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仔猪的保育方法

猪难养,保育猪更难养。近年来,仔猪断奶成了养猪过程中重点中的重点,原因是断奶仔猪本身的特殊性和现代饲养管理模式的不协调,出现的后果除仔猪断奶后腹泻及断奶后生长停滞外,另外还是呼吸道病多发时期,给养猪场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解决好仔猪断奶过程以及保育猪饲养管理问题,是每一个养猪场饲养管理的关键。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仔猪的保育方法。

保育阶段是集适应、发育、转换为一体的关键时期,仔猪在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健康度对后期成年猪的育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其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保育仔猪的生理特殊,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不够健全,因此在管理上要尤其注意,充分了解保育猪的生理特点以及营养需求,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从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提供适宜的温度

因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其对温度的变化表现极为敏感,仔猪在断奶后转入保育舍,温度也不可突然发生变化。因为仔猪在断奶后营养的来源发生改变,从吮吸母乳过渡到采食饲料,而乳汁的温度与饲料的温度相差较多;仔猪在吃奶时挤在母猪的腹部取暖,断奶后热源消失,另外,仔猪在断奶时经历了严重的心理应激,加上饲养环境的改变极易使仔猪出现不安和恐慌感。而在保育前期将舍温调整到与产房接近的温度可明显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因此,保育舍在进猪前要提前的升温,一般要求温度比产房后期的温度高1~2℃为宜。

2.合理饲喂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实施断奶的方法多为逐渐断奶法,即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在原圈舍采食原饲料,饲养5~7天,待适应与母猪分离后再分群或并群的转入保育舍,并且要将原来饲喂的教槽料逐渐的更换为保育料。当仔猪与母猪分离时会有不安、烦躁等情绪,在最初的几天食欲会受到影响,采食量较少,过几天适应后食欲恢复,易由于饥饿而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从而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因此,仔猪在断奶后转入保育舍要适当减少饲喂量,并且要遵循少喂多餐的原则,在最初以每天7~8次为宜,然后逐渐减少饲喂的次数,增加每次的饲喂量。教槽料更换为保育料不可一次性的完全更换,要逐渐的进行,让仔猪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逐渐减少教槽料的同时增加保育料的量直到完全更换为保育料。

3.提供充足的饮水

充足的饮水可以提高猪的采食量,从而提高生长发育以加快增重的速度,因此要给仔猪提供充足且清沽的饮水。猪的水源主要有四种,即饮用水、饲料中的水、注射用水和体内代谢水,其中饮用是最主要的水源。因此,保育舍要设置合适的饮水装置,让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可以尽快找到水源。做好饮水器的管理工作,要从饮水器的选择、安装、数量以及水流量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和调控,以提高仔猪的饮水量。通常保育舍内饮水器安装的最佳位置以保证每头仔猪都可以喝到充足的水为佳,这就要求保育舍中饮水器的安装高度要与圈舍中最弱小的仔猪的肩部同高。

4.科学通风换气

保育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生活在较为温暖的环境。因此,有些养殖场为了提高舍温,保持舍内较高的温度,常将保育舍进行封闭式管理,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这样就导致舍内的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以及粉尘、病原微生物的量严重超标,如果仔猪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仔猪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导致仔猪的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以及眼部疾病。而加强对保育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可保持舍内空气流畅、新鲜,但是又与保温存在着冲突,因此如何处理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在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保育舍适宜的温度,保育舍一般采用高床设计,可以减少仔猪因腹部受凉患病,在通风前可适当提高舍温,并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避免因通风而导致舍温急剧的下降。

5.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

保育猪由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还不完全,又经历了环境的剧烈变化等,使其成为了养猪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仔猪的抗病能力较差,不适宜的饲养环境极易导致仔猪患病,严重时会导致仔猪死亡,严重影响了养猪经济效益,因此,要做好保育猪的疾病预防工作。保持圈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将保育舍的相对温度控制在60%~75%,避免频繁的用手冲洗栏舍。要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抗病能力。仔猪存在着三方面的生理缺陷,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机能健全和免疫系统不完善,因此为了提高仔猪的健康度要从多方面人手,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和舒适的环境外,还要想办法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在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同时,有必要使用一些保健类药物对仔猪进行药物保健。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其目的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可在仔猪转入保育舍的前1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一些中草药成分的保健药,以缓解断奶应激,减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在保育后期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和中药进行保健,预防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

