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养蜈蚣应当注意的事项

由于蜈蚣是变温动物,每年必须有半年的冬眠时期这使得蜈蚣的生产周期大大延长。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蜈蚣的养殖效益,也为了尽快将该项养殖业推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水平,不少地区开展了蜈蚣冬养试验,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实验证明:在全人工控温、控湿等条件下养殖蜈蚣可以使蜈蚣从孵出到成品的时间由原来的4年缩短为5个月,缩短了近3倍的时间。总结现有资料,我们认为,冬季温室养殖蜈蚣必须把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湿度控制

这是冬季加温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由于饲养舍内外气温温差大,地温与室内温差也大,因此空气对流严重,容易使水份蒸发,尤其饲养土可以保持湿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调节在70%左右。保持湿度的主要设施为:喷雾器、草帘或麻袋吊于养殖池的上方,并经常性保持湿润。对饲养土的供湿则靠向土表面喷水,水向下渗透,让蜈蚣自由选择适宜区域栖息。另外,由于冬养蜈蚣多采用立体多层次养殖池或养殖槽进行养殖,对上层的养殖池或槽更应注意这一问题。

2.温度控制

供暖是冬养蜈蚣的必要条件。冬天温室养殖蜈蚣应保证室温控制在2532摄氏度,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空气温度暴升暴降。否则会使蜈蚣因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而大批死亡。

供热设施主要有:

(1)煤炉加导烟管,最好准备两套,以免换煤时造成温度陡降。

(2)烧炕加地龙或火龙。这种方式水泵燃料较多,但对北方冬季有烧炕习惯的地区来说这则可以与烧炕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在设计冬养舍时可以考虑这一点。

(3)暖气片。对有暖气供应或有工业余热的养殖者来说,这是一个较便得的条件,因为这种方式较安全、卫生,而且方便。

3.饵料供应

蜈蚣冬养养殖,饵料供应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在冬季,蜈蚣的饵料动物绝大多数也正处于冬眠之中,很难寻觅或捕获。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配套养殖饵料动物,或入冬前选用专用场地储备饵料动物。

编辑推荐

“天门冬科”吊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吊兰又称:垂盆草、挂兰、钓兰、兰草、折鹤兰、空气卫士,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原产于南非。吊兰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有不同,也各有特点。常见的有五种:如吊兰、紫吊兰、花吊兰、金叶吊兰、银边吊兰。那么吊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吊兰养植条件

环境:吊兰生长多为阴湿环境中,盆栽生长多为肥沃土地,喜好半阴环境,同时拥有极强的耐旱优势,成长需充足日照,可适合庭院、阳台种植。

光照:吊兰不耐寒冷,光照要求随意,但最佳适宜光照为中等,喜好弱光。

温度:吊兰种植,可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严寒冬季里,可适应温度最低为5摄氏度,而夏季温度高达35摄氏度,则需要降温,达30摄氏度以上,则会停止生长。

吊兰繁殖方法

吊兰繁殖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扦插、分株、播种繁殖。

扦插法

此种繁殖方法,多为春季、秋季为适应季节,也可直接截取健壮吊兰上的簇生茎叶,后将其直接载入备好的花盆中即可,浇足定根水后,置于阴凉处养护,一周后,则可繁殖成功。而吊兰的繁殖数,可根据花盆的大小而改变,小型花盆可扦插约为2颗左右,而大型花盆则可扦插约5颗。

分株法

此种繁殖方法,拥有极高的存活优势,即是指,直接将成长期的吊兰分株移植,因吊兰拥有繁殖优势,簇生速度较快。将一株吊兰自花盆中托出,后将陈土、老根整理,将根部切开,后预留茎叶,分别进行栽种。

播种法

吊兰植物的花种,多为春季繁殖,3月时便可进行采摘,因吊兰花种较小,约为0.5厘米,因此可以撒种方式为主,可适应气温为15摄氏度,常温环境中,两周后便可发芽,直接等待发芽成型后,便可对幼苗进行移植。

吊兰种植步骤

①容器准备:吊兰种植,选择花盆,可选择使用玻璃器皿为主,增强观赏价值。

②土壤调制:种植吊兰,移植幼苗应备好盆栽用土,可直接按照对等比例,将沙土、泥炭土、腐殖土混合,后加入少量基肥,放入种植器皿中。

③移植:将备好或是购买的幼苗,植入土壤中,后浇足定根水即可。而吊兰的摆放位置,通常位于窗户较少的房间,可放置于背阳的卧室中种植,应远离向阳地、厨房等区域。

④光照养护:日常,应尽量避开于强烈阳光直接接触,否则很轻易,便会导致吊兰叶片发黄,可适应温度为15摄氏度左右,阴凉低温下,吊兰生长更健康,叶片油亮,黄色金边更明显。

⑤浇水:在炎热夏季,浇水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而每日中午烈日时,应使用喷雾对叶片进行降温处理,不仅可保持水分,也可对表面灰尘进行清理,且吊兰为多肉植物,叶片可储存水分,可锻炼其抗干旱能力。而冬季,气温低达5摄氏度以下,应少较少,盆土避免积水、潮湿,否则会因其叶片发黄。

⑥施肥:吊兰的种植,最常出现病症为叶片发黄,而肥水不足则是导致这一现象最常见原因。而吊兰的施肥频率,可保持为每7天一次,选择有机肥,多以液体为主,避免直接接触根部。其次,也可选择骨粉,每半月施加以此,可护养花叶,更为明亮。除此之外,更应保持每周一次的液体肥,日常应尽量避免接触氮肥。

⑦修剪:植物的修剪,是养植的重要步骤,而吊兰修剪,主要对象则为腐烂黄叶,在保持每3个月一次翻土的同时,应将老根、多余须根等剪去,可促进新芽、新叶的繁殖。长期不修剪,则会造成吊兰根系过多,堆积后造成腐烂,营养吊兰成长。

吊兰种植注意事项

病虫防治

1.螨虫:吊兰滋生螨虫并,多为夏季,主要造成原因,则是因为日常通风不足,植物叶面湿度低。可选择使用1000倍三氯杀螨醇作为治疗方式。

2.根腐病:根腐病,严重时,需要将整株吊兰清除,而病情较轻,则可选择使用湿性粉剂喷洒,每株吊兰,则可喷洒约为2克左右。而穷防范,则可选择以1500-3000倍,作以灌根部步骤。

3.粉虱:出现粉虱病虫后,会快速传染,此时应选择使用湿性粉剂,其浓度最佳为500倍,可连续使用4次即可。

4.介壳虫:此种病虫,会在严重期,散发粗浓郁的异味,且叶面黏糊。可每隔一周,便喷洒以此氧化乐果,浓度为1000倍,以喷雾为治疗手法。

叶片变褐

吊兰叶片为常绿,褐色则为不正常现象,而造成此种现在的原因有多种。如日照时间过长,或是寒冷冬季受冻,未能及时移到室内保温,吊兰叶片变为褐色,多为受冻引起,但此种现象,并不会引起整株吊兰的腐坏,褐色部位多为叶片边缘。

此时,需要及时对吊兰进行保温处理,将其移到明亮温暖的环境中,同时,对一件枯死的枝叶进行修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避免腐烂枝叶吸收养分,变为褐色的叶片则会快速恢复。

