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防冶

痢疾是羔羊的常见病,多在一周龄内发病,按其临床症状不同,有细菌性痢疾、胃肠炎性痢疾和营养不良性痢疾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在产羔前,羊圈应用5%来苏尔或10%生石灰水进行消毒,以扑灭圈内的病源。羔羊出生后,脐带要用碘酒涂搽,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受潮。母羊分娩后,喂给混有麸皮的温粥,以助消化及催乳。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乳房,尽快让羔羊吃上初乳。加强对哺乳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羔羊出生后体质健壮。发现病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

二、治疗措施

1.治疗细菌性痢疾。

早期用青霉素,每公斤体重1万~1.5万单位,链霉素0.5~1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或每只病羔静脉注射羔羊痢疾血清20~30毫升;或用敌菌净、磺胺-5-甲氧嘧啶各1片,首次加倍,每天1次,连用2~3天。

2.治疗胃肠炎性痢疾。

用红霉素10毫克,维生素C1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0~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并用土霉素1~2片,酵母片2~4片,混合口服,每天1~2次;或用葡萄糖10克,氯化钠1.75克,碳酸氢钠1.25克,氯化钾0.75克,温开水500毫升混合,每次灌服50~100毫升,每天3次,同时每公斤体重用呋喃***酮10毫克,分2次灌服,疗效更好。

3.治疗营养不良性下痢。

可在母羊饲料中补加蛋白质较丰富的饲料,如炒熟的黄豆粉,优质鱼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并抽取母羊血液20~30毫升(抽前加抗激剂),给羔羊静脉注射,效果明显。

(广西兽医研究所刘子权邮编:530001)

相关知识

羔羊痢疾的病因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羔羊痢疾发生于7月龄左右的初生羔羊,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引起,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羔羊痢疾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其高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1、症状

除了一般下痢症状外,还有一些急性昏迷的病例,常见于1-2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不振,停止吃奶,四肢发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鼻、眼黏膜发绀,口流白沫,多数表现腹胀而无下痢,少数排出带血的粪便,体温往往降到常温以下,最后出现昏迷、角弓反张,甚至死亡。病程一般为2-3天。呈急性昏迷状的病程很短,发病后常在数小时到十多个小时内死亡。

病羊如只排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则预后良好;排血便或呈现急性昏迷症状的,预后不良。检查血相,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羔羊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护理情况等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别。地产羔羊的发病率为10%-30%,致死率在20%左右;纯种羔羊和杂交羔羊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50%-80%,发病盛期可达90%以上,致死率在30%-50%。

2、病理变化

肠壁呈卡他性肠炎:肠黏膜表面附有黏液,上皮细胞变性,颜色变淡,胞核浓缩或溶解。有时上皮连同绒毛一起脱落,与黏液混合。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时还伴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这种变化又见于黏膜下层,同时可见充血、水肿。有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呈出血性肠炎变化。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在卡他性肠炎的基础上,伴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病灶。病灶可局限于黏膜表面,又可透过黏膜肌层,而深达黏膜下层以下,外围有一细胞浸润和充血、出血带。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微细结构,轻的保持原来的轮廓,重的表层脱落,形成溃疡。在坏死溃疡灶内可见革兰氏阳性菌。

皱胃黏膜上皮细胞常见脱落、变性,与渗出物混合。有的腺体上皮脱落,腺体之间可见大量红细胞浸润,杂有炎性细胞,呈卡他性出血性胃炎变化。间或胃黏膜上皮还形成细小的坏死溃疡灶。显微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时,包膜充血、水肿,淋巴输入管及囊下窦显著扩张,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浆液或纤维蛋白。有些病例淋巴细胞表现增生,反应中心明显。淋巴细胞增多,少数病例淋巴结皮质部出现坏死,这时组织正常结构模糊不清,残留一些破碎的细胞和颗粒。脾脏变化大体上与淋巴结相似,另外中央动脉内皮细胞肿胀。肝细胞有轻重不同的混浊肿胀,间或伴有脂肪变性,或呈渐进性坏死。

3、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的主要特征是:病羊多排血便,内有气泡,腹痛;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症状或伴有溃疡,D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排血便很少,下痢也不严重,有的不见下痢即死亡。死前流淌带泡沫的唾液,肠道大多没有显著变化或仅有充血,部分病例有出血性炎症,但无特征性溃疡。比较常见的是,大部分死亡病例心包腔内具有较多的淡黄色液体(约10mL),暴露于空气中时,不久即自行凝固。

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该病,有卡他性肠炎和出血性肠炎,有时伴发不规则溃疡。组织学检查,肝有肉芽肿结节及坏死性病灶,并有非化脓性脑膜炎等变化。由死亡羔羊的心血、肝、脾和脑内都可分离出本菌。如从粪内取材,则先培养于肉汤使细菌繁殖,再接种于沙门氏杆菌琼脂平板上,挑取灰色菌落进行生化实验,用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加以鉴定。

