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虾养殖周期

罗氏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是一种大型淡水虾,那么罗氏虾养殖周期是多久呢?

一、罗氏虾基本介绍

罗氏虾是长臂虾科、沼虾属的一种虾类,也叫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白脚虾等,原产地为厄瓜多尔沿岸,目前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在都有分布,主要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

罗氏虾在中国南方多省都有养殖,安徽、浙江、广东等省是主产地。

罗氏虾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据科学研究表明,每百克罗氏虾的虾肉里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高蛋白、营养丰富的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二、罗氏虾养殖周期

罗氏虾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4个月,养殖周期和养殖技术、气候也有关,以实际的养殖周期为准。

三、罗氏虾的养殖注意事项

1、要科学换水,因为换水不科学,养殖的中后期,池水过肥,引起池塘的水温波动太大,容易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

2、不能盲目加深水位,罗氏沼虾养殖的最适水深为1.5-1.8米,水体过浅,则水温波动较大,溶氧量减小,易影响虾的生长;水体过深,池底不能照射到阳光,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溶氧量少,加上池底有机物的分解,使下层水中溶氧越来越少,加重底质的恶化。

3、要选用合适的增氧机,增氧机适用于水深为1.5-2.0米的浅水池塘;另一种是叶轮式增氧机,适用于水深2.0-3.0米的深水池塘。许多虾农选用叶轮式增氧机,由于虾池水体较浅,很容易将底泥搅起,形成泥浆,对养虾不利。

相关知识

罗氏沼虾养殖前景分析


【养殖前景】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虾。原产东南亚,为淡水大型虾类。我国1976年从日本引进,现已大面积养殖。罗氏沼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个体大,市场销售好。罗氏沼虾食性杂,生长快,易养殖,市场前景好,现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特优水产品之一,不仅池塘养殖有了较大发展,而且稻田养殖也获得了成功。当前罗氏沼虾的养殖正处在发展阶段,养殖罗氏沼虾有着广阔的前景。

【效益分析】

养殖罗氏沼虾的产量比较高,正常情况下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为100~160千克。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667平方米的收入在6000元以上。罗氏沼虾的生长期比较短,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生长4~5月即可达到商品虾的标准。罗氏沼虾的食性杂,饲养成本低,可在池塘、水稻田等多种水面养殖,养殖罗氏沼虾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发展方向】

罗氏沼虾原产在热带地区,生长期间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5~6月份开始放养,10月份捕捞,上市比较集中,其他时间一般吃不着罗氏沼虾。为了增加收入,有些地方开始利用温室大棚养虾,使捕捞时间大大提前,效益成倍提高/。

【销售策略】

罗氏沼虾属于大型虾类,不要等到全部长成后再进行捕捞,在养殖期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捕大留小,凡是符合商品虾要求的规格,就可以上市出售。罗氏沼虾一定要活虾销售,只有活虾价格才能高,这样要求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必须保证虾的成活。罗氏沼虾的销售重点应放城市和大的宾馆、饭店,特别是大规格的虾在这些地方能够卖到好的价钱,一般情况下15厘米左右的大虾的价格是小虾的1~2倍,并且市场供不应求。

风脸提示

罗氏沼虾属于热带虾类,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特别在春季和秋末低温条件下罗氏沼虾容易死亡。春季放养时,要保证水温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秋季气温下降到一定数值后就及时捕捞。罗氏沼虾的投饲较有学问,投饲多了虾吃不完影响水质,投饲少了轻则影响虾的生长,严重时引起弱肉强食互相残杀,造成较大损失。

养殖罗氏沼虾的常见病害


罗氏沼虾病害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发生虾病不易察觉,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虾体、场所、工具、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平时注意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发现虾病要及时治疗,常见的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15毫克/千克石灰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加喂优质全价饲料。

2、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黄色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用0.4毫升/千克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浓度为0.7毫克/千克。

3、褐斑病

病虾体表有斑点状黄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在头胸部和腹部发生较多,有时触角、尾扇及其他附肢也有,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主要由起捕及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虾体受机械损伤;用0.3毫克/千克氯杀王泼洒;每千克饲料拌0.5-1克土霉素或拌1-2克虾糠投喂,5-7天为1个疗程。

4、黑鳃病

病虾鳃部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黑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此病由水质老化、真菌感染、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长期缺乏维生素C等原因引起。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定期用15毫克/千克生石灰消毒;用2-3毫克/千克的呋喃唑酮浸洗2次,每次5-10分钟。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

