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脱肛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蛋鸡脱肛的原因

缺乏足够的营养:蛋鸡日粮含有较少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导致其泄殖腔上皮黏膜组织发生角质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炎症,使其无法顺利产蛋,从而为产蛋而过度用力,进而发生该病。另外,当蛋鸡日粮中含有的钙、磷、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D不足时也容易发生该病。对于育成蛋鸡,如果日粮中含有过少的能量而含有过多的蛋白质,会使其性成熟提前,从而发生该病。蛋鸡开产后,如果饲喂量过高,导致体重增长速度过快,且在内脏有大量的脂肪沉积,再加上日粮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就会使其频繁产出体积较大的蛋,导致产蛋困难而发生该病。

光照不合理:育成阶段蛋鸡,如果经受光照强度过大,时间过久,会导致机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容易使其过早产蛋,且容易产大蛋。此时尽管蛋鸡已经性成熟,但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导致代谢与内分泌不协调,从而泄殖腔在结束产蛋后无法及时复位。

疾病因素:蛋鸡患有某些消化道疾病而导致机体长时间发生腹泻引起脱水,使输卵管黏膜的润滑度明显变差,生殖道过于干燥,导致在产蛋过程中用力努责而发生该病。当初产母鸡感染有球虫、蠕虫或者患有腹腔肿瘤时,会使肛门括约肌的弹性变差,从而容易发生该病。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如采取人工授精时用力翻肛或者挤压泄殖腔,导致输卵管黏膜存在淤血,发生水肿及发炎;输精过程中,由于输精管插入角度不正确,造成输卵管黏膜发生损伤而引起炎症反应,都会引发该病。另外,在输精前没有经过严格彻底的消毒,使用污染有粪便或者病菌的输精用具进行输精,从而通过人为传播导致母鸡输卵管及泄殖腔发生感染而出现炎症,减弱其回缩功能,使其输卵管在产蛋时无法正常回缩而发生该病。

2、蛋鸡脱肛的临床症状

病鸡产出的鸡蛋表面存在少量的血液,且其肛门出现比较明显的发红、水肿等症状,并有红白色的分泌物从其泄殖腔里面流出来。另外,病鸡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或者停止采食,无法灵活行动或者表现行动拘谨。

3、蛋鸡脱肛的预防措施

合理进行光照:在育成期,要给蛋鸡制定科学合理的光照程序,且要严格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适当控制,避免发生早产。通常说来,后备母鸡的光照制度最好采取长期递减,进入产蛋舍后要开始逐渐延长光照时间,适宜每星期增加30min,持续到每天光照达到16h才停止增加。注意光照强度不能够过强,适宜控制在5~10Lux。

确保营养均衡:蛋鸡日粮中要注意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如果鸡场条件较好则可选择在饲料中添加含有较高水平维生素的蔬菜。另外,还要注意确保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微量元素,注意使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以及含盐量适当提高,使其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

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为确保鸡舍清洁卫生,避免发生禽流感等疾病,必须每天及时清扫粪便,定期进行消毒,尤其是要确保育雏室的垫料长期保持清洁和干燥。

4、蛋鸡脱肛的治疗措施

病鸡症状较轻时,对其肛门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将表面的异物和痂皮清除干净,并将其倒提起来,用手送入脱出物使其复位,之后注入适量的青霉素。如果病鸡症状严重时,可先用10%食盐水进行清洗,然后复位,最后再通过肛门注入适量的青霉素。为防止发生感染,可按每只蛋鸡每天在饲料中添加250mg的土霉素,连续使用6天。如果病鸡经过1次整复后又出现脱出,可每天使用250mg的氟苯尼考,可分成2次服用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通常1个疗程即能治愈。如果复位后又再次出现脱出,或者没有脱出但发出痛苦的努责声,排便困难,且粪便比较稀,要进行限饲或者停饲,并每天对其肛门用盐水进行2次冲洗,确保将周围的污染物及粪便清除干净,然后将1~2mL抗生素类眼药水滴入到肛门内,并使其呈倒立状,坚持5~10min,使药物能够进入到患部。另外,还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等量的当归、荆芥、郁李仁、五倍子、党参、白术、黄芪、升麻、诃子、防风,全部研成粉末,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2g,连续使用3~5天。

