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发热、皮肤发红、出现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可造成猪大批死亡和淘汰,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强化基础免疫
对接近或超过免疫有效期的和新补栏的生猪,按程序进行免疫,确保免疫效果,这是预防高热病的关键。建议基础免疫程序一般为:先接种猪瘟疫苗、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1周后接种伪狂犬苗,再过1周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最后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具体的防疫程序可根据季节或周边地区的疫情而定。
二、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管
调运时,严格查验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确保生猪健康无疫病。
三、强化规模猪场的监管
对存栏2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立免疫档案,详细记录免疫情况,指导养猪户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灭源工作:首先,病死猪不能乱抛,应该深埋或焚烧等;其次,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切忌一种药物消毒到底,这样不仅起不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反而易产生耐药性。
四、强化技术指导
深入养猪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以有效防控猪高热病。目前,许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的疫病没有疫苗可预防,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和猪脑炎性链球菌病等;有些疫病虽然有疫苗可预防,但由于疫苗的毒株类型有限,有时防疫效果很差,因此,药物预防是高热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药物预防计划如下:第一次可用多糖+阿莫西林+多维+替米考星,第二次可用板蓝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第三次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如果猪场暴发高热病,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推注,成年猪用量为20毫升,以提高猪体抵抗力。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畜牧兽医站邮编:224200)

相关知识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猪群,不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致病的病原体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现仍没有找出完全解决这一病状良方,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主要讲述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进而控制猪的大量传染和死亡,确保食品安全,以及确保养殖户的财产不受到损失。

前言

就现有的资料显示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病因复杂性,迅速传染性,难以控制性等多变的特点。这就给养殖专业户和兽医工作者的临床实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想有效地控制这一症状就要从发病原因,发病症状,传染途径以及易感动物这四方面严格进行防治控制。本文就这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做了总结。

一、发病原因

猪高热综合征疫情基本集中在夏季,高温雨季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雨水丰沛给细菌带来了良好的繁殖和变异条件,并且这种情况下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仅如此在夏季蚊虫就成了这种细菌最好的传播者。同样也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这种症状多数出现在卫生管理较差,温度控制较差的养殖场。基本就是因为管理不当才导致了后来疫情扩散影响收益。所以想要尽量避免养殖群体出现类似的情况最根本是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讲究卫生。排泄物和垃圾做到及时清理,避免细菌,病毒有机可乘。在温度上要做到适当调节,既然病发原因有一部分是高温导致的,那么就要从温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议养殖户每天进行合理的清理和消毒,养殖人员应注意自身卫生换洗工作服,以防感染,或感染猪群。

二、发病症状

当有的猪被传染生病以后,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到41度左右,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且不喜欢走动,经常出现趴在地上呼吸,进行腹式呼吸并伴有呼吸困难。皮肤发红,严重者身体出现红斑。多数猪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而且尿液呈浑浊黄色,并且面部会出现泪斑。眼窝周围会出现眼睑分泌物明显增多等症状。发病过程中,根据猪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受病毒侵害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较长的病猪身上还会出现四肢无力,被毛脏乱等现象,临死亡之前会出现抽搐等现象。这种病猪的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50%-100%。所以当养殖过程中发现猪出现类似情况要尽快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在发现猪出现异常时不要急于用药,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猪的死亡,很大一部分病猪都是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导致死亡。这样是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原基本为:PRRSV+PCV2,PRRSV+CSFV等,多呈现二次感染或三次感染。针对于病猪要提取感染病原后二十天之内的血清进行检测,确定症状和找到诱发病的根源,对症下药,避免用错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传染途径