4、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敌菌净与磺胺类药物以1:5的比例混合,按体重25mg/kg口服,每天1次,首次加倍,连服至痊愈为止,用于防治羔羊下痢,具有用量小,疗效高,收效快和价格低的优点。另外,还可采用黄连酊进行治疗,黄连酊即黄连粉按20%-25%的比例,放入60度的酒精中,泡制3-4天过滤制成,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5mL。

急性昏迷病例的常用对症方法:对口流白沫并有兴奋症状的病羔,灌服水化氯醛0.1-0.2g,用后兴奋症状不止的,隔4h可重复1次,同时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溶液o.5-1.omL(用后th,口留唾液不止的可重复1次)。对体弱的羔羊用上法治疗后o.5h再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液15-20mL。如效果不明显,则可输给母羊血15mL,也可皮下注射25%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5%的樟脑磺酸钠0.5-1.omL,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IU,每隔4小时1次。

对口流白沫并有腹痛症状的病羔,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o.2-o.3mL及50%的安乃近0.5mL,并灌服6%的硫酸镁(内含o.5%的福尔马林)50-70mL(便秘使用大剂量,下痢时用小剂量)。对发生胃食滞的,可用胃导管导出胃内容物,再以温肥皂水灌服,并静脉注射葡钙咖液(20%葡萄糖220mL,5%氯化钙30mL,25%苯甲酸钠咖啡因20mL,10%苯甲酸钠25mL配制而成)。

一、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致病菌源为B型魏氏梭菌,或由C型、D型等魏氏梭菌感染所致。目前,汇总致感病例,羔羊7日龄内多发,尤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随日龄增加,发病病例日趋减少,与抗体水平增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致病菌源广泛存在土壤、羊舍及周边环境,待羔羊出生后,母羊乳头一旦接触地面,被致病菌感染,而羔羊吮吸被污染的乳头,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此病致病菌多数经口腔传播进入消化道,当羔羊受外界不良应激的作用,羔羊抗病能力降低,进入消化道内的细菌将借机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此病的发生,与外界不良条件应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母羊营养不良、外界气候寒冷、羔羊哺乳不当、饲养条件较差、母羊体质较差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几率。
二、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刚出生的羔羊发生下痢后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症状可分为两种:
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二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视物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状,呆头低头,前期粪便属正常,后变棕色稀液水样,带血液并有腥臭味。病羔黏膜发绀,呼吸急促困难,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数小时后窒息死亡。
2.亚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程最长可达2~3日,病羔精神萎顿,懒于走动,卧地不起,背弓腰弯,伴有腹痛感觉,前便秘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液体粥状,后带黏膜颜色,肛门周围及尾根粘满水样粪便,有恶腥臭味。患羔欲食废绝,全身衰竭无力,若不加强及时治疗,最后昏迷而导致死亡。
羔羊痢疾的患病羔羊病初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甚至出现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常在一两天内死亡。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下降,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三、病变
病死羔羊尸体严重脱水,尾部后躯被稀粪污染,主要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4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黏膜上常见到大小不等的溃疡,中间有针尖大小的黄色小点。溃疡面逐渐扩大,周围有出血带环绕,一般直径为2~6mm。有少数肠内容物带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心内外膜充血。
四、诊断
羔羊排便带血,内含凝乳片。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后期发展到溃疡。实验室镜检,病畜排粪便染色涂片,能发现大量的魏氏梭菌,可确诊此病。取小肠内容物,混5~10倍生理盐水,待混合充分后,经离心沉淀,用赛氏滤器过滤,取滤液0.1~0.5ml。或,取上清液,用离心沉淀的方法,制备注射液接种家兔。家兔在10小时内死亡,则证明羔羊肠内容物中有魏氏梭菌存在。进一步确定梭菌型号,可借助魏氏梭菌定型血清鉴定。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重视怀孕母羊管理,饲喂用全价日粮,确保母羊好的膘情。如此,生产羔羊强体质,强抗病能力。冬季草料匮乏,储备足量料草,产后母羊有足量营养补给,确保羔羊能吃到足够的初乳。
(2)搞好环境卫生。每年产羔季节,应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圈舍、围栏等,严格清扫,彻底消毒。生产前后,更应该重视对圈舍的清洁卫生。尤其,母畜的乳房、用具等等,务必清洁彻底。此外,注意保暖,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3)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母羊的产前和产后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4)每年秋季可接种羊厌气菌病五联菌,一般在产前2~3周接种母羊。也可用羊六联菌苗(羊厌气菌五联苗加大肠杆菌)进行预防接种。防治要估算母羊预产期,在产前20~30天之间和10~20天之间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3毫升在母羊双后腿内侧进行皮下注射,这样羔羊出生前可获得免疫力;在接生时注意不要将羔羊脐带弄伤;严格控制羔羊食量,均匀喂食。
2.治疗
(1)羔羊发生痢疾时,立即给患羊灌服抗生素加0.3克胃蛋白酶,每天灌服2次;一次性灌服0.5克磺胺脒、0.2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每天服用3次;脱水的患羊每天需补液1~2次。
(2)用中药芦根10克,鱼腥草15克,茯苓6克,炒山药10克,马齿苋10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日灌服一剂,以愈为度。黄连6克、白头翁5克、陈皮10克、神曲12克、黄柏6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稍凉后喂服,每次40克,每天两次,连喂服3天。
(3)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仔细护理,积极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①土霉素02~0.3克,可加等量胃蛋白酶,加水灌服,每日两次;②磺胺胍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碳酸氢钠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③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含0.5%福尔马林10~20毫升;④病初可用较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IU)注射;⑤有利用价值的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进行治疗,肌注0.5~1毫升;

