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鸡舍节能增温综合措施

冬季天气寒冷,养鸡户给鸡舍加热升温用煤量大,使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养殖利润明显减少。为了节约煤炭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大养鸡利润空间,冬季鸡舍保温节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若采取安装温控器、导风管、暖风炉、吊烟筒以及搭建保温棚等节能措施,既可以提高鸡舍的保温效果,又可以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
一、安装温控器
利用温控器控制鸡舍的温度和通风量,实现最小通风量管理。通常饲养肉仔鸡的最小通风量是每0.0017立方米/分钟,千克,这样既能使鸡舍的温度满足鸡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节约了煤炭,同时还减少了冷风对鸡体的应激。
二、安装导风管
在鸡舍两侧纵墙每隔4米安装一个直径为16-18厘米,长度为3.5-4米的导风管,沿顶棚安装,采用塑料、聚氯乙烯(PVC)、玻璃钢等轻质材料,可有利于最小通风量的控制,同时又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的身上,降低了鸡的应激反应。这样既维持了室内温度,又能保证空气的质量,降低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果采取此项措施,关闭进风口,既可节省能源,又可以提高饲养效益。
三、暖风炉供暖
在所有的供暖方式中,以暖风炉热效率最高,升温快,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鸡舍温度的需要,易于节省工本。因为冬季舍内排出的废气与补充的新鲜空气温差可达30-45℃,废气与新鲜空气还有湿度差,废气余热(包括显热和及少量的潜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因此,为解决通风换气与保温这一对矛盾,()可采用舍内废气中的余热暖风炉,能够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四、推广吊烟筒
如果采用火炉供暖,要尽量延长烟筒在舍内的循环长度,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尽可能散发在鸡舍内,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出烟口手摸不到热为准,一般烟筒长度在20米左右。
五、搭建保温棚
目前一些养殖户通过在鸡舍外墙前后两面搭建塑料薄膜保温棚的方法借助太阳能,这样既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又减少了鸡舍热量的散失,还可节能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又避免冷风直接吹进鸡舍造成冷应激,这项新措施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六、其他保温措施
1.封堵窗口。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塑钢、铝合金材质的门窗,玻璃用双层加厚规格,成本虽高,但免除了年年封堵的繁琐。条件差的可以通过用聚苯板、棉门帘以及多层塑料的方法将窗户封严,再用木条或纸板将内层保温材料加固、钉死,避免冷风直接出入鸡舍,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2.舍内吊顶。对于舍内高度过高或顶棚保暖效果不好的,可在舍内吊一顶棚(塑料或聚苯板),或在房顶铺设一层保温棉毡或秸秆(稻草、麦秸等),以提高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3.增加墙体厚度。有些养殖户鸡舍的墙体轻薄,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维持室内的温度,可以采用墙内或外贴加一层聚苯板,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墙体的厚度灵活掌握,如果做得好,这项措施可节省能源四分之一。
4.设地上或地下烟道。如果鸡舍内设置有地下或地上烟道供温,应添加一定的燃料,同时注意防止烟道漏气。地上烟道比底下烟道热利用率高,地下烟道比地上烟道节省空间。
5.采用热风袋或水暖。舍内笼养鸡,可在鸡舍外生火炉,通过热风带或暖气管对鸡舍集中供暖,同时注意通风和防火工作。火口要设在舍外,也可将煤炉放置在舍内供温,但鸡舍内要注意留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口。
224500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东坎多种经营服务中心
张士罡徐新柏电话:13912587697

相关阅读

自制大棚增温块配方,用牛油锯末做


首先将牛油倒入锅中加热化开,然后倒入锯末不断进行搅拌,让锯末充分均匀吸油,以油能被全部吸收且锯末又不太干为宜,然后把火撤掉,等其降温,直到上层开始凝结就可以将锯末倒入容器中,容器最好口大底窄,然后用小木棍在容器的锯末中插上3个左右的小洞,过一会儿倒扣出来,等其凉透成形即为一个固体燃烧块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进行大棚种植,可是令人头疼的是在冬季如果连续阴天,棚里的温度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棚内出现最低温度,不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温度。这个时候一般使用燃烧酒精、木炭等来提温,也可以燃烧固体快来体温。相对比,燃烧固体块的办法比较简单适用,每块可以燃烧将近70分钟左右,保温可达4小时左右,成本相对要高一些。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可用牛油锯末自制燃烧块,作用差不多,成本低。

一、自制大棚增温块

1、自制方法:把牛油倒入锅中加热化开后,再把锯末倒入锅中不断进行搅拌,让锯末充分均匀吸油,以油能被全部吸收而锯末又不太干为宜,然后再把火撤掉,等其降温稍微凉一下,直到上层开始凝结就可以将锯末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了,容器最好是口大底窄,然后用小木棍在容器的锯末中插上2至3个左右的小洞,过一会儿再倒扣出来,等其凉透成形即为一个固体燃烧块了。

2、优势:成本价格一般仅为市场售卖的燃料块的3分之1,每块能燃烧60-70分钟左右,可以给大棚保温3-4个小时左右。

二、常见大棚增温方法

1、搭建小拱棚

这个方法一般可以提温5℃左右,可以用于蔬菜刚定植以后,因为蔬菜发根需要一定温度,远远要高于其正常生长的温度,建议可以搭一个小拱棚,可以缓解蔬菜定植后缓苗发根的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农民的认同,所以有厂家开始大批量的生产拱架,操作也比较简单,可以反复使用,利用率较高,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这个方面的厂家进行购买。