病鸡进行检查光照定型后,且无法进行调整时,可按每50只病鸡在饮水中添加1盒切碎的人用“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是党参、黄芪、白术等),分成2次饮用,连续使用4~6天;或者在饲料中添加2%的止啄灵(主要成分是朱砂、党参、茯苓等)和石膏拌料,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高效维生素和可溶性鱼肝油,连续使用6天。

作者简介:孙洪志(1971-),男,辽宁黑山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工作。

孙洪志

(辽宁省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锦州121400)

相关推荐

母牛乏情原因与应对防治措施


母牛乏情的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包括生理性、病理性乏情、饲养管理方面,造成可繁母牛乏情原因主要是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元素长期摄入不足和维生素等阶段性缺乏,多表现母牛隐性发情、不发情和久配不孕等。乏情表现会影响牧场的繁殖率与牛群参配率,不利于畜牧业发展,应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最佳应对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加青绿多汁饲料摄入量,饲喂全价料,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牛乏情原因与应对防治措施。

1、乏情原因

1.1生理性乏情

生理性乏情是在牛群中相对常见的生理表现,包括季节性、生产后、妊娠期乏情,母牛在正常的妊娠期间,卵巢内会形成黄体,降低子宫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子宫的活跃,这样可以保护犊牛的顺利生产,同时保证母牛的身体安全,因此母牛在此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乏情状态。正常生产后的母牛生殖器官正处于恢复阶段,身体尚处于虚弱状态,同时刚刚生产完的母牛进入了哺乳期,需要分泌乳液,身体会调节卵巢的活跃度,自主降低排卵量,因此此阶段也为生产后乏情期,需要注意的是,如母牛生产后没有泌乳,乏情期就会明显降低,一般时间为产后60天左右,如母牛生产后进行哺乳,乏情期就会增加为100天左右。此外,如母牛的生长环境质量差、体制弱、气候不稳定都会影响母牛生殖器官的正常运转,因此,上述几种综合来看即为生理性乏情。

1.2病理性乏情

病理性发情为母牛的身体机能器官出现疾病而导致的乏情现象。母牛乏情期内,如卵巢内的黄体存在时间超过了25天,即为持久性黄体,这就有可能引起母牛子宫疾病,如子宫积水、子宫炎,此外,子宫异物、子宫复旧不全都有可能是持久性黄体引起。持久性黄体一般多见于乳牛群中,其乏情比率约占总母牛群的30%左右。母牛卵巢机能功能低下也表现为母牛乏情,如卵巢长期停止活跃,导致卵巢组织萎缩、机能异化,卵巢内不能正常进行排卵活动都定义为病理性乏情。

1.3饲养管理方面

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维生素、矿物质、能量等摄入量不足;可繁母牛的运动量严重不足;可繁母牛营养不良膘情不好等多方面原因。

2、防治措施

2..1生理性乏情

针对生理性乏情的防治措施应该找到生理因素,一般生理性因素包括母牛种类、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分娩期、泌乳期等都会影响母牛乏情,针对此类因素引起的母牛乏情可以通过加强营养、科学化管理、优化生活环境等方式来治疗,如母牛身体状况不佳应该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可以单独培育,根据母牛的实际身体状况配置专门的营养套餐进行喂养,保证母牛的身体健康与卵巢功能的正常运转。如母牛正处于妊娠期或生产后哺乳期,应该进行隔离,防止公牛交配行为对母牛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生产结束后如有必要应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停止母牛泌乳,缩短母牛乏情期,通过上述针对性的方式找到母牛生理性乏情原因,从而缩短母牛乏情周期是最佳防治方式。

2..2病理性乏情

如母牛出现持久黄体应该采取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医治,一般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注射氯前列烯醇0.5g,用药起效时间一般为用药后3天,如无其他子宫性疾病,或没有出现并发症就可以进行正常交配活动,如母牛伴随出现其他子宫性疾病或严重的并发症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治疗、药物系统性治疗,同时进行隔离,待母牛身体恢复后再放回牛群。如母牛卵巢机能萎缩,或组织体阻滞发功能运转,应首先改善母牛的生活环境,调整饲料营养配比,逐步排查致病原因,直至母牛身体恢复如初。采用激素治疗法医治母牛乏情,一般用药10天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情行为,但此阶段不能立刻进行配种行为,而应等母牛进入下一发情周期才能进行配种活动,如采用激素治疗法10天后母牛仍未出现发情行为,则应进行进一步医治和排查。

