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异食癖的病因分析 奶牛异食癖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奶牛异食癖是一种顽固性味觉错乱性疾病,是由于代谢机能失调而导致味觉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舔食啃咬现象,主要特征是采食异物。该病通常是冬季和早春采取舍饲的奶牛容易发生。该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造成病程持续很长时间,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异食癖的病因分析奶牛异食癖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营养不足。奶牛饲喂单一品种的饲料,使其无法摄取全面营养。尤其是农村散养奶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采取舍饲后,没有根据不同阶段生长发育规定的营养标准来调配日粮,而是随意饲喂,往往以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以玉米面为精饲料,由于饲料品种单一而导致营养不全面,往往会缺乏某些蛋白质和氨基酸,从而引起发病。饲料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或者各种矿物质之间比例不合理,也能够引起发病。例如,在配制饲料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矿物质元素,使其长时间缺乏某些元素,如钙、磷、锰、铜、铁、钠、钴、碘等,尤其是摄取较少的钠盐,会促使机体舔食带碱性的物质。另外,尽管能够满足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但部分矿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如钙、磷比例不当等,也能够引发异食癖。

环境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并发生冲突,往往会由于争夺饮水、采食以及休息位置而彼此攻击角斗,往往容易形成恶癖,从而可能发生异食。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闷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以及滋生大量蚊蝇等,再加上舍内含有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使机体烦躁不安,从而可导致异食。

患有某些疾病。奶牛患有软骨病、佝偻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以及某些寄生虫病(如蛔虫病、囊虫病、球虫病)等,尽管以上疾病自身不会引起异食,但其能够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成为诱发异食癖的因素。

2、临床症状

奶牛发生异食癖时,通常先是出现消化不良,接着导致味觉异常、发生异食。病牛会啃咬、舔食、吞咽污染有粪便的饲草或者垫料,舔食食槽、墙皮、污水、泥土,啃咬石头、瓦块、砖头、煤渣、纸屑、塑料、酒瓶、铁片、破布、鞋底、毛发以及油漆等异物。往往在垃圾堆、垃圾站等处聚集,并会停止饮水或者啃食异物。初期容易出现惊恐,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之后会反应迟钝。一般会伴有被毛松乱失去光泽,皮肤干燥、弹力减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虚弱乏力,磨齿、弓腰、畏寒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口腔比较干燥,初期会发生便秘,后期发生下痢,或者交替发生下痢、便秘;贫血,机体日渐消瘦,食欲不断减退,症状加重,甚至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泌乳期产奶量减少,推迟发情,妊娠期会发生流产。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处理。一般先是进行驱虫,常选择使用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接着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胃肠环境,即对饲料中不同营养物质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全面且均衡,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要重点补充,特别是矿物性微量元素。例如,使用氯化钴治疗,犊牛用量为10~25mg,青年奶牛和成年奶牛用量为35~45mg;在干草上喷洒适量食盐水;在饲草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贝壳粉、铁粉、木炭粉以及酒曲混饲;也可直接服用30~40g钙粉、60~120g小苏打、170g人工盐,每天1次,连续使用7~9天。

中药治疗。取25g肉桂、20g炙半夏、25g枳壳、25g赤石脂、25g升麻、25g泽泻、25g当归、25g炒白术、25g菖蒲、30g生姜、15g甘草;也可取30g苍术、45g山楂、60g神曲、45g麦芽、30g枳壳、30g陈皮、30g厚朴、20g青皮、15g甘草,药物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

手术治疗。如果病牛食入过多的异物,使用药物治疗没有效果,且机体状态允许的状况下可采取瘤胃切开术,将积聚在瘤胃内异物团块取出。外科常规处理术部,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一般选择在左侧髋结节与最后肋骨水平联线的中点,以及腰椎横突下方6cm位置,用手术到垂直向下切开,切口长度适宜控制在25cm左右。按照瘤胃切开术将手术通路打开,可见瘤胃内存在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异物,如果不能够直接取出则可用手术剪将缠绕处剪开,然后逐一取出。一般病牛在术后第2天就能够采食,且出现反刍,瘤胃也能够蠕动,体温恢复正常。手术后的前3天,病牛要静脉注射适量的青霉素,并配合进行强心补液,经过4~10天可肌肉注射适量的青霉素,检查一切正常后即可拆除缝合线。

改善饲养管理。根据奶牛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补充适量的添加剂,一般按每产1kg牛奶需要补喂4.5g钙、3g磷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充足的盐。另外,饲喂要确保定饲养员、定时、定量,禁止饲喂霉败或者冰冻的饲料。奶牛饲喂青贮饲料时,可配合增加饲喂一些青干草。同时,要根据牛场的饲养环境,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保持卫生良好,及时清除废品,如破塑料、绳头、破烂布、铁片、铁丝等。加强寄生虫病的预防,定期进行驱虫,避免由于感染寄生虫而引起异食癖。

