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治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以高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两年来,逐渐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者带来猪只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不分年龄,品种都可发病,主要侵害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死亡率高、传播快、治愈率低。为此,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时结合对症治疗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通过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的观察,猪高热病是有多种细菌或弓形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我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养猪户搞好预防和治疗上谈一点初浅的实践经验,供饲养户在平日饲养管理过程中作适当的参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有效控制夏季猪高热病。

一、流行特点

一是该病一般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多发,不分年龄、品种都可发病,主要侵害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二是病程长、传播快、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即传播迅速,一头猪发病,全圈相继发病;一户猪发病,周围农户的猪相继发病,病期长短不一,短则7天左右死亡,长达两月以后死亡;三是对防疫、保健、消毒防范意识差的农户发病严重。

二、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

具体表现为: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39.5℃42.1℃,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不食,并伴有呕吐现象;结膜发红,后期可见结膜炎,部分病猪眼脸水肿;发病初期患猪皮肤发红,随着病情发展,耳部、臀部、腹下多处皮肤出现紫红色班快和出血点,有些猪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特别是脊背部);病程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呼吸道症状明显,部分猪打喷嚏和流鼻涕,后期流脓涕(有的猪无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现象),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肚子一波一波呼吸);病猪粪便恶臭,部分病猪可见粪便干结呈球状,也有部分猪拉稀湖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尿少而黄,颜色加深发红;病程长短不一,短的23天,长的达到1020天甚至更长,部分病猪后肢不能站立,临死前病猪出现昏迷,角弓反张和划水样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死亡;母猪出现高温,厌食,便秘,部分母猪在怀孕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子和木乃伊胎,产后无乳,不发情,假发情和多次配种不孕;公猪出现性欲降低,死精和无精。

三、剖检变化

一是肺实变。间质性肺炎,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肺部有化脓灶,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二是淋巴结出血、肿胀。大多数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有汁水流出),切面呈大理石样,严重者肿胀在5倍以上。

三是肝脏肿胀,颜色偏淡,有的肝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胃壁水肿,胃底壁大面积出血,有的胃粘膜大面积脱落,有的胃有大小不等溃疡点,溃疡面上有黑色痂膜,有的病猪在肛门部位有干酪样物质;大肠、小肠、盲肠口大面积出血,有的肠内有气体或胶冻样物,有的在回肠部位有大小不一的多个溃疡,溃疡上有黑色痂膜;肾包膜积液,肾水肿、出血、呈土黄色,肾皮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呈弥漫型。脾边缘或中间有梗死,凹凸不平。膀胱肿胀、出血呈紫红色,内壁出血,膀胱壁出血、肿胀增厚。胰脏肿胀,严重者肿胀达在5倍以上。

四是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脑膜、脑组织出血、充血,脑积液增多。

四、防控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是严格落实综合防疫制度。按照猪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注射,对发病的猪场或疫点(区),进行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制隔离、强强免疫,病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三是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一方面,调整饲料日粮,把矿物质(Fe、Ca、Zn、I、Se、Mn)、维生素等提高510%,把赖、蛋、胱、色、苏氨基酸平衡好,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注意圈舍卫生,不用污水冲洗圈舍和猪体,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圈舍,食槽等相关用具不能随意借用,注意防暑降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减少应激。

四是对病猪实施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淘汰无治疗意。

五是灭蚊、灭鼠。圈舍用蚊香或灭蚊药片或自采草药熏蚊,切断传播途径。

六是未发病生猪预防性用药(中西结合)。中药可用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千里光、、枇杷叶、生石膏、仙人掌(去刺捣碎)、薄公英等,混合或单种煎水让猪饮服或混料饲喂,适口性好的可放入槽中让其食用;西药可用抗病毒类药,配合头孢类、磺胺类、氟本尼考、土霉素、林可霉素等看情况拌料喂服或配方肌注。

