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这方面的实验与应用,多见于国外报道。目前国内采用不多。

1.提取水蛭素的有效部位

水蛭素主要产生于水蛭的唾液里,当水蛭吸血时,将其分泌出来,阻止血液凝固。因而,实践表明,提取水蛭素的最佳部位在头部。I.P.Baskova在比较了从水蛭头部、去头后的体部及整体水蛭中提取的水蛭素后发现,从头部得到的水蛭素活性最强,从整体得到的活性只有头部的土/3,而从去头后的体部得到的是伪水蛭素(pseudohru山n),其化学性与水蛭素相同,但无抗凝活性。

2.提取水蛭素的方法

(1)用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从水蛭头部提取:即将水蛭头部剪下,切成碎片,以其10倍体积的40%丙酮一水提取2次,每次30min。合并提取液,再加1/2体积的809《丙酮一水,加冰醋酸调至pH4.34.5,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用氨水调至pH6.0,在40~C下,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l/10。再用10%三氯醋酸调至pHl.8。最后以10倍体积的冷丙酮(5。C一0。C)将粗水蛭素沉淀析出。

从水蛭整体中提取:即将80%的冷丙酮加到磨碎的水蛭粉中,搅拌10min后,加氯化钠(0.20.5mol几)和三氯醋酸(0.10.4mol/L),使PH值达到2.53.5,搅拌3060min,倾出上清液,沉渣再用1/3体积的上述80%丙酮提取1次。合并2次提取液,加入2倍体积的冷丙酮(10~C),沉淀析出粗水蛭素。

(2)用水提取:

将水蛭磨成细粉,加入0.5mol几氯化钠液,室温搅拌3060min,调成pH2.02.5后,升温至70C,搅拌15min离心去渣。上清液调至pH6。57.0,加入l。5倍体积的乙醇,去沉淀。上清液在30~C一4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20左右。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丙酮,去沉淀,再加入4倍体积的冷丙酮(5~C一0信C),将粗水蛭素沉淀析出。水蛭素的分离,多用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和等聚焦等方法。如作进一步研究,可以分离提到纯晶。

相关推荐

水蛭素的作用


1.抗凝作用

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故有抗凝血作用,每mg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活性。0.5mg水蛭素就足以阻止5mi兔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100mi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与凝血酶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该物极稳定,解离常数为10-1z数量级,且反应速度极快。因为水蛭素与凝血酶的亲合力极强,所以,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中和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率1:1。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标准可通过凝血酶来测定。能够中和一个国际单位凝血酶的水蛭素的量,为一个抗凝单位(1ATU)的水蛭素。

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应。如凝血因子v、Ⅶ、Ⅶ均能被水蛭素所抑制。血液凝固被推迟或完全被阻止,则取决于水蛭素的浓度。

水蛭素不但能抗凝血,而且对于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血瘀现象也有作用。并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对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能使凝血酶同血小板解离。

水蛭素比肝素抗凝作用更显著,且较少引起难以控制的自发性出血。用肝素出血的发生率为5%,而用水蛭素仅为l%。实践中,用水蛭素、肝素分别为严重心衰病人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斯匹林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化剂(tPA),治疗时先给一次大剂量药,然后减为小量维持用药5天。在首次给药90分钟后,水蛭素组及肝素组的病人血流状况改善分别为65%和57%,用药1836小时后,分别上升为98%和89%。两组病人心脏病再次发作或死亡者比较,肝素组死亡率为6%,而水蛭素组为2%;病人日后需接受心脏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者,水蛭素也比肝素组少,分别为34%和51%。

2.抗血栓作用

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均有效,尤其对静脉血栓和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更明显。例如给大鼠和兔适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其颈动脉血栓形成,而且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由于血液损伤引起的颈动脉血栓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被水蛭素完全抑制,并能有效的抑制大鼠和断奶小猪微血栓形成,减轻由凝血酶或内毒素对凝血素流诱导的改变,减少纤维蛋白沉积。同时血功能的特征变化一左心室压升高程度也减少了。

