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对猪养殖场的危害极大.由于基层兽医及养殖户对该病缺乏理性认识,发现治疗不及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

1临床表现

病毒侵袭导致猪肝脏的胆汁分泌功能亢进,突然增多的大量胆汁刺激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病猪在临床上会表现出胃肠痉挛和粪便发黑,阵发性腹痛,频频排便,怒责、采食量下降,体温39.3-41.7℃的一系列症状。进入4~10天的感染中期,由于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的持续痉挛,幽门凸红肿、溃疡,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和向胃部的逆向流动;同时,由于持续增殖的病毒对外周淋巴的侵袭引起的全身发热,水排泄增强,继发胆汁浓稠,胆囊内壁充血、出血和胆囊壁水肿增厚、溃疡等炎症性变化。与此同时,大量胆汁进入胃内,打破了猪胃内容物的酸碱平衡,胃内容物pH值的上升,直接引发患病猪发生呕吐。pH值偏高的胃液长时间浸润,一方面使得胃神经发射功能麻痹,呕吐很快停止,病猪呈现采食量下降特征,这是饲养密度过大或者观察不及时,个体发病后不易被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贴近胃壁的高pH值胃液直接损伤胃底黏膜,引起胃底部充血、出血、溃疡或穿孑L、胃痛,形成饲养中常见的发病初期病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或者呈间断性采食(即食欲正常,添加饲料时猪反应明显,但是采食数口后即停顿下来,稍后继续采食,并再次发生采食停顿),有排消化不良性稀便或粪便发黑的现象。到了10~15天(部分单一性病例可达20天)的感染中后期,由于胃底部损伤严重,患病猪采食量下降至正常采食量的1/8-1/5,甚至拒绝采食。此时由于胃痛,多数患病猪发生明显的卧姿改变,即从右侧着地躺卧变为腹卧。

夏秋高温季节,病猪前肢前伸,呈典型的“犬匐状”卧姿;冬春寒冷季节,则表现为四肢蜷曲的“蜷卧状”卧姿。粪便从前、中期的消化不良性稀粪(俗称“过料”)变为水样稀便,部分病例由于采食极少,甚至停止排便。部分脑部病理变化明显病例,发生抽搐、震颤、后躯麻痹(左右摇摆和站立困难、犬坐状)或排便失禁;部分神经质病例,由于吻突发痒,频繁拱地、蹭痒,表现吻突上部分受力点呈现特有的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淤血斑,或吻突的顶部皮肤呈浅黄色角质化、充血、蹭伤性出血等病变。

母猪多数早期无明显症状,体温38.8-39.8℃。感染5~10天,部分母猪出现呕吐;发生早产,部分敏感兴型体质的妊娠母猪发生早产,怀孕期缩短9-10天不等(多数3-5天);多数表现为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衣腐败变黑的,多数妊娠期延长,一般延长2-3天(极少数个体妊娠期延长5天,甚至5天以上);部分妊娠后期感染母猪表现为临产前4-6天和分娩后1~5天渐进性采食下降,甚至直接发生食欲废绝;断奶后配种母猪以隐形流产为主要特征。

2.治疗

2..1单一性伪狂犬病感染病例的治疗

该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特征,颗粒较大,直径150~180nm,然后使用中药治疗,或试用生物制品(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仅限于在本场猪群试用的自家血清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使用0.5%~1%的氢氧化钠液喷洒消毒猪舍和用具。

2..2混合感染病例的治疗

混合感染病例应结合感染的病种采取措施。通常对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病例采用紧急免疫十支持性治疗十辅助治疗的办法。支持性治疗包括控制肺部感染,调整胃部环境;辅助性治疗包括消除脑部炎症,补充电解质和激活副神经,驱虫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和病理阶段灵活处置。

2..3感染伪狂犬病母猪所生仔猪的治疗

尽早哺乳,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3日龄滴鼻(4mL稀释液解冻后,每个鼻孔滴2滴或喷雾0.2mL),7日龄使用干扰素,11~19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这四项措施可以提高染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育成率,各地可尝试运用。

2..4后期治疗

由于该病病例多数表现胃部的损伤(充血、出血或非出血性溃疡、穿孔),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对胃内容物pH值的影响,在疫情蔓延趋势得到遏制,发病个体发热、呕吐、腹泻、颤抖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食欲仍然很差或采食废绝的病例,可使用下述方法处置。视体重大小灌服或喂服纯酸牛奶30-100mL,连续2~3天,每天2-3次。母猪每次灌服200mL。从第2天开始,每次在酸奶中添加粉碎的酵母片5~10片,胃酶片2-5片。在灌服酸奶的同时,给病猪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维生素B1,每天1-2次,用量视猪体重大小决定。

