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条件对猪养殖健康的影响

猪群的健康情况与很多因素都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猪场的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特别是夏季这个高湿高温的气候条件,为使健康风险得到降低,必须保持清洁环境。但在实际的生产中,有些养殖户并不注重对环境条件的管理和建设,长时间后,猪群就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其生产力和自我的免疫能力都有所下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本文主要对猪场环境进行讨论和研究。

猪舍中落后的降温设施以及不良的通风,会导致猪舍的湿度和温度较高,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会使病原微生物得到迅速增长,而且这种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使猪出现严重应激,会影响其正常代谢,因此导致免疫力的下降,种种因素都会使猪容易患有感染疫病。而且要保存好相关饲料,尤其那些使用浓缩料和预混料的猪场,若原料发霉,而猪群长期食用发霉的磁疗,也会导致健康问题。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必须对猪场给予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并尽量良好的管理。

一、猪场管理对猪群影响

对猪场加强管理,并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需要在管理中加入新内容,并在猪场中给予管理程序和制度的良好制定,从而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针对地方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相关规定标准,采取消毒免疫的制度,防止猪群受到疫病侵袭。包括猪舍内外、猪场中的各种用具,粪污池、周围环境、下水道等,要给予定期的清理和消毒。而且要选择较好的消毒剂,保证无残留、无刺激,而且不会腐蚀设备。在日常管理中,保证场内不可有过多种类动物的仪器养殖,并分开使用料道和粪道,每天给予定时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给猪群饮用清洁卫生的水,维护好水井,不得在周围进行垃圾、污水的倾倒。每天要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而且管理人员不可在猪场内大声喧哗,以及各种音响设备的放置,噪音不可高于85分贝,防止应激反应的出现。在夏季因为温度较高,而且昼长夜短,会降低饲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管理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所以猪场的场长要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可在早晨提早上班,或者晚上延长下班,既可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场长也要进行积极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夏季饲料容易发霉,尤其对于玉米湿度,正常应在14%以下,并给予定期检查,若有没变情况,立即停止食用。并将袋装的饲料放到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暴晒。猪场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措施的变化,夏季进行积极防暑,冬季给予防寒。若有车辆人员要进入到猪场,则体腔进行消毒,外来人员和非生产的人员不可私自进入到生产区,若必须进入,在需进行彻底消毒。对于新引进的猪,要给予健康观察以及检查,确定健康后才可进入到猪场。对于病猪,则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上报疑似的传染病猪,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猪进行适当用药,及时将粪污送到贮存处理的场所,给予无害化的处理,避免任意堆放,污染环境。

二、猪场地址对猪群健康的影响

猪群要想得到健康的生长,猪场地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若猪场的地址环境较差,则会影响猪的健康。环境条件主要有空气、地势、水质、土壤等,所以猪场在选择地址时,要充分注意这几方面,如果地理位置不好,如空气受到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污染,水源和土壤中有寄生虫、病原微生物、腐败产物、矿物性的毒物,或者有铅含量、坤含量等微量元素的超标,也会伤害猪的健康状况。所以在猪场建设前,一定要对地理位置进行充分的考察。有养殖户选择河道、低洼处、以及池塘边建厂,但因为空气和土壤常年都潮湿,会有蹄病或者皮肤病的出现。如果选择在居民点或者公路边的公共场合,因为车辆行人较多,且灰尘飞扬等情况,很容易使猪受到噪音或者病原物的侵袭,还有人会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工矿企业周边建立猪场,会对猪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危害。北方地区很多养殖户,也会在北风口的地方建立猪场,但在冬季,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温设备和措施,使猪在寒冷的环境中成长,也会有健康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立猪场时,要根据相关固定和标准,选择向阳、地势高、排水通风的地方,而且要保证水质、空气和土壤都没有受到污染,附近不要有屠宰场、皮革肉类的加工厂以及工矿企业。