羔羊痢疾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法


羔羊痢疾也叫做为羔羊梭菌性痢疾,通常是7日龄的羔羊容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2~5日龄羔羊,往往呈慢性或者亚急性感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羊群只要发生该病,会在之后的几年持续导致小于3周龄的羔羊患病,是一种对羔羊成活率产生影响的常见疾病,现总结该病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1、发病原因

营养因素。对于体质虚弱的羔羊,或者母羊具有较差母性,会导致羔羊无法及时吮食初乳或者吮食过少,但初乳中所含的溶菌酶有利于羔羊消化代谢,所含的免疫球蛋白能够给羔羊提供免疫抗体用于抵抗疾病,如果缺少以上物质就会导致机体代谢缓慢和抗病力减弱,延迟胎粪排出,从而使机体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出现发病。

饲喂不当。羔羊饲喂时,吮吸温度过低的乳汁,导致机体胃肠道受到刺激,从而发生腹泻;或者由于饲喂量以及饲喂次数、时间不合理,导致机体处于过饱伤食或者饥饱不均的状态,会促使胃肠道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而出现发病。

卫生条件较差。母羊饲养环境卫生过差,会污染乳房,且羔羊吮乳前没有对其进行擦洗,会直接经由吮乳而感染病原微生物,并进入到消化道,导致胃肠消化道发生感染。部分养羊户使用奶盆哺乳羔羊,没有及时进行清洗保持干净,使用后也没有及时从圈舍拿出,使其污染粪便,从而导致乳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促使消化道感染而出现发病。另外,圈舍多余阴暗潮湿、温度过低、缺乏充足光照、垫草过薄、侵入贼风等,都能够促使羔羊发生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胃肠道功能而容易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l~2天的潜伏期,部分可能只有几小时。患病羔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低头弓背,停止吮乳;之后很快发生腹泻,排出粥状或者水样的灰白色、黄绿色或者黄白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但体温、呼吸频率、心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肛门失禁,卧地不起,眼窝下陷;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部分患病羔羊在早期会表现出口流白沫,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发绀,腹胀时不出现下痢或者只能够排出少量稀粪,最终出现痉挛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羔羊的小肠内容物、肝脏及脾脏组织进行涂片,接着按照常规染色方法进行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然后使用油镜观察,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粗短,两端钝圆,具有荚膜,个别形成芽孢,往往单个或者成对排列。

琼脂平板试验。取病料在M.M.琼脂及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可见M.M.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的细小菌落,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露珠状的无色透明菌落,且存在β型溶血。挑取单个菌落在胃酶厌氧肉肝汤中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6h培养,发现培养液变得浑浊,并形成大量的气泡,经过24h会形成沉淀。然后取适量肉肝汤培养物在葡萄糖血清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条件下进行24h厌氧培养,能够长出圆形的凸起菌落,表面光滑,边缘不整。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为确保初乳中所含免疫抗体水平较高,必须加强预防母羊发生该病,即每年秋季适时免疫接种疫苗。一般来说,妊娠母羊在产前14~20天可选择接种五联苗(羔羊痢疾、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每只皮下或者肌肉注射5mL,或者妊娠母羊分别在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免疫接种2mL羔羊痢疾疫苗,从而使后代羔羊通过吸吮母羊乳汁而达到良好的保护力。另外,新生羔羊也可在l~3天内肌肉注射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mL/只。

加强饲养管理。妊娠母羊适当抓膘保膘,促使胎儿良好发育、出生健壮,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产羔期要加强对圈舍的卫生消毒,并对羔羊采取精心护理。哺乳母羊要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母乳品质优良,尤其是确保新生羔羊要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母羊产后15天内,尽可能进行圈养,适时让其在羊舍周围活动,使其能够及时哺乳羔羊。

