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山鸡育雏的经验

所谓的山鸡,一般指七彩山鸡。山鸡的育雏,如果孩子的婴幼儿阶段,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大家不言而喻。其实,如果掌握好技术,育雏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主要重视保温、饲喂、防病等技术就可以取得不错的饲养效益。

在建设饲养舍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保温的效果,如使用保温材料,增加墙体厚度,建设保温棚等等。在舍内铺设5到10公分厚的锯末、稻壳等,既可以吸收水分,又可以保温。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红外线灯泡,灯泡数量以能否达到正常温度而定。雏鸡进舍前1到2天,提前给饲养舍加温,将温度提升至36℃,并保持稳定。进雏前三天舍温保持在36℃,以后逐步减低温度,第2周35-36℃;第3周33-34℃;第4周30-31℃。舍内温度是否适宜可以查看鸡群情况,如雏鸡聚集在热源下相互堆在一起,烦躁不安,鸣叫不停则表示温度太底;反之,则太高。前一个星期,可以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

进雏后,先饮水,在开食,当然也可以同时开,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饮水中可以添加葡萄糖或者多种维生素。

在预防疫病方面,首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让雏鸡能够完全吸收卵黄。不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之后要预防鸡白痢,15日龄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球虫病的预防。有的饲养者在第一次饮水就选择用高锰酸钾水饮水。预防计量使用抗生素,并根据免疫程序尽心免疫接种。

编辑推荐

七彩山鸡养殖技术:山鸡育雏期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七彩山鸡养殖技术:山鸡育雏期注意事项

【专家解答】

●适时饮水与开食: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温湿度调控:

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光照时间控制:

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密度:

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

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编总结】

七彩山鸡也叫野鸡,因其羽毛颜色鲜艳,故而得名。七彩山鸡作为一种野味,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此外华丽鲜艳的羽毛也可以做成工艺品、礼服等,经济效益较高。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七彩山鸡养殖技术:山鸡育雏期注意事项》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山鸡高产及饲养管理经验


(一)选育良种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千克,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驯,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山公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洪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体重在1.5千克以上。

(二)搞好防疫工作山鸡保持健康状态,是延长产蛋高峰期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措施,只有延长产蛋高峰期,才能使山鸡多产蛋,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倍喷雾消毒一次,消毒液可直接喷到山鸡身上。食糟、水槽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刷洗一次。在产蛋高峰期主要疫病为白痢、大肠杆菌等,防治方法是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可供80只鸡防疫一次,将青霉素末放入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2周一次,同时也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三)科学配料繁殖期间的山鸡饲料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玉米49%、豆饼15%、麸皮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2%、食盐0.5%、添加剂0.4%,并在每50千克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氯化胆碱50克、多维素5克,产蛋2个月时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四)公母比例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公母比例为1:3~4为宜。

(五)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打扫卫生,定时供水供食,经常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15~25℃是最适宜的温度,如超过30℃或低于10℃都会影响产蛋。

养鸭种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经验


为打好后备鸭和种鸭良好的基础,一定要做好育雏期的饲养工作。父母代种鸭0-4周龄为育雏期。雏鸭出壳后,非常娇气,需要人工选择或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细心地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地适应外界条件,健康地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要做好育雏期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首先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开食后任何时间都不可断水。2.其次要做好保温工作。雏鸭出雏后绒毛稀少,皮下脂肪很薄,保温能力较差,抵御外界寒冷能力弱,育雏室在一周龄内应保持30℃-35℃范围内,第二周龄内保持25℃-30℃范围内,第三周后慢慢减温到采用自然温度。3.要赶堆分群。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4.保持合理的密度。鸭群的活动空间尽量放松,育雏期每只鸭所需面积比身体面积大3-5倍为宜,地面平养适宜的密度为:1周龄20-25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6-10只/平方米,4周龄4-6只/平方米。若场地较宽,可再降低密度。密度过大,鸭群拥挤,不利于饮水和采食,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并易引起鸭群躁动,出现啄毛,休息不好,生长缓慢,群体不整齐,鸭体污秽,死亡率增加。鸭群的密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可视季节变化(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应小些)及雏鸭生长情况和环境卫生状况调整。5、育雏期的饲养标准。在实际饲养中,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0%-15%的喂料量,否则很难达到体重标准。而我场一般采取0-28天自由采食的方式,到5周龄后才控制采食量。总之,育雏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也关系到养鸭成败,只要熟悉了雏鸭的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就能育好雏鸭。

