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在转群前做好鸡舍及设备检修、消毒工作。转群前让鸡停食半日,但要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转群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冬季可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入笼时,要按鸡的大小、强弱分笼,并做到轻抓轻放。同时,将病弱的鸡淘汰。为避免过大的应激,在转群前、后应投放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上笼后,立即让鸡喝上水,吃上料。2.产蛋前期

鸡进入17~18周龄时卵巢基本发育成熟,体重还在持续地增长,对钙的需求量在增大,所以应适时地更换产蛋前期的饲料,更换晚了可能会出现软皮蛋和瘫痪等现象。

光照也要适时延长:6~20周,8小时;21周,9小时;22周,10小时;23周,12小时;24周,14小时;25~26周,16小时;27~40周,16小时。

产蛋前期是个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消耗机体的大部分体力,需要增加体重500克左右。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对环境的变化要求非常敏感(环境的温度,通风,密度,光照,饲养人员的变化等)。

3.产蛋高峰期最关键的时期

产蛋高峰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在商品蛋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即使育雏、育成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前后的饲养管理做得好,但如果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则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短,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1)保证环境良好

蛋鸡在进入鸡舍之前,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全面、彻底消毒,并要保证13~23℃的温度、60%~70%的相对湿度、每笼3~4只的饲养密度(平养时6~7只/平方米)、3~5瓦/平方米的光照强度、16小时的光照时间(18周龄转群后第1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每周增加光照时间15~30分钟,直到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恒定不变;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日粮数量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及通风良好。另外,要定期对鸡舍和鸡舍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干净、设备用具干净、日粮干净、饮水干净、蛋鸡本身干净和饲养人员干净。

(2)满足营养需要

①提高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达到80%时,应喂给蛋鸡蛋白质含量为18%的日粮,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相应提高1%左右,同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数量与氨基酸平衡,在鱼粉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不高于2倍豆粕价格时用鱼粉替代部分豆粕,要将棉粕、菜粕的用量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此外,当预计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含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退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产蛋高峰期延长。

②控制能量浓度。能量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蛋鸡对日粮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在日粮中能量高时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日粮代谢能应在11.34~11.55兆焦/公斤,这样增加日粮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另外,对产蛋高峰处于夏季的鸡群,应通过提高日粮中能量物质的浓度来改善由于高温引起的采食量减少,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是用1%~2%的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

③补充钙、磷和维生素。在鸡群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即产蛋率大于80%时,应及时用碳酸钙、贝壳粉、蛋壳粉、磷酸钙或其他钙源在每天的12~18点单独补钙,使其比例达到3.5%~4.0%。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地解决钙的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补磷要以保持饲料中1∶5~6的磷钙比例为前提,常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进行补充。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是在日粮中添加0.01%的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各0.1%。

④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率下降2%。通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0毫升、270~280毫升和100~110毫升,且产蛋率越高日需水量越大。所以,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应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调整供水量,并在每天的6点、12点和18点需水高峰期足量予以供给。同时,还要合理放置和及时维修饮水器具,以防止漏水或断水,有条件的养鸡场(户)还应尽量将饮水的水温控制在15℃左右。

相关阅读

鹅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当母鹅体重增加,换出新羽,到羽毛十分光滑时,说明已经开产。母鹅产蛋一般集中在2-6月份,此期均应加强饲养管理。产蛋期的母鹅以舍饵精料为主,放牧为辅。母鹅多于早晨产蛋,为了让母鹅在舍内产蛋,所以早上放牧不宜过早,待产蛋基本结束后开始放牧。如观察发现个别母鹅伸长头颈,鸣叫不安,腹部饱满,泄殖腔膨大,不肯离舍,则为即将产蛋鹅。对有恋巢表现的即将产蛋鹅要及时赶回窝里产蛋,对出牧半途折回的高产母鹅也应任其自便,有时公鹅也会随母鹅回窝守在窝旁,对回窝鹅要在栩内补饲。 母鹅在产蛋期以舍饲为主,要在日粮中逐步增加精料和青绿饲料的喂量,注意适时补充矿物质。产蛋期母鹅的日粮配方(%) 可采用:玉米面57、豆饼20、麦扶(或干草粉)20、鱼粉3.贝壳粉 (或蛋壳粉)5、食盐0.3-0.4。产蛋母鹅精料与青料的比例是否合适可从粪便中判断,如见鹅粪细小、结实,脚踢不散,这是喂的草少料多。要适当减少精料;如见鹅粪粗大、脚踢易散,表明草、料搭配适当。