仔猪的保育方法

在猪场的生产中,仔猪的保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疫病控制,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就怎样养好保育仔猪进行探讨。
一、仔猪断奶的准备
在正常情况下,产房的哺乳仔猪一般在21-28天之间进行断奶,(体重6-8千克之间,该数据因猪场不同而不同)转群到保育舍。仔猪断奶是一生中最大的应激,一方面是心理应激,母子分离心理上失去了依靠;第二方面是环境应激,由产房变为保育舍。同时伴随着饲喂方式、温度、密度及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应激。面对着以上诸多的应激因素,我们必须进行逐一改善,尽量的创造出与之相适宜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降低断奶应激给猪生长带来的影响。
1、母子分离目前的规模化猪场,为了减少母子分离的应激,仔猪断奶基本都实行“母走子留”。即在断奶时将母猪先转出产房,让小猪在产房继续饲喂5—7天后转入保育高床,这样虽然仔猪失去了母猪的保护,但还是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其营养获得的方式、人员的管理、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没有改变,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子分离所带来的应激。
2、温度湿度在转群前一天,确保保育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和产房一致,降低环境对仔猪的应激。保育舍进猪前要升温,要实现比仔猪在产房后期的温度高1—2度的需要,将保育舍的温度提前升至28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5%左右这对于保证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非常重要。(原因如下:首先饮食的改变。哺乳仔猪从吃母猪的奶水转变为喝水、吃饲料,奶水的温热与水、料的干冷形成巨大的反差;其次热源的消失。产房中的哺乳仔猪喜欢挤在母猪的腹部睡觉,感觉很温暖,断奶后,热源消失,不适应的感觉明显增加;再次断奶后的新环境以及离母的失落、孤寂,会加重仔猪的不安和恐慌。因此管理人员通过提高保育前期的舍温,能明显消除“断奶关”中的“离母应激”。
3、早期控料在母猪离开产房这段时期的仔猪5-7天的饲喂有讲究:减料、定量和分餐。把仔猪由原来的自由采食教槽料改为减量饲喂,饲料的减少量约为自由采食阶段的15%左右。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不用添加过多的饲料,保证略有稍欠为好。一日的饲喂餐数控制在7—8餐为宜。因为,仔猪离开母猪后,会伴随不安、烦躁等情绪找寻母猪,断奶后1—2天的采食量会明显降低,而由于饥饿难耐,又会在两天过后暴饮暴食,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拉稀。在转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继续饲喂仔猪教槽料,以降低饲料的改变而带来的应激。
4、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头猪所占猪栏或所占猪舍面积来表示,每头保育仔猪确保有0.4平米的全漏粪地板的生活面积。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猪舍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和尘埃微生物的变化的含量,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泄、活动、休息等行为。密度过大,就会增加猪的咬斗次数,休息时间和采食都会减少,尤其是夏季密度过大,会使气流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升高,猪的采食减少,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下降,猪群也容易引发疾病。密度过小,也会是仔猪失去群居习性,造成设施设备浪费。
5、仔猪饮水
猪群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现正相关,因此,采食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饮水。而猪群的水需求有四个来源:外部饮水、饲料中的水、注射用水和体内代谢水。其中,外部饮水是最主要的水来源。刚进入保育舍,对饲料和饮水还未熟悉的仔猪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从而来适应新的环境。据调查猪圈内85%的仔猪可能需要花费大约35h才能找到饮水,而90%的仔猪则需花费约30h才能找到饲料。因此,对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通过调整饮水器的设置,让其自然地滴一部分的水,可便于仔猪快速找到水源。提高仔猪的饮水量,可以从饮水器的选择、安装、数量以及水流等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控制。目前的饮水器主要有三种:鸭嘴式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和杯式饮水器。不同的饮水器对仔猪的饮水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上述三种饮水器中,乳头式饮水器和杯式饮水器确实能提高饮水量,但两者造成的水浪费也较为严重。猪场中饮水器安装的最佳位置,以保证每头仔猪都能饮用到足够的水为宜,即保育舍中饮水器安装的高度与圈舍中最弱小仔猪的肩部高度一致,且保证饮水处通达透亮,便于仔猪寻找水源。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讲,每10头仔猪必须配备一个饮水器,但作为10头仔猪每窝的圈舍最少不能低于安装两个以上的饮水器,因为圈舍中的仔猪存在层级现象,容易导致竞争性的缺水。诸如:口渴争水、天热冲凉争水等等。

