病
6.1主要症状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的皮肤、鳃丝及鳍条等部位。少量寄生时,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基本正常;大量寄生后造成鱼体皮肤黏液增加加并呈现小的出血点,鳃丝充血,呼吸困难,食欲下降,体质消瘦。随着病情加重,显得焦躁不安,有的沿池边或池底磨擦,有的则沿池边狂游,呈“跑马”症状。
6.2防治措施
一是洒泼水虫清(主要成份:大黄、生物碱等),预防1m水深用量为100~150g/667㎡,每月1次,主要预防期在3~9月份;治疗1m水深用量为200~250g/667㎡。
二是泼洒阿维菌素(主要成份:阿维菌素),1m水深用量为130~200g/667㎡。
三是泼洒车轮灭(主要成份:代森钠;含量:48%),1m水深用量为250mL/667㎡;次日再用1次特效杀菌红(主要成份:二硫氰基甲烷;规格:2.4%),1m水深用量为100~125mL/667㎡,以防止车轮虫重复感染。
四是泼洒新杀车灵(主要成份:有机螯合物溶液),1m水深用量为200~250mL/667㎡。病情严重时,隔日再用1次。

7、斜管虫病
7.1主要症状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上,皮肤和鳃丝遭到大量侵袭刺激后,分泌产生大量黏液,使鱼体表和鳃组织受到破坏,造成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质瘦弱。病鱼呈腹部朝上的“浮头”状缓慢游动,不久即死亡。
7.2防治措施
一是泼洒混杀安(主要成份:阿维菌素、植物杀虫剂、增效剂),预防1m水深用量为30mL/667㎡,每月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50mL/667㎡,病情严重时,5~7天后再用1次。
二是泼洒虫菌杀手(主要成份:阿维菌素透皮剂;规格:阿维菌素1%),1m水深用量为15~20mL/667㎡。苗种池塘慎用,严禁超量使用。
三是泼洒车轮斜管灭(主在成份:苯扎溴铵、苦参碱;规格:5%),1m水深用量为60~80mL/667㎡。
四是泼洒车轮斜管净(主在成份:阿维菌素、植物提取物、增效剂),1m水深用量为25~30mL/667㎡。
8、小瓜虫病
8.1主要症状
病鱼的鳃、皮肤、鳍条上,肉眼可见白色斑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粘幕。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出血、甚至坏死(鳃呈暗红色,局部鳍条烂裂)。病鱼食欲下降,体质消瘦,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最终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而死。
8.2防治措施
一是泼洒金典(主要成份:季铵盐络合碘;规格:40%),预防1m水深用量120mL/667㎡,每10天1次;治疗1m水深用量为130~200mL/667㎡,隔日1次,连用2~3次。
二是泼洒百菌虫克(主要成份:生物抑虫素、甲苯咪唑、苦参、曼尼期碱精素、增效剂、渗透剂、扩散剂等),1m水深用量为50g/667㎡。
三是泼洒混杀百虫清(主要成份:阿维菌素、生物杀虫增效剂、强力渗透剂等;规格:2%),1m水深用量为50~60g/667㎡。
四是泼洒瓜虫灵(主要成份:苦参提取物、生物杀虫剂),1m水深用量为50~80mL/667㎡,每日1次,连用2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