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养殖产后瘫痪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该病常见、多发、易患,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又称产后风。它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20-40天,个别有产后几天内发生腰部麻痹和拐、瘫现象。发病机理到目前还不特别清楚,但与体内缺乏钙、磷、镁有直接关系。该病常见、多发、易患,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因素

1.饲料搭配不合理

如果饲料中钙、磷不足,造成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由于胎儿的发育,动用骨骼中的钙供应胎儿,使母猪骨骼松动。对于高产母猪尤为显著。如果钙磷比例失调,缺维生素D和生物素、维生素A,母猪产后泌乳,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补充,均可引起母猪产后瘫痪。饲料中蛋白质、能力过高、过低,使得母猪过于肥胖、瘦弱,也可能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2.环境恶劣

由于母猪产后疲劳、体质减弱,喜卧,如果圈舍潮湿,寒冷,受到贼风、穿堂风侵蚀,易患风湿性瘫痪。长期圈养的母猪,活动少,圈舍接受日光照射少,引起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吸收,引起瘫痪。

3.母猪因素

难产、助产时损伤坐骨神经等因素也可引起发病。

二、预防措施

1.科学饲养

保证母猪膘情适中,平时饲养中按母猪生理阶段的要求和看膘给料,母猪上床前必须达到八成膘,才能保证本身体质健壮,产出出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提高了仔猪成活率,防止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选择饲料时,最好选择科学、正规厂家的母猪妊娠期专用饲料。妊娠初期在猪日粮中补饲贝壳粉、蛋壳粉和碳酸钙;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应添加骨粉、鱼粉;有青绿饲料的季节,喂些适口性好的青绿饲料;同时饲料中注意每天按说明书添加vc、ve、vd、vb族等维生素类,电解质。

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每天清理猪舍中的粪尿,保持清洁干燥,注意猪舍通风,但要防止贼风、穿堂风入侵。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湿度最好控制在60-70%之间,如低于50%太干,高于75%太湿;定期消毒,每月厂区用3%火碱彻底消毒一次,圈舍夏季每隔2-3天,春秋季节4-5天,冬季7-10天消毒一次,最好2-3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杀灭病原菌。同时,不留死角。

3.关注环境影响

外环境,场区布局符合防疫要求;内环境,猪舍结构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猪舍朝向,尽量采用东西走向;屋顶高度以2-3米为好。同时应注意配备必要的供温降温设施。保证饮水洁净。保证母猪常受日光照射,获得充足的Vd。密度适当,保证母猪自由活动,产后4-5天后,促使母猪多运动。

4.人工助产

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臀部、阴户及乳房擦洗干净,接产者动作轻柔、指甲不易过长,手臂消毒,用肥皂水润滑,减少产道损伤。

三、治疗措施

1.肌肉注射

1.1维丁胶性钙10-20ml隔日一次

1.2硝酸士的宁4-6ml1次/日连用3-5天

1.3160万单位青霉素+安痛定(按说明书即,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

2.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400-500ml、1次/日连用3天

3.拌料:饲料中添加骨粉、乳酸钙、磷酸氢钙等,也可以口服钙片。4.帮助母猪运动每天适当向高拎猪尾巴,使母猪站立,直到母猪支撑不住为止,1次/日,连续用3天。

我们经过临床试验,经过以上治疗和护理,母猪产后瘫痪基本能够治愈。

相关知识

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母猪瘫痪严重影V向了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的育成率。引起母猪瘫痪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其中饲料因素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饲料质量差、营养成分不足、各营养物质比例不适宜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现介绍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引起母猪瘫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饲料因素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条件差,包括饲料质量不佳,营养成分不充足,比例不适宜等而引起的。母猪发生瘫痪多在分娩前的几天以及分娩后的30天左右。个别的母猪在生产后的几天内就会出现腿瘸、腰部麻痹,或者直接瘫痪。在瘫痪发生之前,母猪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不食,渴欲增强,喜饮清水,行动迟缓,排便不畅,粪便干硬,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常行为出现。母猪在发生瘫痪后,起立困难,扶起后表现为呆立、不能久站、行走时后躯左右摇摆无力,驱赶运动时后肢拖地行走,并伴有尖叫声,最后会瘫卧不起。

1、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饲料因素是引超母猪瘫痪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的质量差、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各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等,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不足或者比例不当造成的。母猪因繁殖的需求,并且妊娠母猪的特殊生理特点,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如果饲喂母猪的饲料质量差,不但会影响母猪的健康,还会导致胎儿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加上母猪在产后会流失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使得体质较差,如不及时的补充营养,易出现瘫痪。在饲料配比过程中并不是精料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精料中谷类、豆类的比例过大,会相应的导致粗饲料的比例下降,而母猪发生瘫痪的几率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精饲料使得母猪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不当,另外,豆类和谷类饲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吸收,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母猪体内的钙磷严重不足而导致母猪瘫痪。母猪的饲料过于单一而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如矿物质、维生素等会引起母猪发生软骨症而无法站立。

对于妊娠母猪,胎儿由于快速的生长发育会从母体内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使母猪血钙的浓度大幅度下降,如果未能及时的补充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磷元素,就会诱发瘫痪的发生。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或者含量不足会造成母猪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使骨骼肌麻痹而出现运动失调,最初表现在后肢,然后是前肢,最终会导致母猪瘫痪。钙磷的缺乏和不足是导致母猪发生瘫痪的主要饲料因素,当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过高,或者日粮中的钙磷的含量不足,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失调,会造成母猪产后出现瘫痪,一般母猪在生产前不易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在生产时由于日粮中钙磷缺乏、不足或比便不适宜,母猪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严重缺乏钙磷,而导致母猪瘫痪,这对于高产母猪尤其严重。另外,母猪在产后的20天左右泌乳量会达到高峰,此时钙会随着乳汁流出体外,如果此时不及时补钙,母猪也会发生瘫痪。

2、母猪饲料致瘫的防控措施

对于预防和控制母猪瘫痪,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从饲料方面人手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控。首先要确保饲喂母猪的质量。饲喂母猪专用的饲料,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特定的饲料,以避免出现营养物质不足或缺乏的现象。饲料的质量要过关,不可贪图便宜购买劣质饲料,劣质饲料通常存在营养不够全面,变质等问题,母猪采食后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反应。要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各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制定饲料配方,力求日粮中的营养全面且均衡。可充分的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多饲喂一些青绿饲料,或者优质的干草粉,但是在饲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易引起母猪腹泻。在配比饲料时一定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来确保钙磷的含量,可有效的预防母猪发生瘫痪,并且还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对于处于妊娠期母猪,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多,此时要注意营养的供给,尤其是钙、磷以及维生素A的补充,防止发生产后瘫痪。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不但体力会大量的损耗,还会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母猪生产完食欲恢复后就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哺乳期的母猪,由于泌乳会造成钙随乳汁大量流出,特别是在泌乳高峰期,因此,为了预防母猪瘫痪,可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优质的骨粉、食盐各209,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元素较多的饲料。另外,多饲喂一些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于预防母猪瘫痪也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有瘫痪表现的母猪要及时的治疗,加以控制,除了要加强营养,饲料中增加骨粉、钙粉的饲喂量外,还可肌肉注射一些钙制剂,隔天使用1次,一般连用3~5次母猪即可好转。对于瘫痪较为严重的母猪尤其是那些卧地不起,体质较差,不食的母猪,可要进行人工翻身,同时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50ml_,或5%的氯化钙40-80ml_,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天防寒,夏天防暑的工作。