二、保育仔猪的饲喂方式
保育仔猪的饲喂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人工饲喂,二是自由采食。
1、人工饲喂需要根据料槽内是否有剩料及其量的多少来决定。具体做法是,在饲喂前先看料槽内饲料的量,如果槽内仅有一点碎料沫没有成小堆粉料或颗粒饲料,说明上次喂料量适中;如果看到同槽内被舔得干净湿润,说明上次喂料量不足,本次应增加投料数量;如果槽中有剩料,说明上次喂量太多,本次应减量,将剩料清除。在此阶段做到少喂勤添,一昼夜喂6-8次。此方法在保育后期仔猪采食量增加后,工作量有所增加,同时饲料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2、自由采食获取仔猪的最大生长速度,一般都采用自由采食。需要根据仔猪的日龄及采食量的增加,调整料箱出料口径的大小,满足仔猪的采食需求,以获得最佳的饲料转化效率。同时也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三、转群至3天的饲喂要点
1、饲喂自由采食箱饲喂仔猪往往都是利用小猪拱转料筒或者出料口的档杆,而使饲料掉在料盘里面,从而达到采食的目的。注意一点,在产房仔猪补料时,都是采用人工添加饲料,这样仔猪很容易就获取了饲料。而自由采食后,小猪刚开始不会去拱料筒或者是出料口的档杆。这样就需要饲养员进行引导,当仔猪转入后需要人工去转动料筒或者档杆。刚开始时,饲料不能加的太多,一是浪费,二是料加多后仔猪难以转动料筒。也可以采用人工饲喂的方式进行,等仔猪适应后,再进行自由采食。
2、饮水仔猪转入保育舍时,饲养员需要对饮水器进行放水。具体做法是用手压住鸭嘴式饮水器的档杆。该工作的意义在于,放掉饮水器内集留的脏水和引导仔猪去饮水,同时也可以检查饮水器是否工作正常。在水里需要添加营养性物质,持续3天。为了降低应激,该工作在产房断奶前3天就需要进行。
3、分群在仔猪转群时,需要对仔猪按照性别、体重大小进行分群。合理的分群可使仔猪间的竞争处于平等,减少因不平等的竞争而造成弱仔猪的出现,提高仔猪均匀度。10天后,对于栏里面个别较弱的仔猪还需要进行调栏。在分群时,可对该批次较弱的仔猪放在该保育舍中间的栏位,这样可让它们处在温度比较稳定的环境,利于生长。
4、调教仔猪转群时,需要对其进行食、睡、排泄三点定位。该工作做好的话,对于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好处就是工作量的减少。具体做法是:在仔猪排泄的地方洒水或者把仔猪刚拉的粪便集中在排泄区,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保育舍的饲养管理要点
1、饲料添加仔猪转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继续饲喂教槽料。一周后用3-5天的时间按一定的比例转换为保育前期料。日常工作中必须根据仔猪的日龄变化经常、准确的调整料筒出料口的大小,满足仔猪的采食需求。仔猪是否吃饱,可以通过仔猪的行为、粪便、体型外表及饲料添加量来判定。
⑴采食行为:如果在料盘里面人工投放一些饲料,仔猪是一窝蜂似的来哄抢,吃完后还继续守望在料筒边,证明仔猪没有吃饱。理想的情况是,每次仔猪采食后,饲料在料盘中覆盖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5%。
⑵粪便:仔堵断奶3天之内的粪便由粗变细,由黄色变成褐色,这是正常粪便,(观察粪时间一般在12-15时)。粪便软、油光发亮、色泽正常时,投料量不用改变;如果圈内有少量零星粪便呈黄色,内有饲料颗粒,说明有个别猪抢食过量,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量,本次投料应比上次减少20%左右;如果发现粪便变软,处于将拉未拉之间的软粪时,甚至呈糊状,颜色呈黄色且粪内含有未消化饲料,且比例较大50%,这是全群仔猪要下痢的预兆,如果该批次仔猪精神状况良好,则是典型的营养性下痢,需要停止饲料的投放,检查饲料的质量。
⑶仔猪的腹围:如果仔猪的腹部比较充盈,没有凹陷,俯瞰整个仔猪腹部呈圆形,则证明仔猪吃饱,反之亦然,需要增加饲喂量。

