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饲养要注意什么

蜈蚣饲养到第三年,体长约9一10厘米的蜈蚣为三龄蜈蚣。三龄蜈蚣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三龄以上的蜈蚣为成年蜈蚣,三龄与成年蜈蚣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在饲养中要注意:

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对饲料的需要量和营养物质的要求增加,体重也迅速增长。要饲喂含蛋白质高的昆虫和肉食类饲料,还要饲喂矿物质饲料。同时,要根据每天饲料的消耗状况,及时调整饲料的饲喂次数和数量,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不使其饥饱无常,影响正常发育。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在人冬前,应多喂一些含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的饲料,以增加蜈蚣本身的营养贮存,以利促使雌蜈蚣翌年开春提前发情交配产卵。

温度: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C,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所以,要注意控制好温度。

湿度: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一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饲养密度:M.YZ023.COm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相关知识

一龄蜈蚣饲养技术


一龄蜈蚣是指经母体抱卵孵化,抚育45天后可以自由生活到当年冬眠之前的幼蜈蚣,一般体长为34厘米。

饲料:

一龄蜈蚣的活动能力弱,口器幼嫩而小,捕食能力差,不能捕食体型较大的活体昆虫,主要以吸吮软体、多汁的昆虫浆汁为食。因此,最好饲喂精、细、软、嫩、易消化、含蛋白质营养较多的适口饲料。可饲喂从稻米、玉米、面粉等粮食中筛出的米虫,或米蛾、菜青虫、夜蛾、肉蛆、剁成肉泥的肉食等。也可用rǔ、蛋类拌合适量的肉粉、蛋黄粉、面包屑等饲料饲喂,还可饲喂多汁的水果和以60%一75%的多维葡萄糖水溶液,用海绵蓄之,放在小平盘内让其吮吸,既可供饮水,又可补充其营养要求。一龄蜈蚣的日食量很少,一条幼体每次仅需0.1克饲料,一般每天饲喂一次即可。

吃剩的残食一定要及时清除,以免腐烂发臭,产生致病微生物,感染患病。

饲养温度:

一龄蜈蚣要求较高的温度,以利于促进食欲,提高代谢率,加快增长速度。一龄蜈蚣所需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832℃。一龄蜈蚣要求均衡的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温度过高,在几分钟内被烘干;温度太低,易被冻干死亡。特别在休眠越冬时,最好将人蛰后的养殖池温度控制在8一12℃,保证蛰伏场不出现返潮现象,否则会被冻死,或将池温控制在2530℃,打破其冬眠期,继续生长。

饲养湿度:

一龄蜈蚣饲养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一80%,饲养的窝泥湿度要求在15%一20%。若窝泥过于,湿度低于10%,则无法生活,甚至虫体急剧变干。若湿度太大,超过50%一60%,则易淹死,冬季易冻死//农村致富经网//。所以,饲养一龄蜈蚣要经常注意观察,适时调节湿度。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可每天早晚喷洒一次水,以保持湿润为宜。冬季寒冷,应减少喷水次数,710天喷洒温水(水温25℃)一次即可。

饲养密度:

一龄蜈蚣宜单独放在玻璃缸或池中饲养,饲养密度可大些,每平方米可饲养1000条。一俟长大后,就要及时分缸饲养,以免拥挤。

防逃:

一龄蜈蚣体小,钻缝能力极强,一旦逃逸后很不容易捕获,即使捕获也难免被捉伤或捏死。因此,饲养池要做到平整、光滑、无缝隙,绝对根除可能引起逃逸的条件。

饲养蜈蚣要注意哪些卫生防疫


蜈蚣不像其他特种经济动物那样容易发生传染病,通常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过大批死亡现象。如果蜈蚣饲养室内卫生条件不好、湿度过高或过低、饲料和饮水不卫生等,也会导致疾病发生。一旦发现了蜈蚣某种疾病,往往难以治好,所以必须以预防为主。饲养蜈蚣的卫生防疫主要包括饲养场、饲养房的环境卫生、食物卫生和环境防疫消毒。