相关阅读

家兔异食症的防治


1.食仔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营养缺乏。多发生于过早初配的母兔,因其所摄入营养不能满足妊娠和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蛋白质、钙、磷不足而发生食仔现象。防止方法是保证母兔的初配月龄应达7-8个月,不宜早于6月龄。二是产后缺水。母兔产后往往倍感口渴,如得不到及时饮水,会产生食仔现象。防止方法是在产箱附近(不能放入产箱)置一水盆,使母兔跳出产箱即能饮到水。三是受到外界惊吓。母兔产仔期间或产后几小时内,一旦受到外界惊吓,会使其神经功能发生紊乱,此时有可能出现食仔、咬仔、踏仔等现象。防止方法是必须保持母兔生产环境安静。四是其他异味影响。如垫草发霉、鼠尿、人汗臭、香脂味等异味刺激,也会引起母兔食仔。防止方法是要选用新鲜垫草,饲养人员注意不要将异味强烈的东西带入圈内。口
2.食毛症。多发生在早春、深秋气候多变季节,以1-3月龄幼兔最为常见。食毛症分自食和互食两种。发生时常常一只食毛,全群仿效,甚至一群共食一只兔的被毛,以致食光其全身被毛,甚至撕裂皮肤,造成该兔死亡。防止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0.5%-1%硫酸盐(硫酸钙或硫酸钠)和1%-2%动物性饲料。(若已发生该症,则先要将食毛兔隔离饲养,再往饲料中添加1%-5%硫酸盐及0.5%~1%毛发粉,冬季还应添加多维素。
3.食足症。主要由于家兔腿、足受伤,血液循环系统受到破坏,代谢产物蓄积受伤部位、刺激家兔痒痛而致。防止方法是兔笼底板要平整,不能带钉头、毛刺,底板宽度要适宜,尽量避免家兔腿、足受伤。另外,要及时防治兔皮炎、足癣。
4.食土症。是由于日粮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而致。防止方法是日粮中应含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生长兔每千克日粮中要求含钙1%、磷0.5%、食盐0.5%及铜、铁、锌、镁、碘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5.食木症。由于家兔的门齿无齿根,能终生生长,家兔为保证适当的牙长,总是不停地磨损门齿,当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或饲料硬度不够时,就会出现家兔啃木现象。防止方法是保证日粮中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也可在兔笼内放一些树枝或木块,以满足其需要。
邓方珍

肉鸡啄癖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鸡群饲养密度过大,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舍内温度过高,没有安装必要的降温设备,舍内光照强度过大或者分布不均匀,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通风透气较差而导致舍内蓄积过多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等),没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食槽,以上因素都容易导致鸡群发生啄癖。另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或者受到外界惊扰也往往会导致啄癖。由于雏鸡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好奇,转群到新的饲养环境,也往往会引起自啄、互啄现象,尤其是鸡群从密闭式鸡舍转变成开放式鸡舍饲养,非常容易发生啄癖。

日粮因素: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没有合理搭配日粮,特别是部分养鸡场没有根据肉鸡品种和不同饲养阶段及时对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导致机体摄取的影响无法满足其在该阶段所需的营养,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不平衡,尤其是缺少足够的硫氨基酸,粗纤维水平过低,含有较少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或者比例失调,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都能够引起啄癖。此外,鸡只采取饥饿法进行强制换羽过程中,也往往会以自啄的方式解痒或者由于饥饿而彼此啄斗。

疾病因素:当鸡只体表寄生有大量的寄生虫时,会使其狂躁不安,从而会自啄羽毛解痒,也会引起其他鸡只一起啄咬;当鸡只体内存在寄生虫时,会使其出现啄肛。另外,鸡只感染某些细菌而引起腹膜炎、子宫炎症等疾病,导致输卵管收缩能力减弱,引起脱肛、啄肛现象,导致鸡群发生啄癖。

生理因素:鸡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以及饲养方式的改变,都能够使其发生啄癖,通常是刚出壳不久的雏鸡、笼养、换羽期的初期、刚开产的种鸡和产蛋期种鸡容易由于生理阶段发生改变而出现啄癖。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少数病鸡会主动啄食其他鸡只背部、翅膀或者尾部羽毛,而被啄鸡会由于非常痛苦而发出大声的呜叫,整个鸡群往往会受到惊吓而随处乱跑;发病后期,整个鸡群可能会出现彼此追赶、啄斗的现象,导致鸡群不安,减少采食。症状较轻时,会导致翅膀、尾基被啄伤,引起流血,造成伤残,体表多处羽毛被啄落,皮肤发生出血、溃烂,且肛门被啄伤,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症状严重时,可能有鸡只的腹腔被啄穿,流出内脏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适时断喙:预防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适时进行断喙。大多数情况下,鸡群选择在7日龄左右进行第一次断喙,在10周龄左右再进行一次修喙。鸡群采取断喙过程要尤其加强止血,且控制烧烙时间,通常只需要2min即可,且鸡群断喙前2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持续到断喙当天。断喙时,还要注意将强弱鸡只分开进行,断喙后也要分群饲喂。