母猪瘫痪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母猪瘫痪的发病原因
1、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高或猪的生产力较低,使母猪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得到了调整。
2、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产仔20天后,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大多趋于严重。
3、精料中谷类、豆类等比例过大。谷类、豆类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而且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导致瘫痪。
母猪瘫痪的发病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母猪瘫痪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1、合理搭配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根据母猪饲养标准,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猪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
2、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每头每日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
3、对发病的猪,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猪骨或其它新鲜畜禽骨经过类似金宝贝微生物发酵剂的处理以后,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喂猪,每天每头可喂30克左右。
4、对重症病猪,可用5-10%的氯化钙注射40-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严禁肌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5、喂易消化的饲料,使用金宝贝生态发酵床养猪,干净卫生,大大增加了抗病率。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以利母猪康复。

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发展,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均采用自留种猪的方式进行繁殖,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母猪产后无乳、仔猪死亡率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母猪产后无乳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给养殖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较为复杂,母猪的品种、生产经历、年龄等自身因素,饲养不善、环境、疾病感染等外界因素均在其列。预防母猪产后无乳可通过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
(1)母猪自身的因素。母猪自身的因素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最直接原因。母猪的品种不同,产后泌乳能力也不一样,通常外来品种比本地品种的母猪泌乳力弱;初次生产的母猪因为没有生产经验而非常容易紧张、不安、烦躁或者兴奋,也会影响到母猪的泌乳功能;母猪的年龄过小,身体发育和乳腺功能还未成熟,或者年龄过大,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母猪产后无乳的主要因素;母猪在初生仔猪吮吸乳头时感到剧烈疼痛而产生抵触心理不愿进行哺乳等,这些母猪自身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产后无乳。
(2)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猪舍的建设不科学,选址不合理,猪舍无阳光照射,长期阴暗潮湿、通风不畅、周围环境不佳、有噪音等对母猪的生长及生产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母猪产后无乳。二是饲料调配不合理,每次的饲喂量及饲喂的频率不科学导致母猪营养失衡,母猪太瘦或者太肥都会影响生产及产后的泌乳。三是饲养过程中对母猪太粗暴或者母猪缺乏运动,因体质差导致分娩困难也会使母猪产后无乳。
(3)疾病感染。疾病感染也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一大因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蓝耳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瘟,以及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乳腺炎、急性子宫炎、传染性繁殖障碍、产褥热及腹泻等疾病都会导致母猪产后无乳。

2.母猪产后无乳的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管理。当母猪留作种用时要选择品种优良、泌乳力好的母猪;初次配种要在母猪身体和乳腺发育成熟时进行;配种后要做好母猪的产前、分娩及产后的各项护理消毒工作,对用作分娩的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腹部做好消毒工作。如需人工助产,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饲料的配比要科学合理,保证母猪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喂食频率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以每日3次为宜。早晚两次喂食量可以多一些,中午可以少些。严格控制母猪营养的摄入量,防止母猪营养不足过瘦或者营养过多太肥,造成分娩困难而导致产后无乳。
(3)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建造猪舍。在建造猪舍前,先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避免周围噪声影响母猪。要确保选址合理、采光充足、通风性好。其次做好不同季节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冬季需加强保暖,夏季要避免高温湿热。最后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都要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保证母猪有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
(4)加强病害预防。做好病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也是预防母猪产后无乳的关键。要做好驱虫工作,杀灭母猪体内寄生虫可在饲料中混入伊维菌素或者芬苯达唑,杀灭母猪体外的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母猪生产前1个星期可将复合电解多维素加上荆防败毒散混在水中进行饲喂。在母猪产后要采取相关的消毒和抗感染措施,如生产后1天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复方注射液。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 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通常在分娩前后容易发生,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行走蹒跚,往往卧地不起,体轴从头部到胛部形成S状弯曲,四肢瘫痪或者陷入昏迷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使其发生死亡,对养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通过对大量产后发生瘫痪的母牛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在4-8月份采食大量含有高水平草酸的青绿饲草,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吸收钙质,进而引起发病。另外,母牛饲喂单一饲料,尤其是日粮中含有所含的维生素D、钙、磷等不足,是导致其发生产后瘫痪的一个重要原因。

泌乳因素。母牛分娩后,由于泌乳量不断增加,导致机体内大量的钙进入乳汁中,尽管流入初乳中的量较少,但钙、磷水平却非常高。少数养殖户甚至为增加利益,挤出过多的初乳,从而导致经由乳汁流出大量的钙、磷,使血钙水平严重降低。如果母牛流失的钙、磷高于其正常吸收以及骨骼中动用的钙量总和,就会导致产后发生瘫痪。

细菌感染。母牛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消毒而发生严重污染,或者由于胎位不正需要进行助产而将胎儿向外拖拉时损伤阴道或者发生子宫内膜炎;有时由于母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又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人工剥离,都能够使机体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局部发生炎症,最终造成生产母牛发生全身感染,从而诱使发生产后瘫痪。

中枢神经机能障碍。母牛分娩时由于产出胎儿过快,导致腹压急剧降低,再加上大量挤奶而导致乳房空虚,此时就会有大量血液流入乳房和腹腔,导致其他组织器官相对处于贫血状态,尤其是供给头部血量明显减少,发生大脑贫血或者缺氧,导致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在分娩后12-96h发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兴奋、紧张、不安、乱动,经常出现空嚼、空咽,接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反刍;肌肉震颤,无法稳定站立,交替踏脚,神志异常,走动时往往靠墙,后躯不断摇摆,步态不稳,行走踌躇,目光呆滞,不会躲避障碍物。之后病牛表现出在地上伏卧,四肢发生弯曲,头颈朝向一侧弯曲,口鼻往往抵在胸壁,即使人为将头颈拉直,松手后又会立即恢复弯曲。症状严重时,病牛呈侧卧状,伸直头颈、四肢,陷入昏睡.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即使在四肢末梢用针刺也没有反应,呼吸减速,流涎,存在痰液,体温降低,四肢发凉,骨骼肌出现痉挛,且由于膈肌发生痉挛而持续打嗝,角弓反张,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发生死亡。

