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蛙生活的环境条件

美蛙的生活习性与其周围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掌握并调节好这些环境条件,则可大规模实行工厂化饲养。

1.温度美蛙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32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度。当温度升到35度以上时,美蛙(包括蝌蚪和成蛙)则感到不适,导致体质衰弱、部分死亡;达到40℃时,则会全部死亡。因此,在夏季酷暑期要搭凉棚,勤换新水以防暑降温。当温度降至15℃时,则活动减慢,摄食量减小;降到5度以下时便进人冬眠状态。美蛙蝌蚪在。-5度时不冬眠,在水中能有少量活动,但不摄食。当超过5℃时便能少量吃食,因此尽量让蝌 蚪越冬,越冬期死亡率通常不超过10%。

2.湿度美蛙喜潮湿,其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才能维持其 正常的呼吸功能,如在干燥空气中超过20 h便会死亡;在太阳 直晒下,0.5h即可死亡。

3.光照美蛙喜温暖,但也有一定畏光性,不能强光直射。 其性腺发育也受阳光影响,若长期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则性腺 成熟迟缓或中断,影响其产卵或排精。

4.水质美蛙生存的水域要注意水的酸碱度(pH值)、溶 氧量、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浮游生物等。水质要求pH值为6 -8,溶氧量不能低于3 mg/L,含盐量不能高于0.2%。此外, 水质不能有污染更不能含有毒物质,微生物、浮游动植物等不能 过多,以防造成水体污染、溶氧过低及病原蔓延。

相关阅读

猪场环境条件对猪养殖健康的影响


猪群的健康情况与很多因素都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猪场的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特别是夏季这个高湿高温的气候条件,为使健康风险得到降低,必须保持清洁环境。但在实际的生产中,有些养殖户并不注重对环境条件的管理和建设,长时间后,猪群就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其生产力和自我的免疫能力都有所下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本文主要对猪场环境进行讨论和研究。

猪舍中落后的降温设施以及不良的通风,会导致猪舍的湿度和温度较高,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会使病原微生物得到迅速增长,而且这种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使猪出现严重应激,会影响其正常代谢,因此导致免疫力的下降,种种因素都会使猪容易患有感染疫病。而且要保存好相关饲料,尤其那些使用浓缩料和预混料的猪场,若原料发霉,而猪群长期食用发霉的磁疗,也会导致健康问题。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必须对猪场给予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并尽量良好的管理。

一、猪场管理对猪群影响

对猪场加强管理,并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需要在管理中加入新内容,并在猪场中给予管理程序和制度的良好制定,从而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针对地方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相关规定标准,采取消毒免疫的制度,防止猪群受到疫病侵袭。包括猪舍内外、猪场中的各种用具,粪污池、周围环境、下水道等,要给予定期的清理和消毒。而且要选择较好的消毒剂,保证无残留、无刺激,而且不会腐蚀设备。在日常管理中,保证场内不可有过多种类动物的仪器养殖,并分开使用料道和粪道,每天给予定时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给猪群饮用清洁卫生的水,维护好水井,不得在周围进行垃圾、污水的倾倒。每天要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而且管理人员不可在猪场内大声喧哗,以及各种音响设备的放置,噪音不可高于85分贝,防止应激反应的出现。在夏季因为温度较高,而且昼长夜短,会降低饲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管理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所以猪场的场长要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可在早晨提早上班,或者晚上延长下班,既可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场长也要进行积极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夏季饲料容易发霉,尤其对于玉米湿度,正常应在14%以下,并给予定期检查,若有没变情况,立即停止食用。并将袋装的饲料放到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暴晒。猪场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措施的变化,夏季进行积极防暑,冬季给予防寒。若有车辆人员要进入到猪场,则体腔进行消毒,外来人员和非生产的人员不可私自进入到生产区,若必须进入,在需进行彻底消毒。对于新引进的猪,要给予健康观察以及检查,确定健康后才可进入到猪场。对于病猪,则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上报疑似的传染病猪,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猪进行适当用药,及时将粪污送到贮存处理的场所,给予无害化的处理,避免任意堆放,污染环境。