加强饲养管理:配制全价且品质优良的日粮,确保机体在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都能够被满足,尤其要注意供给足够的胱氨酸、蛋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如果气候过于干燥,可在舍内地面上喷洒适量的凉水,如果条件允许还可放置大电扇,或者安装空调,增加散热,形成对流空气,防止形成高温环境而导致鸡群燥热不安。工作人员要定期清扫鸡舍,确保舍内整齐、干净,产生的垃圾和粪便要及时进行清理,注意及时隔离病残鸡只,如有需要还要采取掩埋或者屠杀处理,防止可能感染的病毒、细菌蔓延而导致大面积被传染。尤其是气候炎热的夏季,鸡群饲养密度可适当降低,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食槽和水槽的数量适当增加,确保鸡群既处于良好的环境中,也能够获取足够的新鲜饲料和饮水,且舍内要保持安静,禁止其他人员随意进入,确保鸡群能够得到充足的时间休息。在容易发生啄癖的季节或者日龄,或者发生较强应激时,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缓解应激的药物。鸡群尽可能选择在晚上进行转群、防疫,且抓鸡时确保轻抓轻放,饲养人员穿着颜色固定的工作服,禁止鸟类、野鼠等侵入鸡舍。同时,鸡群要加强日常观察,只要发现存在发生啄癖的趋势,则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避免蔓延至全群。

对症治疗:由于营养性因素而引发生啄癖,要立即对日粮结构进行调整,如育成鸡发生啄癖后要减少能量饲料的喂量,增加蛋白质添加量;如果缺乏粗纤维,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青绿饲料或者麸皮的添加量,确保粗纤维水平达到5%左右;如果缺乏矿物质,则要选择添加相应的物质进行补充,如骨粉、硫酸亚铁、磷酸氢钙、硫酸锰、贝壳、亚硒酸钠、石粉、硫酸锌或硫酸铜等,确保比例平衡;如果是由于缺盐而导致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的食盐,连续使用3~4天;如果缺乏硫,则可在饲料中添加1%硫酸钠,连续使用4天,有所改善后则改成O.1%的常规添加量。如果病鸡是由于患有体表性寄生虫病而引起啄癖,可用在饲料中添加1%~2%的硫磺或者1%的敌敌畏进行虫体清除,并定期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白痢、球虫病,减少发生病害。

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分析 奶牛产后不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奶牛产后不食是一种产科比较容易发生的病症,尤其是如果养殖户缺乏饲养经验则非常容易发病。奶牛产后不食症主要是由于自身机能、饲喂方式或者环境发生变化,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和内分泌机能紊乱而发生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尽管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和淘汰率,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直接影响奶牛产后的产奶量以及体况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分析奶牛产后不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长时间以饲喂玉米秸秆为主,由于饲草多余单一而缺乏营养,再加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及时补充一定量的精料和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草、饲料,使其干乳期膘情较差,尤其是妊娠期缺乏营养或者摄取营养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其产后过于虚弱,从而发生产后不食。另外,奶牛日常采取粗放式的饲养管理,在产前、产后突然增加喂量,特别是饲喂大量的精料,使其发生前胃弛缓,消化不良,减少反刍,导致产后减少吃料和吃草,甚至引起不食。妊娠奶牛在妊娠早期喂量较大,供给过多的精料,使胎儿快速生长发育,造成胎儿体重过大,在腹腔内占据较大空间,会对胃肠造成挤压,使其在妊娠后期采食较少,导致营养失衡,最终发生不食。

1、病因分析

产后感染。奶牛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1~2天,子宫颈口呈开放状态,非常容易由此感染致病微生物,再加上子宫内滞留恶露或者残留胎衣,促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产道感染、恶露不尽,严重时体温升高,发生不食。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体型消瘦,被毛干枯,行动缓慢,往往卧在地上,拒绝站立,反刍减弱,甚至完全停止,口色淡白,口温偏低,舌质绵软,排出于稀不定的粪便。胃壁明显松软,无力收缩,往往有少量污红色的液体从阴道内流出,少数还伴有轻度腹痛,持续低热,脉象细弱。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由于炎症引起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时,主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如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等,并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安痛定或者安乃近促使体温降低。例如,奶牛由于患有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食,一般选择对子宫进行冲洗,常使用0.9%生理盐水,接着向子宫内注入适量添加2支400万IU青霉素、2支100万IU链霉素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另外,病牛还要采取抗菌消炎、补液强心、避免酸中毒的治疗。可静脉注射由500mL10%浓盐水、1500mLO.9%生理盐水、5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50%葡萄糖、30mL樟脑磺酸钠、4000万IU青霉素钠、5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如果病牛瘤胃蠕动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以及胃肠功能失调,可肌肉注射2~5mL甲硫酸新斯的明,每天2次,但要注意防止用量过大。奶牛由于缺钙而引起食欲减退时,可静脉注射500~1000mL10%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如果使用多次钙剂后依旧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静脉注射200~500mL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

