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喂生料喂法有技巧

养猪喂生料不仅节省人力、财力、电力,还可增加猪的采食量,促进猪生长,猪增重快、出栏早,并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养猪效益,但必须讲究饲喂方法。
1.饲料的选择。生喂饲料主要选择禾木科籽实,如玉米、小麦、稻谷等及其副产品,如谷糠、稻糠、麸皮等。特别是浓缩饲料配合成混合饲料,都不能煮熟或用开水拌料,否则将会严重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会下降15%~20%。青绿饲料更要生喂,因熟喂时大部分蛋白质、维生素会遭到破坏。黄豆、豆饼、花生饼等饲料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它会阻碍猪体内胰蛋白酶对豆类蛋白质的分解,此类饲料不能生喂,要高温处理后再喂。
2.喂生料的方法。喂生料的方法分湿喂和干喂两种。湿喂就是料和水按比例搅拌成块状喂猪,最适宜的比例是1:1,最高不能超过1:2。拌成的饲料,要以手握成团、放开即散为宜。干喂就是把配合饲料以干粉状喂猪,但要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
3.生料要粉碎。生料粉碎后的颗粒直径以1.21.8毫米为宜。这种粉料猪吃起来爽口,采食量大,长膘快,利用率高,效益好。如果直径小于1毫米。猪采食时易黏嘴,影响适口性,还会引起胃肠病: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饲料粗糙,适口性差,猪不爱采食,影响生长。
4.青饲料和精饲料分开喂。当猪饥饿时,胃肠就会分泌大量的消化液。精饲料营养丰富、体积小、粗纤维少、适口性好、质量高、易消化、易吸收,最好先喂精饲料。如果青饲料和精饲料混合喂猪,由于青饲料体积大、水分多,会降低精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率,因此要分开饲喂。
5.掌握好喂量。给猪喂生料时要根据猪只的大小和不同的生长阶段掌握好喂量。仔猪一天喂6次,育肥猪一天喂4次,间隔时间要均匀,喂到九成饱为宜。种公猪日喂料控制在22.5千克,配种期增加到33.5千克。妊娠母猪日喂量为22.5千克,哺乳期可增加到45千克。
6.供应充足的水。不管干喂或湿喂,一年四季都要给猪供应清洁的饮水。不然会因缺水而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还会引发疾病,特别是哺乳母猪更不能缺水,否则影响乳汁的分泌,()造成缺奶,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怎样提高猪的瘦肉率
怎样提高一般猪的瘦肉率?在相同饲养、营养水平条件下,瘦肉猪种育肥性能好,瘦肉率高。而作为一般猪也可通过不同饲养方式、方法提高瘦肉产量。
1.选好仔猪。选好用来育肥的仔猪,是保证育肥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基础。特别是户养育肥猪,常需到集市或母猪户挑选购买仔猪,这需要注意选择仔猪身体发育均称,身子要长,骨架要大,腿高,断奶体重大。这种猪往往是猪群中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多的猪。相反,骨架小,体躯短圆,往往生长早期就沉积脂肪,胴体瘦肉率低,日增重也偏低。仔猪还要体质健壮,表现是反应活泼爱动,贪食争抢,胆大,很少患病,皮毛滑亮、洁净,有弹性,生长发育快。
2.限食饲养。大量试验证明,特别在育肥后期,适当地限制饲粮营养的供应或减少每日采食量,对增重没有不利影响,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饲料报酬。限食前期(65千克以前)不限食,即让其自由采食,吃饱并保持旺盛食欲为度;后期限制采食量,后期(6590千克)限制在正常喂量的95%左右为宜,以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营养水平,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每头每日平均采食量,前期控制在1.651.85千克为宜,后期控制在2.62.8千克较为合适。试验结果表明,前期不限食可充分让猪生长发育,因前期是长肌肉阶段。后期限食,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提高产瘦肉量,又不降低增重。如此,可达到使一般猪也能多长瘦肉。
朱德红

