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提高鹿茸的产量?

梅花鹿浑身都是宝贝,尤其是那些公鹿,它们的茸角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价格非常的昂贵,那么怎样有效的提高鹿茸的产量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保证充足的营养

1、为了保证鹿茸的快速生长,必须要给公鹿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平时除了一些新鲜的牧草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矿物质的饲料,让它们的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和均衡,在生长的后期,要随着体积的增大,不停的添加喂养的数量,及时的加入一些高蛋白的饲料

2、根据每个季节都不同,合理的加入各种的青草,所以在场地的周围,要适当的种植一些玉米,高粱,保证营养的多样化,如果这些公鹿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那么茸角的生长就会变得非常缓慢,而且会出现畸形。

二、创造舒适的环境

1、公鹿的这些茸角生长速度也是比较缓慢的,在气温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在上面进行温水的喷洒

2、梅花鹿的性格比较温顺,喜欢和人进行情感的交流,饲养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它们进行耐心的喂养

3、平时不要大声的喧哗,一些鞋子和工作服也要经常的进行更换,防止出现病毒的交叉感染,定期的对饲养的场所全面的消毒和灭菌。

三、进行适时的采收

1、当这些鹿茸的生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选择正确的时间来进行采收,如果不能及时的收获,很容易影响下一次的优质生产,平时一定要对它们的生长情况细心的进行观察,把这些时间段合理的进行掌握,这样才能保证茸角的质量和高产

2、一般是第三个分叉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顶端已经出现了一些凹凸的形状,这时候就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收割。必要的时候,让那些技术丰富的农业人员来进行这项操作。

对于梅花鹿来说,它的生长也需要平时细心的照顾,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这些公性的鹿,因为要长出茸角,所以营养更均衡,平时要保证房间里的一些温度,湿度,才能让它更合理的发育。鹿茸在每次销售以后,都受到了加工商的青睐,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保证它的产量能够明显提高,通过以上几点的说明,您是否对这些全部都了解了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

养鹿鹿茸产量如何提高


(1)控光养鹿增茸快: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平方米~225平方米,棚顶安上100瓦~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米~2.7米,照明度为500℃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小时~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天~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前38天~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结果,公鹿头茬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倍~3倍(290%~310%)。

(2)腐植酸钠添加剂: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多元有机酸,它能促进机体的氧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因此,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鹿的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据试验,每日分三次给每头雄鹿饲复方腐植酸钠0.2克,喂前两小时将固体复方腐植酸钠用水稀释为0.05%,ph值为6.5,然后加入精料饲喂。连续喂70天,到收茸为止。结果试验组鹿茸单产575克,对照组单产茸490克,增产17%。

马鹿养殖:如何提高马鹿茸的产量


马鹿是一种大型鹿类,因为外形和马相似而香名,在鹿品种当中,马鹿的鹿茸产量很高,许多养殖户会因为产量高而比较偏向于养殖马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样去养殖马鹿,从而更好的提高马鹿的养殖量呢?

1、购买优良品种如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杂交培育出的东新马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超特级(产茸18公斤以上)或特级(产茸15~18公斤)种公鹿的后代,则增产效果更显着。

2、养好繁殖母鹿保证母鹿各生产时期的营养需要,使母鹿生产出健康、初生重大的仔鹿,同时母鹿的泌乳量增多,保证哺乳仔鹿的快速生长发育。哺乳后期,即每年8月20日左右对仔鹿采取一次性断乳措施,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对繁殖母鹿进行短期优饲,使其早增膘、早发情。

3、加强幼鹿培育在仔鹿生后15天左右开始补饲精料。配方:豆饼25%、炒黄豆面10%、玉米48%、小麦麸15%、磷酸氢钙1%、食盐0.8%、添加剂0.2%,另加占精料40%的粉碎胡萝卜。开始仔鹿每日可采食0.1公斤,到断乳时增加到1公斤/头,到年末可达2公斤/头。同时,让其自由采食新鲜的柞树叶、杨树叶或优质青草。对幼龄公鹿采取直线培育,使其快速增重,到6月龄时体重可达到100公斤,8月龄时即可长出初角茸。

4、幼龄公鹿适时平茬幼龄公鹿茸长到3~5厘米时,锯下2厘米,使其生长出成型的初角再生茸,并促使角基增粗,提高终生产茸量。

5、合理组群、调群按成年公鹿的种类、年龄、性能和体况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群宜小不宜大)和调群,以便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也使各锯龄公鹿收茸集中,拨茸时互不干扰,可保证其正常采食、反刍和休息,以利于鹿茸生长。