5、硬壳病

病虾全身甲壳变硬,有明显粗糙感,虾壳呈黑褐色,无光泽,摄食减少。此病由水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水质老化等引起。

防治方法:用5毫克/千克茶粕浸洗10-15分钟;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促进虾的蜕壳。

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南太湖2号”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浙江省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和广西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应用标记技术对100多个家系进行同塘生长测试,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经连续4代选育得到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特征特性:罗氏沼虾食性广,病害少,易生存,生长快,营养好,是世界性大型热带淡水虾之一,适温范围为18~34℃,不耐低氧,pH值要求在7~9之间,适宜在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且要求连续90天在水温22℃以上的水体中生活。幼体喜集群生活,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虾有明显的负趋光性。生长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平均个体增重比市售苗种提高36.87%,养殖成活率提高7.76%。在同等条件下,选育群体生长速度快,可提早起捕;生长的同步性较好;商品虾加工虾仁的出肉率也高。
产量表现:江、浙、沪大塘试验表明,以锅炉增温提早放养苗种、分批起捕的销售模式,相对于商品苗种的成活率来说,“南太湖2号”选育苗种出大棚的成活率为60%~80%,比商品苗种提高10%以上;首批起捕销售时间可提早5~7天,平均亩产400~45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
适宜区域:适宜水温连续90天达22℃以上的地区养殖。要求养殖用水为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水产前沿:能否介绍一下“南太湖2号”的选育情况?
陈雪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早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罗氏沼虾育种工作,2006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团队联合攻关罗氏沼虾育种及配套技术。期间,先后突破人工选育、疫病防控技术,培育出“南太湖2号”国家新品种。
可以说,“南太湖2号”新品种是我所举全所之力、多方合作,历经15年持续选育而成。经团队多年攻关研究,我们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
(一)国内唯一的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我们通过群体选育技术,培育出罗氏沼虾“南太湖1号”,由于群体选育性状不稳定,我们没有申报国家新品种。2006年开始,育种团队采用家系选育,复合生长速度、存活率2个选育指标,经连续4代选育,于2009年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第一个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市场同类苗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36.87%,成活率提高7.76%。之后我所在“南太湖2号”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了8代家系选育,生长速度、存活率等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稳固。
(二)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发了罗氏沼虾SPF良种培育技术。2010年前后,罗氏沼虾产业暴发新的疫病,俗称“铁虾”病。为此,我所组建了由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无特定病原(SPF)良种培育技术体系,通过SPF良种培育技术结合家系选育,成功的选育出SPF级“南太湖2号”种虾,通过推广良种亲本,避免了产业中“育苗成活率低”与养殖“铁虾”等产业突出问题。
水产前沿:目前做罗氏沼虾育苗的企业很多,也包括从国外进口种虾做为育苗亲本,淡水所在育种方面有哪些优势?

陈雪峰:(一)我所拥有世界最大的罗氏沼虾SPF活体种质资源库。为确保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农业部批准,我所在长兴建成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目前中心保有育种核心群、孟加拉野生群体、缅甸野生群体、假雌群体(用于生产全雄苗种)、高饲料利用群体等种质资源。其中核心育种群体连续选育了12代,育种持续时间之长、家系规模之大、系谱之全全世界绝无仅有。12代的持续选育使得优良性状得到最大化的富集,这也是我所种虾性状优良、稳定的关键所在。
(二)我所拥有国内一流的罗氏沼虾育种团队和基础设施条件。
第一,一流的团队建设。为了保证我所罗氏沼虾育种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十三五”期间,我们联合了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黄海所等4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9家企业建成育繁推一体化联合攻关协作体系。同时,我所也通过从全所各科室中择优选入、从外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措施,围绕罗氏沼虾打造包括育种、病害、养殖模式和营养、水处理等领域全产业链科研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5人,技术人员5人,将确保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罗氏沼虾的育种及推广工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必然是成体系设计、多方协同创新,单打独斗是难有作为的。近期,个别原团队成员因个人发展需求,调离本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我所与离职人员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
第二,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平台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硬件基础。“十二五”期间,我所先后投资近千万,建成了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及国家级罗氏沼虾良种场(即“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这为我国罗氏沼虾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今后三年,我所将投资4000万元,按照无疫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标准,提升改造罗氏沼虾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与此同时,在安吉建立种质资源备份库,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为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水蛭养殖周期