中药治疗。气血双亏型,选择使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即取100g香附、30g川芎、30g云苓、60g枳壳、40g黄芪、20g甘草、50g当归、40g白芍、30g肉桂、40g熟地、20g丁香、40g白术、60g山药、40g党参、10g生姜,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若具有外感症候,如流出清涕、恶寒等,可添加适量的白芷、防风、荆芥;恶露不尽时,可适当加大川芎、当归的用量,并添加葛蒲、五灵脂,除去白芍、熟地、党参;泌乳减少,可添加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后躯无力,可添加菟丝子、炒杜仲、续断等,并配合静脉注射500mg氢化可的松、20g氯化钙、4g维生素C。恶露不尽型,可选择使用加减生化汤,取60g枳壳、30g三棱、35g川芎、60g山药、30g桃仁、20g黄连、50g白术、30g莪术、60g党参、60g当归、30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如果病牛严重气血双虚,可添加白芍、熟地、黄芪;体温升高,可添加知母、栀子、黄芩;排出稀薄粪便,可添加车前子、云苓;排出干燥粪便,可添加蜂蜜、大黄;恶露即将排净,但食欲、反刍较差,可添加丁香、柴胡、槟榔,减去莪术、三棱,并配合后海穴注射适量的缩宫素,治疗效果更佳。伤食型,可选择使用四君三仙丁蔻散,取100g滑石、50g厚朴、40g白术、50g焦麦芽、50g焦山楂、50g焦神曲、30g丁香、60g枳壳、40g槟榔、30g云苓、30g肉蔻、40g党参、80g当归、30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温水冲调后给病牛灌服。如果口青体壮,可添加青皮、枳实,减去云苓、党参;排出稀薄粪便,要加大云苓的用量;排出干燥粪便,可添加芒硝、大黄,减去云苓;明显腹胀,可添加莱服籽、大腹皮。

加强饲养管理。干奶期要饲喂全价日粮,确保全年都供给足够的青干草或者青绿饲料。奶牛处于不同生理阶段要对日粮结构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不允许一味追求泌乳量而饲喂过多的精料。日粮要确保精粗比、碳氮比适宜,并含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减少或者防止发生营养代谢疾病。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要合理,不能够一味进行补钙,尤其是妊娠后期注意日粮中不能含有过高的钙。奶牛采取桩系散放饲养,使其运动量增加,提高机体抵抗力。

奶牛蹄变形的病因分析 奶牛蹄变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奶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奶牛易发生的肢蹄病有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奶牛蹄变形的病因分析奶牛蹄变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奶牛日粮搭配不合理,营养成分不平衡,如矿物质,特别是钙、磷含量过低或者比例不合理等,都能够引起该病。通常来说,高产奶牛饲喂较多的精料,精料能够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较多的组织胺和内毒素,往往会引起血液循环出现紊乱,从而容易引起蹄变形。当蹄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尤其是真皮层毛细血管回流受到阻碍,引起血液微循环淤滞,会渗出大量的血浆成分,使其在角小叶和真皮小叶之间积聚,从而对布满神经末梢的真皮层产生压迫,造成蹄部持续出现严重疼痛。蹄尖壁发生真皮炎时,病牛为减轻疼痛,往往会以蹄踵着地进行负重,导致指、趾深层肌键过于紧张,造成蹄角质细胞代谢发生紊乱,蹄角质逐渐变软,最终发生蹄变形。

管理不当。奶牛通常采取舍饲,每天至少有8h左右的时间处于质地坚硬且狭窄的水泥牛床上,导致牛蹄持续受到地面的反冲力,再加上牛床往往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同时后躯存在巨大的乳房,使肢间距有所增大,进一步加重负担。奶牛每天要上槽3次,下槽后一般休息在面积较小的场地,运动不足,导致牛蹄无法得到正常磨灭或者磨损不均匀,使其过度延长,从而发生变形。如果槽位过低,奶牛在采食时会将头颈前伸,并叉开两前肢,此时就会导致前肢的内蹄承受全身的大部分重量,造成内蹄负重过大,造成远轴侧壁逐渐替代负面,甚至朝向轴侧上翘、翻卷。开始时只是出现偏歪、倾斜,可叫做倾蹄,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矫正,随着病程的延长就会逐渐变成卷蹄,最终引起螺旋蹄。黑龙江省冬季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春季化冻后,又没有及时清除粪尿,导致场内过于泥泞,奶牛四肢往往会长时间在粪尿浊水中浸泡,蹄部更容易发生变形、损伤甚至腐烂。

2、临床症状

该病呈慢性经过,在奶牛没有出现食欲障碍和跛行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奶牛发生严重的蹄变形,一般会由于肢势发生变化,导致走动困难,食欲不振,产奶量降低,但此时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修蹄,依旧能够生存多年。但如果蹄变形并发引起如腐蹄病等其他蹄病时,随着炎症的扩散,会导致球关节、冠关节发生肿大,皮肤有所增厚,并伴有化脓现象,食欲废绝,行走呈现“三脚跳”,甚至只能够卧地不起,且预后也往往导致生长不良。