相关推荐

螃蟹饵料投喂技巧


投饵时间
河蟹投饵一般每天两次,上午八、九点投一次,傍晚七、八点左右再投喂一次。饵料投喂以傍晚为主,投喂量应占全天的60-70%。
投饵内容
河蟹的饵料投喂是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一龄蟹种至成蟹养殖阶段,投喂的饵料以蟹类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没有专用饲料的地方,可以自己配制饵料,例如:投喂普通鲤鱼夏花饲料,配以1/3-1/5的蚯蚓、碎肉、小杂鱼粉、酒糟、螺贝类碎肉、牲畜下脚料等。另外还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大小块、山芋刨成丝、麦芽等)再喂,成蟹阶段的饵料一般不加工,但黄豆、玉米要煮熟再喂。蟹种刚放进池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河蟹生长中期应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应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投饵数量
河蟹的饵料系数一般在5以上,究竟投饵多少,应视季节、水温、蟹的不同生长阶段来定。总的分配原则是:上半年投饵占总量的30%-35%;7-11月份占总量的65%-70%。蟹种至成蟹的日投喂量为在池蟹总重的8%-10%。成蟹喂养按蟹体重5%左右投喂,动物下脚料按占颗粒饲料的10%左右投喂。另外还要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以及河蟹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的进行调整。
投饵方法
“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的吃食情况,确定饵料投喂量。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用塑料编织袋片或密眼网片制成的罾形食台较好。

养猪喂什么成本低又长得快


科学的饲料搭配及喂养方式,能尽可能的降低养猪成本,还能获得不错的出栏速度,饲料可以选择本地一些价格较低的如豆渣、米糠等,再结合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青饲料等科学喂养。

养猪不能只喂单一的一种饲料,必须结合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青饲料等一起喂养,提高猪的综合营养,才能长得快。多利用本地的一些低价饲料,如豆渣、米糠等,可以很有效的控制成本。

1、养猪的时候,除了喂养的饲料要求营养均衡,选种也很关键。最好选择喂养杂交猪,这样的猪发病率低,抗病力强,生长很快,而且瘦肉率高,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2、喂养的时候,需要每天按时喂养,而且次数也不能随意变动,这样养成猪固定的条件反射,让其长得更快更肥。

3、养猪的每次的数量也需要把握准确,根据猪的大小适量喂养。

4、投料的时候需要均匀的从饲槽的一端撒到另一端,这样方便所有的猪都能吃到饲料,不会出现个别猪瘦弱掉瞟的现象。

5、生猪喂养的饲料需要根据猪的大小及时更换,以确保不同的生长期能吸收到全面的营养成分。让生猪长得更快。

6、喂养的同时,要保持猪圈的清洁,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给猪驱虫,接种疫苗,注意防治各类猪疾病。科学合理的喂养,不仅能节省养猪的成本,还能缩短养殖的周期,让猪长得更快,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甲鱼池塘养殖水上栅板条状投喂法