二、猪场地址对猪群健康的影响

猪群要想得到健康的生长,猪场地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若猪场的地址环境较差,则会影响猪的健康。环境条件主要有空气、地势、水质、土壤等,所以猪场在选择地址时,要充分注意这几方面,如果地理位置不好,如空气受到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污染,水源和土壤中有寄生虫、病原微生物、腐败产物、矿物性的毒物,或者有铅含量、坤含量等微量元素的超标,也会伤害猪的健康状况。所以在猪场建设前,一定要对地理位置进行充分的考察。有养殖户选择河道、低洼处、以及池塘边建厂,但因为空气和土壤常年都潮湿,会有蹄病或者皮肤病的出现。如果选择在居民点或者公路边的公共场合,因为车辆行人较多,且灰尘飞扬等情况,很容易使猪受到噪音或者病原物的侵袭,还有人会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工矿企业周边建立猪场,会对猪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危害。北方地区很多养殖户,也会在北风口的地方建立猪场,但在冬季,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温设备和措施,使猪在寒冷的环境中成长,也会有健康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立猪场时,要根据相关固定和标准,选择向阳、地势高、排水通风的地方,而且要保证水质、空气和土壤都没有受到污染,附近不要有屠宰场、皮革肉类的加工厂以及工矿企业。

三、布局对猪群的影响

如果不能将猪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良好的分离和管理,则不仅不利于生产管理,还会容易有疫病的出现。要设立病猪的隔离舍,避免病菌扩散,使其他健康猪传染该疾病;要设立新引进猪健康的观察舍,防止直接使其进入到生产区,将病原菌带入到生产区中。并设立粪污贮存的处理设施,可以对粪污良好处理,避免因随意堆放,而使场内外环境受到污染。并在猪场中设置良好的通风口,可随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所以在布局和设施方面,要根据防疫灭菌和生物学的特点给予猪场环境的良好布局,保持方便连续和界限分明的格局。同时门口要有消毒室和消毒池。猪舍的地面要留有排粪沟和适宜坡度。并保证通风、光照和排污的要求。

结束语

良好的猪场环境会有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避免疫病发生。因此要对猪场的环境条件给予严格的管理和设计。要挑选空气、土壤、水质等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建设猪场,并对猪场给予严格管理,以及合理的布局,防止生活和生产混合在一起,并在夏季和冬季给予相关防护措施,防止更多问题的出现。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可明显提高猪场的环境条件。

兴国红鲤一般环境条件


(一) 鱼池面积与水
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鱼池应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清新,混养或主养兴国红鲤的成鱼池,一般要求底质较=肥,底栖生物丰富,水面较大的池塘。
(二)水域主要理化环境
鱼类的生活和生长与池塘水域理化密切相关,适宜的环境能促进鱼类生长。反之则限制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1.水温
(1)水温与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关系:鱼类是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周围水温的变化而变动。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类代谢加强,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每增加10℃,鱼类的代谢会增加1~2倍,兴国红鲤从15~32℃都能正常摄食,10~15℃只能少量摄食,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水温为2030,尤其在23~26℃生长最佳,应在最佳期加强饲养可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
(2)水温与水中溶氧的关系:池塘溶氧随着水温升高而降低。水温升高会加速池塘有机物的耗氧,促使鱼类呼吸加快。因此,在盛夏或春秋之交,水温变化剧烈时,要注意池塘缺氧而引起鱼类的死亡。
(3)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和产卵繁殖的关系:鱼类随着水温升高性腺发育加快。因此,在3月底4月初。要注意水温变化,以防兴国红鲤在池中流产,掌握好水温变化规律。还可提高鱼类的产卵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4)水温与鱼苗池水深的关系:池塘水温的热力主要来自太阳光的热能。水的透热性能差,传热力弱,光热一般在水面下10厘米处就被吸收掉45%。池塘热能的传播。主要靠风力和水的对流来混和。由于兴国红鲤繁殖季节早,池塘水温偏低,因此,鱼苗发塘时,池水不宜太深,这样可使池塘水温上升较快。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2.溶氧
水中溶氧对鱼类生活至关重要,是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兴国红鲤的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与含氧量有重要关系。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摄食率会降低45%,反之,摄食量大、生长快、饲料系数低。一般来讲,过饱和的溶氧对鱼类影响不大,但饱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尤其鱼苗阶段更引起注意。
兴国红鲤生长的正常溶氧含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最低不能少于2毫克/升,其窒息点为0.3毫克/升。
3.酸碱度
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生长有一定影响。鱼类一般喜生活在微碱性水域。偏酸性水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最适范围是7~8,允许范围是6.5~8.5。
在夏季肥水池塘中,pH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早晨,由于夜间水生生物呼吸,二氧化碳积累,pH低;白天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减少,pH升高,达9以上,如果夏季池塘pH变化范围不大,表现出稳定的状况,说明池水清瘦,浮游生物少,或是池水老化,出现上述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养殖蚯蚓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蚯蚓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土壤pH值等均有一定要求。但不同种的蚯蚓,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有所差异。

