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死亡的原因

在养猪的过程中,猪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从而导致死亡,这种现象一般就是发生在仔猪和中大猪身上偏多。那么猪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急性消化系统性疾病

急性消化系统性疾病它主要包括急性胃溃疡、肠道出血综合征、梭菌性肠炎(子猪红痢)等疾病。急性胃溃疡的生猪它的体表比较苍白、伴随呕吐现象,最后突然死亡。而肠道出血综合征是很难发现的,一般场发生于七八个月大的公猪或肥猪身上,主要是有应激反应所引起的。梭菌性肠炎(子猪红痢)主要发生在刚出生一周左右的仔猪身上。

二、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这种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生猪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这中疾病的特性就是生猪突然性的倒地而亡,但在此之前它也是有特征表现的,比如说呼吸急促、并且流出淡红色的泡沫液体。那么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三、猝死性应激综合征

猝死其实这就非常的好解释了,而且一般因这个原因死亡的话是没有任何征兆的,所以也是最难处理的。比如说公猪在配种时过度兴奋,这也会造成猝死、或者是受到过度惊吓、转群和运输的过程中应激反应过大等,这些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

四、猪瘟蓝耳病

猪瘟是一种急性的并且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进行解决,就已经死亡了,目前火热的非洲猪瘟也就是这样,所以生猪的死亡率极高。而蓝耳病则是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高效致死性疫病,当猪发生蓝耳病的时候,体温会急速升高、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出现咳嗽以及气喘等方面的症状,最终突然死亡。

猪死亡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原因,如猪丹毒、霉菌毒素中毒、仔猪水肿病、白肌病等,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要科学饲养,做好日常管理和疫苗防治。

扩展阅读

草鱼苗死亡的原因


鱼苗的存活率低一直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养鱼的基本上都碰到过鱼苗死亡的现象,作为常见的鱼种之一,草鱼碰到这样的问题几率更大的。引起草鱼死苗有自然因素也人为操作不当的因素,后者出现这个问题的几率更大,下面就来了解下草鱼苗经常死亡的原因吧。1、运输不当

自己培育鱼苗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所以一般都是直接买鱼苗养殖的,购买的鱼苗在运输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一些鱼苗在运输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出现应激反应死亡,还有一些则由于体制较好,存活的时间长一些,等到了育苗池才会开始死亡,如果买的草鱼苗刚到几天就批量的死亡,那么多半是这个原因了。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急着将鱼苗放入育苗池,给其一点适应时间,再将育苗池的环境调整到最适合草鱼苗存活的程度,这样死亡会少很多。2、药物刺激

初期的草鱼苗对于病虫之类的没有抵抗力,养殖户也不想它们碰到病虫,所以会选择使用药剂杀菌灭虫。就是这些药剂其实也会给草鱼苗较大的刺激,造成大量死亡。这些药剂对于草鱼苗的伤害也是有的,浓度低一点,它们还扛的住,但是用药的时候浓度高了、或者施放的时候比较密集,那就不单单是杀虫了,连草鱼苗也一起波及了。草鱼苗用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是否适合,不少人杀虫最后连鱼苗一起解决了,这个是个很容易出错的环节。3、缺氧

缺氧引起的鱼苗死亡是很正常的,一般威胁不是很大,因为这个的苗头比较明显,养殖户有时间去调整的。池塘由于养殖时长和清理不到位的原因,其氧气方面自然会有所欠缺的,草鱼苗本身就喜欢氧气浓度高一点的水域,它们可没有成鱼那样强悍的呼吸系统,氧气浓度稍微低一些就会出现死苗的。如果鱼苗浮头的情况频繁,大家最好提前做好增氧准备。4、病害

就病害而言,这是个比较大的威胁了,病害对于成鱼的感染传播,还能让大家有时间去治疗,但是对于鱼苗的话就没什么时间让大家反应过来去治疗了。尤其在夏季这个阶段,草鱼苗发病的机会最好,什么肠炎、烂鳃之类的,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鱼苗身上。另外水质恶化引起的各种病菌、寄生虫入侵也是需要提防的。