6、搞好公鹿的饲养管理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是饲养公鹿最关键的时期,每昼夜至少饲喂4次全价饲料。精料喂量:生茸前期为1.5~2公斤/头,生茸旺期为3.5~4公斤/头。饲料品种和配方应稳定不变;加料时要一点点加,防止加料过急而造成顶料。应看管好生茸鹿,及时除掉压茸的角盘;发现打架、扒咬鹿茸的恶癖鹿,及时挑出单独管理;生茸期应禁止生人、小动物、畜禽等进公鹿舍,避免引起炸群伤茸,致使茸早锯减产;在生茸期天气炎热时,要给公鹿舍定时喷水降温

7、合理收茸对壮龄公鹿和种公鹿应收取肥大的四权茸;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型茸可晚收;对茸左右生长不齐,差3天以上的,要锯取单支茸。注意:初角茸的留茬要低于成年鹿头茬茸的留茬,收再生茸的留茬一定要高于头茬茸的留茬。

8、疾病防治平时注意防治佝偻病、跛蹄、风湿症、残肢、撞伤、脓肿、胃肠炎及坏死杆菌、结核、李氏或巴氏杆菌病、寄生虫、氟中毒和添加剂中毒等。

9、鹿群年龄结构要合理即增加上锯公鹿生产利用年限和合理调整老龄公鹿群占上锯公鹿群的比例。

10、固定饲养人员保持公鹿群与其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饲养管理的顺利实施。

以上就是提高马鹿的养殖技巧啦,注意科学的喂养,才能提高马鹿茸的产量哦。

怎么有效提高河蟹早期成活率?怎么提高河蟹的产量


想多提河蟹高产量怎么办,不少养殖户选择了多放苗。其水池养殖密度非常高,而结果就是产量没有上去,河蟹成活率反而大幅度降低,亏了不少苗前。可以说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那么怎么有效提高河蟹早期成活率?怎么提高河蟹的产量。

很多人的逻辑很简单,要想饭多,就多放米,同样,要想蟹产量高,就多放苗。基于这种思维,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湖区围网养殖增加到1000只每亩以上,以高产为代表的常州武进、儒林地区密度增加到2000只每亩,甚至个别地区增加到3000只每亩以上。放得多就能产量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2015年底各地区河蟹产量来看,大部分地区没有因为高密度带来高产量,反而减产。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家不重视早期管理,光顾着自己逍遥自在,把小蟹苗忽视了,结果蟹苗的成活率大打折扣。这时,有人要说话了,不是我不管,实在不知道怎么管。那如何做好早期管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呢?实践证明:强化营养和稳定水质是两个关键点。

一、强化营养

营养是蟹苗生长的必要条件,早期如果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就会下降,甚至体质弱,抗应激能力差,经常出现拉脚、顶壳等蜕壳不遂现象,而蟹苗吃得饱,营养才有保障。因此早投喂、投喂足尤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人工投喂。早期投喂最好以适口性好的饵料为主,比如早期的开口料、冰鲜鱼、豆粕等,保证蟹苗正常摄食。温度低时,深水区投喂;温度高时,可以扩大投喂面积。由于蟹苗个体小、体质弱,消化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人为加入一些诱食剂和一些助消化、营养保健类的产品来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

2、培养天然饵料。比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这些非常优质的活饵料,对小虾、小蟹生长极为有利,所以早期我们要多肥水,保持藻类的丰度。肥水产品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择一些营养全、溶解好、易吸收、高碳低氮的有机肥料。切忌乱肥,因为质量差的肥料会残留于池塘底部,造成一些氨氮、亚硝酸等毒性增加。

3、多向池塘中泼洒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电解质多维、超Vc、营养增强剂、复合有机钙等,也会提高虾蟹苗的营养积累,强化体质、促进蜕壳。我们熟悉的一些高产地区宜兴新建、金坛儒林等等一些养殖较好的客户,在早期虾蟹苗饵料摄入少,营养不足的时候,每年都大量地泼浇营养,尤其蜕壳前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稳定水质

