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之常见鱼病防治常识

水产养殖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产业,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病控制得好坏直接与养殖产量和效益有关,所以,水产养殖中做好鱼病防治尤为重要。所谓鱼病防治就是渔业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预防与治疗。在鱼病防治工作中,关键是预防,以防为主,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工作,一旦鱼病发生,不但需要大量药物和时间来治疗,而且严重影响渔类正常生长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根据景谷县水产养殖情况,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肠炎病

危害鱼群:草鱼、鲤鱼、罗非鱼,鲢、鳙少量出现。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脓液体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部,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则前肠或者后肠呈现红色,重者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充满淡黄色粘液或血脓,病鱼体色发黑,丧失食欲,行动缓慢,离群独游。

预防:1、加强饲养上的管理,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平时把鱼吃剩的草秆残渣捞干净。2、鱼种放养前用10ppm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发病季节每隔半月全池泼洒漂白粉一次1ppm.

治疗:1、每公斤饲料加25克掏碎的大蒜和300克食盐每天投喂2次。2、用50克肠炎灵鱼用药配料一天喂2次,3天一疗程。

二、水霉病。

危害鱼群:一般来说只要有伤口的鱼群都有可能患上水霉病。

症状:肤霉的动孢子潜入鱼体的伤口,吸收养分,迅速的成长为菌丝,菌丝的一端伸入肌肉,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的棉絮状物,由于菌丝与鱼体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鱼体组织坏死,同时随着菌丝的日增,鱼体负担过重,造成游动失常,食欲丧失,日夜消瘦而死。

预防:1、鱼池用生石灰消毒清塘,拉网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尽量避免用受过伤的亲鱼繁殖。

治疗:1、每立方米水用0.4公斤食盐和0.4公斤小苏打混合液全池泼洒。2、每亩用菖蒲5公斤,食盐3公斤,人尿20公斤混合全池泼洒。3、福尔马林0.5ppm全池泼洒。

三、烂鳃病

病因:细菌性烂鳃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由柱形粒黏菌和柱形纤维黏菌引起。

症状: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游于水面,鳃部肿胀,色淡呈严重贫血状。有急性感染时呈紫红色,多黏液、污物、菌斑、鳃部腐烂,但一般不到缺损时,病鱼即死亡。

流行:在密度较大的养殖水体中罗非鱼容易患烂鳃病,使鱼死亡。

预防:1.及时排放污水,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水温。静水保持可用EM(有效微生物菌群)全池泼洒,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与感染。2.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成2.3-3.0克/立方米的浓度。

治疗:1.全池泼洒氯制剂,如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0.3克/立方米或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精)0.5克/立方米连续治疗3天为一疗程。2.全池泼洒高锰酸钾,使池水成2.3-3.0克/立方米的浓度。3.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30克/立方米的浓度。

精选阅读

养殖娃娃鱼常见病赤皮病防治技术


病状:发病的娃娃鱼(大鲵)全身肿胀,呈充血发炎的红斑块和化脓性溃疡。病鲵体表常出现不规则的红色肿块,发病初期于红色肿块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浅黄色脓包,并逐渐向周周皮肤组织扩散增大。当脓包穿破后,便形成较大的溃烂病灶。解剖检查,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糜烂,腹水增多。

治疗:首先在体表溃疡处涂抹氯霉素软膏,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连续注射七天,每天每公斤鲵体重注射15毫克庆大霉素,治愈率达93%。链霉素、氟哌酸有疗效。用增效联胺与卡那霉素内服。每公斤娃娃鱼(大鲵)体重用增效联胺50毫克埋入鱼块中投饲,连续5天。同时按每公斤娃娃鱼(大鲵)体重肌肉注射1/3亳升卡那霉素,连续5天。预防:每隔10~15天,水体用鱼虾安消毒1次。注意在换水、清池过程程中,要防止操作时损伤娃娃鱼(大鲵)的皮肤,否则病菌通过体表伤口入侵感染。养殖中若长期不加新水,势必水质恶化,水体中病菌大量繁殖,也容易侵入大鲵伤口。因此,勤换新水,也可预防此病。

池塘养鱼技术之常见四种混养模式


【常见问题】池塘养鱼技术之常见四种混养模式

【专家解答】

混养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同一养殖池内混养7~10种不同的养殖鱼类,且可达到共生互利的目的。