保证可繁母牛运动量,做好青绿饲料的补充,在补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来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所需。根据膘情,及时补充精饲料,对长期不发情的牛,及时检查,看是否患有产科疾病,并采取对症治疗。

猪水肿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的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水肿。本病在春秋两季多发,以4~5月与9~10月多见,主要于断奶后l~2周在强壮仔猪中发生,没有规律性,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80%~100%。病仔猪或健康母猪肠道内存在溶血性大肠杆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如突然更换饲料、环境和气温突变、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可诱发本病。

1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这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一般不致病,在适当诱因,如断乳方法不当、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天气突变、饲喂贪吃过饱、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质含量过高、消化功能不健全、猪舍卫生条件差等情况下,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在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2临床症状

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以断奶后1~3周发病率最高,低营养水平少发。发病个体一般是中等偏上情况,同窝仔猪生长发育良好、体重较大的猪易突然发病。一般体温略有升高后降至常温,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行走时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倒地后肌肉震颤、全身抽动、四肢划水、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头面部及眼帘肿胀,全身水肿,指压留痕。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在48h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可延至5~7d或更长时间。

3剖检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胃、结肠系膜、眼帘、喉部、皮下、腹部水肿,尤其是胃壁大弯部和贲门部黏膜下层水肿最明显,胃底部弥漫性出血;切开水肿部,流出无色至黄色的渗出液(/),或呈胶冻状,位于黏膜下或黏膜肌层;全身淋巴结水肿,有的可见肺水肿、大脑水肿和直肠周围水肿;心包、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或腹水,胆囊水肿,肝脏稍有肿大,颜色变黄,质地变脆易碎,脾脏稍肿大。多数仔猪胃内充满食物,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和结肠内容物较少,大肠黏膜呈卡他性肠炎现象。

4诊断

4.1镜检

取病死仔猪的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少量散在、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2细茵培养

无菌操作采集病死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观察结果:血琼脂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为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光滑、灰白色、不溶血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为红色菌落;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菌落形态与病料涂片中的细菌相同。

4.3生化试验

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

5防治方案

可采用对症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而且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期治疗,方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1)庆大霉素5~10IU、硫酸黄连素5~10ml,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d。

(2)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10ml/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dl0.1%亚硒酸钠注射液3~4ml,深部肌肉注射1次,病重者隔5~6d重复注射一次。

(3)补液:对于腹泻时间较长或已经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9、氯化钾1.59、葡萄糖209,加温水lkg),同时加入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按10g/kg混合在一起,让猪自由饮用。

(4)50%葡萄糖30~50ml,葡萄糖酸钙20~40ml、乌洛托品10ml,混合一次静注。

(5)白术9g、木通6g,茯苓9g,陈皮6g,石斛6g,冬瓜皮9g,猪苓6g,泽泻6g,水煎分2次喂服,每日一剂,连用2剂。

(6)苍术15g,白术、酒芍、茯毛、枳壳各l0g,官桂、桂枝、麻黄、广木香各6g,陈皮9g,甘草3g,水煎灌服,每日1剂,连服2d(30g体重猪的剂量)。

(7)病愈后,为防止复发,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可使用维丁胶性钙、三磷酸腺苷、VBl2各2ml,混合肌注,一般隔4d一次,连续2次,效果很好。

6防治体会

6.1猪水肿病主要在于预防和加强对哺乳期和断奶后的仔猪饲养管理

在仔猪出生15~20d注射仔猪水肿灭活苗能有效预防水肿病的发生;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仔猪切忌饲喂过饱。

6.2注意饲料中维生素E和硒的补充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机体缺乏会造成免疫器官遭到破坏,抗病力降低,特别是能使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机能,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创造了条件。

6.3加强在应激条件下仔猪的管理

在气候突变热或冷、疫苗接种、过早断奶、长途运输等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也能使其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6.4饲料中的蛋白质过高引起的营养过剩导致的水肿病难于治愈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一般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性蛋白不应高于15%。如果蛋白质过高,不能彻底分解,会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会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6.5控制仔猪采食量

