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的防治

猪水肿病又称小猪摇摆症,它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肠病毒血症,它在农民买回来饲养的断奶小猪中时有发生。
1症状
水肿是该病的特征症状,以头部特别是眼睑水肿,重症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小缝隙。伴神经症状,突发死亡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差,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一般不高,偶有个别猪只体温上升;心跳、呼吸加快。病初表现,走起路来摇晃不稳,有神经症状出现,无目的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常见肌肉震颤,四肢不时抽动,似游泳状,用手触摸猪体,表现惊厥,反应敏感。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均在48h以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常可延至5~7d或更长一些时日。致死率达90%。解剖后主要的变化是水肿,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明显和典型,尤以胃壁水肿最为严重。切开胃壁可见增厚和胶冻状,并流出淡黄色渗出液。患水肿病的猪一般先轻度腹泻(后便秘),常便秘,但发病前一两天常有轻度腹泻。
2预防措施
用仔猪水肿灭活苗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方法。在紧急预防使用时,推荐使用青岛宝依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猪水肿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使用,可以适当增加剂量。定期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饲料单一和蛋白质过多,是重要的诱因,所以在饲养方面,饲料营养要全面,注意添加饲料矿物质,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猪不要饲喂过饱,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冲洗,隔离病猪,每天清理粪便,()定期消毒,圈内不留脏水,不留积尿,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3治疗方法
(1)呋塞米注射液(0.05~0.1mL/kg)加硫酸庆大肌注,连用2~3d;(2)远征霉素,亚硒酸钠维生素E1~4ml,地塞米松,每天1次;(3)肌肉注射10%磺胺嘧锭钠5ml,加地塞米松5ml,每日2次,连用3d;(4)强力水肿灵注射液肌注5ml,每日1次。20%复方磺胺嘧啶钠10ml或六甲氧磺胺嘧啶10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d;(5)猪水肿抗毒素(氧氟沙星注射液肌注)1kg体重肌注0.1g,晚期间隔半天重复1次,加呋塞米注射液(0.05~0.1mL/kg)肌肉注射。
以上方法可以酌情选用,一般采用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症状轻者便秘时,每头每次饲喂人工盐25g,或内服硫酸镁15~25g,以达到清肠通便,以排除肠道内的细菌及有毒物质。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症状时的病猪,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可用安钠咖、利尿素、葡萄糖等药物强心、解毒。静脉滴注50%葡萄糖50ml、20%甘露醇50~100ml,每日1次。另可用5%~10%氯化钙或者葡萄糖酸钙5~10ml和4%乌洛托品各5~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还可补充Vc和防止酸中毒。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
参考文献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中国兽医协会主编.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柏文芳(1975年4月),女,江苏南京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防治。

相关推荐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


仔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患病仔猪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体温多数不升高,步态不稳、兴奋不安,常盲目行走或作转圈行动,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划动。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导致,主要是断奶仔猪容易发病,主要特征是头部肠系膜、胃壁或者其他部位发生水肿,共济失调,甚至麻痹。该病往往呈急性发病,快速死亡,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较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病原因素。该病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引起,且通常仔猪在哺乳阶段就有少量该菌存在于肠道内,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引起发病。当存在一定诱因,如气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断奶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尤其是胃肠功能发生紊乱,造成肠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使该菌在肠道内开始大量繁殖,并产生过多的毒素,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不断体内积聚,导致毒血症,尤其是当毒素蓄积到一定水平,就会导致发病,使其发生死亡。

断奶应激。随着仔猪日龄的不断增长,肠胃内的消化酶数量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发生断奶应激,导致这些消化酶的活性明星减弱,从而造成消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使肠道菌落紊乱。另外,早期断奶应激还会导致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下降,使细胞免疫力受到抑制,从而造成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很多毒素,当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水肿。

饲养管理因素。仔猪采取早期断奶,由于自身消化生理特点使其无法很好的消化植物性蛋白质,这种没有被消化的蛋白质或者没有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就会使肠道微生物区系发生紊乱,从而促使溶血性大肠杆菌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引起该病。当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硒、维生素E,导致仔猪无法摄取足够的这些物质,就会使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失调,从而有利于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附着,且产生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进而引起发病。另外,仔猪生活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饲养条件和饲养方式突然发生改变,特别在某些关键阶段,如断奶前后,由熟喂料突然变成生喂料或者由生喂料突然变成熟喂料,都容易引起该病。

2、流行特点

断奶前后的仔猪容易发生该病,其中断奶后1~3星期内最容易出现发病,但当营养水平较低则比较少发。一般来说,体况中等以上的猪容易发生该病,因此往往是同窝中生长发育良好的仔猪容易出现发病。该病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春季的4~5月份和秋季的9~10月相对更容易出现发病,尤其是阴雨季节和气候多变的时候更容易发病。任何品种和性别的仔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且往往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快速发生死亡,致死率高,造成散发性传染。