诱发猪高热的病因可以以病原分为两类:一是外界自然因素导致的,二是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造成的。因此传播途径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自然因素导致猪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大雨,病毒更容易在猪群中扩散,高温时蚊虫的叮咬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第二是在接种疫苗过程中没有进行一对一的注射,造成了病原体交叉感染,让猪大面积受到病毒侵害。根据以上两个方面就看出控制圈舍的卫生和温度管理,以及对猪群进行一对一的注射疫苗的重要性。在养殖的过程中,防重于养。控制猪群的生活环境卫生,进而控制蚊虫对猪群的叮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温度控制上注意在合适的温度,但是现在某些小型的养殖场做不到很有效的降低猪舍的温度,就应该经常对猪舍进行打扫,洒水,借助外力控制猪舍温度。上文中也提到了养殖人员应该注意卫生,不让自身所携带的病菌感染到猪,也不要让猪的病毒感染到自己,要尽可能的一次一换工作服,对工作服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对于注射疫苗的注射器严格把关,最大限度上做到一对一注射。这样就能在传播途径中得到良好有效的控制。

四、易感动物

猪高热综合征的易感动物顾名思义就是:猪。所以在养殖方法和喂养饲料的方式上应该有所防范。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每个养殖隔断中的养殖数量,一味的追求高产量造成养殖数量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毒的产生速度和扩散速度,这大大的提高了猪患病的可能性。在饲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在喂养过程中将饲料拌入适量的抗生素以及预防性药物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清开灵或抗菌肽等一系列不残留没有毒副作用的药剂,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在猪的饮用水中适量的加入盐可以有效地控制猪体内的病菌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患病的机率。猪是易感动物就要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力,加强猪自身的素质,在体内能形成良好的防御,由养殖人员所创造的外界环境为辅助,在根本上控制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和传播。

结语

根据上文中所说的四点,在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给病猪使用退烧药,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应该在饲养过程中细心观察猪的生活习惯等,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卫生,注意细菌传染。同样在治疗病猪时也要严格把好卫生这一关,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并且避免人体受到病毒攻击。这样就能很好的控制这一病症的发生和蔓延,也能降低养殖户的财产损失。

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措施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一、病原
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Ⅱ)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Ⅱ)、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二、发病特点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千克,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三、症状
1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2剖检变化。所有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①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猪肺出血,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②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③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④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四、已感染猪群的治疗措施
1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一般每吨饲料中添加复方花青素1000克、泰乐菌素600克、强力霉素300克。
①处方说明:复方花青素纯中药复合提取物产品中主要含绿原酸、黄酮、植物血凝素、总皂甙等成分。本产品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自然杀死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
②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能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毒净化等作用。
③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立克次体病有很好的效果。
2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每1000千克干净水中加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让病猪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
3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4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再接种3头份)。
5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131311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畜牧组洪学

夏季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炎热的夏季,极容易爆发猪高热病,导致大批量的猪生长不良,乃至死亡,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作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发现猪高热病主要原因在于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等其他病毒,或者是由于猪感染的寄生虫、病菌、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而引发。面对夏季的猪高热病,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工作。作者根据自己对猪只高热病的研究,对高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炎热的夏季,是猪极易发生高热病的季节,高热病容易造成猪只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何更好防治夏季猪的高热病,是摆在养猪专业户面前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摆在养殖专家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作者针对贵州铜仁地区的猪只高热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夏季猪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一、贵州铜仁地区简介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且受季风影响比较大。春天气候多变,雨水充足;夏天比较炎热,阳光充足;秋季阴雨天气较多,冬季没有霜气,且少严寒。因此,在贵州铜仁地区,比较适宜养猪业的发展。

二、猪只高热病发病原因

作者对铜仁地区猪只高热病发病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热病的产生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滥用抗生素导致猪只发生高热病。我国自1949年以来,在养殖业内开始使用抗生素。适度的抗生素可以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还具有一定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抗生素一旦使用过量,则会造成猪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比如猪的淋巴肿大、脾脏失调等等,致使一系列病毒、病菌在猪的体内迅速膨胀,从而引发高热病。

2.猪蓝耳病及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猪只高热病。猪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支原体、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之后引起猪只发生急性、热性、致死性、高热性疾病,致使猪体免疫力大大下降,随着时间的增长,可能引发大范围的猪瘟、流感或者多种病菌的普遍传播,导致猪场内猪的死亡迅速上升,养猪户损失惨重。