3、治疗措施

静脉注射补钙剂。临床上,病牛通常选择使用补钙剂进行治疗,如氯化钙、葡萄糖氯化钙、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硼酸钙、葡萄糖酸钙、酒精葡萄糖氧化钙等。病牛可静脉注射1000mL25%葡萄糖、10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5%氯化钙,根据症状轻重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中症状严重,还要配合皮下注射20mL10%安钠咖或者8支o.2g的樟脑磺酸钠。

乳房送风疗法。这是常用的治疗母牛产后瘫痪的方法,即通过乳房臌胀而提高内压,减少泌乳,从而使经由乳汁排出的钙、磷量减少。病牛先进行挤奶,接着向每个乳房内注入青霉素5万-10万IU,并对乳头使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向乳头内插入涂抹凡士林的消毒乳导管,连接乳房送风器后进行送风,直到乳区明显变硬,接着立即使用纱布条进行适度捆扎,避免空气流出。一般经过3-4h就可将纱布条除去,使乳内空气被放出。如果使用1次后效果较差,可间隔6-8h再进行1次。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日常饲养中,必须饲喂含有足够钙量的日粮,且钙、磷比例控制在2:1,促进机体吸收钙,使其体内储存足够的钙。母牛在干奶期特别是临产前大约2-3星期,要饲喂高磷低钙的日粮,谷物精料的喂量适当增加,而豆饼以及豆科植物的喂量要适当减少,以确保钙、磷比例基本达到1:1。母牛分娩前1星期,要增加饲喂含钙日粮,并添加适量的磷酸氢钙、石灰石粉、贝粉、骨粉,确保钙、磷达到2.5:1。另外,母牛产前1-4星期,可每天在日粮中添加氧化镁30g,确保供给足够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合理挤乳。母牛分娩后,要尽早饮用温热的麸皮汤或者红糖盐水,且最初3天内禁止挤净初乳,避免乳房内压明显降低,一般以挤出30%-50%适宜。母牛产后的挤乳量要从少到多,逐渐适应,特别是产后头3天内,通常第1天适宜挤出1/3,第二天适宜挤出1/2,第3天适宜挤出2j3,从第4天开始就可逐渐完全挤净。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保持环境卫生良好,确保干燥、清洁,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养牛场内要建立专门的运动场或者控制舍内饲养密度适宜,确保机体每天能够进行适量运动。产房地面要铺垫一定厚度的垫草,确保舒适,避免不小心滑倒而损伤机体。经常观察牛群动态,确保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母牛产后瘫痪的综合病因及其防治

1病的发生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1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1.2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Na+,K+和低阴离子Cl—、S—日粮,都易促使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本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失治,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2病因
2.1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
⑴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
⑵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
⑶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①奶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据报道,干奶期奶牛,体重按500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②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强调钙的供应而忽略了磷的供给,致使产后瘫痪增多,临床上通过使用磷酸二氢钠配合治疗,全部治愈,而且比单纯使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即可说明此点。当血清钙磷比例在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③日粮中Na+、K+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值升高,在碱性状态下,骨骼和肾脏很难对PTH产生作用。因而在分娩前喂给高Na+和K+的日粮,分娩时血浆1,25(OH)2D3的浓度较低。④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牛对于注射钙剂可迅速呈现效应,而血清钙值的下降程度又与症状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另外,产后奶牛机体动用钙贮的能力降低,并且钙磷代谢水平降低而利用甲状旁腺的机能降低。
2.2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注射钙剂后,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起立。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血镁的水平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血镁过高(由正常约为1.5mg%升至2~3mg%,钙与镁的比例可由6:1变成2:1),以致镁离子能发挥其医学专用作用;另一种是血镁不足,伴发强直、兴奋,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
2.3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2.4创伤性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2.5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 母牛产后瘫痪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往往在母牛产后突然发生.该病通常是膘情好的青壮年高产母牛于产后1~3天发生,主要是由于产后血钙水平的急剧下降而引起.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关节脱位、肌肉断裂、骨折以及神经麻痹等症状,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母牛产后瘫痪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合理,饲喂单一饲草料,营养比例不符合标准,导致机体气血双亏,从而产后容易发病。母牛生成过程中损耗大量能量,流失较多水分,再加上泌乳量不但提高,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钙,如果饲料组成不合理、缺乏光照等,就会导致机体由于损失大量钙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而发生瘫痪。另外,母牛分娩后,部分养殖户对其大量挤乳,甚至将整个乳房中的乳汁完全挤净,从而导致乳房内压明显降低,造成微细血管发生明显的渗漏现象而流失大量的血糖、血钙,促使乳房水肿加重,从而引起产后瘫痪,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此外,母牛分娩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消毒而发生严重污染,或者由于胎位不正而采取助产,在将胎儿向外拖拉过程只能够损伤阴道或者子宫内膜;有时产后发生胎衣不下,且没有合理采取人工剥离胎衣,都会造成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局部发生炎症,最终引起全身感染而发生瘫痪。母牛长时间光照和运动不足,导致机体缺乏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等,也是引起瘫痪的一个原因。

2、临床症状

母牛产后瘫痪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通常是第一胎及超过四胎的母牛容易发生,而第二胎较少发生。病牛食欲基本正常或者稍微不振,体温没有变化,心率正常或者明显增加(达到80-100次/min),部分出现心律不齐或者心跳过快的现象。大部分病牛频繁尝试站立,但由于后肢无法完全伸直,只能将部分屈曲的两后肢触地爬行,部分病牛的两后肢移位到后方而呈蛙腿姿或者犬坐姿势。部分病牛表现出精神淡漠,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甚至瘤胃蠕动、反刍、排粪、排尿停止。目光呆滞,鼻镜干燥,肌肉震颤,走动蹒跚,无法稳定站立,后肢频繁交替踏脚,接着发生瘫痪。病牛卧地时,会将四肢置于躯干下,且头部前伸,接着快速伸展四肢,头部向下侧弯曲,导致颈部呈S状弯曲,陷入昏睡,眼睑反射微弱或者完全消失,脉搏微弱,呼吸缓慢。

3、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一般使用补钙、强心升压、补液、刺激中枢神经兴奋等药物治疗。如果病牛由于血钙水平过低引起的瘫痪,可静脉注射由60-100910%葡萄糖酸钙、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10%葡萄糖类、30mL维生素C、30mL10%安钠咖组成的混合溶液,经过30-60min,症状较轻的就能够自行站起,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眼睛、耳朵反应灵敏,胃肠蠕动音恢复,接着开始排出粪尿,能够采食和反刍,各项功能日渐恢复正常。但如果病牛症状比较严重,缺乏较多钙时,用药1次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要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天才能够康复。还有一部分病牛,单纯进行补钙、补液、强心治疗一般无法治愈,而要采取综合治疗,才具有良好的效果。病牛可静脉注射500mL5%糖盐水、1000mL10%葡萄糖、30mL10%安钠咖、300mL2%磷酸二氢钠,同时肌肉注射20mLAD胶性钙化肌肉注射、1000mg维生素Bi、5000mg维生素Bl2。