五、治疗

1.疫苗疗法:猪瘟单苗10头份注射。

2.药物治疗:中西结合,选用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制剂+抗菌类西药+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对症治疗。西药选用头孢类、磺胺类、弓血宁、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排毒因子等配合中成药:生物干扰素、热毒双效、热毒双星、毒热风、双黄莲、高热怪病针、板兰根、鱼腥草,加黄芪多糖使用,每天两针,连续注射710天,同时配合中药制剂饮服使用。以上药物根据症状配方使用。

六、结论

为了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力,养成定期预防和补免习惯,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适时进行对症治疗,不滥用三安针水等退烧药和抗菌素,特别是免疫抑制剂(如地塞米松),同时配合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措施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一、病原
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Ⅱ)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Ⅱ)、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二、发病特点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千克,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三、症状
1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2剖检变化。所有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①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猪肺出血,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②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③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④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四、已感染猪群的治疗措施
1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一般每吨饲料中添加复方花青素1000克、泰乐菌素600克、强力霉素300克。
①处方说明:复方花青素纯中药复合提取物产品中主要含绿原酸、黄酮、植物血凝素、总皂甙等成分。本产品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自然杀死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
②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能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毒净化等作用。
③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立克次体病有很好的效果。
2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每1000千克干净水中加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让病猪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
3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4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再接种3头份)。
5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131311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畜牧组洪学

猪高热病的症状怎么治疗


猪高热病一般使用高热金针等西药来治疗,待病情稳定之后,再接种一次猪瘟疫苗,同时给猪圈消毒,日常喂养的时候加强营养,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不好,体温很高,不吃食,严重的还伴有皮肤发红变紫,呼吸困难等症状。

猪出现了高热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不好,体温很高,不吃食,严重的还伴有皮肤发红变紫,呼吸困难等症状。高热病一般使用高热金针等西药来治疗,然后猪圈加强消毒。待病情稳定之后,再接种一次猪瘟疫苗,日常喂养的时候加强营养。

猪高热病一般发生在气温比较高的季节,整个患病的病程比较久,而且死亡率很高。猪患高热病主要是由于养殖人员保健观念不强、日常的防疫工作比较差而导致的。

猪高热病治疗使用的高热金针是直接对猪进行肌肉注射。20毫升每瓶的高热金针在前期治疗的时候作用于600斤的体重;中期治疗作用于400斤体重,后期则作用于200斤体重。

然后使用过氧乙酸等含酸类消毒的药物每天进行消毒,坚持半个月之后,也可以改用其他类型的消毒液。

猪群的病情全部稳定以后,需要对猪群进行一次猪瘟或者蓝耳等疫苗接种,而且需要进行分次注射接种。然后日常饲养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勤消毒。猪病一般都是预防为主,等到真的生病了,不仅养殖户担心受怕,严重的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金秀瑶族自治县畜牧站黄宁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位于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县也受波及。高热病成为危害该县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饲养者带来猪只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摸索,下面笔者就金秀县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发病原因分析

(一)病原因素病毒类主要有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类主要有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寄生虫有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另外还有霉形体(支原体)。

按照农业部通报的结果,目前猪高热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准确的说应该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原发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

(二)管理因素猪群所处环境恶劣、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冬天气温过低、夏季湿度过大等不良因素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使猪群整体抗病力下降,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饲料因素饲料品质差、营养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平衡造成代谢疾病,从而使猪群对疾病的综合抵抗力下降;有时饲料含有霉菌素导致免疫抑制,也加剧了该病的危害。

二、当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

当前,来宾市金秀县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高热病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猪高热病经过前两年的大流行后,当前发病较为缓和。第二,以混合感染为主,当前猪高热病的流行和发病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第三,疫情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在同一个猪场中通常中大猪或母猪先发病,2~5天波及全群,10天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第四,疫情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不仅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而且在春、秋、冬季均可发生。第五,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10~80千克,主要为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很多猪场和散养户的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十分严重。第六,发病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散养户)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80%,甚至接近100%。患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10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死亡率可达10%左右,有些新建猪场母猪死亡率达到30%,甚至70%;流产率在10~40%左右。第七,饲养管理不善、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栏舍低矮、饲料质量较差、不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第八,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的猪场和散养户的患猪死亡率更高。