草鱼本身虽然比较容易养活,但是其鱼苗时期却是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大一些的草鱼养活很简单的原因,差一点的可能在鱼苗阶段就没了。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青鱼批量死亡原因


作为常见的鱼种,青鱼算是养殖的比较多的。养殖时碰到了批量死亡的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慌,先搞清楚原因,能导致青鱼批量死亡的原因不多,下面就来了解下吧看看大概有哪些吧!1、水温过高

水是鱼的生存场所,而鱼基本都是不耐高温的,所以当水温上升的时候,青鱼会慢慢不适应,时间一长自然就批量的死亡了。不少养殖户基本不会考虑道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因素确实的存在,不少地方夏天的温度都会有超出青鱼承受界限的情况出现,而且尤其在鱼苗上面表现比较明显,这个大家看着降温就可以了。2、缺氧

缺氧这样的情况导致得死亡算是司空见惯的,毕竟养殖户或多或少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的。青鱼本身长的比较快,这就导致其对于氧气的需求比较高,而很多池塘的活水流入速度不大,这就导致水中氧气消耗速度比不上新增速度,最后青鱼就批量的死亡了。养殖青鱼时密度要适当的小一些,因为它可以长到几十斤的,不注意的话可能就白养了。3、水质污染

很多人以为青鱼是比较赖污染的一种鱼,其实别看青鱼长的好像很脏的样子,它对于水质的需求一点也不差。加上青鱼本什么就是一种比较容易污染水质的鱼,其排泄物也是比较多的,所以青鱼在水质污染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严重的,大家发现批量死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下水质污染高方面的问题。4、发病

病害方面就更加常见了,轻语自身发病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受到了伤害,伤口出现了感染导致发病,而且青鱼算是传染性病害比较多的一种,这也是青鱼病害导致批量死亡的原因。对于这样的青鱼一般检查其身上是否有伤口就可以判定,有些则需要解剖检查下,看看具体是什么病害才行。

以上就是导致青鱼批量死亡的一些原因了,死亡的鱼不要急着扔,仔细检查下看看是怎么死亡的,这样后面才好解决这个问题。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


内容提要: 在立冬后气温下降严重,这事对于养鱼人也是一种考验,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下面整理了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

在立冬后气温下降严重,这事对于养鱼人也是一种考验,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下面整理了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一、鱼种越冬死亡原因

1、水体缺氧

池塘多年没有清理淤泥,池地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塘水质恶化,耗氧量增大,造成鱼种缺氧水位。池水过瘦‘富有植物少、光合作用弱,这样产生的氧气也不能满足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跟不上,造成鱼种缺氧水位。如果池塘发生渗漏,但是有没有及时补充新水,造成池水水位过浅,导致鱼种缺氧水位。冬季结冰后,冰层过厚或者积雪过多,阳光无法照射到池水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造成鱼种缺氧水位。2、有害物质超标

池地沉积的有机物分解后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造成鱼种中毒而死。

3、鱼种规格小

鱼种的体质也影响到越冬成活率,鱼种体质差,体内脂肪少,远远无法满足越冬期对营养的需求,也会造成鱼种死亡。

4、操作不当

冬季鱼种体质较差,如果在拉网并塘过程中因为受伤感染而引起鱼类发病率上升,最终也会导致鱼种死亡。二、隔离措施

1、选择池塘

做为鱼种越冬的池塘,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保水性好、淤泥较少、池地平坦的。

2、放养前准备

对于池塘淤泥较多的池塘,尤其是老塘口,在放养前,一定要将池底多余淤泥清除干净,只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即可。处理后还需用生石灰全面清塘,将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泼洒。

3、放养

在放养是一定要注意规格宜大不宜小,一般情况下,要求越冬鱼种放养规格应达到10厘米以上。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鱼种规格大小以及水源水质情况而定。放养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水温过高,鱼种比较活跃,极易受伤,另外在放养需要用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以杀死病原菌和寄生虫。4、饲料投喂