在种鹅产蛋的中前期,每日喂精料125g,饲料要扣得较紧,不让母鹅过肥,且喂料要定时定量,先精料后青料,分3-4次饲喂,青料可不定时。鹅舍内还应经常放些矿物质伺料任鹅采食。种鹅进入产蛋旺期后,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增,此时必须提高精饲料喂量,一般补喂到7成饱,再结合放饲青草。在产蛋高峰期,饲料中还要添加0.1%的蛋氨酸,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率,并供给充足饮水。随着产蛋时间的增加,鹅体质下降,又要逐步进行一次增加精料量,到产蛋后期,精料要补喂到8成饱。用料把蛋撑住,不使产蛋量下降。当母鹅的产蛋量下降较大时,应采取先精料、后青料、再休息的办法,即先喂精料,让鹅自由采食,吃饱吃好,夜间还要加喂1次。同时为了提高母鹅的性欲和种蛋的受精率,应增加公母鹅在水中的活动机会,定时放水。

此外,应用人工光照延长种鹅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每平方米 5W,距离鹤面高度2m,以加速卵的成熟,促进排卵及性欲。但每大自然光照应控制在12h左右,超过16h反而减产,影响产蛋全。在管理上,鹅舍要经常打扫,保持鹅舍环境卫生,做好防寒防署、鹅舍通风工作,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充足饮水和垫草干燥。母鹅在产蛋期要勤检蛋,注意种蛋的保存和产蛋鹅舍的安静。由于产蛋鹅行动迟缓,严禁剧烈驱赶或追逐,防止造成母鹅的伤残。种母鹅产蛋至5月底或6月初便逐渐停产,对就巢母鹅应及时催醒,以缩短母鹅就巢后的恢复时间,促进卵子成熟,从而提高产蛋量。对隔年老鹅也可采取强制换羽,同时降低饲料水平。母鹅在第2-3年产蛋量最高,故鹅种一般只留3-4年,待产蛋结束后要及时淘汰残、次、劣种鹅。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母鹅1年只有个产蛋期,但国外有试验证明,为了提高母鹅的产蛋量。采用控制光照的办法,可使母鹅1个产蛋年有2个产蛋期。据匈牙利农业大学牧场报道,在母鹅夏季产蛋结束1个月后采用8h光照,到秋季补充人工光照逐渐增加到 15h,每只莱苗鹅秋冬季产蛋量为30.6-42.1个,受精蛋孵化率为84.2%-85%;夏季产蛋童为13.5-14.2个;而对后备母鹅从 10-27周龄采用6-8h的短光照,28周龄起将光照逐渐增加到 14-15h,结果春夏期间产蛋量增加了10-15个。

另外,四季鹅在冬季产蛋时,由于日照短、气温低、气候多变,多数鹅产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影响养鹅户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供应。为了保证冬季产蛋鹅的持续稳定高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 防寒保温,保证冬季鹅舍温度不得低于10℃;②补充光照,从11 月份开始,每天保证光照总量13h,以后每隔1周增加0.5h光照.直到16h为止,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W为宜;③提高营养,冬季鹅要依靠热能御寒,故日粮中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最,并且晚上要补饲1次;④加强室外活动,冬季母鹅以舍饲为主,活动t减少,故在晴天中午,要保证鹅群能在室外运动场上多晒太阳多活动;⑤适宜放水、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放水前,要先打开部分窗户,使鹅在室内逐渐适应室外的冷空气,同时。减少放水次数,缩短放水时间。

蛋鸡产蛋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

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

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蛋鸡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蛋鸡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蛋鸡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蛋鸡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鸡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于蛋鸡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人们往往注重饲料、饮水、集蛋和光照等工作,却忽视鸡的日常观察.这是一项每天都要多次重复的、十分耗时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日常观察,可随时把握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弱、残、死鸡,及早进行隔离检查、治疗和淘汰,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期的日常观察和管理工作。

1、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

做好蛋鸡日常的观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蛋鸡的采食、饮水排泄、健康、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测,便于确定最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

观察蛋鸡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蛋鸡的活动迟缓,长时间的闭目或者呆立不动,由于缩颈、啄羽等异常现象,同时伴有鸡冠、肉髯颜色异常,精神不佳,羽毛蓬乱等现象时,很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此时要及时将这类鸡挑出来单独饲养,防止传染其他健康鸡群,同时要进行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对于无治疗价值的蛋鸡要立即淘汰。

观察采食、饮水情况。养殖人员需要了解鸡群的采食量、饮水量,要观察采食量和饮水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鸡群出现采食量和饮水量增大,则预示着产蛋量即将上升,产蛋高峰期即将到来;如果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则产蛋量可能下降。另外,采食量和饮水量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与环境温度或者疾病有关,要做好判断。