总结:吊兰种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介绍如上,吊兰种植,应注重浇水、施肥,其次,更应拥有专业的养植知识,对吊兰所能遇到的各种病虫,拥有防范以及治疗能力。

秋养鳜鱼的注意事项


秋季临近,鳜鱼养殖户要注意了,那么秋季养鳜鱼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

改善池塘水质进入秋季,鳜鱼采食量增大,每天产生废物较多,容易导致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此应常换水,每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左右。

每5亩~6亩鳜鱼池面积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做到晴天中午开2小时~3小时增氧机,能够起到上下水层的混合,消除氧债,增大鱼池的溶氧贮备。晚上12点左右开增氧机到天亮。遇到阵雨或闷热天气,夜里提前开启增氧机,同时配备粒粒氧全池泼洒。

增强鱼体质掌握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科学混养,放养密度每亩850尾左右。

要求每次饵料鱼的投喂量是鳜鱼日采食量2倍~3倍,每2天~3天添加1次,不让鳜鱼暴食暴长。

疾病防治对计划捕捞的饵料鱼,提前3天~5天进行消毒打虫,有必要的结合投喂药饵3天~5天,在确保饵料鱼健康后,再捕捞投入鳜鱼池。

秋季随着水温的下降,达到车轮虫和斜管虫的最适繁殖温度,是鳜鱼车轮虫和斜管虫高发季节,斜管虫和车轮虫常常是同时寄生。对鳃丝,鳍条、体表刺激与破坏,引起病鱼分泌大量黏液,使皮肤及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浅灰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鳃盖泛金红色,不久便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为此,要做到预防与治疗并举,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时,应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2、鳜鱼池每天用2%食盐水或用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泼洒一次,使池水呈0.3~0.4克/立方米浓度。

3、患病较重时,可用10毫克/升甲醛或20毫克/升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鱼体10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每天一次。

4、全池泼洒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呈0.7克/立方米浓度。流水施药1.2-1.4克/米3浓度(具体视鳜鱼承受程度调节),每天l次。连用二次

5、用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比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效果更好。

夏天养鹿注意事项 夏季养鹿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夏季如何养好鹿?夏季养鹿注意事项用哪些?

【专家解答】

1、科学饲养母鹿。科学饲养,一是要料足、水足,让母鹿吃好吃饱,搞好鹿舍卫生,还要加强鹿的驯化和运动,防止过肥或惊恐拥挤、碰撞而造成流产。二是营养水平要相对得高些,此期母鹿精料量每天要达到1~1.25千克,是全年最高的,其中饼粕类蛋白质饲料占30%~35%、磷酸钙10~15克、食盐10克。粗饲料原则上要质好、量足、多样化,夜间粗料一定要多喂一些。

2、母鹿产仔要做到四看见。一要看见母鹿产仔症状,如减食、不食、走动不安等。二要看见露水泡或破水,这是判定是否难产的重要依据。对于母鹿难产,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确诊、早助产。三要看见仔鹿产下来,因为有的初产母鹿或恶僻母鹿产后有扒、打、咬、遗弃仔鹿的反常行为,看见反常行为便于及时防制;四要看见仔鹿吃上初奶,正常情况下仔鹿生后0.5~1小时就能吃上初奶,对吃不上初奶的仔鹿要找奶妈鹿代养或人工哺乳,个别仔鹿生后12小时、甚至24小时才吃上初奶的成活率很低。

3、仔鹿要分批离乳。目前大多采用1次性离乳。分批离乳的好处主要是节省母鹿精料费支出。

4、搞好仔鹿驯化。驯化可以提高鹿抗应激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易惊、疏人的鹿变得温顺、亲近人,以方便安全生产。驯化具体方法是常接触。因此,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鹿舍,接触仔鹿;特别是离乳仔鹿,人经常接触可以减轻离母断乳造成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成长。

5、搞好仔鹿人工哺乳。人工哺乳仔鹿必须喂初乳,最好吃3天。喂奶要做到:①定时,30日龄每天4次,31~60日龄每天3次,61~75日龄2~4次;②定量,仔鹿第1天喂800~1000毫升,以后每天加10~20毫升,60日龄后因采食饲料,则可以每天减5~10毫升,当然应视仔鹿体重大小与食欲情况相应增减;③定质,要用无病奶牛的鲜牛奶(羊奶亦可,需煮沸消毒);④定温,37~38℃最好。饲喂用具每日蒸煮消毒,搞好环境卫生。用穿裤衩或隔离方法防止仔鹿间吮尿。

6、建好仔鹿保护栏。仔鹿保护栏是保证仔鹿安全的重要措施,有些鹿场不重视是不对的。保护栏一要建在棚舍内高处;二要有垫草,垫草要常换、常晒。

7、搞好仔鹿补饲。补饲既能锻炼仔鹿采食能力,又能锻炼仔鹿胃肠机能,为离乳后采食饲料做好准备。补饲从生后2周龄开始,在保护栏内进行。开始时仔鹿不采食或采食少,几天后会逐渐习惯、采食增多,要少喂勤添,每天喂4~5次,1小时后将剩料拿走,洗晒饲槽,要保证饮水。一般离乳仔鹿拉稀主要原因是不补饲或补饲不好造成的,经过补饲的仔鹿很少拉稀。

【小编总结】小编汤姆为探索夏季养鹿注意事项的你整理了《夏天养鹿注意事项夏季养鹿注意事项》。①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圈舍要经常消毒;②妥善保管饲料;注意通风、晾晒、防止霉变;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蜈蚣养殖:蜈蚣好养吗


【常见问题】蜈蚣养殖:蜈蚣好养吗?蜈蚣怎么养?

【专家解答】

蜈蚣的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温度过低停止进食,食性杂,养殖器具简单,缸和池皆可养殖,主要是做好防逃跑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相对来说,蜈蚣还是好养殖的。

那蜈蚣怎么养?

1、场地建设养殖池

要建在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要求排水,通风条件好的安静的环境。用水泥浇制或者用砖头砌成1m见方的池子,池深85cm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光滑的瓷砖、玻璃镶嵌四壁,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20cm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如果是水泥要垫上6cm左右的细泥土,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其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还可栽种杂草、树木,尽量造成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放种苗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来遮光。池内应保持干净、潮湿、荫凉和卫生。

大规模的饲养,可采用砖石修砌的养殖池。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成年蜈蚣600~800只,雌雄搭配以10∶1为宜。小规模的家庭饲养可以采用箱桶养和缸养。另外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可采用野地养殖法,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鸡鸭毛、骨头、肠、鱼刺、动物残渣、碎砖等垃圾,春天即可捕捉。

2、种苗的来源

最好到饲养场购买种苗,我国人工养殖的多是少棘蜈蚣,一般红头红脚红身躯的最有价值。也可在清明、立夏到野外夜间捕捉,翻动乱石堆或杂草堆等发现蜈蚣后迅速捕获。冬天可寻找蜈蚣越冬的地方进行挖掘和搜寻,尽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蜘蛛咬伤,应用玻璃小瓶、铁制或竹制的专用夹子、小铁铲等工具来捕捉。一般种苗应选择4龄左右性成熟的蜈蚣,要求背乌亮而有光泽,体壮活跃。