3、防治措施

修蹄。蹄变形进行矫正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修蹄,牛群通常每年集中在春秋各进行1次,发生严重变形的要先进行修整。修蹄时,要先使用蹄钳从蹄尖对前肢的外侧指或者后肢的内侧趾的蹄前壁进行修剪,剪到75mm,注意蹄钳的钳口要垂直于蹄底。接着用蹄刀对内侧趾或者外侧指的蹄底进行修整,将多余的角质除去,使蹄底厚度修整成7mm,且露出白线。以一侧修整好的指(趾)作为参照,对另一侧指(趾)的蹄前壁进行修整,直到长度适合为止,且蹄底修整为相同的厚度。将内、外侧指(趾)轴侧壁上多余的角质除去,确保指(趾)间隙平整光滑。蹄底不规则处也要进行适当修整,确保从远轴侧壁到轴侧壁形成倾斜角度为15。的面。另外,奶牛主要是靠远轴侧壁负缘及蹄球进行蹄负重,即后肢外侧趾相比于内侧趾的负重要大,因此修蹄时应人为使外侧趾蹄底的负重面尽可能增加,而对外侧趾蹄底适当少削,确保内侧趾蹄底存在较深的凹陷;对于前肢内、外侧指蹄底,要确保具有相同高度。如果奶牛发生严重蹄变形,要进行多次修整,禁止一次性过多修削,避免发生出血。修蹄时要选择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即不同类型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修整过程中,要尽可能使蹄形适合于肢势,多对蹄尖部进行修剪,并注意蹄底部,确保蹄部修整后处于自然的生理状态。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要根据实际产奶情况,及时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比例,并适当补充。只要发现蹄形开始出现变化,可及时注射适量的维生素D3,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钙粉,一般钙、磷比例适宜控制在1.4:1。另外,还要定期在奶牛日粮中加入0.01%~0.02%的硫酸锌,每次连续使用1个月,每年共进行5次,能够有效避免肢蹄出现发病。对于初产的高产奶牛要加强管理,这是由于初产奶牛在产奶过多(达到6000kg以上)时比较容易出现发病,因此不能够采取偏食偏喂,一味追求高产。如果奶牛由于高产出现拉跨、弓背等现象,可适当提前停乳,不然就非常容易引起蹄变形。运动场要确保排水良好,可呈四周较低而中间略高的凸型,有利于排水和渗水。为避免奶牛蹄部浸于尿、粪、污物中,牛舍、牛床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经常刷洗牛蹄,一般夏季采取湿刷,冬季采取干刷,同时及时清扫运动场。牛群每年要对蹄形进行普查,制定合理的修蹄制度。对种公牛加强选育,建立详细的系谱档案,避免形成遗传性蹄变形。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
(1)病因
①日粮配合不平衡,矿物质饲料钙、磷供应不足或比例不当,导致奶牛机体磷钙代谢紊乱,钙磷比例失调,引起蹄变形。
②蹄变形病与乳牛的产奶量有一定关系,一般单产高的牛,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养殖户为了追求产奶量,在饲料中过量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粗饲料采食过少、品质太差,饲料精粗比例不当,使奶牛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引起蹄叶发炎,导致蹄变形。
③饲养管理不当。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尿清扫不及时,牛蹄长期在粪尿和泥水中浸渍,致使蹄角质变软、变形。生产中不重视牛蹄保护,不定期修剪,也易引起蹄变形。
④蹄变形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如果公牛有先天蹄变形,则后代也极易罹患该病。
(2)症状
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高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跨”。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蹄的变形情况,即可确诊。
(4)防治
药物治疗不可能使变形蹄恢复正常,临床上常采用修蹄疗法,根据蹄变的程度不同采用相应办法给予修整。因此,防治该病的关键在于搞好预防。生产中应注意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充分重视蛋白质、矿物质的供应。根据乳牛的泌乳状况,合理配制日粮,特别是高产乳牛应根据其产奶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一旦蹄形开始变化可注射维生素D3,日粮中补加钙粉,以阻止其恶化。钙磷比例一般以1.4∶1可获得磷钙代谢的正平衡。
一般产头胎的母牛过度产奶(超过6000千克)时发病较多,故不宜偏食偏喂,单纯追求高产。如奶牛因高产而出现弓背、拉跨等现象,并且是初发病牛,应提前停乳,以促使肌体恢复。
同时,还应注意定期给奶牛修蹄。为防止蹄被粪、尿、污物浸渍,应使牛蹄经常保持干净(冬天干刷,夏天湿刷),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和保持干燥,每年应对全群牛普查蹄形,建立定期修蹄制度。凡变形蹄,一律进行修整,每年1~2次。为防止牛蹄感染,修蹄不宜在雨季进行。切实加强种公牛的选育工作,以考察凡乳牛蹄变形与公牛有关者,可考虑不再使用该公牛配种。

预防措施
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发展奶牛业,达到牛群健康、高产、长寿的目的,必须对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的蹄病进行综合防治。在蹄病的防治中,必须贯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制订一整套的措施。
(1)饲养方面
平衡日粮:根据奶牛泌乳各个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特别要注意的是精粗比例一定要得当,优质的粗料是奶牛必须的。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注意日粮中阴阳离子的平衡。必须保证奶牛维生素A、D、E和烟酸的供应,为了保证瘤胃牛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
(2)管理方面
搞好奶牛场环境卫生,保持运动场和牛舍的清洁干燥,可有效预防蹄病的发生。因为含氨量高可使蹄角质含水量增多,角质软化,降低牛蹄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每天应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水泥地上应有纹路,太光滑的水泥地容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牛舍的设计必须合理。散放式牛舍85%的奶牛吃料后应睡在牛床上,牛床上应有足够多的干燥清洁垫料,奶牛的休息时间也应保持在4小时以上,因为干净干燥的牛床可以减少细菌繁殖和蹄病的发生率。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性蹄病和增加蹄角质的硬度,坚持每周2次给牛只喷蹄,选用刺激性小,没有异味的4%硫酸铜浴液,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牛蹄部。喷蹄时应将牛扫去牛粪、泥土垫料,使药液全部喷到蹄壳上。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挤奶台的过道上和牛舍放牧场的过道上,建造长5米,宽3米,深10厘米的药浴池,让奶牛上台挤奶和放牧时走过,达到浸泡目的,但是药浴池必须经常更换药液,不要使其成为“牛粪尿池”。另外,定期修蹄是预防蹄病的重要措施。
3、蹄病的治疗
治疗蹄病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以确切的诊断为基础,应根据奶牛的临床症状,并通过问诊、望诊、触诊以及各种特殊检查等诊断程序确定蹄病的病情和病位。不论治疗何种陈病,首先应彻底清蹄,用清水和棕刷、蹄刀等去除蹄部的污物,然后对蹄病进行必要的修整,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在实施治疗措施前要对患蹄彻底消毒。