1.环境卫生

蜈蚣对环境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适宜的生长温度25~32℃,超过或低于适宜温度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低于2℃时,就必须采取保温措施。饲养室内最佳相对湿度为75%~80%,饲养土的最佳湿度为15%~20%,低于这样的湿度就应该洒水调节,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对蜈蚣饲养场内外要勤打扫,清除杂物和垃圾,不让病原微生物在这里滋生,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如卫生工作做不好,病原体滋生,很容易侵入到室内,影响蜈蚣的健康。蜈蚣饲养池要经常检查,保持清洁卫生,发现饲养池内有死亡的蜈蚣,应及时清除,并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2.食物卫生

这里讲的食物卫生包括饲料卫生和饮水卫生。因为蜈蚣的饲料来自小动物、肉末和谷物类,不管是哪种饲料,都必须新鲜。绝对不能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以免引起疾病。在夏、秋季气温较高的时期,每天投食1次,每天晚上投的饲料,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清理,把没吃完的饲料撤出,以免放在饲养池中时间长了发霉变质,蜈蚣吃了这些变质的饲料而引起疾病。另外,还要注意饮水卫生。水槽或水盘中的水要勤换,保持新鲜,不能饮放置时间较长的水,那样的水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滋生而使蜈蚣发生疾病。

3.防疫消毒

尽管蜈蚣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不像养禽场那么严格,但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首先,清扫完毕后,应进行消毒,防止致病的细菌、病毒滋生。其次,对身上有病灶的死蜈蚣,应立即清除,并对死蜈蚣的窝进行清除,周围经过消毒后换上新的砖块或瓦片。定期对各种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灭菌,并形成制度。

秋天养殖蜈蚣要注意些什么


立秋后天气转为凉爽,白天和晚上温差加大,这时蜈蚣进入r交配期,饲养管理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由立秋到处暑的管理:

这一段时间气温还比较高,这时成年蜈蚣处在交配阶段。有的蜈蚣经过2个月抱卵孵化体质消耗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这时供给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要充足。即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蚯蚓等活的饲料虫,或肉末、蛹等饲料。如这时的饲料供给不足,或营养不丰富,体质恢复缓慢,影响下一时期体内营养贮备,对越冬造成不良影响。

由处暑到秋分的管理:

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秋雨连绵,空气湿度大、造成连续低温。饲养中,由于天气阴冷,影响蜈蚣正常的生长发育。解决的办法是在池内撒一些干土、帮助吸潮,降低池内湿度。由于空气湿度大,饲养池绝对不能再洒水,尽量使饲养池内通风良好。

秋分以后的管理:

秋分后蜈蚣体内的水分减少,在生理上进入冬眠前的准备阶段,这时应将水沟内的水分放掉,只供食不供水。蜈蚣是变温动物,体内水分大时,贮存营养物质的量就减少,这样经过冬眠后体内物质不仅消耗大,第2年体质较弱,而且不利于冬季抗御寒冷。所以,在停止饮水以后还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为冬眠前体内贮存营养物质奠定基础,当年孵出的幼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管理不菩,体内没有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经过冬眠又消耗了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到了第2年春季,体质恢得比较缓慢,容易造成死亡。幼小蜈蚣在出壳后15天内,是在雌体怀抱中,靠消耗胚胎发育时期投有吸收完而被包在体内的一部分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的。不要让幼蜈蚣过早地离开母体,否则会因离开母体后对环境不适应而死亡。

幼小的蜈蚣离开母体后,在饲料供给方面要选择适口性强、易消化的牛奶和葡萄糖。待有了吃食能力后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小蚯蚓、鼠妇等。幼小蜈蚣离开母体后的时期正是夏末秋初气温较高的时期,又是其活动量大、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强,生长发育最好的季节。如果管理好,体质就好,为离开母体后第1次蜕皮做好物质贮备。