2、覆膜

种菜的人都知道在冬季要给日光温室上棉被,升放棉被有卷帘机,操作非常简单,但是棉被上必须要覆盖一层防雨膜,不但可以防雨雪,还可以提高棚里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每加盖一层雨膜就可以提温2℃左右。防雨膜一般可以固定在棚的底部,先放下棉被,然后将膜拉上去盖好,等到第二天把膜拉下来,再把棉被升上去。经过多种方法的实验,这种方法进行固定是最好的。

3、挖沟

现在大型的蔬菜园区已经很少用挖防寒沟的办法了,小型种植农户还一种在用。其做法,首先在棚的四周挖深为50厘米左右,宽为40厘米左右的沟,里面可以放入秸秆与杂草等,将沟填满压实,最好可以盖上一层膜,然后进行覆土,或者直接进行覆土都可。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但是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冬季肉牛增膘的有效方法


冬季天气寒冷,要使肉牛生长发育良好,除了满足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外,还需要让牛少活动,多晒太阳。青绿饲料缺乏,牛处在纯消耗饲料状态,肉牛饲料利用率低,这对肉牛的增膘不利。但只要精、粗饲料搭配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得当,冬季寒冷季节仍然可使肉牛快速生长发育和增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冬季肉牛增膘的有效方法。

1、合理饲喂

饲料是肉牛生命活动以及增膘长肉的物质基础,饲喂时不但要让肉牛吃饱,还必须保证肉牛摄入的营养充足、全面且配比合理,因此要合理搭配肉牛的日粮。肉牛日粮中的粗精比例要适宜,根据肉牛不同育肥阶段的营养需求来提供饲料。一般在育肥初期日粮中的精饲料比例不得低于50%,可锻炼肉牛的胃肠功能,增加胃容量,同时还要多喂一些优质的青饲料,以提高消化利用率。

饲喂肉牛的草料种类要求多样化,即使在冬季,青绿饲料缺乏的季节也要尽量保证草料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在饲喂草料前要将粗饲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在冬季到来前可提前做好饲料的贮备工作,调制一些青贮料,贮存一些易于贮藏的块根块茎类饲料,如胡萝卜、白菜、马铃薯等,以在冬季为肉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以有效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精料的饲喂量要适宜,在饲喂粗饲料后再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育肥效果,增加肉牛的日增重,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会导致肉牛瘤胃酸中毒,影响健康。在饲喂时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先喂粗料,再喂精料,并要做到少量勤添,以增强肉牛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还不造成饲料的浪费。通常冬季每天饲喂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保证采食时间为1-1.5h,不宜让牛吃得过饱,以免影响食欲。

冬季还要把握好肉牛的饮水关,因冬季肉牛以吃青干草以主,缺乏青绿饲料,因此对水分的需求量并不比夏季少,如果肉牛饮水不足不但会影响到肉牛的食欲,使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肉牛增重缓慢,还会导致健康受损,因此要给肉牛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冬季不可给肉牛饮用冰水,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水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以20℃为宜,对于有条件的牛场则要设置自动饮水装置,让牛自由饮水,没有条件也要每天定时的给肉牛提供清洁的饮水。

2、科学管理

要加强肉牛的日常管理工作,以提高肉牛的舒适度,增强肉牛的体质,确保肉牛的健康。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如果要想让肉牛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增膘,除了要合理饲喂,满足肉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外,还要控制肉牛的活动量,多晒太阳。控制肉牛的活动量并不代表不活动,而是要合理的控制活动量,以免增加体能的消耗,影响增重效果。少量的活动可以增强肉牛的体质,提高抵抗力。因此要尽量让肉牛在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可以采用将肉牛拴系在木桩上的办法来饲养,即在采光良好、宽敞清洁的场地上固定0.5m高的木桩,缰强的长度以60-66cm为宜,并在桩前设置食槽,实行一牛一桩。在天气晴朗时可全天的对牛进行拴系饲喂,让其在吃完料后即可靠桩休息和反刍,同时还可接受太阳的照射,以促进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另外,对于肉牛即使在冬季也要坚持每天的刷拭牛体1-2次,要使用温水进行刷拭,每次约5-10min,这样不但保持体表的清洁卫生,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肉牛抗寒冷的能力,对肉牛增膘极其有利。

3、环境控制

肉牛的生活环境对于其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温度对肉牛的增重影响极大,如果环境温度过低,肉牛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的消耗量增加,而用于增重的消耗量则减少,从而使冬季肉牛增重缓慢,甚至掉膘严重。因此要做好肉牛舍冬季的保温工作,保证牛舍的保温性能良好,圈舍无漏风的地方,保持圈舍温度适宜,清洁、干燥。但是要注意冬季有的养殖场为了保温而将圈舍封闭严密,舍内外的温差过大,肉牛在舍内由于呼吸散热、排泄粪尿等原因而导致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含量过高,舍内湿度过大,从而影响了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因此在冬季也要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打扫牛舍,及时的清理粪污和剩料,勤换垫料,定期对牛舍以及饲槽、工具等进行消毒。

