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主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是在养鸭当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如果没有即时的发现的话,会产生大量的损失,该病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下:

1、疾病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常发生于4周龄以内小鸭,5~15日龄的雏鸭最容易感染,最早的3日龄雏鸭即可发病,且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的小鸭死亡率可达95%以上。

2、疾病治疗

(1)使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种鸭开产前一个月用弱毒疫苗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毫升;或者在开产前2~3周,同时用鸭肝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对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50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1ml/只。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于7~10日龄注射50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2ml/只。

(2)对发病鸭应尽早采用抗鸭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按每只雏鸭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适当配合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附:鸭关节炎怎么办?

1、疾病症状:

鸭关节炎综合症与多种细菌感染有关,发病关节肿胀,呈紫红色,触诊有热感,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表现严重跛行或不能走动,采食量减少,体质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

2、治疗方法:

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轻度感染和病状较轻的鸭群,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饮水中。病情严重时,可全群进行肌肉注射。

a、土霉素碱,按0.08%~0.1%比例,均匀地拌入混合饲料中,连续治疗5~7天。

b、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只10毫升含药量1克,可供50~100只病鸭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2~3天。

精选阅读

鸽子有什么常见传染病?怎么治疗鸽子常见传染病?


鸽子我们养殖历史非常久,在古代鸽子甚至可以作为信鸽,也就是所谓的飞鸽传书。现在赛鸽依然是风采依而肉鸽是不少饕客的美味佳肴。但养殖禽类各种禽病还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有病就需要治疗。那么鸽子有什么常见传染病?怎么治疗鸽子常见传染病?

一、巴氏杆菌诊断要点

1、是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呈喷血样出血,心脏黏膜面和浆膜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2、肝肿大,肝表面有可致最急性死亡的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或可致急性死亡的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临床两种症状常并发。

3、脾脏肿大,脾表面有可致最急性死亡的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或可致急性死亡的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临床两种症状常并发。

4、巴氏杆菌也被称为禽出败,在机体的各个组织和脏器均有可能出现出血的现象,腺胃乳头的出血容易被误诊为新城疫,胰腺的出血容易被误诊为禽流感,心肝等浆膜面上炎性反应容易被误诊称为大肠杆菌,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诊断!

治疗:菌达诺饮水连用4天即可治愈。

二、新城疫诊断要点

1、回肠淋巴结节肿胀出血。

2、十二指肠淋巴结节肿胀出血。

3、卵黄地前后的淋巴结节肿胀出血。

4、眼结膜的淋巴结节肿胀出血。

5、腺胃乳头顶端出血。

6、喉头小三角出血,向下延伸的出血不超过两个喉头小三角的尺寸。

治疗:第一天用克隆30滴鼻一滴点眼一滴,第二天用鸡新城疫Ⅳ系滴鼻一滴点眼一滴。最主要的还有用量,青年鸽5倍量,成年鸽10倍量。鸽群稳定之后打新城疫Ⅵ系或者Ⅶ系油苗。疫苗用完24小时候使用同灵+菌巴道连用四天。同灵使用开水焖30分钟湿拌料,菌巴道饮水。

三、大肠杆菌诊断要点

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的三炎,以及脑炎、关节炎、全眼球炎、蜂窝织炎的七炎。区别于其它疫病的最大特点是其炎性反应的腥臭味。

治疗:菌巴道饮水严重时加肠毒清连用3天即可。

四、流感诊断要点

1、胰腺呈红白黄相间的链条肿,胰腺表面的半透明坏死点与死亡模式呈相关。

2、肾脏出血明显,但肿胀轻微,肾瓣出血的部位与感染阶段相关联。

3、腺胃粘膜面黏液增加,肌胃内金易于剥离,如有粘膜面出血一般较难治疗。

4、脾脏局域性坏死,坏死的区域超过三分之一时其生产性能难以恢复。

5、7对胸腺呈渐进性出血,出血的模式与感染所处的阶m段相对应。

6、气管由上至下出血或潮红的现象较为一致,此症状可有效的鉴别诊断新城疫、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的气管出血主要集中在喉头小三角,向下延伸的出血不超过两个喉头小三角的尺寸;

喉气管炎的出血主要从喉头起在相当于三个喉头小三角的部位起出现红布样出血,或有明显的血痰,此症状少有延续到气管中断;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出血主要出现在鸣管以下,尤其出血在支气管。

治疗:鑫独诺每瓶加10g头孢连用3天,可以注射、可以饮水。

对于以上传染病主要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时清理鸽舍并定期消毒,注意饮食方面的管理,提供洁净的饲料以及饮水,接受免疫,能有效防治传染病!