这是一种把饲料做成圆柱形长条状放在一块特制的带栅栏的食台板上投喂的方法,栅板的制作方法:取厚2厘米、宽25厘米、长根据投饵池边的长而定的木板,然后在离长边10厘米处顺长钻一排栅柱孔,孔距为1厘米(一般以稚鳖爬不进去为宜),栅柱可用普通竹筷子的一半粗,长15厘米钉于栅柱孔上即可。料板制好后呈30度斜置于鳖池墙边,其中栅下2厘米于水中,而板的底部则再顺一排水泥瓦,供鳖爬行吃食,饲料条的粗细根据鳖的大小而定。一般鳖苗阶段(3~5克)为1~3厘米直径粗,鳖种阶段(50~200克)为3~5厘米直径粗,成鳖阶段(200克以上)为5~8厘米直径粗即可。投喂时料条顺放在料板上,以后根据鳖的长大情况可逐渐抽掉部分栅钉以增大栅距,以便鳖能伸入头颈吃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饲料在水上食台中因有栅栏而掉不到水中,而鳖也不能随便爬到饲料板上抓坏饲料。由于饲料条较粗,即使有点湿度,饲料也不会糊烂,而鳖在吃食时也是咬多少吃多少,不会把饲料撒落到水中,从而减少浪费和对水质的污染。投喂3小时后,如有剩余饲料也易收起。饲料板也可用抹布擦净,由于在板上能掌握吃食量,也较容易调整投饲量。通过试验,用这种方法投饲可降低饵料系数0.5~1之间,同样换水次数也较在饲料台上撒颗料的方法减少1/3左右,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水上投饵法。这种方法也适用在室外的精养池塘。
室外精养池,也可采用上述方法,但也应具下列条件:一是在料板上搭一防雨遮阳棚;二是在水下投喂时,须先清除池中的野杂鱼类。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一、“四定”投喂技巧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
1.定时
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在泥鳅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还应投喂一次。
2.定量
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饱饥失常,影响消化和生长,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池塘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定量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轻鳅病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安全卫生、适口、水中稳定性好,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要依据不同水温,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4.定位
在泥鳅苗种刚入池的几天里,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状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一般每亩池塘设1~2平方米的食台4~6个。要将饲料投喂到搭设好的食台上,不能随意投放。定位投喂的好处一是将饲料均匀投撒在食台上,便于泥鳅集群摄食;二是投放的饲料不会到处漂散,避免造成浪费;三是投喂的饲料不可堆积,要均匀地撒开在食场范围内,以确保泥鳅均匀摄食;四是便于检查和确定泥鳅的摄食和生长情况;五是当池塘中的泥鳅需要投喂药饵时,能使泥鳅集群均匀摄食,提高药效。
二、“四看”投喂技巧
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眼力观察鱼池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这就需要经验和技巧。
1.看吃食时间的长短
投喂后在1个半小时内吃完为正常,1小时不到就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泥鳅没有吃饱,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在2小时内还未吃完,而泥鳅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2.看泥鳅生长情况
4—5月,泥鳅开食后食量逐渐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如果投喂量不变,而到周末或旬末时,在半小时内就吃完,表明泥鳅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适当增加喂量。
3.看水面动静
吃饱后的泥鳅一般都沉到水底。投食后如果泥鳅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属饥饿表现,尤其是泥鳅苗或泥鳅种在水面上成群狂游,这是严重饥饿的表现,俗称“跑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游,否则会大批死亡。
4.看水质变化
泥鳅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可观察水质的肥瘦来判断浮游生物的量是否满足泥鳅生长要求。当水质瘦时,可通过施肥来培养浮游生物;当水质过肥,同养鱼出现浮头时,则要立即换水并加开增氧机,必要时投放敌百虫药物杀死浮游动物,以保证泥鳅健康生长。

泥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1.栖息特征泥鳅属温水底栖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泥鳅的生活环境主要在河川、湖泊、塘堰水沟(渠)、沼泽水地、稻田等浅水水域,或者生活在淤泥较深的表层,泥鳅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在池塘里人工养殖时,其喜欢在池底活动,只有水中氧气不足时才游到水面上呼吸空气。泥鳅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在7℃以下或30℃以上,或者在池水干洞时,泥鳅就会潜入10-30厘米的软泥层中“休眠”。钻人淤泥中的泥鳅靠土壤中的少量水分湿润皮肤,可长期维持生命。
2.特异功能泥鳅可以用鳃呼吸,也可用皮肤和肠呼吸,这是泥鳅与其他鱼类不同的特殊生理功能。泥鳅的肠壁不仅薄而血管密布,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在空气中能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跃出水面吞吸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泄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远胜于其他鱼类,故在运输时不易死亡,也是养殖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鱼种之一。据资料报道:水中溶氧低达。.46-0.48毫克/升时,泥鳅才开始死亡;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缺氧时泥鳅将会游至水面吞食空气,利用肠呼吸,即使池水溶氧低于。16毫克/升,仍可安然无事。泥鳅在水中除缺氧时利用肠呼吸外,在摄食后肠呼吸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例如,当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饲料后,泥鳅就会在池中集群,肠呼吸的次数随之迅速增加,逐渐不摄食,浮在水面。经解剖观察,肠管中充满了空气。
3、食性杂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对食物要求不十分挑剔,凡是水中和泥中的动物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适口饵料,实际生产中,丰富的饲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工养殖的泥鳅快速生长,增产增收。泥鳅在幼苗阶段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指浮游动物),以后逐渐向杂食性转变,到了成鳅阶段主要摄取植物性饲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对蚯蚓的消化速度较快。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豆浆和其他粉状饲料。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也可以用堆放厩肥、鸡粪和牛粪、猪粪等方法培训浮游生物作鱼苗作鱼苗鱼种饲料。成鱼阶段用米糠、马铃薯渣、蔬菜渣、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殖质土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投喂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喂食。由于泥鳅特别贪食,因此饲料投喂不宜过多,日投饲量,鱼种阶段为泥鳅体重5%-8%,成鱼阶段为5%左右。开始时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一次。