药物预防。母羊分娩后的当天,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20%的长效土霉素;羔羊在3日龄,可每只肌肉注射1.5mL20%的长效土霉素;在7、21日龄,每只肌肉注射2mL20%的长效土霉素。另外,羔羊产出后的12h内还可内服0.15~0.2g土霉素片,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该病也可使用中药养脏汤来预防,即取10g黄芪、15g当归、15g党参、15g柴胡、15g白术、10g炙甘草、15g诃子(煨)、10g肉豆蔻(煨)、10g肉桂、15g米壳(蜜炙)、15g升麻、15g白芍、10g木香,加水煎煮后弃去药渣,待温度适宜后给羔羊服用,每只用量5mL,每间隔3~5天使用l剂。

药物治疗。病羊可灌服由0.2~0.3g土霉素、0.2—0.3g胃蛋白酶以及适量水组成的药液,每天2次。病羊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进行对症治疗,如镇静、补液、强心。例如,当病羊食欲不振,可灌服10mL人工胃液(即由10g胃蛋白酶、5mL浓盐酸、1000mL水组成)或者0.5mL番木别酊,每天1次。

羔羊痢疾的病原
本病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羔羊在生后数日内,魏氏梭菌可以通过羔羊吮乳、饲养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而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如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羊受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匀,羔羊抵抗力减弱时,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羔羊痢疾的发生和流行,就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规律性。
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的很少患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也可能通过脐带或创伤。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d,病初精神委顿,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d内死亡。
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病症病变
尸体脱水现象严重。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往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血点。肺常有充血区域或瘀斑。
临床诊断
在常发地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也可引起初生羔羊下痢,应注意区别。
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加强妊娠母羊饲养管理,使母壮羔肥,从而增强羔羊抗病能力。
2.搞好卫生工作。产羔前,对栏舍进行严格消毒,并要做好母体、乳房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并注意保暖防寒。
3.做好预防接种。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或厌气菌五联菌苗,产前2周~3周,再给母羊注射1次,可预防本病发生。
治疗
板蓝根5克~15克,煎汤内服,或用板蓝根冲剂1包~2包(人医用药),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3次,连用2天~3天。
若有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者,可用地塞米松2毫升~3毫升,庆大霉素4万单位~6万单位,维生素C2毫升~4毫升,1次分别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天。
验方疗法:酸奶水50毫升、红糖25克,加温至40℃左右,候温内服,每只每次30毫升,日服3次,也有良好效果。
口服补液盐疗法(ORS):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给病羔饮服口服补液盐代替静脉输液疗法。配方: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小苏打2.5克、葡萄糖20克,温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每日2次~3次,连用2天~3天,改用常水。
高免血清治疗:英国意康的羊疫康与粉针1:1稀释后,治疗量:200—300斤/瓶,一次/天,连用两天。预防量减半或遵医嘱。肌肉注射,可治疗羔羊痢疾,效果显著。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怎样防冶水蛭疾病


目前,药用水蛭的来源大多是自然生长的,因自然环境的改变污染源的增加,野生水蛭的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满足日趋扩大市场的需求,发展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一)保健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创造适合于水蛭生活的良好条件,提高水蛭对病害的抵抗力,这是防治水蛭疾病的根本措施。

水蛭的场地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包括食物资源、水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向阳、保暖、防暑降温等条件。

水蛭的饵料要清洁卫生,品质优良,合乎各种营养的需要,只有食物的营养全面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水蛭产品。因此提高食物质量是保证水蛭健康生长繁殖,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疫病传染的一个基本环节。

2.选育优良品种水蛭对疾病抵抗力的强弱,是疾病能否发生及发生轻重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注意观察水蛭的健康状况,从中选育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注意淘汰发育慢、抗病能力弱的水蛭,使之逐渐纯化,以达到选育良种的目的。

3.遵守卫生规则卫生规则是水蛭养殖场预防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产中要遵守各项卫生规则,讲究卫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水蛭养殖场的卫生规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场地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包括饵料台、放料的器具等,要随时收集清理,不能到处乱扔。

二是养殖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要保持清洁,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进人场地要进行全面消毒等。

三是物料保存完好。包括饵料、药品等物品,应保存在严密的库房内,防止发生破损和丢失。

四是不用带有病原物或情况不明的食物作饵料,防止传播疾病。

五是时刻注意水蛭的健康情况,发现个别水蛭有可疑情况时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二)预防措施

1.检疫引进新品种时,应将水蛭单独饲养并送交有关技术检疫或检验部门进行检疫,确认健康再与原有水蛭混养。在养殖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检疫,及时发现病情。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而蒙受经济损失。