2、温度、湿度与通风在仔猪转至保育舍的一周内,温度必须控制在28摄氏度,随后以周为单位,逐步每周降低1摄氏度,断奶后4-5周,将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就行,湿度最好控制在65%左右。保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具体作法是根据仔猪的日龄、圈舍内空气质量(氨气味大小)和环境温度进行,必要时,需要牺牲温度而保证通风。保育猪特别在前期需要温暖的环境。这与整栋保育舍要求的空气流畅、新鲜有冲突。目前有猪场将保育舍捂得严严实实,致使舍内空气污浊不堪,NH3、CO、CO2、粉尘、微粒等严重超标,这也是目前保育舍被界定为猪场环境最差圈舍的原因所在。而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留存,对猪群的健康影响非常巨大,突出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多发、眼睛病变增多等等。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可为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提高保温灯,在保育床上设置半场的木制高床供仔猪休息,减少由于腹部受寒而引发疾病。同时,于一天中温度较高的中午,开启天窗或启动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3、药物保健保育仔猪由于其自身发育程度的局限,环境的剧烈变化等等,使其在生产中成为养猪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度的药物保健。仔猪的保健应当是基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上的调理和加强,仔猪存在三方面的生理缺陷,即: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不健全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我们通过创造温暖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饲粮来补充前两个缺陷,而免疫力的提高则需保健来进行加强。保育猪药物保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饮水加药、饲料加药、免疫注射、日常治疗。
(1)饮水加药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此,如何减少断奶应激是成功饲养保育猪的一个重要环节。仔猪在刚断奶时不愿意采食饲料,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饮水器饮水。在保育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维,能较大程度地缓解应激反应,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由于突然的断奶,仔猪没有了母乳提供的抗体保护,肠道内的各种致病菌会大量繁殖。而且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低,很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断奶后的前1~2周,可以通过饮水加药的方式,在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素。
(2)饲料加药铜和锌是猪只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又有促生长和杀菌作用。80年代的中后期,铜在断奶猪饲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致于大多数猪场以猪粪的颜色是否黑亮来评价饲料的质量。有些饲料生产厂商为迎合客户的心理,在不需要高铜的生长育肥猪饲料中也添加了高铜,由此产生的猪粪严重地污染了环境。90年代中期,锌逐渐取代了铜的位置,而且效果还比铜好。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2000mg/kg以上的锌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并能增加生长速度,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许多饲料生产厂商在早期断奶猪饲料中添加了高浓度的抗菌素,以防止断奶仔猪的下痢。但由于新断奶的仔猪采食量较少,所以效果不及饮水加药。而后阶段的饲料,大多数猪场都采购饲料公司生产的品牌颗粒料,因此加药也比较困难。如保育猪的后期料是自己加工或是向饲料公司特约加工的,饲料加药就相对容易。健康状况较差的猪场,一般在仔猪断奶2周后,母源抗体逐渐消失时,表现出了各种病症,较普遍的是综合性的呼吸道疾病,所以各场可根据本场疾病的流行情况,在出现发病症状前,提前7~10d在饲料中加药。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物,可采用脉冲式加药。
(3)免疫注射疫苗接种主要是预防高危险性疾病的发生。而对那些低危险性疾病,在经济上不一定划算。正常情况下,仔猪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母源抗体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延,抗体水平不断下降,直到失去保护能力。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早,仔猪体内还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那么疫苗和抗体发生中和反应,导致免疫失败。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晚,母源抗体早巳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可能感染疾病。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前应进行抗体测定,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制定免疫程序后,还要定期进行抗体的监测。如发现抗体水平不够高,要及时分析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免疫的成功。
大规模集约化猪场一般采用全出全进的生产方式,相对来说健康状况比较好。而且一旦发病也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在保育猪阶段,一般只注射几种必须注射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其他疫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季节性的或临时性的使用,如伪狂犬病。有些猪场由于建场较早,因此疾病较多。且布局较差,产房及保育猪舍不能做全出全进,各种细菌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只能通过注射各种疫苗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用比较普遍的有猪副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链球菌脑炎等疫苗。但要注意的是保育猪应尽量少打疫苗,特别是细菌性疫苗,以减少应激。如确需注射细菌性疫苗,应尽量避免与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相冲突。60日龄左右的保育猪应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工作。以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
(4)日常治疗常规的保育舍通常采用全漏缝地板和自由采食料槽,因此平时的工作量不大,所以饲养员应加强对仔猪的观察,特别是断奶1周内的仔猪。发现病猪应及时治疗,如不能立即见好,应立即隔离观察作进一步的治疗。治疗后应在其背部作好标记,以区分注射的药物和次数,并作好记录。断奶仔猪的常见病除了下痢和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应注意腿关节和膝关节的肿大。如出现同一症状的病猪数量增多,而且发展的趋势很快,应根据临床症状,在饮水中加入相应的抗菌素。同时,通过兽医的解剖和实验室诊断,对疾病予以确诊,以尽快控制疾病。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猪场,对一些常见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可在其症状发生前,提前1~2周在饲料中针对性的加上一些药物,以减少或减轻临床症状。