泥鳅的饲料来源及种类
一是运用粪肥培肥水体来增加水中有机物、藻类植物和轮虫、水蚤、水蚯蚓、孑孓、草履虫等。
二是适于泥鳅捕食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田螺、螺蛳、蚯蚓、昆虫类和蜗牛。
三是收集屠宰下脚料、农副产品和加工下脚料、小杂鱼肉、豆渣、米糠、豆饼、菜粕、麦麸和幼嫩植物的茎、叶、种子等。
四是人工专门培养泥鳅喜食的活饵料,如黄粉虫、蚯蚓、蛆虫、蚕蛹等。
五是配制泥鳅专用全价饲料(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配制成的泥鳅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配方一(%):鱼粉10-20,豆饼粉20-35,小麦粉15-18,菜饼粉8-15,米糠粉5-8,龙虾粉5-8,鸡场粉2-4,鱼用生长素1-1.4,血粉5-8,蚕蛹粉4-7,无机盐0.1-0.5.
配方二(%):鱼粉15,豆粕20,菜籽饼20,四号粉30,米糠12,添加剂3。
配方三(%):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配方四(%):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五(%):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六(%):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七(%):肉粉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
配方八(%):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大麦粉10,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加剂1。
配方九(%):豆饼40,菜籽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苜蓿粉10。
配方十(%):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麦麸10,小麦粉13。六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泥鳅池内用黑光灯诱集昆虫,供泥鳅捕食。
泥鳅的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食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

草鱼喂出来的疾病,还能喂回去吗?


都说草鱼难养,但有些人却一直在养这条鱼,而且效益不错。现在草鱼的价格在有些地方已卖到了五块八了,这个价格,养殖草鱼绝对是有利润的。最近我去给许多专门养殖草鱼的大户做技术服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草鱼的疾病其实就是喂出来的,同样,通过饲料投喂,还真能把病喂回去。这个发现,是在跟踪了好些家水库养殖户总结出来的,同样,对与不对,还请你去验证。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的水库客户中,好些较大一点水域的水库,都有许多库湾,或是库叉,有些当初是拿来准备培育鱼苗的。现在不实行肥水养殖了,所以好些就用不了那么多鱼苗了,有些几十亩或是上百亩的面积,就闲置出来,他们中有许多拿来做了精养或是半精养。其中就有不少养的草鱼,而且许多人还在里面也养了花白鲢苗种,总之鱼养的很杂,有点花白鲢苗种带点精养的味道。在他们投料的过程中,有些人由于料投的多,饲料蛋白高,鱼肚皮大,显然属于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出现了死草鱼的现象。用了药好一段时间,又容易反弹。今年,我们推广的发酵饲料投喂花鲢的精养模式,他们中就有不少人开始尝试,说来也奇怪,这些加了发酵料来投喂花鲢的,后面草鱼就基本没发生过疾病。好几家经过实验都是这样,于是我才有了上面的总结。

在都说要无抗养殖,倡导环保健康,我希望我这个发现能给草鱼养殖户们一个思路,那就是在投喂饲料的过程中,或许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麸皮、麦麸、米糠等粮食发酵的发酵饲料。这样做会更加有益于草鱼的营养均衡,减少因为有些营养成份缺乏引起的营养失配性疾病。从理论上来说,麦麸、麸皮、米糠等蛋白质含量虽然不高,但维生素等含量却很高,而且通过发酵,还能产生多种鱼体必需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E等。通过发酵让这些营养物质含量成倍的成高,正是由于补充了这些饲料里缺乏的物质,才有了上面的结果。

也许有的人会说,饲料不是打的营养全价饲料吗?营养是均衡的,而且饲料厂家也是加了足量的维生素,那怎么还可能缺呢?实际上,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许多维生素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导致流失。如膨化料在高温膨化过程中,就有大量的维生素流失。即便厂家充分考虑到了这些细节,但再看我们养殖户使用过程中,经常是早上把料放到投饵机里,一放就是一天。早上的一袋饲料经过一天的高温暴晒,到了下午吃进去,其营养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各类因素都有可能在投喂过程中引发草鱼的营养性失配性疾病。

