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 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通常在分娩前后容易发生,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行走蹒跚,往往卧地不起,体轴从头部到胛部形成S状弯曲,四肢瘫痪或者陷入昏迷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使其发生死亡,对养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通过对大量产后发生瘫痪的母牛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在4-8月份采食大量含有高水平草酸的青绿饲草,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吸收钙质,进而引起发病。另外,母牛饲喂单一饲料,尤其是日粮中含有所含的维生素D、钙、磷等不足,是导致其发生产后瘫痪的一个重要原因。

泌乳因素。母牛分娩后,由于泌乳量不断增加,导致机体内大量的钙进入乳汁中,尽管流入初乳中的量较少,但钙、磷水平却非常高。少数养殖户甚至为增加利益,挤出过多的初乳,从而导致经由乳汁流出大量的钙、磷,使血钙水平严重降低。如果母牛流失的钙、磷高于其正常吸收以及骨骼中动用的钙量总和,就会导致产后发生瘫痪。

细菌感染。母牛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消毒而发生严重污染,或者由于胎位不正需要进行助产而将胎儿向外拖拉时损伤阴道或者发生子宫内膜炎;有时由于母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又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人工剥离,都能够使机体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局部发生炎症,最终造成生产母牛发生全身感染,从而诱使发生产后瘫痪。

中枢神经机能障碍。母牛分娩时由于产出胎儿过快,导致腹压急剧降低,再加上大量挤奶而导致乳房空虚,此时就会有大量血液流入乳房和腹腔,导致其他组织器官相对处于贫血状态,尤其是供给头部血量明显减少,发生大脑贫血或者缺氧,导致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在分娩后12-96h发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兴奋、紧张、不安、乱动,经常出现空嚼、空咽,接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反刍;肌肉震颤,无法稳定站立,交替踏脚,神志异常,走动时往往靠墙,后躯不断摇摆,步态不稳,行走踌躇,目光呆滞,不会躲避障碍物。之后病牛表现出在地上伏卧,四肢发生弯曲,头颈朝向一侧弯曲,口鼻往往抵在胸壁,即使人为将头颈拉直,松手后又会立即恢复弯曲。症状严重时,病牛呈侧卧状,伸直头颈、四肢,陷入昏睡.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即使在四肢末梢用针刺也没有反应,呼吸减速,流涎,存在痰液,体温降低,四肢发凉,骨骼肌出现痉挛,且由于膈肌发生痉挛而持续打嗝,角弓反张,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发生死亡。

3、治疗措施

静脉注射补钙剂。临床上,病牛通常选择使用补钙剂进行治疗,如氯化钙、葡萄糖氯化钙、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硼酸钙、葡萄糖酸钙、酒精葡萄糖氧化钙等。病牛可静脉注射1000mL25%葡萄糖、10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5%氯化钙,根据症状轻重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中症状严重,还要配合皮下注射20mL10%安钠咖或者8支o.2g的樟脑磺酸钠。

乳房送风疗法。这是常用的治疗母牛产后瘫痪的方法,即通过乳房臌胀而提高内压,减少泌乳,从而使经由乳汁排出的钙、磷量减少。病牛先进行挤奶,接着向每个乳房内注入青霉素5万-10万IU,并对乳头使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向乳头内插入涂抹凡士林的消毒乳导管,连接乳房送风器后进行送风,直到乳区明显变硬,接着立即使用纱布条进行适度捆扎,避免空气流出。一般经过3-4h就可将纱布条除去,使乳内空气被放出。如果使用1次后效果较差,可间隔6-8h再进行1次。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日常饲养中,必须饲喂含有足够钙量的日粮,且钙、磷比例控制在2:1,促进机体吸收钙,使其体内储存足够的钙。母牛在干奶期特别是临产前大约2-3星期,要饲喂高磷低钙的日粮,谷物精料的喂量适当增加,而豆饼以及豆科植物的喂量要适当减少,以确保钙、磷比例基本达到1:1。母牛分娩前1星期,要增加饲喂含钙日粮,并添加适量的磷酸氢钙、石灰石粉、贝粉、骨粉,确保钙、磷达到2.5:1。另外,母牛产前1-4星期,可每天在日粮中添加氧化镁30g,确保供给足够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合理挤乳。母牛分娩后,要尽早饮用温热的麸皮汤或者红糖盐水,且最初3天内禁止挤净初乳,避免乳房内压明显降低,一般以挤出30%-50%适宜。母牛产后的挤乳量要从少到多,逐渐适应,特别是产后头3天内,通常第1天适宜挤出1/3,第二天适宜挤出1/2,第3天适宜挤出2j3,从第4天开始就可逐渐完全挤净。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保持环境卫生良好,确保干燥、清洁,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养牛场内要建立专门的运动场或者控制舍内饲养密度适宜,确保机体每天能够进行适量运动。产房地面要铺垫一定厚度的垫草,确保舒适,避免不小心滑倒而损伤机体。经常观察牛群动态,确保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母牛产后瘫痪的综合病因及其防治