3、饲喂方法

●饲料

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食性广,喜吃蟋蟀、煌虫、金龟子、蝉等小昆虫类。人工养殖,也可以喂给黄粉虫、蚯蚓、蝗虫等多种昆虫及青菜,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蜈蚣饮用。

●饲喂

一般每隔2~3d喂1次,活动期每天晚上必须投喂1次,喂食的时间可在每天的17:00~19:00之间。否则蜈蚣会因饥饿而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温度和湿度

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要特别注意夏天的管理,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要及时通风散热,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降温保湿。冬天低于零下5℃则要适当加温,可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有条件的可在温室中养殖,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以提高其繁殖能力。

湿度: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为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

●安全措施

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老鼠、石龙子、蟾蜍、蚂蚁等进入养殖池内。饲养员为防止在饲养过程中被蜈蚣咬伤,进入养殖场一定要穿长统靴,戴胶手套,穿工作服。被蜈蚣咬伤,局部处理可马上用盐水、肥皂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洗捺,即可止痛。解毒治疗可内服蛇药或选用蒲公英、半边莲或紫花地丁等鲜草捣烂取汁内服。

4、人工繁殖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才会产卵繁殖,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d开始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产卵后雌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d左右出壳,45d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温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产前加强喂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小蜈蚣孵化出来之后,应及时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食幼仔的特性,弄不好会残食殆尽。

5、疫病防治

蜈蚣主要疾病症状为反应迟钝,很少进食或拒食,皮肤病变。主要疾病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等。

【小编总结】

蜈蚣是一味中药材,除了野外诱捕也可人工养殖。第一农经小编小编从五方面给你介绍了蜈蚣的养殖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蜈蚣好养吗


都说蜈蚣有毒,但用蜈蚣泡出来的酒却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因此具有一定的养殖前景,但想要利用蜈蚣来赚钱,就需要一定的养殖技巧和勇气,因为稍不留神就会被蜈蚣咬,那蜈蚣好养吗?怎么养才能赚钱呢?

蜈蚣养殖技术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3、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蜈蚣的饲养管理

1.保持安静的环境: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

2.产前加强喂食: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3.孵化期管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压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当孵化结束后,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4.要注意饲养密度:必须观察蜈蚣的体长、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同时要防止蜈蚣逃跑。此外,还要保持饲料清洁卫生,特别是沾污了农药的食饵绝对不能投喂。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饲养土的制作

人工饲养时,饲养土是蜈蚣生活不可缺少的,因为饲养土可为蜈蚣提供舒适的住所,冬天可以保温,夏天可以避暑。同时蜈蚣还可以从饲养土中吸取水分和养料。蜈蚣对饲养土的适应性较强,沙土、壤土都可以,但饲养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所以用菜园土作饲养土最好,不宜用粘土作饲养土,因为粘土易于板结,蜈蚣难于入内,板结前又由于粘性大,还会粘住蜈蚣的足和口器,影响蜈蚣爬行和取食活动。先在无农药、化肥污染过的地方挖取菜园土,接着把它捣碎,并除去土中的杂质、石块、瓦片等,然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杀死土中的蚂蚁、螨等昆虫及虫卵,以及病菌和霉菌,以减少蜈蚣的病虫害,晒干后备用。

1、蜈蚣养殖池

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我们制定了蜈蚣养殖管理新技术,可以设计为环水式蜈蚣养殖池,玻璃内檐式蜈蚣养殖池等。

2、食性和饮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

3、管理

从野外捕回做种的蜈蚣,可选择健壮、无伤病的。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都能引起互相残杀。堆叠而成的瓦、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4、隔离怀孕的母蜈蚣

蜈蚣是雌雄异体,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在地面,行动迟缓,较易辨认。蜈蚣在产卵、孵化期间最好隔离饲养。方法是: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5、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加温方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

6、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一般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一直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蜈蚣饲养密度:蜈蚣喜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以养殖6500条左右为宜,5厘米的养殖3500条左右为宜,7-10厘米的可养殖2000条,12厘米至13厘米的以养殖1100条为宜,15厘米以上养殖600条为宜。

7、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春秋和冬季偏干,饲养盆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过湿,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

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或池养。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窄处直径在0.5m以上,口朝下埋入土20cm左右,缸内中间用破烂砖或用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cm左右,缸中间的坯垒和缸壁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cm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条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条件好而又比较潮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地高80cm,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地上铺细石或碎瓦片,池内也可栽上杂草、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成一圈宽15cm左右并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动物掉入池内。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养成年蜈蚣500条~900条左右。

蜈蚣怕日光,昼伏夜出。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荒芜的坟包、路旁的缝隙中、石块、瓦砾之间。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到了晚秋季节,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时进入冬眠期。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成S形,触角由外向内卷曲,尾足并拢。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直到成体,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别的蜕两次。蜕皮时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一般需2小时左右)。此时,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因蜕皮中的蜈蚣无反抗能力。蜈蚣生长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3cm~4cm,第二年可长到3.5cm~6cm,第三年才达10cm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需要3年~4年的时间。

蜈蚣交配产卵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月~5月和7月~8月的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挖好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排出。产卵过程需3小时左右,每次产卵80粒~150粒,卵表面有黏液,卵粒互相黏连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产卵完毕,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抱在怀中孵化,孵化时间为43天~50天。

蜈蚣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米黄色、半透明状。卵团孵化较慢,前5天无显著变化,10天后卵粒变得长而扁;半月后卵粒变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20天后,变成月牙状;1个月后,初具幼虫形态,并且在母蜈蚣怀抱内蠕动;35天~40天后,蜈蚣幼体已经上下爬动;43天~45天以后,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自行觅食。

蜈蚣的养殖秘方

罐养

可作种蜈蚣繁殖场所和养殖小蜈蚣、中蜈蚣。窝土要不带砖渣、杂草、草叶、瓜壳、果皮、草根等杂物,其潮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含水量15%~17%),盛夏和初秋可稍湿一些,养仔蜈蚣和中蜈蚣也可湿一些。窝土的颗粒不可过大,每块板能放15个窝瓶,窝板既可防天敌侵害,又可将窝瓶层层上垛,充分利用空间。将瓶子用浓碱水洗刷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至透明、无异味,晾干后装进2~3厘米厚的潮湿土作为窝土。用罐头瓶做蜈蚣窝是比较理想的。每个窝瓶养种蜈蚣1条,或养仔蜈蚣20-80条,或中蜈蚣2~6条。这样不仅密度合理,而且可解决相互残杀的问题。

温室养

在饲养室周边离墙10厘米的地方砌一层2道墙,夹墙空隙中用锯木屑或干细土填紧,室顶天花板应做成夹层填实,构成绝热层。加温室的门不宜过大,只要够1个人通过即可。门的四周与门框之间要贴上绒布,门外面钉上麻袋片、棉絮等,以利保温。煤球炉、电炉、木屑炉、柴灶等都可用来加温。一般空间为3米3米2.25米的饲养室,放1个煤球炉即可。