奶牛破伤风的病因分析 奶牛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的人、畜传染病,是通过创伤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引起,也叫做脐带风、锁口风、强直症等。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全身骨骼肌或者部分肌群持续出现强直性痉挛,且受到外界刺激会表现出明显的兴奋,较严重的损害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奶牛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简称为破伤风梭菌,通过创口发生感染,并生成毒素,对机体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出现发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没有荚膜,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往往在厌氧条件下能够良好生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该菌,如土壤、粪便以及尘土中等,非常容易通过创口感染而导致易感牛发生该病。

奶牛破伤风通常在各地都存在散发,任何家畜都能够感染,其中奶牛具有较大的易感性。该病主要通过创口感染,尤其是深且狭小的创伤(如刺伤、钉伤等),并被坏死组织、粪便或者泥土封闭而形成厌氧环境,非常容易发生该病。另外,外科手术、预防注射没有严格消毒、使役不当,母牛分娩过程只能够损伤产道、产后感染,犊牛去势、断脐过短,都会形成创伤,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往往就会引起发病。部分病牛通常无法确定感染途径,这是由于在侵入芽孢后而表现出症状前,创伤已经愈合,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后侵入组织内的芽孢才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生成大量毒素,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星期左右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头部肌肉出现强直性痉挛,采食、咀嚼以及吞咽动作异常,速度缓慢,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导致全身出现明显的强直症,呈现口闭锁,大量流涎,呈线状。颈背硬直,显露静脉沟,瞬膜突出,耳竖立不动,腹部缩起,尾劲直,略微朝一侧偏斜。脊柱往往呈直线状,有时出现角弓反张。四肢硬直,关节较难屈曲,蹄部无法提起,拒绝走动,很难转弯或者后退,只要倒地基本无法自行起立。另外,病牛在初期反射作用明显增加,所有光线、声音、抚触或者其他动作都能够促使症状加重。呼吸急促且浅表,能够达到正常频率的数倍。

3、诊断方法

一般可根据病牛是否存在创伤病史以及临床症状诊断该病。但由于牛在发病时往往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尾根震颤,且并不是所有病牛都会出现这种典型症状,因此需要通过涂片镜检以及动物试验法用于确诊该病,还能够用于鉴别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创伤部位的渗出物或者坏死组织涂片,经过染色进行镜检,能够在显微境下看到呈鼓槌状或者羽毛球拍状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动物试验。将取得的病料制成乳剂,取适量在健康小鼠的尾根部注射,通常经过2-3天就会出现症状。另外,也可采取病牛血液,取o.5mL在小鼠臀部肌肉注射,经过18h就会出现症状。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该病一般选择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来进行预防,对于比较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可每年定期给牛群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成牛每头适宜皮下注射1mL,犊牛用量减半,6个月之后再进行1次注射。牛接种1个月后就能够形成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2年再进行1次注射,能够持续4年得到有效保护。

西药治疗。首先要中和毒素,根据病牛年龄静脉注射适量的抗破伤风血清,成年牛每次用量为50万-90万IU,犊牛每次用量为20-40万IU,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注射浓度为40%的乌洛托品,成年牛每次用量为50mL,犊牛每次用量为20-3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接着要进行镇静,病牛可选择注射适量的氯丙嗪,成年牛每次用量为250-500mg,犊牛每次用量为150-200mg,每天2次。然后进行解痉,病牛可选择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硫酸镁溶液,成年牛每次用量为100mL,犊牛每次用量为25mL,每天2次,连续使用1周,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要彻底清除病原体,即要将伤口内的脓汁、坏死组织、异物等彻底清除干净,接着使用3%的双氧水或者2%的高锰酸钾进行数次冲洗,直到完全冲洗干净,并涂抹5%的碘酊或者是撒布适量的碘仿磺胺粉,每天1次,直到伤口完全痊愈。