三、布局对猪群的影响

如果不能将猪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良好的分离和管理,则不仅不利于生产管理,还会容易有疫病的出现。要设立病猪的隔离舍,避免病菌扩散,使其他健康猪传染该疾病;要设立新引进猪健康的观察舍,防止直接使其进入到生产区,将病原菌带入到生产区中。并设立粪污贮存的处理设施,可以对粪污良好处理,避免因随意堆放,而使场内外环境受到污染。并在猪场中设置良好的通风口,可随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所以在布局和设施方面,要根据防疫灭菌和生物学的特点给予猪场环境的良好布局,保持方便连续和界限分明的格局。同时门口要有消毒室和消毒池。猪舍的地面要留有排粪沟和适宜坡度。并保证通风、光照和排污的要求。

结束语

良好的猪场环境会有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避免疫病发生。因此要对猪场的环境条件给予严格的管理和设计。要挑选空气、土壤、水质等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建设猪场,并对猪场给予严格管理,以及合理的布局,防止生活和生产混合在一起,并在夏季和冬季给予相关防护措施,防止更多问题的出现。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可明显提高猪场的环境条件。

相关知识

提供金蝉生长良好的环境条件


养殖金蝉要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此外,还要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如土豆、甘著、山药等。

提供金蝉生长良好的环境条件

金蝉殖种深度以30-50厘米为宜,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冬季应在殖种区域搜盖麦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温。

构建养殖金蝉成虫及若虫生产设施

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成虫产卵空间。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虫在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养殖金蝉搞好防疫

1.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虫(知了龟),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蝉花)等微生物也有寄生危害。另外,水灾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对若虫(知了龟)或蝉的危害也较大,养殖时应加以注意和保护。

2.最重要的季节是树上卵期、蝉蚁发生期、老熟若虫出土期。树上卵期和蝉蚁发生期的天敌主要是蚂蚁和红色小花蝽。处理措施是利用强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或DDVP(有机磷杀虫剂)、强氯精等进行土壤处理。

养殖蚯蚓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蚯蚓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土壤pH值等均有一定要求。但不同种的蚯蚓,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有所差异。

1)蚯蚓的饲料与营养

蚯蚓食物来源广泛,各种植物的茎、叶,家畜粪、农业副产品及家庭垃圾,均可以作为其饲料。蚯蚓从基料、饵料所含的蛋白质、无机氮源、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中吸收氮素和碳素营养。此外,还需要吸收钙、钾、镁、钠、磷等矿物质元素。

一般来讲,饵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越丰富,蚯蚓生长发育越快,繁殖性能愈好。

蚯蚓爱吃有甜味的及含蛋白质、糖比较丰富的饲料,但不爱吃有苦味的、有涩味的食物。饲料中含盐和含沙对蚯蚓有不良的影响。

2)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蚯蚓的热能消耗比较少,发育速度较快,死亡率较低。饲养实践证明,大平二号生长适宜温度为5~32℃,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宜温度为23℃。

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l~25℃。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成熟蚯蚓的产卵量会有所减少。温度降低,产卵间隔时间延长;温度升高,产卵减少,卵的质量减轻,卵形变小,孵化率降低(/)。当温度升到36℃时,蚯蚓停止产卵,即使产出卵茧,其卵子受精也困难,成为不受精卵,影响繁殖率。

幼蚓的最适温度有一定规律,温度可以由高到低,最适温度可以高出成蚓3~4℃。卵的孵化温度要求从低到高,最好从13~15℃开始,逐渐上升到30℃左右,这样的温度条件可提高孵化率。

3)湿度

蚯蚓利用皮肤上的气孔进行呼吸,所以它的体表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90%。所以,蚯蚓必须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是蚯蚓生存的关键要素。但太潮湿对蚯蚓生存也不利,易使气孔堵塞致死。

不同种类的蚯蚓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干燥一些,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30%左右;而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等主要饲养在有机饲料中,一般要求饵料水分含量60%~70%。卵茧孵化的湿度要在60%左右。

4)空气

蚯蚓生活在基料和饵料中,生长环境不利于呼吸,加上基料和饵料不断再发酵,与蚯蚓争氧气,容易造成二氧化碳聚积,氧气不足,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在蚯蚓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疏松基料和饵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维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

5)光照

蚯蚓对光线的要求并不严格。除直射的强光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外,紫外光对蚯蚓有刺激作用。在白光、散射光,特别是无光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6)酸碱对蚯蚓的影响