首先,保持较深水位。水位尽量提高至60-80公分,甚至更深。由于早期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水温也会忽高忽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都容易感冒,何况我们的小蟹呢。为了他们能够活下来,还是要保持适当的水深,水深了水温变化会缓慢一些,能够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理由是水深水体相对大,水体大水就稳定,想想我们的湖区围网养殖或者是江河湖泊中的虾蟹,大风大雨对他们影响就很小。所以建议养殖朋友们提早加深水位,尤其是这几天会大幅度降温,水浅、水瘦的池塘虾苗蟹苗会产生强烈应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其次,注意肥水。水肥的池塘比水瘦的池塘水质更稳定,我们早期要尽可能的早肥水、定期追肥,以培养大型的藻类、优质藻类为主,刚刚肥起来的水由于小藻类多,看起来很清爽、很嫩,但是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藻。定期的追肥,可以把藻类逐渐向着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培养。藻类种类越多、越大水质就越稳定,池塘中生物链越复杂水质就越稳定,有时候池塘有点虫子也不要过分担心,除了它可以作为虾苗蟹苗的优质饵料外,也是生物链的一部分,消灭池塘的一些有机质。杀虫会破坏水质稳定,产生药物残留,毒害虾苗蟹苗。

然后,减少人为破坏水质。早期蟹塘中最常见的就是青苔、水浑、草脏、颤藻等问题,见到这些问题很多养殖朋友很有经验,采取杀灭的措施,殊不知这些杀苔、杀藻药物同时也杀掉了有益藻类、提高了氨氮、亚硝酸盐等一些指标,破坏了水质。产生的药物刺激和过量的毒素残留也会影响到蟹苗的成活。另外注意就是下雨前后、用药前后注意解毒稳水,补充碳源,稳定水质,防止倒藻。

综上所述,河蟹养殖早期提高成活率重要措施就是强化营养、稳定水质。

怎样提高蜂王浆产量?


【常见问题】怎样提高蜂王浆产量?

【专家解答】蜂王浆不仅是很好的滋补品,而且销售的价格也一直挺高的,所以在养殖蜜蜂的时候提高蜂王浆的产量也相当于提高养殖效益,现将提高蜂王浆产量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蜂群的组织

强群才能夺取高产,这是基础。但如等蜂群加上继箱以后才开始生产蜂王浆,将会失去宝贵时机,减少产量。所以,一般当蜂群快满平箱(一般8框左右),即可开始产浆。平箱可用框式隔王板把王隔在2~3框蜂区,继箱群用隔王板把王隔在巢箱中;无王区用来生产王浆。产浆群必须与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脾间距离要缩小,一般可缩到只能爬过一只工蜂。同时,应注意除去蜂群内的自然王台。另外,蜂群必须有充足的粉蜜贮备,不足的,要在生产王浆前2~3天进行人工奖励喂饲。

二、蜡碗的制作

蜡碗必须用纯净的黄蜡制作。蜡碗内要求光滑,碗口径要小于碗的中部口径,这样接受率较高。每群蜂可根据群势加1~2个浆框。一框上粘的蜡碗不必太多,一般60~100个。但要粘牢,以免脱落。蜜蜂喜欢旧台基;所以每次取浆后要进行整理,把已经接受的台基集中在一起,加到接受率较低的蜂群内使用。使用7~8次后,因赘蜡增多,会影响王浆的质量,可视情况重新更换新王台。

三、移虫的技术

移虫是生产王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接受率,把粘有蜡碗的浆框先放入蜂群内,加工整理2~4小时,然后再进行点浆移虫。移虫要领是将移虫针端向巢房壁伸入幼虫体下的王浆底部,随即提起,把幼虫连浆移出,再把移虫针伸到蜡碗底部轻轻一捺,幼虫即落在蜡碗底。操作时要仔细、熟练;凡一次未挑起的幼虫都要废弃。移的幼虫必须选一天内的小幼虫。移好一框,蜡碗口朝下,并迅速放入产浆群内,动作要轻,以防幼虫移位。点浆后,如需过一段时间再移虫,则需用湿毛巾把蜡碗盖上。浆框插入蜂群后2~4小时,即可检查接受情况。凡王台围有较多的蜜蜂,台口直、整齐,台内有浆和虫,则表明蜜蜂已接受。反之,蜡碗呈馒头型,幼虫已失,应及时补移虫一次,这样可提高接受率。