1)蚯蚓的饲料与营养

蚯蚓食物来源广泛,各种植物的茎、叶,家畜粪、农业副产品及家庭垃圾,均可以作为其饲料。蚯蚓从基料、饵料所含的蛋白质、无机氮源、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中吸收氮素和碳素营养。此外,还需要吸收钙、钾、镁、钠、磷等矿物质元素。

一般来讲,饵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越丰富,蚯蚓生长发育越快,繁殖性能愈好。

蚯蚓爱吃有甜味的及含蛋白质、糖比较丰富的饲料,但不爱吃有苦味的、有涩味的食物。饲料中含盐和含沙对蚯蚓有不良的影响。

2)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蚯蚓的热能消耗比较少,发育速度较快,死亡率较低。饲养实践证明,大平二号生长适宜温度为5~32℃,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宜温度为23℃。

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l~25℃。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成熟蚯蚓的产卵量会有所减少。温度降低,产卵间隔时间延长;温度升高,产卵减少,卵的质量减轻,卵形变小,孵化率降低(/)。当温度升到36℃时,蚯蚓停止产卵,即使产出卵茧,其卵子受精也困难,成为不受精卵,影响繁殖率。

幼蚓的最适温度有一定规律,温度可以由高到低,最适温度可以高出成蚓3~4℃。卵的孵化温度要求从低到高,最好从13~15℃开始,逐渐上升到30℃左右,这样的温度条件可提高孵化率。

3)湿度

蚯蚓利用皮肤上的气孔进行呼吸,所以它的体表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90%。所以,蚯蚓必须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是蚯蚓生存的关键要素。但太潮湿对蚯蚓生存也不利,易使气孔堵塞致死。

不同种类的蚯蚓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干燥一些,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30%左右;而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等主要饲养在有机饲料中,一般要求饵料水分含量60%~70%。卵茧孵化的湿度要在60%左右。

4)空气

蚯蚓生活在基料和饵料中,生长环境不利于呼吸,加上基料和饵料不断再发酵,与蚯蚓争氧气,容易造成二氧化碳聚积,氧气不足,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在蚯蚓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疏松基料和饵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维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

5)光照

蚯蚓对光线的要求并不严格。除直射的强光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外,紫外光对蚯蚓有刺激作用。在白光、散射光,特别是无光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6)酸碱对蚯蚓的影响

蚯蚓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在弱酸弱碱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蚯蚓生长发育最适的土壤、基料的pH值为6.8~7.6。当PH值低于5.9或高于8.O时,都会引起蚯蚓逃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注意饲养基料和所投饵料的pH值,使其达到要求的最低pH值。

另外,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对蚯蚓的生存不利,这些有毒气体是有机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当氨含量高于17毫克/千克,硫化氢含量高于20毫克/千克,甲烷的含量高于15%时,会造成蚯蚓的逃跑或死亡。此外,在养蚯蚓时还要注意农药的毒害作用。

建立鸭鹅场自然环境条件考虑


(1)临近水面,水质良好 鸭鹅具有喜水的天性,保证每天在水中有一定的活动时间是维持鸭鹅健康和高产的重要条件。鸭鹅舍一般应建在河流、沟渠、水塘和期泊的附近,水面尽且宽阅。水深1-2米最好,水体清洁,水质优良.流动的水源较好,但水流不能太急,浪花要小。

水质良好,清澈,水体中的徽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尽可能低,以保证鸭鹅的健康和肉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水岸不应过于陡峭,以免坡度过大,鸭鹅上岸、下水都有困难。水派附近应无屠宰场和排放污水的工厂。

(2)地势地形 虽然鸭鹅喜欢在水中活动,但其休息和产蛋的场所要求保持相对干燥,否则会使鸭鹅的健康和产蛋受到不良影响。鸭鹅舍要求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河堤、水库、湖泊边建场时,地基要高出历史洪水的最高线,避免在雨季舍内进水、潮湿。山区谷地内建场场地应高出当地最高水位1~2米,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但不宜选在昼夜温差过大的山顶。平原地区建舍应特别注意,地下水位应低于建筑物地基l米以下,禽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

地形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面向阳,开阔整齐。北方禽场的方位以朝南或略偏东南为理想,背风向阳,使禽舍冬吸夏凉,一般在河、渠水源的北坡建场。为了能达到场内合理布局,便于卫生防疫,场地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

(3)场地土攘 鸭鹅场地土毕以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最理想,适于地面平养。沙壤土下雨后运动场不会泥泞,易于保持适当干操,还可以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繁殖和生存。

(4)水草资源 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家禽,能很好地利用天然牧草资探进行放牧饲养。一般育肥子鹅或种鹅每天可以吃青草1~2千克。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鹅舍附近最好有开阔的草地,同时有江河、湖泊,池塘、沟溪等清洁的水源。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常采用放牧饲养. 对于广大农区来说,要大力发展人工牧草,种草养鹅,这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鸭鹅场社会环境条件考虑


(1)与外界的相对隔离 在选择场址时,首先考虑要远离其他畜禽饲养场和各种污染源,相互间距离保持在500米以上。某些地方沿河两岸或湖周围连片建造鸭鹅舍.对卫生防疫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经过2年后这一问理会更为突出。饲养种鸭和种鹅更要注惫隔离饲养.