养殖奶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奶牛病毒性腹泻也称黏膜炎。该病属黄病毒科瘟疫病毒属。大多数是隐性或轻度不易觉察的感染,急性感染以发热,厌食,鼻漏,咳嗽,腹泻,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及淋巴组织显著损害为特征。

临床症状

急性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仅持续2天~3天,随后下降,有的还表现第二次体温升高。随着体温的升高,白细胞减少,持续1天~6天,继而又有白细胞数量增多。病牛厌食,鼻漏,流涎,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黏膜损坏之后便发生严重腹泻,初始是水泻,后带有黏液和血,有些病例常有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导致跛行。慢性病牛发热症状不明显,体温稍微高于正常体温,慢性病牛一般不腹泻,最明显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眼有分泌物并有齿龈炎和蹄叶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感染此病的牛通常在7天~14天或直至康复期间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其间对继发感染非常敏感,在有害菌(如巴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霉形体等)存在时很易引发继发病症。

诊断

在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不过出现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病牛不足50%,大多数牛只呈现亚临床感染或轻微感染,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最终的确诊均需依赖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预防

1.鉴定并淘汰持续性感染的病牛。因为持续性感染的病牛通过分泌物向体外持续排毒,若不淘汰会扩大病情。

2.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需购牛,避免购入未经检疫的牛只,有效地降低引入该病毒的危险。

3.用灭活苗进行充分免疫,初始免疫至少需要2次,间隔30天,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治疗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保护胃肠黏膜。

2.应用收敛止泻强心补液,也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

3.可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如强效头孢+五毒通灭+碳酸氢钠静注;痢倍灵肌注。

养殖场爆发传染病紧急处理?


养殖场如果产生了传染病以后就容易发生病原菌大量增加,这样就会让整个养殖场的疫情迅速扩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于整个养殖区域的疫病传播流行及危害进行控制,需要更加严格消毒。疫情活动期间消毒是以消灭病畜所散布的病原为目的而进行的消毒。病畜禽所在的畜禽舍、隔离场地、排泄物、分泌物及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等都是消毒的重点。在实施消毒过程中,应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的区别,抓住重点,以保证消毒的实际效果。如肠道传染病消毒的重点是畜禽排出的粪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呼吸道传染病则主要是消毒空气、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等。

一、一般消毒程序

(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的石灰乳溶液对养殖场的道路、畜舍周围喷洒消毒,每天一次。

(2)15%漂白粉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喷洒畜舍地面、畜栏,每天一次。带畜(禽)消毒,用1:400的益康溶液、0.3%农家福,0.5%~1%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每天一次。

(3)粪便、粪池、垫草及其他污物化学或生物热消毒。

(4)出入人员脚踏消毒液,紫外线等照射消毒。消毒池内放入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1~2次。

(5)其他用具、设备、车辆用15%漂白粉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喷洒消毒。

(6)疫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消毒1~2次。

二、发生A类传染病后的消毒措施

A类传染病主要包括

1.污染物处理

对所有病死畜禽、被扑杀畜禽及其畜禽产品(包括肉、蛋、精液、羽、绒、内脏、骨、血等)按照GB16548一19《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执行;对于畜禽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扑杀的畜禽体内含有高致病性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畜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恶性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畜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2.消毒

(1)动物疫情发生时的消毒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该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①对死畜禽和宰杀的畜禽、畜禽舍、畜禽粪便进行终末消毒。对发病的养殖场或所有病畜停留或经过的圈舍即%的漂白粉溶液(澄清溶液含有效氯5%以上,每平方米1000克)或10%火碱溶液,或5%甲醛溶液等全面消毒。所有的粪便和污物清理干净并焚烧。器械、用具等可用5%火碱或5%甲醛溶液浸泡。

②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畜禽类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③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④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⑤必要时对畜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2)家畜疫病病原感染人情况下的消毒有些家畜疫病可以感染人并引起人的发病,如近年来禽流感在人群中的发生。当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除应协助农业部门针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开展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外,还应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①加强对人禽流感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②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③对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既要按肠道传染病又要按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