2.消毒消毒就是消灭外界的病原体,也是对传染性疾病的一项防治措施。

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性消毒和最终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传入而进行的。每个养殖池无论发病与否,均应采取消毒措施,特别是当邻近地区有传染病发生或受到传染病威胁时,更要加强预防性消毒。

随时性消毒是在传染病已经发生时,为了防止病原的积累和散布而进行的消毒,包括场地、饵料架、用具等方面的消毒处理。最终消毒是在解除对发病水蛭场地的隔离之前,为彻底消除传染病原而进行的消毒,包括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全部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有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3种。

机械消毒:就是清洁扫除,包括洒扫、清理、铲刮、洗涤等方法,以除去物体表面的大部分病原物。物理消毒:包括日晒、烘烤、灼烧、煮沸、蒸气和紫外线灯照射等方法。例如曝晒饲料台,烘烤饲养用具,用沸水或高压蒸气消毒衣服、盖布以及用具,用紫外线灯消毒仓库等。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消毒,这种消毒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常用的消毒剂有:

烧碱(苛性钠):可用l%~3%烧碱溶液趁热洗刷用具等物,然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苏打(食用碱、碳酸钠):小型用具、工作服、盖布等物,可用2%~5%苏打溶液洗刷。消毒后的物品要用清水洗净、晾干。

漂白粉(含氯石灰):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消毒养殖场地、仓库、办公房屋等。漂白粉要密封在木塞玻璃瓶或塑料袋内,贮存于阴暗、干燥、风凉的房屋中,不可久藏。溶液要随用随配,调配和喷洒时要戴口罩。石灰乳:将生石灰(块灰)加水化开,配制成10%~20%石灰乳,可作场地和走廊的消毒剂。

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含40%甲醛的水溶液,是一种杀菌力很强的消毒剂。应用时常用其稀释水溶液或蒸气来消毒用具等物。福尔马林对眼、鼻和呼吸道的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冰醋酸:冰醋酸的蒸气可用于熏蒸消毒,可杀灭很多病原体。可以在放养以前,把门窗糊严,然后把冰醋酸洒在地上,立即密封熏蒸。冰醋酸的用量,含量在98%以上的,每立方米用量100毫升;含量在80%的,应增加至120毫升。室温在18℃以上,熏蒸数小时至一夜即可通风;温度较低时,需熏蒸3~5天。食盐饱和溶液:以每升水加食盐360克制成食盐饱和溶液。浸泡用具1天,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有杀虫防病害的作用。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燃烧硫黄所产生的气体。除对虫卵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外,常用以消毒被霉菌污染的用具等。消毒方法和冰醋酸基本相同,每立方米用量为3~5克硫黄。使用时,将已燃烧的木炭数块放在一个瓦盆内,放入要消毒的空间(如日光温室等),再将硫黄倒在炭火上,并立即封好门窗,密闭熏蒸24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仔猪白痢的病因、预防及痢疾冶疗方法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3周龄的仔猪非败血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黄痢相比一是发病时间晚1~2周,二是粪便颜色为白色或灰色。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腹泻,7天后粪便变白、灰白、或rǔ白色,而且恶臭,病初仔猪体温、精神、食欲均接近正常,而后腹泻,食欲消失,脱水,眼凹陷,最后虚脱而死亡。

发病特点:

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主要症状:

突然腹泻,无呕吐,粪便呈rǔ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可见卡他性肠炎病变,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预防方法:

1、母猪临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注意栏圈、用具、食料及母猪奶头的卫生,搞好接产消毒,让子猪能吃上卫生初rǔ,给仔猪提早补料,以锻炼其肠道消化机能。

2、可用庆大霉素+阿托品肌注;痢菌净或氟哌酸+VB2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让其内服活性炭(木炭也可),效果更好,一般用药3~5天即可痊愈。

3、给初生仔猪注射铁剂,经产母猪加喂抗贫血药物,如硫酸亚铁250毫克、硫酸铜10毫克、亚砷酸钠1毫米每天1次,从产前1个月开始到断奶停止。此外,预防接种遗传工程苗,在2~4日龄给rǔ猪注射或以母猪的1/2用苗量稀释于20毫升冷开水中,滴入rǔ猪的口腔内。这些措施皆可预防和治疗仔猪的黄白痢疾病。

冶疗方法:

发现仔猪白痢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口服药有:土霉素、黄连素、环丙沙星等;肌肉注射药有:肠炎速克、止痢先锋、痢菌净等。另外,为防止脱水应口服补液盐:

(1)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一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2)磺胺眯15克、次硝酸秘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可供15头小猪用,上下午各一次,抹在小猪口中。

(3)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啼陡,按1:5配合,混合后按每千克体重60毫克,首次量加倍,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4)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10万单位),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5)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