在鱼种越冬期间,在天气晴朗时仍能摄食,所以越冬时应该适量投喂些豆饼,投喂时尽量向深水处投,以满足越冬鱼种摄食需求。

5、水质调控

一般每周要加水一次,每月要换水一次,加水深度为10-20厘米,换水量为20%注意,同时定期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在7.0-8.5之间。适时开启增氧社保,保证供氧充足。

以上是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及管理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鸽子胚胎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分析


在鸽子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有鸽子在繁殖阶段发生胚胎死亡,特别是在某一阶段,常常伴有一系列的胚胎死亡时间,造成鸽子的胚胎死亡率极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鸽子胚胎的死亡率这么高呢?鸽子胚胎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胚胎在孵化中有两个高死亡阶段:一是孵化的4天集中在23天,二是在出雏前两天内。引起胚胎死亡增多的原因可分为外部的和生理的两大类。

一、外部原因

1、弃巢。孵蛋的亲鸽弃巢现象是常见的,这可发生于孵化任何阶段,造成胚胎死亡。可将被抛弃的胚蛋在24--36小时内转移继养,从而使这种蛋获救。

2、受惊。如清扫鸽舍或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上夜班使亲鸽受惊离巢。

3、虫兽害。各种害虫害兽如虱、蝇、蚊于、臭虫、老鼠等,还有一些甲虫的幼虫会钻人刚啄破的蛋壳中吸食雏鸽血或直接以雏鸽为食。

4、巢箱结构不合理。巢箱的构造以杯形为宜,使孵化中的蛋不致滚离亲鸽腹下。

5、消毒剂、杀虫剂。所喷洒的消毒剂或杀虫子剂若进入蛋壳内就会杀死胚胎。为此,在舍内最好不要撒生石灰。在喷洒消毒剂时,也应尽可能将蛋遮盖。

二、生理原因

1、亲鸽老、弱、病。亲鸽老、弱、病时胚胎死亡率较高,如老鸽和病鸽其肛蛋死亡率高。

2、品种及近交。某些品种或品系,由于遗传原因,胚胎死亡率较高。此外,近交也会使胚胎死亡增多。

3、病变。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使雏鸽体弱或死于啄壳之时。胚胎感染了细菌或其它疾病则会死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胚胎常在孵化最后几天死于壳内。

4、蛋滞留于输卵管内。蛋在输卵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因缺氧造成胚胎死亡。母鸽在产蛋时受惊、输卵管畸形、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都可延长蛋在输卵管的停留时间。

5、蛋壳异常。蛋壳正常与否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蛋壳过厚,孵化时需较高的湿度。为此,可在雏鸽临啄壳前将厚壳蛋短时间浸人水中软化蛋壳使雏鸽易于出壳。薄壳蛋在孵化中比厚壳蛋的胚胎死亡率还高。

6、胎位不正。胚胎位置不正,雏鸽不能出壳,这种情况在双胎蛋中特别多。单胎蛋的胎位不正常发生于长而窄的蛋,或雏鸽在蛋小头啄壳时。

鸽子胚胎死亡率高主要从两个原因来进行分析,一个是外部原因,另一个是生理原因。这两种都会导致胚胎死亡。针对上面这两种原因,鸽子养殖户们需要在鸽子的繁殖饲养中,不断加强管理,减少死亡率的发生。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扇贝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


1死亡原因

1.1养殖密度过大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数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每层网笼放苗100-120粒,甚至更高。目前扇贝的养殖方法大多采用垂下式,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扩散,沉积在养殖筏周围的海底,并发生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如H2S)。当风浪增大时,这些有害物质泛起,毒害扇贝。另一方面,养殖密度过高致使饵料生物骤减,扇贝因缺乏饵料,抗病能力和抵御环境恶化能力下降,导致扇贝大量死亡。