中药治疗。病牛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即取50g当归、30g茯苓、25g防风、45g桑寄生、30g杜仲、15g川芎、20g桂心、30g熟地、40g秦艽、25g白芍、30g党参、30g牛膝、30g细辛、30g独活、20g甘草、60g白酒,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灌服。

乳房送风疗法。病牛在采取补糖补钙治疗的同时,要配合采取乳房送风疗法,即通过打气筒或者乳房送风器向乳房打入空气,使其发生一些生理反应而有效治疗该病,这也是临床上最有效和最简单治疗该病的一种方法。乳房打入空气后会导致乳腺受压,造成泌乳减少或者暂时停止,从而使全身血钙停止流失;另外,还能够对乳腺内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并传递到大脑,促使机体兴奋,消除抑制状态。治疗前,要先彻底挤净乳房内的积奶,接着将5万-10万IU青霉素溶液注入到每个乳瓣内,再对乳头和进气针头使用75%酒精消毒,然后插入经过消毒的乳头管并进行固定,最后即可安装乳房送风器,缓慢打入空气。一人专门负责打气,另一人确保进气针头固定良好,避免空气溢出。打气时,开始的速度可相对快些,待乳房临近胀满时则减缓,根据乳房皮肤的紧张程度,乳腺基部边缘清晰可见且增厚,用手轻压乳房即可感到坚实或者轻敲发出鼓响音,此时就可停止打气,注意四个乳区都要打满空气。然后将乳导管拔出,并在乳头处使用纱布条轻轻扎住或者贴上胶布,防止打入的空气逸出。经过2h即可将纱布条解开,使乳房内空气自行排出,并在乳房和乳头处轻柔按摩。病牛采取该法治疗时,绝大部分在打入空气15-20min后全身状况就有所好转,能够快速站立,并马上恢复采食,症状逐渐减轻,最终恢复正常。大部分病牛要治疗1次,就能够康复,但如果68-72h之后还没有好转,则要再次进行1次打气。

母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母牛随生产次数的增加,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泌乳量大的牛患病率更高。经测定患产后瘫痪的牛可使生产年限缩短三四年,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主要概述
1.母牛在产前2个月开始停奶,确保胎儿与母体的营养需要,在母牛干奶期,最迟从产前2周开始转入产房,开始低钙高磷饲养,减少从日粮摄入的钙量,这样可激活甲状旁腺的机能,从而提高吸收钙的能力,使产后很快适应、能及时动员骨骸中的钙溶解出来。保持血钙正常水平含量。
2.奶牛停奶后,要减少谷物精料的饲喂量,增加优质干草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减少难产的发生。
3.奶牛产后,不能让母牛喝冷水。喂一些温水,撤些麦麸在水中或加些红糖,或喂一些龙胆酊之类的健胃药,保证其有良好的消化机能和旺盛的食欲,有利于产后恢复。
4.母牛产犊后,不要急于挤奶,初挤时不要把奶挤净。正确的挤奶方法应是,少量多次,逐日增加。l-2天挤出奶量的1/5-2/5,产后第6天开始挤净,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钙骤降而造成瘫痪。
5.母牛产后,立即恢复高钙饲料,保证奶牛的钙代谢平衡。
6.有条件的牛奶场,可以在产前8天开始肌注VD3,每天一次至临产,并在产前4周到产后1周,每天增喂30克镁,以预防血钙下降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7.保持牛体、产房的清洁卫生,保持牛舍安静,预防可能诱发产后瘫痪的各种应激反应,注意观察牛群动态,及早发现瘫痪迹象,越早治疗越好。
8.呵护骨骼,选择骨骼喜欢的食物,如优质的牛奶、豆类、配方合理的奶粉都会让骨骼有更好的胃口。
发病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48h以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爬卧期及昏睡期。
爬卧期病牛呈爬卧姿势,头颈向一侧弯扭,意识抑制、闭目昏睡、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肌肉强直消失以后,反而呈现无力状态不能起立。这时耳根部及四肢皮肤发凉,体温降5595常以下,出现循环障碍,脉搏每分钟增至90次左右,脉弱无力、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如上所述,此期以意识障碍、体温降低、食欲废绝为特征。
昏睡期病牛四肢平伸躺下不能坐卧,头颈弯曲抵于胸腹壁,昏迷、瞳孔散大。体温进一步降低和循环障碍加剧,脉搏急速(每分钟达120次左右),用手几乎感觉不到脉搏。因横卧引起瘤胃臌气,瞳孑L对光的反射完全消失,如不及时诊治很快就会停止呼吸而死亡。
治疗方法
治疗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和乳房送风法。
钙剂疗法:约有80%的病牛经用8—10g钙1次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10%的葡萄糖酸钙800~1400ml静脉注射效果甚佳,多数病例在4h内可站起,对在注射6h后不见好转者,这可能伴有严重的低磷酸盐血症,可静脉注射15%磷酸二氢钠250—300ml,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但必须缓慢注射。
乳房送风法:送风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乳头管口,为了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霉素注射液80万IU,然后用乳房送风器往乳房内充气,充气的顺序是先充下部乳区,后充上部乳区,尔后用绷带轻轻扎住乳头,经2h后取下绷带,约12—24h后气体消失。此种方法如果和静脉注射钙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预防:
1.分娩后不急于挤奶,乳房正常的牛,初次挤奶,一般挤1/2的奶量,以后逐渐增加,到第四天可挤净。
2.加强饲养管理,产前少喂高钙饲料;增加阴离子饲料喂量,产前21天,每天可补饲50―100g的氯化铵和硫酸铵,产前5-7天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D32000-3000IU;静脉注射25%葡萄糖和20%葡萄糖酸钙个500mL,每天一次,连用2-3次。每日要多运动,多晒太阳。减少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的喂量。产后要喂给大量的盐水,以促使其迅速恢复正常的血压。

母猪产后瘫痪的怎么办?母猪产后瘫痪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产后瘫痪是农村散养户和集约化猪场中常见到的一种疾病,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病猪常表现为半身麻痹,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昏暗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瘫痪的怎么办?母猪产后瘫痪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凶素。这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凶素。母猪分娩后如果饲喂缺乏钙、磷的饲料,为满足泌乳需要就会使其白行动用骨骼中的钙、磷,以确保后代仔猪获得充足营养。尤其是是老龄、高产、体弱的母猪,如果饲料中缺乏钙、磷更容易引起该病,且症状相对更重。即使母猪饲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钙、磷,但如果二者比例不合理,依旧导致机体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吸收和利用,从而仍能够发病。另外,当精料中含磷过高,如添加有过高比例的豆类、谷类,这类精料中含有的植酸磷本身既较难被机体吸收利用,还会对机体吸收和利用其他饲料中所含的钙产生影响,最终造成机体无法摄取充足的钙、磷而出现发病。此外,母猪饲喂单一饲料,随意加大精料喂量,或者饲料中缺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会造成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等功能失调或者减弱,这也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凶之一。