另外,子猪发生白痢,也可用紫皮大蒜500克(去皮),甘草120克,加入白酒500毫升,浸泡2-3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也可用甘草根茎按每头子猪3-15克的用量加入大蒜0.5公斤,切碎后加入白酒0.5公斤,浸泡2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如果用生甘草15克,荷叶60克,煎汁喂母猪,也可预防子猪下痢。

羊口炎的防冶方法


羊口炎是羊口腔黏膜表层和深层炎症的总称。临床上以流涎及口腔黏膜潮红、肿胀为特征。患羊表现单纯局部炎症或继发性全身反应。

【病因】

1.卡他性口炎nbsp;卡他性口炎是一种单纯性口炎,为口腔黏膜表层的轻度的炎症。由机械性、物理化学性或有毒物质以及以及传染性因素的刺激、侵害和影响所致。

其中有采食粗硬、有芒刺或刚毛的饲料或者饲料中混有玻璃、铁丝等各种尖锐异物的直接损伤(致富经:/),或因灌服过热的药液,或采食冰冻饲料或霉败饲料。此外还常继发于咽炎、唾液腺炎、前胃疾病、胃炎、肝炎以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症。

2.水疱性口炎nbsp;口腔黏膜上生成充满透明浆液水疱为特征的炎症。由于饲养不当,羊采食了带有锈病菌、黑穗病菌的饲料,发芽的马铃薯,以及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3.溃疡性口炎nbsp;是一种口气黏膜溃疡、坏死为特征的炎症。主要是口腔不洁,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4.继发性口炎多发生于羊患口疮、口蹄疫、羊痘、霉菌性口炎、过敏反应和羔羊营养不良等疾病。

【羊口炎临床症状】

1.病羊采食、咀嚼缓慢甚至不敢咀嚼;只采食柔软饲料,拒绝粗硬饲料;流涎,口角附白色泡沫;口腔黏膜潮红、红肿、疼痛、口温增高等共同症状。细菌感染时有口臭。

2.卡他性口炎,表现口腔黏膜发红、充血、肿胀、疼痛,特别是唇、齿龈、颊部、腭部黏膜肿胀明显;

3.水疱性口炎,黏膜上出现溃疡性病灶,口内恶臭,体温升高。

4.上述各类型可相继和交错出现。

【羊口炎诊断要点】

原发性口炎,根据病史及口腔黏膜炎症变化,可做出诊断。

【羊口炎鉴别诊断】

1.口蹄疫

2.羊痘

【羊口炎防治措施】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化学、机械及尖锐的异物对口腔的损伤。

2.提高羔羊饲料品质,饲喂富含维生素的柔软饲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饲槽应经常使用2%的碱水进行消毒

3.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时,一定按要求使用。

羊口炎治疗

1.轻度口炎可用0.1%的雷佛奴尔或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口腔,亦可以用2%的明矾冲洗;发生糜烂和渗出时,用2%的明矾冲洗;口腔黏膜有溃疡时,可用碘甘油、5%碘酊、龙胆紫溶液、磺胺软膏、四环素软膏等涂擦患部;如继发细菌感染,病羊体温升高时,可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服用或注射磺胺类药物。

2.中药可用青黛散(青黛9g,薄荷3g,黄连,黄柏、橘梗、儿茶各6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内,衔于口内,給食时取下,吃完后再噙上,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也可在蜂蜜内加冰片复方新诺明(SMZ+TMP)各5g衔于口内;也可用桂林西瓜霜喷涂口腔。

3.对于口炎并发肺炎时可用下列中药方以清肺热:花粉、黄芩、栀子、连翘各30g,黄柏、牛蒡子、木通各15g,大黄24g,芒硝60g,将前八种药物共研为末,加入芒硝,开水冲,10只羔羊分灌。

山羊痘的防冶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受感染。

山羊感染羊痘病毒后,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流泪,鼻液先稀薄后浓稠。2~3天后于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痘疹,如唇、鼻、面部、眼睑部、尾内侧面等处。数日后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变成水疱,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大部分病羊的体温降至正常。由于白细胞的渗入,水疱内容物逐渐混浊而成脓疱。脓疱有的成熟破溃,有的被羊在墙上或其他物体上蹭破,然后干燥结痂,干硬的白色痂皮下有肉芽组织增生。有的病例因为继发感染,出现全身性症状,少数病例甚至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出血的现象,导致死亡。