对采取上述措施后仍然拒绝采食的病猪,可灌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刺激胃神经。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

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临床诊断要点:
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治疗与预防:
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
(1)2000斤饲料添加:
倍能佳或食达旺1袋
氟奇康泰2袋

替妙6袋连用7天
清热散1袋
联毒克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
免疫接种:

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相关阅读

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Ⅰ型疱疹病毒而导致,具有多种症候群,主要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神经症状等。猪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等,公猪利用性能较差或者失去利用价值,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防治。下面一起来看看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分析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1、病因分析

引种不符合要求。近几年,随着猪肉价格逐渐升高,规模化养猪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新建猪场为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建立繁殖种群,随处引进种猪。有的小型规模养猪场甚至购买集市上销售或者散养户饲养的仔猪进行补栏,由于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对商品猪或者后备母猪都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检疫制度,从而造成猪伪狂犬病呈现较高的阳性率,无法长时间促使猪群健康保持稳定。

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猪场由于受到资金、科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接种疫苗前没有测定猪群免疫抗体滴度水平,而直接注射疫苗,但如果此时仔猪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就非常容易导致疫苗中的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从而体内生成抑制抗体,导致免疫失败,使猪群容易发生该病。

疫苗使用不合理。由于有些防疫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疫苗使用常识,也没有仔细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各种疫苗都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从而无法确保对疫苗的效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据报道,猪伪狂犬疫苗使用普通生理盐水稀释后,会导致免疫效价降低。

发生免疫抑制性疫病。当猪群发生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都会增强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导致机体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从而引起免疫失败,或者无法形成适宜的免疫抗体水平,无法使免疫效果达到预期。

滥用抗生素。疫苗的免疫效价在一定程度上还受饲料添加剂的影响,之前普遍认为,猪群在接种疫苗前后一段时间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近几年,很多报道指出,四环素、磺胺类、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机体形成抗体,从而导致免疫效果减弱,而病毒灵、板蓝根、金银花等抗病毒药物,会直接破坏疫苗,因此要求免疫接种疫苗前后的1~2星期内尽可能减少使用抗生素或者停止使用免疫抑制抗病毒类药物,确保免疫效果良好。

2、流行病学

病原。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往往在病猪的脑脊髓组织中存在。病猪体内多处都存在病毒,如唾液、鼻液、乳汁等,还存在于实质器官、血液中。该病毒只具有一种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具有不同的毒力。该病毒对消毒药的敏感性较高,通常使用0.1%升汞或者2%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就可使其被灭活。

发病特点。该病通常在冬、春季节和产仔旺季容易发生,但也能够在其他季节发生。多种动物都对该病毒具有易感性,如各种家禽以及野生动物(不包括无尾猿),主要是猪、鸡、鸭、猫等容易感染。猪群中往往是处在分娩高峰的母猪最先感染发病,且窝发病率有时可达到100%。仔猪最早可在4日龄发病,而主要集中在15日龄,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发病率能够达到98%左右,死亡率能够达到85%左右。随着猪年龄的增长,病死率会不断降低,尤其是成年后会较少出现发病,即使发病也基本不会造成死亡。其中母猪通常一过性感染或者亚临床感染,基本不会发生死亡。一般来说,种公猪、经产母猪以及后备母猪感染该病后的死亡率基本在2%以下。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以及损伤的皮肤等进行传播。另外,如果猪圈中存在较多的鼠类,也容易引起发病。

3、临床症状

繁殖障碍型。公猪和母猪感染该病后,不仅会表现出呼吸症状,主要还会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以及产出木乃伊胎、死胎,还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综合症,如长时间不出现发情或者屡配不孕等。一般来说,母猪在妊娠前期感染病毒会导致胚胎被吸收,使母猪再次进入发情期;在妊娠中期或者妊娠后期感染病毒,会导致繁殖障碍,主要是引起流产或者产出死胎。大部分母猪患病后能够按正常妊娠日期进行分娩,但会产出部分外观发育正常但已经死亡的胎。个别母猪患病后会导致分娩推迟,通常会比正常预产期延后5~7天,有时甚至更久,此时母猪尽管体温、精神、食欲保持正常,但是在妊娠后期己经增大的腹围会明显收缩,同时乳房也明显缩小,且胎动消失,对于这类母猪只有注射适量的前列腺素才能够进行分娩,但只能够产出死胎。如果临近生产的母猪感染病毒,就会导致其所产的全部后代仔猪在产出后就患有该病,只具有较弱的生活力,通常经过1~2天就发生死亡。母猪群感染病毒后,还会出现长时间不发情、屡配不孕以及假孕等现象,有时返情率甚至能够超过60%。种公猪感染病毒后,会发生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炎等,导致睾丸、附睾发生萎缩、硬化,没有种用价值。