畜禽屠宰场、制革厂、化工厂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排出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鸭鹅场不仅要与之远离,而且还不能位于其下游,以免受污染。

远离人员来往频繁的地方建场是鸭鹅场搞好隔离的重要保证.鸭鹅场与居民点的间距应在1500米以上,与国道、省际公路500米以上,主要公路300米以上.否则不利于卫生防疫,而且环境杂乱,容易引起鸭鹅的应激。

(2)交通条件 规模化鸭鹅饲养场运墉任务繁重(饲料、产品等)。因此,鸭鹅场要修建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道路应该较为坚实、平坦,放牧饲养通向放牧地和水源的道路不应与主要交通线交叉.

(3)电力供应条件 鸭鹅的饲养管理对电的依赖性较大。照明、孵化、饲料加工、供水都离不开电。因此,在鸭鹅场选址时必须考虑保证正常的电力供应,尽量靠近愉电线路,减少供电投资,集约化饲养场应有备用电源。

美蛙种蛙的引种


美蛙种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其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乃至成活率,而且对蝌蚪及蛙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美蛙养殖必须注意搞好种蛙的引种和选育这两个环节。

(1)要识别美蛙所具有的特征。美蛙区别于其它蛙类(现以牛蛙作比较),主要特征表现有以下几点。

蝌蚪:美蛙蝌蚪体色较浅常呈浅黄色,个体较大的还有不规则的麻点,头部扁而小,嘴钝圆,尾粗而长;牛蛙蝌蚪全身灰黑色色头部较大呈三角形,有花纹,嘴较尖,尾细而短。

体形:美蛙体形较小,一般体重为600-1000;牛蛙较大最最大体重可达2000g.

头形:美蛙头较小,略尖,长度大于宽度;牛蛙头部大而扁,长与宽相差不大。

肤色:美蛙背部及后肢皮肤有红褐色深浅不一的椭圆形或圆形斑点,光滑亮泽;牛蛙则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斑纹,皮肤较粗糙。

鼓膜:美蛙鼓膜周围有一圈黑色,牛蛙则无。

纵肤沟:美蛙背面耳两眼后面中间到背中部有一明显纵肤沟,牛蛙则不明显。

趾间蹼:美蛙后肢第4趾间蹼达趾端,牛蛙则不达趾端。

性情:美蛙性情温顺,胆较大,不善跳跃,最大跳跃高度不超过1m;牛蛙性情凶猛,胆小怕惊,最大跳跃高度可达2m.

(2)要确定引入对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资金、场地、人员等)来计划确定养殖对象和养殖规模。如资金充足,有场地准备大规模引种养殖则宜选购成蛙;若资金有限,场地较小,要降低引种成本,或者打算当年养殖获利,则宜购蝌蚪或幼蛙;距离较近且运输方便的话,还可以选购蛙卵。

(3)引种季节要有计划的选择如果在秋后即9月份以后引种,通常以购幼蛙或蝌蚪为宜,并采取保温措施,让它停止冬眠继续生长,来年即可有种蛙产卵,又有商品蛙出售,一举两得;如果准备引怀卵种蛙,则宜在开春季节选购,这样可以免去保温设施的投资。

(4)要对美蛙个体进行选择。对于蝌蚪应选择身体肥壮、活动能力强、无病、无损伤、无畸形的蝌蚪;选择幼蛙和成蛙要挑选皮肤光滑鲜亮、发育良好、健壮、无伤病的个体。雌雄配比,一般为3:2-2:1,最好1:1。雌蛙要体形丰满,腹部膨大;雄蛙则应咽喉呈黄色,前肢婚姻垫明显。还要防止近亲繁殖,在不同群体中选择300 g以上且大小均匀的美蛙,防止种性退化。

美蛙种蛙的选育


种蛙的选育首先,在大批的蝌蚪群体中选择活泼肥壮、食欲旺盛、变态早的个体进行专池饲养,让其变态成幼蛙,经过精心饲养之后,再在幼蛙中选择生长速度快、健壮活泼的个体进 行精心饲养和管理,将其培育成种蛙。将不同群体中选出的种蛙 进行配对繁殖,完成一代的选择,如此持续选择,既可防止品种 过早退化,又能使美蛙更适合于人工养殖.