有些养殖场采用将颗粒料放入料槽让猪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这样容易造成抢食暴食行为,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水肿病的发生。所以,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仔猪育肥初期要严格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

鸡腹泻的原因与防治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鸡腹泻的发生率很高。此病会使鸡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生长不良,生长受阻或停滞,有些笼养蛋鸡从上笼开始腹泻久治不愈,开产后产蛋量虽维持在中等偏下水平,但产蛋重明显下降,对养鸡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从大量的就诊病例中可以看出,腹泻大致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是粪便较稀薄,俗称拉稀;一种则以排水样稀便为主,俗称拉水。下面就鸡腹泻的原因与防治做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导致腹泻的原因

引起鸡腹泻的病因主要是鸡病,有时饲料营养成分搭配不当也会引起,除此之外,饲养管理不恰当也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

鸡病

细菌性疾病例如:鸡白痢、禽副伤寒、禽伤寒、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均可引起腹泻。

病毒性疾病鸡各类病毒性传染病均可导致鸡体发生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症,从而引起鸡腹泻病,这类传染病主要是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蓝冠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寄生虫病目前发生的引起腹泻的有球虫病、螺旋体病、组织滴虫病等。

真菌和霉菌性疾病:鸡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

饲料营养失调因素

饲料中营养成分搭配不当,失去平衡等也会引起拉稀,例如: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过高,或过量的粗纤维或其他难以消化的成分:肉骨粉、糠等,饲料中低质酸败的油脂等都会引起鸡腹泻。

饲养管理不恰当

长期使用抗生素,大剂量用药等均会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被破坏而造成鸡腹泻,高温季节鸡饮水量大,水质不良,如水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水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等均可引起腹泻。因此,在合理使用各种药物的情况下,还应搞好消毒工作,平时可用肠道消毒药,如保疫杀等定期饮水。

鸡腹泻按照其来源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来自肠道,常伴发肠内容物的腐败和细菌毒素的产生,例如:鸡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和球虫等病;一种则以肾脏的损伤为主,如:传染性法氏囊炎、肾型传支、痛风病、钙磷比例失调等。

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治疗

治疗引起腹泻的疾病:对组织滴虫病、螺旋体病、念珠菌病,可用相应的抗生素和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对痛风病可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同时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加喂电解多维、肾好嘉即能治愈。对体内寄生虫要定期驱除,对球虫病应从14日龄开始至50日龄之间,在饮水中添加球必嘉进行预防,但要注意药物交替使用,以免产生交叉抗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细菌性腹泻多发生于幼鸡,死亡率很高,可用肠安嘉、双黄止痢散等进行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中雏和成鸡,患鸡出现持久性腹泻,消瘦体弱、减食,羽毛粗乱、无光泽等。此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多用瘟毒禽必康、毒霸一方等进行预防,有良好效果。

寄生虫性腹泻,因致病寄生虫种类不同而症状各异。球虫病;病鸡鸡冠苍白、羽毛粗乱、拉血便;螺旋体病,肝、肾肿大,冠苍白。念珠菌病,口腔舌有溃疡症状;其他寄生虫病;长期消瘦、贫血、发育不良。另外痛风病,泻殖腔有白色尿酸盐沉着。以上各种类型的腹泻,均可根据症状制定对症疗法。

其他类型腹泻:二重感染引起的腹泻。正常畜禽肠道内由有益菌来调节肠道内环境,维护进入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有细菌或病毒感染机体时,常误用或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抑杀有害菌毒,但同时也会直接杀害有益菌群,使肠道内环境失去平衡状态,肠道消化吸收受阻,最终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同时大量药物被机体吸收通过肝肾排泄,致使肝肾机能损害,最终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给有害细菌或病毒的侵入创造了有利环境。我们会发现如今的疾病长时间用药治疗不见好转或用药见效、停药复发的现象,严重的出现药物蓄积性中毒,越用药越严重的现象,这都是二重感染之后产生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

预防

合理给料忌喂霉败饲料、掺假饲料和难以消化的饲料。尽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喂饲料添加剂要适量,饲用维生素时,应注意各种维生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过多过少,实行科学配料。

控制鸡舍温度湿度这是预防腹泻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舍内高温多湿,各种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而引起鸡群发生腹泻。