1.2风浪影响浙江海区多台风,且集中在8-10月份,此时扇贝缺少足丝。由于风浪的冲击,扇贝在笼内滚动、碰撞,并且相互绞合,导致受伤、死亡。

1.3繁殖的影响由于目前扇贝苗种大多出自于人工育苗厂,出苗期早,在海区生长时间长,到8、9月份性腺可以发育成熟,进人秋季繁殖期,此时用于生长的有机物质和能量减少,所以扇贝的体质比较差。当浙江海区出现秋老虎天气时(指秋季反常的气温骤然变化),浅海区的水温变化大,导致扇贝大量死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性腺发育好的较大个体死亡率偏高。

1.4海区污染由于城市污水的排放以及码头、船只倾倒物的增多,使海区日益污染,有些养殖区透明度低,且有大量油污,使水质恶化,扇贝的死亡率较高。

2预防措施

2.l采用合适的养殖密度养殖前要根据海区流速、水体透明度、饵料生物数量,以及苗种质量、养殖水平等条件而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规格1cm的苗种以每层笼放养60粒为宜,苗种长到2-3cm时,及时分苗,每层放养20粒;并设计合理的养殖布局,保持笼间距60-80cm。

2.2加强养成管理养殖期间(特别是台风季节)要定期检查养殖设施的安全性;及时清除浮泥和网笼、贝壳上的附着生物,充分利用水体溶解氧和饵料生物。

2.3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平时养殖水层可控制在3m左右。在夏季高温期、台风季节及夏秋水体温差较大的时节,将同笼下沉1-2m,并紧固附石,或移至水较深的外区养殖。

2.4实行贝藻间养、轮养,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藻类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扇贝的生长环境;而扇贝的排泄物有可提供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小猪腹泻死亡率为何比大猪腹泻死亡率高?


同样的发生腹泻,小猪和大猪的死亡率差别相当大,甚至对大猪没有多大影响,但对小猪来说却是致命的病;近年来流传的流行性腹泻就是这个情况;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小猪体内水分比例大,可以占机体的80%以上。

其次,小猪的胃肠特别薄,如果小肠绒毛被破坏,那么肠子就剩下非常薄的一层,严重时会穿孔,那样猪死亡更快。

这里有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的现象,就是大猪拉稀次数要少得多,而小猪拉稀次数非常多;这和肛门有直接关系。

大猪的肛门,有成熟的括约肌,可以由猪所支配,是否拉屎猪是有控制力的;大猪控制了拉屎的次数,在肠道的水分就会再次被吸收到体内;所以,大猪拉稀脱水,往往并不严重;但小猪刚出生,肛门括约肌并没有发育完善,控制力很弱;一旦出现拉稀,就会出现狂拉不止的现象。

先天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猪拉屎;控制肛门括约肌,不太现实,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的办法让猪不拉稀,那就是用药物控制胃肠蠕动,而硫酸阿托品就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硫酸阿托品为抗胆碱能药,与M胆碱受体结合,对抗乙酰胆碱和其它拟胆碱药的毒蕈碱样作用。主要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升高眼压;兴奋呼吸中枢。临床用于: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解除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斯综合症和内脏绞痛,也可用于麻醉前给药、散瞳或治疗角膜炎、虹膜炎等。与吗啡合用治疗肝、肾绞痛。

硫酸阿托品治拉稀,就是减缓了胃肠蠕动,胃肠不蠕动了,就没有了排屎的动力,那猪就不会狂拉不止了。

所以,在治疗小猪腹泻时,人们经常会使用硫酸阿托品。

小熊猫死亡啦! 死亡的教训!


小熊猫是属于我国的二类保护的动物,所以很多人对于小熊猫多报以热观的态度。在成都动物园有迎来了一对的小熊猫刚要准备进行展览。小熊猫刚抵达沧州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在早上刚接下下火车的小熊猫换乘三轮。一路上围观的人很多,小熊猫长途劳顿,又遭惊吓,表现惊恐万状,运进公园后再关进毫无防寒设施的铁笼里。其中一只当天就发病,高热41℃,两前肢抱头拱地,呼吸困难,疾喘,体态如醉呈半昏迷状态。经抢救无效,当夜死亡。死后组织学检查,确诊患急性病毒性肺炎(纯属受寒感冒致死的)。