自身因素。母猪如在较小年龄配种,自身所需的钙储备较少,在妊娠期和产后泌乳期会大量动用体内的钙,即使产后饲喂完全按照标准搭配的饲料,依旧无法同时满足机体生长和泌乳所需;年龄过大时,会导致当次妊娠和泌乳需要较多的钙,且妊娠与哺乳所消耗的钙会导致机体始终处于一种严重缺钙的负平衡状态,冉加之机体比较虚弱而明显减弱其对钙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也容易发生该病。另外,母猪产后腹内压会急剧降低,造成腹腔内的各个器官处于被动充血状态,冉加之有些血液会进入乳房,导致大脑贫血而加深抑制度,导致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也随之降低,而无法有效维持体内钙的平衡,从而会造成失去知觉以及瘫痪。

2、临床症状

大多数患病母猪,病程发展非常快,开始时表现ILIJ轻度不安,能够行走,精神较差,四肢肌肉震颤,无法稳定站立,且两后肢交替踏地,后躯严重摇摆,不久就会倒地不起;少数病猪甚至没有任何征兆,在采食时就突然倒地,接着陷入昏睡,双眼闭合,瞳孔散大,心跳较弱,体温降低,机体各处发凉等。部分母猪在产后2~7天内发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轻。大部分的病猪先是后肢较难灵活走动,随即前肢出现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就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如由于长时间卧地不起而形成生褥疮,症状加重会导致机体严重消瘦、食欲废绝,甚者发生死亡。

3、鉴别诊断

母猪产后瘫痪一般较难与关节性风湿、肌肉性风湿疾病相区分,后两种疾病的特点是关节或者肌肉、腱鞘、筋腱疼痛,在患处触诊发现明显发热,且肿胀、疼痛、慢性炎症的关节逐渐变粗,无法灵活活动,而母猪产后瘫痪不具有以上症状,只呈现出运动障碍。

4、防治措施

钙制剂疗法。这是治疗母猪产后瘫痪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一般选择使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作为钙制剂。对于体重为130~150kg的患病母猪,可静脉注射500ml)复方生理盐水、500mL25%葡萄糖、2mL安钠咖注射液、5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150mL5%氯化钙或300~400mL10%葡萄糖酸钙。需要注意的是,首次使用钙制剂可适当加大剂量,如果用药8~12h之后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可冉静脉注射1次原剂量,且第2次可同时配合使用50~80mL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10~50mL10%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注射钙制剂过程中,要确保控制速度缓慢注射,且要监测心跳,特别是剂量注射到1/3时必须监测。正常情况下,母猪静脉注射钙制剂后心跳次数会有所减少,之后就会不断增加恢复到正常次数,且会略有升高。

中药疗法。方剂1:取20g当归、30g熟地、20g千年健、30g续断、13g神曲、20g海风藤、20g牛膝、/10g犬脊、20g川木瓜、25g杜仲、20g苏梗,加水煎煮后冉添加100mL米酒,混合均匀后给病猪服用。方剂2:取30g荆芥、15g复花、12g赤芍、30g秦艽、15g没药、15g杜仲、30g川续断、12g川芎、30g木瓜、15g川独活、9g乳香、30g大艾、15g川牛膝、1副牛蹄,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2天1剂,连续使用3剂。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要确保干燥、清洁,夏季加强防暑降温,冬天加强防寒保暖。如果养殖场(户)条件允许,最好在妊娠母猪舍外面建设运动圈栏,每天驱赶其在阳光下进行适量运动。妊娠母猪日粮要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配制,确保精、粗、青饲料比例适宜,以实现营养全面、均衡,且钙磷比例适宜控制在(1.5~2):1。另外,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要及时增加钙量,要连续饲喂10~20天以上,从而满足其生产所需。一般来说,每头母猪在此时每日可增加饲喂20~30g优质骨粉(或者蛎壳粉、合成骨粉等),同时还要增加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的喂量,能够有效预防其产后瘫痪。

临床表现
母猪产后瘫痪见于产后数小时至2~5日内,也有产后15天内发病者。病初表现为轻度不安,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偏低,随即发展为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呈昏睡状态,长期卧地不能起立。后肢起立困难,检查局部无任何病理变化,知觉反射、食欲、呼吸、体温等均无明显变化,强行起立后步态不稳,并且后躯摇摆,终至不能起立。反射减弱,奶少甚至完全无奶,有时病猪伏卧不让仔猪吃奶。可做出诊断。
预防措施
科学饲养,保持日粮钙、磷比例适当,增加光照,适当增加运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疗方法
有较好的疗效。静脉注射速度宜缓慢,同时注意心脏情况,注射后如效果不见好转,6h后可重复注射,但最多不得超过3次,因用药过多,可能产生副作用。如已用过3次糖钙疗法病情不见好转,可能是钙的剂量不足,也可能是其他疾病。肌肉注射维生素D35mL,或维丁胶钙l0mL,每日1次,连用3~4天。在治疗的同时,病猪要喂适量的骨粉、蛋壳粉、碳酸钙、鱼粉。

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原因 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预防及改善


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症是常见现象,但需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母猪缺乳或无乳,会影响母猪和仔猪的生长发育。文章通过分析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状况,探讨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原因,提出了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治疗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原因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预防及改善。

1、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原因

消化不良。母猪发生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母猪产前饲喂不合理,如产前精料的饲喂量过多,加重了胃肠功能的负担,或者突然的更换饲料,肠胃不能立即的适应等都会引起母猪消化不良,从而导致母猪在分娩后出现食欲减退,粪便先干后稀,有的猪甚至会出现食欲废绝,停止采食的现象。

营养不良。母猪在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多,但是如果此时饲料的种类过于单一,或者营养水平较低时常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尤其是当钙、硒、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缺乏时会导致母猪营养不良,如果长期下去,会造成母猪在分娩后体质衰弱、食欲不振。而当母猪日粮中长期缺乏钙或者钙磷比例不合理、运动量不足、光照不充分时这些均会导致血钙的浓度降低,胃肠的蠕动变慢,胃液的分泌量下降,从而使母猪在分娩后食欲下降,出现消化功能障碍。

应激。如果母猪在分娩前受到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如妊娠母猪受到惊吓、驱赶,养殖环境不良等,就会发生应激反应,从而使内泌系统发生紊乱,消化机能出现障碍,另外母猪经历分娩,并且在产后大量的泌乳,产仔数量较多,血液中的葡萄糖、钙的浓度降低,各项机能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泌乳量减少,干扰了母猪的休息,使母猪出现食欲减退,甚至不食的现象。

