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稻田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宁夏稻田蟹是今年发展起来的全新产业,深受当地人民以及政府关注,但现在产业链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剖析目前稻田蟹现状,提出发展稻田蟹的几项建议。

我区的稻田养殖河蟹始于2009年,沿用辽宁盘锦模式,将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有机的接合起来,以水稻不减产为原则,增加河蟹产量。其特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种稻与养蟹密切结合,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生产中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了河蟹和水稻的品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一、我区稻田蟹产业现状二、宁夏稻田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水稻是否优质。养殖河蟹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均是机插秧,施有机肥,稻谷的品质好。然而个别企业不太愿意出较高的价格收购稻谷,影响了稻田蟹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苗种是制约我区稻田蟹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区稻田放养的扣蟹,不管是辽河蟹还是长江蟹,扣蟹总量的90%依赖从辽宁、江苏、安徽等省购进,购苗成本高、时间长、不安全。蟹苗经长途运输,长时间脱水,加之气候、环境、水土等发生变化,蟹苗普遍适应性较差,延缓了生长期,购回的扣蟹经池塘暂养后,最终放入稻田的扣蟹约占所购蟹苗的40%;蟹苗质量难以保证,一旦苗种紧张,一些蟹苗经营者以次充优,抬高蟹苗价格。

3.思想认识不到位也是稻田蟹增效缓慢的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普遍存在只要水稻不减产就行,从而忽视了河蟹的日常管理。在我区4月-9月是河蟹生长期,时间较短,多数养殖户不遵循河蟹生长期对饵料需求的规律(前精、中粗、后荤),习惯全程植物性饵料或全价配合饲料为主,9月初农田停水,结果是9月中旬捕获的河蟹规格小,肥满度低,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价格较低,100克以下的河蟹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

4.不能一味追求稻田蟹推广面积。对于宁夏稻田蟹这个产业来讲,面积过大在技术上很难保证,与其多而粗,不如少而精。在我区将稻田蟹产业推广到一家一户,技术上较难实行。比较理想的做法是种养大户将土地流转后集中成片,每隔100-150亩围成一个养殖单元,便于日常生产管理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5.品牌不响也是导致宁夏稻田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同样是一只蟹,有牌和无牌、名牌和品牌之间价差较大。

我区的稻田蟹经过育肥,肉味鲜美,味道并不比外地蟹差,但宣传力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市场一直难以打开。

三、针对宁夏稻田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从大面积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注重生产实效。我们的思路是减少放养密度,提高放养蟹苗的规格;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河蟹生长所需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从而提高河蟹的出田质量与价格。

2.加强政策扶持,力争苗种本地化。我区每年从外省区购入蟹苗,质量难以保证,价格高,蟹苗运来后适应本地环境时间长,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对此,我们认为应每年大量购入大眼幼体放入稻田进行扣蟹的培育,争取在当年稻田里培育的扣蟹能满足翌年稻田养殖商品蟹的苗种需求。

3.努力创建宁夏稻田蟹品牌,包括稻田蟹品牌和蟹田米品牌。通过品牌宣传,产品促销等活动,提高宁夏稻田蟹和蟹田米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区贺兰县丰谷稻业合作社是稻田蟹产业的核心示范点,该合作社生产的广银牌大米市场认可度高,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蟹田米远销深圳、香港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去年12月我们成立了宁夏渔业产业协会,重点扶持苗种服务体系、饲料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从而建立起一个集生产和销售一条龙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的平台,协会上联技术推广部门,下联广大养殖户,为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的推广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联合起来,给渔民以实惠,试图通过五个优先、五个统一(优先供应优质苗种、优先提供养殖技术、优先提供病害防治服务、优先提供产销信息、优先提供贷款资金,统一的苗种、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统一的供销渠道、统一的商标、统一的价格)的原则,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养殖生产和市场风险,为稻田蟹产业从蟹种、养殖技术、销售等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撑。

5.务实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我区稻田养蟹的科技含量不高,加强与其它科技部门的合作,聘请水稻、螃蟹专家来指导生产,仍然很有必要。发展稻田种养新技术,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骨干两个层次的人才开发,需要既会种田又会养蟹的人才。真正形成以科研院为依托,水产、水稻专家为主体,县乡技术人员为基础的水产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强产业发展后劲。

6.继续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稻田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形式引导农(渔)民实行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扣蟹暂养塘的日常管理,种植水草和投放田螺是营造河蟹有利生态环境的关键,投放适量活螺可以清除池底残饵,并为河蟹补充动物性饲料;套养适量鲢、鳙鱼可降低池水肥度。二是建立河蟹质量可追朔制度,全面推进档案渔业,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所有河蟹养殖池塘建档立案,主要记载苗种、蟹药、饲料、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饲养管理情况,帮助渔农做好河蟹养殖。m.YZ023.CoM