4、预防疾病

冬季肉牛易患病,由于易感染体内外寄生虫,肉牛在患体内外寄生虫病后,不但营养会被其夺取,使肉牛的增重缓慢,抵抗力下降,另外,寄生虫代谢的有毒物质还会使肉牛出现其他的病症,会严重影响肉牛的育肥效果。因此冬季要加强肉牛的驱虫工作。一般驱虫多选择伊维菌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50mg,在空腹时使用,或者与精料拌匀后一次喂完,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处理,杀灭虫源。做好牛舍的消毒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牛舍要每月消毒1次,可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地面和墙壁进行喷雾消毒,牛舍的门口则用生石灰消毒,以达到消灭病原菌,预防肉牛患病的目的。

别怕天气寒肉牛增膘也不难
冬季养殖技巧
一进养殖场,笔者看到满院子全是已贮藏好的玉米秸秆、红苕藤。曾钢一边给肉牛喂草,一边告诉笔者,现在天气寒冷牛儿不容易长肉,但他仍然可以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把这批10多头仅有600来斤的肉牛育肥到900斤,在农历春节到来前,从中好好赚上一把。曾钢告诉笔者,冬季要使肉牛增膘和多赚钱,关键在于精、粗饲料科学搭配,饲养管理方法得当。具体如下——
把牛喂饱喂好
饲料是使牛增膘长肉的物质基础,早晚喂食,日喂2次,确保牛有充分休息和反刍的时间,提高消化机能。在科学搭配草料上,需粗料切短、浸泡发酵;精料适中,青料充足。育肥初期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不能低于50%,也锻炼胃肠功能,增大胃容量。同时需多喂质优、适口性好的青饲料,以提高消化利用率。饲喂量应逐渐增加,突然增减饲喂量容易造成剩料浪费或引起消化不良。
为让肉牛吃饱吃好,可同时加喂适量萝卜、胡萝卜、白菜、菠菜、油菜等青绿多汁饲料,这样既能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把好肉牛饮水关。冬季肉牛以吃干草为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因此要供给充足的饮水。饮水不足,不但影响牛的釆食,也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使牛被毛、皮肤干燥、精神不振。俗话说:草饱、料力、水精神,说明供水的重要。
供给肉吃的水要清洁,温度要适宜,一般以20℃为宜。对有条件的牛场,均应设置自动给水装置,以满足饮水量和饮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没有条件的,每天也要定时供给清洁饮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维持健康水平。
注意保温换气
牛舍要不漏雨、不透风、地面不潮湿、清洁卫生。室温要达到5℃以上,最好要保持在10℃-18℃。但因舍内外温差大,加之牛呼吸散热、排泄粪尿等原因造成舍内湿度大,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影响到牛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确保牛舍温度的同时,还须适时进行通风换气。尤其是每天在喂牛时要清除牛粪,每天喂完牛之后要扫净剩料,及时扫净饲槽,以保持暖棚牛舍的卫生。
做好消毒防疫
牛舍要每月进行一次消毒,可用1%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牛舍地面和墙壁喷雾消毒,氨味浓时用过氧乙酸消毒,牛舍门口还可用生石灰消毒。
育肥肉牛防疫主要是防体内外寄生虫,不仅直接夺取肉牛营养,寄生虫代谢的有毒物质还会使肉牛出现病症,严重影响育肥效果。所以,冬季育肥前要进行驱虫和疾病筛查防治,保证每头牛都处于健康状态。驱虫可投喂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使用50毫克,空腹或拌精料一次喂完。
让牛多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要使肉牛生长发育良好,除了满足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外,还需要让牛少活动,多晒太阳。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桩养肉牛,选择坐北朝南、北高南低、采光聚热性能好、宽敞清洁的场地。在场地上固定0.50米高的木桩,用砖、水泥紧靠木桩砌垒一个小食槽,牛栓系在木桩上以互相踢咬不着为宜,牛绳的长度以60—66厘米为最好。实行一牛一桩,一牛一槽。在晴好的天气里,牛可全天在桩上拴系饲喂,吃完草料后,即可靠桩卧倒休息、反刍、晒太阳,促进生理生化活动的正常运转。
同时,还要勤刷拭牛体。每天应刷拭牛体2次,每次5—10分钟,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牛对寒冷的抵抗力。

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猪场的综合管理,从选址设计到日常饲养管理和保健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猪场正常运转,实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猪场选址和布局

猪场应选建在向阳、背风,通风良好,水质卫生良好,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同时具有沙质土地带。最好有配套鱼塘,果林,耕地,以便粪污处理,达到综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避免环境污染。

猪场布局应按风向依序排列育种核心群、繁殖场、一般繁殖场、育肥猪舍。即育种核心群在上风,然后按生活管理区到生产配套区(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兽医化验室,消毒更衣室等)再到生产区(猪舍)排列。生产区按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测定舍,育成舍,装猪台等,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

采取封闭隔离饲养

生产区要设立围墙和防疫沟,并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林带,只留人员入口处、饲料入口处和育成猪出口处,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与消毒池隔开,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通道,生产人员经过再次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加强装猪台的卫生消毒工作。装猪台平常应当关闭,严防外人和动物进入;卖猪时饲养员不接触运猪车,任何猪只一经赶至装猪台,不得再返回原猪舍,装猪后对装猪台进行严格消毒。