蚯蚓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在弱酸弱碱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蚯蚓生长发育最适的土壤、基料的pH值为6.8~7.6。当PH值低于5.9或高于8.O时,都会引起蚯蚓逃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注意饲养基料和所投饵料的pH值,使其达到要求的最低pH值。

另外,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对蚯蚓的生存不利,这些有毒气体是有机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当氨含量高于17毫克/千克,硫化氢含量高于20毫克/千克,甲烷的含量高于15%时,会造成蚯蚓的逃跑或死亡。此外,在养蚯蚓时还要注意农药的毒害作用。

兴国红鲤一般环境条件


(一) 鱼池面积与水
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鱼池应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清新,混养或主养兴国红鲤的成鱼池,一般要求底质较=肥,底栖生物丰富,水面较大的池塘。
(二)水域主要理化环境
鱼类的生活和生长与池塘水域理化密切相关,适宜的环境能促进鱼类生长。反之则限制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1.水温
(1)水温与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关系:鱼类是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周围水温的变化而变动。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类代谢加强,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每增加10℃,鱼类的代谢会增加1~2倍,兴国红鲤从15~32℃都能正常摄食,10~15℃只能少量摄食,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水温为2030,尤其在23~26℃生长最佳,应在最佳期加强饲养可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
(2)水温与水中溶氧的关系:池塘溶氧随着水温升高而降低。水温升高会加速池塘有机物的耗氧,促使鱼类呼吸加快。因此,在盛夏或春秋之交,水温变化剧烈时,要注意池塘缺氧而引起鱼类的死亡。
(3)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和产卵繁殖的关系:鱼类随着水温升高性腺发育加快。因此,在3月底4月初。要注意水温变化,以防兴国红鲤在池中流产,掌握好水温变化规律。还可提高鱼类的产卵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4)水温与鱼苗池水深的关系:池塘水温的热力主要来自太阳光的热能。水的透热性能差,传热力弱,光热一般在水面下10厘米处就被吸收掉45%。池塘热能的传播。主要靠风力和水的对流来混和。由于兴国红鲤繁殖季节早,池塘水温偏低,因此,鱼苗发塘时,池水不宜太深,这样可使池塘水温上升较快。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2.溶氧
水中溶氧对鱼类生活至关重要,是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兴国红鲤的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与含氧量有重要关系。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摄食率会降低45%,反之,摄食量大、生长快、饲料系数低。一般来讲,过饱和的溶氧对鱼类影响不大,但饱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尤其鱼苗阶段更引起注意。
兴国红鲤生长的正常溶氧含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最低不能少于2毫克/升,其窒息点为0.3毫克/升。
3.酸碱度
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生长有一定影响。鱼类一般喜生活在微碱性水域。偏酸性水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最适范围是7~8,允许范围是6.5~8.5。
在夏季肥水池塘中,pH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早晨,由于夜间水生生物呼吸,二氧化碳积累,pH低;白天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减少,pH升高,达9以上,如果夏季池塘pH变化范围不大,表现出稳定的状况,说明池水清瘦,浮游生物少,或是池水老化,出现上述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建立鸭鹅场自然环境条件考虑


(1)临近水面,水质良好 鸭鹅具有喜水的天性,保证每天在水中有一定的活动时间是维持鸭鹅健康和高产的重要条件。鸭鹅舍一般应建在河流、沟渠、水塘和期泊的附近,水面尽且宽阅。水深1-2米最好,水体清洁,水质优良.流动的水源较好,但水流不能太急,浪花要小。

水质良好,清澈,水体中的徽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尽可能低,以保证鸭鹅的健康和肉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水岸不应过于陡峭,以免坡度过大,鸭鹅上岸、下水都有困难。水派附近应无屠宰场和排放污水的工厂。

(2)地势地形 虽然鸭鹅喜欢在水中活动,但其休息和产蛋的场所要求保持相对干燥,否则会使鸭鹅的健康和产蛋受到不良影响。鸭鹅舍要求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河堤、水库、湖泊边建场时,地基要高出历史洪水的最高线,避免在雨季舍内进水、潮湿。山区谷地内建场场地应高出当地最高水位1~2米,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但不宜选在昼夜温差过大的山顶。平原地区建舍应特别注意,地下水位应低于建筑物地基l米以下,禽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