相关推荐

肉鸡疫病控制研究及其技术发展动态


辽宁省地处我国北方,天气干燥。由于土壤资源丰富,当地养殖大量的肉鸡。肉鸡的生长特点是生产繁殖速度极快。在高速的繁殖速度的背后是肉鸡对生长环境的高标准要求。不论是严寒酷暑,对肉鸡生长环境的保护都十分重要。在炎热的夏天,肉鸡需要在适合的温度下生长,切忌高温下使肉鸡出现猝死的现象。在冬季,肉鸡在此季节处于生长期,大量的营养都用于体内生长,对病毒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对抗各种病毒的能力在此阶段极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入侵,一般对于肉鸡的常见病毒有许多种,如法氏囊病毒。本文就肉鸡的疾病控制提出详细的解决和预防方法。

一、肉鸡的生长特点

1.发育速度快

一般来说,仔鸡的体重大概处于35g左右,几周之后体重就会迅速增加到1kg,在六周左右达到3kg左右。可见肉鸡在健康的状态下发育速度是很快的。

2.生长发育不平衡

肉鸡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保证肉鸡能够均衡发展身体各个部位,肉鸡在发育过程中,过度的生长肌肉,并没有在心肺及身体内部结构生长,这就很容易导致肉鸡出现腿部及身体内部的疾病发生。

3.肉鸡抵抗力差

肉鸡从仔鸡开始整个生长周期中抵抗病毒的能力都十分差,对周围环境要求之高就是为了能够使肉鸡快速的适应环境,抵制病毒。所以,在肉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其日常环境的温度及各方面的均衡。

二、肉鸡培养过程中常见疾病

1.非传染性质病毒

在肉鸡生长过程中,由于心肺营养供给不足,经常会出现肉鸡消化不良的现象。一般在肉鸡生长到五周之后,肉鸡感染此种非传染性质的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在生长前期,肉鸡的消化不良的现象一般都是人为导致,饲养员盲目的认为只要多喂养饲料,肉鸡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会提高肉质。但是,这种盲目的喂养方法使肉鸡在温度条件不够的情况下过分的食用饲料,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够均衡。

2.传染性质病毒

肉鸡对于病毒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生活在气候条件相对较寒冷的辽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状况,一般可将肉鸡感染疾病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快速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仔鸡在半个月的发育初期,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上大肠杆菌;第二个阶段是肉鸡发展20天到40天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所会感染的传染性疾病最多,也是饲养员防治病毒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病毒会相互交叉产生新的病原体,所以要注意防治交叉感染;最后是肉鸡成熟阶段,这段时期对肉鸡传染性病毒的防治要求特别高,肉鸡的抗病毒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一旦感染,会形成共同引发,解决不及时,在成熟期很难解决。

三、肉鸡感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养殖场所环境卫生不到位

很多肉鸡养殖场的卫生状况都不容乐观,大多数养殖场都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检验审核的标准。当地很多养殖场的建设位置并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过于靠近住宅区或者靠近污水及化工厂,这直接导致了肉鸡的养殖环境的恶劣化。加上当地肉鸡养殖场并不注重最基本的卫生消毒措施,消毒设备老化严重。在养殖场管理制度上,并没有明确相关规章制度。

2.防治措施不完善

在当地很多养殖场中,很少有养殖场注重疫苗的注射。很多养殖场怕麻烦,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疫苗的注射。这就直接影响了肉鸡的疾病控制和防治。几种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使肉鸡感染疾病。

3.外界因素

由于其养殖场面积较大,常常会吸引很多迁徙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在这些野生动物中,经常会出现携带病毒的传染源,这时候如果与肉鸡接触极易将病毒传染至肉鸡体内,这种外界传染源也不可小视。

四、肉鸡疾病控制技术及防治方法

1.肉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首先一个符合标准的肉鸡养殖场需要远离住宅区和带有污染源的工厂。由于我市的地势相对较高,这一先天性的地理条件很适宜肉鸡的繁殖。其次,养殖场要靠近水源,以保证供应肉鸡充足的水源。养殖场还要具备合适的交通情况,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快速运输的便捷。

2.肉鸡养殖场的结构布局

要想严格控制肉鸡感染疾病的几率,在养殖场的建设设计上就必须注意隔离问题。在布局上,首先要将不同的家禽分开,以免交叉感染,养殖场的外围必须要有水泥墙,最好具有充足的光照条件,绿化和树木要适当种植,以便肉鸡可以在炎热的季节有地方可以遮阳。

3.科学饲养

首先要对饲养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每个养殖场可按照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体系;其次每个饲养区域要按照规定的地区分类。在肉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包括饲养、消毒、疫苗注射等;另外特别需要关注鸡舍的温度,一定要控制适宜,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消毒措施。最后,在销售前必须对每一只肉鸡进行合理的检测,保证无疾病销售。

4.消毒制度完善

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注重消毒措施的规范,很多认为只要进行基本的口罩保护措施就可以进行消毒,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消毒措施要做到内外消毒。对每个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换鞋,穿消毒服和洗手之后戴手套等。没有经过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不得私自进入养殖场。严禁外带家禽至养殖场内。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同时,要进行内部消毒措施。消毒人员首先要进行自身的消毒,然后换鞋穿消毒服,戴手套,保证无病毒进入养殖场,然后进行内部彻底消毒。对于死亡的肉鸡,不但要进行焚烧处理,还要将其死亡的肉鸡的粪便和同一舍棚的肉鸡进行隔离,做好消毒工作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条件。