如果是种猪场应设种猪选购室,选购室与生产区要保持一定距离,介于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以隔墙(留密封玻璃观察窗)或栅栏隔开,外来人员进入种猪选购室之前必须先更衣换鞋、消毒,在选购室挑选种猪。

饲料应由本场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每栋猪舍,严禁将饲料直接运入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工具(包括车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特别是饲料袋应先经熏蒸消毒后才能装料进入生产区。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避免已污染的饲料袋引入疫病。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因素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并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具体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免疫效果。

卫生消毒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猪场应制定消毒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配种员、分娩舍护理人员工作时要消毒手臂,戴上一次性胶皮手套操作,仔猪出生后断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射铁补针等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二是防疫、治疗用的器械每天消毒一次,防疫、手术用的器械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三是病死猪只解剖后要作无害化处理,场地要清洗消毒,以减少发病机会。

除有可疑病例送病料检验外,每年在猪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送检,进行疫病监测,同时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定期检查饮水和饲料,保证饮水和饲料质量安全。

2.及时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以防疫病的传播可能。

3.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卫生清洁和保证猪舍空气清新。

4.按不同时期猪提供全价饲料,保证猪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5.种猪和家猪设运动场,加强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6.种源的净化,做好提纯复壮,选优去劣。

7.坚持自繁自养,有必要引进猪时,先将其隔离30天~90天,确认无疫病再转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8.采用全进全出方式,栏舍严格消毒,并空置几天再转入新猪群。

发生疫情应急措施

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全面消毒,作出相应处理。严禁任何猪只、车辆和其他可能作为传播途径的动物和物品运出。

封锁疫点,一旦发生疫情,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加强消毒,并对病猪隔离或扑杀。按先后做好健康群、可疑群的预防接种。病死猪及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消毒污水、灭鼠、灭蚊,避免病原扩散。采集病料送检,及早确诊疫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完毕,过一段时间无新病例后,严格消毒染疫场舍,并空置1周再恢复生产。

高温池塘管理工作你做对了吗?高温天中午开机不是在增氧而是在增温



近期高温,绝大部分塘口螃蟹上岸、爬草,严重时下午太阳还没有下去就开始了,直至早上九十点钟也不肯下去。终其原因有四;1:池塘水位过浅,特别是四周回沟塘,滩位水深几十公分,中午滩位水温较高,河蟹大部分爬在深沟中,形成沟里缺氧,从而导致爬边与上草的;2:高温天气,伊乐草停止生长,形成吸泥现象从而导致腐烂,太阳光照射至表面水草腐败、水生植物由于腐败导致的不产生溶氧反而耗氧,河蟹导致爬边或上草的;3,高温天气,河蟹吃食量明显减少,吃不了的饵料、排出物、藻类菌类的老化物质,水草的腐殖质等等在池塘底中大量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形成河蟹中毒从而导致河蟹爬边上草的;4:前期与近期没有注重生物底改的池塘,好多养殖户说,底改我十天用一次怎还不见好,其原因在于你太注重使用化学底改了,你只是处理了,但没有修复底部环境,即你处理十次底部不如修复一次底改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初明渔药友情提示大家,高温天气减少饵料的投入,特别是有伤亡情况的塘口你最好先停一下饵料,池塘晚上爬边上草的池塘你应把晚上投喂改成草上投喂,每顿饵料在投喂前几小时应用EM菌拌均匀腌制后投喂,以防肠炎及吃不完形成的腐败。
高温天气减少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使用消毒剂,化工类底改,强酸类解毒剂,出现水草腐败,你可以选择养草Em同步使用生物底改(请你走出生物底改耗氧的误区),使用率勤快点,你也可以结合增氧Em一起用,增氧Em的增氧原理是通过大量繁殖光合菌等打开上下水层的通气性来达到增氧的目的,与市场上的化学增氧剂有本质区别的。
最后还得特别提醒,高温天气有底增氧设备的注意,中午至晚上七点前尽量避免使用设备,空气中温度35以上,风速的流动及电机的本身热量,增氧设备出气口的温度我昨天特意量了一下,中午12点开机的,地表温度38.3度,出气口温度36.9度,12:30,地表温度40.1度,出气口温度41.1度,以后每半小时观察一次,温度一直在41~41.6之间震荡,所以你中午开机不是在增氧是在增温。