这时饲养池的湿度要控制在70%-80%,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幼蜈蚣体内水分增大,出现蜕皮性死亡现象。较为严重者出现冬眠死亡,较轻者第2年苏醒后因体质弱而死亡。第1次蜕皮后身体处在柔软状态,不能爬或爬行缓慢并有腥味,这时最容易引起蚂蚁等敌害的伤害,这时在饲养池内喷些醋或洒,这些腥昧会大大减弱,就不会引起敌害对其伤害。

蜈蚣冬眠是怎样的?要注意些什么


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代谢开始降低,活动减少,停止生长。到霜降时,开始冬眠。到翌年清明以后,方能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食量增加,开始活动。

蜈蚣冬眠前的活动规律:

在野生条件下,蜈蚣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冬眠以前,从生理上到行为上都是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利越冬,增加起蛰后的抵抗力。

首先,冬眠前蜈蚣身体要做好充分的营养贮备,以供冬眠期的代谢消耗。尽管冬眠期间蜈蚣的代谢水平很低,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半年时间必定要消耗占体重一定比例的物质。

如果冬眠前体内物质贮存不足,冬眠时把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了,第2年春季出蛰时体质很弱,抵御不了天气的变化刺激,就会死亡。所以,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吃食量增加,食物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饲养生产中,在冬眠前1个月,就应该供给蜈蚣充足的饲料量,并且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高,使蜈蚣很快肥胖起来,体重迅速增加,以备冬眠期体质消耗。

其次,蜈蚣冬眠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般来讲,冬眠场所温度最好在1~3℃,环境湿度在30%,饲养土的湿度在11%~15%为好。温度低于0℃时,可能会把蜈蚣冻死,温度超过10℃,蜈蚣生理代谢加速,体内贮存的物质很快就消耗完,又会造成死亡现象。

越冬环境中湿度过大,会降低蜈蚣冬眠时的耐寒性,湿度过小,蜈蚣体内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影响冬眠时的成活率。

根据以上情况,蜈蚣在野生情况下冬眠前要寻找最适的地方冬眠。中原地区要寻找地下10厘米以下的地方冬眠,在东北要寻找地下70~80厘米深处的地方冬眠。

蜈蚣怕什么?蜈蚣的天敌是什么?


很多人都怕蜈蚣,因为蜈蚣会咬人,有毒,如果被咬伤了很痛,特别是小孩,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杜绝或减少蜈蚣出现在家里,那么,有些什么办法呢?蜈蚣怕什么呢?

了解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喜欢生活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蜈蚣的天敌:

在自然界,蜈蚣的天敌其实很多,比如说公鸡,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其实,食虫的鸟类、哺rǔ类、爬行类、两栖类都会吃蜈蚣,就连蝎子都会捕食蜈蚣。还有一种大家可能都感觉会有些不可思议的家伙,那就是蚂蚁,蚂蚁也是蜈蚣的天敌哦。别不相信,蚂蚁可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在蜈蚣蜕皮的时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且新皮鲜嫩,蚂蚁很喜欢,遇见了蜈蚣那就死定了,所以在人工养殖蜈蚣的时候,蚂蚁也是做为一种重要的害虫来杀灭的。

蛇与蜈蚣:两个人是天敌,蛇要是见到蜈蚣绝对是一个不落地统统吃掉,当然,也有可能会被蜈蚣咬死,这就要看谁厉害了。

鸡与蜈蚣:蜈蚣和鸡是天敌,鸡看到蜈蚣就会吃掉,而蜈蚣会往鸡肉上撒尿,并有毒,但蜈蚣又怕酒,顾一般杀了鸡以后如果吃不完,要在鸡肉上抹些酒,防蜈蚣。而如果不慎被蜈蚣咬的话可以用鸡的口沫来止痛。

蜈蚣怕什么药:

雄黄: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溶液呈黄色,主要为硫化砷AsS,尚含硅、铝、铁、镁及镍等。可以把雄黄泡酒的溶液撒在蜈蚣有可能经过的角落、门边、下水道等,蜈蚣对雄黄很敏感,闻到味道就不敢过来了。