带鸡进行消毒即在鸡舍内鸡体和空间喷洒一定浓度和剂量的消毒液,是防治鸡腹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杀灭空中的游浮细菌和病毒,对鸡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和霉菌、球虫等都有杀灭作用,同时还能净化空气,防止鸡粪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损害鸡群健康,减少腹泻发病率。常用的保疫杀消毒:使用喷嘴直径80微米~120微米的气雾发生器,喷雾距离50厘米~60厘米左右,每周1次~2次即可。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鸡群应按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正常免疫程序接种,接种后要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增强鸡的抵抗力,并要注意鸡舍卫生和平时消毒工作,可以避免和防止鸡腹泻疾病的发生。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是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疾病,常呈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由于人们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不重视,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一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发奶牛子宫炎的主要原因。养牛户无严格的消毒制度,使环境致病菌增多,尤其是产房和牛舍卫生管理差为奶牛产后感染提供了条件。二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催奶过度导致牛体营养失衡,抵抗力下降,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迟缓,产后恶露蓄积,不易排出,导致子宫炎发病率大大增高。三是人工授精过程操作不规范,如输精器械对子宫造成损伤、输精次数频繁;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输精器、牛外阴部、人的手臂消毒不严致使病原体进入子宫内引起炎症。四是兽医和饲养员在助产时消毒不严、助产不当,致使产道感染细菌;治疗胎衣不下、子宫脱、阴道脱、子宫颈炎等疾病消毒不彻底、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五是胎衣滞留。它是母牛发生子宫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衣不下时剥离不净、胎衣腐败及手术分离时造成子宫黏膜损伤、宫埠蒂受伤,均为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六是牛患其他疾病,如布氏杆菌病未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而继发子宫炎。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不洁分泌物从病牛阴道内排出,一般在死产、难产和分娩后胎衣不下时,恶露不能由于子宫收缩无力排出,因而很容易被发现。病牛表现拱被怒责,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产奶量明显下降,反刍减少或停止。

2.粘液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临床表现为排出少量白色浑浊的粘液或黏稠脓性分泌物,排出可污染尾根和后驱;病牛体温略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等全身症状轻微;阴道检查,宫颈外口充血、肿胀;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若有渗出液积留时,压之有波动感。本病往往并发卵巢囊肿。

3.隐性子宫内膜炎

奶牛子宫人的肉眼看不出其变化,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症状,阴道检查、直肠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出现,发情时子宫排出的分泌物较多,有时分泌物略微浑浊。子宫轻度感染是造成受精卵和胚胎死亡,发情期正常,但屡配不孕的原因。

4.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经常从阴门中排出少量稀薄、污白色或混有脓液的分泌物,且常粘再尾根或后驱,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壁增厚,宫缩反应微弱或消失。

三、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患病牛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体温略有升高,食欲和产奶量下降。有的病牛常作排尿姿势、表现努责,拱背。卧下时从阴门中排出粘液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的数量较多,常附着于阴门下角及尾根上,干燥后形成痂皮。

直肠检查,可触及到一个或两个于宫角变大,子宫壁变厚,收缩反应微弱。有时触摸子宫有痛感,着有分泌物积聚,可感到有明显波动。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特别是在发情时排出较多,经常由阴门瓣出脓性分泌物,阴道和子宫颈粘膜充血,性周期紊乱或不发情。

隐性子宫内膜炎,发情时从阴道中流出较多的混浊粘液,无明显症状,排卵、发情和周期均正常,但屡配不孕或配种受孕后发生流产。

四、防治措施

1.注意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对牛舍、产房要按时进行消毒和清扫,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此外,还应定期消毒。按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尤其应重视处在干乳期和怀孕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VE、VD、VA以及Co、Mn、Se等微量元素的量和P、Ca等矿物质的比例。

2.人工授精的操作规程需严格遵守

为避免诱发生殖器官感染,人工授精必须要严格遵守兽医卫生规程,必须对母牛外阴部,输精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如手套、输精器等物品。输精时,并非越深受胎率越高,精液输到子宫颈深部即可,以免损伤子宫黏膜或子宫颈。