1病的发生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1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1.2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Na+,K+和低阴离子Cl—、S—日粮,都易促使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本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失治,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2病因
2.1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
⑴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
⑵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
⑶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①奶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据报道,干奶期奶牛,体重按500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②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强调钙的供应而忽略了磷的供给,致使产后瘫痪增多,临床上通过使用磷酸二氢钠配合治疗,全部治愈,而且比单纯使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即可说明此点。当血清钙磷比例在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③日粮中Na+、K+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值升高,在碱性状态下,骨骼和肾脏很难对PTH产生作用。因而在分娩前喂给高Na+和K+的日粮,分娩时血浆1,25(OH)2D3的浓度较低。④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牛对于注射钙剂可迅速呈现效应,而血清钙值的下降程度又与症状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另外,产后奶牛机体动用钙贮的能力降低,并且钙磷代谢水平降低而利用甲状旁腺的机能降低。
2.2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注射钙剂后,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起立。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血镁的水平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血镁过高(由正常约为1.5mg%升至2~3mg%,钙与镁的比例可由6:1变成2:1),以致镁离子能发挥其医学专用作用;另一种是血镁不足,伴发强直、兴奋,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
2.3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2.4创伤性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2.5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相关阅读

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 母牛产后瘫痪的诊断、治疗及防治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度左右。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母牛产后瘫痪的诊断、治疗及防治。

1、病因

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饲料中钙、磷供应及肠道吸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加上胎儿生长及乳汁分泌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奶牛分娩后立即开始产奶,血浆中的钙随乳汁大量排出体外,引起严重的低血钙症,而出现产后瘫痪。

饲养管理不当。母牛产后能量损失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上泌乳增多,特别是初乳排出的钙含量最高,使体内钙、磷等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机体为维持钙的平衡,必须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饲料配方、光照等不合理,会引起母牛因缺钙而瘫痪。

母牛产仔后,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在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严重,内压也很高,尤其是高产奶牛,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导致微细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乳房水肿,从而导致奶牛产后瘫痪,重者甚至死亡。

母牛在产仔过程中,由于身体虚弱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在还纳子宫时,消毒不严格,污染严重;或者因胎不正进行助产时,向外拖拉胎儿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损伤;有时产后胎衣不下,不能正确地人工剥离胎衣均能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引起瘫痪。

2、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48h以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爬卧期及昏睡期。

爬卧期病牛呈爬卧姿势,头颈向一侧弯扭,意识抑制、闭目昏睡、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肌肉强直消失后,呈现无力状态不能起立,这时耳根部及四肢皮肤发凉,体温下降,出现循环障碍,脉搏每分钟增至90次左右,脉弱无力、反刍停止、食欲废绝。此期以意识障碍、体温降低、食欲废绝为特征。

昏睡期病牛躺卧姿势特殊,即四肢屈于体下,头向后弯于胸部一侧或头颈部呈“S”状弯曲,昏迷、瞳孔散大,体温进一步降低,循环障碍加剧,脉搏急速(每分钟达120次左右),用手几乎感觉不到脉搏。体温降低是此病特征。因横卧引起瘤胃臌气,瞳孔对光的反射完全消失,若不及时治疗很少能恢复,大多在12~24h内病情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3、诊断

根据发病原因、病状尤其是具有典型症状时较易诊断,但应与产后截瘫及酮病相鉴别。

4、治疗

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和乳房送风法。钙剂疗法此法主要是使血钙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约有80%的病牛经用8~10g钙1次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800~1400mL静脉注射效果甚佳,多数病例在4h内可站起。在注射6h后不见好转者,可能伴有严重的低磷酸盐血症,可静脉注射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50~300mL,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但必须缓慢注射。

乳房送风法是使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力增高,减少泌乳以降低体内钙的消耗。送风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乳头管口,为了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霉素注射液80×104IU,然后用乳房送风器往乳房内充气,充气的顺序是先充下部乳区,后充上部乳区,而后用绷带轻轻扎住乳头,经2h后取下绷带,约12~24h后气体消失。此种方法如果和静脉注射钙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中药治疗:当归30g、茴香30g、二丑18g、白术18g、川练子18g、葫芦把18g、没药18g、藁本18g、红花12g、木通12g、甘草12g、黄酒200g,上述中药共研细末,用黄酒和温水1次送服,连用3~5d。

5、防治

据报道,在分娩前2~8d肌肉注射维生素D1000IU有预防效果。从分娩前大约3周开始不给钙添加剂或者给予钙少磷多的饲料(1:3),而在分娩之后相反的要给予含钙高的饲料(占干物质1%以上),有预防效果。另外为了防止此病发生,分娩后不要急于对母牛进行挤奶。如乳房正常可在产犊后3~4h进行初次挤奶,但不能挤净,只挤出乳房内乳量的1/3~1/2,以后每次挤出的奶量可逐渐增加,到产后第三天可完全挤净。