对于不同的实验模型,抗栓的有效剂量和血浓度也不一样;用大鼠作实验,比较水蛭素治疗各种血栓的有效浓度,静脉血栓和DIC所需的水蛭素浓度最低,并且均比肝素低。水蛭素治疗静脉血栓所需的血浓度是肝素的1/20,而治疗DIC仅是肝素的1/50。因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主要的血浆凝固因子被活化,导致凝血酶的形成,而水蛭素是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按40AT-U/(kg.min)速度给大鼠静脉滴入水蛭素,血浆浓度为4.3AT-U/m1时,则可完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而要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则需要按200AT-U/kg.min,给水蛭素60min。抑制动脉血栓比抑制静脉血栓,水蛭素的剂量要高5倍。与肝素相比,水蛭素抑制血栓形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引起出血的浓度。在它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血浓度下,只引起出血时间延长50%一60%,而肝素则有引起出血的严重副作用。

在抗栓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水蛭素的另一显著优点是不增加抗凝血酶-Ⅲ(AT-Ⅲ)的消耗,肝素与水蛭素都有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与血小板的作用,但水蛭素与辅因子无关。在DIC发病过程中,AT-Ⅲ要减少,这将减少了肝素治疗DIC的疗效,当AT-Ⅲ在血浆中的浓度低于正常值70%一80%,则有形成血栓的危险。

四、水蛭素的药物动力学

水蛭素的抗凝血与抗血栓效果,取决于其在血中的浓度,测定其血浓度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形成或用底质发色的方法,求出其与过量凝血酶反应后,剩余凝血酶的量。

犬、兔和大鼠静脉注射水蛭素后,消除速率相当快,消除半衰期为l小时左右。

水蛭素分布于细胞外的空间,通过肾小球过滤,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

经HPLC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注射给予的水蛭素,未经代谢与机体结合,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

动物与人体药理实验相似,静注给药符合二房室模型方程。

天然水蛭素的作用


水蛭素是水蛭所含主要有效成分。1884年习B.Hay-craft首先从医用水蛭的提取物中发现了这种抗凝血的物质;1904年,Jacoby将这种抗凝血的物质定名为水蛭素;1955年,Markwardt确定水蛭素为65个氨基酸的肽,是血栓形成的一种特异抑制剂;1976年,Petersen等阐述了水蛭素的氨基酸序列,在其ValVal氨基末端第63位上为硫化蛋氨酸;1980年,Baskova等从水蛀头部提取的水蛭素中确定了一个11eVal氨基末端;1984年,Dodt等确定了Petersen的ValVal序列,同时发现了两种变异体。其中一种称为水蛭素PA,另一变异体尚未弄清。水蛭素PA有66个氨基酸剧末端带Ile-Thr。Brauer等描述了另一种有较长氨基酸链的变异。所有变异都由65或66个氨基酸组成,第63位为含硫蛋氨酸。

1.结构特点

(1)水蛭素的结构:

水蛭素是水蛭刺伤人时从口腔腺体中分泌出的一种抗凝血物质,导致刺伤局部出现流血不止的现象,便于水蛭吸吮血液。药用水蛭素是灰白色粉末,由HirudomedicinaisL提取精制所得,为多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肽链中不含精氨酸、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六个半胱氨酸组成的三个二硫桥位于肽链的N端区域,酸性氨基酸集中在C端区域,在C末端的最后九个氨基酸残基中有五个酸性氨基酸,并有一个硫酸化的酪氨酸。肽链中部还有一个由ProLys47Pro组成的特殊序列。

核磁共振研究表明,在水蛭素多肽链中无n螺旋结构,并把水蛭素分子分成三个区域,一个突出的指区(3136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暴露的环区(4755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中心核区(由330、3346和5657氨基酸残基构成)。通过二硫桥集结而成的,N端是疏水的,而C端是亲水的,游离在分子的表面。水蛭素的CD谱不能用传统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三个成分(n螺旋、良折叠和无序结构)来说明。实验表明,椭圆率在200和240nm之间的变化,不是因为。螺旋,而可能是三个二硫桥和TyrSO,的贡献。

(2)水蛭素的组成:

水蛭素由门冬氨酸(16)、谷氨酸(13)、半胱氨酸(6)、丝氨酸(4)、甘氨酸(9)、苏氨酸(4)、丙氨酸(1)、缬氨酸(3)、亮氨酸(4)、异亮氨酸(2)、脯氨酸(2)、苯丙氨酸(2)、酪氨酸(2)、组氨酸(1)、赖氨酸(4)等15种74个分子、68个分子或65个分子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000、7000或852的蛋白质水解物。分子式CaoH600zoN。,也有的认为分子量为13000。分子量在7000左右者认为分子中含有三个二硫键。水蛭素在肽链N末端有一白氨酸或异白氨酸群。分子中含有大比例的二羟基氨基酸类,所以呈酸性反应,但组成中无色氨酸、甲硫氨酸和精氨酸。等电点pH为3.8(4.0)。目前已分离出7种水蛭素的异构体,纯的水蛭素常常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