观察排泄情况。这方面的观察主要包括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果发现颜色与性状发生异常则很有可能患有疾病。一般以采食玉米和豆饼为主的蛋鸡的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或者灰绿色,性状为软硬适中的堆状或者粗条状,上面有一层尿酸盐,如果颜色为绿色或者白色,性状变为蛋清样或者水样,甚至有时还出现血便,多表现为鸡群患病。观察鸡群粪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开灯时,此时鸡群的粪便较为集中,可观察到位。

观察健康情况。判断鸡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是观察蛋鸡的呼吸情况。可在夜晚关灯,鸡群休息后仔细的聆听鸡群的呼吸状态,看是否正常。如果发生打呼噜、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方面的症状时,可考虑鸡群可能患病。此时要及时的查明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2、减少应激的发生

因蛋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的极为敏感,任何不适宜的因素都会导致蛋鸡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噪音过大、大声喊叫、转群、免疫、天气变化、换料、停水、断电、车辆鸣笛、放炮、其他动物入舍等都会引起惊群,导致鸡群发生恐慌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当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后产蛋量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同时鸡蛋的质量也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影响蛋鸡的健康,导致蛋鸡死亡。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蛋鸡发生应激反应。禁止在鸡舍附近大声喊叫和放炮,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尽量给蛋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强环境的管理

要给蛋鸡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使产蛋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注意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清理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定期对鸡群、工具和设施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鸡舍前要更换工作服,场区内的环境也要注意,做好场区内道路和鸡舍周围的消毒工作。加强鸡舍内的灭鼠、灭蝇和防鸟、兽等工作,防止带入细菌和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做好鸡舍内环境的控制工作,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工作,以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鸡舍环境干燥,勤换垫料。对于处理的粪便和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在免疫接种和治疗后要将疫苗瓶和药瓶放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不可以随意乱扔。

4、科学饲喂

对蛋鸡要进行科学的饲喂,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在产蛋期蛋鸡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提高,因此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在产蛋期要有所提高,否则易导致鸡蛋的蛋壳质量较差,破损率升高,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在育成期对蛋鸡饲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的均匀度,以利于蛋鸡能够及时开产,并延长产蛋高峰期。在饲喂蛋鸡时要注意严格的按照饲喂程度进行,要做好定时、定量、定质。在蛋鸡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进行过渡时需要更换饲料,在换料时要注意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替换,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给蛋鸡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严重的换料应激,影响蛋鸡的健康和产蛋性能的发挥。

5、做好其他管理工作

除上以上的管理要点外,还要注意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的浪费。因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减少饲料的浪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果发现鸡群患病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做到科学用药。另外,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生产记录工作,包括产蛋、喂料、饮水、环境指标、免疫、消毒等方面的记录,为生产成绩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蛋鸭产蛋期高产管理


在蛋鸭产蛋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保持饲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蛋鸭高产稳产,且蛋品优质,种用价值最高。

一、产蛋前期

产蛋前期一般为蛋鸭17~24周龄期间,此时蛋鸭已达体成熟和性成熟,鸭群已陆续开产且产蛋率迅速增加,高产鸭24周龄时产蛋率可达80%。此阶段饲养管理的侧重点是关注产蛋率及蛋重的上升趋势,随之增加饲喂量和提高营养水平,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产蛋前期要注意饲料的能量、蛋白质和钙、磷的水平,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8%,钙含量3.5%,磷含量0.5%,不喂青饲料的鸭群需适量添加维生素。

产蛋前期的光照时间只宜延长,不可缩短,每周补光递增不超0.5小时,直到22周龄达到16小时,一般每18平方米安装高2米,25瓦灯泡1个即可。

二、产蛋中期

产蛋中期也称产蛋高峰期,一般为24~46周龄。此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尽可能维持产蛋高峰,力争延长产蛋高峰期。

产蛋高峰期间应提高饲料质量,保证其营养需要。配合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为18%~20%,并适当增喂动物性饲料、颗粒钙和青饲料。

盛产期间蛋鸭产蛋率保持不变,体重基本不变,一般维持在1450~1500克。此时体重如有减轻,需增喂动物性饲料;体重增大时,可将饲料中的代谢能降低,适量增喂青粗饲料或控制采食量,但动物性饲料不变。另外,沙砾的补充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应不断补充,光照每天要保持16小时。