3.猪饲料的霉菌素的大量繁殖,导致猪体遭受霉菌素的危害。现代社会中,猪饲料的收购、储存和运输方式都跟以往的不同,现在的运输周期、储藏周期都比较长,为猪饲料中霉菌素的增长提供较好的机会和生长空间,其中的营养成分已经被霉菌素吸收或者破坏,而这些霉菌素的存在则直接导致了猪体免疫力下降。

4.部分猪场环境较差,为高热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我国,不少养猪场内,饲养密度十分高,且猪场养殖环境较差,通风条件较差,导致猪体整体对疾病的抗病能力较差。此外,部分猪场中对猪的管理不到位,长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猪体的疾病抗击能力。

5.对猪场中猪群卫生保健意识缺乏。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养猪场为了减少成本,在猪场内的消毒工作、杀虫、疫苗接种等方面投入不足,这也是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的重要方面。

三、防治猪高热病的科学举措

在贵州铜仁市,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夏季是猪高热病发病集中期,因此,一定要对猪高热病进行严格的防治。只有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养猪专业户的经济效益,保证养猪业的顺利发展。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了防治猪高热病的相关措施。

1.加强安全防控意识,做好猪栏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针对夏季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由于养猪专业户在猪栏情节卫生和消毒工作方面的工作意识淡薄,故而,一定要加强养猪专业户的安全防控意识。积极按照猪栏的实际情况,做好定期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寄生虫、病菌等的感染和交互感染,彻底杀死空气的大量病芽胞微生物,尽量杜绝猪因猪栏卫生及消毒工作的失误发生高热病的几率。

2.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类疫苗的注射工作

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猪体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功能,因此,针对猪的各类疫苗的正常注射工作需要及时进行。首先,在进行疫苗注射之前,最好提前配合一定的热度抗使用,以增强疫苗与猪机体的有机结合。其次,我们要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等病种的疫苗注射工作,保证猪体内具有抗高热病的细胞因子。最后,根据贵州铜仁市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免疫疫苗注射规章制度,以确保各养猪场能够按照规定进行疫苗注射工作。

3.审时度势,加强药物预防

在对猪高热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预防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首先,在猪没有任何传染疾病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而是尽可能采用一些中药制剂,保证猪机体的健康性。其次,在猪有传染疾病时,要对猪进行隔离治疗。根据猪传染疾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治疗,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使用一些消炎、退烧的药物,保证猪机体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对整个猪群及猪圈进行严格消毒。最后,如果采取一些列药物治疗之后,猪的传染病仍然不能解决,要对猪进行果断淘汰,并且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科学饲养

高热病主要在集中在夏季,在饲养方面的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猪群的高热病发病率。故而,在贵州铜仁市,一定要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科学。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猪群创造无毒、少菌、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夏季是猪群患高热病的集中时间段,而高热病对于猪群的危害尤为大,直接导致面积的猪体发生疾病而致死,为养猪户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调研,对贵州省铜仁市夏季猪群高热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了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希冀对于夏季猪高热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

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治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以高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两年来,逐渐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者带来猪只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不分年龄,品种都可发病,主要侵害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死亡率高、传播快、治愈率低。为此,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时结合对症治疗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通过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的观察,猪高热病是有多种细菌或弓形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我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养猪户搞好预防和治疗上谈一点初浅的实践经验,供饲养户在平日饲养管理过程中作适当的参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有效控制夏季猪高热病。

一、流行特点

一是该病一般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多发,不分年龄、品种都可发病,主要侵害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二是病程长、传播快、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即传播迅速,一头猪发病,全圈相继发病;一户猪发病,周围农户的猪相继发病,病期长短不一,短则7天左右死亡,长达两月以后死亡;三是对防疫、保健、消毒防范意识差的农户发病严重。