三、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要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控工作,主要围绕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两个环节来开展。做好基本防控措施和重点防控措施。

(一)猪高热病的基本防控措施

1.高度重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一要做好清洁和消毒;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可以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每天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二要在清洁消毒的基础上,做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猪场要全方位封闭,禁止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重点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关键地点的管理,对外来车辆和装猪台应严格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必须经沐浴、更衣、换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禁止任何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散养户也要加强猪栏舍的消毒,进入猪栏舍要经换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特别是经常接触畜禽的养殖户和兽医人员),并做好猪栏粪便、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

2.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重点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猪瘟的免疫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种母猪提倡产后到断奶前免疫,也可每年两次,剂量均为4头份/头;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首免4头份/头(为了削弱母源抗体的干扰),二免5头份/头;新购进商品猪群稳定后,一周补防4~6头份/头。特殊情况下也可超前免疫。

伪狂犬病的免疫伪狂犬病是高热病的一个重要病原,已成为世界上危害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4次或产前3周~8周免疫一次,所产仔猪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断奶前后免疫一次,购进的商品猪待猪群稳定后免疫一次。

气喘病的免疫气喘病在高热病中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没有气喘病单纯的蓝耳病感染不会引起很大的危害,免疫接种是控制气喘病的有效途径,一般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仔猪7日龄首免2ml/头,21日龄二免2ml/头。做种用的3~4月龄再免疫1次,以后种猪一年免疫两次。

蓝耳病的免疫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免疫3次或每胎临产前21~35天免疫一次,用灭活疫苗4ml/头,紧急免疫时可用弱毒疫苗,猪群一旦稳定后改用灭活苗;商品猪10~15日龄首免用灭活苗2ml/头,二次免疫间隔2~3周,用灭活苗一头份。

(二)猪高热病的重点防控措施

在做好基本防控的前提下,要在以下各阶段猪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组合,可使用微囊化氟甲砜霉素与泰妙菌素、洛美沙星或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兽药制剂联合用药对高热病进行重点预防。

第一,哺乳母猪:从产前7天开始使用至产后14天。

第二,断奶仔猪:从断奶前5~7天开始使用至断奶后15天。

第三,生长育肥期:每次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15天。

第四,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第五,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或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第六,加强猪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猪群提供必需的营养,在存在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夏季、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应额外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D、E、C等成份的多种维生素的制剂,也可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七,蛔虫、鞭虫等内寄生虫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的复方驱虫剂进行驱虫。

综上所述,猪高热病是一种传播迅速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养殖户的利益。要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防控能力。主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各项措施围绕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两个环节来开展防控工作,也只有通过各项措施提高了猪体的抵抗力,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

生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发热、皮肤发红、出现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可造成猪大批死亡和淘汰,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强化基础免疫
对接近或超过免疫有效期的和新补栏的生猪,按程序进行免疫,确保免疫效果,这是预防高热病的关键。建议基础免疫程序一般为:先接种猪瘟疫苗、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1周后接种伪狂犬苗,再过1周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最后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具体的防疫程序可根据季节或周边地区的疫情而定。
二、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管
调运时,严格查验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确保生猪健康无疫病。
三、强化规模猪场的监管
对存栏2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立免疫档案,详细记录免疫情况,指导养猪户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灭源工作:首先,病死猪不能乱抛,应该深埋或焚烧等;其次,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切忌一种药物消毒到底,这样不仅起不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反而易产生耐药性。
四、强化技术指导
深入养猪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以有效防控猪高热病。目前,许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的疫病没有疫苗可预防,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和猪脑炎性链球菌病等;有些疫病虽然有疫苗可预防,但由于疫苗的毒株类型有限,有时防疫效果很差,因此,药物预防是高热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药物预防计划如下:第一次可用多糖+阿莫西林+多维+替米考星,第二次可用板蓝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第三次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如果猪场暴发高热病,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推注,成年猪用量为20毫升,以提高猪体抵抗力。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畜牧兽医站邮编:224200)