地形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面向阳,开阔整齐。北方禽场的方位以朝南或略偏东南为理想,背风向阳,使禽舍冬吸夏凉,一般在河、渠水源的北坡建场。为了能达到场内合理布局,便于卫生防疫,场地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

(3)场地土攘 鸭鹅场地土毕以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最理想,适于地面平养。沙壤土下雨后运动场不会泥泞,易于保持适当干操,还可以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繁殖和生存。

(4)水草资源 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家禽,能很好地利用天然牧草资探进行放牧饲养。一般育肥子鹅或种鹅每天可以吃青草1~2千克。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鹅舍附近最好有开阔的草地,同时有江河、湖泊,池塘、沟溪等清洁的水源。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常采用放牧饲养. 对于广大农区来说,要大力发展人工牧草,种草养鹅,这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鸭鹅场社会环境条件考虑


(1)与外界的相对隔离 在选择场址时,首先考虑要远离其他畜禽饲养场和各种污染源,相互间距离保持在500米以上。某些地方沿河两岸或湖周围连片建造鸭鹅舍.对卫生防疫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经过2年后这一问理会更为突出。饲养种鸭和种鹅更要注惫隔离饲养.

畜禽屠宰场、制革厂、化工厂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排出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鸭鹅场不仅要与之远离,而且还不能位于其下游,以免受污染。

远离人员来往频繁的地方建场是鸭鹅场搞好隔离的重要保证.鸭鹅场与居民点的间距应在1500米以上,与国道、省际公路500米以上,主要公路300米以上.否则不利于卫生防疫,而且环境杂乱,容易引起鸭鹅的应激。

(2)交通条件 规模化鸭鹅饲养场运墉任务繁重(饲料、产品等)。因此,鸭鹅场要修建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道路应该较为坚实、平坦,放牧饲养通向放牧地和水源的道路不应与主要交通线交叉.

(3)电力供应条件 鸭鹅的饲养管理对电的依赖性较大。照明、孵化、饲料加工、供水都离不开电。因此,在鸭鹅场选址时必须考虑保证正常的电力供应,尽量靠近愉电线路,减少供电投资,集约化饲养场应有备用电源。

环境因素对牛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

牛蛙为变温动物,气候、温度对牛蛙的栖息、摄食、生长和繁殖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将使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的牛蛙更换栖息地,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迁移,若能在附近找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便不再远迁,否则会继续迁移。

牛蛙的食量也随季节和温度的升降而增减,9月份水温在21-30℃时活动力最强,摄食量最大;水温在14-20度时食量减少;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水温12℃以下时,停止摄食。

(二)湿度

由于牛蛙皮肤的角质化程度很低,故防止水分蒸发的能力较弱,同时皮肤又兼有呼吸的功能,因而环境湿度对牛蛙生存的影响很大。

牛蛙蝌蚪必须在水中生存.完成变态后才能在陆地上栖息,成蛙虽然能长时间栖息于陆地,但也需要依靠持久的高湿度生存。环境温度越高,牛蛙对湿度的要求也越大,尤其是幼蛙,更怕日晒和干燥。牛蛙抵御干燥的方法:一是通过提高其淋巴和血液中的盐离子浓度,增加渗透压而减少失水;二是钻人深土层中休眠。牛蛙的繁殖活动必须在水中完成,因而水是牛蛙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光照

光照对牛蛙的热能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牛蛙畏强光,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常常躲避强烈的阳光直射。但趋向于弱光,喜蓝色光线,白天潜伏于温暖的能透进少量光线的水草丛或树荫处,夜间四处觅食。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牛蛙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若将牛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性腺的成熟发育中断,性活动受到抑制,以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及健康的影响