养殖山鸡种山鸡避暑要重视


山鸡是一种野生的珍禽,不仅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而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山鸡的肉粗蛋白比肉鸡高2~3倍,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脂肪和胆固醇比家鸡低很多,其肉铁的含量比家禽高10~15倍,而产肉性能可与肉鸡媲美。山鸡不仅风味甚佳,而且还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并有抗癌之功效。夏季来临,如何在炎热的夏季养好种山鸡,是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

通风降温。在炎热的夏季尽量给山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条件的可把鸡舍搬迁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如不能搬迁,一定要搭建遮阳棚,防止阳光直射在山鸡身上,夏季一般采用室外养殖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有运动场,又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不论昼夜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饮水清洁。夏季气温高,水易污染,每天要换2次水,换水时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涮洗水槽,必须保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任何时侯槽内都不能断水,如果气温超过35℃时,可在饮水中加入3%的白糖,有利于降温和防暑。搞好防疫。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是减少疾病的根本措施,除按时清扫圈舍外,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喷雾消毒2次,喷雾时应把食槽、水槽拿出后进行。饲料中可加0.04%的土霉素,每周喂2次。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每周喂一次,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光照和饲喂。夏季天气炎热,山鸡的采食高峰期一般在早上和晚上,因此,在天亮前2小时开灯,并供水供食,晚上也要开灯2~3小时,在开灯时间里,饮水、饲料必须充足,光线不易太强,每平方米3~4瓦的灯泡即可。一般日喂3~4次,每次喂料间隔时间应拉长,饲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并注意微量元素的添加和青饲料的搭配。

养殖山鸡延长山鸡产蛋高峰的方法


选育良种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千克~1.5千克,发育良好,性情温驯,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公山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洪亮,羽毛丰满,体重在1.5千克以上。

搞好防疫

使山鸡保持健壮状态是延长产蛋高峰期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每周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000倍液喷雾消毒1次,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刷洗1次。产蛋高峰期多发疫病有白痢、大肠杆菌病等,要做好防治工作。

科学配料

繁殖期间给山鸡供足营养。饲料配方为:玉米50%,豆饼15%,麸皮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2%,食盐0.3%,并在每百千克饲料里加蛋氨酸100克、氯化胆碱100克、多维素10克,产蛋两个月时注射1次防治禽产蛋下降综合征疫苗。

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公母比例为1∶3~1∶4。

饲养管理

每天定时打扫鸡舍卫生,定时饲喂,供足清洁饮水。保持舍内温度在15℃~25℃,气温高时注意通风降温,气温低时注意保温,并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跑山鸡养殖技术


首选是选种,选择健康,重量在三公斤以上的鸡。适当的喂一些五谷杂粮,比如玉米、谷子、豆饼等。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卫生,做好消毒措施,保证饮用水的清洁。鸡下蛋后要及时采收鸡蛋。

1、选种

人工养殖跑山鸡的关键因素就是选择公鸡和母鸡的品种,母鸡的要求是健康、体质好、温驯、鸡冠颜色红;公鸡的要求是健康、身体匀称、胸肌发达、声音口红亮、重量最好在三斤以上。