水蛭的养殖周期在一年半左右,它们的体重最大可以达到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可以达到35-50g左右。水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不断的被破坏,水蛭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水蛭又叫蚂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们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一般1年半为一个周期,一般最大的水蛭体重可达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在35-50g左右。由于野生资源被不断的破坏,导致水蛭的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水蛭的方法较简单,投入成本也不高,利润也还不错,属于一个成本低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防治逃跑:为防止养殖过程中水蛭外逃,需要在养殖的池塘周围堆砌一个高90cm以上的围墙,用水泥和沙子将围墙内测涂抹成麻面。

2、水草种植:在池水中种植大量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可以帮助水蛭遮光,还可供它们栖息、产卵,同时水草还能作为可供水蛭摄食的田螺的饲料。

3、饲料投喂:按照50kg/亩的比例往池塘内投放田螺供水蛭摄食,由于水蛭是吸血的,每周都需要给它们投喂动物鲜血凝块,但要注意血块中不能含盐。血块最好不要直接投放到水中,可用一个木块放置血块供水蛭吸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水质,一般血块在木块上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会影响新鲜度。

4、种苗引进:水蛭种苗要在正规的养殖场引进,最好选择无病害且行动敏捷的青年蛭。种苗引进回来后,不能只能将它们投放进池塘,要在池塘周围选一块直通池塘且阴凉潮湿的地方投放,让它们自己爬进池塘内,这样才不会它们在运输过程中身上产生的保护黏膜,提高存活率。

5、日常观察:水蛭不是直接在水中生存,而是在水底的泥土内生长繁殖,水蛭在繁殖期时,为确保养殖成功,要多观察池中的水位和水蛭的情况,以免因为水位太高导致水蛭卵缺氧死亡。

6、捕捞水蛭:水蛭一般是在10月进行捕捞,将打捞出来的水蛭按照规格分开放,规格较大的水蛭可以继续放回池内留作水蛭种,规格较小的水蛭要放在另外一个池内继续养殖,待来年规格达到15g以上时再捕捞出来售卖,中等规格的水蛭捕捞出来后要立即制成干品再出售。

河蟹养殖周期


人工养殖河蟹周期不到1年半,专业的养殖技术和合理科学的饲料投喂,可使它们的生长速度加快。养殖环境的水质、含氧量、温度、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组成等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蜕壳生长,且养殖地区不同,其生长速度也有所区别,长江水系的蟹苗和蟹种生长速度都较快,且产量和收益较高。

一般人工养殖的河蟹,养殖周期不到1年半。当年4月投放蟹苗,养殖到12月即可扣蟹,来年放到大池进行养殖,生长最快的,中秋节前10天就可以上市售卖。

河蟹的生长特征

1、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特征

河蟹需要经历蜕壳才能完成生长,因此它们的生长速度与蜕壳的次数和每次蜕壳时体长与体重的增长程度有关,幼体期的河蟹每蜕壳一次,规格可以增加1/2,之后随着不断地生长,个体的增大,它们每蜕壳一次壳头胸甲长可以增加1/6-1/4左右。

2、放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在一样的饲养条件下,苗种投放密度过高会减慢它们的生长速度,虽然可以提高总产量,但是每只河蟹的规格会变小,为了更好的提高产量和商品蟹的规格,在不浪费养殖水体的情况下,要适当的控制河蟹的投放密度,还可以将河蟹与鳜鱼、青虾等优质鱼虾混合饲养。

3、饲料投喂对生长的影响

饲料投喂关系着河蟹的生长,给河蟹投喂饲料的种类、次数和投喂量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生长速度和蜕壳次数。在养殖扣蟹时,为更好的控制扣蟹的规格,一般在6-9月适宜河蟹生长时,适当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控制幼蟹蜕壳生长,延长它们的蜕壳周期,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保持幼蟹的成活率。

养殖成蟹时,主要投喂动物性饲料,为满足河蟹生长所需的营养,在成蟹养殖过程中,要一直投喂充足且新鲜的小杂鱼或螺规等,促使河蟹蜕壳,达到商品蟹规格。

4、养殖环境对生长的影响

外界环境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水质、含氧量、温度、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组成等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蜕壳生长。