4、日常管理正确处理干燥、卫生和消毒的关系。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圈舍的干燥比卫生重要,卫生又比消毒重要。多数猪场喜欢给保育舍冲栏,显得既干净又便捷,殊不知,此举所造成的危害很大。按照研究表明,保育舍的湿度控制在60%—75%较为适宜,而频繁冲洗栏舍可致湿度达85%以上,这对刚断奶转群的保育仔猪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在生产中发现保育猪大规模出现腹泻拉稀,用药物作保健未见明显好转,后经仔细查看、询问,才发现频繁冲栏实为真正的罪魁祸首。因此,保证栏舍的地面干燥非常重要,猪场只需勤快地将粪便清扫干净即可,无需冲栏,当猪场所处环境气温低于28℃时,保育舍不必冲栏。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本身无可非议,但现在的猪场却将消毒提高到了至上的程度,这就有违常理了。按照生物存在的自然法则,动物、微生物、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这对于任何一个小的生态圈都适合。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目的的频繁消毒,显然与上述法则相违背,因此,本着从当前畜牧生产实践的现状出发,对猪群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已足够。在每日巡视工作中发现体况消瘦、腹部萎瘪、皮毛絮乱无光、嗜睡、食欲不振、眼窝深陷、精神萎缩、腹泻、腿病、胀气的仔猪必须进行隔离,进行个体治疗。如果出现的比例很大,则需要考虑饲养措施的调整及考虑猪群健康问题。要求员工每日对保育床面上的粪便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好饲料消耗记录,把洒落在料槽外面的饲料收集起来。对猪群的免疫及猪只的治疗情况也需要记录在案。
五、总结断奶是一个高度应激的过程,在群体社会学和生理学方面都会对仔猪产生很大影响。再加上管理不当加重了断奶应激的强度,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性能,甚至造成仔猪死亡。断奶仔猪的生长受阻会影响生长肥育期的性能,从而降低猪场的利润。目前很多猪场仍然实行“一点式”的模式进行养猪,即在同一个地域实行“一条龙”管理(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等)。这样非常容易使不同圈舍之间形成交叉感染,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难度。按照最新的养殖方式,即将保育舍建在远离分娩舍和育肥舍的地方,使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保证在500m以上,同时做好全进全出、环境控制等工作,这样对内对外都防止了病原菌的侵扰,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
保育猪作为一个脆弱的生命群体,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需要养殖户细心呵护。因此,保育舍必须保证高标准的卫生条件,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是最理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圈舍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相信通过对生产中的关键点进行把控,保育仔猪的生长性能将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关推荐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1抓好初生仔猪的管理
1.1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口鼻和全身黏液,然后将脐带在离腹部3~5cm处,用5%碘酒消毒,再用消毒剪刀剪断。
1.2吃足初乳
初乳的最大特点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特别高,而脂肪和乳糖远比常乳为低;其中含镁盐较多,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的排除;但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能使初生仔猪获得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上初乳。
1.3固定奶头
在固定奶头时,要注意将相对弱小的仔猪固定在母猪前几对产乳较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几对产奶较少的乳头上,其余的仔猪吮吸中间的乳头,经过2~3d的细心照料,就可以达到固定乳头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弱小仔猪的死亡,而且还可以使全窝仔猪生长发育均衡,提高断奶窝重。
1.4保温防冷,防压防病
由于仔猪出生时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特别敏感,仔猪特别怕冷,因此,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应将产房提前半月修好,并进行消毒;将待产母猪提前1周赶入产房,母猪生产后应特别注意保持产房干燥,并要勤换垫草,以利保温。由于母猪产后体质相对虚弱,或因体躯过大,起卧时极易压死仔猪,因此防压工作必须做好,可将弱小仔猪放入筐内,同时在筐内放入厚垫草,每隔1~1.5h喂奶1次。垫草宜切短,以免仔猪被草缠裹发生意外。
1.5寄养或轮流哺乳
如果1头母猪产仔数超过其有效乳头数,或因母猪产后奶水不足、产后死亡等,均应对仔猪实行寄养。寄养要选择母性好、奶水足的母猪,两头母猪产仔时间越近越好,最好不超过3d。寄养仔猪时,应先把原窝仔猪分开,将寄养仔猪与原窝仔猪混在一起约1h后,母猪奶头发胀、仔猪饥饿时进行哺乳,以防母猪嗅出寄养仔猪。轮流哺乳是在母猪产仔多而无寄养条件时,利用母猪本身的潜力,将一窝仔猪按大小强弱分为两群,实行轮流哺乳,()必要时可补喂牛奶或羊奶,以防仔猪吃不饱。
2合理饲喂
2.1补铁
一般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仅为50mg,而仔猪每天需铁量为5~10mg。每升母乳中只含铁1mg,无法满足仔猪生长需要。若不能适时补铁,极易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轻则导致仔猪食欲减退、消瘦、腹泻、抗病力减弱,重则造成死亡。目前,最可靠的补铁方法是肌注铁剂,一般在仔猪出生后2d左右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于仔猪左右后腿肌注1~2ml。也可以于每1000ml水中加2.5g硫酸铁,将此溶液涂于母猪乳头上或用奶瓶灌服。
2.2补微量元素
2.2.1补硒
在缺硒地区容易发生仔猪硒缺乏,缺硒会使仔猪表现为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有的病猪排灰绿或灰黄色的稀粪,肌肉萎缩,食欲减退,增重缓慢,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是:3日龄时肌肉注射1%亚硒酸钠溶液针剂0.5ml,断奶时再注射1ml,补硒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以促进吸收。
2.2.2补铜
为控制仔猪腹泻和促生长,一般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250mg/kg的铜(以硫酸铜形式提供),同时要提高铁和锌的添加量,以抑制高铜的毒副作用,因长时间饲喂高铜可能会引发胃溃疡。
2.2.3补锌
近年来的饲养实践证明,高锌在控制腹泻、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要优于高铜,但二者并无加性效应,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为3000mg/kg(以氧化锌形式提供)。
2.3及早补料
仔猪只有在获得充足营养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从母猪泌乳规律分析,母猪泌乳量在产后3~4周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即使在泌乳高峰期,乳汁的营养也很难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所以要及时补料。这样,既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又可以满足其营养所需,有效提高仔猪断奶的体重。一般从5~7日龄开始诱食补料,保证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低蛋白饲料有减少仔猪腹泻发生几率、减少猪场氮排放量、降低饲料成本等好处。
3适时断奶
仔猪断奶的时间,目前一般在50~60日龄。如母猪体况较差,乳房干瘪,且仔猪能正常吃料,则可提早断奶;如母猪膘情良好,奶水充足,则可晚断奶。生产中为减少断奶对仔猪的不利影响,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3.1一次断奶
将母猪、仔猪一次全部隔离,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隔离后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将母猪调开,这样可以减少断奶对仔猪的应激。
3.2逐渐断奶
断奶前5~6d,将母猪与仔猪分开,将母猪赶走,喂奶时赶回母猪,逐渐减少每天的喂奶次数,直至断奶,此法适应于母乳较多的猪,可以有效防止母猪因积奶过多发生乳房炎。
3.3分批断奶
一窝猪中,可将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的仔猪先断奶,将生长发育差、身体瘦弱的仔猪多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此法适应于发育不均、个体差异大的仔猪,但不可将断奶时间拖得太长,以免影响母猪发情和配种。