3、临床症状

该病往往突然发生,患病仔猪一般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停止采食,部分病猪还会发生呕吐。发病前期,病猪往往是耳朵、眼睑以及鼻子等部位发生水肿;发病后期,往往是颈部和腹部等处的皮下部位发生水肿,严重时甚至会蔓延至全身。一般来说,仔猪患有急性水肿病往往会突然倒地,且四肢不断划动,在1~2h内就会发生死亡;患有慢性水肿病往往会先表现出四肢乏力,精神不振,以及水肿等症状,一般发病经过3~4天发生死亡。

4、防治方法

对症疗法。病猪可采取肌肉注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进行对症疗法。病猪可按体重使用0.2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添加5~10mg/kg地塞米松,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病猪也可每头使用2mL维生素B1和2mL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病猪还可肌肉注射0.1~0.2mL/kg10%增效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2天。病猪还可每头皮下注射4mL10%安钠咖注射液1次,配合肌肉注射3mL0.1%亚硒酸钠注射液1次。

药物预防。对于新生仔猪,可选择在2~3日龄注射硒铁合剂,如每头注射1mL牲血素。同时,在断奶前后2天按每100kg饲料加入100g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混合均匀后饲喂。如果气候突然发生该病,可及时饲喂一定量的抗菌药物,如按体重使用5~20mg/kg土霉素,连续使用2~3天。

加强饲养管理。仔猪要及早进行补料,注意少给勤添,且断奶后禁止突然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并确保饲喂多种饲料,还要添加一定量的青绿饲料,防止只饲喂精饲料,且精料不能够饲喂过多或者过度饱腹,防止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圈舍日常要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防止阴冷潮湿,尽可能避免或者消除应激因素,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断奶逐渐进行。另外,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免疫预防。通常使用水肿疫苗即大肠杆菌多价苗来预防该病,母猪一般在产前21天接种2头份,仔猪在15日龄接种1头份。另外,该病通常添加蜂胶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每头在12~14日龄接种1mL。此外,仔猪也可在30日龄临时进行1次加强免疫,每头颈部肌肉注射2mL,能够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又被称作大肠杆菌毒血症,主要威胁新生仔猪,死亡率高,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主要是呈地方性流行,对于该病必须正确诊断,采取科学防治方法,才能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一起来看看: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1.1细菌性因素

引起猪水肿病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猪体内常在细菌,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与其他菌形成一个微生态平衡,保持猪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当大肠杆菌的量过多,就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外毒素,这些有害物质通过猪的肠道吸收到猪的血液中,肠道、肠管和猪脑部以及皮下血管产生损伤,从而引发猪出现水肿症状,并伴随有一定的神经症状。

1.2非细菌性因素

引发猪水肿病的非细菌原因主要有天气变化和养殖环境的转换以及变化,或者经过长途运输改变了猪长期的饲养环境,或者采取直接更换养殖饲料,导致其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和部分维生素缺失。另外,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养殖环境缺乏清理整治,以及应激因素的刺激,都能使仔猪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病程较短,一般持续数小时,病期在1~2天左右,具有高于90%的致死率。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猪水肿病和亚急性猪水肿病。

2..1急性猪水肿病

此型病猪会突然发病,没有可供观察的明显症状,在发病时,部分病猪会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易吼易尖叫;出现行动不稳,无法站立,四肢乏力,卧地并出现四肢划动。通常,病猪在患病后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2..2亚急性猪水肿病

亚急性猪水肿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主要出现明显的局部水肿症状,伴随有神经症状。部分病猪出现口吐白沫、后肢乏力、无法站立、四肢划动的症状,对触碰反应敏感,且水肿多在眼睑部位、结膜部位、头颈部出现。

3、流行病学特征

猪水肿病主要感染在2月龄的仔猪,以及3~4月龄的架子猪。在2月龄仔猪身上发病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发病非常急,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程短,一般为l~2天,有的病例甚至在数小时内即死亡,且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对3~4月龄的架子猪染病则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发病时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且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多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误诊死亡。

4、病理变化

猪水肿病主要是水肿症状,可在猪体内各部被发现,特别是胃壁和结肠系膜呈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当胃壁和结肠系膜被切开后能够观察到增厚的变化、且呈现胶状物,流出茶色液体或清亮液体,伴随全身淋巴结水肿,并出现明显的充血症状和出血。