养殖河豚虹膜病毒性鱼病的防治


虹膜病毒性鱼病在河豚稚鱼及成鱼养殖的高水温期患病鱼较多。经对病鱼采用姬姆萨染色对虹膜病毒的观察,虹膜病毒性鱼病同杂肉毒病、弧菌病同期发生,是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感染而引起的病毒病。

[虹膜病毒性鱼病的症状]河豚体色黑化成褐色,目视观察,常见鱼在水体表层进行缓慢游动或呈无力竖游状;河豚体表和鳍有出血,类似于擦伤状,大部分病鱼眼球白浊。解剖病河豚,可见脾脏肥大并呈黑色,有时也褪色变成粉红色。用姬姆萨染色对脾脏作病理切片观察,则见脾脏细胞大多数肥大呈球形状。

[虹膜病毒性鱼病的防治方法].虹膜病毒性鱼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是对河豚种苗的饲育应加强管理,控制好养河豚场的饲养水环境。二是低密度养殖,患病高峰期的水温在22E一23℃,一旦鱼体患有单殖类吸虫皮肤寄生虫病,就应及时驱虫或更换网箱,把饲养河豚移人24℃以上的海区养殖。三是在水温24℃以上,要相对减少投喂量,适量投喂维生素C及免疫强肝剂等营养物质,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四是在河豚患病阶段,停止投饵,对减少病鱼的死亡有效果,但也要根据情况慎重试投喂各种抗菌素药物,力求达到治病的目的。

养殖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的防治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成年羊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间或伴发间质性肺炎或间质性乳腺炎;羔羊常呈现脑脊髓炎症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且在许多国家感染率很高,潜伏期长,感染山羊终生带毒,没有特效性的治疗方法,最终死亡,对畜群的生产性影响极大,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属于反转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梅迪――维斯纳病毒相似,基因组有20%同源性,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含有单股RNA,病毒粒子直径80-100纳米,浮密度为1.15克/厘米3,分子量5.5106,由64S和4S两个片段构成。

鸡胚、小鼠、豚鼠、地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感染不发病。无菌采取病羊关节滑膜组织制备单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2-4周细胞出现合胞体。山羊胎儿滑膜细胞常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接种材料包括滑液、乳汁和血液白细胞,其中以前二者的病毒分离率最高。用驯化病毒接种山羊胎儿滑膜细胞经15-20小时,病毒开始增殖,96小时达高峰,接种24小时细胞开始融合,5-6天细胞层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多核巨细胞。试验证明,合胞体的形成是病毒复制的象征。因此,可用于感染性的滴定。

二、流行特点。患病山羊和潜伏期隐性患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山羊是本病的易感动物。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子宫内感染偶尔发生。感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病毒经乳汁感染羔羊,被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等可成为传播媒介。在自然条件下,只在山羊间互相传染发病,绵羊不感染。无年龄、性别、品系间的差异,但以成年羊感染居多,感染率为15-81%,感染母羊所产的羔羊当年发病率为16-19%,病死率高达100%。水平传播至少同居放牧12个月以上;带毒公羊和健康母羊接触1-5天不引起感染。不排除呼吸道感染和医疗器械接种传播本病的可能性。感染本病的羊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只有通过血清学检查,才能发现。一旦改变饲养管理条件、环境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刺激,则会出现临床症状。

三、临床症状。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脑脊髓炎型、关节型和间质性肺炎型。多为独立发生,少数有所交叉。但在剖检时,多数病例具有其中两型或三型的病理变化。

1、脑脊髓炎型:潜伏期53-131天。主要发生于2-4月龄羔羊,有明显的季节性,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3-8月间,显然与晚冬和春季羔有关。病初病羊精神沉郁、跛行,进而四肢强直或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的病例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做圆圈运动。有时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病程半月至1年。个别耐过病例留有后遗症。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症状。

2、关节炎型:发生于1岁以上的成年山羊,病程1-3年。典型症状是腕关节肿大或跛行。膝关节和附关节也有罹患。病情逐渐加重或突然发生。开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水肿、湿热、波动、疼痛,有轻重不一的跛行,进而关节肿大如拳,活动不便,常见前膝跪地膝行。有时病羊肩前淋巴结肿大。透视检查,轻型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重症病例组织坏死,纤维化或钙化,关节液呈黄色或粉红色。

3、肺炎型:较少见。无年龄限制,病程3-6个月,患羊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浊罗音。除上述3种病型外,哺乳母羊有时发生间质性乳房炎。