二、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

具体表现为: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39.5℃42.1℃,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不食,并伴有呕吐现象;结膜发红,后期可见结膜炎,部分病猪眼脸水肿;发病初期患猪皮肤发红,随着病情发展,耳部、臀部、腹下多处皮肤出现紫红色班快和出血点,有些猪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特别是脊背部);病程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呼吸道症状明显,部分猪打喷嚏和流鼻涕,后期流脓涕(有的猪无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现象),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肚子一波一波呼吸);病猪粪便恶臭,部分病猪可见粪便干结呈球状,也有部分猪拉稀湖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尿少而黄,颜色加深发红;病程长短不一,短的23天,长的达到1020天甚至更长,部分病猪后肢不能站立,临死前病猪出现昏迷,角弓反张和划水样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死亡;母猪出现高温,厌食,便秘,部分母猪在怀孕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子和木乃伊胎,产后无乳,不发情,假发情和多次配种不孕;公猪出现性欲降低,死精和无精。

三、剖检变化

一是肺实变。间质性肺炎,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肺部有化脓灶,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二是淋巴结出血、肿胀。大多数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有汁水流出),切面呈大理石样,严重者肿胀在5倍以上。

三是肝脏肿胀,颜色偏淡,有的肝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胃壁水肿,胃底壁大面积出血,有的胃粘膜大面积脱落,有的胃有大小不等溃疡点,溃疡面上有黑色痂膜,有的病猪在肛门部位有干酪样物质;大肠、小肠、盲肠口大面积出血,有的肠内有气体或胶冻样物,有的在回肠部位有大小不一的多个溃疡,溃疡上有黑色痂膜;肾包膜积液,肾水肿、出血、呈土黄色,肾皮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呈弥漫型。脾边缘或中间有梗死,凹凸不平。膀胱肿胀、出血呈紫红色,内壁出血,膀胱壁出血、肿胀增厚。胰脏肿胀,严重者肿胀达在5倍以上。

四是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脑膜、脑组织出血、充血,脑积液增多。

四、防控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是严格落实综合防疫制度。按照猪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注射,对发病的猪场或疫点(区),进行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制隔离、强强免疫,病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三是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一方面,调整饲料日粮,把矿物质(Fe、Ca、Zn、I、Se、Mn)、维生素等提高510%,把赖、蛋、胱、色、苏氨基酸平衡好,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注意圈舍卫生,不用污水冲洗圈舍和猪体,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圈舍,食槽等相关用具不能随意借用,注意防暑降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减少应激。

四是对病猪实施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淘汰无治疗意。

五是灭蚊、灭鼠。圈舍用蚊香或灭蚊药片或自采草药熏蚊,切断传播途径。

六是未发病生猪预防性用药(中西结合)。中药可用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千里光、、枇杷叶、生石膏、仙人掌(去刺捣碎)、薄公英等,混合或单种煎水让猪饮服或混料饲喂,适口性好的可放入槽中让其食用;西药可用抗病毒类药,配合头孢类、磺胺类、氟本尼考、土霉素、林可霉素等看情况拌料喂服或配方肌注。

五、治疗

1.疫苗疗法:猪瘟单苗10头份注射。

2.药物治疗:中西结合,选用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制剂+抗菌类西药+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对症治疗。西药选用头孢类、磺胺类、弓血宁、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排毒因子等配合中成药:生物干扰素、热毒双效、热毒双星、毒热风、双黄莲、高热怪病针、板兰根、鱼腥草,加黄芪多糖使用,每天两针,连续注射710天,同时配合中药制剂饮服使用。以上药物根据症状配方使用。

六、结论

为了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力,养成定期预防和补免习惯,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适时进行对症治疗,不滥用三安针水等退烧药和抗菌素,特别是免疫抑制剂(如地塞米松),同时配合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金秀瑶族自治县畜牧站黄宁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位于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县也受波及。高热病成为危害该县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饲养者带来猪只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摸索,下面笔者就金秀县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发病原因分析