疾病因素。母猪患有一些疾病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如母猪在分娩时如果环境过于恶劣,圈舍内寒冷、潮湿,易发生感冒,而引起消化机能下降。如果母猪在分娩时温度过高,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产后护理不当时会导致母猪感染多种病原菌而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甚至停止采食。另外,母猪因经历分娩,产程较长,体质虚弱,体力消耗过度,会影响胃肠功能,而表现为厌食。对于初产母猪来说由于初次分娩,疼痛和疲劳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抑制,导致胃部蠕动和分泌功能下降,食欲减退。

2、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预防及改善

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甚至不食对母猪以及仔猪的危害极大,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要做的就是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母猪时要注意控制好母猪的膘情,对于能繁母猪来说,饲喂标准是使其在种用状态达到瘦不露骨,肥不见膘的体况。在妊娠期要根据母猪以及胎儿的营养需求合理的提供营养,在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缓慢,此时不宜饲喂过多,否则会导致母猪过肥,影响分娩和产后的食欲恢复。在妊娠后期,由于胎儿快速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多,此时要提高日粮中营养浓度,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但是要注意,在母猪分娩前1周,要逐渐的减少饲喂量,在产前按妊娠后期的喂料量,每天递减lj7,直到产仔的当天不喂料,或者仅喂一些麸皮水。在母猪产后1周,也不可立即增加饲喂量,也要逐渐的增加,按每天o.5kg的饲喂量逐渐的增加,在第8天即可恢复正常的饲喂量。以免母猪出现消化不良,影响食欲。在给母猪提供饲料时要注意各营养物质要全面,配比合理,除了蛋白质、能量外,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也不可缺乏。

加强母猪的管理,做好母猪生活环境的控制工作,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在进行日常的工作操作时要避免惊群,保持圈舍安静、舒适、减少噪音。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饲喂母猪的饲料要求质量过关、无霉变,可饲喂一些青绿饲料,饮水也要清洁卫生。圈舍内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保持圈舍内干燥,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母猪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力。

母猪在分娩时要做好接产的工作,在产前要对产房和产床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母猪分娩前使用消毒药液清洗猪体,尤其要注意母猪的后躯、乳房等处。在产后也要做好母猪后躯和乳房,以及与胎衣接触过的地方的消毒工作,以免感染病菌。

当母猪出现食欲减退,或者停止采食时要及时的处理,分析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如果是消化不良,则以调节胃肠功能来主,同时要增加母猪的运动量,并接受阳光的照射;如果是由于营养不良则要适当的进行营养的补充,同时调节胃肠的功能;如果是由于疾病因素,则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使母猪尽快的恢复食欲。

1、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症是母猪哺乳期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母猪自然分娩之日到哺乳结束这段时间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的一种病理现象。该病一旦发生轻则造成母猪体重快速下降,泌乳机能下降,导致哺乳仔猪腹泻、抵抗力减弱、生长缓慢甚至变成僵猪或引发死亡;重则造成母猪因顽固性食欲减退而极度消瘦,导致断奶后乏情或虽能发情配种,但终因机体营养匮乏而产仔减少,或久配不孕甚至衰竭死亡。因母猪分娩时栏舍消毒不严,助产消毒不严格,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猪产后食欲减退。分娩前后饲养管理不当主要由于妊娠期间饲喂不当,导致体况过肥。临产前饲喂精料过多,引起母猪厌食、便秘、消化不良。产后母猪腹压降低,饥饿感增加,因加料过猛,造成母猪消化机能不适应。或因产后护理不当,缺乏充足、清洁饮水等引起母猪食欲减退。对难产母猪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母猪产程长,使母猪过度劳累而食欲减退;或者在人工助产时操作方法不对,消毒不严格,致使对母猪的子宫、产道有很大的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后体温升高,身体不适,食欲下降。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没有控制好舍内的温度、湿度,导致母猪应激大而影响食欲。
2、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原因
2.1疾病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产褥热是母猪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在排出或助产取出胎儿时,软产道受到损伤,或恶露排出迟滞引起的感染,又称产后败血症。该病是由产后子宫感染病原菌而引起高热。临床上以产后体温升高、寒战、食欲废绝、阴户流出褐色带有腥臭气味分泌物为特征的疾病。助产时消毒不严,或产圈不清洁,或助产时损伤产道黏膜,导致病原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产褥热。母猪便秘主要是由母猪体内毒素排出受阻引起的,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产后无乳等症状;容易引起胎儿吸收、流产、生理机能障碍、发情周期破坏等繁殖道疾病;便秘肠部发生炎症、继发感染,胃肠出血、坏死等肠道疾病。母猪便秘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管理因素。饮水不足,缺乏适当运动;②饲料因素。米糠、稻壳糠、精料增多,青绿饲料减少;③料中加有过多矿物元素如硫酸亚铁等;④怀孕后期、分娩后不久的母猪直肠麻痹;⑤继发肠便秘传染病和寄生病、猪瘟早期、慢性肠结核、肠道蠕虫病、发热性疾病未能及时治疗消化不良、异食癖。因分娩困难、产程过长,致使母猪过度劳累引起产后食欲减退,在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常常表现为体温高、呼吸心跳加快,四肢、耳尖发冷,乳房收缩泌乳减少。大部分产后患有阴道炎、子宫炎、尿道炎,此类多因母猪分娩时圈舍消毒不严,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阴道检查时消毒不严、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及产道损伤之后,细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会导致猪食欲下降。
2.2营养因素
研究表明,日粮中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当,日照不足或缺乏运动时,血钙浓度降低,胃肠蠕动缓慢。若病程长时,还会出现运动障碍。妊娠和哺乳母猪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这种病例病程较长,早期则表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结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粪便干燥,体温正常,但也有的体温稍下降,严重者卧地不起。低血糖缺钙:由于母猪产后大量泌乳产仔数目多,血液中葡萄糖、钙的浓度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分泌性能发生紊乱,泌乳减少,仔猪吃奶不足而骚动不安,干扰母猪休息,导致母猪消化系统发生紊乱。母猪精神不安,感觉异常,兴奋和沉郁交替发生,经常卧地而不愿站立。有的肌肉震颤,食欲废绝,行动迟缓,甚至引起跛行或瘫痪。由于季节的变化,母猪的采食量也在发生变化。在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气温升高,母猪产后过度劳累,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食欲下降甚至食欲减退。
3、防治措施
3.1药物选择方案
根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可根据以下药物针对此状况进行对症下药,可选用的常用药物有: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鱼腥草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等。对营养不良母猪处理方案的讨论。方案一:调整日粮中钙、磷比例,加强户外运动和接受日光照射,给予易消化,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同时肌注维生素D2胶性钙4~6mL,每天1~2次。方案二:在饲料中加鱼肝油,搅拌均匀,后饲喂给病猪只,连用5~7d。结论:经试验证明方案一比较可行,用药效果比方案二痊愈的快。对低血糖缺钙母猪处理方案的讨论,方案一:10%葡萄糖酸钙100mL,10%~2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5mL/支×10支混合静脉注射,连用2~3d。方案二:50%葡萄糖40mL,安痛定10mL,维生素B110mL一次静注。方案三:将党参10g、当归10g、黄芪10g碾末过筛,开水冲调,待温,灌服,每日1次,连用2~3次。结论:经调查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三可行,处理效果较明显,方案二不明显,但较为可行。
3.2科学的饲养管理
根据经验表明,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应注意母猪膘情,使其达到肥不见膘,瘦不露骨的种用体况。加强妊娠母猪特别是围产期母猪的饲养管理,补充足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抗生素添加剂。母猪产前一周每天按妊娠后期给料量的1/7递减,产仔当天禁食或仅喂给麸皮水,多喂青绿多汁的饲料。产后一周内每天按0.5kg递增饲料量。产后第8天至断奶前3~5d,在保证旺盛食欲的基础上足量供食。断奶前3~5d适当控料,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增加生产周期。进入预产期,在妊娠母猪最前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后,注射催产素,促进胎衣排出和子宫恶露排尽。加强环境控制,注意防暑降温,清洁卫生,通风顺畅,避免惊群,减少噪音。经常检查饮水系统,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做好免疫预防工作,以免疫为主导,加强卫生消毒。做好饲料标签的收集,并核对生产日期工作,严防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日粮必须配方合理,营养全面。母猪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并接受阳光照射。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贫乏和代谢紊乱所致,多发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产奶量最高时发病最多。随着胎次和年龄的增加,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该病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一般在5%~8%,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虽然有的瘫痪奶牛经过治疗能够痊愈,但是对养牛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预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