混养的应为习性相关,对水质和水温(在生长季节)要求相似。混养的理想有鲢鱼、鳙鱼(上层鱼类)、草鱼、鲂鱼(中层鱼类)、鲤鱼、鲫鱼、鲮鱼、青鱼(底层鱼类)等。

中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四种混养类型:

●草鱼和鲢为主的混养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饲料、肥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草鱼放养规格分10克、50克和150~500克,鲢的放养规格为夏花、50克、200~350克;放养重量分别为总放养量(150千克左右)的45%和30%左右,同时混养鳙、团头鲂鱼、鲫鱼等。在高产区,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1250千克左右。其中草鱼和鲢各占30%。上市规格草鱼为1.5~2千克,鲢为600克左右。另有相当数量150~500克的大规格鱼种。

●草鱼、鳙、鲮为主的混养类型

珠江三角洲通常采用的类型。当地水温高,生长期长,水质较肥,一年可放养和收获多次,尤以鳙鱼为突出。同时还可混养鲢、野鲮等以及适当数量的斑鳢和鳗鲡,以增加收益。草鱼放养规格为15克、350克,放养重量占总放养量(约280千克)的35%~40%。鳙放养规格为300~500克,鲮放养规格为15~25克和50克,放养重量分别占总放养量的27%和19%左右。草鱼每年放养2批,鳙鱼放养4~6批。高产地区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2750千克左右。草鱼和鳙上市规格为1千克。鲮150克左右,并有相当数量大规格草鱼和鲮鱼种供翌年生产之用。

●鲢、鳙为主的混养类型

中国长时期较为普遍采用的类型。其中鲢、鳙放养重量约占总放养量(约135千克)的60%,鲢、鳙之比大致为3~5∶1,同时混养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鲴类等。鲢、鳙上市规格为500克以上,每公顷净产量可达7500千克左右。

●鲤为主的混养类型

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要类型。一种是放养规格为50~100克,鲤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约100千克)的50%~65%。同时混养草鱼、鲢、鳙等。鲤上市规格500克左右,高产池每公顷净产量可达7500~8250千克,鲤占50%~60%。另一种是鲤放养量占总重量(190千克左右)的85%~90%。采用定时、定量、定点集中投喂全价的高蛋白(35%左右)饲料,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5000千克,鲤占85%左右,上市规格500克左右。

【小编总结】

混养是池塘养鱼稳声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我国池塘养鱼的常见模式。池塘养鱼混养好处多,一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也可以降低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池塘养鱼技术之常见四种混养模式》一文,介绍了池塘养鱼混养常见四种模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草鱼之草鱼白头白嘴病防治


在家鱼夏花培育池中,病鱼体自吻端至眼球一段的皮肤色素消褪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

白头白嘴病是危害夏花鱼种(草鱼、青鱼、鲢、鲤等)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草鱼危害最大,发病快且猛,一日之间,能使成千上万的夏花鱼种死亡,严重发病池中的野杂鱼甚至蝌蚪也会被传染死亡。

(1)预防。

①鱼苗一级放养阶段,宜采用每平方米225尾左右的合理放养密度,可以防止该病发生。

②保持水质清洁,有充足且适口的食料,不施放未经充分发酵的粪肥。

③鱼苗放养前,用2%的食盐溶液浸浴10-15分钟。

(2)治疗。

①大黄。以2.5-3.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使用前,按每千克大黄用20千克0.3%氨水(含氨量为25%-28%),在常温下浸泡12-24小时,药液和药渣用池水稀释后,均匀泼洒全池。

②大黄与硫酸铜合剂。大黄1.0-1.5毫克/升,配制方法同上;硫酸铜0.5毫克/升,分别制成溶液,全池泼洒。

③乌桕叶。以2.5-3.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使用前按每千克乌桕叶干粉用20千克加2%生石灰溶液,在常温下浸泡约12小时后,煮沸10分钟,用池水稀释泼洒全池。

④红霉素。以0.05-0.0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

笋壳鱼疾病防治技巧


内容提要: 养殖笋壳鱼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在养殖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各种疾病就是最常见的。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危害笋壳鱼的生长,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养殖笋壳鱼的疾病防治小技巧,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笋壳鱼现在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类,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养殖面积。养殖笋壳鱼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在养殖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各种疾病就是最常见的。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危害笋壳鱼的生长,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养殖笋壳鱼的疾病防治小技巧,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水质管理