五、结语

严格控制肉鸡的疾病发生率,推广科学合理的肉鸡防治方法,以保证肉鸡的正常培育,是我国对于家禽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安徽省鹅肥肝产业的发展显著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研究、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完善肥肝鹅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和加强自主品种的选育

规范引进鹅种朗德鹅的繁育体系,同时加强自主鹅肥肝品种的选育是当前鹅肝专用种源供应的基础。一方面,要做好引进朗德鹅的良种繁育;另一方面,在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地方品种,开展本地品种选育,建立专门化品系;同时采用开放式育种理论,充分利用我国地方鹅种繁殖力高的优势对其进行改良,在保证其产肝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解决其繁殖力低的问题,选育出我国自己的产肝性能好、抗病力强的肥肝鹅品种(系),并进一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我国的肥肝生产提供品种保障。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不少产肝性能较好的品种,例如广东狮头鹅用于填饲所产肥肝平均肝重600 g,最大肥肝可达1400g,广西合浦鹅所产肥肝重523 g,最大可达1240g,只是尚未经过肥肝性能的专项选育,产肝性能不稳定[12]。在肥肝鹅的选育过程中,胸宽、盆骨宽、体重等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肥肝性状早期选育的主要参考指标。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基因、鹅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基因、肝X 受体(LXRa)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 (SCD-1)基因、脂肪酸长链延伸因子6(ELOVL6)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 基因等与鹅肥肝形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作为鹅肥肝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有幸的是,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历经多年支持培育的朗德鹅青农灰系已经能够可靠繁育,生产性能优于朗德鹅本身,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方地区开始应用。

青农灰鹅配套系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达92%以上,健雏率达94%以上。青农灰鹅商品代肝用型010周平均成活率为96.11%,填饲平均肝重高达1075.1克,而料肝比为22.85:1。

研究反季节繁殖技术并大力推广

肥肝鹅产蛋量较低且具有季节性繁殖的特点,是制约肥肝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因素。采用反季节繁殖技术是保障全年均衡生产的有效方法。通过人为的措施调整种鹅的产蛋季节,使种鹅在正常的非繁殖季节(每年6-8月)繁殖产蛋,并为市场提供商品鹅,称为反季节繁殖技术。

安徽省中安畜禽有限公司隶属安徽省中安集团,位于奇石之乡灵璧,占地面积500亩,主要从事法国朗德鹅的选育、养殖及深加工,主要产品有鹅肉、鹅松肉、鹅肉制品、鹅肝、鹅肝酱等鹅系列食品,是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安徽省 861重点项目承担单位、中国鹅食品研发基地、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安徽农业大学培训基地。公司下辖四个标准化基地:育种基地、孵化育雏基地、商品鹅繁育基地、深加工基地。育种基地建成4栋6000平方米反季节鹅舍,现存栏朗德鹅青农灰系父母代种鹅8000套,年孵化商品鹅40万只。

中安畜禽有限公司在鹅的反季节繁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适时选留雏鹅开展秋季产蛋

鹅的性成熟一般在7-8月龄,但这仅发生在适龄鹅接受的光照对繁殖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非抑制性的夏季长光照。因此,春季3、4月孵化的雏鹅到秋季11月一般就可开产,1月孵化的雏鹅到9月就可以开产。但更早如12月孵出的雏鹅,到来年8月还是不能开产,因为此时的长光照抑制其繁殖活动。因此,我们把雏鹅的补栏时间调整到1-3月份,这样经过7-8个月在秋季达到性成熟,以便其快速开始产蛋。

这种早期补栏的方法,虽然不能使种鹅在夏季开产,但是结合光照控制,可以选留秋季孵出的雏鹅,使之在次年春夏季进入繁殖状态,并在夏季通过缩短光照,达到春夏季非繁殖季节产蛋。

(2) 强制换羽和人工光照调控繁殖季节

由于鹅的季节性繁殖活动主要受到日照变化的调节,因此,光照是调控鹅繁殖产蛋季节性最为有效的途径。采用强制换羽、人工控制光照和调整饲料的方法,缩短换毛休产期,使在6月份换毛停产的种鹅,提前到10月份再次开始产蛋,并和第2个产蛋期相衔接,诱导种鹅在两年中产3期蛋。这种方法不仅使每只母鹅多产15-30枚种蛋,实现增产1/3,同时也有利于全年的均衡生产。

(3)反季节饲养管理措施

任何动物的天然生理活动,都是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都是成本最低的生理活动。对动物天然活动模式的任何改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动物的生理成本,造成一定的应激,从降低生产性能到健康并有可能造成死亡,这是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鹅反季节生产操作中要给鹅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鹅舍空旷通风,同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缓解热应激的营养物质,做好环境控制和营养保证,在鹅换羽的2个月时间,让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使其尽快恢复体能,进入下一个产蛋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