蜈蚣活动的因素: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蜈蚣公母的分辨

雌性头背部扁、圆、大些,呈饼状;第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体型较大、宽、腹部肥厚雄性头部稍隆起。椭圆而小呈孢子状;第21节背板后缘也稍隆起、尖、体形较小、窄、腹部较瘦雄的可以发出声音、比较短小,而且腹部比较厚,在显微镜下有甲形体大的就是公的小的就是母的从身体腹面观察,易于区别雌雄,雄体前生殖节的腹板大,有阴茎,并残存一对生殖肢。

蜈蚣饲料来源

要做好养殖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饲料的问题。蜈蚣的饲料以肉食为主。要求新鲜干净。以猪肺。猪心。鸡肠。小鱼。青蛙。蛇。蚯蚓,各种虫类。肉类均可。大家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哪种比较便宜。比较容易得到。相对供应较稳定的便选来做为主食使用。其他相对成本略高的作为辅助食物使用。这样一来即成本低。又饲料营养丰富的效果。

被蜈蚣咬伤处理

普通人被蜈蚣咬伤后。会出现肿。疼。红,痒的现象。其疼痛为阵疼性。一秒内数次针刺感疼痛。较为剧烈。但亦在能忍受范围。在刚被咬伤时,马上挤出毒血。碱水冲洗。不用治疗即可在六到八小时后疼痛完全消失。其间可擦些花露水。风油精来缓解症状。如果觉得疼痛不能忍受。可到医院打局部麻醉止疼针。另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蜈蚣毒性与蜜蜂毒性性质相同。有过蜜蜂毒过敏史的朋友请不要养殖蜈蚣。虽然只有万分之一的比例。但过敏体质的人蜈蚣咬伤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蜈蚣毒量很大。相当于N只蜜蜂同时叮咬的后果。被咬后如果出现。头昏,晕厥。全身红疹。发冷。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脱敏治疗。

近期不断有朋友咨询我养殖红龙蜈蚣。什么各种外国蜈蚣效益如何。在此,我为各位朋友提供一下养殖蜈蚣的情况。目前药用蜈蚣均为药用少棘蜈蚣。分为两种。一种为红头红脚。一种为红头黄脚。这两种为正品药用蜈蚣。又名金头蜈蚣。红头蜈蚣。天龙。等等,现在所有养殖的药用蜈蚣均为以上两种。各位朋友可以仔细看清图片。对应目前市场上龙蛇混杂的蜈蚣别称。便可做到心中有数。现在以红头黄脚产量较多。为市场主流产品。其它品种。均非药用蜈蚣。也不会有经销商收购。不适宜大规模养殖。当然。做为宠物玩玩也是不错的选择。

养蜈蚣时,会遇到各种疾病,而常见的有绿僵菌病、消化道炎症、咽喉部溃疡病、粉螨病和寄生线虫病。

绿僵菌病

绿僵霉病又叫黑斑病,绿霉病。本病由一种绿霉菌寄生在蜈蚣体表引起发病,多发生于6月中旬到8月底的高温潮湿的季节,此时也是各种霉菌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当饲养舍通风透光能力差,舍内温度过大时,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喂食、观察等活动或投喂饲料直接将绿霉菌带入饲养舍或接触蜈蚣身体上,在蜈蚣体表大量繁殖,而致蜈蚣发病,此病特别多发于当年出生的幼年蜈蚣。

1.发病症状

初期在发病蜈蚣的胸板(也叫腹板)或两个体节折叠的皮膜上,或附肢的关节皮膜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这便是霉菌在此寄生后,菌丝放射出的孢子。此时,菌丝已在蜈蚣体壁大量繁殖,病蜈蚣体表失去光泽,随着病菌,进一步扩散、繁殖,病蜈蚣出现附肢僵硬、难于爬行、行动呆滞迟缓、离群且常常天亮也不归窝。同时,不食不饮、逐渐枯瘦、腹面完全变黑,而后死亡。死亡的蜈蚣多在饲养土表面、活动场或瓦片上。由于发病过程中,霉菌孢子可弹射于空气中或遗落于饲养土上或运动场上,当被健康蜈蚣粘上后又可在它们身上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因而本病传播速度快,常常引起当年出生的幼年蜈蚣成批死亡大蜈蚣出现部分死亡。

2.防治

(1)平时加强管理。饲喂蜈蚣的食盘、水盘、各种用具应经常性刷洗,在高温梅雨季节,这些用具最好还经常用对蜈蚣无害的消毒**进行消毒。

(2)调节好饲养舍空气的相对温度及饲养土的含水量。在长时间阴雨天里,应加强房舍通风,必要时开启排风设施,使饲养舍内外空气对流,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应经常性贮备干燥的饲养土,如养殖池中饲养土过湿,可考虑进行部分更换,以让干土吸取湿土中的水分,达到调节饲养上含水量的目的。

(3)细心观察,尤其在高温、梅雨季节,要加强蜈蚣群的观察,发现活动异常、体表色泽异常等一些个体,应及时捉出仔细检查,一旦确定为绿僵菌病,应及时丢弃,并将该养殖池全面清理,将所有的蜈蚣逐个清出并仔细检查,发现患病个体立即杀灭,再作无菌处理后丢弃,对剩余的个体放于盆中移出饲养舍进行隔离观察。对该池的饲养土泼撒消毒液后,全部清除,饲养池也彻底消毒。该池中的其他用具等物也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可选用3%的福尔马林,克霉灵或1%2%漂白粉等。

(4)饲养池周围,饲养舍的墙壁、门窗及空气中都应用喷雾器喷洒1%2%漂白粉,以杀灭舍内可能残留的绿霉孢子,防止再传播。

(5)饲养人员在操作时也应注意自身的消毒,每间饲养舍门口最好设有消毒池,每间饲养舍最好配有相应的工作服、工作帽等,从一间饲养舍进入另一间饲养舍时应消毒、更衣。

(6)注意饲料质量,昼投喂活饵料,并且投喂的饵料不得带菌。能携带该种病菌的饵料动物,主要是与蜈蚣一样具有外壳的昆虫等,另外,以前有资料介绍,在饲养土中,添加肉、骨头、腐熟畜粪以逗引虫子供蜈蚣食用,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些有机肥在饲养土中往往会成为霉菌的培养基地,因此,尽量避免饲养土中混入有机质,保持饲养土的纯洁。

(7)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葡萄糖、维生素等,以提高蜈蚣的抗病力。下列两个药物西方可供参考。1.金霉素0.25克加葡萄糖5克,维生素B片0.5克,用500克饲料拌匀投喂;2.氯霉素0.25克,全脂奶粉5克溶于150毫升温水中,用海绵吸收,然后让蜈蚣吸吮,每日1次。

(8)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当年出生的体表尚未长好的细蜈蚣,因此,当年孵出的细蜈蚣最好放入盆及小容器中与大蜈蚣分开养殖,这样一旦发现某一盆中的蜈蚣染病,可快速处理,控制病情蔓延。

消化道炎症

1.发病原因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原因可有如下几条:

(1)饲料腐烂变质,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高温季节,由于蜈蚣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而且富含水份,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处死,如处死后存放时间过长,极易腐烂变质,蜈蚣摄食后,便会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症。