2.构效关系

(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水蛭素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对其抗凝活性起决定作用。二硫键是决定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保持高度抗凝活性的关键部分。当二硫键被氧化或还原,或分子中发生了蛋白质降解,则失去抗凝活性。若分子的羧基被酯化或失去酸性的C端氨基酸,也会失去与凝血酶结合的能力。研究揭示,水蛭素与凝血酶活性位置结合的结构单元,仅存在于C端残基中。而水蛭素的N端虽无与凝血酶结合的位置,但结合到凝血酶上的水蛭素的N端的残基亦有抑制凝血酶催化活性作用。在研究水蛭素N端构型对其同凝血酶作用的影响时,发现N端残基的疏水性结构对水蛭素抗凝血酶作用有重要影响。肽链中由Pro-Lys47Pro组成的特殊序列,不被一般蛋白酶所降解,这个特殊结构在水蛭素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2)肽链对水蛭素活性的影响:

Dodt等人研究发现,羧端缩短了三个氨基酸残基的水蛭素与凝血酶的反应,其抑制常数Ki增加了1520倍。用滴定法测定进一步证明,缩短了6或8个羧端氨基酸,将大大降低水蛭素的抑制活力,删去9个氨基酸以上的水蛭素几乎失去全部抑制活力。很明显,水蛭素的羧端对其抑制活力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些结果推测,水蛭素与凝血酶之间紧密复合物的形成,要求羧端氨基酸与反应位点(ProLys+,Pro)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而羧端的缩短可能引起水蛭素分子构型的改变,导致蛋白酶与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羧端第63位酪氨酸残基的去硫酸化对水蛭素的抑制活力也有影响,其结果与羧端缩短了三个氨基酸的水蛭素的效应相同。但是,全部去硫酸化的水蛭素仍保持着最初活力的45%。这种硫酸化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它可能涉及到与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或是稳定水蛭素的结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所有情况下,解离常数的增加,是由于结合常数减少所致,实验再次证明水蛭素酸性的羧端区对其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至夭重要的。

(3)水蛭素与凝血酶:

水蛭素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水蛭素分子二硫桥的氧化与还原,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重要氨基酸的突变,都会引起水蛭素分子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改变,严重影响水蛭素抗凝活性。为说明水蛭素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机理,除了要了解水蛭素分子的结构特点外,还必须掌握凝血酶的性质,它的哪些部位与水蛭素起反应。目前认为,凝血酶是由三个功能截然不同的区域组成,即所谓原发特性口袋(凝血酶的催化点在此)、非极性的结合位点和阴离子结合区域(它负责与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那么,水蛭素与凝血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研究表明,被二硫桥所稳定的水蛭素分子的氨基末端与酶的非极性结合位点有关系,其中的二氨基吖啶被水蛭素所取代。水蛭素分子羧端则结合到酶的阴离子结合部位。被认为是水蛭素的反应位点的碱性侧链,主要是指Pro-Lys47Pro占据了酶的特性口袋部位。但是,水蛭素不同于其它已知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凝血酶并非强烈地依赖于抑制剂蛋白的这一假定的反应位点,可能还有独立于反应位点的其它识别结合位点。水蛭素与凝血酶特异地相互作用的更详细区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3.水蛭素的稳定性

水蛭素在干燥状态下是稳定的。于室温下在水溶液中可稳定6个月,80~C下加热15分钟不被破坏。提高pH值,则稳定性降低。胰蛋白酶钠和。糜蛋白酶不破坏水蛭素的活性,而番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A可使水蛭素失去活性。所以,水蛭素一般不受热和乙醇的破坏,对于制剂生产是有利的。

水蛭越冬方法


养殖水蛭,可以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保温越冬。

自然越冬气温降至13℃以下时,水蛭钻入潮湿疏松的靠水面的泥土中越冬,也有少数在水池淤泥中越冬。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池中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为防止温度偏低,冰冻达越冬层,可以在越冬区域内覆盖一层水生植物保暖。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保温越冬可以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增温。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即可移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水蛭在棚内到12月份才停止生长,早春3月份即正常生长,有利于促进水蛭早繁育、多产卵。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100条水蛭,在适温阶段投喂足量饲料,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温度超过32℃时,开启大棚换气调节温度。在有地热水的地方开热水井,用保温管道将热水引入水蛭越冬池。越冬池面积通常在3亩以上,水深保持1米左右。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用塑料大棚保温。

而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如何提取蝎毒?