中医疗法。病牛采取以上治疗的同时,可结合采取中医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病牛可选择使用千金散方剂,即取细辛、羌活、防风、独活、天麻、蔓荆子各30g(均为主药,期祛风解表之效),僵蚕、蝉蜕、乌蛇各30g以及旋复花、天南星、全蝎各25g(均为辅药,取搜风解痉、化痰祛风之效),桑螵蛸、沙参各25g以及何首乌、阿胶、川芎各30g(均为佐药,起扶正祛邪之效),生姜、藿香、升麻各20g(均为使药,起升清降浊、醒脾和胃之效)。以上药物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煎煮,待温度适宜后添加200mL黄酒为引,混合均匀后通过胃导管进行一次性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奶牛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邹岩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畜牧兽医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作者简介:邹岩(1987-),男,黑龙江富裕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检疫方面工作。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奶牛日粮精粗比例不合理,尤其是饲喂大量的精料时,会导致日粮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易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采食量减少,引起反刍出现异常,瘤胃内环境开始发生紊乱,造成瘤胃内pH值过低,含有过多的乳酸,且含有的较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发生死亡,引起瘤胃发酵出现异常而发生酸中毒,从而导致该病。另外,奶牛日粮中含有过高水平的粗蛋白也容易导致该病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粗蛋白中含有过多的组织胺而引起。

环境因素:夏、秋季节温度较高且雨水丰富,通常会使牛舍地面过于泥泞。如果此时还没有及时对舍内粪尿进行清理,使其大量堆积、发酵,导致牛蹄长时间浸渍在粪污中,造成角质逐渐变软,抵抗力不断减弱。再加上舍内通风较差,积聚过高浓度的氨气,从而导致蹄部角质蛋白发生分解变性,逐渐变成死角质,进而引起蹄病。如果奶牛长时间在水泥地面上站立,会导致软化的角质被严重磨损,从而造成蹄底出现严重损伤,并伴有疼痛。另外,病牛如果长时间在水泥地面上卧倒,还会使其跗关节和腕关节背侧都受到较明显的影响,通常会造成淘汰率增加。奶牛场设计运动场如果不合理,能够导致奶牛前蹄内侧角质过长并且发生蹄裂;如果饲槽高度过低,往往使其呈前倾姿势进行采食,此时会分开两前肢,导致前肢内侧负重要多于后肢,容易使前蹄角质发生变形,从而容易引发该病。

疾病因素:奶牛产前饲喂精饲料量过多,往往会使其体况在产犊时过于肥胖,从而容易发生酮病、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等疾病。另外,奶牛采食精饲料过多会导致瘤胃内环境出现异常,影响反刍,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这些疾病都容易引发蹄病。

2治疗措施

蹄部进行消毒以及蹄形修整:如果发现病牛病变蹄部形成坏死腐烂组织,要立即将腐烂组织用蹄刀完全除去,再对病变蹄部使用0.1%来苏水或者0.1%~0.3%硫酸铜溶液进行彻底清洗,接着涂抹适量的碘酊,同时在蹄趾间部涂抹鱼石脂或者松馏油,最后装蹄绷带。如果病牛蹄底深部出现化脓,要先用手术刀进行扩创,排净所含的脓性分泌物,接着向创口撒布适量的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或者填塞浸有松馏油的棉球,最后装蹄绷带,每2~3天进行1次换药。

全身性抗菌药物疗法:如果病牛体温升高,且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通常按每千克体重用0.Olg四环素、金霉素,或者按每千克体重用0.12g磺胺二甲嘧啶,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

中药疗法:主要是使用青黛散进行治疗,即取6g龙骨,30g碘仿,30g冰片,60g青黛,15g轻粉,全部研成细末后混合均匀,坏死组织清除并经过清洗、消毒处理后,在创内塞入青黛散,然后对蹄部进行包扎。

其他疗法:①烤烙法:病牛病变蹄部经过修整、消毒后,在清创部位倒入血竭粉末,接着使用烧红的烙铁让血竭融化,使之结合到角质上,然后包扎绷带,并在外面涂抹松馏油。②柏油封口法:对病牛腐烂的创口进行适当扩大后,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干净,直到流出鲜血停止,接着使用大剂量的碘片一松节油将创面烧焦,并使用加热变稀后的柏油完全封住创面,如有需要可使用宽纱布条进行固定,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

3预防措施

合理配制日粮:根据奶牛在不同生产阶段所需不同,适当调整粗饲料、精饲料的饲喂量,避免喂量过高,不允许只为提高产奶量而突然提高精饲料的喂量。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不允许突然更换饲料或者任意调整饲养管理制度。饲料中添加的谷物精料在加工时确保颗粒大小均匀,但不能过细。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奶牛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此外,确保日粮中阴阳离子平衡。为确保瘤胃内保持相对稳定的pH值,即处于6.2~6.5,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如氧化镁和碳酸氢钠。

加强日常管理:牛舍和牛蹄要保持卫生良好,定期使用消毒液进行浸蹄,如4%的硫酸铜一福尔马林溶液,其中的硫酸铜能够杀灭细菌,且可以硬化蹄匣,一般每季度进行1次,溶液的深度适宜在lOcm左右。一般可将浸蹄池设置在挤奶间和牛舍之间的必经通道,并将其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盛放清水,长度在6~8m,后半部分盛放4%的硫酸铜溶液,长度在3~5m,使其在走动过程中进行蹄浴,能够很好的预防蹄病。另外,可在通往挤奶间的走道上撒布一层生石灰,长度大约在3~5m,确保每个蹄底都能够蘸到适量的生石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蹄病的发生。确保卧床、运动场的清洁干净,保证运动场排水顺畅,从而抑制细菌滋生,也能够有效预防蹄病。每年必须进行至少2次修蹄,一般可在分娩前3~6星期内进行,或者分娩后120天内进行。