(2)饵料动物身体带毒,一般情况下,蜈蚣的常规饵料动物自身不会产生对蜈蚣有毒的毒性物质,饵料动物带毒主要是生长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侵入饵料动物体表,而饵料动物对该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体内,因而尚未引起饵料动物的反应而使饲养者很难察觉,投喂后引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症。

3)饵料投喂量掌握不好,偶尔投料过少,造成有些蜈蚣过度饥饿后,次日投喂量又猛增,致使这些饥饿的蜈蚣摄食过多,此时,若温度骤降,则这些摄食过量的蜈蚣必然会消化不良,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发酵而引起炎症。

2.发病症状及特点

受致病因数影响的蜈蚣同时性病是这种病的特点,患病蜈蚣先是消化不良,腹部胀大、疲软,继而出现腹泻,食欲废绝,然后随着炎症产生有毒物质侵入全身组织内,蜈蚣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红色,全身瘫软无力,行动迟缓,毒钩全张,最后无力爬行,死于瓦片之下或其他隐蔽处,很少死于饲养土中,解剖检查死蜈蚣,可见其肠膜温暖潮红、溃烂,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内粪便稀而且恶臭。

3.防治

(1)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养蜈蚣最好投喂新鲜活饵料动物,应做到现采现处死现喂,喂不完的活饵料可存放,而处死后的饵料动物最好丢弃,发现饵料腐烂变质,决不能投喂。

(2)对于配套自繁自养的饵料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饲养环境、饲料、饮水等中不要使用一些可能致蜈蚣生病的**,如重金属性药物、某些消毒药水等,同时要保证饲养土、饵料、饮水甚至空气不被病源体污染,一旦发现染病饵料动物应分析检查致病原因或病原菌的种类、可能的感染范围,以决定该批饵料动物是否能使用。

(3)对于野外捕捉饵料动物来说,应尽量在那些没有农药、化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的地域捕捉饵料动物,捕捉时,还应检查该区域是否有同类动物死亡,以确定捕捉的饵料动物是否已患疾病等。

(4)清池。将患病池中的蜈蚣全部清理,放于若干小容器内,根据具体症状表现,将它们分为健康群、可疑群与患病群进行隔离养殖,而池中的饲养土则全部清除出去更换新土,池中所有用品,如饮料盘、水盘或水槽、瓦片等全面,消毒、暴晒后再用。

(5)在气温暴升陡降的季节,气温陡降的时候,应关闭门窗,必要时适当开启升温设施以保证气温相对稳定,但升温时注意不要造成饲养舍内烟尘污染或煤气污染。

(6)药物治疗。对于患病蜈蚣或可疑蜈蚣,下列药方可供参考:

①磺胺咪0.5克,多酶片0.6克,饵料200300克搅碎,三者拌匀,每日投喂1次,连喂3日。

②黄连粉2克,多酶片1片,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温开水中,拌匀后,用海绵吸收,让蜈蚣吸吮,每天1次,连喂3天,注意海绵应每天更换,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小蜈蚣。

③氯霉素0.25,复合维生素0.5克,饵料300克绞碎,药物压成粉与饲料拌匀,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天。

④腹可安0.5克,压成粉,500克饵料绞碎,两者混拌均匀,每天投喂一次,连喂2天。

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该病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蜈蚣急性暴发性传染病,由广西农业大学的梁家权等专家首次报道。

1.发病原因

本病由一种名叫铜绿色假单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发于高温季节。

2.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口腔不能启闭,口内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振,最后衰竭死亡。

3.防治

关于本病的防治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中,但加强蜈蚣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不喂带菌饵料动物,仍是预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粉螨病

1.发病原因

粉螨是一种体长不到1毫米的螨类动物,当它寄生在蜈蚣体表时,则引起蜈蚣粉螨病。在夏季高温天气里,如果饲养室或饲养池湿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粉螨在此安家落户,大量繁殖后代,此时,若有蜈蚣正在蜕皮或有仔蜈蚣存在,由于它们皮肤裸露,无保持,很容易造成粉螨寄生。粉螨寄生后,一方面由于它们吸食蜈蚣体液,消耗蜈蚣大量的营养物质使蜈蚣消瘦、衰竭而死亡,另一方面,粉螨还产生毒素刺激蜈蚣,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摄食饮水等生命活动同时,由于粉螨咬破了蜈蚣的皮层,使蜈蚣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继发传染病。因此,在粉螨病发生时,如处理不及时,常常诱发其他疾病。

2.发病症状

被粉螨寄生的蜈蚣极度不安,常常在活动场或饲料土上独自漫无目的地快速爬行,有时回头试图舔背部,即使不向前爬行时,有些附肢也有刨、扒的动作这种现象最先发生于刚蜕皮的后的蜈蚣或当年出生的幼蜈蚣,随病程发展,其他蜈蚣也开始发病,患病蜈蚣消瘦,衰竭而死,有时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悉心观察饲养土上能发现其中有螨形动物活动。检查被感染蜈蚣的体表,也可以发现螨形动物活动,这即是粉螨。

3.防治

本病尚无很好的药物可以防治,因为能杀死粉螨的药物,往往对蜈蚣也有害,只能从管理上加以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搞好饲养舍的通风透光、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饲养环境。

(2)搞好饲养室内堆放家什杂物,工作服应经常性的浆洗耳恭听暴晒,必要时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其上可能附生的粉螨或螨卵。

(3)发现有粉螨发生,应将全池蜈蚣悉数清理出来,清除原有饲养土,全池、全舍喷洒除螨药物,如敌百虫、氯杀螨醇。并将饲养舍封闭一段时间再启用。

(4)发病蜈蚣群清出后,应将处于脱皮期的蜈蚣、幼嫩蜈蚣及可疑蜈蚣与健康蜈蚣分开,分别放入小面盆中,间断性的放于太阳下暴晒,以驱赶粉螨。每次暴晒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隔30分钟一次,暴晒后,快速将蜈蚣逐条捡入另一面盆中,原有盆消毒后使用放于紫外灯下照射,似乎也有一定的效果。其做法与太阳下暴晒一样。

(5)把一块带肉晒致半干的猪骨头,白天放入饲养土上或活动场中,每23小时清除一次,有很好的诱杀效果,但此法不能用于未发病蜈蚣的预防,否则,有弄巧成拙的危险。

寄生线虫病

常常寄生于蜈蚣体内的线虫又叫铁丝虫,这种病主要来源于带虫的饵料动物。该虫寄生于蜈蚣的消化道内,甚至穿过肠壁,在肠外盘曲如铁丝状,因此而得名。该虫在蜈蚣体内吸食蜈蚣体液,造成蜈蚣大量营养物质损失,因而阻碍了蜈蚣的正常生长,造成蜈蚣体重瘦小。尽管该病不会呈暴发性发生,不会对蜈蚣养殖造成大面积危害,但随着人们对动物**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病可能会成为影响蜈蚣商品质量的因素。防治该病主要是减少或不喂蝗虫、蚱蜢等昆虫之类饲料,而改蚯蚓、蝌蚪等多汁饵料,保持饮水不被虫污染。频繁发现蜈蚣群中有铁丝虫寄生病时,可用0.1克驱虫净粉碎后拌入5克全脂奶粉中,共同溶解于100毫升热水,用海绵吸取后供蜈蚣吸吮即可将该寄生虫驱除。

冬季养野鸡注意事项


野鸡又名雉鸡、七彩锦鸡、山鸡等,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食用价值:野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普通鸡肉、猪肉的2.5倍,脂肪含量仅为0.9%,是猪肉的1/45、牛肉的1/10、鸡肉的1/15,基本不含胆固醇,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鸡的羽毛别具特色,还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冬季气温下降,养殖野鸡就有很多的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旦做不好,将给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冬天养殖野鸡都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呢?