剩下一只,国庆节如期展出。由于加强了临时防寒措施,一冬平安无事,直至翌年七月的一天,气温高达38℃,兽舍内酷暑闷热,小熊猫被热得张嘴大喘,公园方面决定在兽舍内修水池子,打算让小熊猫洗澡。工人们进进出出干活,把小熊猫吓得跑到室外运动场,一刻不停地东奔西蹿,正当中午,可怜它患急性日射病身亡。死后剖检,脑血管高度充血伴发脑溢血。

教训:厩舍是动物长期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使厩舍的小环境适应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能凑合。特别是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之类动物,生活在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下,对温度有极严格的要求。

甲鱼如何防止冬眠死亡?


甲鱼可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大部分时候都作为筵席中的优质材料,因为营养价值高,所以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甲鱼养殖市场前景十分不错。但甲鱼属于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日常活动,在冬季时如果不及时进入温室越冬的话,在冬眠期间可能会发生死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甲鱼的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死亡原因

1、甲鱼开始冬眠时,水温太低,遭受冷害。

2、池底有机质太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3、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

4、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

预防措施

1、甲鱼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料,并适当增加投喂量。

2、冬眠前的池水应加深,一般水深需达到1.5米左右。

3、在冬眠期间,人畜不要在池边经常走动,以免甲鱼受到外来的惊吓,影响到正常的冬眠。

4、如池底腐败的有机质太多,在甲鱼冬眠前,应进行清塘换水。

5、对受伤的甲鱼,应及时出售,不要留下过冬。

6、对在冬季运输的甲鱼,因有一部分已失去入水能力,应选择向阳暖和处先让其晒太阳,待恢复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池中;对个别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钻入泥中的,可人工轻轻地将其按入泥沙中。

【小编结语】因为这一死亡原因,冬季养殖户最好采用温室养殖,这样才能减少甲鱼的死亡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减低幼蝎的死亡率?


【常见问题】如何减低幼蝎的死亡率?

【专家解答】

母蝎产仔时要满足其独居、安静的条件,湿度要适中,水分供应要及时,独居会避免其它蝎子的干扰,使伏在母背上的幼蝎不易掉下来,安静能使母蝎不至受惊带仔乱跑而造成幼蝎脱离母背而死亡。丰富的营养,能使幼蝎长得肥胖,生长发育加快,提高成活率。 适宜蝎子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5-30度;最适宜的是25-39度。蝎子在繁殖时期温度是35-39最合适。零下5度-9度适宜蝎子冬眠,冬眠期间不食不动。南方北方,春夏秋冬条件下蝎子都能生存,恒温养殖,小蝎提前生长,经济效益倍增。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蝎子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如何减低幼蝎的死亡率?》一文。幼蝎脱皮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这养殖户们,不少幼蝎在脱皮过程成出现生理猝死,这是幼蝎的通病。要减少这个情况的发生我们一般从两方面入手:1.提供仿生的舒适环境-减少每立方米蝎子的密度到3000只以下。2.提供适宜的温度-在2~5小时的脱皮时间内,我们要把温度控制在25~35度之间,土壤温度要控制在10~15度之间,湿度控制在75%比较适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幼蝎的死亡率。

养殖白羽肉鸡减少雏鸡死亡的有效措施


雏鸡在04周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的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发生各类疾病而死亡,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1)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死亡原因分析表明,在种鸡未经鸡白痢病检疫的情况下,雏鸡感染鸡白痢病的死亡率占雏鸡死亡总数的50%以上,而死于雏鸡白痢病的雏鸡中,有87.9%是在育雏第一周死亡。因为在孵化期间,如果各个环节消毒不严,在种蛋或鸡胚阶段就可感染此病。预防鸡白痢病的方法,除定期对种鸡进行白痢检疫,严格淘汰阳性鸡,对种蛋和雏鸡进行熏蒸消毒外,同时必须在3周龄前的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参考。①氯苯胍0.0033%拌料,或痢特灵0.02%拌料预防。②发病后将痢特灵增加至0,04%,连喂7天,能显著减少病雏死亡率。③土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02%拌入饲料,连喂7天。④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0。05%拌入料中,连用35天。