当生长环境较差时,长江种群和辽河种群的生长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当环境良好时,长江蟹的生长就比辽河蟹的生长要好。当幼蟹养到年底时,幼蟹河蟹的规格很小,它们的头胸甲宽只有1-1.5cm,体重只有1g左右,这种蟹一般在洞穴内生活,不愿意出来活动觅食,它们的体色呈深黑色,甲壳较硬,生长速度缓慢,被称为懒蟹或是僵蟹,形成懒蟹的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不好,例如池中没有可供螃蟹攀附栖息的水生植物,水中含氧量不足,水质受到污染,水位变动很大及饵料投喂不均匀等。

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水中的盐度比内地要高很多,一般沿海地区养殖的成蟹规格会比内地淡水中养殖的要小很多,小绿蟹在沿海地区较多。

5、不同水系种苗生长特征

长江水系的蟹苗和蟹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经济收益好;辽河蟹、贩江蟹都属于中华绒鳌蟹,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形成了品种有所区别的地方品种,辽河水系的河蟹因为受到北方气候与饵料的影响,其成熟期较迟,一般要到第三年的秋天才能达到性成熟。

如果将辽河水系的蟹苗、蟹种运送到长江流域饲养的话,受到长江流域温暖的气候影响,加上丰富的饵料,会导致它们的蜕壳次数减少,生长速度变快,一般到第二年秋天就会成熟,但是它们的规格较小,仅在75-100g左右。贩江水系的蟹种比长江水系的河蟹性腺发育要快,成熟时间也早,但它们的生殖蜕壳期早,导致规格较小。

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生长和存活率比较


采用荧光标记同池混养的方法,对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生长和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日均增长和日均增重的大小顺序为:YF>NTH>ZF>CJ;特定生长率大小顺序为:YF>NTH>CJ>ZF,且YF群体与ZF群体差异显著。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均为:ZF>CJ>NTH>YF。各群体肥满度无显著差异。ZF群体的养殖存活率显著高于YF群体,其他群体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为罗氏沼虾下一步选育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罗氏沼虾;生长比较;存活率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引入我国近40年,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也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养殖虾类之一。经过多代养殖和累代人工繁殖,以及育苗场繁殖群体有限,致使罗氏沼虾经济性质退化严重。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面临“铁虾”困局,优良苗种供应紧张,已经成为目前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拟通过对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对比试验,为罗氏沼虾的择优推广生产以及进一步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在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进行,试验池规格为:3.5m×7.15m×1.2m。

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NTH、ZF、YF和CJ分别来自四家商业育苗场。荧光标记VIF(visibleimplantfluorescence),由青岛海星仪器有限公司提供,荧光颜料有紫、红、黄、绿4种。

1.2方法

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暂养培育至4cm左右,进行荧光标记区分。荧光染料的配制按其说明书进行,VIF注射到罗氏沼虾第六腹节基部的肌肉中进行辨别。用紫、红、黄、绿分别对NTH、ZF、YF和CJ进行标记。每个群体的标记数量和初始体长、体重见表1。从测量、标记的每个群体中随机挑选78尾,ZF群体除外,为70尾,放入同一个池中进行混养,荧光标记混养试验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80日。表1罗氏沼虾4个群体荧光标记情况

黄4.306±0.1831.900±0.263234CJ绿4.297±0.1551.780±0.251234

1.3养殖日常管理

试验期间,水位始终保持55cm,气泡石连续曝气,水温26~28℃,每10d换水75%,每日投喂两次配合饲料(6:00,16:00),日投饵量约5%~10%,及时清除残饵或死虾。

1.4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2003统计各群体生长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利用SPSS17.0对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重及特定生长率进行方差分析(ANOVA)及Duncan多重比较。生长指标、成活率等按下列公式计算:

日均增长量:L=(L2-L1)/D

日均增重量:W=(W2-W1)/D

特定生长率:SGR(%)=×100%

存活率:RS(%)=Q2/Q1×100%

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值×100%

肥满度:F(%)=体重/体长3×100%

式中,L1和L2分别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虾体均长(cm),W1和W2分别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虾体均重(g),Q1和Q2分别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虾的数量(尾),D为养殖天数(d)。