四、蜂巢的调整

浆框应放在蜂群中间,为吸引和哺育幼蜂,两边要放置带粉蜜的幼虫脾,切不要放空脾、卵脾。每5~7天要对蜂群进行一次检查,并调整巢脾。这样有利于蜂王产卵和蜂群产浆。此外,产浆的适宜巢温是35℃,相对湿度75%左右。温度过高,蜜蜂将离脾振翅散热;过低,将簇拥保护子脾,使浆框上蜜蜂减少。温度不适宜也会影响产浆,在气温低于20℃时,要注意用稻草等保温。超过35℃要做好遮荫、通风、降温工作。在高温的干旱季节,可在副纱盖上加放一麻布袋,面积约为副纱盖的4/5,每天洒清水2~3次,使麻布袋经常潮湿滴水,以便诱蜂上来吮吸水。这样,既可保持湿度,降低温度,又可增加产浆区的蜂量。

五、取浆的时间

一般都在移虫后三天取浆。但若蜂群壮大,花源丰富,蜂群泌浆情况好,可改为2~2.5天取浆。这样每次产浆量虽然少些,但总产量比三天出一次高,而且质量也好。若采用2~2.5天取一次浆,移出的幼虫可略大些。每次取浆要尽量把浆刮尽。这样,不但可减少浪费,也可避免出现陈渣,影响下次王浆质量。

【小编结语】养蜂有诀窍,想提高蜂王浆的产量,那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哦,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提高蜂王浆产量的几种方法,有养蜂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有更好的办法也欢迎分享,好了,本文就为您介绍到这了,感谢您的支持。

如何提高螃蟹的产量


秋季是螃蟹成熟上市的季节,对于养殖者来说,河蟹塘的收益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了。而河蟹塘的产量直接决定了今年的收益,那么如何提高螃蟹的产量?做到以下几点,螃蟹产量争取再冲一波!

一、如何提高螃蟹产量

1.增强营养

螃蟹体内的蟹黄蟹膏是决定螃蟹重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母蟹的蟹黄含量会略高于公蟹,这就是为什么母蟹和公蟹体型差别大比重量差别更大的原因。正所谓秋美蟹黄,蟹黄蟹膏也是人们在品尝螃蟹时候的主要品尝点,蟹黄蟹膏的含量和品质也就决定了螃蟹的品质。

螃蟹体内的蟹黄蟹膏就是螃蟹的性腺和肝胰腺,螃蟹的营养主要囤积在这个位置。而螃蟹的主要营养来源就是饲养者投喂的蛋白,所以在秋收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下功夫,加紧投喂高蛋白食物。

但是注意不要盲目的追求高蛋白,高蛋白的来源有两个,动物性蛋白食物和植物性蛋白食物,投喂螃蟹一般使用动物性蛋白食物,它的消化吸收效率会更高,更有利于螃蟹吸收营养。可以通过投喂高蛋白的饲料,投喂优质冰鱼等方式来解决。

2.补钙

提高螃蟹脱壳的翻倍率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水体中钙的含量可以直接影响螃蟹脱壳的时间和效率。螃蟹能够吸收水中的离子钙,可以理解为螃蟹可以吸收能溶于水的钙物质。有些养殖户通过撒石灰来提高水质中的钙含量,但是由于石灰的溶解度太低,而对水质的ph值影响大,弊大于利,所以不建议使用此方法。

3.溶氧

养殖水中氧气的含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水质中溶氧指标不达标的话,存活率都是问题,更不用说产量了。此外,水中的水草含量也是螃蟹产量和存活率的重要指标。水草不仅可以为螃蟹提供很好的隐蔽条件,80%以上的溶氧量也是来自于水草。但是到了晚上,水草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就要消耗掉水中的氧气,因此塘中的水草含量也要控制好,一般在30%-50%之间。

二、螃蟹的养殖方法

1.准备养殖池塘

养殖螃蟹的池塘水质要清澈,要有较为丰富的水草,阳光充足,一般在1-2米深。在养殖前要将池底的淤泥清除,在四周设置防逃跑装置,并且撒生石灰做好消毒工作。

2.选种放苗

选种要选品种优良纯正,注意观察不能有伤蟹、残蟹、病蟹等,要选择发育良好,体格健壮的蟹种。在放苗之前要让蟹苗有一个过度的适应期,可以在池塘中设置一个暂养区域,一段时间后便可将蟹苗放养。放养密度要适中,控制在一亩2000只左右。