偻蓝草:这是一种草药,晚上睡觉时泡到水里(1个小时以上),然后搽遍全身,蜈蚣就不敢接近你了,因为你身上散发这令它讨厌的气味,这种气味不对人不刺鼻。

除虫菊酯:药店可能有卖,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下水道入口也撒一些,可以杀或驱逐蜈蚣;

石灰粉: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

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农药,可以用它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里喷洒以后,闭门至少半日,效果据说不错。

家庭预防:

关好门窗,定期整理房子,特别是角落、厨房间别留死角。

注意下水管道,特别是一楼的住户要把浴缸的出水口塞住。//农村致富经网//

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家庭预防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与干燥,也可在墙角喷一些消毒液、雄黄酒溶液或杀虫剂,注意要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

蜈蚣咬伤的应急冶疗:

一旦被蜈蚣蜇咬,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用力挤压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毒液扩散,引起伤口肿胀。正确的方法应该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用医用氨水或肥皂水涂抹伤口,或将10粒牛黄解毒丸捣碎,用食醋调和后敷于患处,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蜈蚣的毒液亦有致敏作用,若紧急处理之后伤口出现局部灼热,剧痛或红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夏季蜈蚣的饲养管理


4月底至5月初天气已经变暖,蜈蚣出来活动的数量剧增,活动量也越来越大。环境温度达到25℃时,蜈蚣进人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时期。成年雌蜈蚣已进入产卵前的身体复壮阶段。此时应将前1年繁殖的幼小蜈蚣与成年蜈蚣分开饲养。虽然前1年繁殖的蜈蚣和成年蜈蚣都需要加强营养,但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产卵、抱卵孵化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是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按其需要增加饲料量、增加湿度,保证其营养和生理需要;

第二是分开饲养,可以在产卵、抱卵孵化时避免幼小蜈蚣的干扰。除保证饲料充足外,在气温升高时,池子内的水槽或水盘内应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使蜈蚣随渴随饮。否则会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在这一段时间里,供给蜈蚣的饲料以蛋白质为主,并补充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以保证成年雌体卵子发育时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健康的成年雌体所产的卵孵化率高,孵出的幼小蜈蚣比较健康、成活率高。

进入产卵期,要注意对成年雌体的饲养管理。由于雌蜈蚣产卵后,在抱卵孵化的60天内不吃不动,所以随着产卵雌体的增加,群体投饲量应越来越少。在一个繁殖群体中,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这时,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而且供给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在夏季经常有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这时不要在室内或池子内洒水,自然湿度就能保持75%-80%。若湿度过大,应在蜈蚣饲养池上架设15瓦的灯泡以提高温度、驱除潮气。

夏季阴雨天,蜈蚣活动特别活跃,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窗纱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处,应及时修补,以防止蜈蚣逃跑或天敌人侵。

大暑后进入每年的炎热天气,持续高温,有时出现暴风雨天气,管理人员要勤检查有无被风吹坏的窗纱盖,特别是暴风雨来临时,要及时赶到饲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蜈蚣冬眠吗?蜈蚣为什么会冬眠?


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代谢开始降低,活动减少,停止生长。到霜降时,开始冬眠。到翌年清明以后,方能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食量增加,开始活动。

1、蜈蚣冬眠前的话动规律

在野生条件下,蜈蚣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冬眠以前,从生理上到行为上都是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利越冬,增加起蛰后的抵抗力。

首先,冬眠前蜈蚣身体要做好充分的营养贮备,以供冬眠期的代谢消耗。尽管冬眠期间蜈蚣的代谢水平很低,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半年时间必定要消耗占体重一定比例的物质。如果冬眠前体内物质贮存不足,冬眠时把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了,第2年春季出蛰时体质很弱,抵御不了天气的变化刺激,就会死亡。所以,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吃食量增加,食物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饲养生产中,在冬眠前1个月,就应该供给蜈蚣充足的饲料量,并且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高,使蜈蚣很快肥胖起来,体重迅速增加,以备冬眠期体质消耗。