1、病因:
1.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损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上泌乳增多,特别是初乳排出的钙含量最高,使体内钙、磷等微量元素比例失调,肌体为维持钙的平衡,必须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员,如果饲料配方、光照等饲管不当,就能引起母牛因缺钙而瘫痪。
1.2母牛产仔后,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得很厉害,内压也很高,尤其是高产奶牛,有人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这样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引起微细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乳房水肿,从而导致奶牛的产后瘫痪,重者甚至死亡。
1.3母牛在产仔过程中,由于母牛身体虚弱引起子宫不同程度的脱垂,在子宫还纳时,消毒不严格,污染严重,或者因胎位不正进行助产时,向外拖拉胎儿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损伤。有时产后胎衣不下,不能正确地人工剥离胎衣均能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引起瘫痪。
2、防治措施:
2.1加强护理,增加营养,促进康复。在犊牛产出后,给母牛喂温热的水,水中加少量的食盐、碳酸钙。同时喂给少量优质、柔软的干草。
2.2为防止因助产、胎衣剥离、子宫脱垂等原因造成的细菌感染,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局部的卫生、消毒。冲洗脱垂的子宫时可用0.1%高锰酸钾温热溶液,手术过程中的所用器械均应严格消毒。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母牛临产前全身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效果较好。一旦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各种原因的瘫痪时,可采取静脉输液疗法,一般取10%葡萄糖500-1000ml,5%糖盐水1000ml,苏打液500ml复方盐水500-1000ml,10%葡萄糖酸钙800-1000ml,Vc注射液30-50ml,安那咖10-20ml,对体内有炎症的可加入青霉素1600万,链霉素800万,一次静注,连用3天。对本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3中药治疗:当归30克、茴香30克、二丑18克、白术18克、川练子18克、葫芦巴18克、没药18克、藁本18克、红花12克、木通12克、甘草12克,黄酒200克,上药研细末,放入黄酒和温水中,一次灌服,连用3-5天。
3、小结:
3.1因本病主要由缺钙引起,所以饲养管理是关键,尤其是冬春季节,多补充一些柔软的优质干草,保证钙质饲料及维生素的正常供应,经常运动、晒太阳,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对病牛不能将初乳挤得太空,挤出2/3的乳量即可。
3.2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造成组织损伤。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可对症治疗。对体温低的患牛,可加入0.5%的氢化可的松80-100ml,以防休克。钙剂用量应根据母牛个体大小、病情轻重及心脏状况来选择。一般两次钙剂注射无效者,应怀疑有其他并发症,在注射钙剂时,不可速度过快。钙疗的良好反应是出现嗳气,腹肋部肌肉震颤,心音增强,鼻镜湿润等。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贫乏和代谢紊乱所致,多发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产奶量最高时发病最多。随着胎次和年龄的增加,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该病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一般在5%~8%,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虽然有的瘫痪奶牛经过治疗能够痊愈,但是对养牛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预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

1、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此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为每天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1天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1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

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0~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饲喂低钙饲料,钙、磷比以1∶(1~3)为宜;增加阴离子物质饲喂量,产前21天,每头牛可补食50~100克氯化铵和硫酸铵。产前3~5天至分娩后3天内,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溶液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条件时每天补给白糖200~300克,有良好预防效果。

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一般为每头每天8~10千克优质干草,15~20千克多汁料和1~4千克混合精料,粗料和多汁饲料不宜多喂。干奶期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2.0%左右,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粗蛋白12%~15%左右,钙0.65%以上,磷0.48%以上,精粗料比为3∶7,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使瘤胃微生物区系逐步调整适应于精料饲养类型,有助于母牛产后可以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皱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产前1个星期补硒1次。干奶期中,最迟从产前2星期开始,减少富含蛋白质饲料,促进母牛消化机能,避免发生便秘、腹泻等疾病。

应用维生素天制剂也可有效预防生产瘫痪,分娩前6~10天可肌肉注射维生素天3,每次150~200万单位,每天1次,以降低发病率;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于产前1星期,在饲料中加乳酸钙(50克/天)。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效果较好。在分娩后立即1次肌肉注射100毫克双氢速变固醇分娩前8~2天,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骨化醇)1000万国际单位,或按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的剂量应用。

2、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自由运动。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和光照时间,尤其是在冬季。加强运动,经常晒太阳,能够促进钙、维生素的合成、吸收和利用。干奶牛在产前7~10天应转入产房,由专人护理,管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严防穿堂风对牛体的侵袭。

3、对症治疗

对卧地不起的病牛使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强壮筋骨的中药制剂牛膝散,延胡索45克,赤芍45克,没药45克,桃红45克,红花21克,牛膝21克,白术21克,丹皮21克,当归21克,川芎21克,粉碎水煎后灌服,每天1次,连用5~7天。