3.投喂饲料

在养殖河蟹的过程中要定期投喂饲料,在秋季收获之前可以投喂高蛋白荤料,加强营养,促进河蟹的性腺和肝胰腺发育,肉质会更加鲜美。

4.水质管理

水质直接关系着螃蟹的成活率,所以要定期换水、消毒,还要保证水中要含有一定的肥力,并且通过季节、温度、天气的变化来调整水位。

以上就是螃蟹的秋季田间管理要点和简单的养殖方法介绍,此外,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预防病虫害的侵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牛蛙产量的饲养的技术


商品蛙的饲养是指将变态幼蛙养成商品蛙的过程,是整个牛蛙养殖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生产成败最关键的一道生产程序。目前商品蛙养殖可分为精养和粗放养殖两种方式。粗放养殖,就是周围用防逃设施围建一个比较宽广的场所,牛蛙的幼蛙就放在这种天然环境中任其吃食天然饵料并自然生长,待达到商品规格后捕捞出售;而精养则是要开挖较小的人工池塘,采用人工投饵,进行高密度的全人工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的产量和成活率都很高,是现在比较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下面着重.介绍这种养殖方式。

一、饲养场地的建设

1、养蛙池:商品蛙的养殖池,一般都开挖土池,为节省农田和成本,可以利用塘堰、藕塘和小型积水池稍加整理改造而成。位置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面积100平方米~300平方米,池深0.8米~1米,能蓄水30厘米~40厘米,土池四周要用网围,防止蛙逃逸:高产集约化养殖也可建造专门的水泥池,面积15平方米~30平方米。池深1米,蓄水随蛙体大小而定,用混凝土浇制而成,池底和墙面用水泥抹平,池底的坡度要大,以保证养蛙时一端水深,是蛙主要栖息的地方,一端水较浅,常露出池底,以便于蛙到这里来吃食和休息;池底还应向排水口倾斜,以保证能排干池水。为了防止蛙的逃逸,四周池墙顶部要浇制或砌成向内10厘米的檐。水泥池的产量高。目前国内每平方米可产蛙15千克,适于集约化高产养蛙使用。

2、养蛙池的小环境:为了保证牛蛀能良好地生长发育,应给牛蛙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在蛙池内种植一些莲藕、慈菇、菖蒲等水生植物,这样适宜于牛蛙栖息;蛙池内的陆地和斜坡上要种植花卉、青草和灌木树,以利于牛蛙平时来这里栖息和招引昆虫供作蛙的饵料;为了防止夏季高温对牛蛙的影响,应在春季在蛙池南岸搭半池的遮阴棚,种植一些南瓜、丝瓜、葡萄等爬藤植物,爬上遮阴棚,让牛蛙在高温季节到这里来歇夏休息。通过这样的安排,使整个养蛙池的生态环境更适合牛蛙的生活和生长。

3、养蛙池的清整和消毒:新建的水泥池要在使用前放水浸泡15天进行脱碱,待放养幼蛙时再排掉老水换入新水后才能放养;土池如新开池也要在使用前灌水浸泡5~7天,以除去过多的重金属盐,水泥池在放养前还要用浓度为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或浓度为每升20毫克的生石灰溶液涂涮池底和池壁消毒;土池则要用每平方米90克~110克生石灰或7.5克~15克的漂白粉化水后泼洒消毒。

二、幼蛙的放养、饵料和饲养管理

幼蛙的放养量要根据蛙的大小、饵料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来决定。土池一般放养刚变态(4克~5克)的幼蛙:每平方米100只~120只;水泥池的放养量可增加1~2倍。

1、蛙的人工饵料: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仅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需要,一定要投喂人工饵料。目前养蛙所采用的人工饵料主要有利用灯光引诱的昆虫;人工培养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和人工生产的配合颗粒饵料等。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可按照蛙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大小配制不同规格粒径的饵料,饵料系数和成本较低,另外在配制时可适当添加一些药物,还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试验表明,只要从刚变态的幼蛙开始,即采用蚯蚓和小鱼虾等活饵料和颗粒饵料等静态饵料一起投喂,使静态饵料在活饵料带动下起到活化的办法,幼蛙是可以吃食静态饵料的,效果很好,这为集约化养殖牛蛙解决了关键问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的吃食量随温度、蛙的大小和饵料种类不同而异,投饵量大致掌握在蛙总体重的5%~15%之间。