2、合理喂养

跑山鸡一般是会自己寻找山上的虫子、沙子、草籽、草等食物吃,但是为了肉的营养更加均衡,可以适当的喂一些五谷杂粮,比如玉米、谷子、豆饼等。

3、做好消毒防疫措施

养鸡的话最怕是发生疫情,一旦有一只鸡感染的后会危害整群鸡的健康。所以平时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卫生,做好消毒措施,平时要进行疫苗管理,防止疫情的发生,但是为了人体健康着想,一般不建议用药提前预防。

4、饮用水要干净

跑山鸡的产蛋时期一般在夏季,所以需水量比较大,这个时候要保证其饮用水的清洁,定时清洗水槽,做好消毒处理。

5、产蛋处理

因为跑山鸡产蛋地点不固定,为了不让鸡蛋生在草丛、角落等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暗处吸引跑山鸡下蛋,平时多注意巡视,及时采收鸡蛋。

刺猬的养殖经验


刺猬虽是野生动物,但容易饲养,且饲养成本低、效益高。刺猬不仅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食量少、食性杂,不易生病,而且适应性强,容易驯化饲养。养殖刺猬所需的设备简单,饲养管理简便易行,不受劳力、地域制约。人工饲养刺猬确实是一项收益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大有发展前途的致富新路。

刺猬体形肥矮,长约25厘米,四肢短小。爪子弯而锐利。眼和耳都很小刺猬身上有短而密的剌,遇敌害便蜷曲成球,以剌保护身体。头、嘴似鼠。有一张突出的长脸和不断抽动的鼻子。刺猬嗅觉灵敏。我国猬科计有6属7种,分布最广的是刺猬,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兼食根、果、瓜等植物刺猬的主要食物是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兼食根、果、瓜等植物。

刺猬每年冬季都要冬眠,在漫长的5个月冬眠期内,它们几乎像一具僵尸,浑身冰冷。到了3月,它们的体温开始慢慢升高,呼吸和心跳也逐渐加快。当刺猬准备过冬时,已经在身体里储存了两种脂肪,一种是普通的白色脂肪刺猬的硬刺是毛发的变异,非常尖。当它们蜷起身体时,收缩全身的肌肉,使头尾相拉,编成一个母球,使敌害无从下口.这是刺猬最有效的防卫方法。

刺猬交配时,雌刺捐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否别变配不可能进行。雄剌猬的肚皮很薄,雌刺捐只要稍微施展它的刺,雄刺猬就被扎跑。因此,雄刺猬要围着雌剌猬转几个小时圈子,取得雌刺猬的同意后,才可交配。刺猬胆小易惊,喜静厌闹,喜暗怕光。行动迟缓,一般昼伏夜出。食量很小,不挑剔食物,不易患病。

一、饲养场的建造,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场地宜建在较安静,尽量避开人为干扰的地方,建场时,必须建一院落,院墙高约,0.8-1m,院内窝室分为相,连的里窝与外窝两部分,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建土堆或假山,种上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使之,尽量接近野生环境,供其觅食,寻偶,栖息,一般,10m平米,场舍可养,30-50只。

二,饲养与繁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投喂饲料和清水即可,饲料可人工配合混拌均,匀,煮熟配方,玉米粉,30%,麦麸,20%,细米糠,10%,鱼粉5%,蔬菜,30%,骨粉,2%,碘盐,1%,土霉素粉,1%,氨,基酸,1%,微量元素适量。如将野外刚捕来的刺猬进行人工驯养,动物性饲,料要占日粮的80%,以后酌情逐步减少,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比重,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刺猬的日粮标准是体重,50-150g,的日料为50g,体重150-300g,的日料为75g;300-600g的日,料为150g,左右。刺猬夏季食量大,生长快,冬季休眠,进食很少。家养刺猬应一雄一雌同窝,一般在4-5,月份自然发情交配。年产1-2胎,2-4岁的刺猬均有繁殖能力,母刺猬发情期躁动不安。,阴部有分泌物,孕期为60天左右,每胎产仔4-6只。最多的产8只。刺猬受精35天后体重增加,45天后行动迟缓,会阴部,轻度水肿,临产前寻草做窝。刚产下的仔猬有软刺而无毛,,约20小时后软刺竖起,并发出,吱吱,的叫声。初生体重13-15g,仔猬产下3天软刺变硬,逐,渐增多,10日龄睁眼,20日龄长出牙齿并能行走30日龄左右能吃食。哺乳期40-50天。3个月的小刺猬平均体重可达320-350g,平均月增重100g左右;哺乳期和哺乳后的100天之间,是刺猬生长最快的阶段,要精心管理,以保证和提高皮的品质和张幅。