犊牛的培育是奶牛养殖业的关键环节,加强犊牛培育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在犊牛培育上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即用鲜牛奶饲喂犊牛,一般犊牛自出生到断奶约需要消耗牛奶350~450kg,占奶牛年产奶量的5%~10%,由于鲜奶市场供不应求,用鲜奶培育犊牛成本高昂,因此很多养殖场选用病牛奶、抗生素奶饲喂犊牛,但这样又会导致犊牛感染疾病或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奶牛代乳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用代乳粉饲喂犊牛,犊牛采食代乳粉,不仅可以早期断奶,而且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如节省鲜牛奶、降低饲养成本、促进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等等。奥氏代乳粉是根据犊牛的消化特点设计的,它以优质的植物蛋白为载体,配以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血球蛋白粉、低聚糖等免疫因子,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为验证代乳粉的实际饲喂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2008年3月~2008年5月在银川市平吉堡奶牛原种繁育场进行。
1.1试验材料
1.2试验动物的选择
1.3试验动物的饲养
将30头犊牛随机分组,独笼饲养,犊牛出生3d内饲喂全初乳,3~7d饲喂常乳。试验组8~30日龄开始添加饲喂一定比例的奥氏犊牛代乳粉(饲养方法见表3),对照组8~30日龄全部饲喂常乳6kg。通过对犊牛增重及发病情况的记录,计算出每头牛的日增重和净增重以及每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发病率。将2组进行比较,看差异是否显著,如不显著,则说明代乳粉可有效代替常乳饲喂犊牛,并且不影响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试验时间为30d。
1.4犊牛代乳粉的使用方法
1.4.1代乳粉的过渡
从喂初乳或牛奶向喂代乳粉过渡期为3~4d,避免突然改变日粮引起胃肠的不适应。方法是:第一天,代乳奶占1/4、牛奶3/4;第二、三天代乳奶和牛奶各占1/2;第四天代乳奶占3/4、牛奶占1/4;从第五天开始即全部喂代乳奶。
1.4.2代乳奶的配制方法
按1∶8的比例用60℃左右的温水冲调,但不可用开水,否则会使脂肪和蛋白质变性而致使犊牛难以消化,反而产生腹泻并降低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
1.4.3代乳奶的饲喂方法
待混合好的代乳奶自然降温到37℃左右时,用小盆分发给每头犊牛,每天3次(做到定时,定温,定量),保证每头犊牛准确饲喂,不偏喂、少喂。
1.5试验牛的管理
试验牛从7日龄时开始训练采食精料(精料配方见表4),至30日龄1.5kg/d/头,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
1.6测定指标
犊牛出生重,30日龄体重,采食情况,精神状态,犊牛疾病发病情况等。
2结果与分析
2.1犊牛代乳粉对犊牛体增重的影响
试验开始对照组平均体重为39.4kg,试验组犊牛平均体重为39.6kg,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30d的代乳粉饲养试验,对照组平均体重为56.6kg,试验组平均体重为59kg。由此可以看出,用营养平衡且完善的犊牛代乳粉代替常乳的确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经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多2.4kg,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要多0.071kg,这说明奥氏代乳粉能够有效代替常乳饲喂犊牛,易于消化,且有利于犊牛生长。
2.2犊牛的发病情况
在30d的试验期间,两组牛均发生拉稀现象,试验组3头与对照组4头犊牛发生腹泻,并无明显差异;试验组1头犊牛食欲不振是因为对代乳粉配制方法不熟悉和饲喂操作不规范所致;试验组2头犊牛和对照组1头犊牛发生感冒均属天气突变引起,与代乳粉无关。
2.3犊牛代乳粉对犊牛饲养经济效益的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试验组每头犊牛30d比对照组每头犊牛可节约人民币91.4元,按照试验组饲喂代乳粉0.75kg/d头、对照组饲喂常乳6kg/d头计算,预计到60日龄断奶可节约饲养成本248.9元/头,15头犊牛共节约了3733元。在当前奶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使用代乳粉势在必行,在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可大大节约犊牛培育所需的成本,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论
经过30d的饲喂试验,试验组犊牛比对照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多0.071kg,这表明用配制营养完善的犊牛代乳粉完全可以替代鲜牛奶饲喂犊牛,犊牛代乳粉的确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在预防犊牛腹泻上效果良好,有利于犊牛的健康生长。
从经济效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进食代乳粉组犊牛比对照组到60日龄断奶可节约饲养成本248.9元/头(鲜奶按3元/kg计算)。以平吉堡奶牛原种场为例,共有成母牛550头,预计每年可产母犊300头,仅犊牛培育可节约饲养成本74670元。由此可见,奶牛养殖场利用犊牛代乳粉采取犊牛60日龄早期断奶势在必行,必然会为企业创造丰厚的效益。