2、饲养管理:在人工精养条件下,牛蛙吃食量大,粪便也多,容易污染和恶化水质,从而会引发疾病,这种现象在水泥池饲养时更为突出。所以对水泥池要勤洗刷,定期更换池水并于4月中旬~10月中下旬其间,每15天用浓度为每升20毫克的生石灰或浓度为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消毒。当水温上升到32℃以上时,牛蛙会出现食欲减退,继续上升到35℃时会出现死亡现象。这时除用爬藤植物遮阴外,必要时要加注温度较低的外河新水,要采取一切措施,使池内水温控制在32℃以下,保证蛙的正常生活和生长。

由于蛙的密度大,幼蛙饲养一个阶段后,因为饵料投喂不匀以及个体间体质强弱的差异,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的现象。牛蛙有大吃小的恶习,所以要及时按大小进行分池饲养,以提高蛙的成活率。当规格达到25克~5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60只~80只;规格达到10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30只~40只;规格达到15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20只~30只。

牛蛙善于爬跳,所以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有破损的要及时修补,要经常观察有无蛇、鼠等敌害,一经发现要及时捕杀,以保证蛙的安全生长。

养殖蝇蛆提高蝇蛆产量的的诀窍


(一)、提高苍蝇的产卵量:提高苍蝇产卵量的条件是:1、要保证有大量的无菌种蝇,在一个约100平方米的蛆房中,保持在20万只苍蝇以上;2、投喂添加能促使苍蝇产卵的新配方;3、集卵信息物采用新配方。

(二)、养殖的种蝇是一定要用经过长期特殊驯化的工程蝇或红头苍蝇。我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并通过特别的驯化,终于获得成功!驯化后的家蝇与野蝇的区别:1、不怕人:你用手指接近它1寸远的距离,它都不飞走;2、定住性好,不爱逃逸;3、产卵量大,喜欢群居;4、无菌,每天吃食、交配、产卵生活特别有规律(其驯化过程在培训时给您详细讲解)。

(三)、集卵信息物的配方,以前都只用麦麸加氨水,实践证明不太理想。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几个原料易得、廉价却又特别有效的配方。来现场您可以看到:当我们把集卵料放在粪上后不到一分钟,苍蝇就会争先恐后地云集到上面产卵,那种镜头定会让您吃惊。

(四)、育蛆基料的调制和配方:方法与一般技术有较大区别,就以发酵技术而言,我们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您可能从未听说的水发酵技术,此技术操作简单,并能有效除去粪中的臭味。另外,您一定以为养蛆房中采用的全是粪,肯定臭得让人不敢进去,而事实是里面没有臭味或只有一点点臭味(冬天天冷需要关窗保温里面有点气味是正常的,在夏天窗子全部打开,里面基本闻不到臭味,所有养蝇蛆的粪便都使用微生物菌进行灭菌、除臭腐熟处理)。

养殖鹧鸪怎样有效提高雏鹧鸪成活率


雏鹧鸪的培育是饲养鹧鸪中的一项极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雏鹧鸪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鹧鸪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定育雏方式

购进雏鸪前,必须确定育雏方式(即笼养还是平养),然后根据计划饲养数,安排好育雏舍。

2、房舍和设备的准备

育雏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可根据需要通风,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检查房舍是否漏雨、门窗是否严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门窗必须加铁丝网,预防鹧鸪飞出房外,并准备好一切饲养用具。

3、场地及用具消毒

进雏前3―5天必须彻底清洗禽舍地板及一切饲养用具(饮水器、饲料桶等),消毒药为浓度0.1%的新洁尔灭,1:2000的百毒杀以及2%氢氧化钠。然后待地板干燥后,铺上垫料或垫布并把育雏用具放入舍内,密封门窗。根据禽舍的体积,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封闭至饲养前24小时,打开门窗、驱除异味、气体后再将门窗关闭备用。

二、培育环境

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给雏鸪提供适宜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不当的高低温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应激因素,各龄雏鹧鸪对温度的要求见下表。雏鸪体小,消化机能较弱,吃料少,产热不多,而单位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应该经常巡舍,观察鸪群的动态,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温度适当时,雏鸪表现活泼,分散在育雏器内,食欲旺盛;温度过高时,雏鸪远离热源、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张口呼吸、粪便稀;温度过低时,雏鸪互相挤压、缩颈、食欲减退、堆集在热源下。

2、湿度

育雏时环境湿度对雏鸪生长很重要,如湿度过大则体表散热困难、食欲不振、易患病;湿度过低雏鸪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现象。适宜的湿度是1周龄内60―70%,一周后55―60%。