2结果与分析

2.1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生长速度比较

经过80d的养殖生长对比试验,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终末体长、体重以及日均增长,日均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列于表2。4个群体的日均增长和日均增重的大小顺序为:YF>NTH>ZF>CJ。YF群体日均增长和日均增重均显著高于CJ群体,YF群体与ZF群体日均增重差异显著(P<0.05)。4个群体的特定生长率大小顺序为:yf>NTH>CJ>ZF,且YF群体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ZF群体。可见YF群体和NTH群体生长速度优于ZF群体和CJ群体。

2.2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体长体重变异系数及肥满度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YF群体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11.138%和39.625%;ZF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7.151%和60288%。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均为:ZF>CJ>NTH>YF。经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4个群体的肥满度没有显著差异。YF的肥满度最高为2.881%,其次是CJ群体(2.874%)和NTH群体(2.850%),ZF群体最低为2.814%。

3讨论

生长性能比较是开展虾类良种选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虾类生长比较研究中,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有养殖环境、饲养密度和试验对象自身遗传因素等。同池混养不仅方便、经济,且可以有效克服环境异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也给群体和个体区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国内外学者采用个体标记技术来进行群体和个体鉴别。本试验采用荧光标记对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进行标记区分后在同一池中进行混养,有效提高了生长对比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对水产经济动物进行性状改良、选择时,应先对拟进行改良的目标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体长和体重是衡量虾类生长快慢最直接的指标,也是重要的两个经济性状,且一般具有中等遗传力,已在多种虾类中得到证实。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显示,YF群体和NTH群体的生长速度要优于CJ群体和ZF群体,且YF群体生长速度最为迅速。整齐度是虾类选育的又一重要指标,整齐度越高,优良的生产性状越优良。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反映了各群体间整齐度差异。本试验中,YF群体和NTH群体不仅生长速度较快,且体长、体重系数相比于CJ群体和ZF群体都比较低,整齐度高。4个不同群体存活率研究,由于是同池混养,排除了养殖环境差异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可以认为是各群体自身遗传因素造成的差异。种质资源是近年来影响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优质的种苗也是各育苗单位和养殖企业关心的热点。本试验研究了罗氏沼虾4个不同群体的生长速度、整齐度、肥满度以及存活率差异,有利于合理设计选配方案,指导罗氏沼虾的后续杂交选育。

参考文献:

杨国梁,罗坤,孔杰,等.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和存活率相关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008,29(3):74-79

孙冰.罗氏沼虾高产养殖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16-319

史建华,肖雨,徐琴英.罗氏沼虾引种复壮技术的研究.水产科技情报,2001,28(2):64-67

陈宗永.罗氏沼虾抱卵亲虾质量差和数量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探讨.广西水产科技,2000(4):26-28

甘西,邓凤姣,陈晓汉,等.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00,46(2):215-218

李明云,张海琪,朱俊杰,等.罗氏沼虾浙江养殖群体与缅甸自然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水产学报,2004,28(4):360-364

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高强,栾生,杨国梁,等.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2):120-124

张永泉,尹家胜,王丙乾,等.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24(6):520-524

郭冉,刘永坚,田丽霞,等.不同淀粉糊化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5):402-406

石宇光,刘海金,刘永新.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的生长比较和形态分析.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4):324-329

肖炜,李大宇,邹芝英,等.四种杂交组合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生长对比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2,36(5):905-912

张吕平,吴立峰,沈琪,等.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比较.水产学报,2009,33(6):932-939

KeysSJ,CrocosPJ,BurridgeCY,etal.Comparativegrowthandsurvivalofinbredandoutbred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rearedundercontrolledenvironmentconditions:indicationsofinbreedingdepression.Aquaculture,2004,241:151-168

MossDR,ArceSM,OtoshiCA,etal.EffectsofinbreedingonsurvivalandgrowthofPacificwhiteshrimpPenaeus(Litopenaeus)vannamei.Aquaculture,2007,272:30-37

鳄鱼养殖周期


鳄鱼的养殖周期大概在一年至一年半,这时鳄鱼可以成长到65斤左右,然后就可以售卖了。但是养殖鳄鱼需要办理相关的养殖证件,否则是不能养殖的。鳄鱼全身是宝,是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

养殖鳄鱼带来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但是养殖鳄鱼要通过正当的合法的手段进行养殖,还在在相关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野生动物(产品)经营加工许可证》。一条鳄鱼大概需要一年或者一年半大概能长到65斤,但是养殖鳄鱼要注意养殖的环境,合理的控制成本,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养殖鳄鱼的成本