多少只蝎子能取1克毒?取毒能致蝎子死亡吗?

般3000只蝎子能提取3克湿毒,加工成干粉1克。蝎子取毒最佳时间为春季至秋季,即蝎子的生长旺期。此时是蝎子含毒量最多、质量品位最佳的时节。提毒蝎必须是成年蝎,幼蝎不可取毒,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蝎子取毒后半个月后可取第2次。取毒后蝎子体重有所下降,活动量略有减少。为了尽快补充毒素所需的营养,蝎子食量明显增大。只要取毒方法得当,蝎子一般不会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蝎子进入冬季后产毒量下降,严冬基本不排毒,若强行取毒,有时能致蝎子死亡。

2001年,蝎毒在国际市场,1克蝎毒(干粉)高达1400美元,国内每克在800元左右。蝎毒液的颜色为乳白色,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透明质酸酶及生物胺类等。

提毒方法分人工刺激提毒法与电刺激提毒法。

(1)人工提毒法比较简单。用金属镊子夹紧蝎子触肢或尾钵的第5节,再用牙签等细小工具轻轻碰撞其头胸部或前腹部,这时便可看到蝎子尾刺处有毒液排出。

(2)电刺激提毒法。提毒前,把蝎子捉人铺有湿毛巾的洁净塑料盆中,打开提毒仪开关,电压调至810伏,频率调至128赫兹,用1个电极夹住蝎子的1个触肢,再用1个金属夹央在蝎了后腹部第5节,用中1个电极接触金属夹后,便有毒液排出。

提毒仪哪里有售?

蚌埠医学院无线电二厂生产的YSD4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可用于提毒;河南南阳生物研究所有专门的DTDl型电子脉冲提毒仪;这些单位都可买到提毒仪;其中电子脉冲提毒仪还可用于蜈蚣和毒蛇等有毒动物的取毒。

如何加工蝎毒?程序很复杂吗?

蝎毒加工提纯程序较为复杂,一开始就需要真空低温保存,在进行深加工时更需要精密而复杂的仪器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在一般条件下和非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完成。

蝎毒液体在常温下保存极易变质,放在冰箱内也只能保存半月左右,因此,必须加工成干毒粉才能较长时间地保存和应用。其加工方法是:先将液体蝎毒放在冰箱内冰冻。冰冻后移入真空干燥器内,在干燥器的底层放适量的氧化钙作为干燥剂,干燥剂上面覆盖四层新纱布,纱布上面放置装有蝎毒的烧杯,接着用真空泵抽气。抽气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蝎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时,就要停止片刻再抽,直至基本干燥,再静放24小时,使蝎毒彻底干燥,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结晶体为止。这就是初加工的粗品蝎毒干粉。刮下干毒粉分装成小瓶,溶蜡密封,贴上标签,注明蝎毒粉的制备日期和重量,外包不透明的黑纸,置于-5℃的冰箱内保存,5年内不会变质。

前列腺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发现于1930年,近代研究始于60年代初期。从70年代开始,跨进了畜牧兽医领域,在家畜繁殖方面越来越多的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国内将PGs应用于家畜方面的研究始于1975年,这些年来在牛羊的同期发情、猪的分娩以及治疗持久黄体和黄体囊肿等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体内产生与存在部位

PGs产生最活跃的场所是精囊腺,其次是肾髓质、肺和胃肠道,此外脑、肾上腺、脂肪组织、虹膜及子宫内膜等组织的合成也较多。PGs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组织与体液中。生殖系统,如精液、卵巢、子宫内膜包括子叶和子宫分泌物,以及脐带和胎盘血管等,都含有前列腺素。精液中PGs含量随家畜种类不同而已。公羊含量最多,公猪含量很少,公牛的含量极微。

1.体内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的体内生物合成是以必须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原料在微粒体合成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即通过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而在细胞膜内进行。