影响猪群健康度的因素和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的方法


1、影响猪群健康度的因素

环境因素。猪场环境的好坏对猪群整个的健康度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猪舍的朝向、排污系统、夏季的防暑降温、冬季的御寒保暖、舍内的温湿度、新鲜空气的流通、采光等,这些都影响着猪群的健康。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猪群健康以生产水平都有利。饲养环境恶劣会导致猪发生应激,使猪只患病,对各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的猪都有影响,从而打破了猪场的稳定生产水平,最终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品种。健康高产的种猪品种对于养猪业来说非常重要,选择好的品种可以降低料肉比,使猪场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对于向外引种的猪场,种猪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猪群的健康,所以在引种时,首先要了解种猪场的疾病情况,并且在引种后要注意隔离饲养,以免对整个猪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是保证猪只体质的根本,不同的品种以及处不不同年龄阶段、生理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如母猪营养不良会导致发情异常,影响配种,使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最终被淘汰;如果哺乳母猪发生营养不良,真接对泌乳造成影响,从而使仔猪吃不到充足的乳汁而造成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导致仔猪体质变弱,易患疾病,进而影响了后期的育肥效果;如果育肥猪的营养不良会使育肥时间延长,影响出栏。饲料的品质对猪健康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会导致猪群出现中毒现象。另外,猪场水的质量是决定猪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防疫和保健。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定期进行药物的驱虫保健工作是保证猪场健康生产的有力保障,定期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进行疫苗接种是为猪群构建特异性的免疫力,保健则是提高这些免疫力,两都相结合,可以有力地保证猪群的健康。

2、提高猪群健康度的方法

猪群的健康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是否到位,为了提高整猪群的健康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环境。猪场的选址应注意地势高、通风良好,并且向阳,在养猪场的周围3km内没有其他养殖场,并且要保证有干净的水源。做好猪绿化隔离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污系统。注重日常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证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定期进行消毒,即使在冬季也要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当舍内有害气体超标时,会引起猪患呼吸道疾病,使猪群更易感染其他疾病,因此要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为猪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品种。选择优良并且健康的种猪品种,实行自繁自养,如需引种,是要注意事先了解引种场以及周边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引种后要将新引入种猪与本场猪群进行隔离饲养,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要便于观察猪群的动态,以确认无病菌感染。

营养。保证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猪群的营养供给以及营养均衡,同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预混料要购于正规的厂家,而对原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等则要注意日常的贮存,避免发生霉变或遭虫鼠的破坏而受到污染。如果饲喂猪群发生霉变的饲料,不但会造成猪只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仔猪腹泻等症状,还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使PSE肉增多,使猪群机体的免疫下降,导致猪群易感染疾病。为了避免生产上霉变饲料对猪群造成的伤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等饲料添加剂,可以起到防霉脱霉的作用。

做好免疫接种以及药物保健工作。要本场以及当地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及抗体水平,来科学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要求猪场严格地按照所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接种工作,尤其是病毒性的疾病,会导致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免疫抑制,易感染多种疾病,疫苗要从正规的厂家购买,并按照说明进行接种,用量不足起不到效果,如果过量,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导致猪群发生不良反应。在进行免疫接种后,要定期对猪群抽取血样进行抗体水平的监测,对于抗体水平达不到保护猪体健康水平的,要及时的补注,以加强免疫。在免疫接种的同时,要对猪群进行药物的保健工作,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包括用药物驱除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对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猪群适当的用药,以起到增加免疫力、促生长,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的目的,如可以在母猪的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主谱抗菌药,如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

夏季减轻热应激对猪群带来的危害。发生热应激时,猪的采食量、抗病能力以及生长速度都会下降,还会影响公猪精子的生成以及活力,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使得发情排卵异常,所以在夏季就做好降温工作,可以采取喷雾降温或滴水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类药物,以增强猪群的抗应激能力,降低热应激带来的危害,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度。

作者简介:李胜杰(1979-),男,黑龙江绥化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李胜杰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