鸭子养殖:鸭子的育雏技术


为了能够更好的养殖,就要进行科学的育雏,这样的话在后期的养殖当中能够更好的养殖,那么鸭子怎么育雏呢?有什么育雏方法呢?

地面育雏

地面育雏是在育雏舍的地面上铺上5厘米厚的松软垫料,将雏鸭直接饲养在垫料上,采用地下(或地上)加温管道、煤炉、保姆伞或红处线灯泡等加热方式提高育雏舍内的温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少,但房舍的利用率低,且雏鸭直接与粪便接触,羽毛较脏,易感染疾病。

网上育雏

网上育雏是指在育雏舍内设置离地面3080厘米高的金属网、塑料网或竹木栅条,将雏鸭饲养在网上,粪便由网眼或栅条的缝隙落到地面上。这种方式雏鸭不与地面接触,感染疾病机会减少了,房舍的利用率比地面饲养增加1倍以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垫料,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立体笼育雏

立体笼育雏是指将雏鸭饲养在特制的多层金属笼或毛竹笼内,这种育雏方式比平面育雏更能有效地利用房舍和热量,既有网上育雏的优点,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缺点也是投资较大。目前生产商品肉鸭多采用网上育雏或立体笼育,肉用种鸭一般采用地面育雏或网上育雏。

以上就是鸭子育雏的三种方式了,供养殖户参考,在前期做好鸭子的育雏工作,后期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养殖鸭子的。

高产养殖河蟹的经验


河蟹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池深为1.2-1.5米,坡度为1:(2-3),池塘四周环沟宽为2米,深为1.8-2.0米。水草的覆盖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60%,适宜的水草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一般为100-125千克/亩。可采用钙塑板、铝板、石棉板或防逃网等作为防逃墙材料。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200-250千克,扣蟹放养规格以160-200只/千克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1000-1200只/亩。河蟹饲养前期和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植物性饲料占30-40%,每天傍晚投喂1次即可。饲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上午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放养前,先将扣蟹进行缓苗处理,将扣蟹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在空气中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扣蟹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进行放养。在水草尚未生长茂盛之前,蟹种放养时应用网片隔离在便于管理的小区域内,严防蟹种破坏种植的水草生长,水草生长茂盛后,将网片拆除,让河蟹进入水草区摄食。

养殖期间加强日常管理:①要经常检查养殖水域的进、排水口中设置的双层拦网及池塘防逃设施,如有破洞及时修补;②汛期要注意管理好防逃设施,防止洪水冲毁防逃设备;③在河蟹生长期,养殖水域禁止打水草、放鸭、捕捞等;④要严格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养殖水域,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稻田养殖田螺的经验


田螺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易繁易养,但喜荫怕光,所以适宜稻田养殖。这样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稻田中在种植稻谷的同时养殖田螺,不仅可以提高稻谷产量,还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商品田螺,且投入少、效益高是一条比较适合农村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一、稻田选择养螺稻田要选择天旱不干、洪水不涝的稻田,耕作时不要使用农机操作,不宜犁耙,但必须根除杂草。

二、水质要求田螺对田水的溶氧较为敏感,当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溶氧在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因此,田水必须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

三、稻田设施建设也可在水稻移栽时留下空道,栽秧后1周内,开挖沟宽2030厘米,沟深1317厘米的丰产沟,在稻田的进出水口还应设置较密的栏栅或网目较小的聚乙烯网。田埂四周严防鼠、蛇等钻洞漏水,以免螺外逃。