解决的办法:投喂发酵料

至于投喂多少,如何投喂,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验证。因为得出发酵饲料能预防草鱼营养性疾病这个结论,纯属意外,本意是用来投喂花鲢,增加花鲢产量,结果草鱼跑去吃,却把草鱼的营养性疾病预防好了,后面我会陆续跟踪,有更多数据时我再来分享给大家。

冬季塑料暖棚养猪法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对猪特别是怀孕母猪和仔猪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都极为不利。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季节带来的难题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塑料暖棚养猪,用塑料薄膜覆盖猪舍的开敞面,提高舍内温度。一般来说,适于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4~23℃,尤以16~18℃最佳。适于幼猪和仔猪生长发育的温度还应稍高一些。我国特别是北方部分省市区一年内有4~5个月的时间气温低于猪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尤其是1月份气温最低。目前农村的猪舍多为开敞式,冬季舍内和舍外的温度基本相同。这样不但影响了猪的生长,而且由于猪体温的大量散失,使猪吃料多,多消耗了饲料,提高了饲养成本。

塑料暖棚养猪法的具体操作是:

用塑料薄膜覆盖圈外的露天部分,可以根据猪舍屋檐和圈墙的情况直接或在木棍上覆盖塑料薄膜,覆盖要力求严密。覆盖后圈内的湿度容易过大,因此围墙要有排尿口,及时消除粪便,适时揭盖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清洁卫生。猪舍的式样一般多采用单列、半封闭、带走廊的猪舍。在这种猪舍内,可以靠北边设置宽80~100厘米的工作走廊,其优点是:通风透气,保温防潮,空气新鲜,构造简单,造价低,工作方便。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郑延平邮编:271500)