仔猪的培育方法 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市养猪业迅猛发展,尤以品种优良的杜长大或杜大长瘦肉型猪,因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深受养猪户喜爱。但是,与本地品种相比,瘦肉型猪在抗病力、抗应激力方面相对比较差,特别是哺乳仔猪,常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下面一起来看看:仔猪的培育方法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做好接产工作

正确、安全的接产是确保仔猪成活率和健康的关键工作,因此要做好仔猪的接产工作。在接产前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接产人员的双手、工具等。仔猪在产出后接产人员要立即将口、鼻以及全身的黏液擦干净,对于处于假死状态的仔猪要做好急救措施,避免发生窒息死亡。仔猪在出生后要进行人工断脐,在距离仔猪腹部4~6cm处将脐带血向腹部挤压,再用消过毒的剪刀剪断,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以免发生感染。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天要对其进行剪牙和断尾的工作。剪牙的目的是防止仔猪在吃奶时咬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同时还可避免仔猪间发生相互的咬伤,剪牙时要注意动作不可过快,以免伤到牙龈,保证断面平滑整齐,并用碘伏消毒。断尾的目的是防止仔猪间相互咬尾,操作时用剪刀将最后的3节尾椎骨剪去,涂上消毒药防止感染。

2、科学合理的饲喂

初乳对于初生仔猪来说不仅是营养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可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因为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缺乏先天的免疫力,而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仔猪吃到后可以获得免疫力,因此仔猪出生后越早吃到初乳越好,一般应让仔猪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如果仔猪不能自行吃奶,要进行人工辅助让其吃上初乳。

母猪每个乳头泌乳量不同,通常位于前端的奶头泌乳量多,后端的要相对的少一些,因此为了保证整窝仔猪均衡生长,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吃到充足的乳汁要训练其在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惯,即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原则是让体质较强的仔猪在后部的奶头吃奶,而让体质相对较弱的仔猪在前端的乳头吃奶,否则会导致一窝仔猪的大小、体质差异过大,出现以大欺小的现象,不易于管理。在出生后为了防止仔猪出现贫血,应在出生后的2~3天进行早期的补铁,以及其他微元素,如硒。

做好补饲的工作。母猪的泌乳特点是在产后的3周左右会达到泌乳高峰期,在3周以后则逐渐减少,而此时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的时期,单纯的吃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这就要求进行及时的补饲。在正确开始补饲前要先训练仔猪采食饲料的能力,一般在7~10日龄时进行诱食训练。在最初时可根据猪对饲料的喜好,将饲料调制成适口性良好的粥样饲料,涂抹在母猪的乳头,或者直接抹在仔猪的口中,以训练仔猪采食饲料,待完全适应后也不可饲喂过量,因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饲喂过量会导致仔猪发生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因此要少量多次的饲喂。饲喂仔猪的饲料要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并且要易于消化。

3、加强日常管理

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健全,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到细心周到。仔猪在出生后的2~3天行动还不灵活,这一阶段要做好防压死、压伤的工作,做好每天的检查和护理工作,合理的设计产床。对于无奶或者少奶的仔猪要及时的安排寄养工作,在寄养时为了避免发生寄养失败,仔猪间的日龄不应超过3天,尽量选择体质较好的仔猪寄养出去,在寄养时要将寄母的乳汁涂抹寄养仔猪的全身。对于不留为种用的仔猪要在20~25日龄时进行去势的处理。