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 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奶牛骨软症是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于饲喂缺乏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合理的饲料,导致机体钙磷代谢失调,骨质脱钙,从而出现发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消化紊乱,骨骼变软,蹄变形,肢势异常,以及跛行等。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奶牛生产能力下降或者完全丧失,对奶牛生产及发展产生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中缺乏钙、磷以及维生素D。正常情况下,奶牛每泌乳1kg就会消耗钙1.2g、磷o.8g,以其每天泌乳20kg为例,每天由于泌乳而流失的钙、磷分别达到24g、16g;另外,奶牛每天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钙为20g、磷为15g。根据奶牛能够吸收饲料中22%-55%的钙,1头日泌乳量为20kg的奶牛每天需要摄取120g以上的钙和83g以上的磷。如果奶牛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在这个标准以下,就会开始动员骨骼中储存的钙、磷,用于维持机体生理活动和泌乳所需,从而引起该病发生。此外,如果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D,就会导致机体吸收饲料中钙、磷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该病。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对于成年奶牛来说,骨骼灰分中38%是钙,17%是磷,即钙、磷比例为2:1,因此配制日粮时要求其钙磷比例要基本接近骨骼中的钙磷比例相适应,也就是控制在1-2:1。如果在配制时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其中磷过多、钙过少或者钙过多、磷过少时,也能够导致钙磷不足,从而引起该病。

某些疾病。当奶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会导致存在于骨骼中大量钙盐发生溶解,从而引起该病。奶牛患有肝脓肿、脂肪肝,会导致维生素D的活化受到影响,从而抑制钙磷吸收,并影响成骨作用,继发引起该病。奶牛肾功能障碍,能够加速钙从肾脏中排出,从而继发引起该病。奶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会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继发引起该病。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也会对奶牛钙磷的吸收产生影响。另外,温度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等会导致其所需的钙磷量发生变化。饮水和饲料中存在钙、磷拮抗因子或者含有高浓度的氟,会导致机体吸收钙产生影响,并使骨代谢发生异常。

2、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牛只表现出慢性消化不良,采食和饮水均减少,精神较差,出现异嗜现象,如吃砖头、土等。粪便时稀时干,混杂未消化的饲料。接着拒绝起立或者困难起立,肚腹卷缩,背腰僵硬,往往卧地不起,并伴有一肢或者数肢跛行,且一般呈转移性。病情时重时轻,使其容易疲劳,并伴有严重疼痛,最终瘫痪在地,大多数由于容易摔倒或者运动过程中发生骨折,最终只能够淘汰处理。另外,初期病牛体温、呼吸、脉搏都基本正常,但后期心跳加速,达到70-80次/min,且心音混浊。此外,病牛如果长时间卧地不起,往往会出现并发症,如褥疮等,且预后不良。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日粮中要添加适量的碳酸钙、石粉或者柠檬酸钙粉,确保干奶期每天饲喂的钙、磷量至少为55g、22g;泌乳期,根据泌乳量确定钙、磷的饲喂量,一般每千克牛奶需要2.5g钙和1.8g磷。病牛可以静脉注射500-1000mL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者100-200mL10%氯化钙注射液,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钙。在病牛日粮中可添加30-100g磷酸钠、250g磷酸三钙,还可静脉注射500mL2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磷。为增强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可肌内注射5-10mL维生素AD注射液或者5-20mL维生素D2胶性钙(维丁胶性钙)注射液,间隔1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

中药治疗。取30g黄芪,10g甘草、30g牡蛎、15g枳壳、30g焦三仙、15g陈皮、30g苍术、15g山药、10g广木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90g麻油或者桃仁,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5-7天即可见效。如果病牛肝胆火旺,口色黄红,粪便干燥,可在方中添加30g芒硝、13g栀子、15g龙胆黄、15g大黄,用于利湿平热通下,并清肝胆之热;如果脾虚胃弱者,口色青黄,排出稀粪,可在方中添加30g滑石、30g香附、15g草叩,用于湿脾止泻;如果阴虚,口色淡红,舌较软,精神沉郁,运动时大量排汗多汗,脉无力,可将方中苍术减去,添加15g五味子、15g麻黄根、30g白术、12g白芍,用于补虚敛汗;如果脸面骨发生肿大,咀嚼缓慢,精神萎靡,口色微黄,脉无力,可在方中添加30g连翘、90g地骨皮、90g蒲公英,用于祛肿消炎;如果牙痛,采食过程中吐草团,拒绝咀嚼,且存在张口咧嘴以及交往磨草现象,严重时会口吐涎沫,可在方中添加12g白芷、30g元参、6g细辛、15g升麻、30g生地,用于祛风消热止痛;如果发生风湿症,可将方中麻油、山药、枳壳、陈皮、黄芪、广木香减去,添加12g桂枝、30g秦艽、12g当归、15g没药、12g红花、30g灵仙、30g地风、30g汉防元、15g勾滕,全部研成细末,使用500g桑枝煎汤冲药,再添加90g黄酒,混合均匀后服用,用于活血止痛、通经络去风湿,注意妊娠奶牛要除去红花、桂枝。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7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