对产道损伤者,应以消炎、镇痛和恢复机能为原则。药用安痛定20~40毫升,青霉素400~5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天2次,或10%葡萄糖1000~20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10%糖酸钙500~800毫升,10%水杨酸钠150~200毫升,10%维生素C20~40毫升,维生素B120~40毫升,1次静脉注射,配合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新斯的明40毫升。也可内服中药,活血理气,强筋壮骨,祛风止痛,方用“牛膝散”,药选延胡索45克,桃仁45克,赤芍45克,没药45克,红花21克,牛膝21克,炒白术21克,丹皮21克,当归21克,川芎21克。同时要加强护理,勤翻牛体,多铺垫草,防止褥疮,经综合治疗,多数可于2~7天内逐渐恢复,自行站立。

对内脏损伤引起的以抗菌消炎为主,但多数预后不良,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10天之内不见好转者,应及早淘汰。

对前胃迟缓的病牛,可以兴奋胃肠道,恢复瘤胃功能。新斯的明10~15毫升,每天1次。灌服健胃散(主要成份为槟榔、神曲、麦芽、山楂)250~300克,每天2次。

对继发同病的病牛可以静脉注射25%葡萄糖1500~200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5毫克,或使用50%葡萄糖500~1000毫升,每天1次。同时配合“补中益气汤”:炙黄芪70克,党参、白术、陈皮各60克,炙甘草45克,升麻30克,柴胡30克,水煎,候温灌服,疗效较好,多于1~3天内站立。

瘫痪时间较长的病例可用氢化可的松300~500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12.5%维生素C注射液50~1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在治疗过程中,为预防褥疮和自身体重压迫位于下面的后肢而引起的神经麻痹,应注意病牛的护理工作。尽可能保持患牛伏卧或坐位,每隔2~3小时翻动牛身1次,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

4、其他注意事项

奶牛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助产时应注意过早助产容易造成产道损伤,过晚对母牛及胎儿都有危险,所以一定要适时,而且选好助产人员很重要。产道干燥,胎水少时,应向产道内灌注润滑剂使产道润滑。牵引困难时,应该先拉头,然后再拉前两肢并交替,而且牵引要与母牛阵痛、努责相配合,缓和用力,不要强拉猛拽。

分娩牛产后3天不将其初乳挤尽,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新产奶牛第1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

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1、发病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2、临床症状
产后奶牛出现四肢肌肉震颤,感觉过敏,不愿走动,摇头、磨牙或空嚼,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后肢强拘,步态不稳、僵硬这是产后瘫痪的早期症状。这一时期治疗效果较好。当病牛卧地不起,头偏于一侧,颈部弯曲,鼻镜干燥,四肢末端皮肤冰凉,体温降低(36℃~38.5℃),轻度脱水,心率加快,心率多达80~100次/分钟。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心音几乎听不到,心率可达120次/分钟。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瘤胃蠕动减慢,常鼓气,粪便干硬,病牛时常呻吟。这一时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间长。
3、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脏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4、治疗方法
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4.1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是目前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即往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升高,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流进初乳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水平得以提高,特别适用于对补糖、补钙疗法反应不佳或者复发的病例。具体方法是:先将患牛乳房内的乳汁挤尽,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4个乳头,再将消毒过的乳导管涂上凡士林,插入乳头孔内,外接送风器,向乳房内慢慢打气,4个乳区之间互不相通,送风应逐个进行,至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轻轻敲击呈鼓音为准。打满气后,用绷带条将4个乳头松紧适度地结扎起来,以防空气逸露,待奶牛起立后经过1小时,将绷带条解除,多数病例一次收效,如未见好转,经6小时~8小时后再重复1次。如果奶牛患有乳房炎,要禁止使用乳房送风疗法,防止炎症扩散。
4.2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
葡萄糖酸钙400~6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糖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20毫升,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磷酸二氢钠400毫升、硫酸镁1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4.3病牛的护理
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预防措施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逍遥运动。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
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一天是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一天日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一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较好。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保证日粮粗蛋白12%~15%,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真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奶牛助产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新产奶牛第一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对健壮的奶牛第一次可以多挤,以免隐形乳房炎转变成临床性乳房炎。

母猪养殖产后瘫痪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该病常见、多发、易患,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又称产后风。它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20-40天,个别有产后几天内发生腰部麻痹和拐、瘫现象。发病机理到目前还不特别清楚,但与体内缺乏钙、磷、镁有直接关系。该病常见、多发、易患,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因素

1.饲料搭配不合理

如果饲料中钙、磷不足,造成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由于胎儿的发育,动用骨骼中的钙供应胎儿,使母猪骨骼松动。对于高产母猪尤为显著。如果钙磷比例失调,缺维生素D和生物素、维生素A,母猪产后泌乳,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补充,均可引起母猪产后瘫痪。饲料中蛋白质、能力过高、过低,使得母猪过于肥胖、瘦弱,也可能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2.环境恶劣

由于母猪产后疲劳、体质减弱,喜卧,如果圈舍潮湿,寒冷,受到贼风、穿堂风侵蚀,易患风湿性瘫痪。长期圈养的母猪,活动少,圈舍接受日光照射少,引起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吸收,引起瘫痪。