生态养猪的技术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
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
(1)猪舍的设置。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第二种又被细分为两种形式,即地上式与地下式。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沼气发酵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建造沼气池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材料与沼液输送管道,使沼气池的保温性能得到保证,促进整个沼气池发酵效率的提高,降低沼液里污染物的浓度。
(3)干清粪工艺技术。当前,我国一些规模化养猪场里主要采取水冲粪、水泡粪以及干清粪这三种清粪技术。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势。水冲粪的优势在于清除粪便过程中可尽可能少地投入劳动力。水泡粪的优势在于可使水资源得到节约,但极易发出气味。现阶段,通过地方政府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重视环保问题,进而将干清粪工艺技术应用到养殖过程中。如果规模化的养猪场采用这一技术,把干粪当做肥料,通常可使粪便污染减少60%以上,也就意味着猪场的粪便池中大约可容积60%的能源。这样做以后,可使后续治理污染的压力大大减轻。
3、严格科学的饲养管理
(1)严格批次进出,实行分欄、分群饲养。在购买仔猪时应该尽量选择重量相近的仔猪,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更好。最好做到全进全出,以避免仔猪的体重差异过大,进而对猪群的均衡生长造成破坏。同时,出售时最好避免多次出售,以一次性出售完为最佳。
(2)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应该根据猪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饲料配方。同时,在饲喂仔猪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定时定量,尽量先饲喂精料,再饲喂青料,为猪提供的水源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秋冬季节要将猪场的保暖措施做好,夏季则需要注意猪场的防晒和降温工作,切忌饲养密度过大。因此,在猪栏建设过程中,其比例应该根据饲养猪的数量而定,为猪创造一个更好的活动空间。
(3)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应做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除粪便,让猪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定期杀灭老鼠、蟑螂和苍蝇。
4、疾病防治
(1)建立消毒机制。不管养猪场的条件怎样,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环节,如设置消毒池、紫外线灯和洗手液等,建立良好的消毒机制。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春季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体免疫力,确保仔猪的存活率。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是韩国自然农业协会会长赵汉硅首创推广的“自然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理论是:顺应自然规律,挖掘生物潜能,降低养殖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核心技术是:回归传统农业方法,发挥微生物及酵素效能,就地取材自制生产资料,以替代化学产品投入。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技术要点、示范成效介绍如下:
一、发酵床技术
“自然养猪法”的核心技术是发酵床技术,其要点是:以地下式发酵床为主要形式,在地面以下挖深90厘米,填满圈底有机垫料。这样,圈底就变成了饲料工厂,猪排泄出的粪尿被微生物发酵后变成其可口的食物,因此,猪舍不需要清除粪便,也无臭味,无蛆少蝇,而且发酵的圈底在冬季温度可自然升高,能达到35℃以上,特别温暖,有利于猪的成长发育。
发酵床技术的关键是HM垫料发酵基的使用。HM垫料发酵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畜禽粪尿的发酵、分解,防止恶臭产生,改善养殖环境;抑制有害菌的产生,提高畜禽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有益复合菌种,以及豆粕、麸皮、玉米面等有机载体。垫料选择:垫料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和一定的微生物营养源。垫料选择应因地制宜,适时择用,南方以稻壳、稻糠、竹锯末、珍珠岩为主,稻草、树叶杂草粉碎后也是很好的垫料;北方以玉米秸秆、花生壳粉、玉米芯粉、草粉、珍珠岩为主。
垫料厚度要求: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80厘米~100厘米,冬季垫料厚,夏季垫料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不低于45厘米,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
垫料发酵操作方法:①在冬季发酵垫料时,先将HM垫料发酵基在30℃~40℃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10小时,目的是激活HM垫料发酵基。②其他季节发酵垫料时,将HM垫料发酵基与细碎的玉米面、菜粕和麦麸混合物拌均,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多种营养的同时加大HM垫料发酵基与发酵原料的接触面积。
混料发酵:①集中统一制作法:即在舍外按各猪舍的体积计算好各种垫料的用量,将各垫料按比例混均,在冬季发酵时,将第一种预处理过HM垫料发酵基分次加入水中,边搅拌垫料边加水,调水分至50%~60%(即手握时手心发湿,但指缝不滴水);其他季节发酵时,将第二种预处理过的HM垫料发酵基分次撒入垫料中,混合搅拌均匀,调水分至50%~60%,然后堆成高1米左右、宽1.5米~2米,长度不限的长方体,堆好后上半部用编织袋或长秸秆类物料覆盖,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然后将温度计插入物料30厘米处。混合堆积发酵,温度达55℃以上保持5天,然后翻堆,翻堆后温度达55度以上时再发酵5天,然后将堆高降低,待温度平稳下降至环境温度,即可将垫料填入猪舍。经过上述发酵,不仅对垫料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还保证了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和定殖。②舍内直接制作法:将选好的垫料、HM垫料发酵基按比例在猪舍发酵池内充分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调水分至50%~60%,然后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方法同舍外方法,注意发酵池内要预留一定空间,便于垫料搅拌、翻堆等到操作。
铺设垫料:垫料经过无害化处理,温度下降平稳后,摊开垫料时有清爽的酸香味,没有异臭味,说明垫料已发酵成功,即可将垫料摊开(运送)到每一个栏舍,按要求铺设高度。
二、猪群管理要点
设置足够的饲槽和饮水器,保持每头猪都能正常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自然法养猪时,可适当减少饲喂量,但24小时不能断料。饥饿的猪会吃垫料,猪采食过多的垫料会导致胃溃疡,影响生猪健康生长。
应经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大小、强弱差异较大时须重新分群。分群原则:夜分昼不分。从断乳猪(约7千克)到长成大猪,随着猪体重增大,粪尿排泄量不断增加,饲养密度应作相应调整。密度太高,垫料表面会非常潮湿,可能会产生氨味。
适当减少饲喂量,为使生猪排泄的粪尿快速分解,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饱。生猪一般有在固定地点排粪、撒尿习惯,管理人员待粪便成堆时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节要完全打开通风窗,必要时开启强制通风系统,使舍内空气能够对流,降低舍内温湿度;另在饮水中加点绿豆水,可降低猪体内的燥热感。