我们再来看下冬季野鸡养殖场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冬季注意提高野鸡鸡舍湿度: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较高的湿度利于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如果伴有温度低则会加重低温的危害。湿度低则鸡舍干燥,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雏鸡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里可导致其脱水、衰弱。因此,要重视对鸡舍湿度的调整。冬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

二:冬季野鸡养殖场定期消毒:冬季鸡体的抵抗力普遍减弱,若忽视消毒,极易导致疾病暴发流行。冬季养鸡采用饮水消毒的方法,即在饮水中按比例加入消毒剂(如百毒杀、强力消毒灵、次氯酸钠、威岛消毒剂等),每周使用一次即可。对鸡舍的地面可使用白石灰、强力消毒灵等干粉状消毒剂喷洒消毒,每周1~2次较为适宜。

三:冬季注意减少应激:野鸡胆小,易受惊,每年冬天尤其是春节期间,外界噪音较大。若外界发生强烈的声响,如过节时的鞭炮声、刺耳的锣鼓声等,饲养人员要及时进入鸡舍,给鸡造成一种主人就在身边的安全感,另外开启照明灯,防止鸡在黑夜中受惊吓撞死。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的药物,防止和减少应激反应所造成的损失。

四:冬季注意消除敌害:冬季老鼠、黄鼠狼等常会聚集于鸡舍内偷食饲料,咬坏用具,甚至传染疫病,咬伤、咬死鸡只,或者引起鸡的应激反应,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驱灭敌害。

五:冬季需适当增加野鸡的能量:鸡靠吃进体内的饲料获得热能来维持体温,外界的气温越低,鸡体用于御寒的热能的消耗就越多。冬季鸡的饲料中要保证能量充足,除保证蛋白质的一定比例外,应适当增加含淀粉和糖类较多的高能饲料,以满足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

冬季野鸡养殖保温方法

冬季到来,野鸡养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温度控制,冬天养殖场怎样保温呢?养殖场一般采用以下几个保温方式,一:煤炉加温;二:烟道加温;三:保温灯加温;四:保温伞加温.其中煤炉加温最为简单,成本也最低.但是煤炉保温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每年冬季养殖业都有因为煤炉煤气中毒,造成养殖场人畜伤亡现像.野鸡养殖技术网再次提醒全国养殖户,冬季养殖场保温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检查电线是否老化,检查煤炉,管道是否漏气.保障育雏室进风窗畅通,空气流通.下面我们介绍几种野鸡养殖场保温方式:

一:煤炉保温:煤炉的大小及使用量根据野鸡鸡舍面积而定,通常是每1000只鸡一个煤炉,煤炉要接无缝烟管,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排放在屋外.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另外煤炉加温造成空气干燥,粉尘较大,需要适当增加湿度.

二:烟道加温:在地面用砖砌成烟道,排列形式因房舍而定,烟道一端与炉灶相通,另一端与室外烟囱相通;烟道进口的口径大些,往出烟口处应逐渐变小;进烟口应稍低些,出烟口随着烟道的延伸而逐渐提高,以利于暖气的流通和排烟,防止倒烟。使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烟道加温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并且温度稳定,但是烟道容易漏气引起鸡群煤气中毒,注意定期检查烟道.

三:保温灯加温,一般选用250瓦的红外线灯泡,将灯泡悬挂在离地面35~40厘米的高处.一般在夏季,秋季,春季使用,冬季一般不推荐.优点:鸡舍干净,温度稳定、升温快、管理方便,鸡群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在离灯泡较远或较近的地方活动。缺点:灯泡的保温能力有限;且灯泡价格较贵、耗电量大,成本费用较高.

四:保温伞加温:保温伞市场有出售,采用铁皮、铝皮或木板、以及加布料制成,热量靠伞内装有的电热丝或电热板供给,伞内还有乙醚膨胀饼和微波开关组成控温装置。按所需的温度调节旋钮,控制温度,在使用前须将其控温调节器与标准温度计校对,确保控温正确。优点:温度调节容易,管理方便,供温效果较好缺点:前期设备成本较高,用电量低于保温灯加温,效果也好于保温灯.

冬季野鸡养殖保温,安全生产第一,注意排查隐患.根据养殖规模,合理选择及改造加温设备.

冬棚养殖甲鱼需要注意的方面


当前甲鱼养殖户首要工作是如何安全养殖与过冬,为开春分塘养殖打下基础。为此,笔者将温棚甲鱼养殖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首要一点,温度要保持稳定,变化不能大。甲鱼(鳖)作为一种半水生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过低的温度或温度的急剧烈变化都不利于甲鱼生存、生长和繁殖,特别是作为当前养殖主体的稚鳖和幼鳖。甲鱼最适的生长水温在28-32℃,超出这一范围则会影响甲鱼的摄食与生长。水温的日变化最好控制在1-2℃内,最好不要超过3℃,剧烈的水温变化会使稚鳖难以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身体代谢过程易发生紊乱,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感冒等。越冬养殖中,光照容易被忽略。入冬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冬棚内可以适当补充光照。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补充光照对甲鱼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还可以提高成活率。当前很多养殖户对这点有所忽略,建议不妨试试。冬季还要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养殖户的温棚严密性较好,则可适当加大通风。南北走向的温棚,建议南边可加大通风流量,北面稍小;而东西走向的温棚,东西面均可加大通风量,较强光线的中午可适当开1-2小时增氧,促使低层水体的二氧化碳排出,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湿度在40%以下较为理想,在立春前较为易控,立春后湿度会上升,注意通风与湿度的合理控制。在冬天,水质的管理要比其他季节严格。冬棚水质指标最易恶化的是氨氮含量,一般控制在0.3ppm以下较为理想,氨氮过高甲鱼易产生肠胃不适,并导致腐皮、烂腿、烂嘴等疾病的发生。在水色与透明度、酸碱度的控制方面,水色保持黄绿色为最好,如水色过浓,则用适量生石灰微调后,适量投放光合菌和芽孢杆菌,并在中午适当开增氧机来培养水色。这样水体溶解氧会比较理想,更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越冬稚鳖和幼鳖个体小,抵抗力差,除保证良好投喂外,温棚养殖还应适当添加复合多维、微生物制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保护肠胃肝胆功能,使其成为提高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保障。

养狗注意事项有哪些?


【常见问题】养狗注意事项有哪些?