鳃腺炎综合防治措施


甲鱼鳃腺炎病是一类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有效治疗难的灾害性疾病。此病始发时,死亡的个体数量少,多伴有腐皮、穿孔、瘦弱等明显症状,并常与水质恶化、急性肠胃炎、强烈的应激反应并发,极易误诊。该病一旦发生,损失严重。即使得到及时控制,对甲鱼以后的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就本人对该病的一些防治体会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一、症状症状可分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
(一)出血型鳃腺炎
底板、四肢有积水性红斑,口、鼻、泄殖孔出血,鳃状组织发炎、出血,肺暗紫色、充血,胃、肠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内有凝血块,多为花肝并有出血点,有溶血性腹水,肾、脾充血。
(二)失血型鳃腺炎
底板贫血,呈瓷白色,鳃状组织淡白色,并有糜烂现象,肺灰白、血色不足,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内有凝血块,肝多为土黄色,肾、脾有失血现象。
(三)混合型鳃腺炎
底板、肌肉血色不足,鳃状组织发炎、充血,肺暗紫色、充血,胃肠道瘀血,肝多为土黄色并有出血现象,有溶血性腹水,肾、脾充血。失血型鳃腺炎可演变成白底板病。
另外,水质恶化,氨氮含量高于10ppm以上造成甲鱼的造血器官如肝的坏损也能引起白底板病;营养缺乏,如饵料中长期缺乏多种维生素和铁、钴、硒、锰等矿物质造成甲鱼造血机能不足或失血也能引起白底板病。
二、流行特点常年发生,尤以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为多,多见于幼鳖,其次为成鳖、亲鳖、稚鳖。
三、病因一般认为是多种细菌、病毒等的综合性感染引起的。细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并存在类呼肠弧病毒、类腺病毒等病毒的可能。这些病菌经受伤的体表感染鳃状组织,产生肠毒素及溶血素破坏、感染胃肠道壁而进入其他组织器官,引起广泛的系统性的组织器官感染和坏死。
四、预防与治疗针对以上情况,这类疾病的防治原则应为:坚持生态预防为主,使用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联合防治方法,辅之以水体消毒和补充营养,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目的。
(一)生态预防
1、放养前及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培育和调节水体,使之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定期换水排污,定期对周边环境和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中病菌,同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以分解、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培育水中有益的优势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3、选用健康苗种,避免使用疫区及带菌的苗种,投喂优质饵料,增强体质,提高甲鱼自身的抗病能力。
4、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做好防范隔离工作。工具及时消毒,工作人员的手、脚、鞋也应适当消毒,谢绝无关或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区。
5、无法治疗的病鳖及死鳖应及时掩埋或焚毁,防止病菌的扩散及对养殖区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药物预防
1、坚持每半月左右使用0·3—0·7ppm的二氧化氯或15—40ppm的生石灰对池塘水体消毒处理1次。
2、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适量使用板兰根、黄芩、黄芪、连翘、穿心莲、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等中草药煎水拌料投喂,每种中草药的使用量一般为5—10克/100公斤鳖重。
3、发病季节再投喂一些抗病菌的西药,如盐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病毒灵等,每种药物的用量一般为2—4克/公斤饵料。同时再添加一些维生素制剂如甲鱼复合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和葡萄糖等,一次投喂3天左右。
(三)药物治疗
1、全池泼洒5ppm双氧水(工业用,含量30%左右),预氧化4—6小时后泼洒0·7ppm二氧化氯制剂;第二天用上述药物70%的用量再加强1次;第三天泼洒30ppm生石灰;第六天后全池泼洒3—5ppm的光合菌制剂。
2、每公斤饵料添加盐酸环丙沙星4克、复方新诺明3克、病毒灵3克、维生素C2克、维生素K33克等拌料投喂4天,以及每100公斤鳖重投喂板兰根30克、连翘30克、蒲公英20克、黄芪15克、柴胡12克、仙鹤草12克、甘草8克等中草药的煎水汤液,连续6—8天。每次中草药可煎水2—3次,1次投喂1餐。中草药汤液可在西药喂完后投喂也可与西药同时拌料投喂。
3、停药10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消毒和投喂药饵,以巩固疗效。在甲鱼养殖进程中,完善防病体系,加强疾病的防治力度,同时加强对水体的调控,投喂优质饵料,定期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性补充剂,对由病菌感染、水质恶化、营养缺乏引起的“白底板”病也将会起到很好的控制和预防作用。 