5、诊断

由于猪水肿病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因此,可结合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猪水肿症状来进行判断,主要是通过2月龄仔猪头颈部以及眼脸部水肿和神经症状判断,针对3~4月龄的架子猪主要是观察眼睑部和头部水肿、眼红和便秘的症状来判断诊断。对猪水肿病的分析确诊则需要解剖取出病猪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大肠杆菌情况来确诊。

6、防治

6.1预防措施

对哺乳仔猪实施补料,提高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阶梯式断乳,需要循序渐进的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并且注意饲料的营养水平要均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适当,不宜过高。还要注重对断乳后仔猪的饲养观察,避免进食过饱。在断奶前后约4周时间内服用适量磺胺甲基异恶唑,以达到预防猪水肿病的作用;并且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确保仔猪的硒元素和维生素C的摄入水平,注意补充;或针对断奶仔猪在断奶前后约2周时间内用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进行肌注预防。

6.2治疗

一是中药治疗。针对猪水肿病主要是采用中药制剂苍术香连散,是通过黄连、木香、苍术组方,持续用药坚持2天,用药后采取必要的观察视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量,并且调整饲养管理措施,采取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二是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注射清热解毒通便针和氟苯尼考注射液来有效缓解猪水肿病的主要症状,并且遵照医嘱按照病猪的主要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药量调整,注意保证用药剂量和次数,并且控制好病猪和未感染猪的隔离工作。

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都有发生。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仔猪少发生。带菌母猪传播给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饲料饲养方法改变,饲料单一,气候变化,被污染后的水,环境,用具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机率增加和症状加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病前1~2天有轻度腹泻,后便秘。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喜卧地、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动作游泳状,呻吟,站立时拱腰,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后肢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的皮下。有的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也有长达7天以上的。病死率约90%。
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急性型:患猪突然发病,步态不稳,走路蹒跚,倒地后肌肉震颤,严重的全身抽搐。眼睑苍白、水肿如鱼肉状,口吐白沫;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见不到明显症状,几小时即死亡,被感染的猪只大多很健壮,吃得饱长得快。
亚急性型: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大多正常。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水肿,其中耳朵水肿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一小缝隙。
但65日龄病猪水肿不明显。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声嘶哑,皮肤发绀,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心跳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脸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内充满食物,粘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有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使粘膜与肌层分离,水肿严重的可达2~3厘米,严重的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膀胱粘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诊断与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和特殊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确诊。确诊用肠内容物可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鉴定其血清型后,可以得出诊断。
临床上应与硒、维生素B1缺乏症等疾病相区别。
防治
预防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的有效疗法,预防本病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不能过高。药物治疗早期效果好,后期一般无效。
1、在没有本病的地区,不要由病区购进新猪,邻近猪场发生本病,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在有本病的猪群内,对断乳仔猪,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切忌突然断乳和突然更换饲料,断乳时防止突然改变饲养条件,断乳后的仔猪不要饲喂过饱。猪舍清洁、干燥、卫生,定期冲洗消毒。
2、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可预防本病发生。
3、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4、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怀孕母猪临产前第7天和第2天,分别肌肉注射猪水肿抗毒注射液10毫升,可确保所产仔猪85.71%得到保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在饲料中添加0.2%的金霉素饲喂。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基因工程苗三分之一头份,可明显降低腹泻及水肿发病率。
5、仔猪生后哺乳之前,给仔猪口服0.1%的高锰酸钾2毫升~3毫升,以后每隔5天再喂饮一次。在仔猪3日龄~4日龄肌肉注射富铁力1毫升或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2毫升,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3日龄~5日龄饮用淡盐水,7日龄补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器官发育,适量增加粗纤维饲料。
6、仔猪35日龄~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前1天~5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严禁突然断乳。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3周龄内蛋白质不高于19%。饲料应多样化,保持饲料新鲜洁净。断奶初期补料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断奶后限喂一周青饲料,逐渐增加精饲料。
7、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1公斤~2公斤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痢特灵、喹乙醇、磺胺类、亚硒酸钠、维生素B粉等药物,对防治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治疗
1、恩诺沙星4~6毫升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0.1%亚硒酸钠3~4毫升,肌肉注射,间隔5~6天重复注射一次。
2、头孢止痢每千克体重0.1~0.15毫克口服或肌注,不可超量,也不必与其它药配合应用。
3、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注,一日2次,连用3天。剂量准确,不可超量。5%葡萄糖200毫升静脉注射。
4、20%磺胺嘧啶钠10毫升或六甲氧磺胺嘧啶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5%氯化钙和4%乌洛托品各5毫升混合静注。
5、庆大霉素5毫升,地塞米松100~200毫克分点注射,连用2~3次。
6、口服利尿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注。
7、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2小时一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