【专家解答】

1、新手养狗狗第一次回家的时候一定不能洗澡,尽量少带他出门。如果洗澡也只能用干洗粉洗澡,绝对不能水洗。因为小狗才到一个新环境是根本不适应的。这个时候的他们抵抗力是非常弱的。如果给他洗澡很有可能会引起狗狗着凉感冒,轻就只是感冒了,然后拉肚子呕吐这些情况。

2、不能给狗狗喝牛奶。因为牛奶是低蛋白、低脂肪和高乳糖的奶制饮品,但是狗狗需要的是高蛋白质、高脂肪和低乳糖的饮品。小狗喝牛奶轻就仅仅是腹泻一段时间,只要禁食然后用益生菌调理肠胃就好了,但是严重的因为抵抗力弱了,很有可能出现感染细小的情况。

3、小狗不能吃肉。一是因为太油腻了,二是因为肠胃太弱了根本无法消化掉。所以很容易消化不良精神不振,引发拉肚子呕吐的。肉这些东西可以在以后等她成年了给他吃也是可以的。

4、带狗绳出门。对于习性不很了解的狗狗,不带狗绳出门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你就会失去控制,你既不了解狗狗的想法,狗狗也听不懂你的命令,所以如果你想带你家新来的狗狗出门,就算它不适应也不应该不带狗绳,你可以训练它适应狗绳,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

5、第一次带狗狗回家,不要急着驱虫。因为狗狗刚到你家的时候本来就不适应,本来就焦躁不安这个时候驱虫只会引发狗狗更多的不安和惧怕。一般狗狗体内体外驱虫都要等狗狗熟悉了新环境了之后在进行。新到家的小狗只要不带出门玩耍一般不会有体外寄生虫的。所以一般等狗狗适应新环境之后再给他驱虫不迟,狗狗一般适应新环境是7-10天。驱虫方法:到药店买一代左旋霉挫,每半个月一次,每次3天,每天半片。喂服!连续2个月。

6、到家两个月内,以粥状食物或干燥食物加水浸泡后食用为宜。其它一些食物,常会引起消化不良、拉稀等症状,所以切忌不要让狗狗食用。

7、无论天气多么热,狗是不能长时间吹空调的。尤其是小狗。尽量不要吹空调,这样非常容易着凉诱发疾病。就算是吹风扇。也不应该把风口对着狗狗吹。天气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

【小编总结】

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他会撒娇卖萌打滚,也会和小孩一样生病,特别是刚开始养狗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例如,不能马上洗澡、驱虫,因为会让他们不安甚至会生病;不能马上喂食肉质品,因为小狗太小,肠胃功能不完善。另外小编再补充一点就是小狗刚到陌生的环境,会有许多躁动不安,主人要有耐心的去安抚小狗。注意事项很多,所以养狗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以及爱心的活。第一农经小编为您整理了《养狗注意事项有哪些?》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夏季养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夏天养梅花鹿的注意事项


夏季蚊虫多气温高鹿的食欲会比较差。这时候养鹿特别是引进种鹿和哺乳仔鹿都需要特别去注意,不然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影响养殖效果。给养殖场造成损失,那么夏季养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夏天养梅花鹿的注意事项。

一、鹿的选种方法

挑选种鹿很重要。一看鹿茸。选择种公鹿最好是在鹿茸生长季节前去购买,这时鹿茸是大是小,是好是坏,一目了然。如果鹿茸已经锯掉了,就得看样子。头得大,眼睛有神,高矮合适,也不是太高的就好,二要是看鹿的进食能力。同一个鹿场的鹿,吃的是同样的饲料,爱吃食、消化功能强、看起来比较胖的鹿,是理想的选择。另外耐粗饲程度越好的鹿越容易养活。

挑选小鹿也有技巧。专家认为,小鹿看不出好坏,同龄的鹿选择个大的,回去再选崽,不好的淘汰,好的就留下来。至于买大的好还是买小的好,得看你的经济能力,如果经济能力强的话,可买一部分大鹿来发展,买小鹿周转期非常长,短时间发展不起来。

二、科学养鹿的六种技巧

1、鹿属草食性反刍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鹿的食性较广,能采食多种灌木植物的枝叶和各种农副产品以及青贮饲料等。

2、每天定时定量地喂给各类饲料,以促进鹿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否则,就会打乱鹿的进食规律,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影响其生长发育。

3、鹿在夏秋季节应以采食青绿粗饲料为主,冬春则要加喂贮备饲料和精料。饲料变更时,新饲料要逐渐增加,使鹿的消化机能逐步适应,否则,会引发各种肠胃疾病。

4、鹿采食后,饮水量大而且次数多,供水量必须充足。特别是夏季,要加大供水量,冬季以饮温水为宜。

5、鹿的神经极其敏感,经常竖耳听声,一有动静就乱跳乱窜,有的甚至会跳越圈墙。因此,平时要保持舍内安静,饲养人员的动作要轻,不要大声喧华。

6、养鹿场或养鹿个体户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出入门设防疫池。饲料及饮水要清洁卫生,圈舍要勤打扫,保持干燥。水槽、料槽要经常消毒,杜绝疾病的发生。

三、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初生仔鹿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母鹿分娩后首先舔干仔鹿身体,然后使仔鹿吃上初乳(仔鹿产后10~15分钟就能站立起来找到乳头),但有的弱生仔鹿,或有的初产母鹿惧怕仔鹿,还有的母性不强的不管仔鹿,这时应人工辅助使其吃上初乳。对那些实在不能哺上乳的仔鹿,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用牛、羊的初乳代替,进行人工哺乳;二是用注射器强行抽取该母鹿的初乳喂新生仔鹿,3天后可进行人工哺乳,或者找代养母鹿。代养母鹿选择性情温顺、母性强、泌乳量高的产后1~2天的母鹿。代养的方法是将代养仔鹿送入代养母鹿的小圈内(最好的办法取代养母产仔的胎衣或其尿液涂抹在代养仔鹿身上),如代养母鹿舔嗅代养仔,不趴打,让其哺乳,即说明代养成功,之后也应经常观察代养仔鹿是否能正常地哺上乳。另外,产仔圈应设仔鹿保护栏,可以保证仔鹿的休息、安全,减少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待仔鹿产后20几天补料(仔鹿的精饲料配方:豆饼占50%、高粱面10%、玉米面30%、麸子10%,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骨粉),补给精料的量由少到多、次数由多到少,最后达到每日2次,每次投料前应清洁饲槽。其次,产仔期饲养人员每日要认真观察仔鹿的精神、姿式、鼻镜、粪便、哺乳、步态等,发现异常,马上诊治。

四、夏季养鹿都需要注意哪些

1、科学饲养母鹿。科学饲养,一是要料足、水足,让母鹿吃好吃饱,搞好鹿舍卫生,还要加强鹿的驯化和运动,防止过肥或惊恐拥挤、碰撞而造成流产。二是营养水平要相对得高些,此期母鹿精料量每天要达到1~1.25千克,是全年最高的,其中饼粕类蛋白质饲料占30%~35%、磷酸钙10~15克、食盐10克。粗饲料原则上要质好、量足、多样化,夜间粗料一定要多喂一些。

2、母鹿产仔要做到四看见。一要看见母鹿产仔症状,如减食、不食、走动不安等。二要看见露水泡或破水,这是判定是否难产的重要依据。对于母鹿难产,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确诊、早助产。三要看见仔鹿产下来,因为有的初产母鹿或恶僻母鹿产后有扒、打、咬、遗弃仔鹿的反常行为,看见反常行为便于及时防制;四要看见仔鹿吃上初奶,正常情况下仔鹿生后0.5~1小时就能吃上初奶,对吃不上初奶的仔鹿要找奶妈鹿代养或人工哺乳,个别仔鹿生后12小时、甚至24小时才吃上初奶的成活率很低。