1、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此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为每天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1天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1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

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0~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饲喂低钙饲料,钙、磷比以1∶(1~3)为宜;增加阴离子物质饲喂量,产前21天,每头牛可补食50~100克氯化铵和硫酸铵。产前3~5天至分娩后3天内,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溶液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条件时每天补给白糖200~300克,有良好预防效果。

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一般为每头每天8~10千克优质干草,15~20千克多汁料和1~4千克混合精料,粗料和多汁饲料不宜多喂。干奶期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2.0%左右,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粗蛋白12%~15%左右,钙0.65%以上,磷0.48%以上,精粗料比为3∶7,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使瘤胃微生物区系逐步调整适应于精料饲养类型,有助于母牛产后可以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皱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1个星期补硒1次。干奶期中,最迟从产前2星期开始,减少富含蛋白质饲料,促进母牛消化机能,避免发生便秘、腹泻等疾病。

应用维生素天制剂也可有效预防生产瘫痪,分娩前6~10天可肌肉注射维生素天3,每次150~200万单位,每天1次,以降低发病率;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于产前1星期,在饲料中加乳酸钙(50克/天)。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效果较好。在分娩后立即1次肌肉注射100毫克双氢速变固醇分娩前8~2天,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骨化醇)1000万国际单位,或按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的剂量应用。

2、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自由运动。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和光照时间,尤其是在冬季。加强运动,经常晒太阳,能够促进钙、维生素的合成、吸收和利用。干奶牛在产前7~10天应转入产房,由专人护理,管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严防穿堂风对牛体的侵袭。

3、对症治疗

对卧地不起的病牛使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强壮筋骨的中药制剂牛膝散,延胡索45克,赤芍45克,没药45克,桃红45克,红花21克,牛膝21克,白术21克,丹皮21克,当归21克,川芎21克,粉碎水煎后灌服,每天1次,连用5~7天。

对产道损伤者,应以消炎、镇痛和恢复机能为原则。药用安痛定20~40毫升,青霉素400~5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天2次,或10%葡萄糖1000~20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10%糖酸钙500~800毫升,10%水杨酸钠150~200毫升,10%维生素C20~40毫升,维生素B120~40毫升,1次静脉注射,配合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新斯的明40毫升。也可内服中药,活血理气,强筋壮骨,祛风止痛,方用“牛膝散”,药选延胡索45克,桃仁45克,赤芍45克,没药45克,红花21克,牛膝21克,炒白术21克,丹皮21克,当归21克,川芎21克。同时要加强护理,勤翻牛体,多铺垫草,防止褥疮,经综合治疗,多数可于2~7天内逐渐恢复,自行站立。

对内脏损伤引起的以抗菌消炎为主,但多数预后不良,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10天之内不见好转者,应及早淘汰。

对前胃迟缓的病牛,可以兴奋胃肠道,恢复瘤胃功能。新斯的明10~15毫升,每天1次。灌服健胃散(主要成份为槟榔、神曲、麦芽、山楂)250~300克,每天2次。

对继发同病的病牛可以静脉注射25%葡萄糖1500~200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5毫克,或使用50%葡萄糖500~1000毫升,每天1次。同时配合“补中益气汤”:炙黄芪70克,党参、白术、陈皮各60克,炙甘草45克,升麻30克,柴胡30克,水煎,候温灌服,疗效较好,多于1~3天内站立。

瘫痪时间较长的病例可用氢化可的松300~500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12.5%维生素C注射液50~1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在治疗过程中,为预防褥疮和自身体重压迫位于下面的后肢而引起的神经麻痹,应注意病牛的护理工作。尽可能保持患牛伏卧或坐位,每隔2~3小时翻动牛身1次,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

4、其他注意事项

奶牛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助产时应注意过早助产容易造成产道损伤,过晚对母牛及胎儿都有危险,所以一定要适时,而且选好助产人员很重要。产道干燥,胎水少时,应向产道内灌注润滑剂使产道润滑。牵引困难时,应该先拉头,然后再拉前两肢并交替,而且牵引要与母牛阵痛、努责相配合,缓和用力,不要强拉猛拽。

分娩牛产后3天不将其初乳挤尽,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新产奶牛第1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

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1、发病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2、临床症状
产后奶牛出现四肢肌肉震颤,感觉过敏,不愿走动,摇头、磨牙或空嚼,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后肢强拘,步态不稳、僵硬这是产后瘫痪的早期症状。这一时期治疗效果较好。当病牛卧地不起,头偏于一侧,颈部弯曲,鼻镜干燥,四肢末端皮肤冰凉,体温降低(36℃~38.5℃),轻度脱水,心率加快,心率多达80~100次/分钟。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心音几乎听不到,心率可达120次/分钟。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瘤胃蠕动减慢,常鼓气,粪便干硬,病牛时常呻吟。这一时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间长。
3、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脏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4、治疗方法
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4.1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是目前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即往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升高,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流进初乳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水平得以提高,特别适用于对补糖、补钙疗法反应不佳或者复发的病例。具体方法是:先将患牛乳房内的乳汁挤尽,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4个乳头,再将消毒过的乳导管涂上凡士林,插入乳头孔内,外接送风器,向乳房内慢慢打气,4个乳区之间互不相通,送风应逐个进行,至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轻轻敲击呈鼓音为准。打满气后,用绷带条将4个乳头松紧适度地结扎起来,以防空气逸露,待奶牛起立后经过1小时,将绷带条解除,多数病例一次收效,如未见好转,经6小时~8小时后再重复1次。如果奶牛患有乳房炎,要禁止使用乳房送风疗法,防止炎症扩散。
4.2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
葡萄糖酸钙400~6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糖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20毫升,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磷酸二氢钠400毫升、硫酸镁1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4.3病牛的护理
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预防措施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逍遥运动。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
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一天是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一天日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一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较好。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保证日粮粗蛋白12%~15%,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真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奶牛助产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新产奶牛第一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对健壮的奶牛第一次可以多挤,以免隐形乳房炎转变成临床性乳房炎。