河蟹养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一.河蟹养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水温:适宜水温15~30℃,最佳水温22~25℃;
溶氧:溶氧≥5毫克/升,尤其是池底溶氧不能低于5毫克/升;
pH:适宜7.0~9.0,最佳7.5~8.5;
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
硫化氢:不能检出;
淤泥厚度: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
底泥总氮:底泥总氮小于0.1%。
二.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1.水源充足,水质适用。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具体按照《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
2.池塘建造。养蟹池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5米、深0.8米;稻田养蟹四周蟹沟宽5~10米、深1.2~1.5米,中间蟹沟宽1米、深0.6米,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池塘面积10亩以上为好,稻田10~100亩为宜。水深1~1.5米。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土质以黏土最好,黏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3.防逃设施。通常养蟹池边一根芦苇、树枝或一个小洞,均能成为河蟹外逃的通道。因此,在成蟹池四周必须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以防河蟹外逃,一般用水泥防光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和油毛毡等,从而达到防逃的目的。

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液体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种类繁多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它们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特性,给断奶仔猪胃肠道提供酸性环境,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健康,进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现通过阐述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以及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展开了探讨与研究。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1、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断奶仔猪在饲养的过程中,使用液体发酵饲料对仔猪的成长发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其他饲料相比,效果十分显著。

首先,液体发酵饲料与普通饲料中所含成分不同。液体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群。不仅能够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还能增加仔猪胃肠道的吸收能力,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其次,乳酸菌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从而使饲料拥有一股浓厚的酸香味,能够极大程度上刺激仔猪觅食,增加仔猪的食量与食欲。

最后,通过液体发酵饲料的使用来降低仔猪胃酸pH值,是液体发酵饲料对仔猪胃肠道健康产生的有利影响,也是液体发酵饲料的特点之一,为消除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抑制仔猪胃肠道疾病,增强仔猪机体免疫力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1益生菌的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的存在可以在通过其自身特有的吸附性,定植在肠道黏膜、细胞上,从而形成一道阻挡有害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大量的夺取了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空间,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成长。经实验证实,这些益生菌的黏附,不仅不会对仔猪胃肠道的细胞造成损害,还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

2..2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抑制作用

液体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不仅能够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还能够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的方法来抵挡致病菌的入侵、生长与繁殖,致使病菌失去生长的环境与空间。例如:液体发酵饲料中含有的芽孢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出有机酸、细菌素等物质,而枯草芽孢杆菌中提取出的谷草菌素对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菌有着显著的杀灭、抑制效果。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可以有效抑制各类病原菌的入侵。

2..3提供营养

液体发酵饲料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营养物质,为仔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其中不仅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等猪类生长必备的营养物质,还包括核黄酸、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促进仔猪的消化与代谢功能的提高。此外,液体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在分解后会产生一些酶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弥补仔猪胃肠道消化酶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仔猪更好的消化饲料,吸收饲料中的营养,从而为仔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供给。

3、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影响

3.1对肠道黏膜的细胞免疫作用

液体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以有效的调节仔猪肠道黏膜受刺激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基于细胞因子在仔猪胃肠道免疫系统中起到的重要性作用,因此,通过使用液体发酵饲料,通过饲料中的益生菌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仔猪胃肠道内的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与激活胃肠道黏膜中的有益细胞,对患病或坏死的细胞组织进行吞噬,并对肠道外的病菌产生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2对肠道黏膜的体液免疫作用

黏膜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就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肠道内蛋白酶的分解,在仔猪的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抗体,并与胃肠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混合在一起,有效抵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确保胃肠道内正常菌群相互之间的平衡。从空间结构上来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不仅能够有效的阻止有害细菌与毒素等生物活性抗原在胃肠道进行黏附,还能够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强时,大幅度的提高仔猪胃肠道黏膜的免疫识别能力,从而增强仔猪机体的免疫功能。

4、总结

综上所述,对断奶后的仔猪使用液体发酵饲料进行喂养,不仅能够增强仔猪的胃肠道吸收、消化能力,抵御病菌的侵袭与繁殖,还能增强仔猪自身的免疫力,降低仔猪感染疫病的几率与可能性,确保仔猪肠道健康,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因此,应在猪类养殖业领域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与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