大部分病羊因为放弃治疗或治疗不当,以致病情日趋严重而消瘦,停止生长而成为僵羊,失去了养殖的意义。我地对群养和散养的山羊都进行了山羊痘的免疫接种,有效地控制了山羊痘病的发生和传染。少数因漏免而出现的病例,笔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如下:第一步是对患部进行清理,使用的药品是0.1%高锰酸钾液;第二步是联合应用抗病毒和清热消炎的药物:盐酸吗啉胍注射液0.2毫升/千克+板蓝根注射液0.2毫升/千克+青霉素钾1.5万国际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根据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很理想。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商品名为痘疮五号(通用名为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注射液,治疗效果还待进一步验证。使用康复羊的血清对病羊进行治疗,效果也很好,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器材设备,成本也很高,农村的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邮编:438600)

北方地区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俗名红肠子病,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由于小肠有急性发炎变化,有些放牧员称之为红肠子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北方地区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1、发病病因

羔羊痢疾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饲养管理不当是此种感染造成的主要原因,如密度过大,通风不好,尤其是北方寒冷季节饮用水温度过低等等。其次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而引起。病原通过羔羊吸乳或粪便进入到消化道,在不良诱因的作用下,羔羊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病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排出毒素而发病。因此,提高羔羊的抵抗力,改善羊舍环境,应合理设计羊舍,选择背风向阳,通风透光,地势较高的地方。羊的生性喜清洁,让羔羊生活在干燥、清洁的羊舍里,可有效防止羔羊痢疾发生。

2、临床与病理变化

病羊起初表现精神不振,毛立耳耷拉,不爱吃奶,心跳加快,体温变化不明显,有时偏高,持续性腹泻也有时导致体温偏低。根据病症特点又可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两种。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出现症状24h内死亡。亚急性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前期病羊排黄褐色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恶臭,后期粪便中有血,2天内即死亡。本病的最主要示病特征是病程前期粪便中无血,这一特征可区别单纯的沙门氏菌感染。病羊被毛粗乱,体态消瘦,结膜苍白,严重脱水,眼窝下陷,胃肠道卡他性炎症,黏膜有出血点。以流行病学及症状分析,刚出生的羔羊会发生下痢,蔓延快,严重者会在短期内脱水死亡。为了明确病原,可由新鲜尸体采取肠道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血液等,进行实验室的细菌和病毒检验。

3、预防措施

加强待产母羊的饲养,适时抓膘保膘,使羔羊在母羊体内能够良好的发育。注意产房的卫生消毒和护理。产羔季节前彻底清扫和消毒羊舍及产房,接羔时应特别注意消毒,对新生羔羊加强保暖,保证吃足初乳。尤其北方四季分明,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剧烈,应注意产房清洁与保暖,特别是产房湿度。

羊出生后4h内皮下注射魏氏梭菌B型高免血清4~5mL。对妊娠母羊注射2次厌气四联氢氧化铝菌苗,间隔1个月,第二次注射应在产前2周进行。虽然母羊不能将免疫性遗传给胎儿,但能通过初乳把抗体传递给羔羊,使其受到免疫保护。

调整配种季节,尽量避开最冷的时期产羔。也可以采取间歇配种方式,即在母羊受配率达65%左右时,将公羊隔离10~15天左右。可以使在羔羊间歇期内,为后期产羔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补充药品器械,同时加强放牧管理,延长放牧时间,使前期所产羔羊迅速成长,让饲养员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第二次接羔工作中,以防止羔羊痢疾的发生。

一旦发病,迅速隔离病羔,彻底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病死的羔羊应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

4、治疗方法

6%硫酸镁、0.5%福尔马林溶液30~60mL,经6~8h后再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20mL。未痊愈羊只可重灌高锰酸钾溶液1~2次。下痢停止后,如果还不吃奶,可口服胃蛋白酶1.0~1.5g,加稀盐酸2~3滴。按照下列处方给药。胃蛋白酶1.0g,稀盐酸2~3滴,龙胆酊1.0mL,复合维生素B0.5g,加温水一次灌服。抗生素疗法用磺胺脒1g,鞣酸蛋白0.2g,每天2~3次。同时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U,每天2次,至痊愈。呋喃唑酮0.1g灌服,每天2~3次。对于脱水羔羊,视情况每天补液1~2次,心里衰弱的应强心。急性流涎而且伴有神经症状时,皮下注射0.05%硫酸阿托品0.5~1.0mL,口服水化氯醛0.1~0.2g,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15~20mL。

羊病的发生多数情况是饲养管理不足引起的,尤其是大规模养羊,要做到科学喂养,精心管理。哺乳期羔羊发育很快,如果奶水不足,不仅影响羔羊的生长,而且影响羔羊体质,容易发生疫病从而导致死亡。对于缺奶羊可以采取人工哺乳的方法。人工哺喂要做到”三定”即定时、定质、定量,还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发现病羔及早隔离治疗。