加强仔猪生活环境的控制工作,因仔猪对外界环境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对温度,因初生仔猪的抵抗力还不完善,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在冬季或者早春季节,更要加强猪舍的保温工作。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宜温度不同,早期的温度要高一些,如1~7日龄时温度为32~28℃,以后则可逐渐的降低温度,一直到室温保持在22~25℃为宜。在保温的同时也不可忽略通风换气的工作,以保证圈舍的空气质量,同时要避免舍内过于潮湿。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

仔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要进行断奶,目前各养殖场多采取早期断奶的方式,有的在21~28日龄时即完成断奶,因仔猪经历断奶会面临极大的应激,所以要选择科学的断奶方式通常选用逐渐断奶法,逐渐的换料,减少喂奶的次数,直到完全的采食饲料,以减少应激。

4、加强疾病预防

仔猪的抗病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被动免疫消失,自身免疫系统还未完善的这一空档期,极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仔猪腹泻病。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饮用冰水,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同时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还可在仔猪的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添加剂,增加仔猪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发生疾病时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仔猪饲养管理的正确方法


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工作,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对养猪业的深入调查发现,饲养人员对仔猪饲养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者没有正确的应用饲养管理技术,仔猪死亡率较高,对肉猪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合理的应用饲养管理技术,才能使仔猪健康成长,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关注一下:仔猪饲养管理的正确方法。

1、抓好初生仔猪的管理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口鼻和全身粘液,然后将脐带在离腹部3~5cm处,用5%碘酒消毒,再用消毒剪刀剪断。吃足初乳,初乳的最大特点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特别高,而脂肪和乳糖比常乳低;其中含镁盐较多,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的排除;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能增强初生仔猪体质,获得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仔猪出生2h内,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胸腹部、乳房、乳头清洗干净,在固定奶头时,要注意将相对弱小的仔猪固定在母猪的2~3对产乳较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仔猪固定在产奶较少的乳头上,其余的仔猪吮吸中间的乳头,如有仔猪找错乳头应及时纠正,经过2~4d的细心照料,就可以达到固定乳头的目的。

由于仔猪出生时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特别敏感,仔猪怕冷,因此,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如果1头母猪产仔数超过其有效乳头数,或因母猪产后奶水不足、产后死亡等,均应对仔猪实行寄养。寄养要选择母性好、奶水足的母猪,两头母猪产仔时间越接近越好,最好不超过3d。寄养仔猪时,应先把原窝仔猪分开,将寄养仔猪与原窝仔猪混在一起约1h后,在母猪奶头发胀、仔猪饥饿时进行哺乳,以防母猪嗅出寄养仔猪。

2、合理饲喂

补铁。一般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仅为50mg,而仔猪每天需铁量为5~10mg。每升母乳中只含铁1mg,无法满足仔猪生长需要。若不能适时补铁,极易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轻则导致仔猪食欲减退、消瘦、腹泻、抗病力减弱,重则造成死亡。目前,最可靠的补铁方法是肌肉注射铁剂,一般在仔猪出生后2~6d左右用5%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于仔猪两后腿肌肉注射1~2mL。10日龄同样计量再注射1次,可以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双月成活率和双月重。也可以在每升水中加2.5g硫酸铁,将此溶液涂于母猪乳头上或用奶瓶给仔猪灌服。

补微量元素。在缺硒地区容易发生仔猪硒缺乏,缺硒会使仔猪出现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有的病猪排灰绿或灰黄色的稀粪,肌肉萎缩,食欲减退,增重缓慢,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是仔猪出生后3~5日龄时肌肉注射1%亚硒酸钠溶液针剂0.5mL,断奶时再注射1mL,防止缺硒引起的仔猪发病。补硒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以促进吸收。为控制仔猪腹泻和促进生长,一般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250mg/kg的铜,因长时间饲喂高铜可能会引发胃溃疡,同时要提高铁和锌的添加量,以抑制高铜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的饲养实践证明,高锌在控制腹泻、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要优于高铜,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为3g/kg。

及早补料。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其体重和所需营养也与日俱增。仔猪只有在获得充足营养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从母猪泌乳规律分析,母猪泌乳量在产后3~4周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即使在泌乳高峰期,乳汁的营养也很难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所以要及时补料。

3、预防疾病

仔猪在出生后2~5天内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在30~40日龄用盐酸左旋咪唑驱体内寄生虫;仔猪在35日龄时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45~60日龄按免疫规程肌肉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疫苗。