1、一条鳄鱼苗从引进到投入到市场一年左右大概需要1500元的成本,如果鳄鱼投入到市场的时候有65斤左右,100元一斤,能收入5000元。

2、刚出生的鳄鱼苗大概是300元一条,养了两个月的鳄鱼苗是600元左右一条,10斤左右的鳄鱼苗可以卖大概1200元,30斤的鳄鱼苗将可以卖到1800元左右。

3、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鳄鱼苗可以长到65斤左右,有一些养得好的甚至大概能长到80斤,如果是卖给酒店餐厅可以卖到100元一斤左右,也可以卖给鳄鱼批发商,价格就低一些。大概80元一斤。

养殖鳄鱼的注意事项

1、当鳄鱼有一周岁,而且身体长度达到100cm左右的时候,要每天的下午5至6点时给鳄鱼喂食,傍晚的时候相对安静,适合鳄鱼出来进食,还有就是因为白天如果喂食了没有吃完的话,剩下的食物就会被太阳照射或者雨淋导致变质。

为了鳄鱼能够吃到新鲜的食物要制定详细的喂养时间表,不要给鳄鱼喂食腐烂发臭的食物,这样不利于鳄鱼的成长,没有吃完剩下的食物要及时的清理干净。鳄鱼的食物必须要是新鲜的、干净的,而且要切成小块。为了方便运转和收拾,可用食用盘子装食物。鳄鱼的饲料槽要用光滑的水泥打造,微微的倾斜并且要通向排水沟,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0cm。

2、鳄鱼的食物要保证质量,优质的食物可以让鳄鱼更快的更好的生长,一般是以新鲜的生黄牛肝、鱼虾、青蛙作为主要饲料,但是当鳄鱼有6至7个月大的时候应该要添加新鲜的鸡头、鸡脖子等饲料了。还可以喂食一些本地的补充食物,如鸡鸭牛羊猪的内脏,还有一些淡水鱼类以及老鼠等等。如果需要临时以海鱼作为食物,则需要把有毒的河豚清理出来,避免发生中毒。

鳄鱼的消化时间长达72小时,一年需要吃大概120吨的食物,12个月之前每一餐吃它自身体重5%至10%左右的食物,12个月之后每一餐吃它体重25%至30%的食物。有的鳄鱼比较胆小,到岸边进食会很慢,会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因此需要把食物送到它栖息的地方,让它进食。

海参养殖周期


海参分野生海参和人工养殖海参两种,野生海参养殖周期在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一般5个月左右就可上市。野生海参营养价值高,但是耗时太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海参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海参养殖最常用的方法有:虾池养殖法、海底撒播养殖法、浅海圈养法、大棚养殖方法、南方引进北参养殖法等。

目前市面上的海参分两种类型:野生海参和人工养殖的海参。野生海参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海参通过投放人工饲料将生长周期大大缩短了,一般在5个月左右便可上市。这两种海参的营养价值显而易见,野生的营养价值极高,价格相对也会昂贵一些,人工养殖的相对便宜,更适合大众人群的吃食。

海参的养殖方法

1、虾池养殖法

很多养殖者为节约成本,利用早期废弃的虾池进行海参的养殖,即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污染,虾池养殖就是在靠近海边空地上挖掘一个池塘,进行防水处理,再在里面投放石头、瓦砾等作为人工礁石进行海参的养殖。

2、海底撒播养殖法

很多养殖者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会在海域20米深处撒播海参,这样撒播的海参与自然繁殖的野生海参就混养在一起了。撒播海参的周期一般要4年左右,所以其营养价值和野生的一样都很高。撒播的海参因受海域的限制,产量低、看管不容易,所以很容易被偷盗,捕捞的成本也很高,因此产量有限,只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10%。

3、浅海圈养法

养殖者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很多在靠近海域的区域修筑拦水坝进行海参的圈养,这样养殖周期在2年左右就可以上市,并且有利于捕捞和看管。

4、大棚养殖方法

养殖者为了便于管理,才室内修建养殖场进行海参的养殖,对于室温和水温的控制也很方便,因此一般一年左右就能上市。

5、南方引进北参养殖法

因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养殖者把在北方培育出来的参苗运送到南方海域进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养殖规模大。

