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荆防散治疗山羊痘病的体会

山羊痘病是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治疗方法各异。笔者在治疗该病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了经济、有效且养殖户容易接受的加味荆防散治疗法。现将方剂、使用方法叙述于后,供同行参考。
一、临床症状
患羊病初表现为食欲下降,放牧离群,头部、口唇、腹部有小面积红疹点;不治疗则转为精神沉郁,不愿放牧,食欲大减或废绝,体温41~42℃,体表出现大面积丘疹或水疱,逐步形成溃疡,两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且有分泌物附着,呼吸高度困难,鼻孔流出脓性鼻液,口腔与喉头炎症易见,脉洪数。如不及时治疗或用药不当,最后造成山羊窒息而死、怀孕母羊流产等。
二、辩证施治
中兽医认为,痘病是由湿热毒气入侵、表里互不兼顾、阴阳失衡所致,治疗应用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发表和里之方药,护理兼之,在增强机体抗病力的基础上,排出五脏六腑之湿和清外表肌肉之毒而愈。
三、方药与使用方法
1.方药。加味荆防散由荆芥、防风、黄柏、姜活、独活、柴胡和板蓝根组成。
2.使用方法。①烘干制粉拌料。②加水煎液,去渣灌服,并涂擦痘疹。③温水浸泡捣泥,涂在布上,包被患部严重痘疹。
四、方解
荆芥透疹解毒,防风除全身风邪祛湿,黄柏清热解毒,姜活、独活祛上邪风湿、利湿止痛,柴胡疏肝理气、抑制痘疹和升正气,板蓝根消疹、消肿毒凉血。以上7味中草药,()单用燥而不热、凉而不寒,可内清外表、里表互补;合用扶正祛邪,能解痘疹之毒,是缩短病程之良方。
五、典型病例
病例1: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镇高坡村温某饲养山羊5只,2013年8月8日发现1只体重20千克的山羊放牧时不愿吃草,且口流涎较多。经检查:患羊体温38.6℃,脉搏76次/分钟,体表有少量斑点。初步诊断为痘病初期。患羊隔离后,用加味荆防散按每味药8克煎水,灌服,3次/天,治疗3天后痊愈。
病例2: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箐口村陈某饲养麻山羊6只,放牧时发现2只能繁母羊离群、食欲下降、口流涎,按口疮治疗2天无效果。2014年2月26日笔者接诊,发现患羊精神不振、卧地不起,两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且有分泌物附着,呼吸声大,口部红肿,鼻流脓液,痘疹遍布全身,在口、乳房处触摸,肿块凸起、有脓汁渗出,体温41.3℃,脉搏108次/分钟,一只羊食欲废绝,另一只羊吃少量饲料。根据症状诊断为山羊痘病。患羊隔离病后,每只用加味荆防散按每味药30克治疗(分为3份,第一份煎水灌服,第二份煎水涂擦全身,第三份用60℃温水浸泡半小时捣泥,涂在布上,包于口、乳房部,3次/天),同时喂给糖水,搞好圈舍消毒、保温工作,3月5日2只羊痊愈。对没有临床症状的羊群,按加味荆防散方剂将各味药(剂量均为20克)烘干研末,拌入饲料饲喂,1次/天,连用3天,未发生痘病。
六、治疗体会
痘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病毒性疾病,牛、羊、鸡均易感染,而羊以绵羊发病率高,山羊次之。山羊感染痘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各地引种不规范;②养殖户散养的山羊不愿接种羊痘疫苗;③误诊为口疮、口蹄疫;④治疗不对症下药和不连续用药;⑤护理不妥、消毒不严等。笔者曾用加味荆防散治疗轻症山羊痘病62例,用药2~3天痊愈,无病情加重死亡情况,药费8.6元;治疗重症山羊痘病34例,每天3次用药,治愈率96%以上,4天药费仅有26元,如果自采中草药,更能降低药费支出,养殖户易于接受。
(作者联系地址:杨胜富贵州省余庆县农牧局水产站邮编:564400;冉玲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64400;刘丰杰贵州省余庆县农牧局邮编:564400)

相关知识

山羊痘的病原特点 山羊痘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痘属于山羊常见的热性传染性疾病,并且具有接触性,会给饲养者造成损失。在山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山羊痘进行认识,了解相关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山羊痘的病原特点山羊痘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1、病原特点

山羊痘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和绵羊痘毒十分相似。在自然条件下,山羊痘通常对同群饲养的绵羊也不感染,对其他家畜更无致病性,只在个别山羊群中流行。其他诸如发病季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和绵羊痘相同。