冬季母猪产仔管理措施


一、加强妊娠后期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

研究表明,胚胎到妊娠80天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至110天完全成熟。而初生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仔猪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长,即人们所说的:初生重差一两,断乳重差1斤,出栏重差10斤。所以,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猪泌乳期的营养贮备,在母猪妊娠80天后,需要增加饲料的质与量。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熟制大豆是母猪饲粮成分的最佳选择,既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又是脂肪供给的途径。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其血浆中生酮物质的水平,并以葡萄糖分配效应的方式增加母猪代谢物,供胎儿的发育利用,同时增加胎儿的能量贮备,从而提高仔猪存活率。一些专家还指出,在妊娠后期及泌乳期给母猪饲以补充脂肪的日粮,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能提高仔猪存活率与断乳重。所以,在妊娠后期,日供饲料量应视其个体体重及体况增加到3-3.5千克,且日粮中能量饲料应占30%-35%,大豆6%-8%,饼粕类10%左右,其余以糠麸类补足。
维生素、微量元素要添加,钙磷比例要平衡,特别是亚硒酸钠,对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有预防性的作用。可在母猪产前15-20天肌注一次亚硒酸钠VE乳剂10毫升。
二、控制舍内温度,创造母仔舒适小环境
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简单地使舍温升到30%以上,虽然比较适应了仔猪的要求,但一方面加大了增温保温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给母猪的泌乳、采食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所以,如何形成母猪15-18℃、仔猪30%以上的小环境,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是做好母猪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此方面,各地都摸索了不少经验。有的给猪舍生火炉,有的在舍内通火墙、点灯泡等,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最适于农村应用的简便而经济的措施要数塑料大棚加仔猪保育箱式的方法为好。具体要求猪舍尽可能是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风向阳。为了增加采光面积,大棚要有一定弧度,选择无滴膜温棚用塑料在舍内较干燥、方便的一角置保育箱。箱内面积8080厘米左右,箱内用250-500瓦远红外线灯泡或红外线取暖器供暖。以取暖器距地面高低而调节温度,注意取暖器线路必须贴墙固定,以防母猪拱咬触电。当舍内母猪存栏量少、体散热少时,可适当用炉火添热;舍内饲养量足时,可靠猪体散热供暖。实践证明,在华北地区舍饲15头左右的产仔舍,仅靠完善的大棚塑料保暖,在无热源补充情况下,单凭母猪自身热量舍内温度可维持在10-16%范围内,保育箱内温度可调控在30%以上。
衡量仔猪温度适宜度的方法:温度适宜时,仔猪吃完奶后自动回到保育箱内,分散睡卧,不打堆。温度过高时,仔猪头伸出保育箱外或拥挤在出口处。温度过低时,仔猪重叠在热源下,争夺热源直射位置。
三、适当应用激素制剂,诱发母猪白天产仔
生产实践中,70%以上母猪在晚上产仔。晚上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不少养殖户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仔猪伤残过半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既便于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a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同时兴奋母畜子宫,舒张宫颈肌肉,对诱导母猪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试验证明,在早晨8时左右肌注此制剂0.05-0.1毫克,可于第二天中午12时左右分娩,无明显毒副作用。
四、及早控制常发疾病,确保母仔健康发育
1.产后恶露不尽,是母猪产后厌食或产后无乳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预防和及早控制产道炎症,是产仔母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为: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2支/100千克体重,安痛定10-15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10毫克,催产素20-40单位。
产后3日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选用:①速效开胃增食灵5-10毫升,复方胆汁A注射液1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1日2次,连用3日;③复合VB注射液5毫升,比塞可灵注射液5毫升,混合1次肌注,1日2次,连用3日。
如产后3日内仍有恶露现象时,可选用:①10%浓盐水清洗子宫,而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环丙沙星注射液10毫升。②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子宫,排出冲洗液后注入抗生素药物。
2.早吃初乳,及时补铁,及早控制黄白痢疾。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6小时后开始下降,12小时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实践中,常常在将仔猪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净,脐带消毒处理后,即辅助哺乳,要使每头新生仔猪都吃足初乳。对个别体质弱小力量微弱的仔猪,要先将其口中黏液掏净,身上胎液擦干,滴服50%温葡萄糖液10-15毫升。然后置放35℃热源中烘烤,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几天内都应人为协助吃足乳汁。
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仔猪打架争乳的有效措施。固定乳头应当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其它仔猪以不争食同一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二、三对乳头上。
3.及时补铁,及早预防黄白痢。3日龄时,要用含硒牲血素进行及时补铁。方法:在后股股内侧皮下注射1毫升,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如果场内有黄白痢威胁时,此时可同时肌注治菌磺长效磺胺制剂,一般可安全度过危险期。
4.适时补料。及早补料是提高仔猪断乳重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的补料应在7日龄开始,但需有耐心。逐头扒开口腔将料糊抹在舌根处,让其品味诱食,1日数次,待其有自食欲望时可将补料盛于补料糟内让其自由舔食。母猪于产前2天开始减食,至产仔当日,仅喂1/3平常料量。产后当日,喂以淡盐麸皮汤。
5.科学安排母猪饮食,提高泌乳量。母猪泌乳量的高低,是饲料质量与饮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村养殖场户的调查表明,母猪产后粥样喂比干湿喂效果要好,日喂4次比日喂2次效果好。一般原则如下:产后第二日开始增料,至5日龄时给以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过饱而伤胃,待其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行加料。日采食风干料量应大于4.5千克,以不浪费饲料为原则,日喂3-4次,要尽可能提高母猪采食量。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最好达到6千克以上,断奶前2-3天逐渐减少日喂量至3千克左右。泌乳期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7%,赖氨酸0.85%,消化能3.2兆卡/千克,若能添加4%左右的油脂,或10%的熟化大豆效果更好,可提高乳脂率。
6.适时断乳,提高母猪年产窝数。母猪断乳时间的迟早,直接影响着生产繁殖力的大小。但断乳太早,易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及生长发育缓慢等。断乳过迟,又降低了母猪的繁殖力。所以,适宜的断乳时间是调节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支点。在农村饲养实践中,断乳日龄的确定,最好根据出生时间与仔猪个体重来确定,要求30日龄以上,个体重木应小于8千克。如果以上各项工作都比较扎实,一般35日龄即可实施断乳。断乳时务必赶母留仔,使仔猪在原圈过渡1周时间,再行转圈。
053400河北省武邑县蔡徐农技信息中心蔡占奎
电话:13582687647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目前,在我国养猪模式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下,猪场发生疾病的情况也逐渐增多,所以防控疾病的主要并且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给仔猪实行早期断奶。与此同时要求猪场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好,能够跟得上断奶的要求,否则会导致仔猪在实行断奶后出现绝食、消瘦的表现,经验不足的饲养者通常会错误的判断为仔猪患病,然后随意进行注射用药,将最佳的治疗时间错失导致仔猪最终因为饥饿而发生死亡,直接给猪场造成经济损失。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即使给仔猪实施早期断奶也可见大多有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的情况发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1、临床表现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后,在前两天会表现狂燥不安并且不停的叫唤寻母,此后又会转为安静,腹肷部凹陷,几天之后可见仔猪的皮毛松且乱,眼神呆立,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喜欢躺卧而不愿战立,表现出怕冷,其体温通常没有异常表现或着只是稍低些.空嚼,食欲降低甚至废绝,有的仔猪常常口渴且饮欲增强,可见其不断的拱吮其他猪的腹部。还可以发现有的患猪表现为腹泻,机体消瘦严重直至最后衰竭而出现死亡的情况。但是大多的患病仔猪在断奶后会有绝食的表现。