在池塘等养殖环境养殖笋壳鱼时,导致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质过差所导致的。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做好水质管理工作是提高笋壳鱼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准备池塘的时候,首先要清除底部的淤泥,降低各种气体的含量,将PH值控制在7.5左右,使用强氯精等药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在灌水后再在池塘内泼洒硫酸铜等消灭藻类植物,抑制蓝藻水华的生长,防止过多释放毒素,导致笋壳鱼死亡。最后要保持后50厘米左右的透明度,然后准备好增氧机等设备,定期换水,保证水质。2、寄生虫病

发病特性

在养殖笋壳鱼时,最常见的疾病便是寄生虫病了,以锚头蚤为例。锚头蚤会寄生在鱼鳍、鱼鳃下,捞起病鱼能够明显的看到。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没有太明显的症状,但是寄生虫会啃咬鱼表皮,导致感染各种体表性疾病。中后期病部出现肿胀、化脓等各种现象,最后导致病鱼死亡。如果没有及时作出处理或者是杀虫不当的,虽然不会立马导致死亡,但是死亡持续时间长,对养殖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防治

笋壳鱼的耐药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使用高出标准一倍药物的时候都不会对笋壳鱼造成危害。所以防治寄生虫的时候,各类杀虫剂都能够用。不过因为笋壳鱼是一种底层鱼,所以我们要根据水质来控制好杀虫剂的用量,最好是保证池水处于流水状态。第一次使用后,间隔大约一周左右再次使用。要保持周期性,长期杀虫,才能够明显的达到杀虫效果。3、体表性疾病

笋壳鱼的鳞片是以倒刺状存在的,在捕捉运输的时候,笋壳鱼之间极易互相摩擦,导致表面受伤,感染引发疾病。这也是导致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养殖场所转移且大规格鱼种放养的时候,首先要对受伤的鱼的伤口进行消毒工作。使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放在消毒水中暂养大约40小时左右。每天都要更换一次水,保证充足的溶氧量,在表皮伤口逐渐愈合后才可放种。以上技术笋壳鱼疾病防治技巧的简单介绍了。养殖进入夏季之后,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滋生病菌。所以我们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粉对池塘进行全池的消毒工作,为笋壳鱼营造一个无菌的良好生活环境。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养殖河豚常见病肤霉病防治技术


1.病因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装运、转塘和亲鱼人工繁殖催熟催产等操作不细心或网箱养鱼使鱼体擦伤表面,或寄生虫破坏鱼的体表,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侵入伤口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梅雨季节。

2.症状

水霉或棉霉等真菌侵入鱼体伤口后,大量吸收鱼体内的养分而迅速繁殖生长。鱼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肉眼可看到菌丝从鱼体伤口大量繁殖长出白毛状的外菌丝。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水解酶。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焦躁不安,游动失常、迟缓,食欲减退,皮肤黏液增多,组织坏死,严重时白毛状菌丝长满鱼体,最后导致鱼体衰弱死亡。

3.预防

鱼的养殖过程应加强管理,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

4.治疗

鱼体的一般受伤可用0.1%食盐水每次浸泡30分钟,连浸几次即愈。亲鱼在人工繁殖受伤后及时放入清水中隔离静养,并用碘胺软膏涂布伤口,鱼体受伤严重时,按鱼每千克体重肌注链霉素5~10万单位。对已感染肤霉病的鱼要及时捞除,防止水霉菌蔓延。并按浓度2%~3%的食盐1份与碳酸氢钠1份混合全池泼洒。

网箱养鱼常见方式


内容提要: 网箱养鱼具体就是使用网片将其制作成箱笼,然后放在选好的水域中进行养鱼。可进行高密度的饲养,可养殖的鱼类也是非常多,现在也比较常见。那么网箱养鱼具体又什么方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网箱养鱼常见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网箱养鱼现在在我国是常用的一种养鱼方式,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养殖面积。具体就是使用网片将其制作成箱笼,然后放在选好的水域中进行养鱼。可进行高密度的饲养,可养殖的鱼类也是非常多,现在也比较常见。那么网箱养鱼具体又什么方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网箱养鱼常见方式,一起来看看吧!1、固式网箱