三、显著的试验示范效果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八戒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引进“自然养猪法”后,在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下,通过对比试验,总结起来有以下主要成效:
1.真正解决了养猪业污染问题。走进“自然养猪法”的猪舍,没有异味感,空气清新;地面由于填满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及时翻埋,没有污水、粪便;圈底有机垫料干净卫生,铲起来松软适度,放到鼻边轻嗅没有普通猪舍的过度臭味。
2.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采用自动饮水和自由采食,垫料可3?4年更换一次,省工节力。普通猪舍清除粪便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饲料,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动效率可达60%以上,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3.增强了猪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长速度。温床式的生活环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猪舍冬季水泥地面冰冻的应激。同时,由于微生物发酵,垫料下温度较高,杀灭或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生猪处在自由逍遥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各种疫病的能力增强,兽药、疫苗使用数量下降,生长速度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一头猪可节省饲料10千克,增加体重3.5千克,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4.出栏生猪肉质更加安全保健。生猪较少感染疫病,一般采用较为安全健康的中草药制剂进行健康保健,生猪体内没有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的粪便及垫料,部分转化为猪喜爱采食的有益微生物,并且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善,猪饲料转化率大大提高,生猪采食的饲料中各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更加合理,生猪的免疫能力显著增强,猪肉品质更加营养健康。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每头生猪可节约用料、用水、用电、用煤成本约50元,节约兽药、疫苗费用大约10元,节约劳动力成本大约20元,增加销售收入大约40元,增收节支总量可达110元,收益十分明显。如果一处猪舍面积为1000平方米,每批饲养700头,年出栏可达2000头,猪舍等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为20万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具有社会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养泥鳅喂牛粪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泥鳅已经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养殖,而且养泥鳅的门槛比较低,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就可以养殖规模大一些,经济条件差一点的话可以养殖的规模小一点。

养泥鳅喂牛粪

只需要把粪便发酵成饲料,然后在喂,

1、调节动物肠胃平衡,促进营养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2、提高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量,改善畜产品品质。

3、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及整齐度。

4、提高机体抗应能力,降低因转群、疫苗接种、气温剧变等造成的生产损失。

5、发酵粗饲料及饼粕和糟渣类原料,降低毒素含量,降低成本,改善适应性。

6、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活菌,建立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动物对其中的饲料营养成份完全吸收利用,可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的利用率达95%,极大提高粗饲料吸收利用率,因此可降低饲料成本,长期使用能节省10-15%饲料。

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养殖泥鳅的市场风险

虽然目前泥鳅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一直攀升,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讲,同样存在市场风险。特别是初次养殖,养殖规模又小的,市场风险相对要大一些。建议积极向大户和养殖基地靠拢,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合适的时机,方便时搭车销售。

泥鳅养殖,主要风险在技术,如果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实施养殖之前,最好能学习相关技术,然后少量试养,待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在我国任何的养殖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养殖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规模。而且养殖泥鳅要建造一个好的泥鳅场,这样才能更高的提高养殖的效率。

蜂群巧喂粉


黑龙江地区蜂群结束越冬基本都在3月中旬至4 月中旬,距外界第一个蜜粉源到来大约需要20~30天左右,备用粉脾只能保证培育第一批子,此后产生严重缺粉,采取人工合成粉箱内喂粉,因外界气候和天气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工蜂采食少,一旦天气变化连续低温,幼蜂无法试飞排泄,多产生大肚病造成损失。

笔者近十几年来改变以前人工喂合成粉的方法,采用场内自然采粉方法,经过近十几年来应用效果非常好,幼蜂健康。

1.材料利用当年新鲜干玉米和脱脂豆饼、新米糠,比例为:玉米粉80%,豆粉15%,米糠5%混合后用普通饲料碎机粉碎。多粉碎几遍,不要全是细面,最好颗粒占30~40%为宜。

2.饲喂方法在蜂场内选择背风向阳处利用旧蜂箱或其他容器,大型蜂场可用大塑料布,将混合饲料装在容器里或均匀洒在塑料布上,大型蜂场可多放几处,天气好时让工蜂自由采食。

3.注意事项采饲料必须是新鲜无污染和无变质,使用的豆粉一定是脱脂的,米糠要干净无沙土,无霉变;饲喂一定选择好天气,无大风,气温高时饲喂,阴雨天气将饲料收起,以防雨淋受潮,影响采集;饲料不可全部是细粉,必须有30%颗粒。无颗粒工蜂采集时无附着物,采集困难,消耗体力大,采集时间延长。每天工蜂采集2~3小时左右,人工将粉料搅拌一次,便于工蜂采集,当粗料多,细料少时,将粗料收起重新加入新料或将粗料再粉碎几遍。

4.天气好应连续饲喂不要间断,当发现采集蜂少或无蜂,说明外界已有植物花粉采进可停止喂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9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