在培育美蛙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2个问题:①放养密度。种蛙池与幼蛙池相似,但面积应适当减小,一般每10m放养10 对左右为宜,如兼做产卵池则放养密度以3-5对为宜、②饲养 管理。尽可能投喂些动物性活饵,投喂量每只每(1为其体重的 10%,动物性饵料不应少于60%,饵料要营养丰富水质要保 持清新,水温应在20度以上。保证要有一定的光照时间,这样 可以刺激美蛙性腺发育成熟,尽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产卵.

美蛙饵料的种类


按饵料来源分为2类:①天然饵料。自然界中非人工培养的各种饵料资源。这类饵料来源广,营养全面,易采集,利用其可降低饲养成本,但受季节和环境条件限制,不能长期供应。②人工饵料。指各种人工培养的鲜活饵料和动植物及其加工成副产品的饵料。前类饵料有草履虫、水蚤、蚯蚓、蜗牛、田螺、蝇蛆、黄粉虫、泥鳅等;后类饵料常见有黄豆、杂豆、玉米、高粱、大米、小米、大麦、小麦及其加工品,以及各种青绿多汁饵料。商品饵料是指按照一定的营养比例进行配方,由专门厂家加工出售的饵料。这类饵料利用率高,易保存且投喂方便,是发展专业化大规模养殖的主要饵料来源。

按饲养对象饵料也可分为2类:①蝌蚪饵料。此类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在出肢后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求加工成粉状,经配合添加剂加工成团粒状投喂。②蛙饵料。主要以蛋白质饵料为主。如各种鲜活水生小动物、各种昆虫或动物肉及内脏和人工合成饵料等。

美蛙的食性


在不同生长期,美国青蛙食性不同。刚孵出的蝌蚪依靠自身卵黄供给营养3-4天后,可摄取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在蝌蚪长腿之前,食性为植物性;长出腿后,食性偏动物性;至变态成幼蛙,食性完全转变为动物性,且习惯捕食小鱼虾、蚯蚓、蝇蛆、蚱蜢、蚊虫等活饵,很少吃死饵。蛙的这种特殊食性,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约束了商品蛙养殖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养蛙户共同努力,成功地摸索出多种驯食方法。通过科学驯食,使美国青蛙、牛蛙、虎纹蛙等能主动摄食死饵和人工膨化颗粒饲料,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蛙养殖饲料的难题,我国的养蛙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青蛙食量极大,在适宜的水温范围,美国青蛙摄食量(鲜活饵料)可达10%,或可吃食5%的膨化颗粒饲料。它也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可以忍受1-2个月饥饿,而不死亡。但在饲料缺乏时,美国青蛙会相互残食,出现大蛙吃小蛙,蛙吃蝌蚪的现象。因此,人工饲养美国青蛙,应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同时供给足够的饲料。

美蛙亲蛙培育


种蛙选育优良的种蛙,是人工繁殖乃至整个养殖生产的基础。实施美国青蛙无公害养殖首先必须要有纯正的、优良的种蛙。种蛙的品质决定苗种质量,而种质与苗种质量又可以说是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亲本质量、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生产的成败,并在一定程度L关系到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根据美国青蛙的繁殖特性,切实做好美国青蛙种蛙的选育工作。

种蛙来源美国青蛙原产地在北美,我国自然水体中没有美国青蛙种源(可能有少量从养殖场逃跑的)。因此,美国青蛙的来源只能从种蛙场购买。由于美国青蛙存在祖代蛙(指直接从美国原产地引进的雌、雄亲蛙)、种蛙、商品蛙的分别,养殖者在引进或购买亲蛙时,应注意了解其种质的纯杂,选择纯正的种蛙。纯正的种蛙,指由祖代蛙每年繁殖的后代,或两对非近亲的亲蛙,经过提纯复壮后繁殖出的子一代。商品蛙则不能作为种蛙引进。商品蛙即肉蛙,指同代或上、下两代近亲蛙繁殖的或非近亲繁殖但未经提纯复壮繁殖的后代。采用商品蛙作为种蛙繁衍后代,会出现个体偏小、生长缓慢、抗逆性差、品种性能严重退化等情况。因此,引进美国青蛙种蛙时,一定要到正规养殖场选购纯正的种蛙,避免把商品蛙当作种蛙引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9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