其次,蜈蚣冬眠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般来讲,冬眠场所温度最好在1-3度,环境湿度在30%,饲养土的湿度在11%-15%为好。温度低于0℃时,可能会把螟蚣冻死,温度超过10℃,蜈蚣生理代谢加速,体内贮存的物质很快就消耗完,又会造成死亡现象。越冬环境中湿度过大,会降低螟蚣冬眠时的耐寒性,湿度过小,蜈蚣体内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影响冬眠时的成活率。

根据以上情况,蜈蚣在野生情况下冬眠前要寻找最适的地方冬眠。中原地区要寻找地下10厘米以下的地方冬眠,在东北要寻找地下70-80厘米深处的地方冬眠。

2、冬眠期特征

冬眠完全是由季节变化、天气寒冷引起的蜈蚣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每当气温降到0℃左右时,蜈蚣而有长有短。一般江南地区螟蚣的冬眠期短,而北方地区蜈蚣的冬眠期长。

冬眠期间蜈蚣的外部行为完全停止.不吃不喝也不动,静静地消耗着冬眠前贮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内部必要的代谢活动在最低水平上维持着。这种沉睡状态,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深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最迟钝,也最容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为这时蜈蚣没有逃逸能力,防疫能力也很差,是最脆弱的时期。

冬眠前,蜈蚣体内营养物质贮备不足是很危险的,即使代谢水平很微弱,也不能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退一步说,即使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由于体内物质消耗完了,还没来得及恢复,遇上恶劣环境,也会大批死亡。

在自然状态下,蜈蚣的冬眠习性,是因适应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人为条件下,可改变这种习性,打破冬眠,加快其生长发育节奏。

3.冬季加温饲养

蜈蚣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热带地区蜈蚣是无冬眠的,在北方人工饲养条件下,饲养室温度保持在15℃以上,加上保证充足的饲料供给,蜈蚣也不会进入冬眠状态。因此,蜈蚣也可以进行冬季加温饲养。

加温饲养的房舍一定要保温性能好,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同时要有通气换气的条件。室内空气不新鲜时,可以在不大幅度降低室温的前提下进行换气。

小蜈蚣的饲养管理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两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

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7、8三个月,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到第2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掌握投饲量是否恰当,可在第2天早晨观察,看饲料盘(槽)中有无饲料或饲料多少来判断。每天早晨观察都有剩食,说明投食量偏大,再投饲时可以减少一些;如果每天早晨都发现饲料吃得净光,说明投饲量偏少,可以再增加一些。

对蜈蚣投饲要遵照以下原则,灵活掌握。

(1)根据天气变化投饲

春天和晚秋气温偏低时,蜈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随之变小,这时的投饲量要小,3天投饲1次即可;6~8月气温高的时候,蜈蚣活动量比较大,新陈代谢旺盛、食量最大,这时投饲量要大,每天投饲1次。即使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气温下降,蜈蚣的吃食量也会随之减小,这时食物供给也应少一些。

蜈蚣的食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5~32℃),1条成年蜈蚣每次的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

(2)不同阶段蜈蚣的饲养管理

1)幼小蜈蚣的饲养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不宜一下子在饲养池内饲养,可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人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对小蜈蚣的饲养应特别经心,饲养土要新、软、干净、潮湿。刚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饲喂方法是,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人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饱后钻人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2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蝇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

2)产卵前种蜈蚣的饲养

管理雌蜈蚣产完卵在抱卵孵化期间不食、不饮,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蜈蚣在怀卵期间食量很大,体内大量贮存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问消耗。因此,在产卵前要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的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3)抱卵孵化期雌体的饲养雌体在产卵后在抱卵孵化期间不吃不饮,靠消耗产卵前体内积存的养料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这一段时间不必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饲料,若这时给这些雌体喂食,因它们起来吃食可能会不再孵卵;另外,因吃食时会带到窝居地方一些饲料,吃这些残食时,可能把卵也吃掉。所以这一段时间不能喂食。常用的蜈蚣饲料配制见表l。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3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