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 母牛产后瘫痪的诊断、治疗及防治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度左右。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母牛产后瘫痪的诊断、治疗及防治。

1、病因

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饲料中钙、磷供应及肠道吸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加上胎儿生长及乳汁分泌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奶牛分娩后立即开始产奶,血浆中的钙随乳汁大量排出体外,引起严重的低血钙症,而出现产后瘫痪。

饲养管理不当。母牛产后能量损失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上泌乳增多,特别是初乳排出的钙含量最高,使体内钙、磷等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机体为维持钙的平衡,必须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饲料配方、光照等不合理,会引起母牛因缺钙而瘫痪。

母牛产仔后,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在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严重,内压也很高,尤其是高产奶牛,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导致微细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乳房水肿,从而导致奶牛产后瘫痪,重者甚至死亡。

母牛在产仔过程中,由于身体虚弱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在还纳子宫时,消毒不严格,污染严重;或者因胎不正进行助产时,向外拖拉胎儿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损伤;有时产后胎衣不下,不能正确地人工剥离胎衣均能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引起瘫痪。

2、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48h以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爬卧期及昏睡期。

爬卧期病牛呈爬卧姿势,头颈向一侧弯扭,意识抑制、闭目昏睡、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肌肉强直消失后,呈现无力状态不能起立,这时耳根部及四肢皮肤发凉,体温下降,出现循环障碍,脉搏每分钟增至90次左右,脉弱无力、反刍停止、食欲废绝。此期以意识障碍、体温降低、食欲废绝为特征。

昏睡期病牛躺卧姿势特殊,即四肢屈于体下,头向后弯于胸部一侧或头颈部呈“S”状弯曲,昏迷、瞳孔散大,体温进一步降低,循环障碍加剧,脉搏急速(每分钟达120次左右),用手几乎感觉不到脉搏。体温降低是此病特征。因横卧引起瘤胃臌气,瞳孔对光的反射完全消失,若不及时治疗很少能恢复,大多在12~24h内病情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3、诊断

根据发病原因、病状尤其是具有典型症状时较易诊断,但应与产后截瘫及酮病相鉴别。

4、治疗

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和乳房送风法。钙剂疗法此法主要是使血钙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约有80%的病牛经用8~10g钙1次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800~1400mL静脉注射效果甚佳,多数病例在4h内可站起。在注射6h后不见好转者,可能伴有严重的低磷酸盐血症,可静脉注射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50~300mL,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但必须缓慢注射。

乳房送风法是使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力增高,减少泌乳以降低体内钙的消耗。送风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乳头管口,为了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霉素注射液80×104IU,然后用乳房送风器往乳房内充气,充气的顺序是先充下部乳区,后充上部乳区,而后用绷带轻轻扎住乳头,经2h后取下绷带,约12~24h后气体消失。此种方法如果和静脉注射钙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中药治疗:当归30g、茴香30g、二丑18g、白术18g、川练子18g、葫芦把18g、没药18g、藁本18g、红花12g、木通12g、甘草12g、黄酒200g,上述中药共研细末,用黄酒和温水1次送服,连用3~5d。

5、防治

据报道,在分娩前2~8d肌肉注射维生素D1000IU有预防效果。从分娩前大约3周开始不给钙添加剂或者给予钙少磷多的饲料(1:3),而在分娩之后相反的要给予含钙高的饲料(占干物质1%以上),有预防效果。另外为了防止此病发生,分娩后不要急于对母牛进行挤奶。如乳房正常可在产犊后3~4h进行初次挤奶,但不能挤净,只挤出乳房内乳量的1/3~1/2,以后每次挤出的奶量可逐渐增加,到产后第三天可完全挤净。

1、病因:
1.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损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上泌乳增多,特别是初乳排出的钙含量最高,使体内钙、磷等微量元素比例失调,肌体为维持钙的平衡,必须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员,如果饲料配方、光照等饲管不当,就能引起母牛因缺钙而瘫痪。
1.2母牛产仔后,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得很厉害,内压也很高,尤其是高产奶牛,有人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这样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引起微细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乳房水肿,从而导致奶牛的产后瘫痪,重者甚至死亡。
1.3母牛在产仔过程中,由于母牛身体虚弱引起子宫不同程度的脱垂,在子宫还纳时,消毒不严格,污染严重,或者因胎位不正进行助产时,向外拖拉胎儿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损伤。有时产后胎衣不下,不能正确地人工剥离胎衣均能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引起瘫痪。
2、防治措施:
2.1加强护理,增加营养,促进康复。在犊牛产出后,给母牛喂温热的水,水中加少量的食盐、碳酸钙。同时喂给少量优质、柔软的干草。
2.2为防止因助产、胎衣剥离、子宫脱垂等原因造成的细菌感染,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局部的卫生、消毒。冲洗脱垂的子宫时可用0.1%高锰酸钾温热溶液,手术过程中的所用器械均应严格消毒。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母牛临产前全身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效果较好。一旦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各种原因的瘫痪时,可采取静脉输液疗法,一般取10%葡萄糖500-1000ml,5%糖盐水1000ml,苏打液500ml复方盐水500-1000ml,10%葡萄糖酸钙800-1000ml,Vc注射液30-50ml,安那咖10-20ml,对体内有炎症的可加入青霉素1600万,链霉素800万,一次静注,连用3天。对本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3中药治疗:当归30克、茴香30克、二丑18克、白术18克、川练子18克、葫芦巴18克、没药18克、藁本18克、红花12克、木通12克、甘草12克,黄酒200克,上药研细末,放入黄酒和温水中,一次灌服,连用3-5天。
3、小结:
3.1因本病主要由缺钙引起,所以饲养管理是关键,尤其是冬春季节,多补充一些柔软的优质干草,保证钙质饲料及维生素的正常供应,经常运动、晒太阳,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对病牛不能将初乳挤得太空,挤出2/3的乳量即可。
3.2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造成组织损伤。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可对症治疗。对体温低的患牛,可加入0.5%的氢化可的松80-100ml,以防休克。钙剂用量应根据母牛个体大小、病情轻重及心脏状况来选择。一般两次钙剂注射无效者,应怀疑有其他并发症,在注射钙剂时,不可速度过快。钙疗的良好反应是出现嗳气,腹肋部肌肉震颤,心音增强,鼻镜湿润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3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