固式网箱是网箱养鱼中的一种方式。使用木桩或者是水泥桩将其固定在水底。然后顶部要高出水面,再在桩顶部固定网箱,箱体要高出水面大约一米左右。因为固式网箱牢固性较强,因此主要运用于风浪较大的水域。不过如果水位改变的话,固式网箱时无法随着浮动的。而且箱体内的水容积也会因为水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在一些水位升降过大的水位时不宜使用固式网箱的。再加上网箱固定,因此维修检查也不是非常方便,而且网箱的水体污染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少。2、浮式网箱

浮式网箱是网箱养鱼中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浮式网箱直接悬挂在浮力装置和框架上,而网箱能够随着水位的升降而产生浮动。因此网箱内的有效容积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浮式网箱适用于一些水体深、风浪小的水域当中。而且网箱离地是比较高,能够有效的减少鱼粪便或者是饲料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因此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水质。不过浮式网箱抗风浪性较差,因此要注意加盖网。3、沉式网箱

还有一种方式便是沉式网箱了。沉式网箱是一个全封闭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网箱全部沉到水中。沉式网箱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因为水位变化而导致有效容积的变化的。一般沉式网箱适合在一些风浪大的水域或者是鱼种为滤食性的鱼类时使用。而且在冬季水面结冰之后,可用沉式网箱进行越冬。沉式网箱能够有效控制高度,只要网箱没有到底部的话,那么有效容积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以上就是网箱养鱼常见方式的简单介绍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皮肤浸入体内,对药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要慎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蜜蜂白垩病防治妙招


换箱换脾: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与粉蜜脾,换下巢脾后全面消毒。药物治疗:换箱换脾后要及时饲喂制霉菌素;或者选用生老蒜去皮,捣烂兑水,放置在蜂箱底板上,让蜜蜂舔食;或选用金银花60克、连翘60克、野菊花60克、蒲公英40克、川芎20克、甘草12克、车前草60克,兑水熬制成1千克药液,直接喷蜂或饲喂。

一、换箱换脾

1、将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与粉蜜脾都除去,蜂王产卵时换上干净的巢脾,然后将换下来的巢脾进行全面的消毒。

2、为了保证蜂箱内外的干燥,一定要加强蜂群的保温,将阴冷环境下的蜂群搬离。

二、药物治疗

1、病蜂群经过换箱换脾之后,应及时饲喂制霉菌素,每升50%糖水可兑200毫克制霉菌素,每隔3天左右饲喂一次,连续饲喂5次左右,注意采蜜期停止饲喂。

2、可选用苦参40克、土茯苓60克兑水1000毫升进行煎液,可熬制药液500毫升左右,然后将冰片10克、枯矾50克研成细末,倒入药液中,等其完全溶解之后,添加20毫升新洁尔灭液,每隔一天喷脾1次,连续喷4-5次左右,即一个疗程。症状缓和之后,以防复发,可以间隔7天后喷2-3次即可。

3、为了使蜂巢的蜜蜂均匀从盐粉上通过,在春繁时可以在巢门口内侧或者箱底撒施一层食盐,这样可以利用蜜蜂将食盐洒遍全巢,从而起到一定的灭菌消毒的功效,每年撒盐3次,有利于控制病菌引起的蜂病,治疗白垩病的效果显著。

4、可选用老的生大蒜,将其去皮,每瓣捶碎,一群大概可用量0.5千克左右,均匀放置在蜂箱内的底板上,让蜜蜂舔食,每隔4天换一次,连续放4次即可。

5、选取10个左右的蒜瓣,将其捣烂,兑入适量的水分,喷洒在箱内四壁与巢门,该办法不会伤蜂与幼虫,可以直接喷蜂与脾。

6、选用蒲公英40克、川芎20克、甘草12克、金银花60克、连翘60克、野菊花60克、车前草60克,兑水2千克左右,熬制成1千克左右的药水,可以直接喷蜂,也可放入糖饲喂,大概3天一次,3次即一个疗程,大概3个疗程即可治愈。

7、甘草10克,大黄、黄连、黄柏各20克,红花、银花、苦参、大青叶各15克,兑水1000毫升左右,小小火熬制成300毫升左右药液倒出,然后兑水200毫升熬制5分钟左右,将药汁倒入第一次药液中混合均匀,每天喷脾一次,连续3天即可。

猪病防治中常见的12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猪生病是让养猪朋友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而在养猪过程中,想让每只猪都能一直健健康康很难做到。猪生病了,就要治疗,在预防以及治疗方面我们常会走进一些误区,看看这些误区你都中过招吗?