仔猪脑脊髓炎-腹泻型。仔猪在产出时一切正常,经过2~3天就开始出现发病,经过3~6天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基本能够达到100%,即往往整窝都发生死亡。仔猪大于20日龄会较少发生该类型,但出现发病后依旧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该类型往往突然发病,有些病猪体温能够升高达到40.0~41.5℃,有些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有下降,接着就会出现肌肉震颤,耳朵增厚,眼眶发红,眼睑发生水肿,双目紧闭陷入昏睡,走动摇晃或者困难,或者运动失调,盲目转圈或者行走,很快就无法站立,只能够侧卧不起或者四肢呈游泳状划动,部分头后仰、歪颈、角弓反张、抽搐,但往往呈间歇性发作,受到外界刺激(如触摸、声音以及光照等)时,往往会导致大声鸣叫和不停抽搐。病猪倒地往往以一侧固定侧卧着地,有时两侧交替着地,且着地一侧的眼睑、肩关节以及腕关节等突出处的皮肤会由于不断磨擦而引起脱毛、肿胀、淤血,最终发生出血,并形成紫黑色或者紫红色破溃创面。

呼吸道综合症型。通常是断奶后仔猪和育成猪容易发生,个别育肥猪也能够发生,有时会与其他型伪狂犬病同时发生或者相继发生。病猪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液,症状严重是会导致呼吸困难,有时呈现“犬坐姿式”,表明体质显著恶化,体重减轻。经过5~10天,大部分病猪会出现退热,食欲恢复后就快速痊愈,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就容易发生死亡,尤其是继发或者同时感染其他细菌病时会提高死亡率。部分病猪的腹部皮下出现紫色的粟粒大小斑点,少数在耳后、颈背侧形成新鲜出血斑或者条状出血。对这种类型的病猪采取对症治疗或者不进行治疗,经过7~10天症状会逐渐消失,但死亡率依旧在5%~10%。

生长发育受阻型。通常是大于15日龄的仔猪出现发病,有些会出现脑脊髓炎-腹泻而死亡,但部分症状较轻或者没有症状,能够存活,但这种仔猪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有些还会并发咳嗽以及慢性腹泻,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且会导致疫苗免疫,如接种猪瘟疫苗等时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其中有些仔猪的生长发育会显著落后,甚至形成“僵猪”,只能够被淘汰。另外,有些同窝仔猪尽管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以上症状,能够正常采食,但生长发育速度缓慢,通常在8~9个月龄的体重只能达到80~90kg,饲料报酬明显下降。

4、实验室诊断

动物接种试验。取典型病猪的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到鸡胚、小鼠或者家兔,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如果家兔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接种部位严重瘙痒,即可确诊。

乳胶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抗原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可先将抗原用乳胶包被,接着添加相应的血清进行反应,如果几分钟内就能够发生凝集,即可确诊发生该病。

免疫荧光试验。对病猪不同组织的病料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检测,发现检出率最高的部位是扁桃体和淋巴结,其次是大脑、脊髓和脾脏。一般来说,取病猪的脊髓、延脑和脑三叉神经等组织制成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能够在2~4h内得到结果。在我国,该法是目前一种快速诊断猪伪狂犬病的较好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通过ELISA方法来对猪伪狂犬病毒检测的方法,且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非常适合于大规模养猪场进行检验检疫。目前,已经建立了Dot-PPA-ELISA,能够检测出的最低IgG水平为1.398×10-8g。另外,也可选择使用Dot-ELISA试剂盒(哈尔滨兽医研究)进行检测。