黑鱼的养殖周期


黑鱼的养殖周期短,一般只需3-4个月即可出塘上市。鱼苗通常在5月至7月进行投放,最早一批的黑鱼在9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养殖黑鱼时,要调控好水质,要定期注入新水,还要定期消毒,以免引起鱼病,饲料投喂时应严格按照四看四定来执行,提高黑鱼的摄食率和产值,降低饵料浪费,节约成本。

黑鱼在5月-9月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黑鱼一年只有一个养殖周期,它们的养殖周期很短,大部分当年鱼苗是在5-7月进行投放养殖,最早的黑鱼9月下旬就可以出塘上市了。

一、养殖黑鱼的注意事项

1、饲料投喂

为缩短亲鱼的培育时间,在保证所投饲料营养充足的同时,尽可能的选择投喂黑鱼所喜爱的野生杂鱼、虾、蛙等鲜活饵料,若是鲜活饵料不足时,还可以选择蚕蛹、禽畜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

在给黑鱼投喂非鲜活饵料时,最好先进行驯化,例如以击拍声微信号,让鱼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击拍声就集体上浮抢食。

2、水质要求

水质的好坏对黑鱼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及时进行水质调节,一般做法为,4月份后水温会逐渐上升,投饵量也会随之增加,那么水中鱼的排泄物也会增多,这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入20-30cm新水。

在池边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或在池内投放150尾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继、螃鱼种可以有效的净化调节池中水质。

3、预防疾病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对水池进行消毒,预防鱼病,以免亲鱼患病后影响繁殖。

养殖黑鱼小技巧

1、四看

黑鱼在一年生长期中摄食量的特征为中间多,两头少,喂养时注意四看。

看水质:水质清澈时,可以多投喂饲料,水质过肥是要少投饲料。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多投喂,阴雨闷热时少投喂或是不投喂。

看鱼的大小:鱼的规格较小时,可少投喂,鱼的规格增大后壳适当多投喂。

看鱼进食情况:如果鱼群抢食时间长,食台上饲料没有多余的,可以多投喂,如果鱼群很短时间就不抢食了,食台上有剩余饵料时,就要少投喂。

2、四定

投喂饵料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在单独养黑鱼的池塘内可以放养一些罗非鱼、麦穗鱼等,让它们自行繁殖幼鱼苗,供黑鱼亲鱼摄食。

定时,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投喂,一般可选择上午9点和下午5点。

定质,给黑鱼投喂的饵料必须要新鲜不能腐烂变质,投喂之前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左右。

定量,每天投喂的饵料占鱼群重量的5%-8%,小规格的鱼投喂时按上限,大规格的鱼投喂时按下限。

定位,每次投喂都在同一个地方,例如食台上方,以拍击声为信号,让黑鱼群形成条件反射,集体上浮到食台上抢食,以减少饵料的浪费。

石斑鱼养殖周期


常见石斑鱼如青斑、油斑等品种,养殖1年即可进行销售,而东星斑、苏眉等高价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慢,需要2-3年才可上市。不同规格的鱼种,养殖周期也有所不同,体长10cm的鱼种需要在第一年3月份投放,次年入冬前售卖,养殖周期为20个月左右,而大规格鱼种3月投放后,当年入冬前就可上市。

石斑鱼的养殖周期根据养殖的品种和养殖条件而定,从品种上来说,最常见的石斑鱼有青斑、珍珠、油斑等,这些一般养殖一年就能达到2斤左右,从而进行销售,而一些价格偏高的如苏眉、老鼠斑、红斑等,这些生长速度很慢,一般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进行销售。

在靠近沿海的城市,如浙闽一般5-11月是养殖的最佳时期,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沿海4-11月是养殖的最佳时期,而海南的最佳养殖期是3-12月。石斑鱼从幼苗生长到可以上市的商品鱼一般需要20个月左右,因此一般采用2种养殖周期。

一种养殖周期是从头年的4月左右开始投放,以10CM左右的鱼种最为合适,养到入冬的时候,体重可以达到200克左右,放到网箱内过冬,养到次年的冬前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另一种养殖周期是4月份左右开始投放,以200克中的鱼种为宜,养到入冬的时候,体重就能达到650克左右,此时可以上市销售,也可以养到第二年的冬前,体重达到1.5公斤的时候上市销售。

石斑鱼养殖的市场前景

因为石斑鱼特有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国内外的市场对石斑鱼的消费都越来越放开,且其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故对于养殖石斑鱼的人随之增多,石斑鱼的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43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乌鸦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