四、田螺的放养和管理1、放养。人工养殖田螺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公顷910.5万只。也可投放种螺,一般每平方米放养种螺0.10.5千克。2、投饵。田螺食性杂,除摄食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一些青菜、豆饼、米糠、蚯蚓等,还可投喂其他动物内脏、下脚料等。饵料应新鲜,仔螺产出后2周即可投饵。投饵时,应先将固体饵料泡软,把鱼杂、动物内脏、下脚料等剁碎,再用米糠或麸拌匀后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89点为宜。日投喂量大致为田螺总重的1%3%,并随着体重的逐渐增长,其食量可适当调整。对一些较肥沃的稻田,也可不投饵;让其摄食水中的天然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投饵时,若发现田螺厣片收缩的肉溢出时,说明田螺缺钙、此时应在饵料中添加虾皮糠、贝壳粉等。若厣片陷入壳内,则为饵料不足,饥饿所致,应及增加投饵量,以免影响田螺生长繁殖。3、饲养管理。田螺的饲养管理,最重要的是注意管好水质、水温。夏秋,田螺摄食旺盛,又是高温季节,采取冲水换水灌田,降低水温,增加溶氧量。此外,铁、硫等含量过高的水原以及工业废水,绝不能使用,因为这会直接导致螺死亡。

池塘养殖鲈鱼的经验


1、清塘、培水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鲈鱼暴食

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肠炎病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全年均可发生。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连续投喂35天。

3、烂鳃病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5、赤皮病、溃疡病病鱼鳍基部充血,红肿,脱鳞,表皮腐烂,肌肉外露。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预防上可大量更换新水,定期施放生石灰3540ppm,冬季干塘暴晒。治疗上可用漂白粉1ppm全塘泼洒;口服呋磺合剂,每100公斤鱼糜拌药300克;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注射3000国际单位。

6、鱼鲺病鱼鲺寄生于鱼的鳃部、皮肤和鳍条,使鳃丝上皮增生变形,炎性水肿,体表损伤,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死亡。治疗方法:全塘泼洒晶体敌百虫0203ppm。

网箱养殖草鱼的经验


草鱼,以吃草为主。它常在水草肥美处栖息,属中下层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吃食量大。高于32℃或低于15℃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吃食减少。水温低于10℃停食,处于冬眼状态,半数死亡。它喜欢生存在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处,不爱肥水。当水中的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尽管水温很好,但食欲也减退;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不吃食,开始缺氧浮头;0.9毫克/升时死亡。因此,草鱼网箱应流水畅通、水质清瘦、水质纯洁处,宜用浮动网箱做成全封闭式的高出水表层50厘米的网箱养殖。网箱宜小。

鱼苗、鱼种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300~500尾,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30~50尾(个体为100~500克,尤以500克的病害少,生长速度最可观)。可直接养成成鱼。

投喂与管理:网箱养草鱼一般从夏花开始,体长为3厘米以上。这时的鱼苗从出膜后已养了20余天,食物为浮游生物,在没有足够的浮游生物的情况下,应喂粉碎了的优质高蛋白饵料及水蚯蚓、小浮萍、芜萍。喂时先要驯化,即在箱内先撒一点粉料诱鱼上来,每撒一次,要形成争抢之势,总有少数鱼吃不到。抢食激烈,让其尝到饵料之美味,几日后形成习惯,逐渐多喂。喂芜萍、小浮萍要投足,吃完又投,不喂夜食。草鱼长到6厘米以上时,可吃嫩水草;长到10厘米以上时,可吃水、陆嫩草,蔬菜叶等,更爱吃昆虫及糠麸。立秋前要喂足,立秋后,天气变化大,限制在5~6小时吃完,否则会闹病。吃不完的要捞出箱外。立秋以前要喂饱,六到七月正长膘。八到九月水温高,鱼儿太饱吃不消。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山鸡育雏的经验》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的养殖经验”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