5、防控对策

阴性猪场。猪场要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和分点饲养。猪场生产区要分成三部分,即保育区、饲养区和育肥区,且确保不同区之间至少具有100~500m的距离,具有相对独立性,采取单元式饲养,并坚持全进全出,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猪群最好以周为单位来安排生产,并采取全进全出的单向流动。对进出猪场的人员和物品加强控制,如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先进行淋浴,然后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帽、鞋,之后才能够进入固定猪舍,禁止串舍;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进行消毒才能够使用,生产区内的运猪专用车和运料专用车只能够用于生产区,禁止用于其他用途,且每星期进行1次清洗和1次消毒。猪场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入猪场,对蚊、蝇等昆虫以及鼠类定期消灭,禁止饲养禽类、猫、犬等,还要及时驱赶各种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猪场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并对清出的粪尿采取无害化处理等。猪场最好能够采取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则要确保在伪狂犬病阴性或者野毒感染阴性种猪场购买,且到场后要采取2个月的隔离检疫,并进行血液检测,只有伪狂犬病抗体或者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时才能够混入本场猪群饲养,之后所有猪群都要每半年进行1次血清学检测。如果猪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要采取隔离饲养,接种疫苗后只能够用于育肥,禁止种用。

阳性猪场。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对全场没有发病的猪紧急接种疫苗,防止发病,一般小于3日龄的仔猪每头接种1头份,种猪每头接种2头份,能够较好的控制疫情蔓延。同时,健康猪要饲喂品质优良、含有丰富营养的饲料,避免出现环境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确保猪群整体保持健康。当疫情被控制后,可按照免疫程序采取常规免疫接种。对于病猪污染的栏舍要使用20%新鲜石灰乳或者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病原传播。另外,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够采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对症治疗,且成年猪或者种猪通常能够耐过,无需进行治疗,但经过治疗康复的种猪只能够进行淘汰处理。对于发病猪,可注射一定量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碳酸氢钠,口服适量的补液盐,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活力源、维生素C,用于缓解脱水和酸中毒。

免疫预防。在猪场中,感染猪排出的伪狂犬病毒是主要导致健康猪感染该病的方式,且随着病毒在猪体内的连续传代,使其致病力逐渐增强,形成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毒株也能够导致日龄较大的猪发生感染,并具有更强的亲和呼吸道组织的能力,促使育肥猪发生呼吸道疾病。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能够使被感染的猪终生携带病毒。因此,该病要加强预防,目前主要是采取免疫接种。猪场常使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为弱毒苗、灭活苗以及基因缺失苗,其中免疫原性较好的是基因缺失苗,也就是条件允许时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都要选择使用基因缺失苗,便于进行抗体检测。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能够区分野毒和基因缺失苗感染生成抗体的商品化试剂盒。但是,尽管某些猪场已经具备这种有效的检测手段,但大多数规模化猪场还无法彻底抑制该病,且有些经过免疫的猪依旧可能排毒,严重危害易感猪群,这可能是由于猪群没有进行多次疫苗免疫接种,部分猪场甚至为了减少饲养成本而对母猪每年只进行1次免疫,部分猪场在容易发生发病的阶段没有及时给仔猪采取滴鼻免疫,导致其无法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进行保护。

病原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37℃下的半衰期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但短期保存病毒时,4℃较-15℃和-20℃冻结保存更好。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伪狂犬病毒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伪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I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最为敏感,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开始呈散在的灶状,随后逐渐扩展,直至全部细胞圆缩脱落,同时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形成。细胞病变出现快,当病毒接种量大时,在18~24h后即能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
实验动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在兔、1日龄小鼠和组织培养之间对伪狂犬病毒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成年鼠与新生鼠相比有较强的抵抗力。虽然鸡胚对伪狂犬病毒不很敏感,但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是最早用于病毒增殖和传代的方法。
伪狂犬病毒基因组是线状双链DNA分子,大小约150kb,平均G+C含量高达74%,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由独特长区段、独特短区段及位于US两侧的末端重复序列(TR)和内部重复序列(IR)组成。
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怎么防治


病因:

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隐型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脑脊髓炎(神经症)和败血症(发热);最后死亡。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症状:

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常突然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应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消失出现后肢麻痹,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成年猪感染后的症状轻微,有时可贴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般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复。

病理:

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胎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防治:

种公猪:2次/年,2毫升

免疫: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毫升

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毫升

动物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动物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传染率,引起了世界养猪业的关注。当前,由于我国基层兽医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缺乏经验,将多种病混为一谈,导致药物滥用。这样不仅耽误了病情,而且增加了治疗的费用,最终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分析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提出防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以期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促进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动物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动物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病学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100%,常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患病动物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病畜、潜伏期带毒的动物以带毒的畜产品都是危险的传染源,特别是犬科动物常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据统计,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传播途径主要是动物咬伤,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唾液也可感染,也可经气雾和口感染。人和各种动物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月对我国人狂犬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虽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发病率高的年份,狂犬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秋节的狂犬病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析还发现,男性发病是女性1.0~2.5倍。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2~8周,最短8d,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犬、猫、狼、羊及猪平均为20~66d,牛、马为30~90d,人为2~3周。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专家对1989~2000年间上海发生19例狂犬病例分析发现,咬伤头面部的5例潜伏期平均为41d,咬伤手指的12例潜伏期为59d,咬伤足部的2例平均潜伏期为187d,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

3、诊断

如果患病动物出现典型的病程,则结合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通过实验室。

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患病动物大脑海马角或小脑作触片,用含碱性复红加美兰德Seller氏液染色、镜检如能发现淡紫色的内基氏小体即可确诊。

荧光抗体法。将患病动物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的触片或冰冻切片,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提纯的狂犬病高免血清的γ球蛋白制成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者,即为阳性。

4、综合防制

强化管理。各级政府应严格加强农村养犬审批制度,做好辖区养犬管理。城区养犬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城区限养观赏犬,严禁个人饲养大型犬、凶猛犬,对因养犬扰民、危及公众安全的要依法查处。

强化犬只免疫。免疫是防制狂犬病流行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发达国家长期实施的方法与经验表明,只要做好犬、猫狂犬病防制工作就能全面控制人狂犬病的流行。因此,必须保证犬群70%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必须坚持不免疫不审批,就地捕杀的原则,在农村由乡镇、村干部带队,由防疫员集中时间利用优质疫苗对犬只进行定期免疫,所有满两个半月的幼犬及免疫后满一年的犬只必须免疫,同时做好登记、挂牌、发证工作。

强化检疫监督,重点加强犬只交易市场、运输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贩运病死犬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每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定期对城乡犬只开展一定数量的犬只监测工作,掌握犬病流行动态和规律,同时确保犬群70%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病例及时上报,严禁瞒报、谎报、漏报等现象发生。强化卫生消毒,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动物疾病侵入和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时应对犬只交易市场、经常活动场所和宠物诊所等地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和完善由政府领导人任指挥长由畜牧、卫生、公安、教育、交通、财政和新闻媒体等多部门参与的防控指挥机构。财政支持,降低费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统一采购疫苗、消毒药品等,降低农村狂犬病防制工作中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承担的费用,因为调查表明我国养犬数量大致在8千万至2亿,其中绝大部分饲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降低费用,狂犬病防止措施很难在农村贯彻执行。加强科学研究,强化队伍建设。国家应加强狂犬病疫苗病原生态学和诊断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国家、省级狂犬病专业实验室,从事该病的诊断监测、疫情预报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突破我国动物狂犬病疫苗缺乏的瓶颈,扭转防止工作缺乏技术人员的被动局面。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育肥猪则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一般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呈长朗隐性感染带毒或排毒。成年猪常不呈现可见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体温升高,一般不发生死亡。母猪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后的20天左右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经常发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产出弱胎和死胎。
猪伪狂犬病表现有四大症状:
(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4)种猪不育症。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成年猪仅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温和症状。
综合防制
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但高免血清被动免疫适用于最初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母猪的抗体通过初乳传给仔猪,母体源体可持续大约4~6周。母体被动免疫可以保护仔猪的致命感染。已发病或检查出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的猪场,建议所有的猪都应进行免疫。
(1)灭活疫苗种猪(包括公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能将哺乳仔猪保护到断奶。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2)弱毒疫苗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育肥猪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防治
目前尚无治疗PR的有效药物。对PRV控制除常规隔离、消毒、控制人员流动以外,疫苗接种是防止PR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Lens报道用DNA重组技术研制的低毒力PR疫苗进行田间免疫,安全有效,应用该疫苗接种的猪再发生接独感染。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灭活苗和弱毒苗预防PR,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灭活苗和弱毒苗只能降低接种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阻止带毒猪排毒。PR一旦传入猪场就很难根除,在发生过PR的猪场,停止使用疫苗后又会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在疫区进行疫苗接种外,非疫区应加强对引进猪的检疫,隔离饲养,搞好圈舍卫生,从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