一、不隔离,就地治疗

在猪场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圈猪,有个别猪身上有记号,那是病猪的标记,或者是标记打过针的猪,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生病的猪大多数会发烧,发烧的猪一般都是传染性疾病,这样的猪如果不隔离治疗,会把病传染给其他猪,无异于把一个危险的传染源放在猪舍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二、不量体温

猪生病了,有很多养猪朋友怕麻烦不愿意量体温,然后凭感觉是判断体温,这样去咨询别人的话也容易误导别人,就是自己治疗也不好用药;其实猪生病了,还是要花时间去准确测量一下体温的,方便大致判断猪病的方向和用药。如果发烧了,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隔离治疗;如果体温正常而且是个别猪有问题,就要考虑非传染性因素,如缺钙、便秘之类的。

三、连续大剂量应用退热剂

退热剂许多养猪户在治疗猪病的时候,一般都离不了退药剂,而且会大剂量的、连续的使用,有些并没有发烧的症状的病猪或者还有一些体温已经降到正常的猪,还在使用退热剂,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做法,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引起猪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体温降至正常的猪应该马上停止用药。

四、病毒灵治疗一切病毒病

猪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疾病很多,而病毒灵听起来好像是抗病毒的灵药,所以人们在治疗猪病时常常会大量而广泛地使用病毒灵。其实病毒灵根本治不了病毒性疾病。病毒灵在兽医临床上,已被严禁使用。猪的病毒性疾病可以使用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芪多糖、鱼腥草、穿心莲、千里光等,并配合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五、仅用抗生素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

腹泻是猪常见病症之一,并且腹泻中有相当一些病猪是因为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对于这类腹泻人们也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当然是很差的。对于这类消化不良性腹泻应口服助消化类药物,如大黄苏打粉、多酶片、酵母片等。

六、给猪一生只驱一次虫

猪的寄生虫病的发病率特别高,所以给猪驱虫是十分重要的,驱虫应该定期进行。而不是给猪一生只驱一次虫。猪驱一次虫后,还可能再感染虫卵,过一个月左右又发育成成虫,照样可能危害猪体,所以,对猪应每隔45天左右驱一次虫。

七、应用青霉素治疗胃肠道感染

青霉素抗菌力强、副作用很小,是治疗猪病方面很好的抗生素,胃肠道感染、胃肠炎、大肠杆菌病等使用青霉素来洽疗,这是不对,应该使用林可霉素、黄连素、等进行治疗。

八、用利尿药治尿闭

临床上常见尿闭及少尿患猪,遇到这种病猪人们态习惯使用利尿药来进行治疗,一幕吊用埋尿进行肌肉注射。其实,猪的尿闭大多数情况是由于膀胱、尿道炎症或者结石等所致。很显然,这些尿闭并非产尿量少所致,而是排尿不畅所致。所以用速尿等利尿剂治疗是不对症的,因为速尿等利尿药是增加肾脏产尿的药物,对此应该使用泌尿道消炎剂、排石治淋的中草药或者手术治疗。

九、用解毒药治疗有神经症状表现的突发性病猪

临床上突发有神经症状表现:有抽搐、转圈、狂跑、嘶叫等等症状的病猪有很多,因为这类症状的病猪和中毒病症状很相似,人们会误认为这是中毒病,并用解毒的方法去治疗,其实像这样的病猪大多数不是因中毒所造成的,而是许多疫病(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表现出一种神经紊乱症,我们应该使用安定、脑炎清等药物治疗。

十、认为疫苗打得越多越好

有的养殖户认为,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一定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的在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结果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疫病变成了传播疾病。

十一、看到猪呕吐仅简单止呕

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是胃溃疡、病毒性疾病、T-2毒素中毒。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用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无异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十二、不注重药物质量

市面上的兽药真假难辨,特别是一些低价的兽药,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贪便宜而误了猪病治疗。如果用了劣质的兽药,不但延误治疗,可能会把我们引到错误的治疗方向上。这样的药不是便宜,而是最贵的。

其实,猪病防治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给猪健康,同时为自己减少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出血性水肿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肠炎病

黄颡鱼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饲料,活饲料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投喂;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二溴海因化水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4~0.5克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