2、主要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5天,轻症病例皮肤上散在稀少的痘疹,痘疹一般经过水疱一化脓一结痂过程,之后缓慢变成硬的结节,俗称“石痘”。随后痘疹消失,不留痕迹。山羊羔往往集中在口腔、舌黏膜及鼻腔发生病变,常继发脓性感染和坏死杆菌病。根据病程和症状能进行诊断,该病一般预后良好,病愈的山羊将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且伴随终生。但该病应注意与传染性脓疱相鉴别。

3、预防

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冬季注意防寒。对发生过羊痘疫区或受羊痘疫区威胁的羊群,应每年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应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注射4~6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免疫期1年。对圈舍、用具及一切被污染的场所用2%福尔马林溶液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已发病的羊群立即隔离。注意消毒防疫措施,防止扩散病毒。病死羊的尸体应作烧毁处理(现已不建议深埋),严禁剥皮利用,羊粪需经过发酵消毒后使用。

4、治疗

该病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西兽药疗法。①对于眼结膜病患,可用0.5%鞣酸溶液或1%硫酸锌溶液治疗。②对于皮肤痘疮,用2%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燥后涂抹碘酊、碘甘油、紫药水等。③康复羊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预防量,羔羊每2.5~5mL,成年羊每只5~10mL,严重时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如强心等),以及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使用,防止并发感染。

中草药处方。中兽医认为,羊痘是由湿热毒气引起的一种疫病,治宜解表祛邪、清热解毒、发表和里,内清五脏六腑之湿,外解肌肉皮毛之毒。①升麻葛根汤:升麻20g、葛根20g,苍术15g、赤芍15g、生甘草15g,煎汤灌服,1剂/d,连服3天。瘤胃运动弛缓、食欲不振者,加山楂、麦芽、枳壳、鸡内金各15g;咳嗽气喘者,加前胡、桔梗、杏仁、苏叶、桑皮各15g;大便干硬、小便短赤、结膜红肿者,加大黄20g。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饮水中加绿豆汤以除热祛暑;饲喂全价饲料,保证全价营养。②连翘、银花、板蓝根各10g,白芷4g,牛蒡子、射干、陈皮、桔梗、甘草、荆芥、防风、葛根、升麻、生地、元参、当归各5g(以上为1只羊剂量),1剂/d,水煎分2次灌服,连服3~4剂。对唇结痂的患羊,用碘甘油或紫药水涂抹患部;对于头部肿胀者,配合肌注板蓝根注射液或银黄注射液,每只4~6mL/次,2次/d;③祛除湿邪,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僵虫、薄荷、二花、赤芍、升麻各6g,佩兰、连翘、板蓝根各10g(小羊减半),煎汁候温灌服。④葛根汤合病毒灵:治宜清热解毒、健脾燥湿、解表和里,葛根、紫草、苍术各20g,黄连15g,白糖、绿豆各50g(以上为1只羊用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1剂,分3次灌服;同时肌注病毒灵,每次10mL,每天3次,连用2~4天。

中西兽药结合治疗。方案一:早期为实热证,用清热解表、祛风透疹为主,用柴葛解肌散加减:紫草、柴胡15~25g,葛根、连翘、桔梗、牛蒡子、大青叶、板蓝根、当归、赤芍各20~30g,蝉蜕10~15g,黄芩25~30g,甘草15~20g,水煎服,1剂/d,连用6天。后期为虚热证,以滋补津液、扶助正气为主,利用八珍汤增液汤加减:党参、元参、山药各25g,土炒白术15g,茯苓20g,当归、连翘、生地、赤芍、川芎、葛根、麦冬、板蓝根、金银花各30g,水煎服,1剂/d。糖盐水500~1000mL、30%安乃近10~20mL、三磷酸腺苷(ATP)10mL、盐酸林可霉素300万~400万IU、醋酸地塞米松10mg,混合静注,一般1~2周可痊愈。对病羊群中的健康羊及时补种山羊痘疫苗,能防止疾病蔓延。方案二:为防因该病而继发感染,对患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涂擦紫药水。后辅以中药汤剂——黄连解毒散:黄连30g,黄柏、黄芩各50g,栀子50g,共研粉,1g/k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续服用3天;或黄连解毒葛根汤(加减):黄连9g,黄芩、黄柏、葛根、紫草、苍术各15g,加少许白糖,煎成汤剂,灌服l剂/d,连续服用3剂。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300万IU,病毒灵10~20mL。

羊羊痘的治疗方法
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山羊感染了就叫山羊痘。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

(1)封锁隔离发现病羊立即隔离、防疫、治疗,并派专人管理。对病死的羊应远离村庄、水源深埋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抛乱弃病羊。清除羊舍粪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烧碱水、2%福尔马林或菌毒敌等药水消毒,粪便须经热处理后作肥料。对被污染的畜舍、牧场、道路、水沟、环境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源扩散。