四、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关节及肺脏,其次是乳腺。

1、中枢神经:主要发生于小脑和脊髓的灰质,左前庭核部位将小脑与延髓横断,可见一侧脑白质有一棕色区。镜检见血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状纤维增生,形成套管,套管周围有呈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包围,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变化。

2、肺脏:轻度肿大,质地硬,呈灰色,表面散在灰白色小点,切面有大叶性或斑块状实变区。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空虚或充满浆液和黏液,镜检见细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甚至形成淋巴小结,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隔肥厚,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临近细胞萎缩或纤维化。

3、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波动,皮下浆液渗出。关节囊肥厚,滑膜常与关节软骨粘连。关节腔扩张,充满黄色粉红色液体,其中悬浮纤维蛋白条索或血凝块。滑膜表面光滑,或用结节状增生物。透过滑膜可见到组织中的钙化斑。镜检见滑膜绒毛增生折叠,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灶状聚集,严重者发生纤维蛋白性坏死。

4、乳腺:发生乳腺炎的病例,镜检见血管、乳导管周围及腺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细胞渗出,继而出现大量浆细胞,间质常发生灶状坏死。

5、肾脏:少数病例肾表面有1-2毫米的灰白小点。镜检见广泛性的肾小球肾炎。

五、诊断。依据病史、病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现场诊断。病原学的诊断可采取病畜发热期或涉死期和新鲜畜尸的肝脏制备乳悬液进行病毒的分离试验,也可选用小鼠或仓鼠进行动物实验。血清学诊断主要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隐性感染动物。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作为新发疾病的判定指标。

六、防制。尚无有效疗法和疫苗。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卫生工作为主。执行定期检疫,及时淘汰血清学反应阳性羊。引入羊只实行严格检疫,特别是引进国外品种,除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外,入境后还要单独隔离观察,定期复查,确认健康后,才能转入正常饲养繁殖或投入使用。在无病地区还应提倡自繁自养,严防本病由外地带入。

鹦鹉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常见问题】鹦鹉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专家解答】

1、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症状】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就会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方法】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或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2、腐烂病:细菌性传染病。

【症状】鹦鹉鱼感染出血性腐烂病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一般发病急,蔓延快,2~3天就会造成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停食4~5天,把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15~30分钟,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一般4~5天可控制治愈。

3、轮虫病:传染性原虫病。

【症状】轮虫病发生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轮虫病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所以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时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投放要注意水箱内不要有水草。

4、黑斑病:常见疾病。

【症状】鹦鹉鱼发生黑斑病时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治疗方法】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5、肤霉病:常见疾病。

【症状】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捞捕、运输观赏鱼时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受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等方法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也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滋生。

6、水霉病:霉菌性传染病。

【症状】水霉病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主要通过水蚤、病鱼传染,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治疗方法】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传染的病雨可以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7、疖疮病:细菌性传染病。

【症状】鹦鹉鱼发生疖疮病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治疗方法】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的要立即淘汰,,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8、烂鳃病:细菌性传染病。

【症状】发生烂鳃病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

【小编总结】

鹦鹉鱼常见病主要是白点病、黑斑病和肤霉病,得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和水质的恶化有关系,是以上常见病出现的导火索,所以养殖户在鹦鹉鱼的饲养中保持水质的清洁尤为重要。小编为探索鹦鹉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的你整理了《鹦鹉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一文。

螃蟹水肿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螃蟹深受追捧,其营养价值也是及其的丰富的,蛋白质极高,经济效益和养殖前景都是很不错的,越来越多养殖户都开始养殖螃蟹,但是养殖螃蟹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疾病,水肿病就是其中之一。

一、疾病原因

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在池边停食,在池的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二、疾病症状

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三、防治方法

1、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

2、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克~l克对水全池泼洒。

3、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克~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注: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苹果霉心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苹果霉心病又叫心腐病、霉腐病、红腐病、果腐病等。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尤以元帅系品种和以元帅系品种做亲本培育的伏锦、露香等的一种重要果实病害。其症状表现为2种。(1)霉心型:在心室内产生灰绿、灰白、灰黑等颜色的霉状物,该霉状物仅局限于心室。(2)心腐型:果心区果肉从心室向外层腐烂,严重时可使果肉烂透,直到果实表面。腐烂果肉味苦,感病严重的幼果,会早期脱落;轻病果可正常成熟,但在成熟期至采收后果心室仍可发病。