3.母猪因素

难产、助产时损伤坐骨神经等因素也可引起发病。

二、预防措施

1.科学饲养

保证母猪膘情适中,平时饲养中按母猪生理阶段的要求和看膘给料,母猪上床前必须达到八成膘,才能保证本身体质健壮,产出出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提高了仔猪成活率,防止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选择饲料时,最好选择科学、正规厂家的母猪妊娠期专用饲料。妊娠初期在猪日粮中补饲贝壳粉、蛋壳粉和碳酸钙;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应添加骨粉、鱼粉;有青绿饲料的季节,喂些适口性好的青绿饲料;同时饲料中注意每天按说明书添加vc、ve、vd、vb族等维生素类,电解质。

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每天清理猪舍中的粪尿,保持清洁干燥,注意猪舍通风,但要防止贼风、穿堂风入侵。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湿度最好控制在60-70%之间,如低于50%太干,高于75%太湿;定期消毒,每月厂区用3%火碱彻底消毒一次,圈舍夏季每隔2-3天,春秋季节4-5天,冬季7-10天消毒一次,最好2-3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杀灭病原菌。同时,不留死角。

3.关注环境影响

外环境,场区布局符合防疫要求;内环境,猪舍结构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猪舍朝向,尽量采用东西走向;屋顶高度以2-3米为好。同时应注意配备必要的供温降温设施。保证饮水洁净。保证母猪常受日光照射,获得充足的Vd。密度适当,保证母猪自由活动,产后4-5天后,促使母猪多运动。

4.人工助产

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臀部、阴户及乳房擦洗干净,接产者动作轻柔、指甲不易过长,手臂消毒,用肥皂水润滑,减少产道损伤。

三、治疗措施

1.肌肉注射

1.1维丁胶性钙10-20ml隔日一次

1.2硝酸士的宁4-6ml1次/日连用3-5天

1.3160万单位青霉素+安痛定(按说明书即,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

2.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400-500ml、1次/日连用3天

3.拌料:饲料中添加骨粉、乳酸钙、磷酸氢钙等,也可以口服钙片。4.帮助母猪运动每天适当向高拎猪尾巴,使母猪站立,直到母猪支撑不住为止,1次/日,连续用3天。

我们经过临床试验,经过以上治疗和护理,母猪产后瘫痪基本能够治愈。

犬产后瘫痪的病因 犬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犬产后瘫痪是由于哺乳母犬经由乳汁向将体内大量的钙质排出,且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导致钙浓度急剧降低而出现发病。通常母犬产仔超过3只时最容易出现发病,主要在产后3周左右发生。病犬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意识混乱、痉挛以及低血钙症,应采取有效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产后瘫痪的病因犬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1、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母犬严重缺钙。例如,母犬饲喂品质低劣的食物,或者发生偏食,导致机体无法吸取全面且均衡的营养,都能够诱发该病。一般来说,母犬饲喂人工自由配制的食物时,主要包含谷类、肉食以及肝脏,再搭配少量的蔬菜,容易使其通过肠道吸收较少的钙或者自身缺钙,且在分娩前、后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钙,从而出现发病。另外,随着胎儿的发育以及骨骼的形成,会需要更多的钙,这也会导致母犬血钙水平下降而出现发病。母犬妊娠中、后期,由于胎儿体积不断增大,在腹腔内占有大部分空间,使胃肠道受到明显挤压,影响消化机能,导致母体经由肠道只能够吸收较少的钙,这也能够引起该病。此外,母犬分娩后由于泌乳量明显增多,导致体内大量的钙进入乳汁,使其血钙浓度明显降低,而此时神经肌肉过于兴奋,从而会导致肌肉发生颤栗性痉挛。尤其是母犬产仔数量较多时,随着仔犬不断生长发育、体重增加,但没有及时进行补料,就会导致泌乳量进一步增多,从而流失更多的钙。如果进入乳中的血钙量超过母体肠道吸收的钙和动员的钙的总量,就会导致其运动神经过于兴奋而出现发病。如果母犬活动空间较小,使其运动不足,且缺乏光照,也能够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母犬通常在分娩后10-30天出现发病,往往在喂奶、采食、活动时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发展快速。病犬突然表现出恐惧不安,全身肌肉出现强直性或者间歇性痉挛,四肢变得僵硬,体温升高,上下牙齿经常碰击,口持续开合,且有白色泡沫流出,大量流涎。病犬严重抽搐时,由于无法自控,往往会咬伤舌体,且由于全身发抖、颈部肌肉痉挛,往往会导致头颈后仰,呈现角弓反张,鼻唇及可视黏膜发绀,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体温升高达到40-43℃,呼吸达到60-220次/min,心跳达到120-200次/min,大部分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持续抽搐痉挛。病程持续略长的病犬,主要表现出突然无法稳定站立,后躯摇晃,行走不稳,步态强拘,共济失调,精神极度紧张,两眼瞪圆凝视,眼球上翻而突出,发出呻吟,呼吸逐渐加速,最终呼吸急促,走动笨拙,但体温基本没有变化,接着肌肉出现抽搐,共济失调、震颤,体温有所升高,后期会出现惊厥,耽误治疗会导致死亡。另外,发病后症状往往会快速缓解或者消失,如果没有采取治疗或者继续进行哺乳,经过数小时或者数天就会出现复发,且第二次的发病症状要明显加重。