(一)病原因素病毒类主要有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类主要有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寄生虫有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另外还有霉形体(支原体)。

按照农业部通报的结果,目前猪高热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准确的说应该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原发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

(二)管理因素猪群所处环境恶劣、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冬天气温过低、夏季湿度过大等不良因素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使猪群整体抗病力下降,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饲料因素饲料品质差、营养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平衡造成代谢疾病,从而使猪群对疾病的综合抵抗力下降;有时饲料含有霉菌素导致免疫抑制,也加剧了该病的危害。

二、当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

当前,来宾市金秀县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高热病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猪高热病经过前两年的大流行后,当前发病较为缓和。第二,以混合感染为主,当前猪高热病的流行和发病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第三,疫情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在同一个猪场中通常中大猪或母猪先发病,2~5天波及全群,10天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第四,疫情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不仅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而且在春、秋、冬季均可发生。第五,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10~80千克,主要为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很多猪场和散养户的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十分严重。第六,发病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散养户)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80%,甚至接近100%。患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10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死亡率可达10%左右,有些新建猪场母猪死亡率达到30%,甚至70%;流产率在10~40%左右。第七,饲养管理不善、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栏舍低矮、饲料质量较差、不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第八,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的猪场和散养户的患猪死亡率更高。

三、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要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控工作,主要围绕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两个环节来开展。做好基本防控措施和重点防控措施。

(一)猪高热病的基本防控措施

1.高度重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一要做好清洁和消毒;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可以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每天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二要在清洁消毒的基础上,做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猪场要全方位封闭,禁止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重点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关键地点的管理,对外来车辆和装猪台应严格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必须经沐浴、更衣、换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禁止任何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散养户也要加强猪栏舍的消毒,进入猪栏舍要经换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特别是经常接触畜禽的养殖户和兽医人员),并做好猪栏粪便、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

2.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重点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猪瘟的免疫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种母猪提倡产后到断奶前免疫,也可每年两次,剂量均为4头份/头;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首免4头份/头(为了削弱母源抗体的干扰),二免5头份/头;新购进商品猪群稳定后,一周补防4~6头份/头。特殊情况下也可超前免疫。

伪狂犬病的免疫伪狂犬病是高热病的一个重要病原,已成为世界上危害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4次或产前3周~8周免疫一次,所产仔猪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断奶前后免疫一次,购进的商品猪待猪群稳定后免疫一次。

气喘病的免疫气喘病在高热病中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没有气喘病单纯的蓝耳病感染不会引起很大的危害,免疫接种是控制气喘病的有效途径,一般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仔猪7日龄首免2ml/头,21日龄二免2ml/头。做种用的3~4月龄再免疫1次,以后种猪一年免疫两次。

蓝耳病的免疫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免疫3次或每胎临产前21~35天免疫一次,用灭活疫苗4ml/头,紧急免疫时可用弱毒疫苗,猪群一旦稳定后改用灭活苗;商品猪10~15日龄首免用灭活苗2ml/头,二次免疫间隔2~3周,用灭活苗一头份。

(二)猪高热病的重点防控措施

在做好基本防控的前提下,要在以下各阶段猪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组合,可使用微囊化氟甲砜霉素与泰妙菌素、洛美沙星或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兽药制剂联合用药对高热病进行重点预防。

第一,哺乳母猪:从产前7天开始使用至产后14天。

第二,断奶仔猪:从断奶前5~7天开始使用至断奶后15天。

第三,生长育肥期:每次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15天。

第四,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第五,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或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第六,加强猪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猪群提供必需的营养,在存在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夏季、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应额外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D、E、C等成份的多种维生素的制剂,也可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七,蛔虫、鞭虫等内寄生虫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的复方驱虫剂进行驱虫。

综上所述,猪高热病是一种传播迅速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养殖户的利益。要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防控能力。主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各项措施围绕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两个环节来开展防控工作,也只有通过各项措施提高了猪体的抵抗力,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