2、主要原因

首先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就是未能给仔猪成功的补料。其次如果仔猪在断奶的时候还没有学会采食饲料也会发生应激综合征。目前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可见的断奶应激主要包括营养应激、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三种形式,生产中应该加以注意。

3、断奶仔猪绝食的对策

3.1教槽补料

给仔猪断奶成功与否是由教槽补料的成败而决定的。①养殖户在仔猪5口龄开始用拇指、食指、中指抓起少量的教槽料放在补料槽内,每天进行5次,如果仔猪能够全部吃完,就可以逐渐过度用四指、五指抓教槽料而一直到用手掌拿料饲喂为止。在给仔猪进行添料的时候应该彻底将上次剩下的料清理干净,以保证料槽的清洁。②在仔猪3日龄的时候开始在保温箱的垫板上撒少许人工乳料,可将仔猪学采食饲料的速度提高,根据猪只喜欢拱地的特点,让其在拱玩的时候无意就可以采食到饲料并且熟悉此种味道,这样做具有诱食的效果。③在仔猪5日龄左右,可以开始尝试在仔猪嘴里抹人工乳料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的料,同时在补料槽和垫板上放入少量混合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引起仔猪对人工乳料和教槽料的兴趣,能够加速诱食并且提高补料的成功率。④生产中还可以采取干湿补料法,即在饲养栏内放置两个小槽,分别添加教槽料和奶水,对于母乳采食不足,满足弱仔的需求很有效吴。如果仔猪不会吮奶应该采取人工喂服的方式让其吮奶。但是奶水应该新鲜,添加方式应该采取由少到多的方式进行,奶粉采用低于40℃的水进行冲调。如果母猪的奶水比较好,可以在仔猪断奶的前3天再进行人工饲喂奶水以缓解断奶时仔猪过分的依赖母乳,以确保仔猪的断奶过程顺利,避免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发生。⑤仔猪如果习惯了饮用人工奶水并且表现强烈的条件反射时,可以采取少量的教槽料放入奶水槽中,然后再将奶水倒人其中,这样可以吸引仔猪前来抢食,等到同窝的所有仔猪都能够自己采食饲料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全部采用教槽料进行饲喂。这样对于患有各类综合症且体质比较瘦弱的仔猪都能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3.2尽量将仔猪断奶应激减少

①仔猪在断奶之后还应该保持在原栏生活1个星期,如果能够继续生活2个星期则更好,栏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保证留栏时间不少于3天,这样主要是为了缓解仔猪受到环境应激刺激,否则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严重降低,甚至会因为应激而发生绝食。仔猪在断奶后如果立刻就转入了保育舍饲养就会明显的增加绝食仔猪的数量。②饲养者在实际的养猪生产过程中设计保育舍的时候转群应该以一窝一栏比较合适,这样能够减轻断奶仔猪转群再混群而受到的应激刺激。③仔猪断奶前3天采用适量的水将人工乳粉稀释后放到补料槽内任仔猪自由的进行饮食,与此同时适当减少母猪的喂料量以减少母猪的喂奶次数,目的是缓解仔猪对母奶依赖性。④仔猪在断奶前应该习惯饮用人工奶水并且能够熟练的采用饮水器进行饮水,会采食教槽料,如果每头仔猪都能采食饲料50~80g就可以给其采取断奶措施,否则仔猪会表现出下痢和绝食的情况。仔猪进行断奶和转群之后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更换饲料。而且在仔猪转群之前就要在槽内添加原来的教槽料,冬天寒冷气温低所以要打开保温设备。⑤如果个别猪场的条件有限,要求仔猪断奶后必须马上就进行混群饲养,在转入保育舍后将仔猪按照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引诱仔猪采食饲料并且尽快的熟悉新环境,避免个别仔猪因为采食料不足或者不会采食饲料而出现绝食的情况。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掉膘、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差,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现象,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1.1病原性因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这主要是因为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某些病毒如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侵袭细胞,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肠绒毛,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加重了腹泻。1.2生理性因素
1.2.1胃酸分泌不足仔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猪胃内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影响饲料特别是蛋白质消化,消化不良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肠内渗透性紊乱而发生腹泻,表现出应激综合征。
1.2.2胃肠消化酶少仔猪4~5周龄时,消化系统仍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仔猪断奶,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会使消化酶含量减少、活性降低。断奶仔猪从吃母乳为主转到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两种营养源截然不同,加上又给以高能高蛋白饲料,终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2.3免疫能力较弱断奶后仔猪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较差,这也是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
1.3饲料性因素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若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过高,很容易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饲料中植物凝集素、抗胰蛋白酶营养因子会降低仔猪对大豆产品的利用率。大豆蛋白内的抗原蛋白可引起肠道发生过敏性反应,出现绒毛萎缩、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最终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具体表现出腹泻症状。
1.4环境因素当舍内温度昼夜温差超过10度时,可导致腹泻率上升25%~30%,湿度过大也可使腹泻发生率升高。