3、通风换气

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舍内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才能使雏鸪生长快。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打开门窗换气,但又不要使雏鸪受凉。

4、密度

各日龄鹧鸪的饲养密度是:1―10日龄每平方米80―10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60只,4―13周龄每平方米30―35只。

5、光照

出壳一周内雏鸪可实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时光照,以后随日龄增大而减少光照时间,且光照不宜太强,每平方米2瓦,否则容易出现啄羽,啄肛、趾等恶癖。

三、科学饲养管理

1、饮水

雏鸪入雏前先准备好0.1%土霉素水,以促进胎粪的排出。此外,在饮水器中放入石子,一方面可预防雏鸪浸进水里湿身致病,另方面又可诱导雏鸪饮水。次日可交替使用水溶性多维或复方维生素B溶液等,以调整雏鸪的食欲。

2、开食

雏鸪开水后,就可开食,初调教时可把饲料撒在垫布上,让雏鸪采食,2―3天后逐步用饲料桶代替,饲料桶要放在灯光附近,让雏鸪能看到饲料。1―3日龄的雏鸪可保持全天不断料,以后每日喂3―4次以增强雏鸪的采食能力。

3、断喙

如果饲养管理中密度不大时,可避免啄癖的发生,一般不切喙。因切喙对鹧鸪的应激很大。如果措施上达不到要求而发生啄癖时,可在50日龄转群时一次完成。

四、免疫防病工作

1、禽舍出入口设消毒池,饲养员进入禽舍内应更换衣服、鞋子等,外来人员一律严禁进入舍内。

2、坚持全进全出制度,雏鸪饲养与转群后,要严格清洗消毒后方能再进雏鸪苗。

3、勤洗饮水器,勤换垫料或垫布,有利于防病。在多年的育雏实践中,根据雏鸪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可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预防用药及免疫程序。

养扇贝提高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约有400余种。该科的6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颜色鲜艳呈辐射状花纹的扇贝受收藏者喜爱,花纹被采纳为艺术品的图案。扇贝为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中的一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扇贝养殖怎么提高孵化率困扰着很多水产养殖户,那么我们就提供些资料供养殖户们参考。

一、亲贝的选择与越冬

1.要求选择生殖腺饱满、个体大、外观完整的亲贝。亲贝入车间后先稳定2天,水温为自然水温(3℃),暂养密度为90个/立方米~100个/立方米。

2.建议采用室内越冬,每天换1/3或1/2的自然海水,5天~6天吸污一次。

二、亲贝的暂养保熟

亲贝的培养是基础,亲贝生殖腺发育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获卵质量的高低。

1.注意有效温度的提升,控制水温升高的速度。亲贝前期每天水温提高1℃,升到15℃时稳定3天,以后每天提高0.5℃,升至19℃时待产。

2.注意改善水中的氨氮含量及溶氧量。采取倒池换水的办法,亲贝前期每天倒池1次,水温达到16℃后,要采取长流水、常吸污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换水量达到1个全量/天,同时每天微量充气。

3.注意饵料的营养搭配,使孵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饵料以新鲜的硅藻为主,金藻及代用饵料(如淀粉、蛋黄、螺旋藻粉)为辅。前期日投饵量为5万细胞/毫升水~20万细胞/毫升水,14℃以后摄食量增加,日投饵量为20万细胞/毫升水~40万细胞/毫升水,分8次~12次投喂。

黄鳝养殖该如何提高产量?提高黄鳝养殖产量的方法


黄鳝近年来深受水产养殖户欢迎的养殖项目,属于名贵的淡水鱼品种,不仅肉质细嫩,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而在黄鳝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做好地址、食料等方面的养殖工作十分重要。那么,黄鳝养殖该如何提高产量?现将提高黄鳝养殖产量的方法介绍如下。

提高黄鳝养殖产量的方法

1.选择地址:黄鳝池选择在安静、避风、向阳、近水的地方,大小可根据准备饲养苗种的数量而定,池壁尽可能的多修孔道以便黄鳝打洞潜伏,池底用含有机质较多的泥土,土质要求松软适度且厚度在15厘米左右,对经改造的沟、渠、涵一定要清淤。此外高度不能低于1米,有条件的可砌围墙加以保静。