4、适时断奶

仔猪断奶的时间,目前一般在50~60日龄。采用少食多餐,饲料逐步过渡,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的原则。防止仔猪腹泻病和应激反应的发生。如母猪体况较差,乳房干瘪,且仔猪能正常吃料,则可提早断奶;如母猪膘情良好,奶水充足,则可晚断奶。

一次断奶是将母猪、仔猪一次全部隔离,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隔离后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将母猪调开,这样可以减少断奶对仔猪的应激。逐渐断奶是断奶前5~6天,将母猪与仔猪分开,将母猪赶走,喂奶时赶回母猪,逐渐减少每天的喂奶次数,直至断奶,此法适应于母乳较多的猪,可以有效防止母猪因积奶过多发生乳房炎。分批断奶是将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的仔猪先断奶,将生长发育差、身体瘦弱的仔猪多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此法适应于发育不均、个体差异大的仔猪,但不可将断奶时间拖得太长,以免影响母猪的发情和配种。

仔猪出生后几日龄自身产生免疫抗体
仔猪出生后,10日龄开始自身产生免疫抗体,5-6周龄时,才能达到较高水平,5-6月龄时达到成年水平,因此,2-5周龄这一阶段是仔猪最易患病的时期。
仔猪的适应温度
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8℃、2-3月龄22℃。
怎样寄养仔猪
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当母猪产仔头数过少时需要并窝合养,以使部分母猪尽早发情配种。仔猪寄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母猪产期接近,实行寄养时,仔猪日龄最好不要超过3天。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小的仔猪寄养,以避免体重相差太大,影响体重小的仔猪发育。
(2)被寄养的仔猪要尽量吃到初乳,以提高成活率。
(3)寄母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的母猪,只有这样的母猪才能哺育好多头仔猪。
(4)注意寄养乳猪的气味,猪的嗅觉特别灵敏,母子相认主要靠嗅觉来识别。为了顺利寄养,可将被寄养仔猪与养母所生仔猪关在同一仔猪箱内,经过一定时间放到母猪身边,使母猪分辨不出被寄养仔猪的气味,才能寄养成功。
仔猪断奶的方法有几种
仔猪的断奶方法有3种。即一次性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逐渐断奶法。
(1)一次性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的断奶日期,断然将母猪与仔猪分开。这种方法省工省时,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养猪场。采用此方法断奶时,在断奶前3天左右适当减少母猪的饲喂量,为减少仔猪的环境应激,仔猪断奶时将母猪转走,仔猪在原产床继续饲养1周,然后再转移至仔培舍。
(2)分批断奶法:根据仔猪食量、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别先后断奶,一般是发育好、食欲强、体重大、体格健壮的仔猪先断奶,发育差、食量小、体重轻、体质弱的仔猪适当延长哺乳期。采用这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年产仔窝数,而且先断奶仔猪所吮吸的乳头称为空乳头,易患乳房炎,但这种断奶方法对弱小仔猪有利。
(3)逐渐断奶法,在仔猪预期断奶前的3-4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圈里,定时赶回让仔猪吃乳,逐日减少哺乳次数,到预定日期停止哺乳。这种方法可减少对仔猪和母猪的断奶应激,但较麻烦,不适于产床上饲养的母猪和仔猪。
早期断奶的适宜日龄
在我国一般认为早期断奶应在仔猪体重达到5公斤以上,或3-5周龄时为宜。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刺激。一是营养的改变,由吃温热的液体母乳为主改为吃固体的生干饲料;二是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三是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由产房转移到仔猪舍,并伴随重新编群;四是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病。
(1)饲料与饲喂方法过渡饲料过渡就是仔猪断奶2周以内应保持饲料不变(仍然饲喂哺乳期补料),2周以后逐渐过渡到吃断奶仔猪饲料,以减轻应激反应。
饲喂方法的过渡指仔猪断奶后3-5天最好限量饲喂,平均日采食160克,5天以后实行自由采食。
(2)环境过渡,仔猪断奶后头几天很不安定,经常嘶叫寻找母猪,为减轻应激,最好在原圈原窝饲养一段时间,待仔猪适应后再转入仔猪培育舍。断奶仔猪转群时一般采取原窝培育,即将原窝仔猪(剔除个别发育不良的个体)转入仔猪培育舍,关入同一栏内饲养,如果原窝仔猪过多或过少时,需要重新分群,可按体重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分栏,同栏每头仔猪体重差异为1-2公斤。每群的头数,视圈舍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可4-6头或10-12头一圈。
(3)断奶仔猪的饲养方案,应采用阶段日粮,最好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断奶到8-9公斤;第二阶段(8-9)公斤~(15-16)公斤。第三阶段(15-16)公斤~(25-26)公斤。第一阶段采用哺乳仔猪料;第二阶段采用仔猪料,第三阶段,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已日趋完善。消化能力较强,消化能3200~3300千卡/公斤,粗蛋白质17%-18%,赖氨酸1.05%以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4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