羔羊痢疾的症状
1.急性型突然死亡,如细观察可见羔羊死前喜卧无精神,不吃,反应迟钝,腹胀痛,粪便由正常变为棕灰色半液体状,粪便也有血液并混杂恶臭,且病羔黏膜发绀(稍微带红的黑色),呼吸急促,全身凉且呈昏迷状,经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后死亡。
2.亚急性型病程达1~2日,病羔懒动喜卧,强行起立也不愿走动,背弓,腹泻物呈黄色半液体状并带黏液,泻物颜色为黄绿、灰黄或带血,且有腥臭味,后食欲废绝,眼下陷,衰竭无力,最后昏迷而死。
发病原因
对母羊饲养管理不善,尤其是在怀孕期内未补充足够饲料,使所产羔羊体弱,从而诱发该病。另外天气寒冷舍温过低,或接产羔羊时卫生护理工作不善,或羔羊产后吃奶不均,饥饱过甚,均易引发该病。其传染源是病羔羊、带菌母羊及病羊的污染物等。
预防措施
1.加强母羊饲养管理抓膘保脂肪,怀孕后期要补给优质饲草、青干草、胡萝卜及矿物质等。
2.产羔房要有防寒保暖设施室内要干燥清洁,接产时要注意卫生,对接产器具要严格消毒。
3.对羔羊护理要精心如脐带消毒要认真。使羔羊尽早吃到初乳,吃奶量要均衡,防止饥饱过甚等。产后12小时内可服土霉素预防。
4.预防接种菌苗怀孕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第1次于产前20~30天皮下注射2毫升,第2决于分娩前10~20天皮下注射3毫升。或注射羊厌气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治疗方法
1.初期应内服轻泻药物以清除肠内容物。用硫酸镁2~3克溶于30~40毫升温水中,内加福尔马林0.2~0.3毫升,1次灌服。
2.取土霉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加入适量温开水灌服,每日2次,连用3日。
3.取碳酸氢钠、磺胺胍、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6克,加水100毫升混合均匀后,给每只羔羊灌服5毫升,每日2次。
4.中药选用:
大黄、酒黄芩、焦枝子、枳实、厚朴、青皮、甘草各6克、朴硝15克(另包),除朴硝外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后,再加朴硝混合煎汤,每只羔羊服20~30毫升,约8小时后改用乌梅、炒黄连、黄芩、郁金、炙草、猪苓、河子、泽泻各6克,焦山楂、神曲各12克,干饼1个,共研后加水煎汤,再加红糖50克,煎至150毫升,每只羊每次服30毫升,每日1~2次。另外,根据羔羊病情,适当应用强心、收敛、助消化等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仔猪球虫病的防冶方法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为腹泻、脱水,严重者引起死亡,抗生素治疗无效。若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高,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仔猪球虫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10年9月20日,50头5~10日龄的仔猪发病,表现腹泻、脱水,用抗生素治疗无效,5天后死亡15头,发病率80%,死亡率30%。本站出诊时发现,猪舍内饲养了100余只50日龄的仔鸡,经常飞窜于产仔房,并遗留血便在产仔床内,产房内很潮湿,发病仔猪身上湿气重。母猪产前21天和10天分别注射了K88、K99大肠杆菌疫苗,每年秋季交巢穴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疫苗。

2.发病症状

病猪排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初排黏性粪便,1~2天后排水样粪便,腹泻持续8天,导致仔猪脱水、失重,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并致死。

3.病理变化

主要见于空肠和回肠,肠黏膜上有异物覆盖,肠上皮细胞坏死并脱落。在组织边缘可见肠绒毛萎缩和脱落,还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

4.疾病诊断

结合发病史,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生腹泻可疑为本病。取临床症状出现2~3天的病猪的新鲜糊状粪便10克,加入l00毫升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用金属筛过滤,弃去粪渣,静置10分钟,用接种环蘸取上层液膜平触在载玻片上,如此重复几次/,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见到许多球形和亚球形、壁薄而光滑、无卵膜孔的球虫卵囊,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5.预防与治疗

病重的仔猪每天口服氨丙啉65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乳酸环丙沙星2毫升,连用3天,有明显的效果;隐性感染猪和母猪口服磺胺二甲嘧啶0.2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服4天。

6.小结与讨论

仔猪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5~10日龄的仔猪易感。成年猪是带虫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以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卵囊检查可确诊。

猪舍应经常清扫,将猪粪和垫草运往储粪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地面可用热水冲洗,再用含氨和酚的消毒液喷洒,并保留数小时或过夜,而后用清水冲去消毒液,这样可减少球虫卵囊的污染。

本病在任何猪场中均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混养家禽的猪场。在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可在产前或产后15天内的母猪饲料中添加氨丙啉,以预防仔猪感染。球虫感染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病情严重的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日常饲料中可添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加以预防。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邮编:3157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7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