谈罗非鱼健康养殖之高热病防控




每年罗非高热病频频爆发,都是养殖户心中的痛,今年的广东也不例外:6月开始鱼出现死亡,8月还在延绵。可能很多人认为,现在来谈高热病防控为时已晚(高温即将过去),但接下来又到下一轮罗非进苗,防控高热病要从苗种开始,本文总结多种罗非养殖成功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鱼自身抗病力:

1、苗健壮:进苗时选择健壮的大场苗(资质证书、规模、试苗);
2、生长期健壮:体质好是抗病的根基,因此要选择优质饲料喂养。

澳华罗非套餐模式能明显降低发病率:

四、及时处理氨氮、亚硝酸盐

6-8月经常性测水(正常5天1次,天气突变后加测),发现超标(氨氮高于0.6,亚硝酸盐高于0.15),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
①氨氮高:“氨净”2亩/包+“氧宝”2-3亩/包,第二天上午“肥水宝”4-5亩/瓶+加酶利生宝3-4亩/包(活化1小时),混匀后兑适量原塘水全塘均匀泼洒。
②亚硝酸盐高:第一天下午或傍晚,全塘均匀干洒爽水宝2亩/瓶(严重者连用2天);第二天上午沿池塘四周泼洒硝化宝2-3亩/包+正肠宝3-4亩/瓶或生物净水宝2-3亩/瓶。乳酸菌起协同作用并促进硝化菌的繁殖,作用更快,且维持水质稳定时间更长。

五、改底行之有效

6-8月,特别是针对鸭粪塘、猪粪塘,发病死亡率显著下降。

改底周期:20天左右改一次。

改底办法: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六、高温期强化鱼体体质

6-8月,每20天拌料:三黄粉(先)+护肝宝+多维,连用5天。

以上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养户朋友采取后都没有问题,如仍有发生应如何处理?

截止目前,一旦发生,还没有特效药,采取以下措施有一定效果:

1、立即底改:用法同上: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2、测定氨氮、亚硝酸盐并立即处理。

3、视情况减料至1/3-1/2。

4、内服:拌料三黄(五黄)粉+护肝宝+黄芪多糖,连用3天;第四天开始拌料抗生素(注意不得使用国家禁用药)+黄芪多糖,连用4天。

任何疾病都是遵循预防为主,疾病一旦发生必定造成咱们养殖户损失,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投入小、效果好;澳华,关注鱼、虾健康,不断地给您创造价值!


特别提醒:文章方法总结于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因养殖环境不同,处理结果也有可能不同,具体防治方案,还需技术人员现场鉴别,诊断处理。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咨询。


狐狸犬瘟热病的防治


(1)狐狸犬瘟热的病因

本病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特别是幼龄狐狸,死亡率可达100%。本病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多发。

(2)狐狸犬瘟热的症状

潜伏期为930天,有的长达3个月。可分为三型。即:超急性型、急型、慢性型。超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或后期。突然发病,表现咬笼网、吱吱叫、抽搐、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急型发生黏液性和化脓性结膜炎与鼻炎,体温升高,常发生下痢和肺炎,出现四肢麻痹和运动失调;慢性型脚掌肿大,脚软垫发炎、变硬,鼻、口唇和脚掌皮肤上有水泡状疹/,眼裂和耳发生皮炎,生殖器和肛门肿胀。

(3)狐狸犬瘟热的防治

每年必须在12月至翌年1月份和7月份进行犬瘟热疫苗防疫注射,最好用单联苗。不得从疫区引种和购进饲料。从非疫区向疫区或当年发生过犬瘟热的狐场调人种狐时,在调入前须注射犬瘟热疫苗,15天后方可调人。搞好清洁卫生,严格消毒,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隔离病狐狸,封锁狐场。病狐狸尸体焚烧,粪便经发酵处理。

狐狸犬瘟热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生结膜炎和鼻炎时可用青霉素点眼、滴鼻;发生肠炎时可用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发生肺炎时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出现神经症状时可用苯巴比妥等治疗。