病原多种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主要是产生黑色霉层的链格孢菌,产生粉色或粉红色霉层的粉红单端孢菌,产生灰色霉层头孢霉菌.,串球镰孢菌,青霉菌,拟茎点霉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各地的优势种略有差异,有的交链孢属真菌占优势,而镰刀菌很少。在贮藏后期金冠果实中常以粉红单端孢菌为主。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僵果或坏死组织内,以孢子潜藏于芽的鳞片间越冬。翌年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从萼筒进入心室,病菌主要在花期侵入,后孢子潜伏于果心内,随果实的发育,霉菌开始增殖,6月可见病果脱落,但以果实生长后期居多。有些病果至贮藏期才能表现症状,引起霉烂。

发病条件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降雨早、降雨多、气候潮湿、果园地势低洼、郁闭、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苹果各品种间,凡果实萼口大,蕚筒长与果心相连的易染病;蕚口小,萼筒短的则较抗病。元帅系品种红星、华农一号、元帅、伏锦、露香、红冠等萼筒长,宽大,发病重;金冠等半开萼发病较轻;祝光闭萼、萼筒短则表现抗病。

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果园,选栽抗病品种。如中国丰县红富士苹果。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注意排涝,合理增施有机肥。

(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清除病果、僵果和病枝,集中烧毁。

(4)加强贮藏期管理。发展简易气调贮藏或冷藏,贮藏期果库温度应保持在0.5-1℃相对湿度在90%左右。

(5)药剂防治。花前、花后及幼果期隔半月喷药防治1次。用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雏鸭脱腱症的发生原因、病情症状及防治技术


雏鸭脱腱症又称锰缺乏症、屈腱症、骨粗短症、滑腱症、膝关节病、腿畸形衰弱等,是幼鸭的一种变形弱腿病,病鸭以腿部骨骼生长畸形为特征。重型品种的鸡较轻型品种更易发生。本病常易与佝偻病浊淆,但本病骨骼钙化正常,骨质坚硬,和佝偻病的骨骼钙化不全,骨持变软不同。

雏鸭脱腱症是育雏期易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因饲料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以及由舍内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等引起。10日龄以上的雏鸭易发病。

症状发病初期,雏鸭会出现行走不便,立足颤动,跗关节向内弯曲,时有爬行等姿势,但食欲尚好。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撑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磨烂发炎,关节肿大、变形,呈现O字或X字形。病鸭吃食困难,逐渐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龄时,发病率上升到50%,死亡率可在10%以上。

防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需要:供给雏鸭所需营养成分是防治该病的重要一环。育雏期每公斤饲料中能量要达到2900千卡,粗蛋白质含量为22.00%,粗纤维含量为3.5%,并含钙1.28%、磷0.71%、赖氨酸1.05%、蛋氨酸加胱氨酸0.73%,每公斤饲料中含复合维生素0.2克,并需补充适量的锰和锌。控制温度湿度,降低饲养密度:鸭舍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5%~70%,每平方米养雏鸭7~10只。隔离治疗饲养,补充饲料营养:一旦雏鸭发病,应立即分群治疗,同时以小圈分散饲养,让每只病鸭都能饮水、吃食。同时,应针对病鸭所缺营养成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雏鸭患病时,在每公斤饲料中增加锰50毫克,并按每只鸭饲喂维生素D、维生素、维生素B2各5毫克,连喂7天后减量。此外,应在其饲料中适当补充青饲料和鱼产品饲料。

养殖白羽肉鸡传染性喉气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加热55C存活1015分钟,37C存活2224小时,水煮沸后立即死亡。用3%来苏尔或1%苛性钠消毒液消毒,1分钟可以杀死。

2.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侵害鸡,而且各种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有特征。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鸣是主要传染来源,一般经呼吸道及眼内传染。被呼吸器官及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染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也可能传播。有少部分的康复鸡,带毒时间可长达两年。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和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病一旦传人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因饲养条件和鸡群状况不同而异,低的5%左右,高的可达50%一70%。

3.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天,人工气管接种24天。病白羽肉鸡初期有鼻液,呈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即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向前、向上、张口,呈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呜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咯出带血的黏液。若分泌物不能咯出而堵住气管时,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或停止,康复后l一2个月才能恢复。病程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

4.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病初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进而黏液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性干酪样伪膜。由于剧烈地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咯出的分泌物中混有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甚至上行至眶下窦。