(2)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除羊舍粪便,保持羊舍干燥,防寒保温,通风透气。按时消毒羊舍,避免蚊虫叮咬。加强病羊护理,喂给优质饲料,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率,降低死亡率。

治疗方法:

(1)口腔病灶用稀醋冲洗,涂碘甘油或紫药水。对皮肤病灶用0.3%高锰酸钾液冲洗,溃疡处涂碘甘油或紫药水

(2)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见效快,治愈高。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3)用病毒唑与多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病初红斑丘疹期,用金银花10g、升麻5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5g煎服;痘疱破溃结痂期,用金银花15g、连翘12g、黄柏5g、黄连3g、黄芩6g、栀子6g、沙参6g、麦冬6g、桑叶3g、扁豆6g、花粉3g、玉竹6g、甘草6g煎服,有一定疗效。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羊痘,也就是常说的羊天花,主要是由羊痘病毒入侵引起的,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类型。此病典型症状全身皮肤,尤其无毛处有特异性痘疹.山羊痘四季皆发,可经呼吸道、破损皮肤或黏膜、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等等。山羊痘的流行范围非常广泛,平均有6~8d的潜伏期,有典型羊痘、顿挫型羊痘和非典型羊痘三种,预防接种工作要注意找准注射部位、剂量准确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发病情况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典型的斑疹、丘疹,后变水泡、脓包和结痂的病理过程。继发全身感染者常因败血症而死亡,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
2014年7月以来,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新城乡、勐弄乡等3个乡镇饲养的山羊发生疑似山羊痘病例,3个乡镇存栏山羊6642只,在短短几天内发病376只,发病率5.66%;死亡124只,死亡率32.98%。其中勐弄乡中山村彭某饲养74只羊并发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全群发病,死亡50只,死亡率达67.56%;新城乡新安村刘某饲养27只羊,全群发病,死亡15只,死亡率达55.55%,给盈江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盈江县畜牧兽医局专门成立疫病疫情调查专家组,前往发病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二、发病原因
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重养轻防,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追求良种覆盖率,四处引种,不注重产地检疫,将携带病原的羊只引入而发病;二是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注重科学饲养管理,造成羊群的抗病力下降而发病;三是该病没有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不接种疫苗,造成羊群对该病无免疫能力,一旦该病发生会迅速造成暴发性流行;四是供销流通渠道多,科学引种措施不健全,疫病监测及产地检疫、出入境检疫技术滞后,也给该病的病原营造了滋生蔓延的机会,造成疾病流行。此次山羊痘的发生,主要是养殖户从外县购买了携带病原的羊只而引起发病。
三、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绵羊、鸡和猪较为常见,虽然山羊、牛和马很少发病,但长途运输、气候变化、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引发该病。病羊或带毒羊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疱中。可经呼吸道感染,昆虫叮咬机械传播,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首次在盈江发病,主要是从外县购买羊群到该县饲养且正直炎热的5月到6月份而引起发病,发病明显,全群发病,死亡率高达55.56%。也与盈江高温高湿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传播快,流行区域广,对羊群危害大。

四、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咳嗽、磨牙、呻吟,声音嘶哑,眼脸肿胀,有眼屎,流泪,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从嘴唇开始出现病症,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等毛短或无毛的部位出现红斑,1~2天后相继成为丘疹,症状明显于皮肤表面。3~4天后变成水痘,中央凹陷呈脐状,随后变成脓疮。孕羊易流产,继发全身感染者常因败血症而死亡。
五、防制措施
1.对症治疗,强心补液
(1)对症治疗: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开灵(板蓝根)10毫升与青霉素24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小羊减半;毒痘康每公斤体重0.1克,肌肉注射;毒疮5号+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或氟苯尼考、盐酸林可霉素交替使用,每天两次,连用3天,防止感染。(2)强心补液:用5%葡萄糖250毫升、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庆大霉素5毫升、维生素C5毫升静脉注射,增强羊的抗病力。
2.加强护理,精心饲养
对皮肤上有水疱、脓疱的应把它抓破,用生理盐水清洗、75%酒精消毒后涂上青霉素+敌百虫片(研成末);黏膜上的病灶,用0.1%高锰酸钾液或食醋冲洗后,涂搽碘甘油。给予柔软、适口性好的饲草和补饲适量的精料,圈舍及周围场地要认真消毒,做到精心饲养,降低死亡率。
3.对病死羊实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的羊只实行深埋、撒上大碱(碳酸钠),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无害化处理原则。
4.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勿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生疫情时,划区封锁,隔离消毒,精心护理。对发病区或受威胁区的羊只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5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