3、仔鹿要分批离乳。目前大多采用1次性离乳。分批离乳的好处主要是节省母鹿精料费支出。

4、搞好仔鹿驯化。驯化可以提高鹿抗应激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易惊、疏人的鹿变得温顺、亲近人,以方便安全生产。驯化具体方法是常接触。因此,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鹿舍,接触仔鹿;特别是离乳仔鹿,人经常接触可以减轻离母断乳造成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成长。

5、日常工作要点。①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圈舍要经常消毒;②妥善保管饲料;注意通风、晾晒、防止霉变;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搞好仔鹿人工哺乳。人工哺乳仔鹿必须喂初乳,最好吃3天。喂奶要做到:①定时,30日龄每天4次,31~60日龄每天3次,61~75日龄2~4次;②定量,仔鹿第1天喂800~1000毫升,以后每天加10~20毫升,60日龄后因采食饲料,则可以每天减5~10毫升,当然应视仔鹿体重大小与食欲情况相应增减;③定质,要用无病奶牛的鲜牛奶(羊奶亦可,需煮沸消毒);④定温,37~38℃最好。饲喂用具每日蒸煮消毒,搞好环境卫生。用穿裤衩或隔离方法防止仔鹿间吮尿。

7、建好仔鹿保护栏。仔鹿保护栏是保证仔鹿安全的重要措施,有些鹿场不重视是不对的。保护栏一要建在棚舍内高处;二要有垫草,垫草要常换、常晒。

8、搞好仔鹿补饲。补饲既能锻炼仔鹿采食能力,又能锻炼仔鹿胃肠机能,为离乳后采食饲料做好准备。补饲从生后2周龄开始,在保护栏内进行。开始时仔鹿不采食或采食少,几天后会逐渐习惯、采食增多,要少喂勤添,每天喂4~5次,1小时后将剩料拿走,洗晒饲槽,要保证饮水。一般离乳仔鹿拉稀主要原因是不补饲或补饲不好造成的,经过补饲的仔鹿很少拉稀。

春季养兔有什么要注意的?春季养兔注意事项


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不少动物都是在春节进入发情期,也是其一年当中繁殖欲望最强的时候,这个季节家兔的生殖能力也活跃起来了。这时候养殖户要给兔子做好配种工作,保证其繁殖效果,更要做好病原体微生物的防疫工作。

1.抓好饲料供应

春季是青草萌发的季节,家兔饲喂青草时应严格掌握饲料品质,不喂霉烂变质或夹带泥浆、堆积发热的青饲料。青饲料在饲喂上要注意:①开始喂时要先少后多,逐渐增加,切忌过食而引起消化道疾病;②阴雨多湿天气要少喂高水分饲料,适当增喂干粗饲料;③雨后收割的青饲料要晾干后再喂;④饲料中最好拌少量大蒜、洋葱等杀菌饲料。

2.搞好春繁配种

春季公兔性欲旺盛,母兔发情正常,是繁殖的黄金季节。此时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多,仔兔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成活率高。

3.防备倒春寒潮

春季气温极为不稳,尤其是3月份,常发生倒春寒的现象,时有寒风和风雪等,气温常忽高忽低,极易诱发家兔感冒和肺炎的突发,特别是冬繁幼兔刚断奶,更容易发病死亡,因此应倍加精心管理。

4.搞好卫生防疫

春季是兔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幼兔容易患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具体做法:一、从饲养管理入手,加强常见病、寄生虫病(尤其是球虫)等的防治工作;二、做好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一般免疫程序建议成年兔春季接种兔瘟单苗,其次为兔瘟、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二联或三联苗。

春季养鹅需要注意什么?春季养鹅注意事项


今天给大家说说春季养鹅育雏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大家的养鹅有帮助,避免大家因为养殖失误造成损失。

一、保证育雏温度

育雏方式大致可分为地面垫草育雏和网上育雏,一般第一周育雏温度要求32℃~28℃,以后每周降2℃。当地面平养使用保温伞、保温毯以及火炕育雏时主要调节好伞下、毯上炕面温度,以达到雏鹅所需温度即可。笼养多层育雏时,要注意上、中、下层温度均衡,光照要充足。

测定温度应在室内不同角度、不同温区分别挂温度计(最好一处用干湿球温度计),离热源近处可取规定温度的上限,低温区可取规定温度的下限。温度计应挂在距育雏床5~10厘米左右处(与雏鹅背部高度平行)。当雏鹅在预防接种或分转群时,可暂时提高温度2℃~3℃,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二、保持空气新鲜

通常是在育雏室两侧或顶部分别留进气孔和排气孔,并装活动门,白天气温高时适当开大,晚间气温低时,适当关小或关闭。总之,以人进入鹅舍不感到刺眼或刺鼻为宜,注意进气孔不要直接对着雏鹅,防止贼风侵入。

三、保持适宜湿度

实践证明:湿度以65%为最适宜。适宜的湿度使雏鹅的水分蒸发与体热散发比较容易,雏鹅感到舒服,其休息、食欲、活动良好,发育才能正常。雏鹅脱温后,要及时放到室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接受充足阳光。

四、防止煤烟中毒

采用火炉、火墙和火炕是育雏供热的主要方式。为减少中毒发生,应尽量减少采用火炉供热,采用火炕火墙升温时最好将燃烧室放在室外,定时清理烟道,保持畅通,勤观察育雏舍,看温度是否正常,是否有煤烟味等,尤其是在气候和风向变化时更应特别注意,应大力推广水暖和采用保温伞、保温毯类等育雏电热设备育雏。

春季养鹅的时候要注意放养范围,避免吃到不干净的东西引起食物中毒,要保持鹅舍卫生,避免细菌滋生,需要经常对鹅舍进行消毒。

夏季怎么养兔子 夏季养兔子的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夏季怎么养兔子?

【专家解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很大,所以在养殖兔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如何让兔子安全度夏是技巧知识,夏季的台年期对于养殖家兔是很不利的,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怎么养殖兔子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像你介绍在夏季养殖兔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1)搞好防暑降温工作遮阳避光,搞好通风是防暑降温的根本措施。

(2)合理饲养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提高饲料适口性。多喂青绿饲料。应注意饲料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改进饲喂方法天气炎热,家兔白天采食量少,应遵循早餐早,午餐精而少,晚餐喂得饱,半夜加喂料的原则。

(4)供给充足干净的饮水。

(5)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6)缩短夏季不育期入夏后有条件者可将公兔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饲养,这样有利于种公兔的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精液品质,提高配种受胎率。

(7)搞好卫生笼舍定期用3%~5%来苏儿喷洒消毒,食槽定期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

(8)预防性投药夏季,消化道疾病、球虫病发病率高,饲料中拌入0.01%~0.02%的碘溶液或适量大蒜、洋葱等,可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在夏季的时候养殖兔子的注意事项,在养殖兔子的时候,除了要按照科学的方式养殖兔子,也要谁送的关注天气的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养殖,这样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的。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冬养蜈蚣应当注意的事项》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羊的注意事项”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8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