5.诊断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率因条件不同差别较大。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咯出带血的黏液。气管呈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症状不典型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6.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病时,可对症治疗,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在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地区,可通过点眼、滴鼻接种弱毒疫苗免疫鸡群。第一次免疫时间为4周龄左右,6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铲屎官了解下:犬、猫食用变质食物中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变质食物中毒指犬、猫采食变质食物后引起的中毒病。在节假日会餐,主人或客人大量饲喂或犬、猫自己采食了大量肉鱼类食物,肠道内微生物也能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犬、猫自身中毒综合征。内毒素通常和肠毒素一起,引起犬、猫中毒。那么犬、猫食用变质食物中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来了解下。

一、主要症状。

犬、猫采食变质食物后,一般0.1~3h就发生呕吐,采食量少,呕吐完变质食物后便康复。严重中毒者,出现腹泻,便中带血,腹壁紧张,触压疼痛。随后肠蠕动变弱,肠内充气,肚腹臌胀,更有利于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繁殖,释放内毒素,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发生内毒素性休克。

内毒素中毒,体温常在采食后2~24h升高,同时发生呕吐,腹泻排水样便。腹部膨大,腹壁紧张,触压疼痛。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搏增快,脉搏细弱,精神恍惚,最后休克。实验室检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形核细胞增多,血糖升高。

二、治疗方法。

变质食物中毒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解毒措施

发病初期,呕吐有利于排出食入的变质食物,等呕吐完后,才可应用止吐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每千克体重0.5~2mg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5mg口服,每日2或3次。茶苯拉明每千克体重1~1.5mg,肌肉或皮下注射。应用止吐药物同时,还应使用吸附剂,如药用炭每千克体重10~20mg,或白陶土每千克体重10~15mg,每日3次口服。

2.止泻

腹泻初期,不要止泻,在肠内容物基本排空后,才用止泻药物。如硫酸阿托品(犬0.3~1mg,猫每千克体重0.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犬每次0.1~0.3mg,皮下注射)。

3.抗菌消炎

为了防止肠道内细菌继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4.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失调。在少尿或无尿时,输液中加入甘露醇每千克体重1~3g。

5.防止休克

应用皮质类固醇,如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应用强的松或强的松龙。

6.注意饮食

合理科学饲喂犬、猫,不用腐败变质食物饲喂犬、猫,不要让犬、猫采食过量鱼及肉食品。

养殖驴时常见病的介绍及治疗方法


肉驴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也有着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料等多种优点,而且肉驴的肉质非常鲜嫩,为大部分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看看养殖驴时常见病的介绍及治疗方法介绍。

一、养殖驴时常见病的介绍及治疗方法

驴所患疾病的种类,不论内科、外科、产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均与马相似,如常见的胃扩张、便秘、疝痛、腺疫等。由于驴的生物学特征所决定,其在抗病能力、临床表现和对药物的反应等方面与马有区别,因而驴病在发生的病因、病情、病理变化及症状等方面又独具某些特点。例如,疝痛的临床表现,马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轻型马;而驴则多表现缓和,甚至不显外部症状。驴对鼻疽敏感,感染后易引起败血或脓毒败血症,而对传染性贫血有着较强的抗力。

在相同情况下,驴不患日射病和热射病,而马则不然。当然,驴还有一些独特的易患的特异性疾病,如霉玉米中毒、母驴怀骡产前不食症等。因此,在诊断和治疗驴病时,必须加以注意,不能死搬硬套马的治疗经验,而应针对驴的特性加以治疗。

二、养驴可以购买哪些保险?

1、意外事故。这是指外来的、突发的、不可预见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导致保险标的直接死亡的客观事件。

2、传染病(疫病)。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列明的三类疫病:一类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疫病;二类疫病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三类疫病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3、非传染病。这是指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列明的疫病以外的疾病。

4、难产。这是指由于妊娠足月到分娩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造成畜禽母体直接死亡的分娩行为。

5、自然灾害。这是指由于自然条件异常变化造成保险标的直接死亡的灾害总称,如暴雨、洪水、干旱及泥石流等。6、扑杀。这是指为防止疫病的蔓延,由县级(含)以上政府或畜牧管理部门针对一定范围内的保险标的,采取的灭杀、掩埋或焚烧等行为。

7、其他。这是指除以上列明灾害以外的其他造成保险标的死亡的灾害。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鸭主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症状及治疗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土鸡怎么防止传染病”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78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蜱虫是什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