三、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是指蛋鸭47~72周龄的时期。鸭群经过5个多月的连续产蛋以后,产蛋率就会开始下降。这一阶段的管理要点是根据蛋鸭的体重和产蛋率来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量。鸭群产蛋率仍在80%以上,而鸭子的体重却略有减轻的趋势,应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如果鸭子体重增加且有发胖的趋势时,但产蛋率还维持在80%左右,这时可调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适量增喂青粗饲料或增加鸭群的运动量。如果体重正常产蛋率仍较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比上阶段略有增加;如出现蛋重减轻、蛋壳质量下降,应增补蛋白质饲料、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鸭群60周龄或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时,光照时间可延长至17小时。管理鸭群应注意多放少关,促进运动,防止肥胖。●

任秀芝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计生站131300

蛋鸡产蛋期如何预防疫病


近年来,鸡病流行趋势日益复杂,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产蛋前期免疫而忽略产蛋期免疫的现象,开产后怕影响产蛋而不再免疫,造成抗体水平低,保护力不够,以至于发生疫情。目前低致病性禽流感或非典型性新城疫,是困扰蛋鸡行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要高度重视产蛋期防疫,重点做好这两种病的预防。产蛋期接种疫苗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其次注意接种方法,有利于减少应激。下面介绍一例规模养殖户成功防疫的例子。

在病毒性疾病的防制中,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制定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显得尤为重要。本县一规模化养殖户按县兽医站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周边环境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几年来从未发生疫情。采用的程序是:

蛋鸡开产前注射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疫苗,禽流感H5、H9灭活疫苗,220日龄接种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每只鸡0.8~1毫升颈部皮下注射,同时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1周后接种禽流感H5灭活疫苗,每只鸡0.8~1毫升。以后每隔3个月加强免疫1次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灭活疫苗和H5疫苗,1个产蛋周期至少重复免疫3次,每2个月监测一次抗体。实践证明,以上免疫是有效的,能有效预防疫病发生。

此免疫程序较为合理的理论依据如下:

1.新城疫保护需要体液免疫及局部免疫。灭活疫苗接种同时使用Ⅳ系或克隆30滴鼻可增加局部免疫,只注射灭活疫苗,不进行点眼、滴鼻是不科学的。虽然体液免疫血清抗体较好,但缺乏局部免疫,抵御新城疫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不牢固。新城疫局部免疫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气雾,也司滴鼻、点眼。但气雾免疫要求雾化程度高,环境卫生好,农村养殖户受条件限制难以开展。

2.据了解,一般蛋鸡免疫程序末次免疫为产前120日龄左右,产后免疫不重视或较混乱。经抗体监测,鸡群220日龄后抗体开始下滑,所以应在蛋鸡220日龄时开始再度接种新城疫、禽流感H5及H9疫苗。灭活疫苗的保护期为3~4个月,间隔3~4个月应重复免疫1次。

3.有条件的鸡场可定期监测免疫抗体,依据血清抗体值大小确定是否接种免疫,如果抗体值在免疫临界值5~6个孔之间,就需要接种免疫,如果在6孔以上可以不加强免疫。

4.通过大量的血清学监测比较,灭活疫苗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和正常量相比同期抗体要高1~2个滴度。所以在此程序中灭活疫苗都是注射0.8~1毫升。

另外,蛋鸡产蛋期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同样重要,它有利于减少应激反应。据了解,有些养殖户虽然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但是在免疫接种时部位不准确,如直接对准鸡的头顶部或腿部注射疫苗,使鸡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造成产蛋率下降。又如在鸡颈部注射位置靠上时,鸡只低头采食或饮水,油rǔ剂疫苗会流到头部,出现肿头肿脸的现象。在胸部注射时,如果注射过深,会造成肝破裂,鸡只当场死亡。在腿部肌肉注射的,常出现鸡因腿痛而采食减少的现象,严重者可导致鸡只瘫痪。所以免疫技术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应激反应大小及产蛋率高低。

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胸部两侧浅层肌肉。禽流感免疫接种以颈部皮下注射为最好。油rǔ剂疫苗免疫前应摇匀并注意预温。注苗时对鸡只要轻拿轻放,抓鸡动作不能粗暴。由于鸡群的产蛋集中在上午进行,下午鸡舍光线较暗,不易造成鸡群炸群。因此,选择在下午特别是16∶00以后注射较好。在鸡群接种免疫前后各3天,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或白细胞介素等,以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同时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接种部位感染。

只要注意了上面的问题,在产蛋期注射灭活疫苗对鸡群的产蛋率无明显的影响。即使在免疫后产蛋率下降,幅度也不会很大,一般在5%左右,免疫后很快会恢复至原有水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