所示,合成的最活跃场所是精囊腺,其次是肾髓质内层、肺和胃肠道。此外,脑、肾上腺、脂肪组织、虹膜及子宫内膜等组织的合成也较多。精囊腺和肾髓质主要合成PGE,肺组织主要合成PGF和少量PGE及其代谢产物。

2.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有半合成和全合成之分,所用原料可以取自动物、植物或矿物。

合成的优点是不受生物体原料来源限制,但工艺流程复杂,难度较大。1971年BundyG等首次合成了15-甲基PGF2,我国在70年代后期亦合成成功,解决了我国早期临床的药源。

二、影响排卵

PGF2和PGF3有促进排卵的作用,PGE1能抑制排卵。

PGF在排卵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卵泡促进其排卵。PGF2刺激卵泡壁平滑肌的收缩,促使卵泡破裂。猪的卵泡液中PGF2浓度在接近排卵时显著增加,在排卵前或排卵时达到最高峰。若给妊娠46天的仓鼠及鼠注射PGF2可引起排卵。而在自然排卵或在PMSG促进排卵时,一经注射能抑制PG生物合成的消炎痛,排卵就会受到抑制,这时血液中的LH及FSH浓度并未降低。在此情况下,及时给予LH、LHRH或hCG也不能消除消炎痛对排卵的抑制作用。兔交配排卵或利用LH、hCG诱发排卵时,卵泡液中的PGE和PGF浓度均增高。

三、PGs在兽医产科中的应用

随着对PGs生理作用及其在医学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易于了畜牧兽医工作者不少启示,引起了他们对PGs的研究兴趣。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已将PGs用到家畜繁殖领域,来提高家畜繁殖率,或者从其他角度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其应用之广和实用价值之大似乎已超过了在医学中的应用。

1.在母畜繁殖中的应用

1.1调节发情周期,诱导同期发情

PGF2及其类似物能显著缩短黄体的存在时间,因而可以用来调节牛、绵羊、山羊、猪和马的发情周期。在畜牧业上应用最多的是促进同期发情,以便于集中进行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牛上,尤其是肉牛。在奶牛,周期的616天(黄体期)肌肉注射PGF2后,35天可发情。在注射后80小时或72小时和96小时输精一次或两次,受胎率可达60%。如不能确定黄体日龄时,应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012天再重复注射一次,再按上速时间输精,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2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

根据目的不同,可以诱发同期分娩,或者使动物提前分娩,达到动物皮毛利用方面的特殊目的,对延期分娩的母牛也有良好的催产目的。也可以人工流产,使母畜排出不需要的胎儿,达到计划怀孕的目的。在大型猪场,为便于分娩管理,给妊娠期达到110天以上的母猪,肌肉注射一定量的15甲基PGF2,一般可在第二天同期分娩。

1.3处理病理问题

利用PGF及其类似物的溶解黄体作用及其与其它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治疗家畜某些繁殖疾病,例如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亚发情(suboestrus)子宫复旧不全、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干尸化胎儿的处理等。

有一种方法是促进促乳素的释放。可用于不孕奶畜的人工诱导泌乳,已达到对不孕奶畜经济利用的目的。由于PGs具有直接促使PRL释放的作用,因而可使不孕奶畜的激素生理状况接近或达到正常妊娠牛临产前及分娩时的状况,故可分泌乳汁。

7.1.3.8其他PGs在处理猪、羊难产,以及抢救病危怀孕母畜生命并获得新生仔畜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四、在公畜繁殖中的应用

基于PGs对雄性的生理作用,畜牧业中已利用它来增加精子的射出量和提高人工授精效果。

1.增加精子的射出量

对于未用过性激素制剂的公牛和公兔注射PGF2,在两小时以内可以增加精子的排出量。例如对7头公牛于射精前30分钟肌注PGF24080mg,结果比注射0.7或20mg的公牛多采得33%的精子。给公马注射PGF2,一小时后精子的排出数成倍增加,但第二次采精时精子数量并无变化。

2.提高人工授精效果

给精液稀释液中加入PGs不加入PGs时,绵羊的受胎率为7075%。当给稀释液中加入PGE2,10ng/ml之后,授精的授精的30只母羊中有29只妊娠,即使受胎率提高到96.6%。,给冷冻精液中加入PGs由于PGs能够促进绵羊子宫肌肉和子宫颈纵形肌的收缩,增加子宫颈的开张程度,以利于精子进入,因而可以提高妊娠率和产羔率。因为冷冻作用可以降低绵羊精液中PGs的含量,而影响受胎率,故加入PGs能够改进绵羊人工受精的效果。