肉牛高热症状疫病的病因分析 肉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措施


牛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最近几年愈发严重的牛传染病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牛高热症状疫病种类繁多,而且发病症状极为相似,增大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本文对牛高热症状疫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几种具体疾病展开探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高热症状疫病的病因分析肉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大多数肉牛高热症状疫病都是由于感染细菌及病毒等导致,在恶劣环境、细菌、病毒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免疫力明显减弱,从而容易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而出现发热的传染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性。例如,肉牛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再加上饲养管理不规范,会导致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免疫力也随之减弱。肉牛尽管接种疫苗也依旧具有较低水平的抗体,非常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牛流感、牛伪狂犬、牛腹泻、牛链球菌等,严重损害牛场的经济效益。某些牛场的病死牛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原,而少数牛场只具有2~3种病原。对于某些经常发生高热症状疫病的牛场,主要是由于不够重视牛群管理工作,尤其是中小型牛场为节约饲养成本,在接种疫苗、使用药物时都没有按照标准剂量使用,使用比较便宜的药物,另外饲喂价格低廉、品质较差的饲料,长时间之后就会造成机体缺乏营养,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较差。

饲料经过长时间存储,或者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够到达牛场,此时就容易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供各种霉菌生长,并产生大量毒素,牛群采食这种饲料后就会食人一定量的霉菌毒素,机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霉菌产生的毒素,此时如果给牛群接种疫苗也不能够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最终导致机体抵抗力明显偏低。另外,目前我国在牛场普遍使用的毒素霉菌吸附剂主要是吸附黄曲霉素,但对于其他毒素都具有较差的吸附效果。再加上多数牛场饲养密度较大、通风不良,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夏季,空气具有更差的流通性,导致牛群非常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且饲料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高温和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容易失效,从而导致牛群具有更差的抵抗力。

2、主要症状

病猪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表现出症状。病牛首先是突然发生高热现象,即测量体温后发现达到40℃以上,且持续数天依旧没有下降的现象,同时呼吸道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另外,病牛还表现出精神状态沉郁,闭眼耷耳,食欲不振等,导致采食量较差,在饲喂和供水时反应淡漠。此外,病牛在体力上明显变差,在加上运动量减少,因此容易出现肌肉震颤和运动失调的现象。

3、诊断

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有所升高或者过热,在诊断过程中通常根据机体的体温变化就可判断是否发生高热症状疫病。牛群测量体温过程中,通常每天进行2次测量,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8时~9时和下午4时~5时。正常情况下,壮牛和犊牛的体温分别为38℃、38.5~39.5℃,如果发现异常则要及时采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牛在阳光下暴晒较长时间、大量活动以及饮水后,要经过30min的休息才能够测量体温。另外,由于牛的体温在昼夜本身就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每次测量体温时必须将体温计温度甩到35℃以下,且在上面涂抹适量的润滑剂才能够进行测温。另外,由于高热症状疫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高和传染性,只要有1头牛出现发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圈内的牛都发生感染,因此在诊断中为及早确定发生这类疫病的牛,则要求仔细观察牛的状况,并采取综合性的分析,避免发生误诊和误治的现象。

4、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病牛要饲喂品质优良的青草或者干草,减少饲喂精饲料,减轻消化器官的负担。增加病牛身下垫草的厚度,且尽可能每间隔2-3h进行1次翻身,避免发生褥疮。如果病牛已经形成褥疮,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投喂适量的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化脓性细菌,并配合使用强心剂。在治疗时,如果病牛出现高热和呼吸加速,可根据病情轻重注射适量的退热、镇静剂。为预防发生该病,牛群可定期免疫接种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且安全性高。