车轮虫病

黄颡鱼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皮肤黏液上。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苦楝树叶30公斤煎煮后取汤汁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黄颡鱼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过度密养、饲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易被小瓜虫感染。

症状病鱼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防治用50~6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鱼体10~15分钟;发病鱼池用福尔马林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数天。

锚头鱼蚤病

黄颡鱼锚头鱼蚤病由锚头鱼蚤寄生引起。4~6月是流行季节。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鱼蚤寄生。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0.4克化水全池泼洒。

火鸭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鸭常见病防治方法


雏鸭育成期,要掌握好温湿度,做好免疫程序,1月龄以后以稻田放养为主,夜间适当补喂精料,水稻插秧后,将稻田四周围起来,防止黄鼠狼、猫、狗等进入,在稻田一角为火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防强光和暴雨等侵袭,成长期可每天使用辅助饲料喂鸭1次,以碎米、米糠、小麦为主,或用玉米加鱼粉的混合饲料投喂。

鸭是我们常食用的一道菜,鸭的品种繁多,火鸭便是其中一种。火鸭就是憨鸭、疣头鸭,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品种,肉多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火鸭抗病能力强,养殖起来不费劲,利润非常高,接下来,小编就为您具体介绍一下火鸭的养殖方法。

火鸭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1、养殖户要十分注意温度、湿度的掌握,免疫程序全部到位,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雏鸭育成率很高。1月龄以后,主要以稻田放养为主,夜间适当补喂精料。经精心饲养,取得很好的效果。

2、水稻插秧后,将稻田四周围起来,防止黄鼠狼、猫、狗等进入。并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以防强光和暴雨等侵袭。

3、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即可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养殖,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另由于鸭子喜食稻穗,所以在水稻抽穗时应及时将鸭从稻田里收回。

4、为了给鸭提供辅助营养,加快鸭的生长速度,一般每天使用辅助饲料喂鸭1次,辅料以碎米、米糠、小麦为主,或者用玉米加鱼粉的混合饲料投喂,也可用鸭的配合饲料。

火鸭常见病防治方法

1、禽霍乱目前主要是散发流行,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鸭出败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鸭。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避免饲喂发霉饲料。禽霍乱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菌苗免疫预防。

2、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使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种鸭开产前一个月用弱毒疫苗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毫升;或者在开产前2~3周,同时用鸭肝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对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50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1ml/只。

火鸭子圈养管理技术

1、火鸭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时必须选择优良的肉鸭品种。1-2周龄的饲料配方为:玉米50%、麦麸12%、油枯8%、豆类(黄豆、豌豆)10%,蚕蛹6%、鱼粉6%、米糠5%、生长素0.5%、骨粉2%、土霉素渣0.5%,另加多种维生素20克、赖氨酸50克。颗粒料直径,1-2周龄鸭为0.2-0.3厘米,3-6周龄鸭为0.4-0.5厘米。

2、鸭圈应每天冲洗,并用石灰水和漂白粉每月交替消毒一次。鸭群每10天拌料喂一次磺胺、土霉素类药物,预防疾病。夏季鸭子归圈前1小时,用凉水冲地面,使高温降低。冬季可用薄膜围住鸭圈四周,并在圈内垫稻草以提高圈内温度。

高产蛋鸭的辨别方法

1、高产蛋鸭眼大凸出而有神,头稍小,颈细长,体长、背宽、胸阔深、发育饱满均衡、行动敏捷。用手提鸭颈时,两脚向下伸直,不动弹。低产鸭眼小不凸出且无神,头大颈粗、体短,背、胸较窄、行动迟缓。用手提鸭颈时,双脚屈起。

2、高产鸭饱食后,颈段食管膨大下垂。这表示容有较多的食料,营养物质充足,能高产,反之是低产的表现。不论是新鸭还是两年生以上的老鸭,在开产之前,羽毛都丰厚,紧密细致。开产后高产鸭体内吸收营养大部分用来产蛋,很少用于长身体,其羽毛光泽逐渐减退,变得零乱而无光。如果它的头顶、颈部、脊背的羽毛变得稀疏说明它勤与公鸭交配,也是高产的象征。

火鸭在南北两地均可饲养,火鸭养殖业大有发展前景,小编个人对此还是很看好的,你们呢?关于火鸭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更好地想法,可以跟我们一起分享哦。

牛蛙疾病防治


病症: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鱼之常见鱼病防治常识》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病防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3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