3.加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保健措施

对即将临产的奶牛,要做好接产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产道感染和损伤。对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临产前2周奶牛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严格消毒,注意营养的平衡与供应。应加强产后奶牛的保健与护理,注意观察奶牛健康状况,为防止预产后子宫感染,在产后24~48h,应在子宫内投药1次,可静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

4.加强分娩管理,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

为防止产道损伤和感染,对即将分娩的母牛,进行单独喂食。在自然分娩时,操作要规范、细致,产区要按时清洁,保持干净。

5.加强对产后母牛的管理

在母牛生产后,有些母牛会出现胎衣不下现象,因此,在母牛产后进行一次静注,可用10%葡萄糖酸钙和25%葡萄糖液各500mL,产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50Iu。对产后12h胎衣不下者,给予子宫投敏感抗生素药。为避免发生输卵管炎和腹膜炎,防止毒素吸收和炎症加剧,切记不可用大量液体冲洗,应每天2~3次用0.1%新洁尔灭清洗母牛尾根和后躯,对产后6~8d,易发生子宫内感染而引发子宫炎的母牛进行。

在产后7d内,应用25%葡萄糖500mL和10%葡萄糖酸钙,进行一次静注,因为,发酮病容易在产后30d内发病,此方法,可有效的防止酮病的发生,加快恶露排除,使子宫收缩和复旧。

6.及时发现,治疗子宫内膜炎

6.1子宫冲洗疗法。为促进子宫内滞留物的排出及防止毒素吸收。取呋喃西林1~2g、土霉素粉5~10g、洗必泰1g,用4%~5%氯化钠溶液200~500mL溶解后灌入子宫内,治疗1次时间为2~3d,连续数次治疗即可。

6.2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临床上对患病牛用1%痢菌净150mL加兰州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宫液50mL进行子宫灌注,效果显著。

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 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


蛋鸡养殖场中较容易发生卵黄性腹膜炎,发病后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蛋鸡的产蛋量,甚至还会发生死亡,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群,由于具有较低的抗病力,更容易暴发卵黄性腹膜炎,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饲养管理不到位。该病一般是由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所致,目前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和其他疾病的病毒,而引起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则是饲养管理不到位,鸡场的环境较差,卫生条件不佳而导致鸡舍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另外,在产蛋高峰期管理粗放,使得蛋鸡通过污染的饲料、水、空气以及设备等而感染大肠杆菌。

多种应激因素。主要是指蛋鸡在产蛋过程中受到惊吓或者发生机械性损失,导致卵子落入腹腔,或者产蛋时难产和脱肛使输卵管破裂,使卵子流入腹腔。另外,人工授精操作不当,如挤压腹部过于用力,输卵管口受伤等会引起该病。

疾病因素。当蛋鸡患各种病毒或者细菌性疾病时,会使鸡群出现卵黄腹膜炎,同时还会受到其他疾病的不良刺激,导致卵泡充血、破裂,从而引起此病发生。

2、临床症状

蛋鸡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佳,嗜睡,食欲减退,发生腹泻,产蛋量下降,随着症状的加重,会产出软壳蛋、畸形蛋、沙皮蛋,严重者还会停产。病鸡往往会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没有光泽。在肛门的周围羽毛上会黏有蛋清或蛋黄碎块的排泄物。发病后期病鸡的体温升高,眼球内陷,皮肤为青紫色,脱水严重而导致喙、蹼发黄干燥,腹部膨大下垂,呈企鹅状站立。病鸡腹泻严重,粪便为稀糊状,其中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黄小块,有恶臭味,身体逐渐消瘦,最后会衰竭死亡。耐过的病鸡体质较弱,会永久的失去产蛋能力。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当打开腹腔时有恶臭的气味,腹腔内可见大量的蛋黄或者灰黄色的腹水,腹腔内的脏器表面被一层黄色或者浅黄色的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肠与其他器官黏连在一起;腹膜和输卵管膜呈现弥漫性出血;肠管、输卵管、肝脏的质地脆弱,在腹腔内散落有大小不等的卵黄凝块,有的可达到拳头大小;卵巢内的卵泡发生病变,最后会形成蛋黄凝块;打开胸腔,可见气囊浑浊;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心包膜呈灰白色,心肌上有点状的坏死灶。