9种常见的水蛭加工方法


宽体金线蛭采收一年可进行两次。第一次可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二次可安排在9月中、下旬,这时早春放养的宽体金线蛭一般都已长得比较大,可考虑捕捞一部分,但大部宜在第二年9月捕捞。

1.生晒法:将捕得的宽体金线蛭用线绳穿起,悬吊在阳光下直接暴晒。水汤将捕捉的宽体金线蛭集中放入器皿中,将开水倒入,以热水淹没金线蛭2指~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金线蛭死后,即捞出洗净,放在干净的地方晒干。如果第一次没烫死,可将没死的另烫一次。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撒入器皿内,用双手将金线蛭上下翻动,并边翻边揉撮,在碱粉作用下,水蛭逐渐收缩变小,最后冲洗干净晒干即可。石灰处理将宽体金线蛭埋入石灰中20分钟,筛去石灰,晒干或烘干。烟丝处理将宽体金线蛭埋入烟丝中,约半个小时后即死亡,洗净晒干即可。烘干处理有条件者,可采用低温(70℃)烘干技术烘干。2.水烫法:将水蛭洗净放入盆内,倒入开水,热水浸没水蛭3厘米为宜,20分钟后将烫死的水蛭捞出晒干。如果第一次没烫死,可再烫一次。

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撒入盛水蛭的盆中,用双手将蚂磺上、下翻动,并边翻边揉搓,在碱粉作用下,水蛭逐渐收缩变小,最后冲洗干净即可。

4.灰埋法:将水蛭埋入石灰中20分钟,待水蛭死后筛去石灰,用水冲洗,晒干烘干。还可将水蛭埋入草木灰中,30分钟后待水蛭死后,筛去草木灰,水洗后晾干。

5.烟埋法:将水蛭埋入烟丝中约30分钟,待其死后再洗净晒干。

6.酒闷法:可将高度白酒倒入盛水蛭的盆中,能淹没水蛭即可,然后加盖密封半小时左右。水蛭即被醉死,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即可。

7.盐制法:将水蛭放入器皿内,放一层盐放一层水蛭,直到器皿装满为止。盐渍死的水蛭晒干即可。

8.摊晾法:在阴凉通风处,将处死的水蛭平摊在清洁的竹竿、草帘、水泥板、木板等处,晾干即可。

9.烘干法:有条件者可将处死的水蛭洗净后采用低温(70℃)烘干技术烘干。

加工质量的好坏决定水蛭售价的高低。加工后的商品水蛭应是扁平的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断,断面有胶质似的光泽,颜色黑褐色。水蛭干品易吸湿、受潮和虫蛀,应装入布袋,外用塑料袋套住密封,挂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

在加工水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用水烫法在晾晒时应选择晴天,这是因为阴天无法曝晒,水蛭易腐臭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则应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②晒干的水蛭应装人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其吸潮而发霉。

成熟的王台的提取诱入


移虫后10天的王台蛹体还比较幼嫩,震动将会严重影响蜂王的发育,故提取王台时育王框切忌抖蜂,必要时只能用蜂刷刷落育王框上的工蜂。

如果在原场分配,王台数量又不多,提取时可不必刷去育王框的蜜蜂,而直接用小刀将王台割下诱人交尾群。在诱台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王台垂直方向,王台不可倒置或侧放,以免损伤蛹体。

对于大中型的交尾群,诱人王台后常遭到破坏,可用以铁线绕成的弹簧型的王台保护圈加以保护。先将成熟的王台从原来的王台条上取下,垂直装入保护圈内,台盖顶住此圈下口,上口用铁片封住,然后放入两个子脾之间,将王台保护圈的基部的铁线插入一个子脾的中心部分,并调整好两个巢脾的距离。采用香烟锡箔纸代替王台保护圈包裹王台侧面,方便快捷。大中型交尾群王台可放在中间脾间蜂路的一端。小型交尾群诱台,在巢脾的一面用指头压倒一些巢房,将诱入的王台直接嵌入,再把巢脾靠紧一些即可。诱人王台时要注意交尾群必须无王和无王台,同时应将王台放置在靠近子脾、蜜蜂较多的地方。

水蛭的习性


1.形态特点

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i.3-2.0厘米。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生活习性

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繁殖习性

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79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