牛病毒性腹泻。病牛要采取隔离治疗或者紧急屠宰,同时给受威胁的健康牛紧急接种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病牛要采取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以缓解症状,通常采取收敛法和补液疗法促使恢复期缩短。另外,牛群要及时使用抗生素采取预防性治疗,尽可能避免感染条件性细菌。牛群加强日常检疫工作,避免引进病牛。目前,牛群通常免疫接种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三联疫苗(弱毒苗)。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要出现发病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病牛或者感染牛进行封锁、检疫以及扑杀,同时配合采取消毒等及时扑灭该病。对于老疫区,通常要及时隔离病牛,对消毒备污染的牛舍,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继发引起细菌性感染,同时配合采取对症治疗等促使病牛尽快痊愈。为预防发生该病,不仅要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对冷冻精液进行严格检疫。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猪群,不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致病的病原体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现仍没有找出完全解决这一病状良方,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主要讲述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进而控制猪的大量传染和死亡,确保食品安全,以及确保养殖户的财产不受到损失。

前言

就现有的资料显示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病因复杂性,迅速传染性,难以控制性等多变的特点。这就给养殖专业户和兽医工作者的临床实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想有效地控制这一症状就要从发病原因,发病症状,传染途径以及易感动物这四方面严格进行防治控制。本文就这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做了总结。

一、发病原因

猪高热综合征疫情基本集中在夏季,高温雨季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雨水丰沛给细菌带来了良好的繁殖和变异条件,并且这种情况下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仅如此在夏季蚊虫就成了这种细菌最好的传播者。同样也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这种症状多数出现在卫生管理较差,温度控制较差的养殖场。基本就是因为管理不当才导致了后来疫情扩散影响收益。所以想要尽量避免养殖群体出现类似的情况最根本是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讲究卫生。排泄物和垃圾做到及时清理,避免细菌,病毒有机可乘。在温度上要做到适当调节,既然病发原因有一部分是高温导致的,那么就要从温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议养殖户每天进行合理的清理和消毒,养殖人员应注意自身卫生换洗工作服,以防感染,或感染猪群。

二、发病症状

当有的猪被传染生病以后,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到41度左右,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且不喜欢走动,经常出现趴在地上呼吸,进行腹式呼吸并伴有呼吸困难。皮肤发红,严重者身体出现红斑。多数猪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而且尿液呈浑浊黄色,并且面部会出现泪斑。眼窝周围会出现眼睑分泌物明显增多等症状。发病过程中,根据猪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受病毒侵害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较长的病猪身上还会出现四肢无力,被毛脏乱等现象,临死亡之前会出现抽搐等现象。这种病猪的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50%-100%。所以当养殖过程中发现猪出现类似情况要尽快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在发现猪出现异常时不要急于用药,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猪的死亡,很大一部分病猪都是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导致死亡。这样是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原基本为:PRRSV+PCV2,PRRSV+CSFV等,多呈现二次感染或三次感染。针对于病猪要提取感染病原后二十天之内的血清进行检测,确定症状和找到诱发病的根源,对症下药,避免用错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传染途径

诱发猪高热的病因可以以病原分为两类:一是外界自然因素导致的,二是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造成的。因此传播途径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自然因素导致猪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大雨,病毒更容易在猪群中扩散,高温时蚊虫的叮咬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第二是在接种疫苗过程中没有进行一对一的注射,造成了病原体交叉感染,让猪大面积受到病毒侵害。根据以上两个方面就看出控制圈舍的卫生和温度管理,以及对猪群进行一对一的注射疫苗的重要性。在养殖的过程中,防重于养。控制猪群的生活环境卫生,进而控制蚊虫对猪群的叮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温度控制上注意在合适的温度,但是现在某些小型的养殖场做不到很有效的降低猪舍的温度,就应该经常对猪舍进行打扫,洒水,借助外力控制猪舍温度。上文中也提到了养殖人员应该注意卫生,不让自身所携带的病菌感染到猪,也不要让猪的病毒感染到自己,要尽可能的一次一换工作服,对工作服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对于注射疫苗的注射器严格把关,最大限度上做到一对一注射。这样就能在传播途径中得到良好有效的控制。