2.放水营造:地址选择完后用适量生石灰对全池消毒,7-10天后放水营造自然环境,池中可栽植一些漂浮植物,池周点缀适量杨柳树,待10-20天每米2面积放养3-5尾小鱼小虾,使池中充满生机,切忌不要用井水,因为井水不但含氧量低,而且井水中的许多矿物质容易使鱼池的环境与周围环境不合。

3.分批放养:在当年春分之后捕捉当地的一些野鳝投入池中,使它们先安营扎寨。如果养殖户不急于求成,待15天左右,放养一批亲鳝,因为它繁殖力强,一次投放,可以连续捕捉,以每平米12对最佳。以后,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分批投放,但总数量每平米不得大于20尾。

4.修筑跑道:黄鳝在黑夜或雪雨天很想另觅居地,为顺其自然可在池旁修筑1-2条跑道(可在建池中同时进行),跑道可采用水泥管(密封,不要灌泥,长度在2-3米)回环入池,或通向另一鱼池,使黄鳝的野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生长。有条件的还可利用跑道灌水,让黄鳝嬉戏,增强体质。

5.喂好食料:春夏交替之际是黄鳝生长最快的时候,可投喂螺蛳肉、蚯蚓、河蚌肉、蝇蛆、螟虫、动物内脏等。秋季除上述饲料外,适当投喂一些麸皮、煮熟的小麦、蔬菜叶和小浮萍等植物性饲料,切忌投喂太多或变质饲料。投食应选择在固定地点,太阳下山之时及六月天中午忌投食。

6.防病治病:放养时以本地野生黄鳝最佳(因为它适应环境),不要一次性投放,不要投有创伤的鳝体,以免感染细菌得病死亡,甚至全池死光。鳝苗在入池前,用漂白粉浸洗(每米3水用10克)。发现池内黄鳝肚皮上有黄色斑点,可用硫酸铜水溶液浸洗(每米3用药8克),但必需在1小时后变换新水。

【小编结语】黄鳝是名贵的淡水鱼品种,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提高黄鳝养殖产量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提高罗非鱼产量


【专家解答】想要在池塘养殖中提高罗非鱼的朋友们注意了,我们接下来要讲解的是如何养殖高产的罗非鱼的技术以及管理要点:

饲料投喂

罗非鱼以投喂颗粒饲料为好,粗蛋白含量要求达26%~30%,并以植物性蛋白为主。

追肥与水质调节

保持池中有较多的天然饵料生物,有利于罗非鱼的摄食和生长。

勤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适时捕大留小

一般每半个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1次,鱼生长正常或较快,说明各项饲养管理措施得当或较好;如果鱼生长缓慢,很可能是饲料不佳,投喂不足,水质不良等原因引起。

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巡塘2~3次。观察水质及鱼的动态。发现水质较为清瘦或过肥,要及时追肥或注换新水。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的提高罗非鱼产量你整理了《如何提高罗非鱼产量》一文,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食性广等优点,现已成为世界各地主要的养殖鱼种之一。但罗非鱼成熟早、繁殖周期短,这种过度繁殖则导致了种群密度过大、个体太小而影响了商品鱼的质量及产量。因此可以采取混养方式提高产量。

鹿茸怎么吃


视频内容如下: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是名贵的药材,鹿茸具有:生精补髓、强健筋骨的功效。那怎么吃鹿茸才能让功效发挥的最好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高效的鹿茸食用方法。

吃法一:鹿茸泡酒

将鲜鹿茸洗净后切片,加入50度以上的白酒浸泡二周即可,每日服10-25ml,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药材一起浸泡。

吃法二:鹿茸做菜、煲汤

将鹿茸片与家禽类进行熬制煲汤,配料可以为大枣、红参、枸杞、山竹、海参等等。

吃法三:鹿茸磨粉

将鹿茸磨成细粉,在晚上睡觉之前,用酒或者温开水送服鹿茸粉。这样吃既方便,又保健。

吃法四:鹿茸粥

将鹿茸粉与米谷配伍,再加入适当的调料,同煮为粥,进补服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疗方法。

吃法五:鹿茸泡茶

拿几片鹿茸放杯子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待温度刚好能够喝的时候饮用,也可放入适量的枸杞。

吃法六:鹿茸片干吃

取干鹿茸片,进行咀嚼服用,每次1~2片为宜。

对于阴虚、有内热症状、血热、外邪正盛、肝火旺的人群不适宜服用鹿茸,而且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随意食用。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怎样有效的提高鹿茸的产量?》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青蛙的产量”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4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