3、实验室检查

抽取病犬2.5mL血液,通过离心后提取血浆。然后取3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添加蒸馏水、钙标准液和血浆,剂量都为0.2mL,接着再添加1mL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及1滴钙红指示剂,然后立即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呈浅蓝色停止,记录每管添加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剂量,并计算测定结果。正常情况下,母犬正常血钙浓度为100mL含有9-11.5mg,如果每100mL血清中含有少于7mg的钙,就可诊断发生产后瘫痪。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只要发现母犬出现发病,要及早进行诊断并立即进行治疗,主要是使用钙制剂。临床上,病犬选择使用10%葡萄糖酸钙作为钙制剂,其与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钙中钙其他强心剂相比,具有疗效较好、安全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另外,葡萄糖酸钙可采取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途径给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漏出血管外面的现象,还不会导致局部发生肿胀和坏死。病犬可静脉注射15-3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大多数在用药经过30min左右症状就能够明显缓解,主要表现出体温降低,呼吸次数显著减少,全身痉挛明显缓解。但要注意的是,葡萄糖酸钙通常不采取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且静脉注射必须确保注射速度缓慢,一般滴速适宜控制在每分钟少于30滴;不能够大剂量注射,防止血钙急剧升高,造成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病犬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出现轻微的呕吐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采取任何措施,但如果出现严重呕吐,就要立即调慢注射速度。如果病犬持续痉挛,要转移到安静的地方,并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0-30mg戊巴比妥钠或者15-17mg硫喷妥钠。如果病犬持续高热,可肌肉注射1-2mL安痛定以及适量的氨苄青霉素。病犬症状缓解后,可每天内服o.5-1.0g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或者乳酸钙,以及5-10mL鱼肝油,连续使用3-4周。

加强饲养管理。母犬要饲喂全价配合日粮,如果饲喂自配日粮,则要在妊娠后期将适量的钙制剂添加在食物中。日常要适当到户外进行一定的活动,促使机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吸收、代谢、转化和利用。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 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瘫痪的危害性极为严重,容易造成母猪失去繁殖能力,降低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观察其临床症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旨在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母猪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钙、磷,或者二者搭配比例不当,缺乏维生素D,或者光照和运动较少而引起维生素D缺乏,机体吸收能力减弱等,都可能使其在产后发生瘫痪,其中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钙磷是主要因素。如果母猪饲喂含有较少钙磷的日粮,使其在分娩前后就开始动用储存在骨骼中的钙、磷,长时间之后就会引起机体严重缺乏钙磷,尤其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从而引起发病。一般来说,母猪分娩后20天左右,即达到泌乳量高峰,会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另外,如果母猪饲喂含有过高比例精料的日粮也容易发生该病。据报道,如果猪场给母猪饲喂较多的粗饲料,在分娩前后基本不会发生瘫痪,从而表明瘫痪的发生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日粮中所含粗饲料的影响。此外,如果精料中含有较多的豆类、谷类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管理因素。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没有适时加强防寒保暖,缺乏光照,以及运动过少等,都会导致机体消化功能下降或者发生紊乱,影响正常吸收功能,造成机体抗病力降低,容易继发引起某些疾病或者直接感染疾病等,以上都会间接或者直接促使机体缺乏钙,从而出现发病。另外,当母猪患有其他疾病时,由于只注重疾病治疗,忽略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补钙,或者只注意在母猪产后进行补钙,而没有加强妊娠期补钙,导致其在妊娠期就消耗较多的自体钙,使其产后根本无法完全补充,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母猪产前食欲、体温等基本正常,但行动比较缓慢,后肢较难起立,走动往往出现不稳、摇摆的现象。产后很快表现出起立困难,精神沉郁,有些明显发热,体温升高达到大约40℃,食欲不振,减少采食,停止饮水,无法长时间站立,即使将其扶起也往往呆立不动,走动蹒跚,驱赶时会发出哀叫声,伴有剧烈的痛感,严重时甚至出现后肢拖地行走的现象,一般在地面呈侧卧状,头歪向下方,接着两后肢会发生瘫痪,分开呈“八”字型,少数还不会表现出过度兴奋的现象,所有反射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排出少量呈算盘珠状的干硬粪便,之后逐渐停止排出粪尿;增加饮用清水.但会出现异食现象,如食粪、啃砖、拱地等,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停止泌乳或者拒绝哺乳,导致后代仔猪由于无法吮食足够的乳汁而发生腹泻,比较容易死亡。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母猪只要发生该病,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增加新鲜多汁饲草的喂量,确保圈舍干燥、环境卫生良好,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应激因素。如果患病母猪症状较轻,主要是后肢出现跛行,可及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品质优良的骨粉和钙片,并坚持每天进行1~2h的驱赶运动,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如果患病母猪症状较重,可静脉注射loO~l50mL1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10%氯化钙注射液,注意确保氯化钙注入到静脉内,不允许漏至皮下,每天1次,连续使用3-0天。也可静脉注射添加有适量维生素C和10mL20%安钠咖的5%葡萄糖注射液。对于少数出现便秘的病猪,可内服适量的硫酸钠或者硫酸镁用于缓泻。病猪还可肌肉注射20~40ml_维丁胶性钙或者20~50mL维生素A、20~00mL维生素D,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2~3次。