四、易感动物

猪高热综合征的易感动物顾名思义就是:猪。所以在养殖方法和喂养饲料的方式上应该有所防范。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每个养殖隔断中的养殖数量,一味的追求高产量造成养殖数量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毒的产生速度和扩散速度,这大大的提高了猪患病的可能性。在饲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在喂养过程中将饲料拌入适量的抗生素以及预防性药物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清开灵或抗菌肽等一系列不残留没有毒副作用的药剂,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在猪的饮用水中适量的加入盐可以有效地控制猪体内的病菌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患病的机率。猪是易感动物就要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力,加强猪自身的素质,在体内能形成良好的防御,由养殖人员所创造的外界环境为辅助,在根本上控制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和传播。

结语

根据上文中所说的四点,在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给病猪使用退烧药,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应该在饲养过程中细心观察猪的生活习惯等,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卫生,注意细菌传染。同样在治疗病猪时也要严格把好卫生这一关,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并且避免人体受到病毒攻击。这样就能很好的控制这一病症的发生和蔓延,也能降低养殖户的财产损失。

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治


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一旦猪仔患上这种疾病,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防治过程中,由于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导致养殖户束手无策。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养殖区域的卫生措施没有做到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并发症。这种疾病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在猪场引起大面积的流感,在影响到猪仔的生命安全的同时,给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监督和防治。本文主要论述了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发生跟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对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疫情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现代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养殖户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扩大养殖的规模和养殖的数量,而在猪养殖过程中无名高热综合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到养殖户养殖的一种并发症,疾病的爆发通常使得养殖户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这种并发症的出现还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管是养殖户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都应该在养殖过程中高度重视这种疾病的严重影响性,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对病情进行及时的控制,本文主要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一、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症状

发病后,猪仔的体温会持续维持在42度左右,猪仔的精神受到严重影响,食欲减退、频繁的饮水,怕冷,经常会聚成一小团,卧地不起。在发病的初期,猪仔的体表皮肤会发生变化,皮肤发红,耳部、腹部下部以及臀部发白。病情严重的猪仔会出现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以及眼睛出现分泌物。部分猪仔会会表现出便秘、粪干、不排尿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猪仔出现腹泻的情况。病情稍长的猪仔体表皮肤变现为苍白,随着身体系统的逐渐代谢紊乱,皮毛粗糙,四肢出现麻痹的现象,最终引起猪仔出现癫痫和死亡的现象。发病过程中,猪仔的患病周期一般会维持在3周左右,通常会感染母猪。由于身体器官衰竭,绝大多数的死猪都会呈现红色,同时还会呈现典型的败血症症状,皮肤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

二、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流行的原因

这种疾病流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多种物种一起饲养的现象。在猪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的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存在着多种动物一起饲养的情况,很多养殖场主要以养殖猪为主,同时还会在养殖场的周围养殖牛羊鸡鸭,这种养殖方式增加了疾病传染的概率,同时也会增加疾病传播的范围,一旦禽类出现疾病感染之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染到猪仔的身上,最终导致了疾病的爆发;其次,养殖户的消毒意识不强,没有指定详细的严格的消毒计划。在消毒过程中消毒的时间和消毒的次数不固定,造成了多种病毒有机可乘,引发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无名高热综合症;最后。疫苗的免役不合理。受到养殖户养殖规模的限制,养殖户进行疫苗免役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猪瘟、口蹄疫等几种疫苗的免役,对导致猪仔出现无名高热的伪狂犬、支原体、蓝耳病等病原体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猪仔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受到这些病原体的侵袭,那么就很容易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注射疫苗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没有按照规定的剂量和规定的方法合理的进行注射,这也是导致无名高热综合症流行的有一个原因。