(2)严格消毒,防止脐部感染:如果对孵化器、育雏室以及各种用具等消毒不严,存在各种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可能因脐孔闭合不好而侵入卵黄囊,造成感染发炎,即发生脐炎。表现为腹部膨大,脐部肿胀潮湿,有难闻的气味,可因毒血症而死亡。剖检可见未吸收的卵黄及卵黄囊扩大,卵黄呈水样或棕色水样,卵黄囊易破裂。防止此病发生的措施为对育雏室及用具严格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孵化室、育雏室以及在作业前都要作消毒处理,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保证育雏温度正常,卵黄被正常吸收后,则可大大减少感染机会,亦可防止人为交互感染,发病率、死亡率大大下降。

(3)加强防疫制度:雏鸡最易感染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等急性传染病,一旦传播开来,很难控制,有可能全军覆灭,因而要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订防疫制度、免疫程序,并一丝不苟地执行。

(4)提早饮水,防止脱水:在雏鸡死亡中,有9.93%死于脱水,其原因多数为注射疫苗、运输以及一些准备工作,造成出雏至开饮的时间过长,鸡体过分失水,再加上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不及时,体弱者就瘫软倒毙。在第一周因脱水死亡的雏鸡,可占脱水死亡总数的64.9%。因此要尽早开饮。为了保证雏鸡饮水,13日龄的雏鸡必须有2324小时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达到15勒克斯,要使雏鸡尽早熟悉饮水器位置,还要做到先饮水、后开食。平时不能间断饮水,尤其在2周龄以内,更为重要。

(5)保持育雏舍温度平稳,湿度适宜:要想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给雏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并且保持干稳,温度变化不大,用煤炉供温的,夜间室温很重要。避免热死、冻死、压死雏鸡的现象发生。

(6)严防中毒死亡:用各种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要正确计算用药剂量,以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中毒。在做大群治疗寸,药物与饲料必须搅拌均匀,应先以少量粉料拌匀,再按1:10的比例逐步扩大到规定含量。在饮水中投药时,必须先将药片充分磨碎、磨细,再溶解在水中,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摄入过量。

河蟹养殖秋季要防河蟹死亡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防止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的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大部分河蟹自然死亡。因此,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防止感冒死亡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可高达10℃,河蟹因不适应此环境条件而出现死亡。因此必须加以预防。预防方法:一、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二、水面要多保留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三、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防止消化不良死亡秋季由于气压、水温的剧烈变化,导致河蟹食性改变,容易引起河蟹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河蟹死亡。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防治,方法:一、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二、在饲料中定时加入抗菌素和生长素。三、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饲料,增喂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饲料。四、投喂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量减少投喂量。

鱼不进食的原因


水质问题

水是鱼生活的环境。水质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为因素影响而会改变。如有了洪水,水色变得浑浊,水中多泥沙,不利于鱼的生活;水生植物过多,或腐烂变质,也会影响到水质。特别是受人的影响,如人们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倒人江河湖塘堤堰中,会使水质变差;工厂的废水含有化学物质、有毒物质,流人自然水域,鱼就受到严重威胁,不但无食欲,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因此说,水质的好坏是影响鱼的食性和食欲的主要因素。

水温问题

属于温带性的鱼生活的最佳水温是15度C一25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鱼活跃,食欲旺盛。若水温低于10℃或高于350C,鱼会感到不舒服,活动量减少,食欲很低,甚至不吃食。大自然的气象瞬息万变,一会儿是万里晴空,一会儿是乌云压顶,一会儿又是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水中有了波浪,浊泥翻起,使鱼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应带来了生理的变化。若是燥热的气温下降,微风细雨,水中的溶氧量增加,鱼儿就会由呆滞变得活跃,就会增加食欲,这时钓鱼的效果自然会好。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猪死亡的原因》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狗狗咳嗽原因”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1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