中医治疗。病猪可使用中药治疗治疗,即取45g熟地,15g川芎,芍药和防风各25g,20g甘草,10g细辛,桂心、杜仲、秦艽、党参、当归、牛膝、茯苓各30g,加水煎煮后给每次取60-90ml_内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副;也可取5g杜仲,20g地丰,20g羌活,20g防风,15g桑寄生,20g当归,15g威灵仙,加水煎汁后一性次灌服,连续使用,直到彻底康复;还可取25g鸡蛋壳,20g川芎,20g当归,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水冲调后一次性灌服,连续使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病猪可采取针炙疗法,如果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会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针灸主穴是百会、大胯、滴水、肾,配穴是后三里、尾尖、涌泉、抢风、锁阳。如果后肢症状严重,要着重在大胯、滴水穴针灸,或者在百会穴注射镇跛灵,治疗效果较好。以百会穴为例,先剪去腰间十字结合形成的凹陷处的被毛,接着涂擦碘酒进行消毒,取针炙针使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消毒,待温度降低到不烫皮肤时就可在百会穴垂直刺入,进针深度适宜控制在3~5cm。为确保疗效,要持续地用食指重弹针头或者提插、大幅度捻转针体,增强刺激,一般留针5~10min即可。如果刺准穴位,病猪会具有强烈反应,且在针头的提插捻转时会发出嚎叫声,四肢肌肉不停振颤,经常有大量燥屎排出;如果进针后病猪反应淡漠,则表明没有刺准穴位,此时要将针体适当退出,但无需退出皮下,接着向后或者向前刺人,直到出现明显反应为止。

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母牛产后败血症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感染某些病原菌,且其侵入血液,或者由于饲养管理存在明显缺陷,或者发生某种强烈应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快速发展成症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母牛只要发生该病,大部分都容易被动淘汰,给饲养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和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1、病因分析

母牛产后败血症一般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生殖器官发生明显变化,如生产或者手术取出胎儿时可能损伤软产道以及子宫;产后子宫颈明显开张,恶露滞留在子宫内以及发生胎衣不下;产后外阴发生外翻或者过于松弛,接触不卫生的尾根部、牛床、圈舍,以及周围环境恶劣等,从而感染多种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且形成有利于其大量繁殖的条件,进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产后败血症通常在母牛产后1~3天发生,病程往往呈急性经过。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3℃,呈现稽留热,持续寒颤,呼吸浅且快,能够达到60次/min左右,心率加快,能够达到100次/min左右。精神萎靡,反应淡漠,眼结膜充血,往往卧地不起,持续发出呻吟,磨牙,停止泌乳,子宫没有彻底复旧,往往滞留有胎衣以及散发恶臭味的褐色分泌物。检查阴道时,发现黏膜干燥,有渗出物或者纤维蛋白膜覆盖在子宫颈口或者伤口处。临死时,病牛体温降低,呼吸缓慢,心率微弱。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脓血症,主要是由于致病菌经由细菌栓子或者感染的血栓侵入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内,从而形成转移性脓肿。转移性脓肿呈粟粒到拳头大小不等,能够存在于机体的各个器官。病灶周围发生明显水肿,严重疼痛,肉芽组织发生肿胀、坏死、分解,且明显发绀,表面存在较多稀薄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此时病牛精神萎靡,停止采食,但增加饮水,大量流汗,脉搏弱频,呼吸加速,体温升高可超过40℃,呈稽留热、间歇热或者弛张热型,体温降低时会出现明显的出汗现象,处于高烧不退阶段,由于全身症状严重恶化通常会导致死亡。

3、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如果病牛产后排出胎衣,可对直肠进行按压,尽可能促使子宫内渗出物及早排出。向病牛子宫内投入400万IU土霉素注射剂以及适量的盐水,每天1次。静脉注射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复方氯化钙注射液、3000mL5%葡萄糖氯化钙注射液、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750mL甲硝唑注射液、lg环丙沙星注射液、25支400万IU青霉素钠注射剂、50mL维生素C注射液,经过6~8h再进行1次静脉注射。当病牛脱水症状消失后,要停止使用复方氯化钙注射液,直到体温降低到39℃以下,之后每天进行1次静脉注射,直至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并改为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连续使用2~3天。