三、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重对养殖地质的选择,改变现有的养殖方式,把猪场选择在庭外养殖,同时还应该注重生物安全,专职养殖,不让其他病原体传染到猪仔的身上,减少其他动物携带的病菌导致猪仔出现无名高热综合症。减少人与猪的接触,兽医以及收购生猪的厂家到来前应该做好各种消毒工作;此外,合理的使用各种疫苗,按照疫苗的注射的程度进行注射。下面就猪仔的免役程序进行论述,仅供参考,首先,猪仔生长到3周左右之后,肌肉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或者灭火疫苗;其次,猪仔在生长到一周之后,注射支原体灭火疫苗;再次,对于曾经发生过猪瘟疫情的猪场,猪仔出生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猪瘟超前免役,免役结束之后就可以就行初乳喂养。猪仔生长到两个月之后,给猪仔注射4头份的猪瘟疫苗,对于没有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可以在猪仔生长到20天左右之后进行首次的免役注射,两个月之后进行强化免役每一次;第四,猪仔出生三周之后,给猪仔注射一次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最后,注重药物的防治,使用适合的猪仔药物对猪仔进行药物保健。猪仔出生三天、一周和三周之后,分别给予猪仔长效土霉素注射,猪仔在断奶之后,前后饲料中田间金霉素、支原净等药物,防止猪仔在断奶前后出现支原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无名高热综合症。猪仔断奶后的一周之内,饲料中应该添加相应的应激电解多维,降低猪仔应激反应的发生,消除引发无名高热综合症的诱因。

结语

猪仔无名高热并发症的流行,已经引起人们及政府的高度重视。监管部门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计划。在防治猪仔无名高热综合症要遵循生物安全,避免传染病发生及传播。

黄龙山区的猪热病预防与治疗


黄龙山区猪的高热是困扰和影响我县规模生猪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出一种急性、高致病性致和致死性猪高热病,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此病再临床上具有典型的表现,故临床上应防治措施,做好各类疫苗的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猪场应坚持自繁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措施。制定了预防与治疗方案仅供广大养猪在生产提供参考。

一、选址与选种

猪场场址的选择应依据黄龙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如常年的主风、通风条件、交通、水电等条件做到尽量满足,山区养猪生产避免在老疫区重复建设猪舍,从占地、水源、和粪便处理等方面要防疫符合条件、同时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选择优秀的品种猪是预防猪热病发生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广大养猪户场创造经济的重要保障可供黄龙山区选择的猪品种有:汉普夏、大约克夏、长白猪、杜洛克等瘦肉型抗病性强的品种。

二、管理与防疫

科学的饲养方法:品种或者三品种杂交仔猪,要求发育正常如:65~75日龄,体重16~22公斤以上,主要遵循定时,定质,定量,三定的饲喂方法,日饲喂次数:小猪阶段3~4次,中、大猪3次为好,小猪阶段适宜生长温21~24℃大猪18~23℃,给猪创造一个适合健康生长的外部环境。山区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体内外不良刺激,尤其是山区昼夜温差大,可导致猪热病的发生甚至出现突然死亡。防治猪发生此病,应搞好猪舍的定期消毒,内外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动物免疫计划程序,规范注射动物疫苗操作要领,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病猪应单独圈养,不得混合饲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猪热病,喂足清洁饮水,遮荫避阳,积极预防猪热病的发生,同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这对猪热病甚至其它混合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诊断与治疗

山区猪热病比较复杂尤其是猪的无名高热诊断不易,引起猪热病主要要区别如: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等病的区别诊断,在做出正确诊断后方可对症下药,以免盲目治疗加大猪病的抗药性,而引起混合感染,给养猪户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1.猪瘟临床症状与治疗

精神沉郁,喜饮脏水,食欲废绝,眼屎增多,腹部下有出血班,体温升高41℃上,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应做好该病的免疫接种,及时淘汰病死猪。

2.猪肺疫临床症状与治疗

体温40~42℃,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犬坐张口呼吸,流粘性鼻液。粘膜发。病程4~6天,引起窒息死亡。可选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3.猪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与治疗

突然全群发病,体温40~41℃,除以上共性表现外可引起肌肉关节疼痛,眼鼻有粘性分泌物。6~7天自愈。治疗可用抗菌药物控制持续感染。

除以上三种典型猪外热病。还有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等混合感染的热病一一区别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猪热病以及其它类别的普通病都应按遵循科学的饲养管理,积极把好引进猪的检疫防疫工作,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加强卫生和消毒以及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也是同等重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6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