4、诊断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的病理变化出现的腹腔内有黄色或灰黄色的黏性渗出物附着在内脏表面,可初步判断为该病,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无菌取病死鸡的病料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小中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菌条件下取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可见培养基上生长出大小均匀,边缘整齐、光滑隆起的亮红色菌落;利用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可见对卡那霉素高敏,阿奇霉素和头孢噻呋钠低敏。

5、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的控制,以减少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加强对鸡场内粪便的处理,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舍内要设置合理、高效的排污装置,以便能及时排出污水。注意饲料和饮用水的卫生,严禁大肠杆菌超标,定期对鸡舍、工具以及设备进行消毒,彻底的隔离病源。做好场区内的绿化工作,以改善鸡场的环境。控制好鸡舍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通风,以减少有害气体和尘埃。鸡舍要保持安静,避免鸡群受到噪音的侵扰。控制好舍内的温度、湿度,做到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工作。给鸡群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免疫力,给鸡群提供优质的饲料,并且要合理的配制日粮,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同时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防止饲料发生霉变,严禁饲喂蛋鸡发霉变质的饲料。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应激的发生。

药物防治。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类的药物。还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加强抗体的监测工作,及时了解鸡群的免疫情况,并根据结果及时补免、调整免疫程序,这是预防此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治疗。对于已发病的群体要及时的治疗,可通过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要特别注意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在进行抗菌治疗时可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提高鸡群抵抗力的同时防止病菌侵入而加重病情。与此同时还不可忽略鸡舍内外的消毒工作,要求每天都要进行喷雾消毒,以彻底的杀灭病源。在病情稳定控制后,要及时淘汰病鸡和停产鸡,以防止再次感染。

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近几年来,全国蛋鸡的饲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随之而来造成蛋鸡群出现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卵黄性腹膜炎在蛋鸡饲养密集的鸡场发生比较普遍。分析该病的主要原因掌握患鸡的临床症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措施,降低卵黄性腹膜炎给蛋鸡饲养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1、主要病因
病毒性传染病:产蛋鸡如果感染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及禽脑脊髓炎等,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细菌性传染病:产蛋鸡如果感染大肠杆菌病,会导致出现输卵管炎卵泡落入腹腔从而引发腹膜炎;产蛋鸡如果感染鸡白痢或者是伤寒沙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及支原体,同样会引发卵巢炎。
其他发热性疾病:高产的蛋鸡群对热比较敏感,高温的夏季很容易中暑导致卵泡充血、变性、破裂,引发卵黄性腹膜炎。其他引起机体发热的疾病,如感冒、肿瘤等,都具有引发卵黄性腹膜炎的可能性。
应激刺激:给蛋鸡在其产蛋高峰时期进行疫苗免疫的时候,突然闯入陌生人或者动物还有突然的异响、捕捉出笼鸡只等惊吓,会引发腹膜炎。
其他因素:产蛋的母鸡被外力强烈冲击时,或者人工授精操作过程中用力过猛、过大又或者腹压过大,以及输卵管的蠕动状况发生紊乱都会导致腹膜炎的发生。刚开产蛋鸡如果采食营养过于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蛋白含量过高,导卵黄性腹膜炎发生。
2、患病表现:蛋鸡在感染卵黄性腹膜炎的初期可见精神萎靡,食欲降低嗜睡,产蛋率下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鸡会产出软壳蛋、畸型蛋、沙皮蛋等,严重的患鸡会直接停产卧地不动,羽毛蓬乱、无光泽,可见带有蛋清或蛋黄碎块的黏性排泄物黏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
大多的病鸡体温升高,可见呈稀糊状的粪便排出,表现脱水、消瘦、眼球下陷喙、噗呈现黄色并且干燥等全身性症状,蛋鸡感染卵黄性腹膜炎的后期大都会衰竭死亡病程通常会持续3~7d。
3、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蛋鸡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无霉变;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时期在日常的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对舍内的粪便及时进行清理,以降低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的浓度;经常给禽舍内的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鸡舍温度、湿度、密度等都要适当的进行控制同时要重视通风换气尽量营造高产环境,增强蛋鸡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各种流行病毒病的防疫:具体的防疫措施应该根据各地区疾病不同的流行情况进行防疫。及时进行有关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减蛋下降综合征、禽脑脊髓炎(根据当地流行情况选择)等其他病毒性疫病的免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6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