中药治疗。主要以解毒、清热、凉血、泻火、祛瘀生新为治疗原则,常使用生化汤加减,即取25g甘草、45g桃仁、35g川芎、40g当归、30g炮姜。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减去炮姜,再添加80g蒲公英、60g连翘、60g败酱草、120g金银花、160g石膏、60g红藤;为凉血,可添加60g郁金、40g白茅根;为促使子宫内恶露尽快排出,可添加60g艾叶、100g益母草;为去瘀生新,看添加40g姜黄、60g生地、60g赤芍、45g五灵脂;为理肺热,可添加60g桑白皮、60g杏仁、60g贝母、40g知母、60g黄芩;为补气健脾和胃摄血,可添加25g陈皮、80g黄芪、60g石斛、60g阿胶、60g白术、60g山药、60g党参、45g厚朴等。

在病牛治疗时,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病情仔细观察,根据病情发展的轻重适时更换中西药物,并采取辨证论治以及对症治疗。病牛采取中西药物治疗时,用药量要比普通病牛有所增加,并确保充足补液,保持酸碱平衡,补充适量的钾。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如需引种必须慎重,并经过严格检疫。母牛适宜采取以封闭式管理为主的饲养模式,禁止牛与其他动物混在一起饲养,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其对牛舍的危害下降到最低水平。此外,要定期对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估,确保满足机体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饮水,促使机体抵抗能力增强,从而有效预防细菌感染。

产后护理。母牛分娩后,可饮用0.5kg麸皮水、1kg红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母牛体质尽快恢复,加速子宫收缩,胎衣及时排除。母牛分娩后1周内,必须加强护理,经常观察,并分别在每天上午、下午都进行1次体温检查。如果发现母牛存在异常情况,如精神不振,呼吸加速,排出粪便稀薄等,要立即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母牛分娩后6一8h如果发生胎衣不下,要立即肌肉注射100万IU催产素,促使子宫明显收缩,从而及时将胎衣排除。如果母牛体温有所升高或者出现发炎症状,要立即注射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等,防止病情加重。

母牛产后败血症治疗

产后败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此病在奶牛生产尤其是散养户养殖中经常发生.发病主要原因由奶牛难产时助产不当引起。

1、发病原因及病原体

1.1病因。母牛产后败血症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某些疾病感染引起。如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阴道阴门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等。

1.2病原体。本病的病原菌,通过对发病母牛的监测.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而且在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

1.3发病机制。由于母牛分娩时发生的创伤及生殖道黏膜淋巴管的破裂.同时分娩后母牛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易侵入机体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导致临床上奶牛发生产后败血症病。

2、临床症状

母牛产后败血症多呈亚急性病例,发病后如能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急性病例如果延误治疗,病牛可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发病初期.奶牛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触诊四肢末端及两耳有冷感;病牛精神极度沉郁,常卧下,呻吟,头颈弯于一侧,呈半昏迷状态;反射迟钝,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但喜欢饮水;同时产奶量骤减,2~3天后完全停止泌乳;眼结膜充血,且微带黄色,病的后期结膜发绀,有时可见小出血点;脉搏微弱,每分钟可达90120次;呼吸加快;临近死亡时,体温急剧下降,且常发生痉挛。整个病程中出现稽留热为败血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同时,患病牛往往有腹膜炎的症状.腹壁收缩,触诊敏感。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牛常出现腹泻,粪中带血,且有腥臭味,N0.72007有时则发生便秘;由于脱水,眼球凹陷,表现高度衰弱。另外,病牛阴道内还有少量带有恶臭的污红色或褐色液体流出,内含组织碎片。阴道检查时,母牛表现疼痛不安,黏膜干燥肿胀,呈污红色。如果见有创伤.其表面多覆盖一层灰黄色分泌物或薄膜。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延迟.子宫壁厚而弛缓。

3、治疗原则和措施

产后败血症是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程发展急剧,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彻底。

3.1彻底处理病灶。对生殖道的病灶,可按子宫内膜炎治疗或处理.但绝对禁止冲洗子宫,并尽量减少对子宫和阴道的刺激.以免炎症扩散,加剧病情。为促进子宫内聚集的渗出物的迅速排出,可使用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等。

3.2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为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有条件的可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用量要比常规剂量稍大一些,并连续使用,直至体温降至正常2~3天后为止。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选择先锋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鱼腥草注射液等。

3.3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促进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组织脱水.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补液时添加5%碳酸氢钠溶液及维生素C.同时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另外,可根据病情酌情应用强心剂、子宫收缩剂等。

3.4静脉注射钙制剂。钙剂对改善血液渗透性,促进微循环.增进心脏活动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150~20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800毫升。由于钙剂对心脏作用强烈,注射必须尽量缓慢,否则可引起休克或心跳骤然停止而死亡。对病情严重、心脏极度衰歇的病牛应避免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