2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处理
2.1疫苗接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在怀孕母猪产前30d及15d各接种一次;母猪产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mL/头。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还要根据仔猪体内实际抗体水平,在仔猪18~20日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3mL/头。另外,各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计划。
2.2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消除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要想办法增强仔猪免疫机能,加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体)能力。饲粮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发病。
2.3减少换料性营养应激首先要做到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促使相关酶的分泌,可使仔猪断奶后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其次断奶应逐渐过渡,移母留仔。在断奶前1~5d,逐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以减少心理应激影响。断奶最后2d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仔猪留在原舍饲喂3~5d,待适应后再进行并栏,以减少环境应激影响;断奶后还应适当控制饲喂量,少喂勤添,逐步换料。
2.4加强环境控制保持舍内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夏季要注意防暑,舍温不超过30度,冬季要注意保温,舍温不低于20度,湿度保持在60%~80%。断奶前后提供较高的环境温度、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可以明显减少仔猪的应激及腹泻。定期消毒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重要手段。仔猪刚断奶,免疫系统低下且未完善,易受病原微生物侵害,如果猪舍未严格消毒,卫生状况差,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这就为腹泻埋下了祸根。仔猪舍在进猪前5~7d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包括饲槽,用具及饮水器等。猪舍在饲养仔猪期间,每周带猪消毒一次,使用无毒、广谱、无刺激的消毒药。
2.5调理肠道,改善内环境平衡对发生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猪群,要注意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预防腹泻。可用抗生素+杜仲叶提取物+益生菌自由组合,杀灭病原,吸附毒素,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良好的内环境,促进饲料消化吸收,提高猪群生长速度。

蛋鸭冬季管理措施


1.确保适宜的鸭场环境。蛋鸭生产期间最适宜的温度是1522℃,最低不应低于5℃。因此,冬季鸭舍保温防寒极其重要。入冬前,鸭舍的西、北两侧可砌防护墙遮风增温,鸭舍的门前可采取透明塑料布拱棚增温,夜间和气温低时,再在鸭舍和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同时在鸭舍的活动场地和舍内铺些干燥的稻壳、稻糠或锯末、碎麦秆等,每周更换23次。适当提高蛋鸭夜宿密度,每平方米810只。鸭舍不但要达到适宜的温度,还要保持清洁卫生。鸭舍要用砖瓦水泥结构,并留有通风门窗,利用温暖天气不定期换气。
2.增加必要的热能饲料。冬季蛋鸭对能量要求较高,因此,要适当增加玉米、稻谷、糠麸、豆饼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并且要注意增加鲜白菜、胡萝卜等青绿饲料。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每天喂食34次,根据情况夜间可再喂1次,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宜用温料、温水喂鸭。
3.燥舍足饮。俗话说水鸭干圈,就是白天要有充足的饮水,进棚后要有一个干燥温暖的休息与产蛋场地。垫草要勤加,白天要晒棚,让鸭子卧地时胸腹部不受凉,腹下的羽毛不被粪泥沾湿。要棚外再圈一个小食堂与大棚相通,在小食堂里喂水喂料,吃喝后再进圈。
4.补充维生素。经常需要在鸭饲料中额外添加鱼肝油或维生素A、D3、E等。鸭子一般在凌晨产蛋,因此,必须使鸭在凌晨时保持较高的血钙浓度,否则会产出沙壳蛋、畸形蛋,甚至造成产蛋量下降。在配制产蛋鸭饲料时要保证钙的供应,常用的有石粉和贝壳粉。
5.科学光照管理。蛋鸭产蛋期间每天需要1416小时的光照,冬季昼短夜长,鸭子光照明显不足。因此,鸭舍内每20平方米面积要安装1盏60瓦的白炽灯泡,灯泡距鸭身高度为2米,并注意掌握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的结合与协调,一般在每天晚上1720时和次日凌晨48时补光。
6.运动戏水。鸭子原系放养动物,圈养时要人为地增加活动量,特别是产蛋后期的鸭更需要多活动。有条件的尽量把运动场地留大一些。在适宜的晴暖天气先让鸭子在圈场做一些活动,()待鸭子体温回升发出嘎嘎叫声时可开棚放鸭下水,并根据气温下降程度,减少放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
7.配备适量的公鸭。鸭群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公鸭。小群饲养,每100只母鸭带养雄鸭1只;大群饲养,每2000只母鸭带养雄鸭20只。蛋用种鸭群的比例为(20:1)一(30:1)。在蛋鸭休产期、换羽期,将雄鸭隔离。
8.严防疾病。鸭舍与活动场地应每周消毒1次,发现疫病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冯小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84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